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臨池逸志

    行書是後漢劉德升所創,但是行書的代表人物是東晉王羲之,還有唐朝的顏真卿,蘇軾等,其中以王羲之的~蘭亭序~最為著名,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

    其特點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賦》中:“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來讚美王羲之的行書。另外還有顏真卿的~祭侄文稿~,蘇軾的~寒食帖~等

    寒食帖

    草書是為了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最早的草書稱章草,東漢張芝將古代當時字字區別、筆畫分離的草法,改為上下牽連富於變化的新寫法,富有獨創性,在當時影響很大,有草聖之稱,是草書的創始人,但是,沒有作品傳世,而最著名的草書代表人物是唐朝的張旭和懷素 合稱“顛張狂素”。張旭的代表作是《草書古詩四帖》。《古詩四帖》行筆如從空擲下,俊逸流暢,煥乎天光。

    古詩四帖

    懷素的代表作較多,《自敘帖》、《苦筍帖》、《食魚帖》、《聖母帖》、《論書帖》、《大草千文》、《小草千文》等他的作品風格是~筆法瘦勁,飛動自然,如驟雨旋風,隨手萬變。~

    自敘帖

    最後,我最喜歡元代趙孟頫的行書,並且現在也在學習,他傳世作品非常多所以學習的素材也多,所以想學行書的朋友可以考慮趙孟頫,附上我學習的拙作幾幅,請大家指正

  • 2 # 鐘山印社

    作為山東臨沂費縣人,家在魯公故里,比鄰羲之故居,祖籍臨沂顏真卿、王羲之兩位先賢,在書法史上有著獨一無二的地位,《蘭亭集序》佔據了天下第一行書,《祭侄文稿》為天下第二行書當仁不讓!

    魏晉風韻成就《蘭亭集序》的天下第一。魏晉時的人物的精神氣質,完全不同往日,他們那種不同流俗的作風,和獨特的言談舉止,體現了他們獨有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他們形成的社會形象和時代精神,特別注重精神上的純淨。

    魏晉名士普遍活得超脫,對功名富貴漠視,而且內心曠達,豪邁不羈,他們追求的是具有魅力和影響力的人格美,湧現出的風流名士數不勝數,他們是隱士的代表,遠離官場,淡薄名利的生活是他們樂意接受的。這樣的社會生態和人文情懷下成就了王羲之的蘭亭序。

    漢唐風骨造就了顏真卿的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這篇文稿中季明為杲卿第三子,真卿堂侄。其父與真卿共同討伐安祿山叛亂時,他往返於常山、平原之間,傳遞訊息,使兩郡聯結,共同效忠王室。其後常山郡失陷,季明橫遭殺戮,歸葬時僅存頭顱。顏真卿援筆作文之際,悲憤交加,情不自禁,一氣呵成此稿。

    《祭侄文稿》輝耀千古的價值就在於坦白真率,是以真摯情感主運筆墨,激情之下,不計工拙,無拘無束,隨心所欲進行創作的典範。是書法創作述志、述心、表情的典型,體現出大膽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品格和無以倫比的藝術家的魄力和胸懷。

  • 3 # 鄉土寫手

    行書第一人稱蘭亭序

    第二人稱祭侄文稿

    第三有洛神賦蜀素帖

    草書懷素自敘帖

    王羲之十七帖

    孫過庭書譜

  • 4 # 一葉小舟82704

    行書和草書,歷代書家的書作很多,精品亦不少。行書代表作主要有:蘭亭序,祭侄文稿,寒食帖等;草書代表作:有冠軍帖,自序帖,殘秋帖,書譜等。

  • 5 # 孫山農夫

    行草書的古法代表作有宋克的急就章,王羲之的蘭亭序,顏真卿的祭姪稿,張旭的四書帖,孫過庭的書譜,何紹基的行書……

  • 6 # 西廨七叔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因不太確定題主說的“古法”的定義,我就只談談個人對經典的行書、草書的代表作看法。

    行書的代表作我認為是《王羲之集字聖教序》。因為有楷書到行書,以及行書發展成完整獨立的書體就是在六朝時期。而這一時期行書的代表人物王羲之當之無愧。而他的第一行書《蘭亭序》的確是行書中的極品,以及後來顏真卿的《祭侄文稿》、蘇軾的《寒食詩帖》,趙孟頫的《赤壁賦》都是很經典的行書法帖。但如作為行書的代表,我更傾向於《聖教序》。

    而草書的代表作,我認為應該是孫過庭的《書譜》。就《書譜》而言,有可能其草書造詣未必能比肩懷素的《自敘帖》和《古詩四帖》,但個人認為《書譜》更具有草書這種書體的代表意義。

    極品,有時候不一定能代表整體。

  • 7 # 申正義文

    行書是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一種書體,既不像草書那樣潦草難識,也不像正楷那樣整齊方正,其實用性很強,多為人們日常所使用,因此這種字型一直到今天還是諸書體中使用範圍最廣的一種。

    行書中有楷法多於草法者,稱之行楷;草法多於楷法者稱之行草;在行楷和行草之間稱之行書。唐張懷瓘:“務從簡易,相謂流行,故謂之行書。

    行書自東漢始,從晉唐繼之今天有幾千年歷史,其間行書大家頻岀,留下許多經典古法碑帖,最為著名的行書作品出自於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序》,存世最古的行書著名墨跡真本(不包括刻本),應推王珣的《伯遠帖》,還有唐摹王羲之《喪亂帖》等等。

    其主要經典範本如:

    王羲之:《蘭亭序》、《姨母帖》、《快雪時晴帖》、《十七帖》、《姨母帖》。

    顏真卿:《祭侄文稿》、《爭座位帖》。

    王獻之:《廿九日帖》

    米芾:《蜀素帖》、《苕溪帖》。

    蘇軾:《黃州寒食詩帖》、《新歲展慶帖》

    李建中:《土母帖》

    黃庭堅:《松風閣詩》

    趙孟頫:《洛神賦》《前後赤壁賦》

    以下是本人所臨王羲之、顏真卿、蘇軾、黃庭堅,李建中,蔡京等行書帖,請書友們指正。

  • 8 # 一人筆記

    我是一人。上面叫行書和草書的古法?

    書法不常用”古法"這個詞,書法一直存在。草書的“古法”代表作比較容易找,行書的主流是王羲之一脈,其他的反而是新的,行書我們一直都是“古法”。

    古法:傳統的法術或方法。 宋 陳師道 《五言賀雨》詩:“引咎青章設,為壇古法修。”

    我個人非常不認同書法“古法”這個說法,但是已經非常古草的一些書法,倒是可以說說。

    草書可以找到兩個具有“古法”的帖子,陸機《平復帖》和張芝《冠軍帖》。行書真的沒有所謂的古法,我們一直都學王羲之,王羲之的行書是古法嗎。

    我們現在五大書體:篆隸草行楷。雖然只有五種,但是幾千年的書法史大部分都算在這五體。

    有些細小分支消失,或者使用的人少了。比如說“章草”,陸機《平復帖》。

    《平復帖》的書寫年代距今已有1700餘年,是現存年代最早並真實可信的西晉名家法帖,也有稱之為中華第一貼。

    《平復帖》是“章草”,現在我們學習書法,“章草”只有極少極少極少的人寫。

    “章草”也是歸於草書,“章草”確實可以算是草書古法。《平復帖》毫無疑問是具有古法的代表作。

    與此同時,還有一份草書張芝的《冠軍貼》。張芝(?—約192年),有人稱為草書之祖。

    相傳上圖的張芝《冠軍帖》是王獻之所臨寫的,張芝生卒大概在公元200年,這些都應該算是古法了吧。

    行書方面,我們主流的就是古法,王羲之(303—361,一說321—379)是公元 400年前的人。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其實是已經非常非常的久帖子了。如果說王羲之379年去世,那麼《蘭亭集序》至少1600多年。

    所謂的行書古法,其實就是王羲之的行書。顏真卿和宋四家種蘇黃米的行書,有一些突破,但是還是不能影響,行書的主流就是王羲之一脈。

    上圖蘇軾和黃庭堅行書,他們的行書當然對於王羲之是另一種方向,但是喜歡王羲之行書的人肯定更多一些。

    一人有感

    書法其實一直都在,有一些分支隨著時間消失或者沒有慢慢的沒落。章草慢慢的淡出,章草也不適合我們當代學習。看著張芝的草書,後世很多書法家也有所借鑑。

    讀一些書法史,會越發覺得書聖王羲之實在太厲害了。他的字已經1600年,那麼多人想要創新,他的行書還是主流還是最好的。

    書法一直都在,書聖王羲之實在是深深地影響著書法。

  • 9 # Aaron基金投資顧問

    張芝:生年不詳,約卒於漢獻帝初平三年(約公元192年),敦煌酒泉(今屬甘肅)人,字伯英,善章草,後脫去舊習,省減章草點畫、波桀,成為“今草”,張懷瓘《書斷》稱他“學崔(瑗)、杜(操)之法,因而變之,以成今草,轉精其妙。字之體勢,一筆而成,偶有不連,而血脈不斷,及其連者,氣脈通於隔行”,三國魏書家韋誕稱他為“草聖”。晉王羲之對漢、魏書跡,惟推鍾(繇)、張(芝)兩家,認為其餘不足觀。對後世王羲之、王獻之草書影響頗深。張芝刻苦練習書法的精神,歷史上已傳為佳話。晉衛恆《四體書勢》中記載:張芝“凡家中衣帛,必書而後練(煮染)之;臨池學書,池水盡墨”。後人稱書法為“臨池”,即來源於此。尤善章草,有「草聖」之譽,當時的人珍愛其墨甚至到了「寸紙不遺」的地步。評價相當高,尤以草書為最。張芝書法的原跡流傳極少,只有宋刻的《淳化閣帖》卷二載張芝五帖,這些是真品還是偽品,眾說紛紜,至今難以論定。

    NO.2 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年),漢族,字逸少,號澹齋,原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後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是東晉偉大的書法家,被後人尊為“書聖”。他的兒子王獻之書法也很好,人們稱他們兩為"二王",另一個兒子王凝之官至左將軍,因曾任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王會稽”。代表作品有:楷書《樂毅論》、《黃庭經》、草書《十七帖》、行書《姨母帖》、《快雪時晴帖》、《喪亂帖》、行楷《蘭亭序》等。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採眾長,冶於一爐,創造出“天質自然,丰神蓋代”的行書,被後人譽為“書聖”。

    NO.3 王獻之

    王獻之(344年-386年),東晉書法家、詩人,字子敬,祖籍山東臨沂,生於會稽(今浙江紹興),王羲之第七子。官至中書令,為與後世書法家王珉區分,人稱王大令。與其父並稱為“二王”。王獻之自小跟隨父親練習書法,胸有大志,後期兼取張芝,別為一體。他以行書和草書聞名,但是楷書和隸書亦有深厚功底。由於唐太宗並不十分欣賞其作品,使得他的作品未象其父作品那樣有大量留存。傳世名作《洛神賦十三行》又稱“玉版十三行”。王獻之的書法藝術,主要是繼承家法,但又不墨守成規,而是另有所突破。在他的傳世書法作品中,不難看出他對家學的承傳及自己另闢蹊徑的蹤跡。前人評論王獻之的書法為“丹穴凰舞,清泉龍躍。精密淵巧,出於神智”。他的用筆,從“內拓”轉為“外拓”。他的草書,更是為人稱道。俞焯曾說:“草書自漢張芝而下,妙人神品者,官奴一人而已。”他的傳世草書墨寶有《鴨頭丸帖》、《中秋帖》等,皆為唐摹本,他的《鴨頭丸帖》,行草,共十五字,絹本。清代吳其貞在《書畫記》裡對此帖推崇備至,認為:“(此帖)書法雅正,雄秀驚人,得天然妙趣,為無上神品也。”他的《中秋帖》行草,共二十二字,神采如新,片羽吉光,世所罕見。清朝乾隆皇帝將它收入《三希帖》,視為“國寶”。他還創造了“一筆書”,變其父上下不相連之草為相連之草,往往一筆連貫數字,由於其書法豪邁氣勢宏偉,故為世人所重。王獻之學書和他的父親一樣,不侷限於學一門一體,而是窮通各家。所以能在“兼眾家之長,集諸體之美”的基礎上,創造出自己獨特的風格。終於取得了與王羲之並列的藝術地位。書跡有宋米芾臨的《中秋帖》等。由晉末至梁代的一個半世紀,他的影響甚至超過了其父王羲之。一直到了唐代,唐太宗竭力褒揚王羲之而貶抑王獻之,一些書法評論家才開始認為王獻之的書法比不上他的父親王羲之。但是宋代書法家米芾,主要是向王獻之學習。現代著名學者、書法家胡小石更認為張旭、懷素一派之“狂草”,便是由王獻之草書發展而成的。

  • 10 # 文藻巧翁

    行書

    行書是楷書的快寫,相傳始於漢末。它不及楷書的工整,也沒有草書的草率。代表作最著名的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序》,前人以“龍跳天門、虎臥鳳閣”形容其字雄強俊秀,讚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唐顏真卿所書《祭侄稿》,寫得勁挺奔放,古人評之為“天下第二行書”。行書中帶有楷書或接近楷書的稱為“行楷”,帶有草書或接近草書的則稱為“行草”。行楷中著名的代表作品是唐代李邕的《麓山寺碑》,暢達而腴潤。還有如宋代的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元代的趙孟頫、鮮于樞、康裡巙,明代的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王鐸,清代的何紹基等都擅長行書或行草,有不少作品傳世。

    草書

    草書是按一定規律將字的點劃連寫,結構簡省,偏旁假借,並不是隨心所欲的亂寫,它的藝術欣賞價值超過實用價值。一般分章草和今算兩種。章草是隸書簡易急就快寫成的書體,字字獨立不連寫,筆劃帶有隸書的筆意。東漢的史游《急就草》是著名的代表作品。今草就是楷書的急就快速寫法,點畫飛動,上下字之間筆劃痕跡往往牽連相通。今草的著名代表作品是王羲之的《十七帖》、唐代孫過庭的《書譜》等。唐代的張旭和懷素兩人將今草寫得更加放縱,飛騰奔宕,數字相連,筆勢連綿迴繞,字形變化繁多,誇張浪漫,難以辨認,成為“狂草”(亦稱“連綿書”)。狂草的代表作品是張旭的《古詩四帖》和懷素的巜自敘帖》等。

  • 11 # 翰墨書道

    大約是魏、晉、唐三個時代的行書和草書。行書可以延伸之宋。實際上唐以後的書法的法都是在繼承魏晉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而且繼承多餘創新,單純就筆法來言變化不大,但在個性方面較為明顯。但從整體上看,仍然以晉唐為經典。書法發展到晉唐基本上從技法到書體都發展到了一個後人難以企及的高度,而且技法高度成熟和完備。其中最突出的代表仍然是王羲之。行書在晉以後的古法如顏真卿到米芾的書法。我們知道,書法之晉唐,以後一直以來都是以王羲之的一脈相傳為主流發展甚至延續至今的。方筆楷書雖然非常突出,關個性鮮明,但方筆技法在王羲之的書法中基本具全。王羲之書法技法上的古代完備,也形成了一種經典的盡善盡美的書法風格。由於這路書法風格眾美兼備,內涵豐富,後來者多處於其中,突出其中的某一方面而已。

    行書代表作品如王羲之的《蘭亭序》《祭侄文稿》《黃州寒食帖》到黃庭堅和董其昌書法作品。

    草書方面仍然是二王一脈,代表作品如《十七帖》《淳化閣帖》乃至唐代的癲張醉素。在往後如董其昌的法。

  • 12 # 中國書法大課堂

    草書起源不是在魏、晉時期!而是在漢代。真正的“草聖”並非唐代張旭,而是東漢的張芝。儘管後人推崇張旭丶懷素丶孫過庭丶王羲之等人的草書,豈不知他們都是學張芝草書而得成就。張芝僅有五件草書作品傳世,即:“張芝五帖”,收錄在宋代傳拓的“淳化閣帖”中。其中“終年帖”丶“冠軍帖”最為經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陳凱歌說《無極》十年內無人看得懂,過了十年大家覺得這是一部好電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