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壹父母
-
2 # 陳嵐的女拳
開門見山澄清一下對西方教育的理解誤區。
不知道從哪年哪月起,國內的學界流傳中一種神奇地說法,就是西方教育很寬鬆,孩子們上學基本靠玩,考試基本看興趣,過著愉快自由輕鬆的生活,然後輕輕鬆鬆地就學會了很多技能或者考上了大學,開始美好人生,而且智力很高、情商很足,事事完美。
這個傳說蠱惑了很多人。
而事實上,它只是西方教育讓你窺見的一個側面。
沒錯兒,以美國為例,很多公立學校,尤其是在某些特殊區域,如貧民區的學校,對學生要求那是相當的寬鬆。老師對學生的態度,學生對自己課業態度,都有明確地認知,就是我妥妥地把高中唸完,在學校裡不販賣毒品,也不把槍支帶進課堂,大家平安教學一場,就算完。別說不做作業了,你愛幹嘛幹嘛,你負責不交作業,我負責給你打C打D。
但是真正的好學校,為培養精英而做準備的學校,比起國內的任何重點高中,辛苦程度只有過之而無不及。
為啥,他們真的是德智體美勞全面要求和培養的。對於一個孩子的人格、智力、閱讀面、知識積累、興趣愛,甚至體能體魄,都有非常具體的要求和培育計劃。
咱國內的孩子,只需要死讀幾門課程就行了,死記硬背或多做題海戰術,去應付高考。
他們的精英學校,我曾經看過某校的高一學生的書單:《麥田的守望者》、《1984》、《搏擊俱樂部》......不僅僅是要讀,讀完了要做PPT,做了PPT要談出獨到的見解。
我還聽過某校的神學課,有個作業叫《我家庭的信仰史》......不是期末論文,是某一週的小作業.....
他們還在初中甚至小學,就要學會自己組成TEAM,合作完成某些作業或實驗。
對了,早晨5點起床,去游泳館游泳訓練一小時,再去上學。這樣的日子你怕不怕?
為孩子準備了精英教育的階層,都是這樣迎接孩子的學習生涯的,世界上哪有容易的事,最可怕的不是別人比你聰明,而是比你聰明的還比你努力,努力一百倍。
這就是現實,很殘酷。
-
3 # 木大遠老師
先發表觀點,再說原因吧。我覺得作為一個一線教師,對待這篇文章,還是有那麼一點點可評價的資格的(謙虛坐好姿勢),我覺得,這篇文章說的有道理。原因有一下兩點:
一,中國實行的教育模式和西方的教育模式不相同,所以西方的所謂寬鬆教育並不完全可取。在中國實行的是分支式教育,就是指學生都必須進行九年義務教育,之後可以選擇高中大學或者上一個技術學校。在西方,以英國為例吧,實行的是雙軌制教育,即從小開始學習的東西就是不同的,貴族或資本家的孩子學習的是一種教育內容,以腦為主。而普通人家或者貧民的孩子學習的是另一種不同的教育,以體力為主的技工。他們在學校學習的時間很短,但是在課後的金錢和時間投入量確很大!尤其資本家的孩子,會有各種課外活動(不僅僅為了玩兒,而是一種生存方式)或者家庭教師補課或者課外班的學習,而貧民孩子則只能在荒玩兒中度過。所以,中國很多“平民”家長呼籲寬鬆教育的,可見並不瞭解西方教育的實際。
二,所"謂“寬鬆教育”,到底是誰寬鬆了?是學生嗎?是老師嗎?是家長嗎?其實都不吧!對學生而言,在本應該努力的年紀,開開心心的玩兒過去了,那將來呢?只會付出更多的努力吧!或者有的家庭有資金的,面對大量的寬裕時間,難道不會選擇給孩子們報上三五個課外班嗎?我身邊有太多孩子,一個星期有四五個課外班要上。這樣,孩子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都不寬鬆吧!再說學校老師吧,難道放學了,老師就輕鬆了嗎?當然更不是。中國本就要求分數,即使提倡素質教育,即使一再減負,中考高考就在那兒擺著,成績上不去,素質再高也上不了清華北大,不是嗎?本來一天八節課,老師可以在學校守著學生輔導,答疑。可是,現在的寬鬆教育之後呢?學生一天六節課,下午三點多就回家,老師需要把內容一再精煉,花費更多的精力從精神和思想上勸解學生好好學習。學生考的不理想,老師一把一把掉頭髮的時候恐怕比家長還厲害。
況且,現在還要用“愛”來感化學生,不能打不能罵還可以理解,甚至於不能嚴厲批評(嚴厲批評叫做變相體罰,侮辱學生尊嚴),這樣的情況下,又有什麼方法可以督促學生好好學習呢?那些大力主張“寬鬆教育”的人啊,你可知很多西方國家是在法律上有相應的對違規學生的懲罰措施的。
再說家長吧,本來孩子們八節課,和家長上下班時間是相臨近的,這樣方便接送孩子。可是現在呢?孩子三點多放學,很多家長都沒辦法接孩子吧。而且學校課程寬鬆了,那課外輔導呢?中國傳統“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的思想會促使很多家長花錢讓孩子上輔導班吧,這樣的金錢投入遠比上學的投入要大,那麼,家長寬鬆了嗎?恐怕也沒有吧。那麼我想問問,這種寬鬆教育是誰提出來的?必然是部分最具有話語權和影響力的別有用心想人。我們應該提防那些大肆批判中國教育的人,他們目的何在?想想中國自古以來吧,泱泱大國數億人口,誰不想出人頭地,誰不想光宗耀祖,可是職位是有限的,總歸是賢者居之,可是怎麼才能賢呢?除了本身的天資聰穎或者家財萬貫的,恐怕就需要頭懸梁錐刺股了。
我覺得現在很多華人都該醒醒了,那些嚷嚷著寬鬆教育的家長,你想讓你的孩子將來做什麼工作啊?是你有能力讓你的孩子依靠打Golf與商界大鱷談單子還是需要在跑馬場和業界大佬聊股票?還是風裡雨裡送外賣或者起早貪黑賣煎餅?如果都不是,就麻溜低頭學習好嗎?也別再瞎嚷嚷了,寒門出貴子,除了玩命學習,你告訴我還能怎麼辦?
-
4 # 旁觀者嵐
過去聽說過一個快樂學習的典型範例:小學二年級學生上數學課,教師帶一班學生進超市,去收集售品的價格記下來,然後排序,隨便收集多少。還記得當時的評論說怎樣和實踐結合,怎樣輕鬆快樂,當時我們教研時就說過,這種放羊教育,才是真正的精英教育,最後只剩下那些意志品質好,學習能力強的孩子,連百分之一都不到。今天事實驗證了這種說法,去美國留學的人親自見過超市的售貨員,當你買了38塊3毛錢時,你給他100元,他會按計算器的結果找給你61塊7毛,如果你給他108塊3毛,他就不知道怎樣找了,他的命運就在快樂當中被決定了。
我的一個同事去美國考察教育三個月,歷經了美國多個州的多數學校,他回來之後說,誰說美國的孩子輕鬆?他們和中國的孩子一樣苦讀,具說美國的一些學校正在學習中國的基礎教育。
那些不讓自己的孩子拼命讀書,要保證孩子們快樂童年,又埋怨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學的家長,不知道是否聽說過"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做舟"這句老話,快樂學習決無快樂成果。
16年左右,《讀者》上發表過一篇文章:真實的哈佛(記不準確)論述了這樣幾個觀點1中國學生是靠知識考進清華北大,而哈佛卻要求的是儀態、身體、言語能力、組織能力等,這種考核方法不是什麼素質教育的要求,而是出資建立哈佛的財團培養他們的接班人和高階管理人才的要求,本來就是豪門的遊戲規則,是要阻擋寒門學子進校門的方法,2哈佛出資者的孩子能進哈佛。
終上所述,美國是在教育中暗中進行了階層劃分,寒門更難出貴子。
-
5 # 旺旺微言
教育走向亂象,專家誤導課改,家長不懂教師。管理與教育,教師與家長,教師與學生,感性碰撞中缺乏理性。
當教育背離傳統走入新觀念誤區,當懲戒被人性關懷替代,當新媒體綁架課改,當社會就業率與望子成龍觀衝突,教師被所謂師德綁架,與家庭教育衝突,網路時代讓教師成為犧牲品。個體取代群體,理想式模式壓碎現實奮鬥……今天,所謂西方寬鬆教育又披著主體教育外衣,籠罩理想主義者。而一線教師如履薄冰。教師該怎樣教?誰來回答!
-
6 # 杜永堂的子墨課堂
看到這標題不由自主,進來回答一下您!我是一名高考提分以及高考志願填報輔導老師!如果孩子在學習上有啥問題,歡迎關注,私信子墨老師……其實,我們認為西方的教育寬鬆,這是相對而言的……西方孩子讀大學,他們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只是相對於部分經濟發達國家而言,確實對於教育風格和我們國內大不相同……『西方教育大家都很熟悉了,子墨老師也不給你一一解釋了。我就給你來侃侃我自己對於教育的一些看法,應該寬鬆,還是……』對於我們國國家,他屬於一個人口大國家。各種資源相對來說平均下來都是比較稀缺的……對於教育資源也是一樣的!子墨老師是一個出生於甘肅大山裡面的娃,我確實感受到讀書,給我帶來改變!使我拜託了父母那種,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子墨老師,我個人親身感覺就是!對於我們這些屬於底下階層的人如果需要改變你生活,讀書確實是最簡單,最捷徑的路……所以,我認為對於教育必須嚴格!『這也許是生活層次不同,需求不同。所想的也就不同了』就像當我們生活無憂,像馬雲,王健林,馬化騰……等等。這些人之後,也許對於孩子的需求又是不一樣,因為對於他們,長大後,所有走的路很多……而對於我們生活在,貧苦大山裡的娃。如果不去努力讀書,以後選擇的路就是像父母一樣繼續面朝黃土背朝天,或者外出打工!或者好點自己折騰做生意也許有點出頭之日,這畢竟是少數。如果我們不去努力讀書,改變我們現有一切!以後自己的孩子也是如此,像我們一樣的生活……就比如說,我自己做教育這幾年看到!好多有錢家長寒暑假會吧孩子送到國外國內各種地方“遊學”對於孩子的成長,有特別的幫助。但是,像我們這些貧苦家庭,有著經濟基礎嗎?孩子從小有這視野嗎?如果不讀書,去改變一下自己的人生。以後繼續會生活的比他們差……很簡單的例子。而且很多資源都是在有權或者有錢人手裡……以上觀點僅僅只是子墨老師,睡覺時候,隨口所說!歡迎各位討論留言……
-
7 # 觀教育
這個,好吧,還是先從兩國高考開始說起吧。
美國高考用的是sat,考察的不是知識,而是智商。美國大學招生,採用的是全面的考察,包括成績單,推薦信和麵試,課外活動貢獻,學生在中學期間展現出的領導力,特殊才能例如音樂美術跟體育,最後還要寫一份漂亮的個人自述,關鍵是還可以考試多次取最好成績。
由此我們看到的是大多數美國學生都是為興趣而學習,他們關心社會,熱心公益,積極的參加各種藝術團體,積極的發展個人的各方面的興趣愛好。你看,最受歡迎的孩子,一定是有體育特長的孩子。所以最終從整體上看起來,他們每個孩子一個個看起來非常牛逼的樣子。
我們的高考是一考定終生。透過兩到三天的考試來判定一個學生的優劣,這雖然是一種極為愚蠢的選拔方式,唯一的優點是能夠照顧中國國情兼顧公平,但目前來看短時間之內不可改變,但幸好有西湖大學產生了,未來西湖大學在招收本科生時有可能對目前高考招生制度產生一定的衝擊。當然,我們也希望更多的西湖大學產生。
由於我們的選才模式所致,所以我們的教育不得不選擇應試教育,而且我們發現社會、家長對一個學校優劣的評價,那就是看這所學校每年能夠考上多少學生,尤其是有沒有考上清北的學生。即使是素質教育,在全國施行這麼多年,而最終落實到高中教育上來仍然是應試教育,你沒辦法呀,家長們都盯著你的高考成績呢。本來高中三年的授課內容,通常學校會做到兩年之內授課完畢,然後再用一年的時間進行復習,檢測,模擬,刷大量的題。這在美國是根本無法想象的,透過刷題來獲得高分在美國居然是一種作弊的行為,你能想象嗎?
所以我們這些年來的教改主要的口號是“讓小學生的心快樂起來,讓中學生的心活起來,讓大學生的心沉下去”,我們也希望我們自己的孩子們為興趣而學習,關心社會,熱心公益,發展他們對各種各樣的藝術和運動方面的天賦和才能,讓他們注重思辨,而不是迷信權威。
這才是對國家和民族負責任的態度,而不是躲在電腦後面敲鍵盤給家長們製造焦慮和恐慌。
-
8 #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西式寬鬆教育不是人才成長的沃土,只是給了大家更自由的選擇。換個說法,就是你想學得好,學校會提供給你很好的機會和條件,給你一個高階的教育;如果你不想學,那麼學校也會順著你的想法,給你一個最基本的教育。
這樣的培養方式,比較容易選出真正的精英。這些人是真正的愛學習,能夠深入學習,敢於挑戰,善於創新。
但是,西方的精英不全是自己培養出來的,更多的是吸收了全世界的精英學生。比如美國,每年都吸收來自世界各國的精英學生。如果光靠美國自己寬鬆的教育培養,是無法支撐起美國整個科技的創新發展。
同時,西式教育真正厲害的地方是私立學校,這些學校選拔非常嚴格,而且教育的過程要求特別高。如果說我們國內的教育,對於學習的要求是考取高分,那麼這些西式的精英學校就是要求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現在我們的孩子看了很多西方的影片,特別羨慕裡面的學生可以自由隨意的學習,但是這些影片只是給大家展示了普通的教育而已。西式的好學校要求很高,從生活作息到考試成績,從品格到學習生活中的細節,都做出相應的高規格要求。
當然,這種嚴格的教育方式確實也不適合所有的人。能不能學習,其實很大程度上在於人的意願。人的學習意願跟家庭和學校都有莫大的關係。現實中,對於不是很渴望學習的孩子,要求太嚴格確實也會產生不良後果。
所以,與其說被分層,不如說是自己的選擇。我們國家目前的教育依然是很公平的,雖然評價體系不是很完善。儘管高考成績不能代表一個人的能力,但是如果沒有高考這樣的統一化的考試,普通孩子進入名校的機會是非常非常低的。
西方的自由式的教育,建立在人人平等而自由的價值觀上。在西方,父母不依戀孩子,孩子不依靠父母。成才與否,長大了變成什麼樣,大部分都是自己的選擇。而我們華人不一樣,父母和孩子之間有扯不清的關係。父母習慣把孩子當成了自己的一部分,孩子也習慣了把父母當成自己的靠山。在這樣的關係中,談論自由意志是非常困難的。
所以,父母給孩子規劃學習,甚至是逼迫孩子學習,是普遍而正常的。
可以說,透過學習改變命運,在中國現階段還是一件比較穩妥的事。而在這個競爭如此大的環境下,要想透過學習來獲得相對的競爭優勢,確實是太難了。
如果不努力學習,想進名校幾乎沒有可能;
就算努力學習,方法不對,只會一味地死讀書也是沒有太大的機會;
這是一個拼家庭環境、拼學校環境、拼孩子天性的時代,三者可以說缺一不可。
現實的殘酷在於,即便是我們認知到學習需要大量的付出,還遠遠不夠。愚公移山的精神,不能真正地移動高山。沒有合適的方法和工具,空談精神和道理,沒法獲得預期的結果。
最簡單直接的學習方式是模仿尖子生,模仿尖子生接受的家庭教育和學習方法。在渴望孩子取得好成績之前,作為家長的我們,必須得先把自己的做法先糾正過來。可以說,沒有家長的成長,孩子的成長只能是靠撞大運。
改變自己是最難的,我們希望孩子有成長的渴望,但是如果自己每天都還是一顆僵化的心,那麼又怎麼能讓孩子真正的願意改變呢?
日本和西方現在都在反省寬鬆教育留下的不良後果,我們必須要小心提防不要“入坑”。當你在孩子小學的時候就抱怨作業太多,課業負擔太重的時候,那麼一定要反思自己,是否早期的家庭教育做得太少了?
-
9 # 人民萬萬歲
當年我學畫一天畫幾個小時,拿到筆就有一種特幸福、特幸運的感覺。現在好多學生一個星期畫兩個小時卻嚷嚷好累,,,
-
10 # 阿明1980
總是鼓吹中國教育厲害,為什麼得諾貝爾獎的華人很少,得獎的華裔也不是中國的教育培養起來的,看看現在中國的教育,小學開始,孩子放學後,就去老師那裡做作業補習,週末還要上興趣班,而西方是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朝著自己的專長去發展,而中國是要培養全才,一個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情就不錯了
-
11 # 爸爸不講理
這篇文章老早看過,第一感覺,不爽!它總讓我聯想起孔乙己的長衫和假洋鬼子的辮子,有點滑稽,又有點捉襟見肘的無力。
文章是這樣寫的:作者試圖透過中西方公立教育的對比,告訴我們一個“真相”:所謂“快樂學習”的西式教育,只是政府免費提供的基本而有限的大眾教育產品。要想上名牌大學,成為社會精英,必須另行購買更高階的教育服務,比如私立精英教育。
言下之意,西式教育是一種社會分層機制。平民和黑人進入大眾公立學校。這些學校自由散漫,節假日多,下午不到3點就放學,學生沒有作業,除了玩還是玩。而富人的孩子則選擇私立精英教育,學風嚴謹,紀律嚴明,學生埋頭吃苦,與國內的重點學校有得一比。
最後得出結論:中國的應試教育還是最好的。別惦記什麼“快樂學習”寬鬆教育了,老老實實地做你的“書呆子”。因為,高考是你們這些平民唯一可以與富家子弟同臺競爭的機會,更是你濟身上流階層的唯一途徑。至於“快樂學習”,全是狗屁!
文章看完第一眼,覺得不無道理。甚至一度讓我對國內的教育改革產生懷疑,素質教育還有用嗎?但很快我就發現作者對西式教育的認識,也和我這個不明裡表的吃瓜群眾一樣,只看到了事物表面。事實果真如此嗎?
西式公立教育,是不是傳言中嬉鬧散漫的“寬鬆教育”呢?當然不是!
顯然,以英美為代表的西式教育,並不能簡單地用表面上的自由散漫來定義。歐美崇尚自由和人權,表面上看,這是個人主義和散漫的象徵。
但不能因此而忽略,他們比我們更懂得尊重兒童的生長髮育規律。西式教育,是根據孩子年齡由小到大,接受教育則選擇先易後難,先松後緊。
所以你看,歐美幼兒園的孩子純粹就是玩,小學初中的課程設計也只有我們的一半。到了高中,課程才與我們初中的水平持平,上大學就更是離譜:你可以上大學,但畢業就很難。
然而反觀國內的應試教育,則是恰恰相反的“先苦後甜”模式。孩子小時候,該玩卻拼命學習。一句“不要輸在起跑線”,將多少孩子的童年推向深淵。你的孩子3歲學英語,我就從2歲開始;你家孩子1歲教唐詩,我從胎教開始!
所以,你看我們的孩子小小年紀就揹著沉重的書包,戴著厚重的眼鏡。身體素質更是與歐美兒童相比,相差十萬八千里。
誰都覺得不對,誰都沒有勇氣糾正。因為變態的社會競爭,帶來變態的被動適應。越是感覺到危機,越是無法脫離!
再來看看我們風華正茂的大學生,年紀輕輕正是學習的好時光。但實際情況卻是,甭管你高考之前多麼努力,211和985都是一樣的,不是玩手機,就是打遊戲!
誰都埋怨國內的大學生缺少創新意識,可是誰又能理解這些年輕人的苦衷?高考之前的學習太累太苦,苦到孩子們沒有童年和少年。如今考上大學了,家長滿意了,他們用遊戲來彌補一下過去,不行嗎?
我們都知道拔苗助長的故事,也知道唯物主義就是要尊重事物的發展規律,更曉得“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這樣盡乎淺顯的道理。
可是,當過多的學生體測猝死,因學習壓力自殺以及過多的天才英年早逝等新聞,一再重新整理“東亞病夫”這個讓我們倍感恥辱的標籤的時候,我們又做了些什麼呢?
那位浙江父母辛苦培養的大學生,剛剛工作就查出了癌症;那個湖北少年因為學習壓力選擇跳樓,他的父親因為自責選擇與他同去;華為的高階工程師,35歲因身體狀況被迫離職……
教育改革,素質教育勢在必行。魯迅先生筆下曾描述過兩個最具典型的人物:一個是身著長衫的孔乙己,另一個是披頭散髮的假洋鬼子。
孔乙己的長衫,是科舉仕人的象徵,孔先生一生都沒捨得脫下。而假洋鬼子帶著辮子留學日本,到了日本就將辮子剪掉。假洋鬼子回國沒了辮子,不能做官。於是買一假辮子戴上,企圖混進官場。沒承想,假洋鬼子遇到革命黨,於是又擼去辮子,投身革命。鬥爭膠著,假洋鬼子兩頭撈不到好處,於是乾脆將辮子解開,披頭散髮。既不是保守派,也不是革命黨,終於不會被殺頭吧?
國內的教育改革,也是如此。
改革的過程中,總有一些人堅持做孔乙己。也總有一些人想兩頭都不得罪,他們就是魯迅先生所描述的假洋鬼子。
教育需要改革,改革需要我們做家長的理解和堅持。毛主席早在1958年就提出過“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對於國外的先進技術要用批判的眼光,既要懂得吸收,也不能一棍子打死!
教育改革,當然不是簡單的“拿來主義”。西式教育,有它科學和先進的地方,我們需要學習和吸收。而素質教育,則是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因為碰到困難,遭遇一點挫折就停止不前,妄自菲薄。
-
12 # 薪qianc
對於此類文章,都不好作評價,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去過德國出差,對於教育瞭解過一下。在德國普通人分成白領,藍領,西方人對階層的劃分不如我們這麼色彩鮮明。藍領靠技術吃飯,受人尊重,白領靠腦力吃飯,也受人尊重。孩子喜歡讀書,可以上大學接受更高教育;如果不喜歡讀書,就直接去類同於職高的地方,學習技術。德國的工藝製作精良舉世聞名,就是因為有這些願意紮根在一線奮鬥的藍領。
每個人所擅長的面不同,有人適合讀書,有人就不適合讀書。可是在中國,總把讀書看成是唯一,所以在教育上的競爭很殘酷,在孩子才開始認知世界的時候,用無數不該這個年齡段學習的知識來填充孩子。填鴨式教育加上拔苗助長,中國孩子苦不堪言,這個時候又冒出所謂的西方寬鬆教育,自然引起爭議。
我拜讀了很多這方面的文章,我認同一箇中心思想,孩子在不同階段應有不同的教育方式。比如,小學生就是認知世界,不應學習超前的知識;中學生就得學習自我約束,學習該這個年齡段學習的知識,學會自我思考;大學階段就得拼搏。
回覆列表
我並沒有看過這篇文章,所以無法評說文章的好壞,但關於標題裡提到的這個問題,倒是可以說說看法。
所謂的西式寬鬆教育,我理解就是這幾年很多年輕父母所推崇的”快樂教育“和”自由教育“,主要觀點就是應該尊重孩子自由的天性,不要給孩子過多的約束和壓力,讓孩子自由快樂地成長。
但這種認知對於國外教育的瞭解程度是相當淺層的,以美國為例,美國孩子拼爹拼媽拼家庭背景的情況更為明顯,社會階層也比較固化,貧民窟裡的孩子靠努力實現向上流動的機會不能說絕對沒有,但已經越來越難。
而最大的壁壘就在於,貧民窟的孩子家庭要麼完全沒有”教育投資“的意識,已經徹底放棄了奮鬥,要麼根本就自顧不暇,整日忙於為生計奔波,完成了”快樂教育“之後,基本就是子承父業,繼續留守貧民窟了。
同時,關於快樂教育,很多父母其實還存在著一些誤區。尊重孩子的天性是沒錯,可是很多父母給孩子的自由過了火,其實對孩子來說,也是根本快樂不起來的。
舉個例子,我有個朋友,一直奉行”快樂教育“,不願意把孩子送到興趣班去受累,孩子只要表現出不想嘗試,她也總是任由他去。
可是,等上了學,她兒子更加內向自卑了,因為幾乎身邊大部分的孩子都有所長,他在學校其實壓力很大,而且越來越不敢去嘗試。
快樂教育,不等於放任,而是要在理解孩子的基礎上,懂得孩子在想什麼,然後以恰當的方式幫助他成長,這也是真正的尊重孩子。
每個孩子都是渴望得到關注的,希望別人和自己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所以,單純的快樂,其實並不能讓孩子真正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