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亦樂亦樂

    功高震主也不能成為滅九族的理由,何況還有那麼多無辜的赤焰軍陪葬!

    這也就算了,最重要是整個赤焰軍含冤而亡。你可以殺害我,但不能汙衊我,毀我清白。這是親舅舅乾的事嗎?

    梅長蘇翻案的最大動因,也是還赤焰軍清白,不能讓數萬條人命揹著罪名,成為冤魂,不得安息。

    但介於舅舅這點名存實亡的親情,梅長蘇最終的逼宮也是相對溫和的,給梁王留著命,已算十分給面了。

  • 2 # 娛影閒探

    由胡歌等人主演的古裝權謀大劇《琅琊榜》,雖然已經播出已有五年之久,但是屬於這部作品的各種話題,依然是層出不窮,這也許就是經典影視作品的魅力所在吧。觀眾們來來回回的重刷這部作品,就是對這部作品最大的褒獎。

    在觀眾們反覆重刷這部作品的時候,有一個話題一直縈繞在大家的心頭,那就是才高八斗的江左梅郎,明知道由自己父帥所帶領的“赤焰軍”,是因為功高震主,才導致皇帝陛下對其下毒手的,可哪怕自己最後成功復仇,卻還是放不下呢?

    其實這個問題的本身是很簡單的,梁王對林殊有著滅族之痛,林殊為了給死去的父親,以及戰友們報仇,無論對梁王做出怎樣的事情,都是在情理之中的,畢竟像這種殺父之仇滅族之恨,根本就不存在什麼以德報怨的成分,更不要說什麼原諒了。

    而這個問題之所以會產生談論性,是因為林殊與梅長蘇的關係,雖然這兩個名字都是屬於同一個人的,但是他們卻代表著不同的含義。林殊代表的更多的是個人情感,而梅長蘇則是大義,林殊為了報仇可以不擇手段,可梅長蘇卻不可以。

    而當林殊選擇化名梅長蘇和蘇哲之後,他想要的就已經不是單純的替父報仇了,而是要為赤焰軍的七萬英魂沉冤昭雪。雖然他最後是完成了自己的這個計劃,但他林殊的身份卻也被逼“正式死亡”,這也就表示,他身上的個人復仇計劃,根本就沒有完成,又談何原諒呢?

    最關鍵的是,《琅琊榜》是一部古裝權謀大劇,要表現的是“梅長蘇”的謀略智慧,以及靖王等人的家國情懷,而並不是一個關於某人復仇的故事。如果是那樣,不就硬生生的拉低了這部作品的檔次了嗎?所以,與其說是林殊沒有原諒梁王,還不如說,這個故事從一開始,就沒有這麼一個劇情設定。

    另外關於這種事情,作為每一方的“當事人”,都會有各自的一番說辭,真要想論出個孰是孰非,只怕沒有那麼的容易,因為如果容易的話,這個問題也就不至於會在歷史的長河中,一直留存至今。

    “受害人”林殊會覺得,梁王對待自己的好朋友兼忠臣林燮的手段,太過於殘忍狠辣,僅僅只是因為一絲的懷疑,就完全不顧及各種感情而對其痛下殺手。可站在梁王的角度來看,就像他自己說的一樣,不是說林燮要造反,而是隻要他林燮想造反,他就能造反,這對於一個當權者來說,就像是在自己的手裡捧了個定時炸彈,他不除去怎麼可能得以安心呢?

    其實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關於最高統治者因為臣子“功高震主”,而選擇對其下手的故事從不少見,比如:漢高祖的“兔死狗烹”,明太祖的“火燒慶功樓”,宋太祖的“杯酒釋兵權”等等,這一系列歷史故事的背後,基本上都是一個血淋淋的過程。

  • 3 # 小眼神看世界

    在《琅琊榜》最後幾集中,當梁王喪失實權,邀請梅長蘇踏入自己的行宮與他交談時,梁王像個發瘋的老人一樣,歇斯底里地對梅長蘇哭訴說當時祁王當時朝廷上下聲譽甚至都蓋過了他這位皇上,還有林殊父親林帥的赤焰軍支援,只要想造反馬上就能讓自己下臺,所以他害怕。

    他也說,自己當時是真得不知道赤焰軍是被冤枉的,林帥和祁王死了自己也很心痛,想請求梅長蘇原諒。

    一個帝王即使失了權,但對身份仍是草民的梅長蘇這麼懇求地說話,還是讓人動容。

    但梅長蘇聽完梁王所說後只是稍微停頓了下腳步,然後義無反顧地離開了行宮。

    梅長蘇這次的離開,代表了他內心深處對於梁王仍是不原諒的態度,也代表梅長蘇今生都不會再原諒梁王。

    那麼,你有沒有想過其中緣由呢?

    1、殺父、殺母、殺7萬赤焰同胞不可原諒

    其實我感覺,梅長蘇聽完梁王的悔恨哭訴後停了一下腳步,是證明他個人已經原諒了梁王。

    自始至終,儘管梅長蘇不止一次地說那些骯髒黑暗的事都讓我來做,但他的心卻一直是溫暖包容的。

    對於殺死赤焰軍的罪魁禍首謝玉他都不曾痛下殺手,反而是幫助他避免了懸鏡司老大夏江的追殺;

    對於無意傷害的蕭景睿,他心懷愧疚,長亭依依送別;

    對於給了赤焰軍謀逆罪名的梁王,他本可以在譽王謀反圍困大山時直接殺掉梁王報仇,或逼迫梁王直接洗刷赤焰軍冤屈,他卻還是想盡計謀保護了眾人...

    自始至終,梅長蘇都是一個光明磊落,也善於原諒傷害過自己的人。

    但這並不代表他可以替死去的赤焰軍冤魂和自己的父親母親原諒梁王,他們一心為國,赤膽忠心,從未有過謀逆之心,卻因為梁王的猜忌揹負罵名,不明不白死去,這點永遠無法原諒。

    所以,當梁王做了第一步錯事開始,梅長蘇再心軟,也註定與梁王不共戴天。

    2、正是因為熟知“功高震主、皇權至上”的道理,才無法原諒梁王

    有人肯定想說,梅長蘇是不是壓根就不明白“功高震主,皇權至上”的道理,所以才不原諒梁王。

    對此我想說,梅長蘇就是因為太明白“功高震主,皇權至上”的道理,所以才不原諒梁王。

    咱們來細想,如果梅長蘇沒有想明白當初自己和7萬赤焰軍為何被陷害,那在他僥倖逃生後,他完全可以靠著後來聚集在他身邊的一眾高手,還有“江左盟”的勢力,直接刺殺梁王。

    這個難度應該比一步步扶持靖王要簡單得多吧?

    但他沒有這麼做,反而用了最慢也最冒險的方式。

    這是因為在梅長蘇心裡,皇權依舊至高無上,只是他不認可“功高震主”而已。

    畢竟在那個年代,還沒有咱們現在所謂的“人人平等”民主口號,封建君主統治依然深入人心。

    在《琅琊榜》中借他人之口對梅長蘇的前身林殊有很多描述,比如曾經讓京城無數青年才俊汗顏的天才林殊、比如心高氣傲的林殊、比如性情飛揚的林殊...

    在林殊遭遇梅嶺慘案之前,他只是一個心高氣傲的天才少年,明白皇權至上,忠君愛國的道理,但不明白自己的家族無意間已經到了功高震主的級別;

    在林殊遭遇梅嶺慘案化名梅長蘇後,他收起了所有的稜角,變成了一個運籌帷幄的文弱謀士,此時他明白了自己的家族是死在了功高震主上,但他卻不理解,為什麼自己的家族和赤焰軍一心為國,卻落下這麼個悲慘下場。

    所以,在梅長蘇心裡,功高震主依然是不存在的,但唯有明君才懂得這個道理,梁王是小人,在最後一刻仍沒有真心悔過,而是以“功高震主”為藉口掩飾自己的過錯,所以仍不值得原諒。

    3、根本談不上原諒,而是根本看不上樑王

    上文提到過,林殊在成為梅長蘇之前,是一個心高氣傲、性情飛揚的天才少年,成為梅長蘇之後變得低調內斂,不食人間煙火。

    靖王這個和他從小到大的好友都一直沒認出梅長蘇就是林殊,可見梅長蘇偽裝的超好。

    但實際上,從林殊到梅長蘇有一點從未改變,那就是心高氣傲,一般人看不上。

    這也導致梅長蘇成了一枚小怨婦,不知道你們在看《琅琊榜》時有沒有發現,梅長蘇動不動就說“咱們這個皇上心裡只有自己、咱們這個皇上哪裡懂那麼多、咱們這個皇上怎麼怎麼滴“。

    總之就是動不動就跟別人抱怨皇上這不好那不好,一副嫌棄丈母孃卻又休不了的模樣。

    所以自始至終,梅長蘇都看不上這位梁王,很嫌棄他敢做不敢當,自私自利,滿是猜疑的模樣,也就談不上原不原諒了。

  • 4 # 奶瓶VS主義

    第一、赤焰軍雖然功高可並沒有“驕橫跋扈”,並沒有存謀逆之心。“梁王”能夠繼位林家的功勞是很大的,繼位以後“林家父子”一直南征北戰對“梁王”忠心耿耿並無二心而突然遭遇滅門,其不仁不義怎能原諒。

    第二、以林氏的忠心和林燮“梅石楠”的名稱看,如果“梁王”真的想限制林家權力相信“林燮”也會順從的交出兵權,以安郡王之心,畢竟他們不只是君臣關係還有親情。就算他想對“林家”下手只需處置林燮即可,也不必殺掉七萬“赤焰軍”,何況這隻大軍還是為國家效力累的筋疲力盡之時。其深仇大恨怎能原諒。

    第三、“梁王”及其製造“赤焰案”的人太過於陰毒,如果採用光明正大的手段清除政敵相信也不會有這麼大的仇恨。“梁王”過於心狠手辣,這一案几乎徹底剷除了太子勢力和林家勢力,不留一點情面且殺人如麻,實在不值得原諒。

    第四、“梁王”清除了太子和林氏勢力以後並不是為了天下,還天下生民以富足安康,而是為了玩弄權力私慾膨脹。以“梅長蘇”的天下胸懷怎會原諒他。

    “梅長蘇”是一個經過大悲大痛的人,心智早已堅如磐石,報仇雪恨已經深入骨髓他不會輕易原諒一個不仁不義、陰險毒辣的“梁王”。

  • 5 # 無心浪味仙

    赤焰軍為何在一夜之間就成了叛軍?林家為何成了叛臣?

    僅僅是因為謝玉和夏江串謀,梁帝就相信了嗎?梁帝不是對夏江和謝玉深信不疑,而是因為赤焰軍林帥功勞和不受約束而痛下殺手。

    功高震主,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

    當然,《琅琊榜》整個劇情也是圍繞著為7萬赤焰軍洗清冤屈展開的。

    那麼,梅長蘇在整個復仇或者說伸冤的過程中,運籌帷幄,深入朝堂,又怎麼會不知道功高震主呢?

    梅長蘇與梁帝最後一次見面,梁帝給梅長蘇跪下了。這一跪,是懺悔,是挽回,也是面對朝局無力掌控的無奈。

    梅長蘇並沒有回頭,是沒有原諒梁帝嗎?

    當梁帝下跪的那一刻,梅長蘇其實已經原諒了他

    梁帝與梅長蘇最後一次見面中,可以說是談論很多的知心話。

    梁帝說到 了林燮總是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個對於一個軍人來說不假,因為根據實際戰況,及時的處理。

    但是在梁帝眼裡,這樣就是不聽梁帝的話,不管赤焰軍多麼強大,總歸不是林燮的赤焰軍,它應該是梁帝的赤焰軍。

    所以,梁帝才會在謝玉和夏江串謀的時候,在一夜之間,處理得那麼決絕。

    梅長蘇在聽梁帝的講述的時候,他當然明白。

    當梁帝在他身後跪下的時候,梅長蘇遲疑了一下,那一刻梅長蘇的內心應該是複雜的,也是心痛的,但應該是理解了梁帝的想法。

    多疑是帝王的本性吧,人家坐擁天下,如果不細緻點,說不定哪天江山就是別人的了。

    梅長蘇在停頓的那一刻,其實已經原諒了梁帝。不管怎麼說,這個頭髮斑白,痛哭流涕,跪在地上的這個人也是自己的親舅舅啊!

    7萬赤焰軍,林家清白,說放下就放下嗎?

    話說,梅長蘇在停頓的那一刻,從心裡是放下了,是原諒了梁帝。

    不過,話說回來,7萬赤焰軍,都是自己的兄弟,雖不是手足,但一起經歷生死,一起打敗敵人呢。

    這樣的情誼,哪有那麼容易割捨?

    梅長蘇的父母都因為這冤案而死,林家成為亂臣賊子多少年,自己的一生從此改變,不是說放下就能放下的。

    這樣的事情,擱誰身上又能一笑泯恩仇呢?至少,不會一時半會就放下。

    對於梅長蘇而言,翻案就是結局!

    梅長蘇回到京城,要做的事情就是為林家洗清冤屈,為林家正名,為了赤焰軍的清譽而來。

    多少艱辛,自己的面貌都已經全非,除了霓凰郡主和靜妃是根據很多事情和感覺,以及梅長蘇在不經意期間露出來的破綻而認出了梅長蘇。

    一個人,面目全非了,一切都變了。但是他精心準備那麼年,集聚了各種可以集聚的力量,深入朝堂,把景琰從一個不起眼的皇子,變成了太子。

    最終,成功的重審了赤焰一案。還了赤焰軍的清白,還了林家的清白!

    對於梅長蘇而言,翻案就是結局。

    他不想,更不願涉及更多,他不願意景琰的身邊,有這樣的謀士。

    其實,梅長蘇更不願的是,再次涉及朝堂之事。原本打算和藺晨遠遊的,只是沒有想到烽煙再起,作為少帥,最終應當回到戰場上去,保衛祖國。

    這一身正氣和大情懷,讓梅長蘇這個人物也就更立體了。

    總的來說,梅長蘇到最後,心中的情感,不是恨意,而是不願意再參與。至於過去種種,他不願意再多思。

    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無奈。

  • 6 # 風拂柳

    《琅琊榜》看完這部劇後,我深深的感概,梅長蘇到底知不知道功高蓋主會引來帝王的忌憚?我想他在是林殊的時候就知道這個道理,只是認為這樣的事不可能發生在他們的身上。

    梁帝是林殊的舅舅,更是一位帝王

    梁王,林殊家之間的關係交錯複雜,宸妃(林樂瑤)是林燮的妹妹,梁王的妃子,祁王的母親;晉陽長公主是梁王的妹妹,是林燮的妻子,林殊的母親;林殊叫梁王舅舅。因著這份家族的關係,林殊一家人認為梁王不會與他們有隔閡,所以在朝堂之上,他們會選擇幫助梁王,但因為他們錯誤的理解,沒有看清梁王是一國之君的身份,導致赤焰軍慘遭屠殺;宸妃,祁王,晉陽長公主自殺。所以赤焰軍的覆滅是因為他們沒有看清作為一國之君的忌憚,才有如此下場,這是帝王的通病。

    帝王的多疑,猜忌早讓這份親情,友情不復存

    梁王在林燮、言闕兩位結拜兄弟扶持下登基王位。祁王是帝王之才,文武雙全,在前朝又有眾多大臣力挺,同時他的才能、影響力讓梁王嫉妒;赤焰軍聽從林燮的命令,這一點梁王心中總是放心不下,並且認為林燮擁兵自重這是事實,多疑讓他怕有一天祁王會像以前的他一樣,擁有自己的力量來讓他逼宮退位。所以他默許夏江、謝玉的計謀順水推舟,用一封假信定了赤焰軍的罪,逼死了祁王。他只是希望自己在王位上座的安穩。梁王首先是一國之君,然後才是祁王的父親,林殊的舅舅。

    梅長蘇不能原諒的是梁王不能給與的信任

    梅長蘇在一步步幫助靖王,接近赤焰冤案的真相,只是想要梁王還所有舊人一個清白。才智過人的他怎能想不到“功高蓋主”這一事,但他更願意相信兒時的舅舅,那個寵愛他、抱著他、願意陪他一起放風箏的親人,這一想法不僅僅是林殊一人所想,是所有人舊人的想法。他們都以為自己生活在有愛,包容,互敬互助的環境中,卻忘了有人是君,有人是臣,早已不可能互相信任了。所以梅長蘇他們因為信任梁王,最終落得慘淡收場。他不能原諒梁王當時不信任他們,不信任他們之間的親情,友情。

    梁王最終對林殊說”你要相信,朕是受了小人的矇騙”從中可以看到,梁王知道他不可能原諒自己,只是希望林殊可以不原諒作為帝王的他,但請原諒作為舅舅的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冬天陰天多,該怎麼做才能防止心情抑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