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堅持空虛

    日本明治維新有社會底層倒慕的因素,但是改革最終還是從明治天皇及其尊皇派自上而下開始的。只不過維新符合了底層民眾的支援繼而又自下而上造成更徹底的維新運動。而清末的百日維新的推動者是沒有實權的傀儡皇帝,以及一部分沒有君權的文臣,書生。在所託袁世凱的倒戈後終歸慘敗。而清末受千年帝制影響的百姓,對於改革還缺少認知,甚至對洋務運動有牴觸。歷史往往偶然中存在著必然。

  • 2 # 東瀛遊俠

    2018年,恰逢日本明治維新150週年,這個“明治維新”當然是狹義上的政權更迭。而廣義的明治維新是指日本近代以降,以歐美為模板在政治、軍事、經濟、社會、教育、文化等多個領域進行的近代化改革。1868年以天皇為中心的明治政府成立,版籍奉還,日本天下鼎革,取《易經》“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嚮明而治”改元明治。為鞏固政權,與西方接軌,開明武士階層以天皇之名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殖產興業、富國強兵、文明開會成為國策。政治上,消除分裂勢力後經過和廢藩置縣,實現了封建分權向中央集權的體制轉型,後又效仿英國君主立憲實行內閣制。軍事上,廢除原屬各藩的武士軍團,兵權歸於中央。設立軍校,陸軍採用法式軍制(後為德國)海軍採用英式軍制,明治六年起施行徵兵制,打破武士層對軍事的壟斷,經過不斷改革形成全國皆兵的體制。經濟上,引進西方生產技術,充分利用二次工業革命成果,興建官辦、民辦企業工廠,設立銀行,推行幣制改革。透過發動對外戰爭獲取殖民地,資源、勞動力、市場,當然還有大量賠款。社會上,實行“四民平等”,“士農工商”等級制被廢除,解放賤民,取消武士特權,令其自謀職業。教育上,興辦小學、中學、大學,全國推行義務教育,以西方物理、數學、化學等為“實學”,取代儒家四書五經為主的“漢學”。文化上,除保留部分傳統外,徹底西化,穿西裝,換髮型,吃西餐,喝牛奶,興辦報紙,使用西方先進交通工具。透過這一系列的重大改革,日本脫胎換骨,由封建農業社會一越成為工業化的近代國家。在“脫亞入歐”思想的指引下,日本大刀闊斧對外擴張,成為列強之一。

  • 3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抗戰時期戴季陶先生曾說過:“日本在手術檯上已經解剖中國成百上千次了,而我們中國人對日本卻往往一無所知。”以前我們對明治維新的瞭解僅僅只是:因為明治維新從而使日本得以崛起成為亞洲唯一的強國,從此中華民族的災難之門被打開了,那麼日本究竟是如何進行明治維新的呢?

    要講清楚這個問題先得從明治維新之前的日本幕府時代講起,其實幕府這個詞是從中國傳入的——古代大將奉旨出征往往在野外設立臨時的帳幕作為指揮所,但日本古代長期是武士階級掌握政權,於是武士階級的老大幕府將軍就成為了實際掌控日本朝政的人物,作為日本國名義上的最高元首的天皇反倒成為幕府將軍的傀儡。

    1853年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馬休·佩裡率艦隊用大炮打開了日本的國門,次年3月中旬《日美親善條約》正式簽訂:日本對美國開放下田和函館兩個口岸,美國可以在日本派駐領事並給予美國片面最惠國待遇和治外法權。1858年日本和美、英、俄、法、荷五國簽訂《安政五國條約》:接受協定關稅制,允許歐美國家在日本設定“居留地”(租界),外國人在居留地內享有永久租地權和自治權。日本就這樣被西方列強用艦炮打開了國門。

    外敵的入侵加劇了日本國內矛盾:當時的日本幕府並不是一箇中央集權式的政府,在幕府之下有很多半獨立的藩國,這些藩國和天皇合作推翻了幕府的統治,這就是日本歷史上的倒幕運動。倒幕運動成功後成立了明治新政府並開始推行維新改革,改革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方面:

    廢藩置縣——明治2年6月17日(1869年7月25日)日本政府曾透過版籍奉還改革藩制。“版”指土地,“籍”指戶籍(人口),版籍奉還就是要諸侯向政府交出對土地和人民的封建領主所有權,促使藩體制解體。此舉實際是效法中國的秦始皇變分封制為中央集權制,這為日本的經濟發展提供了統一的國內市場,與此同時日本政府的行政效率大大提高,也就是說日本擺脫了過去藩閥割據的狀態,轉而以一個統一的國家面對世界。

    殖產興業——運用國家政權的力量,以各種政策為槓桿,用國庫資金來加速資本原始積累過程,並且以國營軍工企業為主導,按照西方的樣板,大力扶植日本資本主義的成長。鑑於日本民族產業的落後,在殖產興業的早期階段明治政府是動用國庫資金進行扶植並以國營軍工企業為主導,這樣做的優勢是可以集中國家的力量辦大事——正是憑藉政府的力量日本迅速構建起齊全完整的工業體系;這樣做的缺點是國營企業普遍吃大鍋飯效率低下,於是在初步構建起自己的民族工業體系後日本將這些國營企業轉入給私營企業家,於是形成了一股和日本官方軍方勾結的財閥勢力。

    文明開化——積極學習西方文明,積極促使日本融入國際社會。正是在這一時期日本開始使用陽曆,開始吃牛肉,開始剪掉髮辮。在文明開化的早期階段日本曾一度打算全面西化,甚至提出全民學外語、鼓勵日本女性和外國通婚之類的奇葩主張,但最終日本確立了學習西方的制度文明,但堅持本土傳統文化的國策。於是我們可以看到:在日本這個學習西方制度文明的國家卻一直傳承著茶道、花道、香道、柔道、弓道、劍道、能劇、俳句、浮世繪等等文化特色。

    富國強兵——在明治維新之前的日本當兵打仗是武士階層的事,平民百姓根本沒資格當兵,所以一直以來日本雖然人口總數並不少(不能和中國比,誰和中國比都是人口小國),但兵力一直不多(如果我們去看日本大河劇裡反映的日本戰國時代整個就是村級械鬥)。明治維新後日本全面學習西方的徵兵制度、練兵制度並引進西洋兵器,但在引進過程中日本始終堅持以技術引進為主——始終堅持學習別國的先進技術,始終立足於自己製造而不是一味購買,最終日本自主研發的下瀨火藥在甲午戰爭中成為影響戰局的利器之一。

    君主立憲——參照普魯士憲法制定《大日本帝國憲法》:日本立憲是實君立憲,明治憲法第一條就明確規定:君主大權神聖不可侵犯。

    發展教育——其實早在1853年的幕府時期日本民眾的識字率已經達到了近50%,也就是說即使在明治維新之前日本的識字率也是高於當時的天朝上國的。經過明治維新後的發展日本的識字率達到90%以上,基本普及了小學義務教育,這一成果不僅超越了中國,而且也超越了當時中、日兩國變法改革所效法的歐美列強。

    最後我們必須明確的是:明治維新絕不僅僅只是日本內部的一場變法改革,事實上正是明治維新開啟了近代日本對亞洲鄰國的侵略歷史——明治維新後日本吞併琉球、發動甲午戰爭、侵略朝鮮,隨著日本的侵略活動屢屢得逞,野心也越來越大,最終在二戰中終於遭遇徹底的失敗。

  • 4 # 長江新聞號

    以天皇為首的新政府,於1868年4月6日釋出具有政治綱領性的《五條誓文》,6月11日公佈《政體書》。9月3日天皇下詔將江戶改稱東京。10月23日改年號為明治。1869年5月9日遷都東京。並頒佈一系列改革措施:明治政府頒佈《五條誓文》1869年6月,明治政府強制實行“版籍奉還”、“廢藩置縣”政策,將日本劃分為3府72縣,建立中央集權式的政治體制,且天皇一切權力集於一身。社會體制方面,廢除傳統時代的“士、農、工、商”身份制度,將皇室親緣關係者改稱為“皇族”,過去的公卿諸侯等貴族改稱為“華族”,幕府的幕僚,大名的門客等改為“士族”,其他從事農工商職業和賤民一律稱為“平民”,只是實現了形式上的“四民”平等,各等級間允許相互交往,但仍存在等級之分;為減輕因“版籍奉還”而連帶的財政負擔,政府透過公債補償形式,逐步收回華族和士族的封建俸祿;此外亦頒佈武士《廢刀令》,以及建立戶籍制度基礎的《戶籍法》。社會文化方面,提倡學習西方社會文化及習慣,翻譯西方著作。歷制上則停用陰曆,改用太陽曆計日(年號除外)。引進西方近代工業技術,設立工部省管理工商業;改革土地制度,廢除原有土地政策,許可土地買賣,實施新的地稅政策;廢除各藩設立的關卡;統一貨幣,並於1882年設立日本銀行(國家的中央銀行);撤消工商業界的行會制度和壟斷組織,推動工商業的發展(殖產興業)。教育方面,設立文部省,頒佈教育改革法令—《學制》,發展近代資產階級性質的義務教育,將全日本劃分為8個大學區,各設1所大學,下設32箇中學區,各有1間中學,每1中學區下設210小學區,每一所小學區設1所小學,總計全國有8所公立大學,245所中學,53760所小學。教育機關頒佈《考育敕語》,灌輸武士道、忠君愛國等思想(有人認為此舉用意在於強化最高權力集中式的社會體系,進行軍國主義思想灌輸,為日後的對外擴張鋪路)。此外亦選派留學生到英、美、法、德等先進國家留學。軍事方面,改革軍隊編制,陸軍參考德國訓練,海軍參考英國海軍編制;並於1872年頒佈徵兵令,凡年齡達20歲以上的成年男子一律須服兵役。一般服役3年,及預備役2年,後來一般役及預備役分別增至3年及9年,總計12年。1873年時,作戰部隊動員可達40萬人。此外明治政府亦發展國營軍事工業;到了明治時代中、後期,軍事預算急劇增加,約佔政府經費的30%~45%,實行軍國主義,武士道精神。交通方面,改善各地交通,興建新式鐵路、公路。1872年,第一條鐵路——東京(新橋)至橫濱(櫻木町)間鐵路通車;到了1914年,日本全國鐵路總里程已經超過7000公里。司法方面,仿效西方制度,於1882年訂立法式刑法,於1898年訂立法、德混合式民事法,於1899年訂立美式商法。宗教方面,基於政治理由,政府大力鼓勵神道教,因為其宣揚忠於天皇的思想,對天皇統治國家有一定的幫助。同時亦容許其它宗教的存在,1873年日本取消基督徒傳教的禁令。

  • 5 # 藍海173824745

    長州,薩摩兩藩發起倒幕運動,大政奉還。日本首都從京都遷到東京。實行對內改革,對外開放。廢藩置縣,普及平民教育,建立師範學校,醫療衛校,陸海軍軍校,培養近代化人才。殖產興業,逐步進行工業化,建立八幡制鐵所,組建川崎,三菱等財團。建立近代化海陸軍,陸軍學習德國,海軍學習英國。吞併琉球,甲午戰爭打敗中國,吞併朝鮮,日俄戰爭打敗俄國,把中國東北的南半部分納入勢力範圍,控制長春以南的南滿鐵路。一戰中,攻擊駐守青島的德軍,佔領青島,濟南,控制膠濟鐵路。偷襲珍珠港,佔領新加坡,重創美國,打敗英國。中國的四大古都,日本佔領北京,南京,洛陽等三個。日本軍隊的戰功達到巔峰。東欺華夏,北制強俄,西襲美帝,南敗大英;狂的無邊無際!1945年,美軍轟炸日本本土,佔領沖繩,投放兩個原子彈在廣島,長崎。蘇聯打敗關東軍。日本的強國夢被美蘇聯合絞殺。日本從此被美國閹割,明治維新結束。

  • 6 # 歷史漏砂

    幕府統治末期,日本仍是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19世紀50年代,美國敲開了日本的大門。此後,外貨充斥,黃金外流。人民生活惡化。1868年,腐朽的幕府統治被推翻,接著,明治天皇政府實行了改革,史稱明治維新!

    19世紀中期,日本仍是閉關鎖國、落後的封建國家,天皇、將軍、大名、和武士都屬於封建統治階級,高居於人民之上。當時掌握實權的是德川幕府。德川幕府是日本歷史上最後一個幕府。為了阻止西方思想和基督教在日本的傳播,德川幕府從17世紀30年代起先後頒佈了5次鎖國令。二百多年時間裡,日本一直處於鎖國的狀態。天皇只是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實權卻掌握在幕府將軍手裡,將軍下面有大名,大名的領地叫做藩,將軍和大名各有自己的家臣——武士。他們享有各種政治、經濟特權。將軍和大名為了維持自己奢侈生活,殘酷的剝削和壓榨農民,農民每年除了將50%的收成上交外,還要負擔各種明目的苛捐雜稅和徭役。

    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封建經濟開始瓦解,資本主義生產關係逐漸形成,江戶、大阪、京都等城市成為商業中心,一些商人和高利貸者成為新興地主,一些大名和武士開始對將軍不滿,要求改變現狀,同商人、新興地主接近!19世紀中期,西方列強在侵入亞洲許多國家以後,又來敲日本的大門。1853年,美國海軍的一支艦隊闖入日本港口,要求直接同幕府將軍談判通商,否則立即開戰。第二年,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條約上簽字,同意開放港口。接著,俄、英、法等國相繼強迫日本簽訂了類似的不平等條約。外國的侵略,激化了日本國內的矛盾,幕府統治面臨著嚴重的危機。

    日本的大門被開啟以後,外國商品湧入日本市場,西方人從日本掠走大批農產品和工業原料;還在日本大量套購黃金,造成日本的大量黃金外流,這都造成了日本物價的暴漲,加速了農民和手工業者的破產。1866年,為了抗議米價飛漲,各個城市的貧民掀起了搗毀運動,它們襲擊米店,爭鬥持續數日。在國家面臨危機的情況下,一些有見識的中下級武士逐步放棄了排斥外國影響的做法,轉而接受西方先進的技術和思想。這些武士控制了長州、薩摩等西南強藩的政權,並以此為根據地,組織倒幕力量。1867年,倒幕力量從年幼的天皇手中取得了討伐幕府的密詔。幕府將軍德川慶喜迫於形勢,假意把政權歸還天皇,卻不肯交出兵權和領地。第二年初,倒幕武裝在京都附近的戰役中,取得決定性勝利。幕府統治被推翻。1869年,明治天皇政府從京都遷到東京。

    幕府覆亡以後,明治天皇政府實行了一系列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在政治方面,“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在經濟方面,允許土地買賣,引進西方先進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在社會生活方面,提倡“文明開化”,努力發展教育。這些改革是在明治年間進行的,因此被稱為“明治維新”

    明治政府把全國分為3府72縣,縣知事由中央任命。政府還宣佈士農工商平等;廢除大名的貴族稱號,改稱華族,武士改稱士族,農民、商人、手工業者統稱平民。允許平民有選擇職業的自由,允許華族、士族和平民通婚。為迅速發展工商業,明治政府出錢建立工廠,扶植、保護私人企業,修建鐵路,發展郵政和電訊事業。明治政府還頒佈了“學制令”,規定了統一的學制;仿照歐美,設計新式學校,強制普及初等教育。為了加強國防力量,明治政府開始實行徵兵制,建立起一支貫徹“武士道”精神、效忠天皇的“皇軍”。這支軍隊很快成為日本對外擴張的工具!

    明治維新使日本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危機,從一個閉關鎖國的國家,逐步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

  • 7 # 拎壺補充

    日本的明治維新真的讓日本走向了富強,我總結了以下幾點和大家分享。

    首先從行政改革,廢藩置縣,推行四民平等,建立中央集權,這樣就統一了國內的市場,有利於發展資本主義。

    第二,土地私有化改革,土地可以自由買賣,促進農業的大力發展。

    第三大力推行文明開化政策,向西方大力學習,加大政府對私企的扶持政府開辦工廠,發展壯大之後,賣給私人,促進了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

    第四,對教育的重視,人才是富國強兵的基礎,我想日本在這一點上做的是最好的,1904年,也就是日俄戰爭爆發時,日本就已普及了小學教育,1931年,日本普及了初中教育,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日本強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是不是該一切準備齊全了再要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