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題
13
回覆列表
  • 1 # 香草豆子

      魏徵在隋末戰亂時曾投瓦崗起義軍,後被俘入唐。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後,先充諫議大夫,繼任中央行政長官之一的侍中。魏徵性格剛直、才識超卓、敢於犯顏直諫,為唐朝貞觀年間的繁榮作出了很大貢獻。後魏徵因病去世,李世民很難過,親自去他家弔唁,痛哭失聲,並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我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逝,遂亡一鏡矣。”

      魏徵死前,向李世民推薦當時的中書侍郎杜正倫和吏部尚書侯君集,說他們有當宰相的才能。可是在魏徵死後,杜正倫因為負罪被罷免,侯君集因參與謀反而被斬首。李世民就懷疑魏徵在朝廷有因私營黨的嫌疑。後來,唐太宗又得到訊息:魏徵曾把自己給皇帝提建議的書稿給當時記錄歷史的官員諸遂良觀看。唐太宗懷疑魏徵故意博取清正的名聲,心裡很不高興。先前唐太宗已經同意把衡山公主許配給魏徵長子魏叔玉,這時也後悔了,下旨解除婚約。到後來他越想越惱火,竟然親自砸掉了魏徵的墓碑。

      在砸掉了魏徵的墓碑不久,唐太宗親征高麗,勞民傷財,最終撤回中原。唐太宗長嘆道:“如果有魏徵在,不使朕此行也!”他突然想起了魏徵的好,又派人到魏徵墓前悼念了一番,並且將當初推倒的墓碑立了起來。

      唐太宗“砸杯”、“立碑”,一砸一立,令人感慨系之,浮想聯翩。魏徵作為太宗的重要輔佐,他曾懇切要求太宗讓他充當對治理國家有用的“良臣”,而不要使他成為對皇帝一人盡職的“忠臣”。雖幾次極端進諫激怒太宗,但他神色自若,不稍動搖,太宗也為之折服。唐太宗屢次引魏徵進入臥室,“訪以得失”,魏徵則“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無不言”,對於朝政得失,頻頻上諫。唐太宗曾褒獎他說:“卿所陳諫,前後二百餘事,非卿至誠奉國,何能若是?”可見,有一代從善如流的明君,才造就一個忠心直諫的名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黑色大衣怎麼搭配更減齡?什麼樣的內搭更時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