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臣默讀歷史

    曾經看過一篇是寫隋煬帝楊廣的文章,在該文章中可謂是大黑了他一把,說他是淫母,殺兄弒父,常年征戰把國家搞的名不聊生,百姓哀怨四起,最後落得身死道消的下場,還借用李世民的話說他窮兵黷武,護短拒諫等等,但是歷史上真實的隋煬帝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皇帝呢?真就如李世民說的那麼不堪嗎?翻開歷史的史頁,你會發現隋煬帝並非如此不堪,反而有大功!

    一:修建大運河,利國利民

    從公元605年修建大運河由隋煬帝下令開鑿,公元610年完畢,把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連線了起來。將全國的政治中心與經濟重心連線在一起,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展,為此後的那些王朝再次修建大運河鞏固了基礎,古有秦始皇修長城,今有隋煬帝修大運河,都可謂是一大壯舉。造福百姓的事情。

    二:開創科舉制度

    廢除原有的選拔人才制度,開創新的進士科制度,不但把讀書,考試和當官緊密的聯絡了起來,還間接的提高了官員的文化之都。不但如此,從階級方面講,為下層的知識分子提供了良好的機會,大大的削弱了士族的特權。後世唐宋元明清都是延用了這一制度,一直到清末進士科制度才被下令廢除退出了歷史舞臺。

    三:完成國家統一

    眾說周知,自東晉分裂以來,產生許多小的諸侯國,這些諸侯常年征戰,搞得民不聊生,後來隋文帝雖然統一了北方,但是南方還有一個陳朝。公元589年年僅20歲的隋煬帝任兵馬大元帥,率50多萬大軍直攻陳朝,一路所向披靡,不久陳朝被滅,也標誌著整個國家的統一,結束了長達400年的大分裂時代。據說當時隋煬帝攻下陳朝後,並未取陳朝國庫資產,為此還獲得了“天下皆稱廣以為賢”的稱號。

    四:開疆擴土 重開絲綢之路

    隋煬帝登基後,大敗契丹,阻止了契丹的崛起強大,又於608年親征滅了土谷渾,開拓新疆數千裡地,在建立第一個郡縣。公元609年又率領大軍從京都出發,到河西走廊的張掖郡,設定西海,河源,且末,鄯善等四郡,再次打通西域古道,陸上的“絲綢之路”重開。

    其實那些針對隋煬帝是魔鬼的說法,在正史上幾乎沒有,大多都是來自野史。當然隋煬帝也並非無錯,隋煬帝是很有抱負的一位君王,只是太急功近利,在位14年,有10年都是在外。不管是修建大運河,還是親征土谷渾,高麗,都挺勞民傷財的,也為隋朝的覆滅埋下了腐筆。

    要說為什麼歷史對隋煬帝反面的評價那麼高,可能是其個人性格原因吧,隋煬帝好武,慾望強,和華夏古代的一些理念格格不入,古代人大多以穩定為主,不求無功但求無過,然而他打破了這一理念,就得不到歷史的認可。

    還有就是在修建運河時,並沒有採取修生養息的政策,反而多次征戰他國,導致整個國家的經濟一時跟不上他征戰的步伐,最後導致百姓勞役加重,百姓哀怨四起,最後亡國。“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在中國有句古話“成者為王,敗者為寇”,李唐王朝就是篡位得來的,自然不可能會去宣揚隋煬帝的功績,反而是把隋煬帝的負面影響給擴大化。其實這樣的例子有很多,比如說早期夏桀商紂就是這樣被後世王朝黑的。

    隋煬帝就這樣透過層層加碼,真相一點點的掩蓋,就塑造了一個被世人所唾罵的魔鬼。

  • 2 # 陳寶清

    因為李唐建立後為了證明自己的合法性,必定要摸黑一下前朝,這在歷史上很常見,漢朝說秦朝暴政,宋朝說唐朝寵幸外戚,清朝說明朝宦官當政民不聊生,隋煬帝在位時間相對較短,但是在這較短的時間內,他決策開鑿大運河貫通南北,帶領鐵騎征戰突厥,使突厥分裂減輕國家壓力。

  • 3 # 125878215蜂獾

    感謝悟空邀請。抹黑隋煬帝這不公平公正公開,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楊廣的功勞與天地共存與日月同輝,後人決不能拿起筷子吃肉,放在筷子罵娘,吃水不忘挖井人,人活著要知道感恩戴德,受人滴水之恩當知回報,就憑楊廣開通南北大運河,就可以永載史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楊廣可以說是真正千古一帝,楊廣文武全才,能文能武,楊廣修大運河,南北蜿蜒五千多里,如此浩大工程,利於千秋萬代,大運河連線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造福於中國子孫後代,修建如此浩大工程也只有千古一帝隋煬帝楊廣,楊廣還親自開疆拓土,暢通絲綢之路。

  • 4 # 真正鱷魚不哭

    一方面因為楊廣是失敗者,亡國之君肯定會被取代者抹黑的,不然怎麼顯示其叛亂合法性?

    另一方面,楊廣好大喜功,雖然他的很多做法從後世辯證的看功在千秋,但他急於求成,想在自己任上將所有事情都做好。

    這就是不顧實際情況蠻幹了。

    眾所周知,楊廣多次出征高句麗,造成了毀滅性災難。

    "敕幽州總管元弘嗣往東萊海口造船三百艘,官吏督役,晝夜立水中,略不敢息,自腰以下皆生蛆,死者什三四。……發江、淮以南民夫及船運黎陽及洛口諸倉米至涿郡,舳艫相次千餘裡,載兵甲及攻取之具,往還在道常數十萬人,填咽於道,晝夜不絕,死者相枕,臭穢盈路,天下騷動……又發民夫運米,積於瀘河、懷遠二鎮,車牛往者皆不返,士卒死亡過半,耕稼失時,田疇多荒。加之饑饉,谷價踴貴,東北邊尤甚,鬥米直數百錢。所運米或粗惡,令民糴而償之。又發鹿車伕六十餘萬,二人共推米三石,道途險遠,不足充餱糧,至鎮,無可輸,皆懼罪亡命。重以官吏貪殘,因緣侵漁,百姓困窮,財力俱竭,安居則不勝凍餒,死期交急,剽掠則猶得延生,於是始相聚為群盜"。《資治通鑑》

    徵高句麗不是無事生非,隋朝滅亡後,李世民也發動了相同的戰爭,可見高句麗確實對中原王朝構成威脅。然而同樣是無功而返,在唐只是一個小挫折,就當時的物質條件而言,唐還不如隋。

    因此有理由相信,楊廣在此問題上嚴重處置不當。

  • 5 # 少俠看歷史

    古代《諡法》說,“好內遠禮曰煬,去禮遠眾曰煬,逆天虐民曰煬,好大殆政曰煬,薄情寡義曰煬,離德荒國曰煬。”

    隋煬帝為什麼不斷被抹黑?

    首先我們要了解隋煬帝短短的14年在位時間裡都幹了哪些事兒。

    一、開鑿大運河

    隋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起涿郡,南到餘杭,全長兩千多公里,分為四段連線五大水系,是隋、唐、宋經濟的命脈。但大運河的修築絕不是隋朝一世之功,據史料記載早在春秋時期吳國便開鑿了胥溪、邗溝、黃溝三條運河,後來秦始皇興修水利,確定了大運河的基本走向,一直到南北朝開鑿了大量的運河。隋煬帝功勞在於溝通水系,形成水裡網,便於南北運輸。可隋煬帝此舉也絕非很多人說的是為了利在千秋,他開鑿運河更多的是為了加強統治和榨取江南人民,也帶有便於他本人巡遊享樂的動機。《開河記》中記:隋煬帝“詔發天下丁夫,男年十五以上者至,如有隱匿者斬三族”,共徵發了360萬人。因為勞動負擔很重,監工督責太急,不到一年,360萬民工死者竟達250萬人,白骨積盈於兩岸,“下寨之處,死屍滿野”。

    短短十年間因勞役而死的百姓不計其數,社會生產力大幅下降,這也是為什麼隋文帝辛苦積攢下的家底被迅速敗光的主要原因之一。並且隋煬帝三次巡遊江都,必須是龍舟開道,隊伍浩浩蕩蕩幾百裡,沿途百姓苦不堪言。甚至所過之處民用物資為之損耗一空,無數百姓因此而傾家蕩產,餓殍滿野。所以你可以說京杭大運河利在千秋,但不能把這個功勞放在隋煬帝的頭上。

    二、三徵高句麗

    公元612年至614年,隋煬帝徵集千萬人三次東征,卻遭遇慘敗。在第一次東征中,出動軍隊113萬,後勤民夫近400萬人,這是什麼概念?隋代巔峰時期人口890萬戶,每戶按6人計,總人口約在5000萬左右。第一次東征就佔全華人口10%左右,這個比例是非常大的,據統計到隋朝滅亡時,全中國的人口數竟然只剩下200餘萬戶、1500餘萬人,直接銳減3500萬人,可以說相當慘烈。

    在付出極大的代價換來的結果是什麼呢,僅是高句麗虛與委蛇的歸順,並沒有什麼實際影響。

    三、開創科舉制

    科舉萌發於南北朝時期,隋文帝“賢良詔”使得科舉正式成為國家選材制度,科舉真正成型是在唐朝。

    在南北朝時期就有了投牒自進的萌芽,也就是允許寒門子弟自行考試,不需要別人的推薦。而隋朝的科舉是隻允許五品高官以上特別推薦的人參加,反而是維護貴族利益,其本質上與漢朝的“察舉制”如出一轍,並不能算是真正的科舉。

    以上三點就是很多人為隋煬帝翻案的依據,甚至說成隋煬帝的三大功績。我們只要記住一點,能夠利國利民,國泰民安的才是功績。從隋朝覆滅的結果就知道隋煬帝該不該“黑”。

  • 6 # 滄海一粟7528

    隋煬帝被定為桀紂一樣的暴君。但大凡大壞蛋都有非凡的才能。

    隋煬帝楊廣,隋朝開國皇帝楊堅的次子初封晉王,後太子楊勇被廢,獲獨孤皇后幫助,被立為太子。

    楊廣作為皇帝是充滿原罪的,首先他的太子之位來的充滿欺騙性。然後,為繼位他更是幹出了弒父的惡性。登基後雖然對外壓制住了突厥,對內開闢了大運河,開創了科舉制度;但他三徵高麗失利,為開通運河,不斷加重百姓負擔,最終造成人民生活悽苦,遍地狼煙。

    隋煬帝的確對歷史有功績,但他好大喜功,不顧百姓死活確有其事。之所以被後世稱為暴君,除了他自身的問題外還有,唐朝統治者的刻意抹黑。唐王朝是篡奪的隋朝江山,得國並不正,為強化自己的統治基礎,刻意抹黑隋煬帝是必然的,還有就是隋煬帝的科舉制嚴重損害了關隴集團的利益,這些人也參與了隋煬帝的黑化。比如說隋煬帝修大運河是為了遊江南是不公正的。

  • 7 # 文騷段子

    首先歷史是勝利者編寫的,也就是滅了隋朝的唐朝,那問題來了,唐朝如果歷史寫的公正,那隋煬帝楊廣那多多少少還是有作為有功績的,那樣唐朝滅隋朝那就名不正言不順了,所以唐朝肯定不能這麼寫了,所以結果歷史記錄隋煬帝楊廣種種的不好。個人認為楊廣的那幾個大的政策是對的,只不過步子邁的太大,撤到dan了,開鑿運河,解決交通,互通有無,解決當時中央對地方的集權,下達公文更方便,軍隊物資更加方便快捷,只不過按當時的生產力,就會形成勞民傷財人民苦不堪言,最後完工唐朝摘果實,唐朝太平盛世貞觀之治多多少少也有隋朝的功勞。徵高句麗按軍事戰略是對的,只不過戰術指導錯誤,導致失敗,怎麼說呢,總的來說政策戰略都是對的,只不過步子太大撤到dan了。

  • 8 # 方山中人

    什麼叫抹黑,隋煬帝本就是實實在在的昏君,暴君,實在想不明白,現在竟然有人認為李世民都不如他,合著你們盯著李世民殺兄誅弟的玄武門之變,咋看不見高喊“獨孤誤我”的隋文帝楊堅?

    吹楊廣的無法下面幾點:

    一、大運河

    二、科舉制

    真是想求求這些人好好研究研究,首先不得不承認大運河在後世的作用,但是歷朝歷代,開運河的可不止他楊廣一個,遠的不說,他爹楊堅,就是開運河的一把好手,像什麼廣通渠,山陽瀆,可能有人說,這算什麼,不過利用前人遺蹟,難道楊廣修的大運河就不是利用前人遺蹟了?

    楊堅修運河,咋沒死上那麼多人?還有,說起工程量,楊堅做的未必就比楊廣少,比如長安城的前身,隋朝大興城的修建,諸君儘可去西安看看現在的遺蹟,便可看出這是一座多麼宏偉的工程,為何楊堅在位就有開皇之治的美譽?

    還有徵討高句麗,死了多少漢家兒郎?這會兒吹子們看不見了?唐朝也徵高句麗,那時候計程車兵還為選不上而扼腕嘆息,這就是差距。

    真是不明白,被遊牧民族尊為聖人可汗與天可汗的楊堅與李世民,竟然還不如一個黑料眾多的楊廣。

    然後就是很多人廣為吹捧的科舉制,說如何如何聖明,可是如果非較真一點,那麼就會發現科舉制絕不是楊廣搞出來。

    科舉制為什麼會出現,是因為自東晉十六國以來,門閥士族把持朝政,不利於國家發展,而偏偏南朝出了一個大佬叫劉裕,此人寒門出身,吊打一切頂級門閥,而科舉制的雛形也就是在此段時期開始出現,到了隋文帝楊堅時期,他消滅中原胡化之風,堅決恢復漢制,同時出現所謂的進士科,可是大哥們,不是叫進士科就是科舉啊,因為隋朝的進士科不是什麼人都能參與的,得五品以上官員推薦才行,而後世科舉制的根本是啥:允許平民投牒自進!

    呵呵

  • 9 # 漫譚文史

    歷史上舉足輕重的短命王朝,都被繼承者抹的漆黑一團,秦朝存在了十多年,秦始皇一統天下,創造了很多“第一”,然而,“漢承秦制”的漢朝還是把秦始皇說成了“暴君”。

    結束了國家分裂三百多年的隋朝,也進行了多項改革,尤其是創立了科舉制度,這一切都被大唐繼承了,但是,二世隋煬帝仍然被說成了一塌糊塗的君主。

    這是為什麼呢?

    就是為了說明自己得天下是解救了國家,解救了普天下的大眾。說明自己的政權是合理存在的。

    假如秦朝延續了百年以上,假如隋朝延續了二百年以上,那麼,對秦始皇的評價,對隋煬帝的評價,就會是另外一個樣子了。

  • 10 # 歷史裡的女人

    人們抹黑的是隋煬帝的人,而不是他的功績,人們一邊心安理得的享用著隋煬帝創造的奇蹟,一邊又罵他不是人,實在是可笑。但是,隋煬帝究竟是怎麼被抹黑的?

    從隋煬帝的諡號說起,後朝人修前朝史,唐朝為他扣上了暴君帽子

    隋煬帝被大家叫了上千年,但人家自己起的諡號不叫這個,而是世祖明皇帝,這是楊廣的孫子楊侗取的。“煬”是唐朝給楊廣加的諡號。隨著楊侗和王世充政權的失敗,明皇帝的諡號也被勝利者否定。隋煬帝的暴君稱號,是唐朝對隋朝政治的全盤否定,但卻被我們後人誤打誤撞的延用至今。

    隋煬帝在當時是否真的不得民心?

    對於隋末唐初的這段歷史,多數人的印象是:民不聊生,官民皆反。但是仔細想來,官真的反了嗎?

    站到最後的李密、竇建德、王世充,哪一個不把隋煬帝奉為正主?聽說隋煬帝被宇文化及弒殺,各個義憤填膺,都表示要為隋煬帝報仇雪恨,就連李淵也掉了幾個眼淚瓣兒。

    雖然這是一種政治手段,但卻說明了,隋煬帝不差。作為對比,秦二世死的時候,也和隋末政局很像,但是你看到有人為他哭,替他不平的嗎?由此說明,隋煬帝至少在上層建築裡,是被認可的明君。

    隋煬帝的作為雖然被上層階級認可,但是民眾確是受害者,不得民心終究失去天下

    現在大家知道隋煬帝被抹黑,是唐朝作為,但是最後為此蓋棺定論的,確是他自己——隋煬帝不得民心。

    修建大運河、三徵高句麗、西巡突厥,他所構想的種種,都需要在短時間內大量的人力財力支援。偉大的夢想是要一步步實現的,隋煬帝操之過急,導致生靈塗炭。

    自古失民心的帝王都不會有好下場,這是隋煬帝最不該犯的錯誤,也因為這個,他的功績也埋沒在民怨之中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巴南永川江津哪個更繁華,哪個更有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