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江湖十年磨一劍
-
2 # 我見青山多嫵媚14
寫作風格吧,古龍跳出了大眾武俠拜師學武報仇雪恨的套路,開創武俠版“福爾摩斯”。主角的武功是次要的,一定是風流瀟灑機智過人。
-
3 # 我是青鳥
很多武俠小說家都把主人公的身世,武功等詳細地介紹一番,而且佔據了大部分的篇幅。金庸就是這樣一位大家,他的小說中很多人物都有傳承關係,比如《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等。然而古龍筆下的俠客都有很重的神秘色彩,他們的家世,武功師承等等都從來沒有人知道,甚至其姓名的真假都難以考證,他們就像沒有過去,就帶著那麼一身神秘的武功突然降臨了。這種人物背景的嶄新處理方式,與梁羽生、金庸為代表的武俠小說大異其趣。
比如《武林外史》中的沈浪,《多情劍客無情劍》中的阿飛,《蕭十一郎》中的蕭十一郎,都是帶著這種神秘的色彩出場的。
古龍小說中俠客的成長經歷也同樣神秘而富有特色,如《歡樂英雄》中寫王動這個人物時,對於王動的身世背景與武功的來歷,古龍刻意地寫道:
他的父母並不是甚麼了不起的大人物。
他的朋友們,也沒有問過他的家庭背景,只問過他:“你武功是怎麼練出來的?”
他的武功,是他小時候在外面野的時候學來的——一個很神秘的老人,每天都在暗林中等著他、逼著他苦練。
他始終不知道這老人是誰,也不知道他傳授的武功究竟有多高。
直到他第一次打架的時候才知道。
這是他的奇遇,又奇怪,又神秘。
王動的父母究竟是誰,師傅是誰,武功習自何門何派,在《歡樂英雄》的故事中並不重要。所以古龍將他們一併隱藏起來,以凸顯王動身份的神秘性,反而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增添了一份想像的空間。
又如在《流星·蝴蝶·劍》中,古龍在處理孟星魂的背景時,寫道:
他第一次見到高老大的時候,才六歲。那時他已餓了三天。
飢餓對每一個六歲大的孩子來說,甚至比死更可怕,比“等死”更不可忍受。
他餓倒在路上,幾乎連甚麼都看不到了。
六歲大的孩子就能感覺到“死”,本是件不可思議的事。
但那時他的確已感覺到死——也許死了反倒好些。
他沒有死,是因為有雙手伸過來,給了他大半個饅頭。
高老大的手。
又冷、又硬的饅頭。
當他接過這塊饅頭的時候,眼淚就如春天的泉水般流了下來,淚水浸饅頭,他永遠不能忘記又苦又鹹的淚水就著饅頭嚥下咽喉的滋味。
孟星魂父母何在?為何餓倒在路上?古龍沒寫,但留給了讀者空間。古龍著重要刻畫的是孟星魂童年的孤獨與無助,而高老大給他的半個饅頭就買下了他的人和心,使他後來成為了一名殺手。這個六歲孩童的飢餓與面對死亡的經歷,成為孟星魂的所有背景,也反映出古龍所說的武俠小說“應該開始寫人,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的人!”這一觀念。
古龍所寫的武功也獨成一家,他不再具體寫一招一式的比拼,而是把武功較量濃縮為一著決勝負的形式。他說:“武俠小說不是教你去打人、殺人的!”他的筆下沒有許許多多好聽的劍法招式的名稱,但他的武功卻絕對有效:他強調氣勢,強調迎戰人的心理,所謂天時地利人和都對武功有影響;他筆下的勝負往往在一招之間就有了分曉,比如東瀛的“迎風一刀斬”,例不虛發的小李飛刀,他們在一招之間充滿了變化,而到最高境界則是沒有了變化,變為速度、智慧和意志的比拼,只要速度足夠,發現對手的破綻,就立於不敗之地。古龍認為武功的最高境界是達到一種“禪”的境界,在《多情劍客無情劍》中有這樣一段描寫:
李尋歡道:“你的環呢?”
上官金虹道:“環已在。”
李尋歡道:“在哪裡?”
上官金虹道:“在心裡!”
李尋歡道:“心裡?”
上官金虹道:“我手中雖無環,心中卻有環!”
李尋歡的瞳孔突然收縮。
上官金虹的環,竟是看不見的!
正因為看不見,所以就無所不在,無處不至。它可能已到了你眼前,已到了你咽喉,已到了你靈魂中。
直到你整個人都已被它摧毀,還是看不見它的存在!
“手中無環,心中有環!”
這正是武學的巔峰!
這已是“仙佛”的境界!
老人道:“他們自以為‘手中無環,心中有環’,就已到了武學的巔峰,其實還差得遠哩!”
少女吃吃笑道:“差多遠?”
老人道:“至少還差十萬八千里。”
少女道:“要怎麼樣才真正是武學的巔峰。”
老人道:“要手中無環,心中也無環,到了環即是我,我即是環時,已差不多了。”
少女道:“差不多?是不是還差一點?
老人道:“還差一點。”
他緩緩接著道:“真正的武學巔峰,是要能妙滲造化,到無環無我,環我兩忘,那才真的是無所不至,無堅不摧。”
這已經不是純粹的談武功,而是滲透了一種深刻的禪機,把武功與禪結合起來,是古龍武功最大的特色,這種虛寫反而給讀者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使小說中人物的武功陡然上升了幾個層次,在寫作上也達到了一種其他武俠小說家所難以企及的境界。這無疑要比一招一式的描寫高明瞭許多。
-
4 # 青山居士說
古龍是臺灣著名的現代武俠小說大師,一生創作了七十多部小說。我認為古龍筆下的主人公武功高得出奇有以下幾個原因。
1.作者古龍有意地隱去了主人公的學武過程。而把主人公最精彩的出奇制勝的武功直接表現出來,讓人看得過癮。例如,《陸小鳳傳奇》中,古龍壓根就沒寫到葉孤城,陸小鳳,花滿樓,李尋歡等人是如何學武的,但是他們的武功都很高。往往是出奇制勝,一招制勝,過程很是精彩。我認為這可能與古龍的性情有關,古龍是個放蕩不羈愛自由,一生浪跡在美酒與美女當中的性情中人。正因為如此,古龍一直都在追求精彩,無論是現實生活還是小說,他都想要極致的精彩,對於細枝末節他滿不在乎,包括生死。舉個例子,在他臨死前,有一次在飯店裡吃飯,臺灣一位黑老大恰好也在。黑老大聽說古龍也在,就叫人過去叫古龍過來敬酒。古龍壓根就沒鳥他,結果黑老大怒了,把古龍給打傷了。很不幸,古龍失血過多,被送到醫院後,醫院又沒有足夠的血,最後只好買了醫院外一個吸毒者的血液。由此感染病毒,給古龍最後的死埋下了伏筆。古龍臨死前幾天還在猛烈地酗酒,根本不在乎生死。所以,他在武俠小說中不會像金庸那樣把所有的武功招式都描寫的細膩無比,在古龍這裡只是白描式的武功,只有神而隱去了具體的形。他追求的是別緻的美。
2.古龍描寫的主人公都是一些適合練武的天賦異稟的人才。比如陸小鳳,花滿樓,謝曉峰,西門吹雪等人。他們也許曾經在什麼地方學過武功,並且學的很好,然後才出山闖蕩江湖。為了直奔主題,古龍直接讓這些人亮劍,而沒有去寫他們是如何學武的。因此,也就造成一種錯覺,讓人們覺得他們沒有師承,但是武功奇高。不排除有些天才能夠自學成才,但是這樣的人是少之又少,基本上幾百年幾千年才會有那麼幾個。大部分學武的人肯定是有師承的,並且下足了苦功夫,才有所成就的。西門吹雪和謝曉峰的劍,就是典型的例子。
3.古龍武俠小說的描寫重點,不在細枝末節的武功是怎麼學來的,而更在於表現一種人生哲理。遍觀古龍的武俠小說,一個很重要的特色是,他把中國傳統的邏輯推理,詩歌等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融合進他的小說裡。在古龍的觀念裡,小說就是人生,人生就是小說,因為二者都有相同的人生哲理。在古龍的小說裡,不僅僅是小說,還有他對人生的感悟。而且這種浪子的感悟是很獨特的。我認為,這才是古龍的武俠小說能夠打動千萬人心的成功所在。
總之,古龍筆下的人物並不是沒有師承,也不是個個都是天縱異才,只是古龍有意地把這些內容給省去了。要說古龍武俠小說的精彩處,我認為還在於他借小說表達的人生思想。獨到而精彩。
-
5 # 鐵劍公子
古龍是和金庸齊名的武俠小說宗師,除了前期一些作品外,自武林外史開始,就開啟了自己獨樹一幟的風格,因此在塑造人物的時候,往往也和金庸不一樣,之所以他的小說中很多年輕且沒有師承的人,武功卻很高,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自成一派的寫作風格。古龍小說前期的大多都是模仿,比如絕代雙驕、大旗英雄傳等就和金庸的風格相似,但從武林外史開始就漸漸開啟了自己的寫作風格,一直到後面的多情劍客無情劍、楚留香傳奇、七種武器等精品都是以自己的風格在寫,他的小說中很少寫成長型人物,不會像金庸一樣,會把一個人從小寫到大,武功從弱寫到強。可能是古龍出於創新的思考,不會重蹈金庸等人的老路,因為武功從弱到強,年齡從小到大的風格已經讓金庸寫到頭了,難以更進一步,如果繼續那樣寫,不過也是拾人牙慧,難以打破桎梏,因此,古龍在人物設計時更多的是寫成型人物,注重短期內的劇情和故事,不會把時間放在人物成長和武學修練上。
二、主角的浪子屬性。古龍本人是一個不拘一格的人,吃喝嫖賭樣樣精通,是個十足的浪子。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很多主角都是浪子,沈浪、李尋歡、葉開、楚留香、陸小鳳這些筆下的主角無一不是浪子,浪子是什麼?隨心所欲,放浪不羈,不拘一格,和常人必然不同,肯定也不會去思考柴米油鹽等問題,因此古龍也不會寫這類人如何修練武功,有什麼的身世背景,師門傳承這些比較瑣碎的東西,這樣就和浪子的身份不符合了,就顯得俗氣了,只有一出場就自帶光環,武功高強,足智多謀等標籤,那樣才顯得有逼格,而且如果像陸小鳳、楚留香這樣的人武功若低了,在古龍勾心鬥角,步步危機的江湖世界中恐怕活不過兩集吧。
所以,古龍小說中經常有年紀輕輕,沒有師承卻武功高強的人,一是古龍出於寫作風格創新的緣故,二是為了符合浪子的屬性。
-
6 # 解憂先生
有的人是小時候到懸崖峭壁掏鳥蛋突然發現一個神秘山洞,裡面就有不知名怪人的遺骸和武功秘籍!有的則是不小心滾下懸崖,在懸崖底部住著絕世高人而練就了超能本領!有的則是在某個夜黑風高的夜晚,路遇兩大高手中的高手比武卻兩敗俱傷,兩人都沒有傳人卻又離死不遠了,臨死前把都一身本領傳授此人……。總之,這些他都沒有交代,但武功高強是沒必要奇怪的!要不第三四章就被人結果了!
-
7 # 一鶴高飛
作者如此設定,自有一番匠心。
剛讀完名劍風流,主角幾天練成無相神功,將強敵格殺。因天分高,又肯努力。
-
8 # 詩在遠方也在近處
哈哈,武俠小說本來是虛幻編出來的,你也信?不過既然問我就給你說說吧,不一定準確。武俠小說是中國獨有的文學形式,幾乎每個華人心中都有一個“武俠夢”。武俠小說大約起源於漢朝,在唐朝逐漸正式成型。到了元末明初之時,隨著金庸、梁羽生、古龍、溫瑞安等一大批武俠小說的到來迎來了黃金時代。不過作為古龍的武俠小說的與其他人寫的武俠小說並不一樣,書中的好漢和高手們基本都沒有門派師承。比如李尋歡、傅紅雪、西門吹雪、楚留香等等都是一出場就是武功高手,師承何派不得而知,但主人公一生的過程描述卻特別詳細,可能是古龍想把有限的筆墨放在主人公身上,而不想浪費大量精力去描繪他的前身吧。古龍的武俠小說對主人公的創作始終秉承“求新求變”的宗旨,他以超凡的想象力、深厚的文學底蘊和銳意變革的創新意識,給主人公以意氣風發,豪情萬丈新的生命,使之以全新的面貌出現在小說中。
你看古龍的這些沒有師承的主人公,哪一個不是豪氣干雲,俠骨蓋世,才華驚人、風行天下、為人真誠,不拘小節,慷慨豪邁。還是那句話,古龍只是想把大量的筆墨融入主人公精彩情節中,讓觀眾看的淋漓暢快,不想浪費時間去說主人公那些沒有精彩故事的前半生,亦或是古龍本身不善於寫插敘這種文體吧,哈哈猜猜也無妨。
-
9 # 浪子與俠客
這和古龍自身的經歷有關,在寫小說出名之前他過的是最底層的生活,然後一夜成名大放異彩,這些經歷或多或少的被古龍寫到了書裡。還有就是古龍的創作一直追求求新求變,這樣的創作也是跳出前人套路的方法。
古龍在寫小說之前,生活過的相當潦倒,不同於金庸的出自書香門第,物質條件豐厚,古龍為了餬口,做過很多工作。
也正是這些經歷,豐富了他以後的小說創作,他把自己的經歷或者所見所聞加工後寫進了小說裡面,一經發表就引起了轟動。
出名前後有著巨大的落差,古龍更加願意的是向社會各界朋友展露如今的風采,對於過去的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閉口不談。
所以到了古龍的筆下的人物,他們一出場就武功蓋世,光芒四射,彷彿這些人是天生就如此厲害。
楚留香和胡鐵花是武功高強的大俠,但是他們幼年也是在冰天雪地裡苦練才有如此的武功。
如果你要問這些人物在沒有出場前在幹什麼,肯定是在某一處發憤圖強苦練武功,一如阿飛一般。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古龍和他筆下的人物一樣。
古龍前期的作品還沒有形成自己的風格,有著很多模仿的痕跡。
在這之前,武俠小說有著傳統的套路,主角從出生到成長,一路練武打壞人最後成為一代大俠。
古龍寫的多了有了自己的獨到見解,後期又一直在追求新意和變化,這種描寫手法恰好獨樹一幟,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後面逐漸形成了古龍獨有的風格。
切斷人物的過去和師承,讓人物有十足的神秘感,也更加引起讀者的好奇,讓人忍不住的去揣測這樣的人物是出自哪裡,家世如何,師承何處……
如同古龍慣用的開放式結尾一樣引人思考,這都是古龍的高明之處。
古龍把自己的經歷投影到作品中,經過長時間的摸索,運用獨特的創作手法把故事娓娓道來,實在是巧妙至極。
讀傳統的武俠小說,是可以讀一半猜一半,而古龍你不看到最後,永遠不知道結局。
-
10 # 鎮和彥博
因為古龍在現實生活中,他就是幫派成員,就夢想著他自己不用那麼辛苦麻煩就成為高手。所以小說裡的主人翁就實現了他的夢想
-
11 # 老王23407789
小說本質上寫的是故事,不是人物傳記或成長史。雖然把後者當作小說內容加雜進去也是完全可行的,但不是必要條件。
-
12 # 喻華東
答:因為寫的是武俠小說,不是人物紀實。所以要用虛構人物的藝術手法,虛擬人物的姓氏,身世等等眾多資訊,留給讀者想象,猜測的空間。古龍筆下有一些人物,年紀輕輕,卻大多是人間絕世高手!令人奇怪的是:他們基本沒有師承,似乎天生異稟,無師自通。亦或是機緣巧合,在山洞裡偶然得到武功秘籍,最終練成絕世武功,成功逆襲報得血海深仇等故事情節,也是虛構的!只是給小說人物設下伏筆,留下一些懸念,讓人物蒙上了一層神秘,傳奇色彩,增加了小說的故事性,趣味性。經過古龍大師深厚的文化底蘊,藝術加工,新增新鮮感,神奇感,以期奪人眼目,攝人心魄!從而令人物更加傳奇,故事引人入勝,大大增加小說的閱讀量及銷量!
正因為人物及故事皆是虛構,所以讀者也大可不必太較真。給作者自由創作空間,讓他天馬行空,隨心所欲,更能發揮其特長,馳騁其夢想,足以令小說潤色,出彩!正因為如此,古龍塑造了眾多豐富,栩栩如生,有血有肉,有情有義有善有惡的人物形象。筆下的英雄俠肝義膽,義薄雲天,仗劍天涯,快意恩仇。反派人物往往陰險奸詐,心狠手辣卻也是武功高強,一次次掀起江湖的血雨腥風,上演恩怨情仇的重頭大戲,而小說結局都是同樣定律——邪不勝正!因為人間善惡有報,自有公道!小說裡雖有相似的情節套路,但經過大師的藝術加工,神來之筆,形成古龍武俠一派!成為與金庸齊名的武俠小說大家。
回覆列表
許多人提過這個問題,許多人想不通,因為他們不懂古龍,想要解開這個結,得先明白古龍。
古大俠48歲英年早逝。
金庸說:“古龍一生有成就。”
喬奇說:“小李飛刀成絕響,人間不見楚留香。”
古龍的成就有目共睹,用空前絕後來形容都不為過,古大俠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猶如踏月留香的楚留香,孤獨吟唱的蕭十一郎,嗜酒如命的李尋歡,驚才絕豔的謝曉峰,風流不羈的陸小鳳,快樂成長的郭大路……
你只看到了古大俠的輝煌,可曾看見他的心傷?
古龍家庭不幸,小時候父母離異,父親另娶,時常對他家暴,終於斷絕父子關係,所以古大俠的小說裡從來不寫親情,因為他沒有感受過親情的溫暖。
他痛恨第三者,故此心理有些輕視女人,所以,許多讀者看他的書,有了“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的錯覺,其實不然,他有大男人主義,但深情如他者沒有幾人,李尋歡、朱猛等人身上就有他的影子,他小說裡的主角像他一樣,不是十全十美的,哪怕再輝煌,他們都是血生生的人,有優點也有缺點,古大俠不做作,誠於心才妙筆生花,誠於劍才有了西門吹雪。
古龍半工半讀,靠朋友資助,大學肄業,他的前半生荊棘坎坷,是朋友陪他走了一程又一程,誰的少年時代不是這樣?所以,他把朋友看得很重,他的書裡寫了一個又一個好朋友,寫了一段又一段溫暖的友情。
步入社會的他依然愛交朋友,對朋友傾心以待的作風不改,但社會上的朋友跟單純的同學友情不一樣,所以他書中有了龍嘯雲、木道人那樣的朋友。“最可怕的不是敵人,而是朋友。”古大俠依然實話實說,活得真實。
古龍並不快樂,但是他的書從來都是激勵人向上,一天中最黑暗的時候是最接近黎明的時候,人生也是一樣,只要你把這段最黑暗的時光捱過去,你的人生就會充滿光明和希望!因為他做到了,所以毫不吝嗇分享給讀者。
悲傷不是永恆的,悲傷終究會被歡樂代替,或許這只是一種嚮往,但為什麼要講述那些悲傷呢?為什麼要惹的別人不快樂?所以,他不寫過去的悲傷往事,只寫今朝。
大家認識古龍是在他成熟時,輝煌時,他小說中的主角也是一樣,為什麼要寫年幼時的的淺薄?為什麼要寫不堪回首的過往?寫那些只會讓人消極,讓人失望,所以他隱藏不說,寫的是主角的熱血、頑強、各種英雄事蹟,寫的是正能量,他把人性最好的一面送給讀者。
英雄莫問出處,你認識的古龍如此好,何必追究他的過去?
同樣的,楚留香如此好,何必追詢他跟夜帝學武的那段幼年時光?小李飛刀能成風雲第一刀,只要大家知道他曾經比別人努力,比別人刻苦就行了,何必追究老李探花為培養他費盡了思量?
古龍小說中的人物都有過去,你可記得風四孃親眼見過蕭十一郎百折不撓衝瀑布逆流而上?沒有人生下來就是強者,成功沒有僥倖的,難道成功人士非得向你道出他成功以前卑微的點點滴滴,你才承認他是成功者?
從傳統觀念來說,作者寫小說,從主角的身世、幼年、少年各種經歷、奇遇寫起,像流水賬一樣記錄亮點,譜寫傳奇,古龍正是打破了傳統觀念才有了他的風格,不寫主角的過去,你看到主角的第一眼,就認定他是個有故事的人,精彩的情節從此開始了。
沒啥好奇怪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每個人都在江湖,當你遇到一個人,共歷了幾段故事,把故事分享出來,如此而已,用得著挖人家的過去?
江湖本就如此,古大俠寫的是真實生活,有的人想多了,非得讓他寫傳統小說才心理平衡,這不是強人所難嘛!如果真那樣寫,這世上哪還有古龍?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有的人雖然死了,但永遠活在人們心中——致古龍。
願古大俠在另一個世界揮毫潑墨,美酒盈樽、紅顏長伴,家庭圓滿,不再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