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0
回覆列表
  • 1 # 小嚴說歷史

    沒啥不同,都是清朝皇帝特旨賞賜臣子的一種信物,是一個榮銜,並未有實際官職

    “頂戴花翎”,顧名思義,是一種裝飾在帽子上的彩色鳥羽。在清代,“頂戴花翎”象徵著由皇帝認可的功勳與高貴地位,一般平民無權佩戴,即使是普通臣僚也沒有資格佩戴吧。只有地位極其高貴,或經清朝皇帝特旨賞賜,臣僚方能有資格在官帽上佩戴花翎。一般在官帽的頂珠下佩一玉製或瓷制翎管,用以安插花翎。

    花翎分為兩種,花翎(孔雀翎)與藍翎(鶡尾,一說鷺鷥羽)。

    先說花翎(孔雀翎)。孔雀翎上往往會有眼狀的圓圈,每枝翎羽上的眼數量不一。因而花翎分為單眼、雙眼、三眼這三個等次,數量越多,地位越高貴。

    對於爵位系統來說:親王、郡王、貝勒,不能佩戴花翎(因為花翎是賞賜給臣僚的,以上三爵為與國休慼的貴胄,不應視之為臣僚,故不能佩戴);貝子戴三眼花翎;鎮國公、輔國公戴雙眼花翎,內大臣、一等二等三等侍衛,前鋒統領、護軍統領,前鋒參領、護軍參領,諸王府長史、一等護衛戴單眼孔雀翎。

    對於職官系統來說:外省駐防將軍(如伊犁將軍),各省巡撫兼提督銜者,均可佩戴花翎。等等。

    除了規定應該佩戴花翎的官爵,主要是由清朝皇帝特旨賞賜花翎,即所謂的“賞戴花翎”,用以表彰臣僚的功勳,是籠絡與激勵大臣的重要手段。例如左宗棠賴以平定新疆的得力干將劉錦棠,於光緒三年得賞戴雙眼花翎。此時的劉錦棠還只是一個道員,只有一個騎都尉的小小世爵(在清代二十七等爵制中排倒數第三)。

    再說藍翎。藍翎由鶡尾製成,漆為藍色,多由低階武官配戴。據《大清會典》載:“貝勒府司儀長,王府、貝勒府二等三等侍衛,貝子、公符護衛及護軍校俱戴染藍翎。”此外侍衛處還設90員“藍翎侍衛”,地位在三等侍衛(佩單眼花翎)之下,由上三旗(正黃、鑲黃、正白)子弟中才武出眾者充任。

    藍翎所表彰的地位雖不如花翎貴重,但已屬罕有。所以清代戰爭中殺敵有功的普通兵丁,往往有機會獲得欽賜藍翎以為表彰。這種賞賜對於兵丁個人,已是光宗耀祖的極榮譽之證。清代檔案中常有“藍翎馬甲”一稱,即是稱呼賞戴藍翎的普通馬甲兵。(普通八旗兵共分為馬甲 、步甲、養育兵三個等級)

    從以上制度我們可以看出。除了貝子、鎮國公和輔國公,其他有資格佩戴花翎與藍翎之人幾乎都是武官。皇帝特旨賞戴花翎與藍翎,也多是獎勵軍功。因此,翎頂之制,也屬於清朝以“騎射立國”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清朝晚期,翎頂制度鬆弛,普通臣民只要願意花錢,就可自行購買花翎)。

  • 2 # 田園詩人魯智深

    沒有區別,字面不同而已,花翎通常和頂戴聯絡在一起的,統稱頂戴花翎,可頂戴花翎雖為一體,卻是實打實的兩個部分。

    頂戴,就是官員戴的帽頂。而花翎,卻是皇帝特賜才能插在帽上的裝飾品,和軍功章黃馬褂一樣,在清朝是一種辨等威、昭品秩的標誌,非一般官員所能戴用;其作用是昭明等級、賞賜軍功的作用。

    花翎分一眼,二眼,三眼.其中三眼最尊貴;所謂“眼”指的是孔雀翎上的眼狀的圓,一個圓圈就算做一眼。無眼的花翎,一般賜予六品以下、在皇宮和王府當差的侍衛官員享戴. 五品以上的內大臣、和護軍營的各統領、有資格戴一眼的。二眼花翎則需要宗室和藩部中被封為國公的親貴、額附才有資格佩戴,皇室成員中爵位低於貝勒的貝子和固倫額附則有資格享受三眼花翎。在清初有資格享戴花翎的親貴們要在十歲時,經過必要的騎、射兩項考試,合格後才能戴用。但後來花翎賞賜漸多,就不一定經過考試了。

    皇帝賜給臣下花翎是非常審慎的,乾隆至清末被賜三眼花翎的大臣只有、福康安、和琳、長齡、禧恩、李鴻章、七人,被賜的約二十餘人,這在當時是千古猶榮的恩寵。但到了道光年間,因國庫空虛,廣東的富商伍榮耀、潘仕成等人捐銀數萬,朝廷賞賜單眼花翎,一時間風光無二,朝野大臣們則目瞪口呆。

    咸豐九年,隨著太平天國起義爆發,滿清統治越發動搖,花翎的價位也順應時勢的下跌,藍翎四千兩,花翎只要七千兩。之後花翎的行情還在持續下跌,到了清朝末年,一支花翎連一百銀元都抵不上,而朝廷上則出現了人手一支花翎的情況。不過當時清廷還是有最後的底線,對三眼花翎的管控還是十分嚴格,終清一朝,唯一以漢人身份獲得三眼花翎的人只有李鴻章而已。

  • 3 # 江城一小子

    一、花翎簡介

    首先,對於花翎的含義大家都應該有印象,是清朝官員的一種裝飾物。一般武職五品以上,文職巡撫兼提督銜及派往西北兩路大臣,以孔雀翎為冠飾,綴於冠後,稱花翎。除因軍功賞戴者外,離職即摘除,花翎有單眼、雙眼、三眼(“眼”即孔雀翎毛上圓花紋)之別,除貝子、固倫額駙因其爵位戴三眼花翎。鎮國公、輔國公、和碩額駙戴雙眼花翎外,品官須奉特賞始得戴用,一般為單眼花翎。這個具體不多講,在網上都有各位大拿的專業文章解讀。

    二、欽賜花翎和賞賜花翎

    (一)“欽賜花翎和賞賜花翎”重點在於“欽”和“賞”的區別。

    1.欽:舊時對帝王的決定、命令或其所做的事冠以“欽”字,以示崇高與尊敬。如:欽此欽遵(舊時閣臣代皇帝批閱奏章或朝臣向皇帝啟奏時使用的語言,指聖上旨意在此,領旨者遵命而行);欽限(欽定的期限);欽案(欽件。奉欽命查辦的案子)

    欽賜是指皇帝恩賜。元朝無名氏 《陳州糶米》第一折:“如若百姓們不服,可也不怕,放著有那欽賜的紫金錘哩。” 明朝侯甸 《西樵野記》:“召五經魁士親試禁中,彌封以示閣老某某,取次折封,一與原榜無異,仍賜 泰為解元,時目為欽賜舉人。”《說唐》第八回:“俺這先鋒印,乃朝廷欽賜,豈可讓與軍犯 秦瓊 !”

    2.賞賜有兩種含義:

    一是指舊時尊長把財物送給卑幼者。

    ①《周禮·春官·小宗伯》:“掌衣服、車旗、宮室之賞賜。”鄭玄注:“王以賞賜有功者。”

    ②《史記·孝文字紀》:“除誹謗,去肉刑,賞賜長老,收恤孤獨,以育群生。”

    ④碧野《沒有花的春天》第一章:“把去年冬天釀造好的酒扛出一罈來,賞賜給長短工們儘量地吃喝個夠。”

    ⑤《陳書·沉眾傳》:“ 高祖 以 眾 州里知名,甚敬重之,賞賜優渥,超於時輩。”

    二是指賞賜的財物。

    ①《史記·李將軍列傳》:“廣廉,得賞賜輒分其麾下,飲食與士共之。”

    ②《史記·孝武本紀》:“於是乃拜少翁為文成將軍,賞賜甚多,以客禮禮之。”

    3.綜上,可以看出,欽賜花翎是專職皇帝賞賜的,所以賞賜花翎涵蓋範圍應比欽賜花翎花翎更廣。

    三、關於花翎及其它

    (一)花翎的演變

    1.滿族八旗的花翎

    花翎又分一眼,二眼,三眼,三眼最尊貴;所謂“眼”指的是孔雀翎上的眼狀的圓,一個圓圈就算做一眼。藍翎是與花翎性質相同的一種冠飾,又稱為“染藍翎”,以染成藍色的鶡鳥羽毛所作,無眼。賜予六品以下、在皇宮和王府當差的侍衛官員享戴,也可以賞賜建有軍功的低階軍官。鶡鳥生性好勇鬥狠,至死不卻,武士冠上插鶡翎,能夠顯示武士的英勇,倒也貼切。

    清初,皇室成員中爵位低於親王、郡王、貝勒的貝子和固倫額附(即皇后所生公主的丈夫),有資格享戴三眼花翎;清朝宗室和藩部中被封為鎮國公或輔國公的親貴、和碩額附(即妃嬪所生公主的丈夫),有資格享戴二眼花翎;五品以上的內大臣、前鋒營和護軍營的各統領、參領(擔任這些職務的人必須是滿洲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這上三旗出身),有資格享戴單眼花翎,而外任文臣無賜花翎者。

    可見,花翎是清朝居高位的王公貴族特有的冠飾,而即使在宗藩內部,花翎也不得逾分濫用;有資格享戴花翎的親貴們要在十歲時,經過必要的騎、射兩項考試,合格後才能戴用。

    2.有功大臣的花翎

    花翎如此高貴,故此在清朝特別被人重視、嚮往。福建水師提督施琅在降清後被賜籍漢軍鑲黃旗,平臺後力辭靖海侯而懇求照前此在內大臣之列賜戴花翎,康熙特旨許之;後乾隆帝下明詔,不但上述親貴大臣可以戴用,如有顯赫軍功者也可以戴用。皇帝賜給臣下花翎是非常審慎的,乾隆至清末被賜三眼花翎的大臣只有傅恆、福康安、和琳、長齡、禧恩、李鴻章、徐桐七人,被賜雙眼花翎的約二十餘人,這在當時是千古猶榮的恩寵。

    清朝爵位中最為顯貴的親王、郡王、貝勒,按清初的規定是不戴花翎的;但乾隆年間,許多人以兼任內大臣等職務為由乞翎,因此之後親王、郡王、貝勒開始佩戴三眼花翎(就是和珅在最受寵最火的時候都沒得到三眼花翎)。得到花翎的也有特例,如道光帝得知擒獲在新疆叛亂的張格爾後,即賞報捷音者戴花翎、軍機處行走。

    3.花錢可買的花翎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因國庫空虛,竟有了捐翎之例,於是用錢就可以買到花翎戴用。最早用錢買到花翎的是廣東洋商伍榮耀、潘仕成,二人各捐十餘萬金,朝廷無力嘉獎,於是破例賞戴花翎。

    清代被視為至高榮譽的“花翎”,到了咸豐時期,花翎已經是明碼標價了,除了三眼花翎和雙眼花翎不能賣外,單眼花翎每枝一萬兩,藍翎五千兩。到清末時,每枝花翎僅用二百兩就可捐到。此時的花翎已經變味,失去了原來的意義。

    (二)其他雜談

    順帶提一下,關於欽賜,還存在科舉制度中。如:欽賜進士等,這個欽賜進士和賜同進士出身又不一樣了。目的和含金量等等都是有很大不同的。

  • 4 # 情戀中國紅

    關於“欽賜花翎”和“賞賜花翎”有什麼不同。

    嚴格的來說二者之間沒有什麼不同,均是帝王和朝庭對有功之臣的特別待遇獎賞。

    但花翎有賞戴和賞賜之分。

    賞戴,必須佩戴,賞戴的官員外出時必須佩戴。

    賞賜,因特別的場合可戴之外其他時間可以不戴。

    在歷史上的康熙末年,四川川北鎮保寧府閬中人,今四川南充閬中古城人蒙應瑞因西征戰功,從士兵到將軍僅一年時間而且連同祖上三代同時選舉薦升大將軍,民間稱“四川閬中蒙家將”或“川陝蒙家將”。

    他們的花翎就是賞賜。

    蒙應瑞也一戰成名從而從士兵到將軍而且晉升三代三元大將軍,可想其戰績對敵之深刻。

    蒙順由於商人出色的後勤保障,康熙帝賜名蒙善宇以孫應瑞貴贈驍騎將軍賞賜頭品頂戴雙眼孔雀花翎以及黃馬褂,享受總督待遇。

    蒙元亨由於商人出色的後勤保障,蒙元亨以子應瑞貴贈驍騎將軍賞賜頭品頂戴雙眼孔雀花翎以及黃馬褂,享受總督待遇。

    蒙應瑞字兆麟因戰功卓著從士兵薦升湖南鎮筸總兵賞賜二品頂戴三眼孔雀花翎以及黃馬褂,待旨歷練。

    乾隆十年蒙應瑞官居湖廣鎮筸總兵官。

    蒙應瑞成為康熙五十九西征戰役後最大的受益者。

    清代四川川北鎮保寧府今四川南充閬中蒙家將是秦時蒙家將蒙驁蒙武蒙恬蒙毅世家,名卿兼將軍蒙毅傑出的後裔。

    蒙應瑞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受帝王賞賜“宅第、宗祠、官菜園、避暑山莊”四處封地之人。

    蒙順蒙元亨父子也是歷史唯一受帝王賞賜一品頂雙花翎,從商人選舉的大將軍。

    花翎又分一眼,二眼,三眼,三眼最尊貴;

    所謂“眼”指的是孔雀翎上的眼狀的圓,一個圓圈就算做一眼。藍翎是與花翎性質相同的一種冠飾,又稱為“染藍翎”,以染成藍色的鶡鳥羽毛所作,無眼。

    賜予六品以下、在皇宮和王府當差的侍衛官員享戴,也可以賞賜建有軍功的低階軍官。鶡鳥生性好勇鬥狠,至死不卻,武士冠上插鶡翎,能夠顯示武士的英勇,倒也貼切。

    在清朝初期,皇室成員中爵位低於親王、郡王、貝勒的貝子和固倫額附(即皇后所生公主的丈夫),有資格享戴三眼花翎;

    清朝宗室和藩部中被封為鎮國公或輔國公的親貴、和碩額附(即妃嬪所生公主的丈夫),有資格享戴二眼花翎;

    五品以上的內大臣、前鋒營和護軍營的各統領、參領(擔任這些職務的人必須是滿洲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這上三旗出身),有資格享戴單眼花翎,而外任文臣無賜花翎者。

    由此可知花翎是清朝居高位的王公貴族特有的冠飾,而即使在宗藩內部,花翎也不得逾分濫用;有資格享戴花翎的親貴們要在十歲時,經過必要的騎、射兩項考試,合格後才能戴用。但後來花翎賞賜漸多,就不一定經過考試了。

    花翎象徵,花翎如此高貴,故此在清朝特別被人重視、嚮往。

    福建水師提督施琅在降清後被賜籍漢軍鑲黃旗,平臺後力辭靖海侯而懇求照前此在內大臣之列賜戴花翎,康熙特旨許之;

    後乾隆帝下明詔,不但上述親貴大臣可以戴用,如有顯赫軍功者也可以戴用。

    皇帝賜給臣下花翎是非常審慎的,乾隆至清末被賜戴三眼花翎的大臣只有傅恆、福康安、和琳、長齡、禧恩、李鴻章、徐桐七人。

    被賜雙眼花翎的約二十餘人,這在當時是千古猶榮的恩寵。

    清朝爵位中最為顯貴的親王、郡王、貝勒,按清初的規定是不戴花翎的;

    但乾隆年間,許多人以兼任內大臣等職務為由乞翎,因此之後親王、郡王、貝勒開始佩戴三眼花翎。

    得到花翎的也有特例,如道光帝得知擒獲在新疆叛亂的張格爾後,即賞報捷音者戴花翎、軍機處行走;

    道光後期,花翎的賞賜範圍漸大,各方面對國家有功之人均可賞戴花翎;

    而第一次鴉片戰爭後,因國庫空虛,竟有了捐翎的例制,花翎為7000兩實銀,藍翎為5000兩實銀!

    花翎尺寸:一眼花翎長36釐米、二眼花翎長33釐米花翎是垂拖於清代官帽後的孔雀尾翎,標示等級與榮譽,一眼花翎是一枝孔雀尾翎,二眼花翎是兩枝尾翎相續相疊,僅露出尾部燦爛的翎眼;翎眼越多等級與榮譽就越高,一般最多的是三眼花翎。

  • 5 # 糾結的西瓜

    並沒有什麼不同,花翎是清朝皇帝賞賜臣子的一種信物,是一個榮銜,並未有實際官職,花翎分單眼 雙眼 三眼。一般對有功的官員會賞賜單眼花翎;雙眼花翎非軍機大臣,封疆大吏不能得;三眼花翎只有親王郡王貝勒等皇室成員才能擁有。

  • 6 # 帶你趣讀大歷史

    一樣的,兩個說法都可以。欽賜花翎就是清朝官帽後面的孔雀翎,也叫賞戴花翎,算是榮銜,就像你小學得了個三好學生把獎狀掛牆上一個意思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買一臺15萬左右的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要在500公里的,有什麼車型可以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