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王亞迪

    我作為一名從事基礎教育的老師,估計可以談一談,自己這麼多在從教生涯中領悟到的一些感受。

    學習不好原因很複雜,如果作為一個教育學研究的課題,能寫洋洋灑灑幾千、幾萬字的論文。

    學習不好一般可以排除你笨的原因,除非你的智力低於常人,那就另當別論了,如果你的智力和普通人沒有差別,那麼學習好不好與“笨”無關,學習不好,歸罪於自己笨,只是自我慰藉的一個藉口。

    學習不好,有兩方面的原因:

    其一,是外在的客觀因素。

    首先是,這個孩子是否接受過科學的學前啟蒙教育。學前啟蒙教育,好多家長誤認為可有可無,其實,它是孩子今後漫長學習生涯的起點,關鍵,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我認為,科學的學前教育不但不是可有可無,而且是至關重要,對孩子今後學習影響深遠。學前啟蒙教育的內容非常豐富,我在此就不做過多贅述了,只談我個人認為最關鍵、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孩子四五歲左右時,一定要讓孩子多背唐詩、兒歌,多聽童話故事,最好是每天晚上讓孩子聽著你的故事進入夢鄉。對此我是經過實踐證明的。

    我女兒和我侄子在上幼兒園之前,都背誦過一百首以上的唐詩和兒歌,而且每天晚上,都是我在床前給她講著故事入睡(我哥對他兒子也是這麼做的)。在後來的幼兒園、小學、初中的學習生活中,女兒和侄子都表現出超過同齡孩子的語言理解素養,不但語文成績突出,良好的語言理解能力使得其他學科的學習也受益匪淺。

    有的家長會說,背過多少唐詩,聽過多少故事,長大了大部分都忘記了,有什麼用?其實不然,孩子可能會忘,但是,孩子四五歲正是形成語言理解表達能力的黃金期,背唐詩、聽故事,是一種對孩子大腦語言中樞部分的良好、積極的刺激,而種刺激對孩子語言理解表達能力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促進,如同“春雨潤物細無聲”。

    所以如果學前啟蒙階段沒有進行這樣的教育,自然學習容易不好,因為沒接受過這樣教育的孩子,起點比接受過的自然低。

    其次,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也是一個重要的外在因素。為什麼我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當做外在因素,而不是主觀因素呢。我個人認為,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是孩子天生具有的,是孩子後天養成的,而有的孩子可以自己養成,但大多數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其實離不開家長和老師的特意培養。

    良好學習習慣的內容也比較多,例如上課認真聽講,課下按時完成作業等等,其中課下按時完成作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良好學習習慣(其他良好習慣也很重要)。例如我女兒從小學一年級開始,一直連續三年,都是我妻子每天晚上陪她寫作業,從未間斷。三年之後,妻子即使不再陪女兒寫作業,女兒回家第一件事照樣是認真完成作業,因為習慣使然。

    所以,如果家長和老師沒有培養出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自然學習吃力,學不好了。

    其二,是孩子的主觀能動因素:

    首先是培養學習興趣。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從中也就可以看出興趣在學習中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性了。興趣還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的學習興趣濃了,就會有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動力和激情,對事物充滿著好奇,解決問題的慾望強烈,從而激勵著孩子解決問題。所以,如果一個孩子一直沒有培養起學習 的興趣,學習不好,自然不奇怪。

    其次,要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偉大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認為,成功=辛苦努力+正確方法+少說廢話。可見科學的學習方法對於學習成功的重要性,現在的學生為什麼學習能力上有各種欠缺,不是不用功,而是根本上說沒有掌握科學的方法。所以,掌握例如學會預習、學會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勞逸結合講究效率等等學習方法,才會學會學習。

    當然,學習不好,還有其他一些因素,例如努力不夠,不能持之以恆等等,在這裡就不一一論述了。

    總之,學習不好,無論是主觀原因,還是客觀原因造成的,找到“病灶”,有的放矢,勤奮努力,肯定會把學習學好,古語說的好,“勤能補拙”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飯局上被人不停地勸酒,可是自己酒量又不好,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