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孝公渠梁
-
2 # 風吹青竹搖162015807
曹操奮鬥了一輩子,可格局太小了,想而不敢。
《三國演義》中,曹操不如董卓,袁術,劉備,孫權。
這幾個人,不管是否成功,人家想的就是王圖霸業。
光論膽量,曹操就遜色很多個層次。
-
3 # 大馬哈魚12
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是曹操在當時的政治格局裡。利益衝突最大化的創新之作。因地制宜就是好,適可而止就是美。抓住關鍵時刻,關鍵人,關鍵地域……上演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的大戲。曹操也年輕過,熱血沸騰過,對於造成國家混亂的根源董卓想刺殺了就可以解決國家矛盾的簡單粗暴。後來的一路艱辛慢慢的成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人。在他的詩作品裡,我喜歡那個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他,或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歌以詠志的人。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
4 # 微點觀
東漢末年,諸侯並起逐鹿中原,然曹終能以弱勝強,雄踞中原,挾天子以令諸侯諸侯,橫掃天下。孫吳歷三代經營江東,依靠長江的天險用來抵禦曹操。劉備佔領川蜀地區,緊緊守住蜀道險峻的道路用來自保。他們都懼怕曹操的兵鋒,曹操憑藉自己一個人的實力,碾壓了各路豪強諸侯。
生在盛世是每個人嚮往的,亂世卻是很多人所逃避的,然而亂世中的曹操,卻是異軍突起,微末起家以一己之能,蕩除群雄稱霸中原,時人評價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也或許是比較貼切的吧。
曹操能最終統治中原,和他的文韜武略,也是分不開的,兵微將寡時,能降伏黃巾為所用,實力相對弱小時,又能抓住時機大敗袁紹。其麾下將星雲集,五子良將傾心歸附,才能高絕者數不勝數,郭嘉、荀彧、賈詡等皆為之屬,這不是蜀漢和孫吳所能媲美的。
然而攻城略地是一方面,最終治理才是能穩定局勢的關鍵要素,在其治下,大力開展屯田興修水利等政策,因戰亂所導致的“白骨露與於野,千里無雞鳴”慘象一去不返,使百姓安居樂業,有了一個相對和平的發展環境。
並且曹操在文學領域的成就也光耀千古,其文慷慨悲涼,豪邁奔放,表現了以天下為己任,昂揚進取的雄襟偉略!
-
5 # 金全有
曹操具有雄才大略,是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一、曹操始終維護封建正統,重國家,輕個人。
曹操出場的第一件事參與平定黃巾之亂;第二件事參與剿滅“十常侍〞,維護朝綱法統;第三件事是行刺董卓為國除害;第四件事興義兵,搞聯盟討伐董卓。後兵強馬壯就開始剷除割據統一全國的行動。
這件件事情都表現了曹操以天下為己任,維護封建正統的情懷。
二、曹操重視人才,廣納賢才
謀士有荀彧、程昱、郭嘉等一流人才;武將有許褚、典韋、張遼、曹仁、曹洪、張郃等一批頂尖高手,在剷除地方割據勢力只要是人才,都會吸納到他的身邊。曹操吸納人才不分高低貴賤,不分宗族外姓,甚至不分敵我陣營,只要真心投入他麾下,一律照單全收,不搞遠近親疏,一視同仁,按人才貢獻大小給予相應獎勵。
三、廣納群言,處事果斷
曹操自身具有非凡的膽識,但他並不專斷,而是廣開言路,虛心納諫,在遷都許昌問題上,聽取了董昭的意見,並多次與謀臣商議,在確定有利於發展的情況下實行遷都,實踐證明,遷都之舉為他以後挾天子以令諸侯帶來了享用不盡的成果。在與袁紹決戰中,聽取了郭嘉的“十勝十敗”論,聽取了從袁紹陣營投奔過來的謀臣許攸的建議,從而搗毀烏巢,一舉擊跨袁紹,統一了北方。
四、治軍嚴明,賞罰分明
曹操治軍紀律嚴明,在攻打呂布壽春時,看到麥熟下令嚴禁踐踏麥子,違令者斬,當他自己的馬受驚還踩進麥田時,當即欲自刎謝罪。後經眾人勸說仍以割發代首履行軍令。對有功人員都能厚賞,從不虛言。
-
6 # 百文摘
曹操是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不管是劇中的人物塑造也好還是史書中記載的也好。無疑是一個有遠見、有思想、有作為的歷史人物。
自古以來對曹操的評價有好有壞,有人說曹操是奸詐小人、巨滑無比,又有人說曹操是一個亂世梟雄。自古以來,罵曹操者無非是挾天子以令諸。在古代眼中世界上,天子為大。天下乃皇帝的天下。曹操作為天子的臣子竟敢挾天子以令諸侯,上朝配劍,把皇帝當成傀儡,當然是大逆不道的事情。所以曹操變成了奸臣。曹操最出名的一句話是“寧可我付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這邊是奸雄最確鑿的證據。
個人感覺無論是在當時的社會,還是現代的社會,統治階級都是希望不被推翻的,所以曹操作為這麼個角色,是肯定不能給予正面肯定的。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如果在當時的情景,你是曹操你又會如何做呢?是揭竿而起自立為王,還是辭官還鄉遠離世俗?
-
7 # hfl洪福來
首先古人的特點,很原始,做事,思維,與自然宇宙想吻合。比較野性。每一個歷史人物,他們的成就,天時,人合,定格在那個時代。看大世,順時代。則生,反之滅。曹操這個人對,政治,軍事,權利,心理學,事物的運作程式。站位,很精通,很清楚。曹操太鋼,太武,容易錯殺,危難之時很果斷。擅於利用替罪羊。震懾力強。疑心太重,但擅於用人。曹操唯一遺憾。接班人,養子如羊不如養子如狼。一生的遺憾。歷史人物,反面也罷,正面也罷,都是一面鏡子,洗理著現代人的大腦,更純淨,更人性,照耀推動著社會健康發展國泰民安的步伐。前進,他們也是現代人的功臣啊親。
-
8 # 甲申以後風雲逸紀
最近幾年人們對曹操翻案成為時髦,好像不把曹操從奸雄的形象變成英雄誓不罷休。曹操有其厲害處,這沒什麼可說的,但也不能太過美化,他確實是奸雄一個。且曹操此人心裡變態,極度殘忍。喜歡看敵人被折磨,尤其是精神上的折磨,比如:前一刻赦免犯人,然後下一刻盯著被赦之人的眼睛告訴他,你必須死。讓犯人在一瞬間體會到從希望到絕望,從天堂到地獄,以此滿足他的變態快感。再比如:曹操寫的詩“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咋一看感覺曹操多麼的悲天憫人呀。但你要了解到他寫這首詩的背景你就不會這麼想了,曹操是在剛剛屠城徐州"後,在鮮血還沒有乾的屍山血海面前,詩興大發……可以相見此人是多麼殘忍,多麼變態。
-
9 # 思寧六月說
曹操,一代梟雄耶✌️。
曹魏政權的奠基者。
東漢末年有名的政治家
東漢末年有名的思想家
東漢末年有名的軍事家
東漢末年有名的書法家
最有名的事蹟——挾天子以令諸侯
-
10 # 回首三千里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伐吳,遭遇赤壁大敗,後來實行了一系列政策恢復生產和社會秩序。
詩歌方面有較高造詣,著有《觀滄海》、《龜雖壽》等傳世之作,與其子曹植、曹丕並稱三曹,開創了建安風骨。
殺害華佗被世人詬病,後經宋朝戲詞,明朝羅貫中《三國演義》,一步步被黑化,冠以漢賊。
近代逐步被平反,肯定了曹操的政治、軍事和文學成就。
引用一句《新三國演義》戲詞,世人昨日看錯我曹操,今日又看錯了,也許明日還會看錯,但我依然是我,從來不怕別人看錯我。
-
11 # 高數第二重要極限
(一)、負面評價:
1、奸詐。提到曹操,首先讓我們想到的就是曹操的奸詐形象。為什麼一提到曹操,人們就覺得他是一個奸詐的人呢?當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1)最大的原因應該就是曹操本人的性格就比較奸詐吧。在三國演義的很多回閤中都能看出曹操的奸詐。
在“借頭壓軍心”中也盡顯曹操狡猾與奸詐。曹操的十七萬大軍在外而糧草將絕,要如何平軍心,曹操竟然想出了“借頭壓軍心”的奸計,自私與毒辣使曹操嫁禍於人,以解脫自己,他對王垕說:“吾亦知汝無罪,但不殺汝,軍必變矣。汝死後,汝妻子吾自養之,汝勿慮也。”“汝妻小吾自養之,汝自無慮也。”這裡每個字句都滲透著令人毛骨悚然的冷酷。
(2)曹操篡漢。民間認為曹操是個奸詐小人,還有個原因就是因為他篡漢。在古代的時候,皇帝就是一國之本,國之根基,但是曹操卻要自己當皇帝,肯定就要受到人民的唾罵,從這個方面來說也應該是人民認為他奸詐從而不喜歡他的一個原因吧。
(二)、正面評價:
1、才藝好、武藝好、好讀書。在三國演義中雖然曹操的形象多是以奸詐、狠毒、多疑等為主,但是對於一個人物,他的形象也是具有雙面的,我們也可以從多方面看出曹操本人還是有很多優點的,在某些方面還是值得我們給予肯定的。首先,雖雖然曹操自幼很頑皮,還曾經用計挑撥父親於叔叔的關係,還與玩伴們去偷新娘子等,但是他也不是一般的紈絝子弟,他在幼年時就能顯示出他政治家的苗頭。曹操還是很有才華的,曹操寫過許多流傳至今的好詞如《短歌行》、《觀滄海》等等,真是雄心壯志、氣勢磅礴啊!也顯示了他的文學才華。並且曹操還有一身好武藝,這為他後來的戰鬥中做好了準備。他一生非常喜歡讀書,也許就是因為他的喜好,才讓他精通戰略戰術與兵法,使他善於用兵,因此他常常是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例如官渡一戰,面對十倍與己的強敵袁紹,他多謀善斷,以出奇制勝的膽略和才幹盡顯名將風采。即使在失敗的時候,曹操也並不氣餒,而是沉著應戰,轉危為安,反敗為勝。曹操的自身優勢讓他在後來的戰爭中得以成長。
3、唯才是舉,有寬大的胸懷與長遠的眼光。在《三國演義》中,曹操之所以能雄視中原,除了曹操自身“膽智才略”外,更重要的是有一批忠實而又智勇的團隊。曹操知人善任,把一大批有才智之人併入他的集團,使他們各施其能,各盡其才,為以後成就曹操的政治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也為他逐鹿北方的大業提供最大的可能。老謀深算的荀彧叔侄,料事如神的郭嘉,才華出眾的程昱,滿寵、劉曄等也都紛紛投其名下;武藝超群的于禁,勇猛無雙的典韋等也歸附其麾下。不久之後,曹操手下已經是文臣如雨,猛將如雲。曹操不僅慧眼識英才,而且總是想方設法籠絡人才。曹操對關羽可謂是愛憐有加,他也曾想千方百計留用關羽,即使他知道這是不可能、心中不爽之時,仍做出犧牲,並讚歎道:“事主不忘其本,乃天下之義士也。”特別是在關羽過五關斬六將之後,他仍執意不改,下令放關羽。從中表現出曹操用人的氣度和肚量。
-
12 # 小觀點大歷史
月旦評許劭為什麼對默默無聞的曹操進行點評?
月旦評,是東漢末年由汝南郡人許劭兄弟主持的,對當代人物或詩文字畫等品評、褒貶的一項活動,常在每月初一發表,故稱"月旦評"或者"月旦品"。無論是誰,一經品題,身價百倍,世俗流傳,以為美談。因而聞名遐邇,盛極一時。
這也使沒有得志顯名的曹操垂涎,他曾置辦厚禮很謙遜地求許劭為他談相。而許劭看不起他,不肯對他進行評價,但曹操找了個空子威脅許劭,不得已的情況下許劭就說:"君清平之世的能臣,亂世中的英雄。
歷代對曹操的評價"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許劭
“其惟殺伐小為過差,離間人骨肉以為酷耳,御將自古少有”——孫權
“臨危制變,料敵設奇,一將之智有餘,萬乘之才不足”——唐太宗李世民
“罪百田常,禍於王莽”——劉知幾
“曹操至少是一個英雄”——魯迅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毛澤東
從以上歷代對曹操的評價可以看出,歷史上對曹操的評價有三種“英雄”、“奸雄”、“奸賊”。
“英雄”曹操說:天下若是沒有我曹操,不知又有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此句語出曹操《讓縣自鳴本志令》又稱《述志令》。
東漢末年董卓把持朝政暴虐異常,荼毒百姓,人皆懼之,而曹操卻隻身一人攜帶七寶刀欲刺殺董卓,因臨時事變未能成功,即藉口獻刀,後又趁機逃跑(體現出勇敢、機智)。
他又召集十八路諸侯會盟討伐董卓,他迎獻帝,佔據政治的制高點,“奉天子以令不臣”,官渡之戰的勝利,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體現出胸懷大志)
知人善任,唯才所宜,唯才所宜是荀彧和郭嘉這兩個人對曹操用人之道的評價;推誠取信,用人不疑,這是用人的一般原則,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攻破袁紹後,他發現手下很多人與袁紹私通的信件,他不但不看,反而令人燒了,以此安撫部下,使之感恩;三次頒佈求賢令,招賢納士;每有大事,必聚文武商討,集思廣益,擇善而從。(體現出愛惜人才,唯才是舉)。
“奸雄”吾好夢中殺人,出自曹操之口;而楊修也曾說過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曹操能在睡夢中殺人,而楊修卻諷刺曹操,丞相不厚道,他不是在夢中殺的人,而被殺者則是莫名其妙被刺死,如墜雲霧,好比身在夢中尚未醒悟過來。(為人奸詐)
曹操替父報仇進攻徐州時,傳令三軍,一旦得城池就將城中百姓盡行殺戮,以致曹操大軍所到之處盡殺戮人民,挖掘墳墓。曹操在其軍事生涯中,曾發動多次屠城,受到屠殺的戰俘與平民達數十萬之多。(殘酷不仁)
曹操興兵攻打張繡,張繡失敗投降。曹操強佔張繡的嬸嬸,張繡感覺屈辱便最後反叛,因為鎮壓張繡曹操失去了自己的長子曹昂和手下大將典韋。(兵不厭詐)
“奸賊”寧我負人,毋人負我,最早出現在孫盛《雜記》中,後被人說成“寧可天下人負我,不可我負天下人”。當時曹操被董卓追殺,逃到呂伯奢家中,但呂伯奢不在,於是曹操懷疑呂伯奢的兒子等人要殺他,於是先下手為強,殺了呂伯奢一家,後來發現是誤殺。
篡漢是他被誤解為奸賊的主要原因,也就有了民間舞臺上白臉曹操的形象。後期的稱王更讓人加深了他想篡漢的說法,因為漢朝規定外姓不得稱王。
但從歷史的角度看,曹操對後期完成大一統,使中原統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回覆列表
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這是曹操還沒有出名的時候,就被得到一個很中肯貼切的評價了。
曹操在年輕的時候是一個比較調皮搗蛋的這麼一個人,他的祖父父輩都在朝廷做官,由於有這層關係,他在很年輕的時候也順利地進入了東漢朝廷的公務員系統做官了。當時正值東漢末年,朝廷腐敗外戚專政宦官當權,皇帝年幼,政權岌岌可危。董卓入住朝廷,把持朝政,更加腐敗。此時曹操滿腔熱血刺殺董卓未遂,差點被董卓抓住了,後面逃跑了。可以看得出,這個時候曹操還是一個孤膽英雄,精忠報國的。
後來他建立起自己的一支隊伍,逐漸成為,東漢末年實力最大的那支隊伍。這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曹操把當時的皇帝接到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發號施令。貴為丞相號令天下,不得不承認,曹操的政治謀略這時候皇帝已經是一個傀儡。
曹操打敗了袁紹,與吳國蜀國並列,被稱為三國,曹操的實力是最強大的。歷史上的曹操是一個詩人,文學家,政治家,軍事家,十分十分有才華的一個人,有功有過總的來說功大於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