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兵哥談歷史

    聯手抗魏是不得已而為之,魏國過於強大,但蜀國和魏國都不是他的對手。三國演義中是因為搶奪荊州,陸遜把關羽給斬了,劉備為其報仇攻吳。我個人認為劉備與諸葛政見不和,晚年劉備也想建功立業,想吃吳獨抗操。

  • 2 # Zh上善若水W

    我們都知道,曹操只從擊敗了袁紹之後,實力增大了很多。不久,曹操南下,荊州刺史劉琮望風而降,一時間天下震動。這時候,有很多的人就已經開始說臣服曹操了,只有劉備和孫權兩人仍然負隅頑抗。這兩個人為了活命,就只好團結了起來,雙方達成聯盟,共同抵抗曹操。經過雙方的共同努力,終於在赤壁擊敗了曹操,曹操率領殘軍回到北方。曹操回到北方後,天下三分的大局已經成型,劉備和孫權的聯盟也看起來牢不可破,到後來為什麼會兵戎相見?

    三國時期一向關係友好的吳國和蜀國為何最終會兵戎相見呢?當提到三國時期的複雜故事的時候,相信大家對於吳國和蜀國之間的關係,還是比較關心的!只要是學過歷史的朋友們,也一定了解過,在三國時期也是充滿了各方利益的糾紛,雖然在總體的歷史局勢上吳國和蜀國一向是保持著統一戰線的兩個政權,畢竟這裡兩個政權之間有著共同的利益,也就是抵抗北方曹魏政權。

    我們都知道在三國時期真正奪取漢朝正統皇室的家族也正是那曹家,最終導致整個朝廷混亂的也正是這個家族,所以當時出現了三分天下的時代,也都是為了積極反抗北方曹操家族對於漢室的壟斷,所以不管這兩個國家之間的關係會出現怎樣的波折,他們總體上的最大敵人也正是北方的曹操。不過對於所有的歷史事件來說,也總會出現一些特殊時期,比如在三分天下之後,其實在有一段時間當中蜀國和吳國之間的關係也是急劇惡化。

    這可能和我們想象中的他們兩個國家之間的關係是一個很大不同的,畢竟我們在有些影視作品,或者是文學著作當中所瞭解到的歷史,他還是擁有一定的藝術性的,但是真實歷史上所發生的這些事情也都是充滿著曲折和矛盾的,所以在這裡也專門透過這個問題,讓大家更好的瞭解到那個三國時期特別複雜的關係。也能夠讓大家更好的瞭解到為何當初蜀國和吳國之間會反目成仇?

    其實這其中的原因,還是和劉備當上漢中王有著很大的關係,我們都知道當劉備成為漢中王之後,他在三國時期的事業也是達到了人生的頂峰,其實我們都瞭解,在最開始的時候,劉備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受到了吳國很大的幫助。當初如果能夠傾盡自己的力量來幫助劉備,其實也是為了共同來抗衡北方的曹操,也能夠讓劉備所佔據的地區在他們兩個國家之間出現一個緩衝帶,但是當劉備的勢力逐漸擴大之後,這也導致了吳國的君主對劉備的不滿,也正是使孫權態度的改變,大大的改變了他們兩個國家之間的關係。

    當兩個國家的君主出現一定的矛盾之後,這也導致了雙方關係開始不斷地呃,而且在這其中最核心的一個矛盾,其實就是在於對荊州的爭奪上,當提到荊州的時候也是大家都是特別瞭解的,本來這塊地區也是屬於吳國的管轄,而且這塊地區也是在發生著名的赤壁之戰之後,孫權為了讓劉備來牽制北方的曹操,而將這塊城市交給他來管理,但是劉備在佔領當時的益州之後,其實在這個時候劉備已經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地盤,而且按照當時的實力來說,他已經能夠成為霸主一方的大軍閥了!

    所以這個時候的孫權也提出要將當時的荊州還給吳國,我們站在後人的角度上來分析,其實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畢竟當初在你沒有地盤的時候,給了劉備這樣一個特別重要的地區,但是在你擁有自己的勢力地區之後,人家也有義務和責任將這塊屬於自己的城池收回!但是這時候的劉備有著自己的打算,他認為這塊地區也是一個特別關鍵的城池,所以也是在不斷的找藉口來拖延!

    而且後來這件事情也成為了歷史上的一個典故,如果是站在那樣一個特別複雜的歷史環境之下,其實我們也是可以理解劉備當時所做出的那個決定,畢竟所有的君主都要為了自己國家的更好發展來作出戰略佈局,所以在那個時候他也不惜讓朝廷之間出現更大的矛盾!所以總的來說這兩個國家之間出現反目成仇的局面,其實很大的一個矛盾中心,也就是對於荊州的爭奪!

    但是再仔細的鄉下探究之後,我們也會發現其實更多的還是劉備勢力過於強大的問題,畢竟在當時那樣特別複雜的局勢之下,每一個軍閥的崛起都可能關係到自己朝廷的地位!而且也會成為潛在上的敵人,所以必須要在它的萌芽時期就把這些重要的戰略城池給收回來!可以說也正是蜀國勢力的逐漸強大,也導致了這兩個朝廷之間出現了一定的競爭!

    總結:在充滿競爭的環境之下,也導致了這兩個朝廷從最開始特別友好的關係逐漸轉變成了敵對勢力!所以總的來說,也正是荊州之間的矛盾以及蜀國的崛起,導致了他們兩個朝廷之間出現了反目成仇的局面。

    三國時期吳國和蜀國的關係並不好,因為雙方有利益上的衝突,並且雙方都見不得對方好。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在這三個國家之間,利益是最大的。這三個國家自始至終都在追求利益,任意兩方的聯合都會有其共同利益所在。所以說,吳國和蜀國關係只是表面朋友而已。

  • 3 # 黑炭是隻貓

    原因只有一個: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試著回答一下。在戰火紛飛的三國時期,為什麼西蜀東吳從兄弟聯盟到兵戎相見?原因只有一個,就是利益。國家之間不是兄弟情長,而是利益至上

    赤壁之戰,蜜月時期:就是赤壁之戰前後了。這個時候的曹操剛剛打完官渡之戰沒多久。可以說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據中原之地,氣吞八方。這個時候的劉備和孫權慌得不行。沒辦法,報團取暖吧!這個時候曹操領兵20萬,號稱80萬,想要一統天下。孫劉聯軍只有5萬人,所以說曹操這個時候已經是全天下最大的軍閥了。這個時候的孫劉聯軍和曹操一對比,十有八九打不贏。沒辦法,又不想當階下囚。就發生了赤壁之戰。赤壁之戰之後為了加強關係,孫權把自己年僅20的小妹嫁給了快50的劉備劉大爺,還把南郡借給了妹夫劉備,這個時間點應該是孫劉關係的蜜月時期。因為荊州,關係惡化:這個事情是有原因的,當時劉璋佔據益州,孫權想要益州。就問了問妹夫劉備的意見。劉大爺一邊聲淚俱下的說“二哥,不行啊。我是漢室宗親,不能打我兄弟。”另一邊就自己拿下了益州,還派人問二舅哥要荊州。孫權一看妹夫你不地道啊!有你劉備這樣的嗎?然後就讓呂蒙率兵拿下了桂陽、長沙、零陵三郡。劉備令關羽奪取這三郡。然後曹操趁機打漢中。兩家表面和好。公元219年,趁著關羽孤軍北伐,孫權派軍打下荊州,把關羽也殺了。報了劉備的“一箭之仇”。但是兩家關係徹底惡化。夷陵之戰,分道揚鑣:公元211年,劉備在蜀地稱帝,依然用年號“漢”,史稱蜀漢。因為荊州的關係,劉備對孫權這個二舅哥徹底不爽了。劉備說“忿孫權之襲關羽,將東征”,到底是不是因為關羽才打孫權呢?我個人感覺不是,這個時間點關羽都死了兩年了,屍體在地下應該都爛的七七八八了,明顯是一個藉口。為什麼怎麼說呢?佔據大義,讓曹操沒辦法插手。然後劉備帶著大軍開始打孫權,這個孫權這個二舅哥也是慌了,派人求和,失敗。那就幹吧!然後就發生了著名的夷陵之戰。東吳小將陸遜一把火直接打斷了蜀漢的脊樑骨,劉備狼狽的逃到白帝城,進行託孤。由於還有曹操這個大老虎,兩家就還是當上了表面朋友,但是實際上已經分道揚鑣了

    實際看一下歷史,所有的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交流,聯盟。沒有幾個是講真正的感情的,比方說要求的毛熊老大哥,後面依然對我們進行各種制裁。國家交往不是請客吃飯,而是刀光劍影。國家與國家之間不存在真正的朋友,只存在真正的利益。

  • 4 # sunjin6278

    三國時期,曹魏、蜀漢、孫吳三足鼎立,為了生存,弱者聯合對付強者,三國實力差別不大時,各為利益相爭。蜀漢與東吳從聯手到兵戎相見,也是有諸多原因的。

    首先是形勢使然。208年,曹操擒呂布,滅袁術,驅劉備,降張繡,敗袁紹,平烏桓,一統北方,一時實力大增。劉備依附荊州劉表,在新野彈丸之地,兵不過千,活動受限。孫權雖盤據江東,國險民附,已歷三世,但與曹操比起來,還是很微弱的。曹操大軍南下,兵鋒所指,劉琮授首。曹操已收降荊州,劉備只能敗逃江夏,旦夕危卵。長江天險,已不復存在,曹操已與孫權各佔其半。對孫權來說,大兵壓境,正像魯肅所說,孫權手下誰都能投降,都不失郡縣之職,而孫權卻不同,投降了,就只能搬離故地,與劉協、劉琮同等境遇,成了曹操案上之肉,曹操想怎樣就怎樣。正在左右為難之際,諸葛亮跨江來謀求孫劉聯盟,一席話正中孫權下懷,因此就堅定了孫權抗擊曹操的決心,孫劉聯盟也就正式建立。赤壁之戰,曹操大敗,退歸北方,此時孫劉聯盟正進入蜜月期,雖孫權認為江東出力最大,曹操退出的荊州應歸江東所有,但鑑於劉備仍無立足之地,就發善心,允許劉備暫時借駐。後來劉備佔了益州,孫權就覺得你劉備有居住地了,荊州應該歸還了,就向劉備索要荊州,劉備當然不給,孫權就出兵攻佔長沙等三郡。劉備忙率軍去奪,讓關羽配合。正要撕破臉動武之際,曹操佔據漢中,劉備當前的主要敵人和主要危險霎時轉變成了曹操,於是劉備與江東妥協,與孫吳經過湘水劃界,同意割給孫權長沙等三郡,劉備剩三郡,二者由此改善關係,重歸於好,但已遠不如從前。劉備挫敗曹操後,佔領了漢中,蜀漢勢力達到頂峰,孫權雖也打敗了山越,佔有了交州,實力也大增,但對劉備能打敗曹操佔領漢中,著實產生了畏懼。如果劉備緩過手來,還不將以前的三郡仍要回?正是在這種懼怯中,關羽發動了襄樊戰役,擒于禁,斬龐德,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孫權感到機會來了,就主動結好曹操,麻痺關羽,然後來了個神不知鬼不覺的白衣渡江,佔領荊州,關羽潰敗,為江東擒斬。至此孫劉聯盟完全破裂,成了分外眼紅的仇敵。劉備忍受不了如此打擊,就率兵征伐孫權,既為關羽報仇,也為重奪荊州,結果兩下兵戎相見,夷陵一役,劉備不敵年輕的陸遜,大敗虧輸,不久就病死白帝。孫權達到目的,就又主動與蜀漢講和,以防曹魏。蜀漢內外交困,危急存亡,也只能啞巴吃黃連,再次結好孫吳了。其次利益使然。早在官渡之戰時,魯肅就為19歲的孫權提出了塌上對策,意思就是讓孫權穩江東,佔荊州,據長江與曹操抗衡,進而一統天下。由此可見,孫吳早有吞併荊州之意。後來曹操南下,佔領荊州,孫劉不得不結成聯盟,共同對抗曹操。赤壁之戰後,孫劉正處蜜月期,劉備借據荊州,後來佔領益州,孫權就想收回荊州,劉備當然不同意。因為荊州是諸葛亮隆中對策兩路征伐中原的重要一路,又是蜀漢重要的產糧基地、兵源地和人才來源地。於是劉備就不遠千里率軍前來,欲與孫權爭荊州。隨著曹操佔漢中,劉備為奪漢中,不得不與孫權妥協,進行了湘水劃界,雙方各佔三郡。孫權穩定了西線邊疆後,就想向北發展,與曹魏進行了合肥之戰,結果張遼八百破十萬,大敗孫權,孫權北伐受阻,只好把目光又盯向荊州。劉備打敗曹操,佔領漢中,孫權也平定山越,佔領交州,但劉備佔荊州三郡,與曹魏擁合肥,有把江東處在夾擊的局勢中,一旦曹魏和蜀漢兩面進攻,孫吳就很被動。要想改變這種被動局面,曹魏已是無力撼動,只有動蜀漢了。因此本就有全部奪佔荊州的孫權,瞅準關羽發動襄樊戰役,主動向曹魏稱臣拿小架,開始了蓄謀已久的奪取荊州之戰。江東破壞了孫劉聯盟,為爭奪荊州,雙方也只有兵戎相見了。再次人情使然。曹操大舉南下,劉備、孫權都受到威脅,在諸葛亮、劉備、孫權、魯肅的推動下,結成了孫劉聯盟,同心一意,在赤壁之戰中打敗曹操,孫劉聯盟進入蜜月期,孫權還借荊州給劉備,並將其妹嫁給劉備。魯肅做江東大都督,是孫劉聯盟的堅決支持者,雖為荊州進行過交涉,也無傷孫劉聯盟。魯肅死後,呂蒙上位,他是奪取荊州的狂熱分子,一直建議孫權奪取荊州。湘水劃界,孫權接走其妹,雙方關係已出現裂痕,孫權派人到荊州向關羽提婚,想讓關羽之女嫁給孫權之子,結為兒女親家,關羽也許是因湘水劃界對東吳不滿與日俱增吧,堅決不同意,說:“吾虎女安能嫁犬子!”孫權聽聞不禁大怒,知道關羽很蔑視自己,本來的一絲友好也沒有了,決心要奪回荊州,報復關羽。於是孫劉聯盟徹底走向破裂,關羽悲劇的結局也就再所難免了。

    蜀漢和東吳從聯盟走向破裂,當然還有其他一些原因,這裡就不在一一列舉。由此可見,國與國之間,友好還是對抗,有形勢所迫,更有利益使然,也有人情變化。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盲目的友好,盲目的善心,盲目的誠信,有時都會讓自己受傷害最深。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也許從三國時期的勾心鬥角中,也能為我們今天提供一些有益的幫助吧。

  • 5 # 雨林

    我們都知道中原武林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生生不息,永無止境!

    我們都知道三國時期的盟友都是暫時的,我們都知道剛開始的時候是曹魏的陣營比較強大,南下赤壁之時號稱百萬雄師,誓要吞併當時的由孫權的所屬領土東吳,那個時候的劉備也是寄人籬下而已,一塊屬於自己的領土都沒有,所以只能選擇與實力較為強勁的東吳的孫權合作,當時的對立可以說是兩方相立而已,劉備還算不上一方勢力,但是當時劉備已經得到諸葛亮作為三軍統領。

    眾所周知的事,東吳派周瑜大敗曹操於赤壁,以火攻之,數十里的戰船以鐵鏈連線,如履平地,大火借東風之勢如猛虎下山勢不可擋,曹操多年積累的軍力優勢在這一仗徹底失去了主導權,這就為後來三國鼎立埋下了伏筆。

    自從曹操赤壁戰敗後將把由攻的軍事政策改變為守護,所以一段時候以來曹營都很少發動大的戰役,完全處於休養生息之中。

    我們都知道,本來周瑜大敗曹操之後,那個中心地帶荊州對於周瑜來說如囊中取物一樣簡單,但是諸葛亮自先洞察到事態的發展過程,所以在曹操敗走後出兵奪取荊州數郡,取得了最基本的立足之地,雖然在赤壁大戰中大敗曹操的是東吳,勢力最大的也是東吳,所以協議為出借之地荊州,民間流傳的歇後語: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劉備以荊州為基礎向蜀地開拓,後面才有數十年三國鼎立的局面。

    我們都知道世上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當對手強大的時候,合理聯合盟友對抗也是上策,所以在整個三國史上沒有絕對的強者,都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所以所謂兵戎相見的最根本原因是利益遠遠達不到心裡預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為自己而感到自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