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益教益樂
-
2 # 我是小甘
幼兒園的小孩,發生不合適的行為,父母可以耐心教育和及時制止自已的孩子,這樣雙管齊下,教育制止,以免此不合適的行為,再次發生。同時,家長也可以向班主任反映,要求班主任注意管教此孩子,以免犯更大的錯誤等。
-
3 # 阿呀靜妮
如果成了人們眼中那種熊孩子那可能就得及時制止了!家長是孩子第一位老師,家長的教育也很重要的!
為什麼現在很多熊孩子身上發生的事,自家大人都選擇一味偏袒的話,那到時候真的出事情了就後悔也來不及了!
所以個人建議不管是孩子還是家長自己,在對孩子這塊兒的引導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怎麼樣防止別人家的小孩對自己家的小孩做出不合適行為的制止呢,首先肯定是要透過老師來引導,確實引導不了,制止不了,那麼就只能跟家長溝通,現在每個小孩子都是家裡的寶,誰也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受半點委屈,所以及時溝通也是需要的!
對於自己孩子的行為,該怎麼約束的我們還是要約束好,不然等孩子大了改不了了到時候就沒辦法約束了!
-
4 # 為誰辛苦為誰甜甜甜
你好
首先,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還不具備很好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自我掌控能力。每當孩子去探索外界事物的時候,家長總是制止他:“不要做這個,不要做那個,不要……”聽到大人說“不要……”就會激起他們的逆反心理和本能的反抗,他們反抗控制、反抗命令,以此來表明自己是一個獨立的人。
❤️特別提醒:
這樣久而久之,就會限制孩子的行為,進而扼殺孩子探索外界事物的興趣,可能會改變孩子的一生。
孩子們從兩歲開始就變得不再像以前那麼聽話了,行動已經開始獨立,到了三歲就更變本加厲。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主意”,喜歡說“不”;什麼事情都要自己做,否則就“不依不饒”“不可理喻”;喜歡做一些大人眼中認為“危險”“髒亂”的事情;你要他這樣,他“偏”要那樣,這是因為在孩子特定的敏感期,當家長遇到類似的問題,請家長換一種溝通的方法,即“將責備的語言變為正面引導語言”。
這裡面有一個很關鍵的詞語“正面引導”。為什麼要用正面的、引導性的資訊來交流,家長在和孩子溝通交流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去除責備性語言,而是用正面引導語言去交流。
分享一個我家的小案例;
最近,我家孩子特別喜歡這樣下樓:一條胳膊搭到樓梯扶手上,胳膊用力,而腳不用力地向下滑。我制止他,不允許這樣做,給他講道理的,說那樣有危險,說樓梯扶手平時沒人擦,會把衣服弄髒磨壞。當時,孩子沒說什麼就下樓了。可是隔天再一次下樓時,孩子又那樣,屢說屢犯,他雖然當著我的面不敢那樣做了,卻找各種機會偷偷地那樣下樓,衣服袖子下面經常是髒髒的。看來制止他,效果並不理想。
難道這樣講道理不對嗎?冷靜下來,確實是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孩子正是好玩,好動,好奇心強的年齡!
於是,我回家找兩塊抹布,和孩子一人一塊,自上而下把樓梯扶手擦乾淨,既做了公益,又滿足了孩子手腳並用下樓的樂趣。就這件事,想想孩子不過是想變個花樣走樓梯,我卻一點童趣都不給孩子,對這麼簡單的嘗試都不能容忍,這和平時所說的給孩子“尊重”就完全不搭界。
針對想去探索外界一切事物的孩子,家長要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給他充分地自由,甚至要鼓勵他去探索周圍的事物,從而能夠在親身體驗和嘗試中,認知周圍事物,增加生活經驗,更重要的是可以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從而激發他的興趣。
現在很多家長的教育理念在進步,所以請家長跟隨著孩子的內心,用您的真心、耐心和愛心去陪伴孩子。當孩子沉浸在探索精彩世界的幸福裡,只要不影響安全、不影響健康、不影響他人與社會,那麼請您不要打斷他、阻止他,而是陪他一起盡情地去做他喜歡做的事情。這樣您會發現,孩子會給您無限的驚喜。
-
5 # 小喬治恐龍爸爸
幼兒園是孩子行為習慣的重要養成期,上了幼兒園後對於孩子來說往往就是一個全新的開始,在此期間孩子往往會出現不同於在家的種種表現,尤其是當孩子出現某些不合適行為時候,往往會讓家長在教育上產生困惑,及時制止好還是根據事情進行引導:
一、3-6歲孩子心理特點:孩子上幼兒園的年紀大多3-6歲,心理特點變化也是極其複雜的,如果家長想要解決孩子在這個階段出現不合適行為,那麼就需要儘可能瞭解孩子心理過程,那麼這個階段孩子心理究竟有哪些特點:
1、慢慢有了自己的想法
家長會發現這個階段孩子不同於以前,以前的“乖寶寶”變成了“狗都嫌”,孩子對於的家長的說教要麼是假裝聽不見,要麼就是和你對著幹。這主要是因為這個階段孩子開始嘗試構建自己認知世界的第一步,世界觀慢慢有了雛形。
2、希望獲得認可追求完美
對於這件事我有挺有深刻的體會,孩子上完幼兒園回來以後就經常會把自己學會的東西表演,表演完了就一直看著我,就是希望我對他表揚,讓他獲得認可。
其次就是比如他搭好的積木不喜歡別人破壞,要一直保持原樣。
3、開始注重他人對自己評價
這個階段是培養孩子自信對認知美開始階段,孩子往往會出現要選擇穿特定衣服上幼兒園,家長去接的路上可能會和爸爸媽媽說,有沒有別的小朋友誇自己,喜歡和自己玩。
4、對未來另一伴有了懵懂認知
每當院子裡有人結婚時,很多家長都喜歡逗逗自己的孩子將來和誰結婚,我也不例外,我孩子總是說要和爺爺結婚。雖然只是稚子語錄,因此爸爸媽媽要格外注意家庭和睦關係,避免孩子因此受到心理傷害,同時也儘量不要否認另一伴。
二、孩子會出現哪些不合適行為:3~6孩子因為個體的不同可能產生不合適行為也各有不同,但是以下這些行為可能大部分孩子都出現過:
1、打或者咬幼兒園同班小朋友:
初上幼兒園或者小班的兒童可能收到老師給予的反饋,那就是孩子在幼兒園裡咬人,咬的物件可能是同班的小朋友或者老師。
2、打斷老師或者父母之間正常交流:
比如我孩子最喜歡就是打斷我打電話,我在打電話的時候 ,孩子總喜歡不停在旁邊問是誰打的
3、撒謊
這恐怕是這個年紀段孩子最為常見的情況,特別是可能告訴自己的爸爸媽媽,自己在幼兒園被打了,或者表現的特別好。
4、不合群:
爸爸媽媽無論是在日常生活還是和老師溝通,可能會發現孩子不喜歡和別的小朋友玩,總是自己待著。
5、過度執著
對於父母告誡的事情不發回事,表現的執拗,讓父母感到孩子性格在短期發生特別大的變化。
6、亂髮脾氣:
還是說自己的孩子吧,我孩子有時候自己不心摔倒後,起來就特別生氣,很喜歡對著帶他出去成人大發脾氣。
孩子不合適行為可能有很多,不可能每一種都顧及到,以上這幾種是孩子在這一年紀可能較常遇到的,下面就來談談該怎麼辦:
三、爸爸媽媽應該怎麼辦對於孩子不合適的行為,父母是及時制止還是引導教育,這個沒有統一標準,應該根據具體事情來分析,找到孩子這麼做原因,來具體判斷。下面舉幾個常見情況:
1、撒謊:
對於這一特別常見情況,家長應該適時引導,因為幼兒的大部分謊言來自想象、願望、遊戲和無知,偶爾有出自辯解或引人注目的目的。比如孩子可能說爸爸媽媽說,我在幼兒園開大飛機了。家長就可以說真棒啊,你飛得多高啊。
2、咬人打人
出現這種行為就要及時制止,因為這會給其他人帶來傷害。其後再把孩子帶離,找一 個沒有人地方告訴孩子這麼做不對的。如果再這麼做就要被懲罰了。
3、打斷說話
我個人認為這時候可以先制止孩子隨意打斷,然後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正常交談時,要保持安靜。你已經長大了,可以等爸爸媽媽說完你再說。
總得來說,3~6歲上幼兒園的孩子大多處在行為習慣養成階段,家長應該多在引導的基礎上多教育,對於給他人造成傷害以及偷竊原則性行為要制止。這個沒有統一標準。家長要根據自己孩子特點有針對性引導。
-
6 # 美兮老師育兒寶
幼兒園孩子的年齡在3—6歲,細緻分為3-4,4-5和5-6,每個階段孩子情況不一樣,所以家長教育引導也不同。
3-4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對於事物的對錯已有初步的認知,當出現不合適的行為時,家長應持有委婉的態度,及時制止孩子,讓後聯絡繪本故事或者動畫人物,告訴孩子這樣做為什麼不合適,我們應該怎麼做才是正確的。
4-5的孩子已有聯想並能有自己的意識,防孩子出現不合適得行為時,家長及時制止,並嚴肅告訴孩子為什麼不可以這樣做,回憶生活中或者故事動畫裡的相應情節,幫助孩子分析原因,並引導孩子如何解決問題。
5-6歲的孩子自我意識已成熟,並有舉一反三的能力。當孩子發生不合適的行為時,家長制止,並反問孩子:“你覺得這樣做可以嗎?為什麼呢?"”家長與孩子一起閱讀想關書籍、故事!幫助孩子瞭解事情原因,尋找解決方案!
總得來說,當孩子有不合適的行為時,作為家長一定要及時制止,幫助孩子瞭解事情的原因,用簡單實用的方式引導孩子改正錯誤!
-
7 # 點評煽談
1.最重要的是家長的言傳身教,孩子的行為很多都是父母那的反映。家長的品行端正,耳濡目染出來的孩子肯定是端正的。
2.正向的鼓勵要好於管教。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要讓孩子對他做的事情感到有成就感,這樣能有利於培養他的自信。
3.要用於管教,及時管教。對於孩子不好的行為要及時糾正。糾正絕對不是帶著情緒去打罵孩子。而是給他定規矩,講究原則,讓他知道什麼不該做,做了有什麼後果。管教他不是為他不犯錯誤,而是讓他知道要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
-
8 # 麗塔Rita
孩子幼兒園行為不合適當然要合理引導教育,但引導教育要找到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做出這些不合適行為的原因。
小孩幼兒園行為不合適,首先要考慮導致孩子產生這種行為不合適是否由於生活環境產生的。小孩子模仿性比較強,在家裡,家人在孩子面前儘量不要當著孩子面做一些影響孩子成長的不良行為,比如:把腳放在桌子上,當著孩子面說髒話,抽菸,酗酒等,這些都會讓孩子養成壞習慣。如果環境原因排除,那就可以加以引導改正,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回覆列表
幼兒園得小孩一般4-6歲,正是孩子調皮搗蛋的年齡,孩子出現不合適的行為也很正常,比如打人、得不到滿足就哭鬧等。作為父母面對孩子的這些行為,我想更多地還是引導、正面去管教孩子而不是透過打罵或者懲罰來制止。
1、父母有耐心的引導尊重孩子
孩子出現了不合適的行為,父母不要直接打罵或者懲罰孩子,打罵孩子一次兩次還好,時間久了孩子只會煩感,嚴重的會導致孩子膽小怕事。耐心的去引導孩子,讓孩子知道這種行為是不對的。可以陪孩子看良好行為習慣的繪本,透過看繪本讓孩子知道哪些行為是好的可以做的。
2、制定合理的規則
無規矩不成方圓,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也要制定規則,讓孩子有明確的界限感,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
3、適當的鼓勵和獎勵
看《大衛不可以》繪本的寶媽都知道,書中的大衛是個調皮搗蛋的傢伙,在家裡到處闖禍,在幼兒園裡上課大喊大叫、和別的小朋友吵架等。雖然他的行為很不好,但是他媽媽沒有指責他,而是給了他一個大大的擁抱。幼兒園的老師也沒有直接懲罰他,而是放學後把他留下來打掃教室衛生,最後獎勵了他一朵小紅花。
4、營造良好成長環境
孩子的行為很大程度是模仿周圍人的,父母要給孩子獨立榜樣。同時讓孩子儘量不要跟行為習慣不好的孩子一起玩耍,避免孩子學壞,給孩子成長營造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