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喬兄剪輯

    看了一些史書,個人認為鴉片戰爭失敗的原因主要有三點:1、清政府政治腐敗,戰和不定。2、清朝時期軍事技術和裝備遠落後於西方略強,軍事指揮失當。3、清時期民眾素質低,不團結。

  • 2 # Crazy歷史

    鴉片戰爭中清朝之所以會失敗,火器不敵對方只是表面的原因,更深層次的原因則在制度和文化方面。

    鴉片戰爭發生在中英之間。

    當時的英國,已經完成了工業革命。其實力,在資本主義世界都已經是首屈一指的存在。世界幾乎每個大洲都有它的殖民地,號稱日不落帝國。而反觀此時的清朝,尚處在封建社會末期。資本主義從明朝開始萌芽,到如今,已經過去了二三百年的時間,依舊處在萌芽期。堪稱世界最長的資本主義萌芽期。

    當面對英國人的堅船利炮,滿清人落後世界二三百年的火器技術,自然不堪一擊。這是在軍事上失利的主要原因之一。除此之外,就是滿清官兵的軍事思想還停留在冷兵器時代。

    僧格林沁用戰馬正面迎擊八國聯軍的火槍隊就很好地說明了當時清軍將領的軍事思想有多落後。所以我們對義和拳、白蓮教等出現那種所謂刀槍不入的理念,也就見怪不怪了。連帝國的中上層思想都是如此,更何況開化程度更低下的普通民眾?

    遊牧民族的出身,奠定了清朝文明程度的落後。削髮留辮其實就是其落後的標誌之一。世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清人依舊抱守祖宗的制度不可變。除了食古不化,還有高傲自大,處處以天朝上國自居。如若不是鴉片戰爭,滿清被資本主義世界叩開大門,清廷上下依舊沉浸在閉著眼睛的狀態。

    這種以不變應萬變的心態完全背離了社會發展的程序。

    戰爭的失利只是表面,看不見的才往往是最真實最根本的原因。

    而多年後,伊藤博文的一番話,或許就直指當年失敗的實質所在。

    1895年甲午戰敗,國土淪喪,清政府派五大臣出國尋求救國良方,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對定國公載澤說:“中國乃人才濟濟之地,並不缺少人才。但貴國乃專制之地,無論天才地才,一遇專治,俱為奴才。改變要從打破專制開始,否則再多的人才,再好的技術也無濟於事。

  • 3 # 笑口核桃

    鴉片戰爭,有很多方面的問題。首先當時是軍事上的落後和無能。其次,是思想上的落後和無能,宋明理學都啥玩意,已經讓專家腦補去吧

  • 4 # 人者仁義也

    清軍的武器裝備和英國軍隊雖然在當時看來差距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大,因為我們現在看到影視劇中的人槍械都是二十世紀的,這些槍支可以肆無忌憚的發射子彈,但是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清朝在火器和英國也是一樣都是前裝滑膛槍,但是面對工業革命之後的英國軍隊的手持火器,清朝軍隊根本打得很艱苦,也不是完全沒有還手之力,但是英國軍隊在工業革命之後的裝備和軍事制度已經超過中清朝的封建古典軍隊。

    我們先拿火槍做例子,看看清朝和英國軍隊在火槍上的差距有多大。

    首先科普一下是什麼是前裝滑膛槍,當時的這些槍支的子彈是從槍管的前面放進去的,再槍管的後面點燃火藥引起爆炸,射出子彈,以此造成殺傷效果。滑膛槍的槍膛裡面沒有膛線,射程有限,命中率不高。但是由於槍手需要訓練的時間很短,很快就成為當時主流的軍事作戰模式。雖然中國是最早使用火藥,並且在南宋時期製造出了世界第一個管狀火器突火槍,但是蒙古人西征把這些技術流入歐洲,在歐洲火器迅猛發展,很快就有火繩槍,這比前面的火器強大的多。火繩槍透過葡萄牙人流入了日本和明朝,明朝仿製火繩槍,於是就有鳥銃。此後清王朝的火器是完全繼承明朝的火器。

    要知道19世紀的歐洲科學發展速度很快,尤其是物理學和化學的進步使得歐洲軍隊的裝備發展遠超清政府。同時工業革命之後建造的工業機器製造槍械,這也是槍械所需材料的標準化。很快在大約1700年左右,歐洲的火器獲得了極大的發展,火繩槍被燧發槍取代,燧發槍依靠燧石點火燃燒火藥引起爆炸繼而發射子彈,這比火繩槍要高效的多。

    清朝軍隊使用的火槍:清朝雖然火槍的武器種類繁多,但是大量使用的還是兵丁鳥槍,也就是鳥槍和一部分抬槍。其中的兵丁鳥槍的效能並不是很好。

    兵丁鳥槍用鐵製成,槍長2.01米,鉛彈丸重1錢,裝填火藥3錢。射程約100米。射速為1至2發/分鐘。

    現在的人們熟悉工業化帶來的標準化,以為清朝的槍支是標準生產的,實際上清朝的槍支在各個省份自己造出了的,通常都是千奇百怪。而且還是人工手動製造,可想而知清朝軍隊的槍支是什麼樣子,有效射程和火槍的質量有多高。

    英國的火槍,英軍的火槍發展的很好,當時英軍採用的是伯克式(Barker)前裝滑膛燧發槍,由於翻譯的問題,也被稱作伯卡式。伯克式步槍效能是要高於鳥槍的。

    槍身長1.16米,口徑為15.3毫米,彈丸重35克。射程約200米。射速為2至3發/分鐘。

    所以清軍的火槍和英軍的火槍差距雖然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但是在實際上作戰清軍為什麼打不過英軍呢?

    清軍打不過英軍的因素

    清朝軍隊是冷熱兵器交加的,有很多人是手持冷兵器作戰的,弓箭和刀,矛在火槍射擊的時候效用十分有限,根本無力還擊。

    其中還有一個關鍵因素,那就是清朝的鳥銃上沒有刺刀,根本無力保護自己。在歐洲最早的火繩槍手也有這樣的煩惱,於是當時發展出了西班牙方陣,8個長矛手和2個火槍手組成,長矛手有一個功能就是保護火槍手,而清軍的方陣同樣是這個問題,雖然火槍手當時有腰刀,但是顯然比不上在槍支插上刺刀就變成長矛手的英國士兵。

    此外,清朝使用的鐵質量很差,所以鑄造的炮和鳥槍質量也很差,經常炸了,這導致清軍看上去火器很多實際上很多都沒有作用。此外還是要提及科學革命,科學家歇夫列裡提出了黑火藥爆炸的最佳化學公式,這使得西方的火藥配比發生了變化,當時英國槍用發射火藥是按照硝75%、硫10%、炭15%;炮用發射火藥是按照硝78%、硫8%、炭14%使用,而清朝還是硝80%、硫10%、炭10%,爆炸效果明顯不如英國。

    所以清軍拿著這種火槍和大刀長矛,同訓練有素的近代化軍隊英軍去打仗,失敗的可能性太大了。第一次鴉片戰爭中看到的英國軍隊和清軍交戰都是以清軍失敗而告終。

  • 5 # 星海一沙鷗

    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武器的差距,清末的海軍艦船都是木質的,排水量都不大,加起來都不到9000噸,這還是馬尾海戰的時候,鴉片戰爭的時候就更差,當時英國的艦隊排水量比清軍艦隊大,而且在船身加了很多厚鋼板,抗擊打能力強。英國軍艦從定海登陸,打了清軍一個措手不及,道光皇帝很害怕,派人去和英國議和,並撤了林則徐的官職,虎門的防禦被撤,後來英國軍艦大肆破壞虎門的炮臺,導致清朝海軍的力量大減!二是朝廷對英國的態度很模糊,主戰主和搖擺不定,錯失戰機。

  • 6 # 沙中古道

    當因循守舊的腐朽沒落撞上蒸蒸日上的蓬勃朝氣,當閉關鎖國的坐井觀天撞上縱橫四海的貪婪慾念,落後與先進、愚昧與科學之間演繹的生死博弈從一開始就不對稱,或者說還沒有開始就能預見結局——一場脆敗也就在所難免。

  • 7 # 祁連魯冰

    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國力衰弱,實力無法抵禦。1840年前後清朝處在封建社會末期,經濟基礎薄弱,以小農業和手工業相結合的自給自足的經濟占主導地位,男耕女織是主要的經濟結構形式。資本主義萌芽在中國剛剛開始出現。而開啟大清國門的英國,在十七世紀中葉就發生了資產階級革命,十八世紀中葉又開始了工業革命,技術發明和生產力的迅速發展,使其成為世界上頭號帝國主義強國,憑藉他們的堅船利炮滿世界橫徵暴斂,掠奪殖民地。兩國實力懸殊,經濟發展差異太大。

    二是政治腐敗,一些官員妥協投降,喪權辱國。清朝封建統治由於日益腐朽,面對英軍入侵,道光皇帝開始被迫無奈派出欽差大臣前去廣州禁菸抗英。當英軍打到天津時,皇帝卻問罪抗英功臣林則徐,派出妥協求和的將領。當侵略者兵抵南京城下時,道光皇帝早已嚇破了膽,從敗中求勝的思想轉向了妥協投降。腐敗腐朽的清王朝與英軍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

    三是閉關鎖國,經濟落後,國防薄弱,潰不成軍。由於腐朽的清政府閉關鎖國,造成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全面落後。在綿長的海岸線,長期疏於戰備,有邊無防。當英軍入侵時,妥協派擔任指揮,戰守無策,指揮無能。而清軍抵禦工事差,軍隊裝備落後,絕大多數仍然是刀矛弓箭等原始武器。真正是“一千隻師船,不堪一隻英軍兵艦的一擊”。

  • 8 # 三箭一雕230

    事實上清朝軍隊武器裝備上並沒有我們想象的差距這麼大。清朝在對外戰爭中的失敗,源自於康熙。康熙本人已經接觸到了西方文化,本人學習的也不錯,對這些西方文化也有著比較中肯的評價,可是他沒有就此積極的展開對外的學習或者溝通,反而是以祖制的形式確定了閉關鎖國的政策,嚴禁後世的帝王推翻這一制度。所以說清朝的落後源自於康熙,僅憑這一點,康熙就稱不上一代聖主。以至於乾隆還給英國國王下了那麼一封可笑的詔書。中國的政府在明朝末期就已經有了世界地圖,可是在鴉片戰爭爆發的時候,道光皇帝竟然不知道英國在哪裡。鴉片戰爭過去60年,清朝的統治者還因為駕駛員位置的原因,拒絕使用汽車。

  • 9 # 兔兔888888888

    這和火器關係不大,鋸統計,清政府的還強於日本,主要還在於人。清政府那時軍隊還停留在冷兵器時代,但反觀日本,在甲午戰爭之前就已經建立完整的軍事院校和軍隊培訓體系,各種軍事理論和培訓體系都是適合熱兵器時代的,所以提現在軍事作戰中完全不對等的一場戰爭,結果可想而知。所以,重點提一下,我覺得熱兵器時代,世界最強軍事理論之一當屬毛澤東軍事理論,這一軍事理論武裝的解放軍擊敗幾百萬國民黨軍隊,後又在朝鮮戰爭中擊敗二戰後第一軍事強國美國,功不可沒。也讓甲午戰爭後日本對中國輕蔑徹底改變。。

  • 10 # 金甲戰象

    不是這樣的。清朝在鴉片戰爭和之後的歷次對外戰爭中的失利,決不是火器方面的原因。公平地說,清與入侵者在武器方面大體相當,西歐列強和後來崛起的日本當時也沒有優於清帝國的軍事思想。究其原因,還在於內部矛盾沒有很妥當地解決。

    第一,思想還停留在儒家農業文明的意識上。中國看似地大物博,但大尺度上卻是一個天然封閉的區域。缺石油、缺銅,很多現代戰爭的戰略資源都依賴對外進口。這樣的地方,冷兵器時代只要措施得力,很難奪取;但近代工業革命後的戰爭講究資源綜合配置和貿易,這無疑是很大的缺陷。遇到秦皇漢武李世民這樣的君主,他們會積極地對外開拓;可偏偏在工業化的大時代碰到滿清這樣閉關鎖國的政策,不知工業發展為何物,不知大航海意味著什麼。

    西歐工業革命已完成,清帝國還在做著天朝上國的迷夢

    第二,體制上的問題。這點在每個朝代的後期都會遇到,和平安定的時間久了,人口就會爆炸式的增長,有限的土地和資源根本就滿足不了需求,上層的權貴又佔了很大一部分財富,這就使分配到每個普通百姓頭上的終級產品更加稀少,上升的空間更加狹小,高層就愈加腐朽。西方制度其實也沒好到哪去,只不過他們從沒面對過這樣龐大的人口壓力。說到底,體制的問題實際上還是資源問題。

    體制問題說到底還是資源問題

    第三,戰略戰術的問題。這點說起來用我們東北話講就是有點磕磣了,比較能說明問題的是第二次鴉片戰爭,鐵帽子王僧格林沁在沒有調查清楚敵軍情況下就採取包圍打援的戰術,結果因為兵力分散讓英法聯軍把三千騎兵全部殲滅,侵略者兵鋒直指北京。思想可以閉塞、體制僵化不是一兩天能解決的,但戰爭在這片土地上打了特麼五千多年,還不知道怎麼打嗎?還是主場!孫子在兩千多年前就磨破嘴皮子般地叨叨:知已知彼,百戰不殆。在關係國家生死攸關的大戰中竟然如同矇眼作戰!還有,清朝在東南諸省都有海岸炮臺和艦隊,竟然讓人家兵不血刃地開著船載著兵載著馬到朝鮮半島休整,真是笑話!

    這麼長的海岸線,讓人如入無人之境!

    結語:每讀史至此,都義憤不平。我大中華戰敗之役多矣,但像清朝末期這樣不負責任地戰敗還是前所未有!失敗了還怨槍炮不行,火器不銳,哪個女人過生日用了銀子。能力如此、不負責任如此,多少家當夠敗的!

  • 11 # 正義不死二

    專制的集權政治體制,腐敗的國家治理體制是清朝鴉片戰爭失敗的根本原因。專制的制度沒有一個好治度,全是罪惡的製造者。

  • 12 # 李渝泉1

    鴉片戰爭清政府失敗是必然的,失敗原因可以說是西方國家興起的工業文明,打敗了農業文明的中國,是敗在雙方實力不對等的基礎上的,是敗在滿清政府的腐敗專制上的,是敗在雙方武器裝備有差距上的,是敗在滿清政府軍事體制和理念落後,訓練缺乏等等,但上述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就是敗在滿清政府狂妄愚蠢的統治,不得民心的做惡行為,領導指揮決策昏庸無能上。第一次鴉片戰爭英軍先後出動軍艦28艘、裝備火炮800門,各種船隻80艘,兵員總數最多時15000至20000人。第二次鴉片戰爭英軍18000餘人,法軍約7000餘人,船艦200餘艘,總共25000人。而清政府擁有4億人口,90萬常備軍。就人數來說雙方差距巨大,又是在本土作戰,具有天時地利之優,如果中國團結一致,同仇敵愾,又有人和的話,堅壁清野,破敵後勤,持久作戰的話,這些紙面數字、理論資料,就會發揮出巨大的能量和作用!打敗英軍或英法聯軍不僅有機會還是有希望。但如果就是如果,卻不是現實。現實是,滿清政府是少數民族統治多數民族,他們對廣大漢族極為防範,長期實行愚民統治,在不斷地進行殘酷鎮壓的同時,大搞文字獄進行思想鉗制,另一方面又是高高在上,欺壓百姓,魚肉人民。所以他們根本不敢發動全民進行反侵略戰爭,把一場本來是為國為民族的反侵略戰爭,搞成僅僅是滿清政權與英國遠征軍隊的較量上,得不到中國民眾的支援和擁護,沒有同仇敵愾,只有離心離德,沒有萬眾一心,只有漠不關心,甚至有民眾為侵略者運送物資指路帶路,這就是滿清政府長期狂妄愚昧統治所產生的結果。還有,由於他們長期防範廣大漢族排斥漢人,高層權力中樞機構不讓漢族官員介入,戰爭決策和指揮以及後來參加談判的都是那一小撮滿清昏庸無能的人物,欺上瞞下,弄虛作假,好不容易用了一個能幹的漢族官員林則徐,最後還是當了替罪羊撤職查辦。就是這麼一群長期作惡、與人民為敵、昏庸無能、腐敗透頂、不思進取、武器裝備又落後的官僚統治集團,怎麼可能打贏這場戰爭呢?即使他們管著幾億民眾,即使擁有了先進的武器,也根本不可能打贏這場戰爭!

  • 13 # 明宇智遠

    我來揭秘:

    1.清政府失敗就是因為清政府使用長矛大刀而八國聯軍使用機槍大炮。

    2.如果清政府也使用和西方一樣的機槍大炮八國聯軍百分百打不過清政府。

    3.清政府不相信科學、不相信現代化軍事武器、把機槍大炮看作旁門左道,這是清政府失敗的根本原因。

  • 14 # 大馬哈魚12

    其實,鴉片戰爭,清政府的軟弱無能的表現是假,為了有實力窩裡橫是真。不管是八國聯軍,還是萬國來華,漂洋過海,一旦華人給它玩個把北京遷到西安,沿海地區實行堅壁清野。消耗下來。歷史就會改寫。但是當時的統治階級,為什麼不會這樣做,這需要發動群眾,需要宣傳動員民眾。一旦民眾被喚醒。勝利之後的體制。這可以要來統治者的命。覺醒早一天,中華會早一點告別愚昧。

  • 15 # 雲端美

    1688年,英國遵循啟蒙運動思想家的發現——國家主權屬於人民,實行君主立憲改革。這一年是康熙27年,康熙皇帝35歲。

    主權在民理論隨後在歐洲得到普遍認知,或進行君主立憲改革或進行革命,總之都是為了落實人民主權。獲得解放的人民的力量爆發了——科學爆炸式發展、經濟學誕生、工業革命、航海、國際貿易、國際貿易理論和慣例、軍事工業大發展火器普遍代替冷兵器。

    1840年鴉片戰爭,英國已經君主立憲改革152年。中英之間的軍力差距十分巨大,英國登陸軍人只有四千多人,但中國完全不是一個數量級地失敗了,恐懼佈滿清軍,遠遠的,自己的戰友就倒下去了,看不到消滅對方的可能。1861年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打進北京,咸豐皇帝出逃熱河再也沒能返回北京享年31歲,聽說過嚇破膽嗎?這就是。慈禧太后從這一年開始洋務運動,意圖振興國家。

    鴉片戰爭的失敗,不是道光皇帝和咸豐皇帝個人不力,根本上從康熙皇帝就與歐洲拉開距離了,康熙雍正乾隆搞的是閉關鎖國一口通商,用來應對外來影響。清朝是很不幸,人類發現了主權在民的真理。他們試圖關起門來,千秋萬代統治,總的來看是狹隘的,也是沒有中華民族民族大義的。所謂遵循祖制,不過是把閉關鎖國永遠統治的一套代代相傳。

    甲午戰爭後完成任期的前首相伊藤博文來中國,中國官員問他為什麼中國無法強大起來?他說,天才、地才碰到專制都是奴才,請問奴才可以建設強大國家嗎?

    真正能夠發揮大腦作用的只有皇帝一個人,其他人都不同程度打折扣,怎麼與其他國家競爭呢?這就是李鴻章認為中國面臨三千年未有之變局的原因。

  • 16 # 一帆風順jxh

    鴉片戰爭清朝在乾隆皇帝時,即丨793年接見英國使者時,拒絕了與他們平等交易,狂妄自大以天朝上國自居。埋下了鴉片戰爭的伏筆,隨著社會矛盾日益尖銳,嘉慶而爆發川楚白蓮教起義,剛被平安,後又發生了轟動世界的鴉片戰爭。

    清朝有296年,全民皆以奴化教育,民眾麻木,冷漠,懦弱及愚昧,號稱東亞病夫。鴉片戰爭,英國武器裝備精,堅,利,清朝洋槍洋炮落後幾百年。英軍失力強射速快的新式武器,與清朝的武器裝備差距甚大。最終淪為半殘民地半封建社會。再者由於清朝沒產生政治家,思想家,科學家,就指揮官的才能,即沒有應變的能力和心態,更缺乏科學與文化的交流。

    再看英國工業革命結束,有資本,有科技。而戰爭,外表是兩國之戰,實際上就是兩個國家,經濟,科技,政治,軍事等的較量。

  • 17 # 華夏大歷史

    清朝軍隊的敗亡並不完全是敗在武器,關鍵在於敗在官場的腐敗滲透到了軍隊,為將者中飽私囊,剋扣軍餉,貪圖享樂,貪生怕死,遇戰而逃,有這樣的將領士兵怎願捨身賣命,加上上行下效,又怎能有好計程車兵;加之朝廷派系爭鬥,軍隊各屬於不同派系,不能協同配合。

    加之軍隊用人更是被官場腐敗所侵蝕,賣官鬻爵,用人為親,用人為利,如此的軍隊豈有不敗亡之理。讓人欣慰的是在這樣腐敗的環境下,依然還有正義之士正義之師的存在,比如鄧世昌、左寶貴、聶士成等民族英雄。清軍的失敗自身內因是關鍵的。

    外因則來自日軍,當時的日軍就火力來講其實並不比清軍強多少,但此時的日本經過改革以後,國家統一軍民團結,侵佔中國的思想滲透到了每一個軍民,軍隊戰鬥精神極強,在精神面貌上遠勝於清軍。

  • 18 # 歷史使人明智

    鴉片戰爭清朝失敗,武器落後是重要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中英軍事組織能力和軍事訓練水平不在一個層次上。有人會形而上學到政治制度決定軍事成敗,其實這是一個流傳已久的謊言,同期沙俄軍事實力歐洲屬一屬二,但其政治制度還是沙皇專制+農奴制,政治制度並不比清朝先進。

  • 19 # 史觀菌

    鴉片戰爭是清政府同英國之間的戰爭,清政府戰敗,他的失敗是什麼原因呢?火器落後也僅僅是表面上的原因,根本原因在於清政府槍炮製造、軍隊訓練、作戰思想的落後。

    清政府僵化的思想,未能與時俱進,對武器進行創新。

    清政府的統治者是滿族人,在沒有入關之前是馬背上的民族,因此使用的是刀劍之類的冷兵器,在同明朝作戰的過程當中,見識到了紅衣大炮的威力,在清朝統一中原的戰爭當中,雖然清政府認識到紅衣大炮對於統治全國的重要性,但是並沒有在大範圍內普及,並且鑄造起來,更沒有裝備的全軍,沒有形成完整的火器使用、訓練的理論和作戰經驗。

    雖然清朝立國之後一直也使用槍炮,就連皇帝也使用火槍打獵,清政府入駐中原之後,設有專門製造火器的機構,在康熙年間,清朝的製造槍炮的制度正式開始實行。清政府規定槍炮的樣式、和製造的工藝,然後交由地方制製造,這種製造武器的制度,雖然能夠保證全國的軍隊並能夠使用統一樣式的武器,也方便士兵的日常訓練,但是這種制度也有它明顯的弊端,制度一旦僵化起來,就扼殺了創新的萌芽。

    清政府想用一勞永逸的制度解決槍炮製造的管理、原材料採購、武器訓練等所有事情,但是他想錯了,他忽略了武器製造要根據世界軍事發展以及武器變革,武器也需要更新換代。

    另外,清政府一般都是手工作坊,槍炮質量的好壞,全憑製造者的經驗,而同時代的英國經過工業革命,他們已經用機器代替手工,工廠只製造的槍炮,很顯然有很大的優勢,無論是在射程、威力規格還是樣式,都能夠保證槍炮的質量精準,清政府的武器是不能相比!

    鴉片戰爭期間,清政府戰場上還是以冷兵器占主導地位,不能適應現代戰爭。

    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英國出動兩萬人打敗清政府80多萬軍隊。英華人憑什麼靠兩萬人打敗清政府80多萬軍隊?

    人家靠的不是人海戰術,而是堅船利炮。清政府的將領習慣冷冰器的正面戰場直接衝殺的作戰,但是英國軍隊不需要這麼做,英華人只需要遠遠的架起大炮,對準清政府軍隊的陣地,開個幾大炮,用槍瞄準清兵,清政府的軍隊就會死傷無數。

    可以說,現代戰爭拼的不是人,而是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一個國家的武器裝備的實力,再加上指揮得當,先進的軍事作戰思想,這樣才能立於不敗之地,而清政府這幾樣都沒有佔到,怎麼能不敗呢!

  • 20 # 無限熱寂

    火器差距並不是本質問題,清軍還是非常重視火器的,也大規模裝備火器,但準噶爾騎兵就靠著純冷兵器和清朝,從康熙一直打乾隆時期,最後才被乾隆趁著準噶爾內亂的機會,花了五年時間耗死。所以說問題本質還是在人,處於高層的那些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做為一個初學者,哪種做法的美食最簡單,易學,上手,最適合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