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狼煙火燎
-
2 # 追逐蘿蔔的毛驢
殲10屬於中國產中型前沿部署攔截機。殲10C之後殲10C更加註重多用途打擊能力。殲10C的左打航程理性點2950公里,作戰半徑為航程的計算,查了下網上,大致分為,
空戰掛載狀態
對地攻擊或者反輻射掛載狀態
轉場掛載狀態。
目前看,理性點,空戰作戰半徑我們這一半1475公里拋去滯空時間和預留油量,1250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執行對地攻擊和反輻射作戰一般會滿載,要麼掛一些光學吊艙和鐳射制導炸彈,要麼各種電子戰吊艙和遠端反輻射導彈。所以不會滿油起飛,要經歷空中加油,我們拋去空中加油,假設他滿油起飛,不留滯空時間的油,那麼他的理想作戰半徑應該在850公里。但是以南殲10C執行對地攻擊或者其他過載任務都會半油起飛,在空中加油後去執行。所以應該在1500公里左右的對地,作戰半徑。專場嘛。滿油掛三個副油箱,應該是最大航程再加1000公里為3950公里。
所以550公里我不知道那是什麼東西。
如果但考慮他空載,不空中加油,不掛載副油箱,他的航程應該就是往外賣的航程1250公里。所以出問題專業點。
-
3 #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戰機在不同情境下作戰半徑相差極大,不能混為一談。而且以殲10在中國空中體系中的定位,其作戰半徑已經夠用。
殲10作為中國第一款真正意義上自主研製的現代化戰機,一直都受到國內軍迷喜愛,而殲10的作戰半徑問題也一直在軍迷圈備受關注,有些軍迷認為殲10的作戰半徑不夠理想,實際情況如何呢?
軍迷圈有句話:不談掛載方案、拋開任務剖面的作戰半徑都是耍流氓。戰機的作戰半徑是複雜而又動態的指標,與飛機的燃油攜帶量、載荷掛載方案、任務型別、飛行剖面等息息相關。我們講某型飛機的作戰半徑是XXXX公里一般是簡化各種條件後的參考值。至於本題中殲10作戰半徑只有550公里的說法,需要放在更多的背景條件下討論才有意義。
對於殲10來說,本身的航程效能在同級別的飛機中並不遜色。在2018年珠海航展上廠商公佈的資料中,殲10CE在典型的空空作戰條件下,僅憑自身油量就能達到1240公里的作戰半徑,這個資料已經非常可觀。而在實際應用中,某年上合組織演習,殲10攜帶空地彈藥從中國境內機場起飛,奔襲上千公里轟炸了中亞某國境內的模擬”恐怖分子“營地,也說明了殲10在近似實戰的條件下在對地打擊任務中也有1000公里的作戰半徑。
殲10這樣的航程效能已經與F16相差無幾。作為單發三代機的標杆,F16在實戰中最大的作戰半徑,在1981年轟炸伊拉克核反應堆的行動中創造。這這次行動中,F16掛載3個副油箱載油量約為6噸,攜帶2枚907公斤的MK82炸彈以及2枚響尾蛇導彈,採用低-高-高飛行剖面,在任務前半程超低空飛行,以避開地面雷達探測,在接近目標後拉起到600米高度俯衝投彈,投彈後向西脫離然後爬升至9000米左右的高空,以高亞音速直線飛回國內,整個行動的作戰半徑約1200公里。
當然,正如前文所說,戰機的作戰半徑是個複雜、動態的指標,殲10不可能在所有的任務中都能達到一千公里級的作戰半徑,尤其是在執行復雜的對地打擊任務、面對較強對手時。一方面掛載對地彈藥後不可避免的增加飛行阻力,而且在面對敵人戰機、防空系統的攔截,需要更復雜的突防路線、甚至需要進行劇烈的機動,從而大大增加燃油消耗,從而使作戰半徑降低至幾百公里,比如題目中的550公里、甚至更低。
數百公里的作戰半徑在某些軍迷眼裡有點不夠看,但是考慮到殲10在中國空中體系中的定位,其實已經足夠。畢竟,在殲20、殲16、殲11等一眾雙發重型機面前,殲10更多是承擔國土內線防空、以及對東南某大型島嶼的對地支援任務,幾百公里的作戰半徑已經足夠。
上千公里外第一島鏈乃至西太平洋上的各種目標,用不著殲10這樣的小個子操心。大國空軍嘛,不至於用單發輕型戰機包打一切。
而且,殲10全系都有空中加油能力,實在需要挺身而出的時候,殲10也能夠不辱使命。
-
4 # 科技之重
殲10系列戰鬥機的內油為3.6噸,作戰半徑估計在600千米-700千米之間,是絕對不止550千米的。從在迪拜航展中展板上看到的資料是:殲10C戰鬥機在攜帶三個副油箱和四枚中距彈以及兩枚格鬥彈時的作戰半徑為1240千米。
殲10戰鬥機攜帶三個副油箱的資料是:兩個1600升,一個1000升的,這麼一來,殲10C副油箱的載油量為4200升,由於航空煤油的密度數0.78kg/升,所以換算過來也就是3.2噸。再加上殲10C內油3.6噸,也就是6.8噸的載油量。再大概算一下,殲10C戰鬥機3.6噸的內油作戰半徑為656千米。當然了,航空發動機的耗油率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開加力時耗油量高,不開加力時耗油量低,所以說,殲10C戰鬥機內油的半徑絕對要高於550千米的。
那麼提高殲10C戰鬥機作戰半徑的方法主要有三個:第一,加裝保型油箱。第二:加裝空中受油管。第三,使用副油箱。其中第二,第三種方法殲10戰鬥機已經在用了,在殲10C戰鬥機的基礎上掛載三個副油箱和進行空中加油後,其作戰半徑可達2600千米。但是,目前為止,還沒有殲10C安裝保型油箱的照片出來。但是在2010年,有一張殲10A安裝保型油箱進行風洞實驗的圖。
安裝保型油箱對作戰半徑的提升其實保型油箱只要設計的好的話,對戰鬥機的氣動佈局影響並不是很大。由於殲10的鴨翼產生的渦流對主翼有增升的好處,安裝保型油箱後究竟會不會破壞這種正影響呢?其實是不會的,採用CATIA設計保型油箱的外曲面,保型油箱的前段收縮於機翼與機身的連線處,就可以避免影響鴨翼產生的渦流對主翼的增升效果。所以說,保型油箱並不會對殲10C的飛行效能造成大的影響,但是增加阻力是肯定的,畢竟凸起兩塊。
如果說,殲10C在左右主翼上面安裝兩個保型油箱時,那麼油箱的容積可以選擇為1600升,兩個也就是3200升,共可攜帶2.4噸的燃油,幾乎可以提升437千米的作戰半徑。也就是說,殲10C安裝保型油箱後,作戰半徑將超過1000千米。如果說,再加上三個副油箱,那麼殲10C的作戰半徑將達到1700千米,基本上相當於重型戰鬥機的作戰半徑了。
-
5 # 赤焰噠噠噠
有一說一,戰鬥機的作戰半徑一直是個迷,百度上那些資料,簡單地將航程除以二來計算,根本就是耍流氓。再者,殲-10雖然腿短,但是也沒短到550公里這個程度,不然國內軍迷早就將其噴得體無完膚了。按照之前珠海航展給出的資料,殲-10C的空空作戰半徑在1200多公里左右。注意,這裡的1200公里,說的是“空空”作戰半徑,即武器配備主要為空空導彈的情況。也就是說,當殲-10C改變掛載方案,加掛重量更大的對地攻擊武器時,作戰半徑就會下降不少。那麼要如何有效提升殲-10的作戰半徑呢?思路不外乎四條。
第一,降低自重。戰鬥機降低自重的辦法很多,主要可以考慮三個方面,即材料,零部件加工工藝和內部結構設計。殲-10是我們國家第一款三代機,20世紀末設計的產品,使用的材料基本上是鈦合金框架,鋁合金蒙皮,發動機高溫合金,和鋼製起落架。如果能夠對材料效能進一步深挖,在保證足夠強度的基礎上,進一步降低重量。或者說,對零部件製造工藝進行升級,比如現如今的增材製造,進一步減少連線件和零部件數量。那麼,殲-10的重量還可以降低很多,作戰半徑自然而然提升了。▼增材製造的F-35戰鬥機鈦合金機身框架,重量非常輕。再者,是最佳化內部結構設計,減少不必要的零部件。這一點已經非常徹底了,基本上不存在深挖的可能性。採用腹部進氣的殲-10,機身就三大塊,機頭的雷達,駕駛員座艙直接在進氣道上,拆開外殼甚至可以看到飛行員在駕駛時,基本就是一屁股坐在進氣道上。為了減重,戰鬥機基本上都是這種粗暴的做法,殲-7這種機頭進氣的戰鬥機更是簡單直接,飛行員座艙有一半已經直接嵌入了進氣道。座艙之後就是第三塊了,殲10的心臟,發動機,後面一整截,全都是發動機。所以機身在結構方面基本沒有提升的可能了,要減重只能從材料去考慮。第二,增大內油攜帶量。飛機的油箱和汽車不同,飛機為了保證燃油消耗時,不影響機身重心,油箱一般設計在機翼內部,機身與機翼結合處。現代戰機非常流行的翼身融合設計除了降低誘導阻力之外,還有一個大優點就是機身與機翼融合的過渡位置可以作為油箱,一定程度上增大內油量。▼這就是殲-10油箱的大概位置,可以看到機翼與機身有一定的融合設計,但是並不徹底,不過還是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油箱容積。增加內油,除了翼身融合設計之外,邊條翼設計也可以增大油箱容量。▼看大黃蜂這個大邊條翼(駕駛艙兩側機身突出的凸起部分即邊條翼)。這個設計很先進,除了可以拉出渦流,提升低速狀態下升力之外,還可以降低激波阻力,是目前戰鬥機主流設計。這個邊條翼其實有一定厚度,有一定的內部空間,很多有邊條翼的戰鬥機裡面裝的都是航空煤油。不過殲-10沒邊條翼,它用的是鴨翼,於是乎也就沒辦法使用這個辦法增加內油了。第三,加裝副油箱。加裝副油箱是增大作戰半徑最直接的方式了,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戰鬥機都這麼做,殲-10也不例外。但是,除了普通副油箱之外,還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加裝保形油箱。普通副油箱雖然增大了燃油量,但是同時也帶來了飛行阻力,更會影響戰鬥機機動性。於是工程師在普通油箱基礎上改變思路,設計了一款能夠附加買機身外部,但不破壞戰機氣動外形的副油箱,即保形油箱。不過,目前還沒有看到殲-10有裝保形油箱的影片,但是真要強行增大作戰半徑,這也不是難事。▼F-16戰鬥機的保形油箱。第四,提升發動機效能。航空發動機和作戰半徑有關的效能指標有兩個,分別是推重比和油耗。推重比是航空發動機效能的主要指標,推重比越大,戰鬥機的動力越充沛,同時發動機自重越低,機動性越出色。目前早期殲-10使用的是俄羅斯AL-31FN發動機,後來用的是自己研製生產的渦扇-10。這兩款發動機都只是堪堪夠用,根本不能說是優秀,對殲-10的作戰半徑有一定的影響。如果殲-10可以換裝新型推重比大,油耗低的發動機,那作戰半徑將可以得到大幅提升。然而,就我們國家目前航空發動機發展來看,還是想想就好。殲-10作為我們國家第一款三代機,效能已經非常出色了,其定位本就是用於國土防空的中型空優型多用途戰鬥機,並不需要太過誇張的作戰半徑。因為,遠了的地方還有肚量巨大的殲-11,蘇-27,蘇-30,蘇-35和殲-20這些重型戰鬥機啊,比如較遠的海上驅逐任務,就是這些機型作為主力,殲-10沒裝備海軍航空兵,基本上沒幹過這個活。雖然說作戰半徑是越大越好,但是要去強行提升,並沒有多大意義。如今的殲-10已經發展出了殲-10A,殲-10B,殲-10C和殲-10S(雙座)等幾個型號。殲-10C的官方資料顯示空空作戰半徑達到了1200多公里,已經足夠使用。
-
6 # asiavikin雜談
【asiavikin獨立視角】好奇怪為什麼一堆人不肯承認殲10的內油作戰半徑短這個事實。人家中航工業的展示資訊上寫的很清楚:基本航程1650公里,這不是內油航程是什麼?
本身這也不是什麼丟人的事。內油航程都短,米格29內油航程1500公里,米格21也就1200公里,F15也就1740公里,F16略高於1800公里。所以,殲10的內油航程才1650公里很正常。那麼從內油航程推匯出的作戰半徑只有550公里也一樣是可以接受的:來去用掉三分之二的油,剩下三分之一空戰用沒啥不對的。不明白為什麼那麼多人拼命要說殲10的作戰半徑能上千公里?是啊,我也可以告訴你F16的作戰半徑也可以1100公里(600海里),不過我會說那個任務剖面裡的F16除了帶副油箱,只帶了2顆響尾蛇嗎?所以,拋開任務扯什麼作戰半徑就是在耍流氓。
殲10如果要提升打擊範圍,當然是掛副油箱,掛得多,自然作戰半徑增大。但要是上千公里的作戰半徑,那時殲10的載彈量自然會很好看:我的意思是除了兩顆自衛的霹靂8/9/10,能帶的大概就只有兩顆500公斤炸彈了。別不高興,殲10的掛點就這麼少,總共才7個,上千公里的作戰半徑如果只掛一個副油箱根本支撐不下來,只好掛三個,於是佔用了機翼下的兩個硬掛點,刨去剛才給自衛的兩個外側掛架,只剩下兩個掛架。所以,你要殲十飛越上千公里去出擊,可以,就帶2顆炸彈就完了,再多就別指望了。
末了,送各位一張被P過的殲十掛彈飛行圖,能看出問題在哪嗎?
-
7 # 資訊所長
感謝邀請,我來回答!首先點評一下標題裡面表述的殲10戰鬥機的作戰半徑550公里這個資料,按照目前報道出來的訊息,這個資料是錯誤的,殲10在沒有副油箱或者不進行空中加油的情況下,作戰半徑超過了1000公里,公開顯示的作戰半徑是1250公里,550公里的作戰半徑對於目前第四代戰鬥機來說,根本無法生存的!
殲10戰鬥機是中國研製的一款單發空優戰鬥機,1984年開始立項研製,當時世界上已經出現了像F15這樣先進的戰鬥機,空軍的壓力很大,所以決定研製一款能與世界先進水平進行抗衡的戰鬥機,於是殲10戰鬥機計劃開始了。1998年首飛,2003年設計定型,2004年正式在空軍服役,目前已經成為中國空軍的主力戰鬥機。
而戰鬥半徑也是戰鬥機效能的重要一環,雖然前面說了殲10戰鬥機的作戰半徑也能達到1250公里,但是對於作戰半徑,沒有最遠,只有更遠,所以作戰半徑一般來說越遠越好,那麼殲10戰鬥機有什麼辦法提升它的作戰半徑呢?我覺得主要有下面的幾種方式:
外掛副油箱這是最基本的提高戰鬥機作戰半徑的方式,也是幾乎所有戰鬥機的基本要求之一。一般都是根據任務情況,掛載一個、兩個、三個甚至四個副油箱,掛載一個副油箱的時候,對於作戰半徑的要求不高,稍微提升就行,掛在機腹下面就行,反正奇數時候肯定要掛在機腹下,雙數副油箱掛在機翼下方!
不過我們知道,戰鬥機的載荷能力是有限的,掛了副油箱,載彈量就必然要減少,所以掛載副油箱,提高作戰半徑的時候,也減少了載彈量!那麼有沒有一種既不能影響載彈量,同時又能提高作戰半徑的方式呢?
空中加油這個當然是有的,空中加油機笑而不語的登場了!這是一種專門在空中對戰鬥機進行加油的戰略機種,變相提高了戰鬥機的航程,也就是作戰半徑!殲10戰鬥機在機頭的位置,也安裝了空中受油管,具體如下圖:
這樣就可以保持殲10戰鬥機的載彈量,保持正常的戰鬥力,甚至可以犧牲油料的重量,來攜帶更多的彈藥,當油料快要耗盡的時候,進行空中加油就可以了。
不過這些也都是彌補的方式,最好的方式還是給殲10戰鬥機換裝推力更大的噴氣發動機,這樣就能提高殲10戰鬥機的載荷了。但是也不能推力太大,否則殲10戰鬥機的機身結構承受不了,需要修改,這無異於重新設計,很麻煩!
最好是換裝提高一部分推力的發動機,然後再在機翼和機身結合處,加上保型副油箱,不佔用殲10戰鬥機的外掛點,如圖下圖的F16戰鬥機一樣!
對於此問題,您有什麼看法呢?
-
8 # 皇家橡樹1972
殲十戰鬥機機內燃油作戰半徑550公里的資料是怎麼來的?連殲七都不如了?殲七戰鬥機好歹還有600公里呢,如果僅550公里說明殲十是失敗的設計方案,是根本不可能服役的!
殲十設計之初是以“中型制空戰鬥機”為基礎,這就需要它有較大的航程和作戰半徑才能適應中國這樣幅員遼闊的國家(當年沒有引進米–29就是這個原因),如果“腿太短”就不能在中國的五大戰區內很好的完成作戰任務,比如說:現在的西部戰區,幅員面積超過了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一,在這麼大的轄區內沒有2500公里航程和超過1000公里的作戰半徑是不行的,會貽誤戰機,而且日常巡邏的任務不能總靠殲–11B重型戰鬥機,使用成本太高了...所以,殲十也必須要有較大的航程。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我軍的需要殲十的後續型號B型和C型開始往多用途戰鬥機方向發展,由於所執行的任務增加了,特別是對地/對海攻擊需要攜帶大中型航空彈藥,由於掛載重量增加殲十的作戰半徑肯定要降低,這就需要掛載副油箱增加航程,比如圖片裡的這架殲十B戰鬥機機翼下掛載了一枚“鷹擊–91”型反輻射導彈和電子吊艙,這就需要它攜帶至少兩個大型副油箱,才能實施較遠距離突防。除了掛載副油箱之外,空中加油也是提高殲十航程的重要手段之一,圖片這架殲十S雙座教練機,正在接受“轟油六”加油機的加油,空中加油可以讓戰鬥機的航程增加一倍,滯空時間提高70%以上,目前空軍大國都有較大數量的空中加油機,可以為戰鬥機遠端奔襲創造條件。再一點提高航程就要適當的改變飛機的氣動佈局,殲十A設計開始由於技術遇到瓶頸,進氣道設計很不理想,矩形進氣道口徑太大,材料強度不夠,如果硬要強化進氣道的結構強度,就要增加很多的內部支撐結構件,這樣會大大增加飛機的區域性重量,影響到飛機的重心...所以只好在進氣道與機頭出安裝了六根長短不一的支撐拉扯杆(殲十A“棍子”的雅號就是這麼來的),這樣的設計雖然解決了進氣道結構強度的問題,但卻產生了“迎風渦流團”大大的增加了殲十A的飛行阻力和雷達反射面積!飛行阻力增加後就會導致燃油消耗量的增加,也導致了航程和作戰半徑減少。為了改善這個問題,從殲十B開始進氣道設計成為“蚌式進氣道”(DSI),也叫:無附面層隔道超音速進氣道,這種設計大大的減少了進氣道的結構件數量、減輕了飛機的重量和增加了進氣道結構強度,還由於進氣更加的通暢減少了飛行阻力,阻力減小飛行速度就會更快,也更加的省油,也使得殲十B和殲十C的航程和機動能力有所提高。有看官會問:為啥不給殲十設計像F–16那樣的保型油箱呢?因為目前還不需要,中國是大國空軍,目前先進四代機的數量排在世界第二位,比俄羅斯都多!大國空軍的戰鬥機是有多種型號和多種任務層次的,殲十系列就是要替代殲七和殲八作為中國國土防空的主力機型,以它目前的航程可以滿足在領空內巡邏和作戰,並且國內機場數量很多、維護水平都很高也可以就近起降,對於作戰半徑的要求也就沒那麼高,所以暫時沒有給它研製保型油箱,其實美國空軍也是這樣,自己空軍的F–16都沒配備它,只是出口到國外的F–16才有,國外都是中下國家空軍,戰鬥機數量有限需要更長的滯空時間,安裝上保型油箱是很有必要的,將來殲十系列要是出口也可以安裝上,這個設計並不難。
-
9 # 飛帥
殲10的作戰半徑絕不止550公里,影響航程的有好幾個方面,下面一一分析:
一是載油量,殲10是一種大推單發的中型偏輕的戰鬥機,它的腹部進氣方式使得機身設計比較自由,提供了較大的機身空間,內油大約3.5噸,殲10B進步優化了機腹外形,可能油箱還有增大,比梟龍的內油大得多,梟龍作戰半徑都大於550公里。
二是發動機油耗,無論是AL31FN還是太行發動機都是中等涵道比,中間推力耗油都不大,這從蘇27超遠的航程可以表現出來,因此耗油量方面也沒有問題。
三是巡航升阻比,殲10的鴨式加三角翼中距耦合佈局克服了純三角翼誘導阻力大的缺點,且三角翼還用了複雜扭轉,殲10的翼身融合體也很飽滿圓潤,既增加了機內空間,又提高了升阻比,其氣動外形非常優秀,這隻會增加航程。
因此,殲10的正常作戰半徑超過1000公里沒有問題,至於非正常作戰半徑,如帶彈不帶副油箱的超低空突防,作戰半徑都不止550公里,因為那不需要空戰,躍升發射導彈,完事就走。所以殲10作戰半徑550公里純屬無稽之談。
-
10 # 海事先鋒
殲10戰鬥機只靠內油的作戰半徑確實不大,但是也有1000公里左右作戰半徑,絕對不會只有550公里。殲10戰鬥機是一種中型第四代戰鬥機,在中國偏重於在前線部署,起到快速部署、快速反應、方便後勤保障、隨時可用的作用,相比於重型戰鬥機,殲10這樣的中型飛機沒有那麼嬌貴,可以保持較高的出勤率。
圖為殲10的標準空戰掛載:2枚中距離導彈,2枚格鬥導彈。
同樣的,基於這個定位發展的殲10戰鬥機本來對航程就不是很重視,畢竟中國不是沒有重型戰鬥機,而且在中國空軍現役的四代及五代戰機中,重型戰機還是佔據絕大多數的,殲10戰鬥機在過去設計的時候,定位就是和殲11系列重型戰鬥機形成高低搭配,在重型戰機數量不足、反應較慢的情況下,靈活機動、方便保障的殲10就要承擔起巡邏、攔截等日常任務,這種定位頗有一些蘇聯時期蘇27和米格29搭配的風格。
圖為殲10掛載3個副油箱執行遠端作戰任務,現在的殲10要想飛的更遠,外掛副油箱是最簡單、常用的辦法。
因此,對於殲10戰鬥機來說,擴大他的內油,以提升他的作戰半徑,還沒有給他改進航電、提高實戰能力來的更加重要。不過,如果非要給殲10擴大航程,辦法也不是沒有,一般而言無外乎就是外掛副油箱、裝備保形油箱、修改氣動和發動機設計等。第一種最容易實現,也是殲10戰鬥機在執行遠端作戰任務的時候最常見的辦法,殲10的遠端作戰中一般都要外掛2-3個副油箱。
圖為法國陣風戰鬥機執行遠端作戰任務,也是透過外掛3個副油箱實現遠端作戰。
第二個辦法保形油箱,這個辦法美國、俄羅斯都有應用,他對比外掛副油箱的好處就是對氣動外形影響較小,而且不佔用飛機原本的重掛點。第四代戰鬥機是能量空戰的產物,非常強調空中作戰中的格鬥能力,對於氣動佈局有較高要求。翼身融合技術就是從四代機開始的,但是如果要外掛副油箱,那麼副油箱一方面佔據外掛重量,另一方面也破壞了飛機原油的氣動設計,因此在空戰前還需要先丟掉副油箱才行。
圖為加裝了保形油箱的F16C/D戰鬥機。
使用了保形油箱就不一樣了,保形油箱緊密的和飛機的氣動佈局結合起來,融為一體,他和飛機原有機體之間的過渡非常平滑,對氣流影響不大,對飛機原有的氣動特性保持的比較好。而且在空戰中也不需要考慮提前拋棄油箱,可以在確保作戰的基礎上,繼續保證燃料充沛。不過他依然增加了飛機的飛行重量,這是不可避免的。
圖為加裝了保形油箱的米格29戰鬥機,保形油箱一般位於飛機的背脊上,這樣對氣動佈局造成的影響是最小的。
最後也能繼續修改殲10的氣動設計,更換新型發動機。殲10從A發展到C,氣動外形已經出現了一些明顯變化,其中能夠起到延長殲10作戰半徑的設計就是把他的機首改成了更加尖銳的外形,這是吸取了法國的陣風戰鬥機的設計特點,越尖銳的機頭就會越容易在超音速飛行時刺開氣流,降低飛機的阻力,陣風戰鬥機就是徹底的馬赫錐外形,殲10C的機頭也比殲10A要尖銳一些,空氣阻力降低了,當然就有利於提高飛機的航程。
圖為給殲10戰鬥機加裝保形油箱的設想圖。
至於換裝新型發動機,現在中國除了WS10A之外還沒有一種發動機更加適合殲10戰鬥機的,WS15尺寸較大,WS10B故障率偏高,但是WS13和WS19又面臨著推力不足,所以最適合殲10的還是現在的AL31FN和太行WS10A發動機。不過如果為了提高航程,可以採取一些措施降低飛機飛行中的油耗,透過改進發動機提高飛機的飛行速度和距離,這也是一個辦法。
-
11 # 冰雹藍天
殲10戰鬥機在不帶副油箱的前提下作戰半徑可以達到1250公里,如果再攜帶上副油箱其作戰半徑更會提高不少,殲10在攜帶副油箱時其最大航程可以達到3000公里以上,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資料,而且這也沒什麼可保密的。
如果說要提高殲10的作戰半徑,攜帶副油箱無疑是最好的辦法之一,但是問題來了,副油箱的掛載將會佔用外掛架的帶彈能力,原本殲十機身下設計了11個掛架:六個在機翼下、一個在機腹下中軸線上、其餘四個為機腹下方兩側半共開工的串聯掛架,7000公斤的標準載彈量如果因副油箱的增加而勢必降低。
那麼另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既可以保障最大載彈量,同時又可以提高作戰半徑?空中加油無疑是最棒的選擇,而且我們也早已具備了這個能力,如下圖,這也是我們的驕傲!
-
12 # 隨風來雨
輕型戰機,先天不足,無法改變,註定是守衛型戰機,或者叫機場保衛者。這也是殲10外銷光打雷不下雨的主要原因,缺乏進攻力!殲31也是如此!
-
13 # 藍海夢想666
如果真如題目中所說殲10戰機的內油作戰半徑只有550公里,你這有點侮辱中國這款四代戰機的效能了,簡直是門縫裡看人把人看扁了。中國60年生產的第二代戰鬥機殲7都超越了550KM作戰半徑,更何況殲10系列戰機是中國自主研製的主力機型,已經達到了四代機的標準,基本型號作戰半徑也在1200KM以上了,所以這種毫無根據的資料,是站不住腳的。在去年的珠海航展上的精彩特技機動表演,著實圈了一大波粉絲,令華人大開眼界。
殲10是戰機是中國自研的一款單座單發,中型,多用途,超音速全天候的空優戰機四代機,最大航程3900KM,最大起飛重量20噸,高空飛行速度2.2馬赫,最高升限17000米,作戰半徑1250KM,採用融合機體和大三角翼設計,增大了內建油箱的容量,載油量約3.6噸。總體是 一款中型多用途戰機,在如何提升打擊範圍上,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第一點:給殲10安裝加油管,使用空中加油機,對其進行空中加油,可迅速的使其作戰半徑成倍提升,打擊範圍也就是同樣的提高了,中國轟6油就可以為殲10戰機加油,未來更有運20改型的加油機,無疑對殲10戰機的航程有莫大提升空間,將會解決殲10戰機腿短的毛病。
第二點:殲10戰機可以更換更先進的低油耗,大功率的發動機。功率達油耗低,在一定程度必然會提高殲10戰機的作戰範圍。殲10戰機新型號戰機已經安裝中國新型WS-10A/B渦扇發動機,已經有效提升了殲10戰機的作戰半徑和打擊範圍。
第三點:殲10戰機可攜帶多個副油箱來提高載油量,但是降低了攜帶武器的數量。多攜帶3個副油箱無疑可以極大提高殲的作戰範圍,但是弊端就是殲10是一款中型戰機,起飛重量不高,攜帶過多副油箱無疑會加重自身負擔,導致無法掛載更都武器,從而影響作戰效果。
總體來說幾種有效的增強殲10戰機作戰半徑的途徑,各有利弊,受限於殲10機體小,載彈量,掛架都不多,在加上發動機的效能不是很突出,目前潛力已經挖掘殆盡了,未來有能會進行機體等多方面的重新設計,完成從中型向重型戰機的轉變。目前的殲10系列戰機主要是配合中國殲20,殲16等重型戰機形成高低搭配,對目前實施快速有效的打擊任務。
-
14 # 腳踏實地實事求是
資料這個東西是有客觀條件的,作戰半徑就是作戰飛機在滿足作戰任務要求的情況下,從機場起飛到作戰空域之間往返航程所經過的那段距離。兩個問題,什麼作戰要求?燃料和阻力多少?如果說殲10的作戰半徑只有550公里說明可能是滿載的對地攻擊任務,採用低-低-低飛行線路,載重大阻力高,沒有多餘的重量掛載副油箱。
回覆列表
殲10的作戰半徑只有550公里?這個資料沒有任何依據可言,要知道當年蘇聯的米格29前線戰鬥機的作戰半徑600公里,就被冠以一個“機場保衛者”的稱號,目前雖然網路上普遍認為殲10短腿,但從來沒有被稱為“機場保衛者”
這些年殲10的資料慢慢的公佈,就在珠海航展上,官方公佈的殲10C的各種資料:
單從這個資料來說,殲10C的那是非常亮眼了,而且殲10A與殲10C在航程上並沒有太大的變化,也都差不多!而且一向被認為短腿的殲10,居然作戰半徑達到了1240公里?這個作戰半徑與美國的F16差不多,甚至也就比重型戰鬥機蘇27短260公里,已經相當的亮眼了。但是作為軍迷的我有一個疑問,既然作戰半徑這麼大,還天天掛著3個副油箱幹嘛呢?
仔細想想,這個資料肯定是有水分的,或者說成飛玩的就是數字遊戲。個人大膽猜測著就是殲10掛著3個副油箱+2枚中程PL12+2枚近距格鬥的PL10的作戰半徑,這也是殲10作為截擊任務的標準掛載,而且是空優作戰情況下的最輕掛載,作戰半徑當然也就最大了,如果把副油箱去掉,恐怕殲10的作戰半徑會大大縮水到900公里左右,如果是對地攻擊掛載,這個作戰半徑還要縮水!
當然這個資料還是有一些依據的,主要就是資料表中的轉場航程2950公里,要知道最大轉場 航程可不是殲10C自身的最大航程,而是掛著好幾個副油箱情況下飛過去,用這個轉場航程來計算表中作戰半徑1240公里,剛好能換算過來。如果去掉副油箱,估計殲10航程會縮水到2200~2400公里左右,推下下來的最大作戰半徑也就900公里吧!
當然如果採用上圖一樣的暴力掛載,載彈量是上去了,但外掛荷載大大增多,要知道掛載大型航空在炸彈,甚至掛載反艦導彈,這些傢伙都是非常重的,這種情況下作戰半徑會大大縮水,而且為了快速突防需要加速,在攻擊的時候讓導彈投得更遠也需要加速,這樣的情況下,也許殲10的作戰半徑縮水到550公里恐怕就不足為奇了,這樣的情況只能靠 加油機來支撐他的航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