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Xixi
-
2 # 椰楓紐約生活
記事開始 小時候 我家住的是青磚青瓦小平房 有一間還是沒有瓦 蓋的是稻草 記得有一堵牆還是用斷磚 疊砌而成的 屋裡直接是泥地 沒有鋪水泥 燒飯用的是土灶 那時候也沒有自來水 喝的用的都是井水 洗衣 洗菜都去河邊洗 當時基本上家家是小平房 有一點條件的 人家 用紅磚砌的大一點 高一點的房子 直到我要成年時 老爸老媽為了我們兄弟能討上媳婦 造了二層樓房 樓上樓下各四間 那時算起來很普通的房子 父母都是農民 能夠建起了已是很不容易了 記得我結婚時 牆上塗料 門上油漆 我們為了省錢 自己學著做的 結了婚出去打工學理髮 為了省錢 晚上一直住店裡沙發 或鋪個摺疊床 有時直接睡地上 後來自己在鎮上開了家小美髮店 生意還可以 幾年後 住上了 40幾平米的老公房 新的面積大 不想貸款 不過現在也不錯 老公房面臨拆遷了 對了 記得我剛剛去紐約時 跟我朋友2人 租的是地下室而且很小的房間 只有一小間 只可以放個單人床上下鋪 房租280美金 一個月 衛生間 廚房和人家共用 當時剛剛來 人生地不熟 工也不好找 又是下大雪 自己當時動搖想回去 我朋友說回去人家會笑死你 挺也要挺過3年 生活真的不容易 我們現在也不敢租好的房子 因為紐約房價貴 賺的錢付付房租就沒有了 所以我們選擇小一點的房間 雖然現在不住地下室 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家裡還養了一個建設銀行 還有一個2歲半的女兒 老婆帶女兒也不能做工 靠我一個人撐起這個家 我想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 你們說是不是 生活真的不易
-
3 # 逐流青年
你好,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說起住過的房子,對我來說簡直就是童年的回憶,因為家庭本身並不富裕,父母在農村長大,在生出我幾個月的時候,父母就遠離了生活多年的家鄉,來到一個五線小城市紮了根,從記事開始到現在一共換了3次房子,每一次都頗有回憶。
第一處住房本人92年人,生出來2個月後父母就帶著我遠離了生活多年的農村,來到了一個廣西邊境五線城市裡的一個國企兵工廠里居住,雖說是居住在兵工廠,但是我從小到大看到兵工廠裡面的樣子不超過五次,因為廠裡的生活區和生產區完全是分開的,並不是誰都能進去的。我住的第一處房子是1999年父母自己起的一個80㎡左右類似三房一廳的小房子,說到起房子大家很可能會說我們有錢,其實並不是,房子在廠裡的位置就是大家常說的“非洲村”(通俗點就是貧民區),地皮不是我們的,就臨時佔著起了起來,與我鄰居的都是一些外來務工自己起的房子,而且當時起房子需要的東西,都是親戚一點一點贊助的,起房子的時候,老家也來了幾個親戚幫忙,起了兩次才有這樣的規模。雖說是三房一廳但是住起來是十分擁擠,當時叔叔沒有結婚,爸爸就讓叔叔一直跟我們住著,一間給了叔叔,剩下兩間,一間做了廚房,另一間就住著我和爸爸媽媽,當時因為沒客廳,有一間房子我們中間就用一個大衣櫃隔著,外面是客廳,裡面是臥室,就一個20平方的房間顯得十分擁擠,但是我一點都沒有嫌棄我這破爛不堪的家,當時記憶及其深刻的就是2000年的時候買了一臺長虹的彩電,電視一用就是十年,陪伴了我大半的童年。
第二處住房上面也說到了,因為地皮不是我們的,所以廠裡面想收回去是很簡單的。在住了11年這樣的時間也就在我高中畢業的時候,因為廠裡要把棚戶區改造,整個廠裡的棚戶區基本都被推掉重新起樓房,然而我家也在其中,我的父母雖然在廠裡住著,但是並不是廠裡的職工,只是住在廠裡而已,所以房子拆掉我們一點補助都沒有,相當於拿起房子的錢去付了這11年的房租,房子推掉了,我們一家就沒了去處了。不過當時正好我的一位叔公因為在市裡買了地皮起了自己的小樓房,搬出了廠裡,廠裡原來安排的單位房沒人住了,就這樣我們一家躲過了無家可歸的困難,搬了進去。說是單位房,但是這個房子可以說是很有歷史了,全屋都是清水牆砌起來的,兩房一廳,有個小天井,外頭還有個雜貨房,屋頂是瓦片蓋上的,屋裡做了一層吊頂(還是挺良心的),鄰里之間的牆上還有幾十公分沒有砌完全,可以說是爬上去就能去隔壁家了。當時我的叔叔已經結了婚,已經不再跟我們住在一起,兩個房間就正好夠我們一家住了,一間給了我,一間給了父母,可以說當時我住的房間是我這輩子住過最大的房間了,兩張床,一個大衣櫃,一臺電腦,剩下的空間還能放下一輛電動車,然而我父母的房間就沒那麼好了,因為那件房又是客廳又是父母的房間,裡面就和以前的房子一樣,一個大衣櫃隔著臥室和客廳。就這樣我們就臨時安頓在了這裡,一住就是6年。
第三處住房第三處住房也就是我現在住的地方,相比以前,我算是終於住上了樓房。2018年,廠裡的棚戶區改造還是往裡繼續推進了,當時廠裡的集資房由於賣不完,就向外開售了一些,然而我爸不想在居無定所,選擇買了一套100㎡的三房一廳,因為也不算富裕,簡簡單單裝修過後18年的9月份我搬進了新家,更巧的是新家的位置就是我第一處住房的地方,來來往往16年,我終於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房子。
以上就是我住過的房子,每一處都有著我深刻的回憶,雖然日子不容易,但是我們依然砥礪前行,房子的改變也代表著我身邊事物的不斷更新~
-
4 # 湖城的哥
其實總結起來,我住過的房子在四個時段共3種,每一種都是時代的印記,每一處都有滿滿的記憶。曾經那種“屋頭飄拖鞋”的囧房往事已經一去不復返!
兒時的家,是毛草搭斜頂的兩層全木結構房屋那個房子從我記事起就有了,除了頂上是毛草蓋的,四周的牆壁、柱子、橫樑、樓層隔板等全都是木製的。
由於房子小,二層還要兼顧堆放糧食和住人,用木板和木條做了兩個功能區。木板做樓層隔板的那個區鋪床睡人,木條並排捆紮做隔層的地方就是堆放每年從地裡“打”回來的糧食(主要是包穀。記得那時候每年都要向國家交糧,媽媽就在樓下把煤火土灶的火燒得大大的,烤乾了樓上的包穀才好交公糧。我和哥哥姐姐就分住在樓上有隔段的兩處樓板上。
一、晚上睡覺時房子大門的“安全”措施實在簡陋。
上下樓需要用活動式木製樓梯。二樓上的四周“通風很好”,冬天爸爸就用塑膠薄膜把風口釘上,我和哥哥就一起睡在風口下的一張約1米寬的小床上。
樓下的堂屋大門縫隙太大,插不上插銷,每晚就用一張長條登從裡面抵著大門。說是抵,其實一點作用都沒有,從外面一推就開的,一條兩人座的長條型板凳,抵得住才怪,只不過是一種心理自我安全而已。
有一次晚上只有我一個人在家,人又小,對這個門如臨大敵,很害怕,就多加了好幾採板凳抵門。還好那年那代民風純樸,換在現在早被賊“抄家”了。
二、外面下大雨時,房子裡必定下小雨,還啟動住家看海模式,附帶“飄拖鞋”。
由於村裡後來修路高過了房門口,導致每年夏天就是我們一家的惡夢。有一天晚上被媽媽叫醒,說水淹進家裡了。我和哥哥趕緊下樓,只見屋裡和屋裡到處飄著沒有穿的拖鞋,其中就有我的一雙“白邊鞋”。
我們急忙幫著爸媽用盆往外面舀水,幹到大半夜才完。很多時候,房頂的毛草年久失修,會漏雨,家裡樓上樓下到處放了盆和桶,滴滴嗒嗒的接著雨水,真是外面下大雨,家裡下小雨。
這些情景幾乎年年有,經常有,所以當有人罵人說“你家屋頭漂拖鞋”時,雖然不是罵我,但我的心撒裂的痛。
三、房子的來歷是我幼時刻畫得很深的記憶。
聽媽媽說,這房子是爺爺在解放前到村裡蓋的,爺爺做點賣酒的小生意,後來解放後在文革時被定為“富農”,常常被大隊抓去批鬥。以致爺爺身體不好,五十多歲時就去世了,就留下這個小木房分給了爸爸的四兄弟。
我沒見過爺爺奶奶,但我從小對這房子記憶深刻。十多年前在政府3萬元的住房扶貧支援下進行了翻建,可惜那時經濟和思想有限,沒能留下點照片做紀念。
剛畢業時租住在別人自建平房頂上的小木屋。那時侯工資紙,才300塊錢1個月,租不起貴的房子,只得找了一家人在樓頂臨時搭的一間小木屋。
原本房東沒打算租的,是搭來自己堆放東西,他家只有一樓和二樓幾間房出租,價格約70-80之間。但我還是在同事陪同下,請求房東把小木屋租給我。房東既辦難,又不忍拒絕,最後50元一個月租給了我。
這整個小木屋被隔成兩個小間,我就住其中一間,當時剛畢業,只有鋪蓋和少量衣物,所以也夠住。
只不過,房門關上時“咯嘎”聲特大,還要用手抬一抬才能合攏,從裡面插上插銷。有時房東兒子也會在我隔壁睡,大概是夏天的樓下平房內悶熱的原故。
後來工作調動就離開了這裡。
磚牆步梯房,一年一次搬家實在痛苦。自從高開了小木屋,就再也沒有住過那種結構的房子了。無論是公司宿舍,還是後來自己租住的,基本都是水泥磚牆的房子。
由於工資不高,租不起電梯房,所以有住過居民自建小平房,也租過單元式步梯樓房,特別單元步梯在搬家時最痛苦。
前幾年因為租住一樓太潮溼,被子衣服全生黴,就一年搬一次家。後面乾脆租房子高一點,看哈還生黴不。
接下來搬過三樓,也住過5樓,還住了7樓。那些冰箱洗衣機烤火電爐,許多次是我一個人騎著兩輪電動車拉去,一個人扛上樓。還好沒有大床大電視和沙發,不然我住這房子要住瘋了。
自已買了電梯房,我想住得更高,不再半夜起來撿拖鞋。儘管工資一直不高,但經過十年多的努力,我還是湊夠了首付有了自己的房子,還是電梯房。
這是一套很周正的房子,環境也不錯,旁邊就是公園,生活和休閒都很方便。
去年借錢把它裝好了,天天去看進度,這是第一個自己創造的家,當然得多上心,不想以後再來麻煩,裡面的點點滴滴都力求完善得更好。
從此,結束了伴風雨“家河”而居的日子,不再怕衣服被子發黴,不再擔心房東漲房租而再次搬離。
我的下半輩子就在這裡了,不再離開,不再流浪,帶著老婆和孩子,接上年邁的父母,從此在這個房子裡譜寫幸福和快樂的未來。
【治彥志語 真實貢獻】
-
5 # gshdb原點
2013年,從農村剛出來,步入社會,當時住過的一個個房子是合租房,而且是木板隔出來的,沒有陽光,空間剛好放下一張單人床,沒有多餘的一點空間,條件非常艱苦,因為當時剛出社會沒有條件居住好的房子,居住了有6個月,後來工作穩定後就搬家了,第二套房子是合租房,和公司同事居住的,我住的是次臥,條件好多了。
-
6 # 雷奧卡夫卡
生活不易,小時候我家六口人擠在兩間瓦房裡。回想以前的生活,有快樂也有困苦,箇中體會晃如發生在昨日。
有一天,家裡來了個小客人那年我應該有五了,趁著父母不在家,在牆上挖了個坑,然後用小木棍和著溼泥巴在牆上的小坑裡建了個小“監獄”,把螳螂關在了裡邊,正玩得興起,這時候,一隻燕子突然飛進來“劫獄”!我先是怔了一下,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不可當仁不讓之速度,把門關了!燕子叼著螳螂卻飛不出去,只好放下“人質”往屋頂上撲騰,屋頂瓦縫間的草木灰一陣陣往下落,我眼睛睜不開,鼻子不敢透氣,稍微開了一絲門縫欲透會氣,燕子見機從縫隙中出逃,我扼腕嘆息,怠慢了這位“劫獄”的小客人。
漏屋偏逢連夜雨,一家人睡在地上住過瓦房的人都應該有過這種體驗:貓或老鼠總會在你家的屋頂上搞破壞,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屋頂上就會有一陣希希嗦嗦的聲音,間或還有老鼠從遠及近或從近及遠的爬行聲,抑或兩隻老鼠在打情罵俏,瓦當噼啪作響,這時候被吵醒的我們幾兄妹就會學幾聲貓叫,老鼠嚇得奪命而逃!
但是時間一久,老鼠鬧騰歷害,屋頂上的瓦就會移位或被打爛,每當雨季,外面下大雨屋裡就下小雨,臉盤,大桶,甚至碗,能接雨的東西全都用上,有很多次我們的床被桶“佔領”了,沒辦法只好擠在一起睡在了地上,一家人能睡在一起,那時我感覺自己特別幸福。
房子倒了,老爸借錢建了間小洋樓兩間泥房子再也經不住歲月的折磨,他和我未曾記住的爺爺一樣悄悄的在我的人生中落幕。那年我讀初中,因為是借宿生,只有週末才能回家,老爸咬牙實現了他的願望,建了一棟小洋樓,我們長大了,有了彼此的秘密,早就盼望著能有自己的一間房間了!可惜的是,那老房子好像知道了我們要拋棄它,慢慢地被歲月侵蝕,最後在一場大雨中轟然倒地。
可惜的是我沒有把它的照片留了下來,那個為我的童年遮風擋雨的老房子,再見了!感謝我生命中有你的參與,我會永遠記住你——兩間泥房子。
-
7 # 傾聽自己TT
我出生在江南農村。還記得小時候住在一排小平房裡,地面是坑坑窪窪的泥地,踩在上面一高一低。
後來條件慢慢好了,我父母家裡造起了四上四下的兩層樓房,白色的牆面,光滑的水泥地,比以前的房子高檔得多。我也在十五六歲那年,有了屬於自己的房間。
二十四歲與老公結婚,與公婆一起住在鎮上的政府大院。兩戶人家合住在一幢樓,每戶兩上兩下。樓上是住人的兩個房間,但只有一個衛生間。有一次,夜裡起來上厠所,與公公撞個正著,弄個尷尬不已。
後來孩子出生,為了孩子讀書,買了市裡的學區房。房子戶型不好,客廳在中間,很暗不亮堂。
到兒子五年級時,為了兒子初中讀我市最好的實驗中學,這套房子又被置換成新區的一處新房。新房以後打算做兒子的婚房,因為孩子年齡還小,所以至今未裝修。
後來,老公鄉下的老房子遇上拆遷,我們全家人齊心協力,與鄰居一起合造起了連體別墅。房子地段很好,在小區最前方,沒有遮擋。周圍綠化環繞,環境優美,又有免費停車位。家裡裝潢簡潔大方,是我至今為止住過的、最好的房子。
一個家庭住房的變遷,也是一個時代的變遷。想起以往住過的房子,再看看眼前的大別墅,不得不讓人由衷感謝政府的好政策,感謝共產黨的英明領導!
回覆列表
我快30了,在2017年的年末我和我老公耗盡所有錢終於在一個小城市賣了人氣的第一所房子。在這之前我自己都覺得我和我老公像個流浪人一樣的四處漂泊,有工廠宿舍,有寄人籬下……這些地方所有的特點就是,簡單簡陋狹小髒亂,這些對於當時的我們覺得沒事,哪不能住,只是心裡總總不會有把租住地當做家來對待,不會為其添置新物品,後來不行了,有了小孩,家裡的老人就會在耳邊嘮叨說,你們不能在這樣四處飄了,要找個地方安頓下來,考慮小孩的成長環境和讀書,我和老公才緩過神來,可就當時的收入和存款壓,從來沒有人提醒我們說生孩子,買房子,兩人沒考慮過這問題,在小孩還小的那幾年,小孩放在我媽媽那裡,我跟我老公就努力賺錢,後面又要考慮在哪裡買,商量之後還是覺得回我老公老家湘潭。才有了開頭說的那樣給自己買了個安生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