回覆列表
  • 1 # 雞老師

    孩子出現厭學的情況其實很正常,做為家長說的話孩子可能聽不進去,你可以從孩子的同學下手,讓學習好的同學去引導他遠比家長有效的多

  • 2 # 想覺覺115

    學習如果從外界施壓,本就是件很苦的事情,而如果內在產生動力,本就是件快樂的事情。如果想讓孩子在玩中學到知識,那麼首先要培養他一件事情要做就必須做完的意志力,其次引導孩子從學習中找到成就感,知道自己所學的知識可以解題了,知道自己能學會了,這樣時間久了培養起孩子的自學能力,孩子自然會感受到學習的樂趣。當然再自學的道路還是會有苦悶的感覺,家長一定要做好孩子心態調整的工作,可以及時幫助孩子選擇個興趣班,提高學習興趣,推薦北京新東方小學全科教育的課程,有英語,數學,語文,美術等科目。

  • 3 # 東榮962

    不愛學習,主要是沒有學進去,沒有性趣。首先要培養性趣看看願意學什麼,包括音樂,體育方面的足球,藍球,乒乓球,游泳,羽毛球跑步,等等。但是同時說明這些專案如要進行,必須基本課程各科都要學好,學習不好將來就是有所特長也進行不下去。總之幹什麼都得有一定的學習成績。明白之後,就會對學習有一定的認識,也有願學習了。

  • 4 # 大樂樂愛生活

    我家孩子現在初二,她在小學四、五年級時也有一個階段不愛學習,對自己很放鬆,我們也給她定過計劃,可是效果不好。

    最近,我們聊天聊起這個話題,聽她說完我才明白,原來當年的問題主要有幾個原因。

    第一,訂的目標大多是家長的意願,甚至是強加給她的。並沒有尊重她,也沒有問過她的想法。

    所以孩子會覺得這是你們的計劃,不是我的。有時候出於局外人的心思而不願意去做。

    家長不要覺得孩子小,不用什麼尊重,不用聽她的意見,其實這是萬萬不該的。

    四年級已經有自己的主見和主意了,畢竟是要他們去做,所以有必要讓孩子參與進來,有參與感才能做好。

    第二,目標不是訂完就萬事大吉了,訂目標容易,接下來是否能做才是重點。

    家長要引導孩子,甚至每天詢問她完成到什麼程度了,哪裡有問題,哪裡不合理需要改進。這些都可以和孩子溝通。

    讓她覺得不是自己一個人在作戰,有人陪伴,有人支援,她會更有動力向前。

    第三,每個小階段都做總結。讓孩子瞭解自己的努力有什麼成果,可以增加信心,更有方向。為下一個小目標的實現奠定基礎。

    以前我會高估孩子,總覺得都這麼大了,應該會安排自己的事情。

    但可能不對,我們往往用自己的思想和標準來要求孩子。

    其實他們還在路上,還沒成熟到那種程度,還需要我們耐心的指引和方向,一步步走,一點點進步。

    都說小學是養習慣,我很認同。

    所以定計劃重要,給孩子信心完成計劃更重要。

    我相信,有家長的陪伴,孩子會愛上學習,順利完成學業,越走越順的!

  • 5 # 淅爸育兒記

    孩子不愛學習,那必然是因為學習使他難受,另一個角度來看,就是他沒有能從學習中,體會到自己有什麼好處;

    而為什麼給孩子定目標後反而更不愛學習了,因為這個目標讓他更加難受了--他本來就不愛學習,強定目標,他根本就沒動力追逐這個目標。

    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學習對他自身的好處是什麼

    學習的好處是什麼?

    可以考上好學校,可以讓老師喜歡他,可以讓家長喜歡他,可以成為好孩子,可以有個好未來,可以有選擇的權利...

    那麼,這些東西跟“我”有什麼關係?這些東西是“我”想要的嗎?以上種種,好像是你們想要的多一些,你們得到的多一些,而“我”一直都是一個付出者。

    另外,學習是有風險的,一旦失敗的時候,以上種種都不成立甚至會有反效果,那麼我為什麼要為了“你們想要”而去承擔這個風險?我又憑什麼去相信你們的話一定是對的?

    以上種種,都在和孩子強調學習的結果,讓孩子以結果為導向,但是學習的結果卻並不以孩子的意志所控制的,要想學習好,還有很多外界力量左右:例如老師的教學技能、考試的難度、試題的範圍...

    學習的好處是物質?

    好好學習,考好了我給你買玩具、漫畫,讓你玩一天的遊戲、電腦、電視...

    且不說目標是否過高孩子是否能夠做到,我們好像不能保證一直都能滿足孩子需要的物質獎勵。

    更為重要的是,這種價值轉移,會讓孩子越來越功利化,這種方式把孩子本應從學習獲得的好處給剝奪了。往後,沒有物質獎勵,孩子就拒絕學習了。

    而不論以上何種,其實都殊途同歸的指向了一個現實:所謂學習的快樂,是他人賦予的。

    真正體會到學習快樂的人,是從學習裡面得到自我滿足的。

    學習的好處在於以過程為導向的自我能力證明和自我進步

    我們常說“學習使我快樂”,其實這種快樂就是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能力證明和自我進步獲得的成就感。這才是學習對於孩子的真正好處。

    一個事實是 ,孩子從小就希望證明自己的獨立性,以及尋求自我進步,也正正是這兩個原因不斷刺激著孩子學習,讓孩子保持學習熱情:

    那個剛剛蹣跚學步的孩子,每邁出一步都會十分自豪地回頭看向媽媽:“瞧!我多厲害!”而且剛剛學會走路的時候,他們總是希望掙脫父母的懷抱去證明自己的獨立性、獨立能力。

    只是隨著年齡增長,這份自證和進步逐漸會變得複雜化,例如他們在牆上畫畫的時候,就是一個相對複雜地自證行為,同樣的自豪,只是他的行為準則可能不符合我們的規則,進而被打壓,逐漸又形成了“學習使我難受”的認知。他們既不能在學習中獲得自我獨立的證明,又不能獲得獲得自豪感、榮耀感。這才是他們不愛學習的原因。

    愛上學習的核心因素:獨立性,榮耀感

    要讓孩子愛上學習,就必須讓他體會到學習真正對他的好處:學習如何讓他更獨立,學習如何讓他獲得自我進步的滿足感。

    有一句個人認為是毒雞湯的育兒名言:“學習是為了讓你以後有選擇的權利”,問題在於,現在我都無法選擇,憑什麼讓我相信以後你會讓我選?以後社會會讓我選?--孩子的目光永遠是那麼短淺。

    從這一點上,我們要滿足孩子的“短淺目光”,讓他們自證自己的獨立,用正確的方式(某程度上,不學習就是他們追求獨立的一個標誌,只是這種方式是認知偏差所致),而且讓他認知到學習可以使他更獨立。

    而讓他品嚐到獨立的第一要素,就是選擇決定權,讓他自行學習的目標,他可以定一個只考30分的目標,這沒關係,而重點在於他為自己的選擇去負責,去證明自己的能力,也能從中獲得自己的體驗。

    舉個例子,他平時能考80分,但是這次定下的目標是考30分,這看起來不可饒恕,甚至會引來家長的干預,可實際上我們根本不需要干預他,尊重他的選擇,因為他很快就會為此付出代價。

    當他去為之努力降到30分的時候,他自己會受到懲罰:同學們的取笑,老師的質疑...

    我們需要幫助她認清這個現實,學習是她自證能力的一個最佳方式;

    相反,如果他定下的目標超過他的能力,我們不需要太高興,因為他會在實踐過程中遭遇挫折--難以達到目標,當他意識到這一點之後,我們需要做的是輔助他把目標解剖細化,讓他取得一點一滴的進步,從中積攢成他的成就感。

    學習,之所以能使人快樂,那是因為其過程是我們自證能力的過程,是我們感到自我進步的過程。

  • 6 # 詩或遠方的你

    其實他才四年級,很多事情壓根不懂,學習計劃這種事情,應該是自主學習自己而定,她還小孩子愛玩的天性,只要可以在她的正常學習範圍內都可以讓她釋放天性。小學說白了就是培養喜歡學習建立學習的基礎。

  • 7 # 布衣學堂

    要想增強孩子從學習中獲得的價值感,我們首先就應該搞明白價值感來自哪裡。

    價值歸根結底是滿足了我們的某種需要,從“滿足的需要”中體現它的價值。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原理,人的需求從低到高依次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也就是說人獲得的價值感也主要來自這五個方面。

    1、透過“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賦予學習價值

    之所以把它們兩個放一起,是因為根據馬斯洛理論,這兩個需求是低階需求,是人們首先需要滿足的需求。

    那麼如何透過滿足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來增強孩子的學習價值感呢?

    其實很簡單,大部分父母也都在這麼做,只不過可能沒有意識到。

    比如說,不學習就沒飯吃,沒有零花錢,而學習就可以吃好喝好,這就滿足了孩子的生理需求,讓孩子從學習獲得了這種價值。

    再比如說不學習、考不好就會捱打捱罵,因此孩子透過學習來滿足自己的安全需求,不然到時候考不好捱揍可就危險了。

    現在一看,父母們是不是發現,透過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來賦予學習價值感是父母們最常用的手段?

    2、透過“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賦予學習價值

    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是馬斯洛需求理論中的中級需求,因此我把它們兩個分為一類。

    如果說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是物質需求的話,那麼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以及下面要說的自我實現需求都可以算是精神需求。

    當人們物質需求被滿足後,人們會自然而然的追求更高的精神需求。所以,透過“生理和安全需求”賦予學習價值對於年齡幼小的孩子管用,但是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當孩子自己可以解決生理和安全需求時,父母透過“生理和安全需求”賦予的價值就不再對孩子有吸引力了。所以,父母會看到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對孩子獎勵或者批評打罵並不能迫使孩子學習,因為這時學習帶來的價值已經大於他們從學習中得到的痛苦,所以他們開始逃避學習。

    這時候孩子會轉而追求社交和尊重需求,因此如果父母能夠使得學習具有滿足“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的價值,那麼孩子還會努力學習的。

    那具體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父母可以讓孩子上一些學習氛圍比較濃厚的學校,或者多跟熱愛學習的孩子做朋友,再或者可以透過參加比賽等手段讓孩子從學習中獲得成就感、尊重感、榮譽感,那麼孩子從學習中就可以獲得強烈的價值感,因而他們也就會繼續努力學習。

    3、透過“自我實現需求”賦予學習價值

    自我實現是人的最高追求,如果孩子意識到學習可以幫助他實現自我需求,那麼孩子就會去努力學習。

    但孩子要有“自我實現的需求”,他們必須首先要有明確目標,知道自己想幹什麼。但對於大多數的孩子來說,他們不知道自己理想是什麼,將來想做什麼,所以他們當然也就不會有“自我實現的需求”,也就不能把“自我實現”與“學習”建立價值連線,也就不能從學習中獲得“自我實現”的價值感。相反,一旦孩子意識到了自我目標,那麼他們就會有強烈的“自我實現需求”,也就會有強烈的動機去努力學習。

    因此,父母要想透過“自我實現需求”的方式來讓孩子發現學習價值的話,就首先要引導孩子儘快的建立自己的理想,擁有明確的目的性。

    總結

    父母可以思考下自己的日常教育,有沒有讓孩子從學習中獲得價值感?

    大多數孩子之所以對學習不感興趣其實就是因為學習帶來的價值遠遠到不到他們付出的努力,這讓他們無能無助,所以孩子會討厭學習。

    價值理論可以應用到孩子生活中的方方方面。

    比如我們要讓孩子喜歡畫畫,那麼我們就應該讓孩子從畫畫中獲得價值感;我們希望孩子喜歡音樂,那麼我們就應該讓孩子從音樂中獲得價值感;我們希望孩子運動,我們就應該讓孩子衝運動中獲得價值感。

  • 8 # 教育秀秀看

    這個問題是很多家長都非常關注的一個問題,在日常生活中這樣的問題也是非常普遍的。孩子不愛學習有兩方面的原因,第一有可能是孩子沒有學習興趣;第二有可能是孩子有學習興趣,但是不具備相應學科的學習能力,家長要知道對於一個十歲左右的孩子來說,興趣和能力是相輔相成的。很多家長都會觀察到這樣一種現象,孩子哪一科目的成績好,他就會越來越喜歡這一門課程,因為這門課程給他帶來了很大的成就感,他從其中找到了學習的動力和目標,如果一門課程孩子學的不怎麼樣,時間長了以後,他就會越來越不喜歡這門課。這些都是正常的,很多孩子都有這樣的情況發生,所以建議家長先分析一下,孩子到底是哪方面的原因而喪失了對學習的興趣,為什麼會產生不愛學習這樣的原因。

    如果和學習興趣、學習能力都沒有太大關係的話,那麼還要考慮的是,家長是否給孩子提供了一個健康的環境。健康的環境包括健康的家庭環境以及健康的學習環境,學習是一個高強度的腦力工作,因為孩子每天在學校都會接觸新的知識,對於大腦來講,它首先關注的是安全,其次才是自己的發展,如果家長沒能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環境的話,孩子也可能會對學習喪失興趣。比如說,如果父母在家裡總是吵架打架,甚至冷戰,沒能給孩子提供一個溫馨的學習環境,那麼孩子由於日常生活中總是會想“爸爸媽媽會不會離婚?爸爸媽媽會不要我麼?他們會不會不愛我?”注意力根本沒有辦法集中到學習上,因此學習成績就會下降。另外在學校家長要觀察,甚至跟老師溝通,看孩子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或者是問題。比方說,有沒有遇到人際交往問題,有沒有被同學孤立或霸凌這樣的現象,這樣的情況也會造成孩子有厭學的情緒,所以我建議家長在沒有搞清楚孩子為什麼不喜歡學習的原因之前,先不要給孩子施加太多的壓力。提問的家長也說了,給孩子定了目標,反而孩子更不愛學習了。

    家長想一想,孩子本身就不喜歡這件事情,當給他定了一個目標後,其實並沒有幫助他找到解決方法,而是又給了他一個更大的外在壓力,會讓孩子更加難以接受,作為父母更多的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因為只有父母才是最愛孩子的人;才是孩子心靈的港灣;才是孩子終生的心靈指導師。孩子今天的學習不好,可以趁暑假或者寒假補上,如果孩子的心理發展錯過了這個階段,父母后續就很難再去補上了,所以我建議家長先不要盯著孩子的學習,不妨跟他好好的聊一聊,一起分析一下,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孩子不愛學習,找到這個問題的根源,才能夠幫助孩子更好地解決問題,希望您能夠透過跟孩子良好的溝通找到問題的根源。我相信只要父母能夠幫助孩子構建一個穩定的心理世界,讓他可以面對外界所有的挑戰,然後排遣他心裡的壓力,激發出他最大的潛能,那麼每一個孩子都是具備良好的學習能力的。以上就是我對這道題的回覆,希望會對您有所幫助,謝謝。

    馬秀老師:長頸鹿幼兒園園長,兒童心理行為諮詢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有沒有突然靈感來了自己寫詩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