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朱劍笛
-
2 # 急救醫生賈大成
幼童的確屬於容易中暑的人群。其他的像老年人、孕產婦、心臟病人、糖尿病人、重度燒傷的病人以及在高溫環境下長時間工作的青壯年也都容易中暑。不過像幼兒園這樣的環境設施比較完備的場所,一般不容易出現中暑。如果看管不當,或者室外溫度過高,孩子體質較弱,也有可能發生中暑的情況,但一般不會特別嚴重。
是否中暑,首先要會判斷。在高溫環境中,頭暈、眼花、耳鳴、噁心、胸悶、心悸、無力、口渴、大汗、注意力不集中、四肢麻木、體溫正常或稍高,一般不超過37.5℃,這屬於先兆中暑。 除上述表現外,面色潮紅或蒼白、噁心嘔吐、氣短、大汗、面板灼熱或溼冷、脈搏細弱、心率增快、血壓下降等呼吸、迴圈衰竭的早期表現,體溫超過38℃,應該是輕度中暑了。
如果孩子中暑了,如何處理?
首先迅速將病兒轉移至陰涼通風處休息,解開衣釦,鬆開腰帶,敞開上衣。可服十滴水、仁丹等防治中暑的藥品。
飲用含鹽的清涼飲料。
可採用電風扇吹風,亦可頭部冷敷;高熱者,應在頭部、腋下、腹股溝等大血管處放置冰袋(用冰塊、冰激凌等放入塑膠袋內,封閉嚴密即可);還可用冷水或30%酒精擦浴直至皮膚髮紅。
如果病兒的體溫持續上升時,有條件可以在浴盆中用溫水浸泡下半身,並用溼毛巾擦浴上半身。
如果病兒意識不清,應取側臥位,防止嘔吐導致窒息。
如果病兒情況比較嚴重,除進行上述處理外,應及時去醫院就醫。
無論如何,中暑畢竟不是什麼好事兒,幼兒園的老師們應該學會預防。
室外活動時,要給孩子們準備好遮陽傘、遮陽帽。衣服儘量選用比較涼快的棉、麻、絲類的織物。
準備充足的水和飲料。
多吃水果也可以補充水分。
準備一些防暑降溫的藥品。
運動過後不要馬上進入空調房。
中暑是在炎熱天氣、溼度大及無風環境下,因為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障礙、汗腺功能衰竭和水、電解質喪失過多而出現相關臨床表現的疾病。
氣溫>32℃、溼度>60%,長時間暴露於高熱環境或劇烈運動,又沒有充分防暑降溫措施時,就容易發生中暑。中暑分為熱痙攣、熱衰竭和熱(日)射病三種,這三種情況可順序發展,也可交叉重疊。
熱痙攣表現為頭痛、頭暈和肢體、腹壁肌群痛性痙攣,肢體活動受限,有時腹痛和急腹症表現相似,幾分鐘就會緩解,沒有明顯體溫升高,也沒有神志障礙。熱痙攣也可能是熱射病的早期表現。如果懷疑發生熱痙攣了,應該及時休息和降溫,喝白開水或電解質運動飲料,輕輕地活動和伸展和按摩受影響的肌肉群,在熱痙攣消失後幾小時內不要恢復劇烈活動;如果痙攣在1小時左右沒有消失,要去看醫生。
熱衰竭表現為多汗、疲乏、無力、頭暈、頭痛、噁心、嘔吐和肌痙攣。中心體溫升高不超過40℃,無神志障礙。大多數熱衰竭可以自己進行治療,感覺不適時應該及時到涼快的地方休息,最好是有空調的室內,最起碼要找個背陰處或有電風扇的地方,仰著躺下,把腿部放到比心臟水平高的地方,喝白開水或運動飲料,不可喝任何含酒精的飲料,鬆開衣服,洗個冷水澡或用毛巾沾冷水擦身;如果使用這些措施進行治療1小時內沒有感到好些,就要儘快就醫。
熱射病則會導致高熱(中心體溫>40℃)伴神志障礙,分為勞力和非勞力兩種型別。勞力性熱射病多發生在青壯年人群,非勞力性熱射病多見於居住擁擠和通風不良的城市老年體衰居民。熱射病的病死率為20%~70%,50歲以上患者則高達80%。快速降溫是治療熱射病的基礎,迅速降溫決定患者的預後,如果能在發病後30分鐘內把直腸內溫度降到40℃以下,就通常不會死亡。降溫延遲,則病死率明顯增加。必須立即給身體降溫,並打急救電話。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等退熱藥對中暑是無效的。在等待送往醫院前,應該用冷水打溼的床單或衣服包裹患者,或浸泡在湖泊、溪流或冷水浴缸裡,或浸在冰水裡降溫。用水擦拭身體,然後用風扇吹風,也比較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