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義說歷史

    功高者得,秦瓊排末尾是因為當時他已經死了幾年了,其他人的功勞都在增長,超過了他,他能排在末尾也是因為李世民還是比較懷念他的,才將他也加上的

  • 2 # 以禮觀書

    唐貞觀十七年(643)初,“一代名相”魏徵病死,李世民非常傷心,輟朝五天,追贈其為司空、相州都督,諡文貞。李世民還親自為他撰寫墓誌銘。

    良佐逝去,李世民更感傷於 “為人君者,驅駕英材,推心待士”,懷念當初一同打天下的諸多功臣,於是在次月,命宮廷畫師閻立本在凌煙閣繪製已死的、在世的二十四位功臣畫像,是為《二十四功臣圖》。比例皆真人大小,畫像均面北而立。

    入選者大多是追隨李世民打天下、奪皇位的功臣。但從閣中分為三層來看:最內一層所畫為功勳最高的宰輔之臣;中間一層所畫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層所畫則為其他功臣。

    這是排名的表象。但從實際來看,帝王心術不可測,李世民心中還是有厚此薄彼的政治考量。

    排在首位的長孫無忌,是李世民的大舅哥,他為李世民東征西討出謀劃策、鞏固後方出了不少力。尤其是在決戰玄武門時,長孫為首功之一。李世民即位成功後,長孫又是李世民最信任、最倚重的大臣。加之郎舅的裙帶關係,他首推長孫無忌,就是寄予厚望。

    李孝恭是皇親郡王,又是行軍元帥,放在第二位主要還是靠軍功。李世民要靠他平衡部下與皇族的關係。

    而排在第三第五的杜如晦、房玄齡,組合成著名的“房謀杜斷”,本是李世民最初在謀略上的左膀右臂,但李世民故意將杜如晦靠前,並在二人中間插入一個原為建成死黨、最後投效的魏徵,一是壓制房玄齡要謹慎事主,二是以杜如晦、魏徵死者為大,三是利用魏徵突出他的胸懷博大。

    尉遲敬德本是戰將序列中最後歸附者,說到底是一個曾站在對立面的降將,但他曾排名靠前,位居第七,還排在李世民原來最倚重的大將李靖之前,一是李靖不計名位謙讓寬仁,而是尉遲敬德在玄武門之變現場殺伐最兇,出力最多。

    其他便是故舊在前,名流在前,後來歸降者依次以軍功排列。而排在最後的秦瓊,雖然歸降後軍功大,但他曾矜誇自己身上戰傷太多,明擺著炫功邀賞,不為李世民喜歡。排在倒數第二的李績,是一個文武全才,戰功卓著,但李世民早早就用心要將他留給後世之君,以報效新皇恩寵而堪當大用,故而採取了打壓的態度。

  • 3 # 談笑書生

    1.司徒、趙國公長孫無忌 李世民長孫皇后之兄,自幼與李世民友善,李淵太原起兵後投靠李世民。參與李世民歷次戰役,尤其在玄武門之變中起主謀作用。終身為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評價為“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李世民去世後,受遺命輔佐唐高宗。因反對唐高宗立武則天為皇后而失寵,後來被誣陷謀反,自殺。2.司空、揚州都督、河間元王李孝恭 其父為李淵堂弟,李淵起兵後,他負責經略巴蜀。得李靖之助,滅蕭銑、輔公祏,長江以南均受其統領,戰功幾可與李世民分庭抗禮。李世民登基後,退出權力中心,以歌舞美人自娛。貞觀十四年,暴病身亡。3.司空、萊國成公杜如晦 李世民主要幕僚。李淵攻克長安時投靠李世民,得房玄齡推薦而受李世民重用,為十八學士之首。參與李世民歷次戰役。玄武門之變主謀。貞觀年間與房玄齡共掌朝政,但於貞觀四年病故,年僅四十六歲。其死深為李世民痛惜,死後極盡哀榮。 4.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師、鄭國文貞公魏徵 原為李密謀士,後隨李密降唐,為唐朝招降李世績。竇建德進攻河北時被俘,竇滅亡後重回唐朝,隸太子建成麾下。玄武門之變後,歸順李世民。因感知遇之恩,凡事知無不言,以進諫著稱。終生深受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評價說貞觀之前輔佐之功以房玄齡第一,貞觀之後以魏徵第一。貞觀十六年病故。 5.司空、梁國公房玄齡 李世民主要幕僚,善於謀略。李淵起兵後派李世民進攻渭北,受溫彥博推薦投入李世民幕府,被委以心腹,參與李世民歷次戰役。玄武門之變主謀。李世民登基後論功行賞,被比為漢之蕭何。貞觀年間負責行政,為相近二十年,深得李世民信任。李世民出征高麗時被委以留守重任。貞觀二十三年病故。 6.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右僕射、申國公高士廉 李世民長孫後、長孫無忌的親舅舅,二人之父早死,實際由高士廉撫養。高對李世民極為器重,以至主動將長孫後許配給李世民。因得罪楊廣,被髮配嶺南,隨後中原大亂,被隔絕在外,直到李靖滅蕭銑南巡時才得以迴歸。其人善行政、文學,為李世民心腹,參與玄武門之變的策劃。 7.開府儀同三司、鄂國公尉遲恭 原為劉武周部將,劉武周滅亡後投降李世民。起初不被眾將信任,幾乎被處死,但李世民堅持起用他。唐鄭決戰時有單騎救主之功,得以穩固地位,此後以勇將身份參與李世民歷次戰役。玄武門之變的主要角色,親手殺死齊王元吉,又率兵威逼李淵下旨立李世民為太子,擁立之功第一。突厥傾國進犯時以騎兵迎擊取勝,為李世民求和打下基礎。天下安定後無用武之地,晚年閉門不出,最終得享天年。8.特進、衛國公李靖 是“使功不如使過”的典型,曾試圖揭發李淵謀反,因此幾乎被李淵處死,幸而為李世民所救。後來戴罪立功,協助李孝恭經營巴蜀、滅蕭銑、輔公祏,被李淵評價為“蕭、輔之膏肓”。拒絕李世民的拉攏,未參加玄武門之變。貞觀年間負責抵禦突厥,成功地消滅突厥政權,戰功無人可及。後來又掛帥出征,消滅吐谷渾勢力。因軍事能力過高遭人疑忌,屢次被誣告謀反,為免嫌疑,主動退休閉門不出,直到老死。 9.特進、宋國公蕭瑀 隋煬帝蕭後之弟,以外戚為隋煬帝重臣。因反對出征高麗,被貶為河池郡守,到任後受薛舉進攻,奮力抵禦。李淵起兵後,歸附唐朝,善行政,終生為李淵重用。李世民即位後,因與房玄齡、杜如晦不和,多次得罪李世民,仕途沉浮,但從不“改過自新”。後來李世民評價其為“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10.輔國大將軍、揚州都督、褒忠壯公段志玄 李淵在太原時的舊部,首義功臣。參加李唐歷次重要戰役,以勇武著名。李世民兄弟相爭時,拒絕建成、元吉的拉攏,忠於李世民,並參加了玄武門之變。其人治軍嚴謹,李世民評價為“周亞夫無以加焉”。貞觀十六年病故。11.輔國大將軍、夔國公劉弘基 遊俠,隋煬帝徵高麗時,因避兵役逃往太原依附李淵。太原起兵時,與長孫順德一同負責招募勇士,有大功。進攻長安途中於霍邑之戰陣斬隋主將宋老生,攻克長安後被評為戰功第一。進攻薛舉時在淺水原大敗,力盡被擒,李世民滅薛氏後獲救。又在劉武周進攻太原時戰敗被俘,僥倖自己逃回,隨後配合李世民在介休殲滅宋金剛。因唐朝與突厥關係惡化,常年駐守北邊抵禦突厥。貞觀年間曾隨李世民徵高麗。唐高宗時病故。12.尚書左僕射、蔣忠公屈突通 原為隋朝大將,歷仕楊堅、楊廣,戰功赫赫。楊廣南巡江都,委以鎮守都城長安的重任。李淵起兵後進攻長安,屈突通率部下死戰,力盡後自殺未遂,最終投降李淵,被封為兵部尚書。後參與唐朝歷次重大軍事行動,尤其滅王世充被評為戰功第一。後被委派鎮守洛陽,於貞觀元年病故。13.陝東道行臺右僕射、鄖節公殷開山 李淵舊部,太原起兵時投奔李淵,參與進攻長安。進攻薛舉時,在淺水原大敗,與劉文靜一同被追究責任,貶為庶民。後隨李世民滅薛氏有功,得以重被任用。參加李世民歷次戰役,在進攻劉黑闥時,得病身亡,是凌煙閣功臣中最先去世的一個。14.荊州都督、譙襄公柴紹 李淵之婿,娶平陽公主。李淵起兵時身在長安,僥倖逃脫追捕前往太原。參與攻克長安、滅薛舉、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等重要戰役。貞觀年間作為主將消滅最後一位反王梁師都。貞觀十二年病故。15.荊州都督、邳襄公長孫順德 李世民長孫後之叔,外戚。隋煬帝出兵高麗時,為避兵役逃往太原依附李淵,與李氏父子友善。太原起兵時,與劉弘基一同負責招募勇士,有大功。進攻長安時任先鋒,擒隋主將屈突通。此後功勞不顯。玄武門之變充當打手角色。貞觀年間因多次貪汙被彈劾,李世民不忍治罪,只貶官而已,病故。16.洛州都督、鄖國公張亮 原為李密部下,隸屬李世績,隨李一同降唐。得房玄齡、李世績推薦入李世民幕府。李世民兄弟相爭時,派其到洛陽招募私黨,被元吉告發而下獄,張拒不招供掩護了李世民,因而有功。貞觀年間,因善於行政而頗得信任,又揭發侯君集謀反、隨徵高麗而立功。但其後因好巫術而逐漸名聲敗壞,貞觀二十年被告謀反,受誅。17.光祿大夫、吏部尚書、陳國公侯君集 李世民心腹,常年擔任其幕僚。玄武門之變的主要策劃人。貞觀年間,擔任李靖副將擊敗吐谷渾,又任主將擊滅高昌。回朝後因私吞高昌戰利品而被彈劾,為此懷恨在心。李世民諸子爭當太子的鬥爭中,依附太子李承乾,圖謀殺李世民擁立承乾,事洩被殺。18.左驍衛大將軍、郯襄公張公謹 原為王世充部下,後投降唐朝,受李靖推薦進入李世民幕府。因參與玄武門之變的謀劃而得到賞識,又在事變時充當主要打手,功勞很大。李世民登基後,以其為李靖副將抵禦突厥,協助李靖滅亡突厥。次年病故,僅三十九歲。19.左領軍大將軍、盧國公程知節 本名程咬金,原為瓦崗軍勇將,李密失敗後降王世充,因不滿王的為人,與秦叔寶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帳下。參加李世民歷次戰役。玄武門之變的主要打手。唐高宗時出征賀魯,屠殺已投降的平民,因此免官,後病故。20.禮部尚書、永興文懿公虞世南 隋朝奸臣虞世基之弟,自幼以文學著稱。宇文化及江都兵變後被裹脅北返,宇文被滅後歸竇建德,竇死後入李世民幕府。此後盡心輔佐李世民,被評價為德行、忠直、博學、文辭、書翰五絕。貞觀十二年病故。21.戶部尚書、渝襄公劉政會 李淵任太原留守時的老部下,隨李淵起兵,首義功臣。此後負責留守太原,劉武周進攻時被俘。忠心不屈,還找機會打探劉武周軍情秘報李淵。劉武周滅亡後獲救。曾擔任刑部尚書,貞觀九年病故。22.光祿大夫、戶部尚書、莒國公唐儉 唐家與李家均為北齊大臣,有世交之誼,唐儉亦與李淵為友。參與李淵太原起兵的策劃,為首義功臣。最大功勞是揭發獨孤懷恩謀反,被特賜免死罪一次。貞觀初年負責與突厥外交事宜,被李靖“謀害”,竟奇蹟般逃生。後來任民部尚書,因怠於政事貶官。唐高宗年間病故。23.光祿大夫、兵部尚書、英國公徐世績 原為瓦崗軍大將,少年從翟讓起兵,翟死後跟隨李密。李密降唐後成為獨立勢力,但仍堅持以李密部下的身份降唐以示不忘故主,被李淵稱為“純臣”。遭竇建德進攻後,因父親被竇擒為人質不得已投降。密謀暗殺竇重歸唐朝,但未能成功,僥倖逃走。隨李世民滅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又擔任主將滅徐元朗,隨李孝恭滅輔公祏。拒絕李世民的拉攏,未參加玄武門之變。貞觀年間與李靖一起滅亡突厥,此後十六年負責唐朝北邊防禦,多次擊敗薛延陀勢力,又隨李世民進攻高麗。李世民死後輔佐唐高宗,被委以軍事,擔任主將再次出征高麗,終於將高麗滅亡。唐高宗重畫其形象於凌煙閣。滅高麗後次年病逝。 24.徐州都督、胡壯公秦叔寶 本為張須陀部下勇將,張死後歸裴仁基部下,又隨裴投降李密,為瓦崗軍大將。在李密與宇文化及童山之戰中立下大功。李密失敗後投降王世充,因不滿王的為人,與程知節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帳下。參加李世民歷次戰役,每戰必衝鋒在先。玄武門之變的主要打手。後因歷次作戰負傷太多而疾病纏身,貞觀十二年病故。

  • 4 # 歷史百家爭鳴

    都說李世民是千古一帝,此言不虛,唐太宗不僅文治武功,還很善於處理君臣之間的關係,我們先說下搞這個凌煙閣的初衷,難道真的如史書所說,為了懷念一同打天下的諸多功臣?這個想法是有的,但並不是主要的目的。李世民搞這個凌煙閣主要還是為了收拾人心,平衡各個勢力,也是為了向天下傳達一個理念:跟著我李世民混,吃香的喝辣的都有份,反對我的,你們自己看著辦。所以就有了這個凌煙閣,凌煙閣雖然是一個不起眼的小樓,但是意義重大,古代的文人武將,哪一個不想出將入相,名留青史?凌煙閣做的就是這件事請,名留青史,所以我們現在在討論這個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所以當時的人都想入選這個二十四功臣名單。但是李世民有自己的理念和規則:那就是這個名單既要涵蓋大多數的功臣,又不能辜負跟著自己忠心耿耿的老夥計,還要兼顧那些為國出力不是自己心腹的人。總之就是皆大歡喜,讓大傢伙覺得李世民沒有虧待任何一個人。依據這個原則,李世民首先將凌煙閣分為三層,最內一層所畫為功勳最高的宰輔之臣;中間一層所畫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層所畫則為其他功臣。這種分法是相對公平的,避免了只有一個排名引起不公的尷尬,每一層都可以有自己的排名,只是李世民沒有這麼做,留給眾人一個自己排名的空間,消除不必要的麻煩。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排名如下: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敬德(尉遲恭)、李靖、蕭瑀、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謹、程知節、虞世南、劉政會、唐儉、李績(徐茂公)、秦瓊。這二十四名功臣也就分了三類:1、參與玄武門之變的參與玄武門之變的有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房玄齡、高士廉、張公謹、侯君集、尉遲敬德、段志玄、程知節、屈突通等10人。其中長孫無忌是李世民最堅定的支持者,無論是在起兵之初,還是在玄武門之變中,所以長孫無忌排名第一,而且長孫無忌出力很多,排名第一頁無可爭議。其餘如尉遲敬德、侯君集等也屬於堅定的支持者,所以排名相對都還可以。2、中立的

    李靖、李績。秦瓊,這三個人各有各的苦衷,其中秦瓊是否參與玄武門之變還有爭議,舊唐書說他參與了,但是其他史料均沒有記載,從排名來看,秦瓊應該是沒有參與,秦瓊和程咬金一起來投李淵的,程咬金的排名可是在秦瓊前面的,原因可能就是秦瓊沒有參與。

    而李靖則是一個非常謹慎而低調的人,不參與朝堂政治,而且李靖的軍功確實很大,軍事才能非常高,李靖是唯一一個可以跟李世民比軍功的人,所以他不需要靠參與政變來保障自己的地位,他只忠於皇帝,誰是皇帝他忠於誰。而李績則是因為自己的經歷非常複雜,所以參與這些政治活動很敏感,李靖排名靠前很正常,李績倒數第二也是情理之中。3、其他各個勢力其他各個功臣有魏徵、劉弘基、殷開山、虞世南、劉政會、唐儉、張亮。像魏徵就是李建成的謀臣,後來李世民認為魏徵是個耿直而且有用的大臣,於是重用,魏徵和李世民的關係也傳為佳話,其他的人或者跟李世民關係很好,或者很早就跟著李淵起兵,雖然並非李世民心腹,但是對大唐建立都有很大的功勞,其中張亮是李世民的心腹,卻是為李世民做過臥底的,加上本身的功勞,所以排名也不低。至於其他名臣武將為什麼沒有入選,還是那個原則,平衡,為的是絕大多數人滿意,有些人不能入選也在所難免

  • 5 # 蹲在凳上

    誠謝!吾認為入不入選又有什麼關係呢!那是給後來活著的人看的,是良心的發現!好像記得(歷史)上入選時那些個人基本都已經不在了,都死了!那那些被入選的人有什麼感覺呢?屁都沒有!對這些人來說屁都沒有任何用!但是這是李世民的一個計謀,是對後世人看的,讓繼續效忠大唐!活著時,享受不到,或許還受到懲罰,死後給再好的待遇有屁用?!新中國就不一樣,至少開國將軍活著時享受到了待遇以及榮譽!

  • 6 # 貓眼觀史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李賀

    唐代長安城皇宮內三清殿旁有一個不起眼的小樓,名為凌煙閣,是唐太宗李世民為了紀念和自己一起南征北戰的功臣而修建的,原來李世民也是個性情中人,到了晚年,他懷念起以前的事情,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於是將這些老幹部的形象按真人比例大小,由閻立本所畫,而凌煙閣也成為了豪傑、功臣的代名詞,因為凌煙閣有二十四人,裡面還涉及到了排名,所以很多人就想知道這個排名是不是有什麼要求或者玄機?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排名: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敬德、李靖、蕭瑀、段志玄、長孫順德、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張亮、侯君集、張公謹、程知節(程咬金)、虞世南、劉政會、唐儉、李世勣、秦叔寶。

    很多人覺得這個排名真不知道怎麼排的,為什麼秦叔寶排在了最後?號稱徐半仙的徐茂公也排在倒數第二?相信大家都很想知道這個排名究竟有什麼玄機?下面我就說說我自己的看法,我個人覺得這個排名很有可能是李世民根據自己的喜好去排的。

    我們不妨把這些人分四種類型

    皇親國戚:長孫無忌(大舅哥)、李孝恭(表哥)、高士廉(親舅舅)、長孫順德(叔父)、柴紹(妹夫);這裡面大多是皇室宗親,唐初期的重要功臣。

    心腹幕僚:房玄齡、杜如晦、魏徵、蕭禹;這些基本是李世民的心腹,他們足智多謀,同時又是治世能臣;

    李唐舊將:段志玄、殷嶠、劉政會、唐儉;這些都是很早就追隨李唐的功臣;

    軍事大將:尉遲敬德、李靖、李績、程知節、秦叔寶、侯君集;這些都是上陣殺敵的猛將。

    毫無疑問的皇親國戚大多排名靠前,其次就是李世民做秦王時的一些心腹幕僚,再就是軍事大將們,而最後就是李唐舊臣。當然這裡每個型別裡面也有比較突出的人就會排在前面,很多人說張亮排上去就是多餘的,之所以能;排在中間,主要是因為他更像是個臥底,班上的紀律委員,經常向李世民打小報告。

    還有說秦叔寶派最後是因為沒參加玄武門之變,再加上建凌煙閣的時候秦叔寶已經去世了,排上去已經很不錯了。

    不過官方的說法是沒有什麼排名玄機的,這些排名並沒有按照功績或者成就去排名,僅僅只是紀念他們,表彰他們的一種行為。

  • 7 # 戀上賢魚的貓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貞觀十七年,唐太宗為紀念與自己一起打天下和治理國家的主要功臣,命閻立本畫出二十四位功臣,陳列在修建的“凌煙閣”。後世稱之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是有一定排名的:

    1、趙國公長孫無忌2、河間王李孝恭3、萊國公杜如晦4、鄭國公魏徵5、梁國公房玄齡

    6、申國公高士廉7、鄂國公尉遲敬德8、衛國公李靖9、宋國公蕭瑀10、褒國公段志玄

    11、夔國公劉弘基12、蔣國公屈突通13、勳國公殷開山14、譙國公柴紹

    15、邳國公長孫順德16、鄖國公張亮17、陳國公侯君集18、郯國公張公瑾

    19、盧國公程咬金20、永興公虞世南21、邢國公劉政會22、莒國公唐儉23、英國公李勣24、胡國公秦瓊

    這個排名總體上按照最高官職排定的,也有其他因素:

    1、按最高官職排名:如:長孫無忌最高官職是司徒,同時又是唐太宗的“大舅子”,從小一起長大的,因此排名第一。

    2、按照親疏關係排名:如:李靖被稱為“大唐第一將”,在玄武門之變時保持中立,因此排名靠後。李勣在玄武門之變也保持中立又比較年輕,因此排在23位。杜如晦、房玄齡、侯軍集等參與玄武門之變的,排名靠前。

    3、按年齡和死亡時間排名:杜如晦、魏徵、房玄齡的最高官職都是司空,杜、魏在貞觀十七年之前已經去世,所以“死者為大”排在房玄齡前面。

    僅供參考

  • 8 # 平楠說史

    作為名流千古的皇帝之一,李世民的功勞自有人評說,除去他那數不盡的歷史貢獻之外,其設立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也令後人議論紛紛。

    這24個功臣是李世民根據他們對於唐朝的貢獻所評選出來的,當然,李世民設立凌煙閣的初衷,絕對不僅僅只是為了懷念這些同他打下天下的功臣,這其中還蘊含了他的多層政治目的。

    既然凌煙閣的功臣都是由李世民選拔出來的,那麼這些人的入選與李世民的喜好則有著必然的聯絡。

    此外,很多人還認為,李世民之所以建立凌煙閣,主要是為了收買人心以及平衡各方勢力,同時他也想向文武百官傳遞一個資訊,那就是隻要一直站在李世民這一邊,並永遠支援他,就可以得到名垂千古的機會。

    李世民的顧慮

    李世民在建立凌煙閣的時候所遵循的最根本原則就是綜合貢獻的多少。

    畢竟,這是一個名垂青史的作為,如若太過偏頗,很可能會引得後世之人對他大加嘲諷。

    根據史書記載,凌煙閣24功臣,分別是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敬德(尉遲恭)、李靖、蕭瑀、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謹、程知節、虞世南、劉政會、唐儉、李績、秦瓊。

    從這份名單中可以看出,除去我們特別熟悉的幾個唐朝名臣之外,其他人大多都不被人熟知。

    透過觀察不難看出,在這24個人中,有一多半是李世民的親信,且大多都是兩朝元老,這一點也符合李世民懷念開國功臣的目的。

    此外,這些人的入選也與其身份以及是否參與玄武門事變有關。

    首先來看一下這24個人中所包含的皇親國戚,這裡邊與李世民的父親李淵有著直接親屬關係的是李孝恭、柴紹以及蕭瑀,這三個人都是跟隨李淵起兵並見證唐朝誕生的元老級別的功臣。

    當年李淵在世之時,這三人就深受其重用,從這一層面上來說,這三個人在政治地位上並不弱於當年的李世民,所以李世民把這三個人納入其中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最為關鍵的是,這三個人真正忠於的物件並不是李世民,他們所效忠地是李淵更是唐朝,這三人與李世民的關係並不密切。所以,李世民把這三個人納入其中,不僅僅只是為了公正,更是為了減輕後世之人對這份名單的非議。

    與此同時,在這份名單中,與李世民有著直接親屬關係的人也不在少數,長孫無忌、高士廉、長孫順德、房玄齡這幾人就是典型。

    這幾個與李世民有著直接關係的功臣都是他的心腹,他能夠順利登基與這幾人背後的努力不可分割。因此,在凌煙閣功臣的名單中能夠看到這幾個人也無可厚非。

    此外,在李世民登基為帝之前所發生的玄武門之變也是影響這份名單誕生的重要因素。

    在凌煙閣24個功臣中,涉及玄武門事變的大多都是站在李世民這一方為他衝鋒陷陣的功臣,這裡邊就有長孫無忌、房玄齡等人。

    除去這些擁有基本功勞,同時又為李世民的皇位作出突出貢獻的人之外,在這些功臣中,也有一些不曾涉及到玄武門事變的人。

    李靖就是不曾參與其中的人,除去李靖之外,在這份名單中也有幾人不曾參與過這次事變。這些人保持中立的原因非常簡單,因為他們所誓死效忠地並不僅僅只是一位皇帝,他們關心的是整個大唐江山的未來。

    所以,他們會為了大唐去進行戰鬥,但卻不會輕易地捲入皇位爭奪戰中,而這些人之所以名列凌煙閣功臣之列,也主要是因為其戰功卓越。

    對立陣營的存在

    按照正常邏輯思想來說,這份名單既然是李世民製成的,那麼其中所包含的人肯定不會與之對立,且大都歸屬於他這一陣營才符合實際。

    但實則不然,在凌煙閣24功臣中,有一個比較特殊的存在,這個人就是魏徵。

    魏徵特殊在其一開始並不是李世民這一陣營的謀臣,他最初其實是太子李建成的近臣之一。

    魏徵之所以被列入凌煙閣24功臣中,主要因為他確實是一位有才且敢於直諫的忠臣,李世民在位期間十分重用他。

    其次,把他納入名單之中後,魏徵就可以被當做太子李建成以及李元吉兩人舊臣的一個典型代表來進行利用。

    雖然魏徵的排名並不靠前,但是他的出現可以更好地展現出這份名單的公正公平之處。

    凌煙閣功臣的排名並不僅僅只參考在貞觀年間的功勞,其對唐朝所做出的所有貢獻以及資歷、軍功等各個方面都是其參考的重要標準。

    從綜合方面來看,雖然李世民確立這個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有一些私心所在,但是,紀念自唐朝開國以來的功臣也是重要目的之一,這一點從許多開國老臣的入選上就可以看出。

    而且,唐太宗在確立人選之時,確實綜合考量了每一個大臣的實際貢獻和能力,因此他得出的這份名單也得到了當時大多數人的認可。

    這不僅僅讓李世民收穫了美名,更是達到了穩定人心的作用。同時,這也是這份名單能夠在後世之中長久流傳且被現代人作為考量當時歷史的重要標準的原因所在。

    結語

    這份名單自公佈之日起就激勵了一批又一批人才為大唐效力的決心。

    畢竟,能夠入選凌煙閣功臣之列,就相當於拿到了名垂青史的資格,這確實很難不令人激動。當然,同樣貢獻突出卻沒有入選的功臣也是有的,比如張世貴、薛仁貴等人就是典型案例。

    不過,這也只是因為兩人投靠李世民的時間較短,且資歷不夠的原因所導致的結果。只能說,既然這份名單是人所擬定的,那麼自然會被個人喜好所影響。所以,發生一些本該入選的人員卻沒被選入的事情也是可以理解的。

  • 9 # 呆萌小索隆

    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在掃滅群雄、一統天下之後,都會大封功臣,以激勵臣下效忠國家。西漢有麒麟閣十一功臣,東漢劉秀加封了雲臺二十八將,南宋有昭勳閣二十四功臣。能夠入選這些功臣名錄,既是對他們的能力的肯定,也是贈予他們的一種無上榮耀。

        唐朝建立過程中,一大批謀臣猛將運籌帷幄,決勝疆場,立下汗馬功勞。貞觀十七年(643年)二月,人到中年的李世民眼看追隨自己一生的老弟兄們陸續凋零老去,撫今追昔,不勝感慨,於是在皇宮內三清殿之側,建立一座凌煙閣,由唐朝大畫家閻立本親自執筆,為二十四位開國功臣名將繪製畫像,史稱“凌煙閣二十四將”。

        歷代對二十四功臣都非常敬仰,“功寫凌煙誰似我,聲名千古壯京都”,“所希垂不朽,勳業在凌煙”,“會取安西將報國,凌煙閣上大書名”,成為後世臣子的人生楷模。

      按照華人的傳統習慣,非常重視排名先後和論資排輩,在等級尊卑觀念森嚴的古代,排名順序更是一絲一毫馬虎不得,直接關係到某位功臣的地位。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排名,就非常耐人尋味。

        在民間如雷貫耳、無人不知的唐朝大將秦瓊秦叔寶,是唐朝開國大將之中的典範人物。秦瓊在武德二年(619年)二月投奔到唐朝麾下,先後參加了平定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等重大戰役,立下不朽功勳。可以說,比之同時期唐朝的其他任何武將,秦瓊的戰功都毫不遜色。

        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一代戰神秦瓊在凌煙閣功臣之中的排名卻與他的戰功極不相稱,功勞名列前茅,穩居前五毫無任何問題。但凌煙閣功臣排序中,他卻奉陪末座,成了墊底。唐朝戰將中,秦瓊與尉遲敬德的功勞不相上下,但後者卻排名第七,把秦瓊甩開幾條街都不止。

      秦瓊到底什麼地方做錯了?李世民為什麼要這麼對他?《舊唐書》《新唐書》中都未明說,成為一個眾說紛紜的歷史之謎。但細細研究史料,卻能從中看出端倪。秦瓊之所以受到不公正待遇,並非因為他功勞不夠大,而是因為唐高祖李淵的一句無心之言,導致他在李世民心目中一落千丈,直接影響了他的排名。

      公元619年,唐朝與山西軍閥劉武周之間爆發一場生死大戰。劉武周手下猛將尉遲敬德,勇不可當,連戰連勝,唐朝永安王李孝基、大將獨孤懷恩、唐儉及行軍總管劉世讓,都成了尉遲敬德的戰俘,尉遲敬德一時威震天下,唐高祖李淵面對惡化的戰局憂心忡忡又無可奈何。

      誰知接下來劇情反轉。李世民派出看家猛將秦叔寶前去迎戰,秦瓊果真出手不凡,在山西美良川大破尉遲敬德,尉遲敬德威風不再,“僅以身免”,被打成了光桿司令落荒而逃。

      唐高祖李淵喜出望外,重賞秦瓊“黃金百斤、雜彩六千段,授上柱國”,還額外賞給他一個金瓶,誇獎秦叔寶:“朕肉可為卿用者,當割以賜卿,況子女玉帛乎?”

        中國古人自古有“割肉療親”的習慣,但從來都是子女對父母、僕役對主上,李淵以帝王之尊,卻對秦叔寶說出這樣露骨的話,可見他內心已經完全把秦叔寶當成了親信,到了口無遮攔脫口而出的地步。

      然而正是這句話給秦瓊惹來一身麻煩。李淵和李世民父子之間,早就各懷心事,都在拼命拉攏文臣武將,壯大鞏固自己勢力,唐朝一干猛將和謀臣,幾乎都被李世民拉攏過去成為其心腹干將。

        李淵對此極為警覺,一方面大力打擊秦王李世民勢力,以細故誅殺開國功臣劉文靜就是明證。一方面也扶植培養自己的小圈子,秦瓊、張士貴、徐世勣等人都是他的拉攏物件。在李世民與李淵、李元吉決裂的玄武門之變中,一貫積極的秦瓊卻表現平平,徐世勣乾脆不肯參與,也側面印證了這一點。可見,從史書細節搜尋唐朝背後的歷史真相,往往令人發現許多耐人尋味之處,真實的唐朝歷史,往往比戲說更精彩詳實。

      秦瓊由此在李世民心目中不再是“自己人”。李世民確定功臣排序時,可以明顯看出有三大標準:一是考察其出身資歷,是否跟隨起兵的從龍之臣。二是玄武門之變中的表現,三才是開國戰功。結果當年站在李淵一邊的秦瓊等人都倒了黴,徐世勣倒數第二,秦叔寶最後一個,張士貴直接落選。

  • 10 # 文史文哥

    凌煙閣24功臣是唐太宗李世民搞出來的,他叫著名畫家閻立本畫了24位功臣的畫像掛在凌煙閣裡,所以就有了凌煙閣24功臣。這24功臣的排名是這樣的:

    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敬德、李靖、蕭瑀、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謹、程知節、虞世南、劉政會、唐儉、李績、秦瓊。

    然而這24位功臣的排名卻有一些奇妙之處。我們來分析一下這排名背後的玄機。

    一:皇親國戚和文臣排名靠前

    李世民搞了一個凌煙閣24功臣,美其名曰是為了激勵功臣和緬懷過去。其實也是為了平衡各個勢力,更重要的還是鞏固皇權。

    要鞏固皇權,首先得把自己的親信搞上去。所以排名第一的長孫無忌(李世民的舅舅)、排名第二的李孝恭(李世民的宗親)、排名第六的高士廉(李世民孃家的舅舅)、排名第十四柴紹(李世民姐夫)、排名第十五的長孫順德(李世民孃家的叔叔)24人中佔了5人都是李世民家的親戚,並且排名非常靠前。

    其次就是把效忠自己的文臣搞上去。

    著名的文臣除了親戚的長孫無忌、高士廉、還有排名第三的杜如晦、排名第四的魏徵、排名第五的房玄齡、排名第二十的虞世南。

    也就是說排名前十中,有7人都是文臣。

    二、各方面勢力人物保持平衡。

    凌煙閣24功臣中,有很多不是李世民勢力的人,而是敵對勢力投靠過來的。

    比如說原來隋朝的大將屈突通、劉武周的部下尉遲敬德、瓦崗寨的英雄,程知節、李勣、秦瓊,還有太子李建成的魏徵。這些人最後都變成了李世民的人,李世民將這些人加入凌煙閣,目的就是為了搞政治平衡。

    並且文臣和武將也是分層好的,特別是武將佔了近三分之二人。這有點像漢光武帝劉秀的雲臺二十八將!

    三、當時活著的人和去世的人各佔一半

    為了照顧去世的功臣,所以李世民特意將去世的人也加入了凌煙閣24功臣的行列。在這份名單中,有12位已經去世的,還有12位還活著的。另外這些去世的人可以讓其他人看到李世民不是這麼薄情寡義的,他還是能夠照顧功臣的。

    這就是李世民要的效果,活著的功臣自然不會有什麼意見,去世的功臣也可以趁機火一把,讓天下的功臣不這麼寒心。

    參考文獻:《新唐書》

  • 11 # 學歷史蠻有趣的

    公元643年,唐太宗命畫家閻立本在皇宮內的凌煙閣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畫像的比例都是同真人一樣大小,此即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世人皆稱此舉是李世民為懷念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舊部,其實並非如此。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包括: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敬德(尉遲恭)、李靖、蕭瑀、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謹、程知節、虞世南、劉政會、唐儉、李績(徐茂公)、秦瓊。

    這份名單裡很多大將都廣為人知,比如尉遲恭、李靖、程知節、秦瓊、徐茂公等人,但是大多數不被人熟知,甚至意想不到:這個人怎麼會被唐太宗列入其中。 下面從各個功臣與兩任皇帝的關係來分析一下。

    二十四人中的皇親國戚:

    (1)與李淵有直接關係的包括: 李淵的堂侄李孝恭,女婿柴紹,表姐夫蕭瑀(李淵同蕭瑀的妻子是表兄妹關係)。 李孝恭、柴紹自李淵起兵反隋就受到了高祖李淵的重用,尤其是李孝恭,在南方地區東征西討,戰功幾乎可與李世民相提並論。李世民稱帝后,李孝恭及時退身並以酒色自保,只可惜早亡。 蕭瑀剛開始雖然沒有跟隨李淵,但歸降大唐是在李淵稱帝期間,李淵對其也是十分器重,玄武門事變前曾欲命蕭瑀等人調查三個皇子之間的衝突,足見其在李淵心中的地位。 以上三人效忠的是整個唐王朝,也效忠於李淵,但都不是李世民的嫡系; 李世民將三者入列,不僅是為了公正,也避免了非自己嫡系大臣的非議。

    (2)同李世民有直接關係的包括:

    李世民的大舅哥長孫無忌、妻舅高士廉、妻叔長孫順德、親家公房玄齡。 因高士廉將外甥女嫁給李世民,所以三人也都成為了李世民的心腹,當然三者對唐王朝也是忠心耿耿。 長孫無忌自年少時就與李世民交好,後成為了李世民的大舅哥,更加堅定追隨李世民,從資歷方面,無人能出其右。資歷、身份、擁立之功,再加上貞觀時期的治理天下,長孫無忌位列第一無人敢悖。 房玄齡的兒子房遺愛雖在後期娶了李世民的女兒,但在李世民稱帝前也已是李世民的心腹謀士。

    二十四人中涉及玄武門事變的有以下人等: (1)參與謀劃與廝殺的: 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房玄齡、高士廉、張公謹、侯君集、尉遲敬德、段志玄、程知節、屈突通、秦瓊等人。以上十一人因參與事變,均有擁立之功,因此都被李世民視為心腹,再加上本身各有功勞,入選也是預料之中的事情。 (2)未參與但受到牽連的:張亮。 張亮早期曾投奔李密,並一度成為了李績的下屬,但後期歸入李世民的天策府。 李世民與李建成爭位期間,張亮被李世民派到洛陽,暗中結交豪傑,後被齊王李元吉告發下獄,高祖李淵命人嚴加審訊,但張亮緊咬牙關,最終得以無罪釋放。 此人軍功不及尉遲敬德等將領,不過善於行政,治理國家有功。 在玄武門事變中保持中立的有:李靖、李績。 此二人效忠的都是整個大唐江山,而且不願意捲入皇室糾紛,但因軍功卓著,均入列其中。

    李靖一直低調隱忍,雖然身為大唐第一名將,但沒有擁立之功,且早期曾與李唐作對,因此排名在長孫無忌甚至尉遲敬德等人的後面,也就不難理解了。 也有很多人對李績(就是隋唐演義中的徐茂公,屬於山東集團的首領)排名如此靠後不解,比較認同的一種看法是李世民想把提拔重用李績的機會留給自己的兒子。 剩餘的功臣包括:魏徵、劉弘基、殷開山、虞世南、劉政會、唐儉。 魏徵是二十四功臣中最特殊的一位。 他起初也是瓦崗軍的一員,後成為太子李建成的近臣。 之所以也被列其中,是因為一則魏徵有才,而且直言敢諫,深受李世民的重用; 二則魏徵也是李建成、李元吉二者舊臣的代表。 李世民曾說貞觀之前輔佐之功房玄齡第一,貞觀之後魏徵第一,但凌煙閣排名是考慮資歷、軍功等各個方面,並非只參照貞觀時期的功勞,因此魏徵排名在長孫無忌等人後面也就不難理解了。 劉弘基、劉政會、唐儉屬於兩朝元老。 前二人均為李淵的舊部,後跟隨李淵父子起兵,南征北戰,功勳卓著; 唐儉雖非李淵舊部,同李世民交情卻非同一般,三人都以兩朝元老的身份入選凌煙閣也無非議。 殷開山是二十四人唯一在李淵稱帝時期病逝的,雖然不是兩朝元老,但殷開山跟隨李淵起兵太原,前期跟隨李建成,後期作為李世民的長史,深受李淵父子三人的賞識與信任,從資歷和威望方面入選也是理所當然。 虞世南雖是前朝舊臣,但歸順大唐後一直在李世民府中效力,後又成為“十八學士”之一,最高官職是秘書監,功勞主要在貞觀之治期間。

    虞世南之所以入列,主要原因估計是自身德才俱佳,在貞觀前期治國有功。 綜合以上,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只有一半是李世民的親信,而且幾乎都是兩朝老臣,可見李世民此舉並非是懷念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舊部,而是為了紀念自開國以來的文臣武將,當然人太多,就把功勞比較大的一部分老臣入列。 由名單也能夠看出,唐太宗在功臣入選與排名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 不僅考慮了各個功臣的資歷、軍功、威望、聲譽等各個方面, 同時堅持儘量公正的原則,最終才有了這麼一個令大多數人滿意的名單。 李世民此舉不僅為自己掙得了“推心待士”的美名,同時也達到了既穩定人心,又激勵士人繼續為李唐效力的目的,真可謂是“一石三鳥”! 此外一些大家耳熟能詳的將領沒有入選,包括張士貴、李道宗、蘇定方、薛仁貴等人,這是為何? 張士貴也參與了玄武門事變,但張士貴中期多充任禁衛軍首領角色,軍功不如李靖等將領,因此未被列入其中。 李道宗即是皇親,又有軍功,之所以未入選,是因為在評選凌煙閣功臣之前,李道宗貪贓受賄惹怒了李世民。為了避免非議,同時也為壓制李道宗,李世民將其排除在外。 蘇定方同薛仁貴雖都是名將,但是二人都不是開國功臣,而是在貞觀時期才被李世民提拔並重用的,未被入選只能是因為自己沒有早日投奔李世民了。

  • 12 # 娛事娛說

    不管再怎麼厲害,歷史是由勝利的人書寫,勝者為王敗者寇 ,與其說排名的先後的玄妙不如說是誰對當時朝政或者貢獻大誰就排在前面

  • 13 # 自由的風yq

    啥玄機?前面的都是裙帶關係不得不頂得,要不跟他爹起家造反的鐵桿,要不就直系親屬,什麼妹夫、小舅子和兄弟啥的重點安排唄,後面的有能耐也爭不過人家唄

  • 14 # 雲隱

    貞觀十七年,這一年唐太宗44歲,距隋末晉陽起兵已有26個年頭,他想起了為李唐建立和興盛立下汗馬功勞的眾多老臣這些老臣中。有的已不在人世,如魏徵剛於年初去世,殷開山早在20多年前、來不及看到李世民登上帝位就在征戰途中病逝;還活著的也多已老邁,如李靖已經72歲,房玄齡、高士廉等也都年近70。李世民不禁覺得有些傷感。於是下令在皇宮內修建凌煙閣,命閻立本繪製二十四功臣畫像,皆真人大小,由大書法家褚遂良題字。自己親自作贊,以示紀念和褒獎。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依次為: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敬德、李靖、蕭瑀、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瑾、程知節、虞世南、劉政會、唐儉、徐世績、秦叔寶。

    這24人大致可分為三類:

    一是始終追隨李世民浴血沙場、戎馬倥傯的鐵桿“粉絲”;

    二是資歷老功勳大、但與李世民關係一般的將領;

    三是隋室舊臣或原屬其他方面起義軍、後歸順李世民麾下的將領。

    李世民對舊臣的關愛是眾所公認的,但從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構成可以看出,自始至終屬於李世民嫡系的不過三分之一。用現在的話說,這24人並不能一語概之稱為“李世民的人”正是從這一份名單上,回顧24人各擅勝場、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既讓人感嘆創業的艱辛,更讓人深切體會到李世民用人的胸懷。

    首先。從嚴要求秦府舊臣。

    玄武門事變後不久,李淵退位。李世民如願登上帝位。由於李淵後期曾有意識地抑制李世民勢力,因此這意味著重新論功行賞的機會到了,而當時也確實出現了“諸將爭功、紛紜不已”的場面。

    不過,李世民顯然讓他們失望了,他不僅沒有對秦府舊臣格外開恩,反而更加從嚴要求,以至於房玄齡不得不提醒他:“秦府舊人未遷官者,皆嗟怨日:‘吾屬奉事左右幾何年矣!今除官反出前宮(原太子李建成東宮)、齊府(齊王李元吉)人之後。”’

    李世民嚴肅回答:“王者至公無私,故能服天下之心。我與卿輩衣食皆取諸民者也.故設官分職以為民也,當擇賢才而用之,安能以新舊為先後哉?此豈為政之體乎!”此外,當有人建議李世民將秦府舊兵選人宮中充實宿衛,李世民同樣毫不猶豫地予以拒絕:“我以天下為家,惟賢是與,豈舊兵之外皆無可信者乎!”

    其次,出於公心對待其他方面功臣。

    與從嚴要求秦府舊臣相映照。李世民對不屬於自己“嫡系”、與自己關係一般的其他方面功臣。做到了秉持公心、公正對待。例如,李唐的建立有賴於兩大主帥,北方為李世民,南方則為李孝恭。李孝恭儘管戰功赫赫。卻深諳退讓之道,特別是在李世民與李建成奪位戰中,始終保持中立,但這並不妨礙李世民將其列為二十四功臣的次席。同樣。在關鍵的玄武門事變中並未明確表態支援李世民的還有李靖與徐世績,李世民也沒有為此產生心結,仍將二人請進了凌煙閣。

    再次,不唯親與不避親。

    正是由於從公心出發.李世民在用人上坦然自信,既不以親疏遠近劃小圈圈,也不刻意避親以示“大公無私”。

    淮安王李神通是李世民的叔叔,李淵起兵時。他是李氏宗親中唯一於晉陽之外舉兵響應的,之後也是戰功累累,可謂功勞與苦勞兼備。李神通與李世民素來相善。在太子爭奪戰中,李神通選擇站在了李世民一邊。並營救過李世民。如前所述,貞觀初期,“諸將爭功、紛紜不已”。李神通自言:“臣舉兵關西,首應義旗,今房玄齡、杜如晦等專弄刀筆。功居臣上。臣竊不服。”李世民鄭重指出:“戰竇建德時,叔父全軍覆沒;劉黑闥叛亂時。叔父望風而破。玄齡等運籌帷幄,坐安社稷,論功行賞。故宜居叔父之先。”此言一出,諸將皆心悅誠服。與此同時,當長孫無忌提出自己身為皇后之兄.不宜寵任過多.否則“恐天下謂陛下為私”時,李世民坦然回答:“吾為官擇人。惟才是與。苟或不才,雖親不用;如其有才,雖仇不棄。今日用你,豈因私親!”

    最後,廣泛吸收各方面人才,不以出身論英雄。

    如果說任人唯賢是李世民用人的原則,五湖四海則是貫徹這一原則的體現。李世民南征北戰的過程,也是不斷延攬各路豪傑的過程,從對立陣營中招引人才更是他的一大法寶。對這些人,李世民都能傾心以待、用人不疑。

    這裡面最典型的當屬尉遲敬德。尉遲敬德原是劉武周部下猛將。屢敗唐軍,後歸降李世民。深為李世民器重。但由於之前與唐軍將領結怨太深,不久,李世民手下諸將以擔心尉遲敬德叛亂為由擅自將其關押,並勸李世民“即殺之”。李世民卻不以為然,當即下令釋放尉遲敬德,並單獨將其帶入自己臥室。予之以金,說:“丈夫意氣相期,勿以小嫌介意。我終不信讒言以害忠良,公宜體之。必欲去者。以此金相資。表一時共事之情也。”縱是尉遲敬德身經百戰出生入死,聽了這一番話也是感激涕零,從此更加死心塌地追隨李世民。事實上,如果我們注意到大量原屬於李密、竇建德、王世充、劉武周以及李建成等人的良臣猛將。最後紛紛歸入李世民麾下為其所用。

    貞觀二十一年,李世民曾向群臣自述:“自古帝王多疾勝己者,我則見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才能不能兼備,我常棄其所短,用其所長。人主多惡諫臣,而我未嘗因直諫黜責一人。”寥寥數言,無疑可以讓我們知曉李世民成功的奧秘所在。

  • 15 # 荒園枯坐憶祖翁

    關於秦瓊在凌煙閣功臣排名的問題歷來為好事者所熱衷,其中大部分受隋唐演義影響,覺得李世民將這位對李家有救命之恩並且在唐王朝建立過程中功勳卓著的秦二爺排在末尾實在是忘恩負義。這裡首先強調一下,本人沒有系統過地讀過隋唐演義,所以對演義中的秦瓊不甚瞭解,這裡簡單聊下自己對凌煙閣功臣排名的一點淺顯看法。

    華人歷來是很講究排名的,排名不僅是當前的地位,也是對歷史功績的一個總結與肯定。官方如此,百姓在小說家的推波助瀾下對排名的先後就看的更為重要,比如我們就很篤定的認為五虎將的排名必須是關張趙馬黃而非關張馬黃趙。七進七出的常山趙子龍怎麼能叨陪末座!

    先來說說凌煙閣功臣是什麼,唐太宗貞觀十七年,已經步入人生中最後幾年的李世民命令著名畫家閻立本將對李唐王朝做出過傑出貢獻的二十四位功臣的影象以真人大小的比例繪在了凌煙閣這個本身並不出名的小閣樓中。這二十位功臣按照排名先後依次是:

    趙國公長孫無忌、河間郡王李孝恭、蔡國公杜如晦、鄭國公魏徵、梁國公房玄齡、申國公高士廉、鄂國公尉遲敬德、衛國公李靖、宋國公蕭瑀、褒國公段志玄、夔國公劉弘基、蔣國公屈突通、 勳國公殷開山、譙國公柴邵、邳國公 長孫順德、鄖國公張亮、陳國公侯君集、郯國公張公瑾、盧國公程知節、永興縣子虞世南、渝國公劉政會、莒國公唐儉、英國公李績、胡國公秦叔寶。

    再來講講排名依靠的是什麼,首先是功績,雖然排名過程中會參雜很多其它因素,但功績絕對是硬性指標,比如河間郡王李孝恭,獨自節度江南,平蕭銑、輔公祏,舊唐書也不得不承認其戰功幾乎可以和李世民分庭抗禮,這樣的戰功在排名時無論如何都不可能被忽略。再者如李靖,李世民評價其功勞為:南平吳會(作為李孝恭的副手),北清沙漠(獨立統帥消滅突厥),西定慕容(獨立統帥消滅吐谷渾)。凌煙閣排名第八後人尚且覺得過低。從這個角度考慮,秦瓊並無過多出彩之處,雖然在美良川破尉遲恭、介休破宋金剛以及後來打敗王世充竇建德等李唐王朝後期重要戰爭中作為前鋒功勞突出,並且單挑能力出眾,但畢竟不是獨立統帥,秦王府從屬將領的身份對排名而言不是加分項。經常有人以尉遲恭對比認為秦瓊的排名有被打壓之嫌,畢竟尉遲恭投降李唐更晚,也沒有多少獨立戰功。從這個角度而言確實如此,然而拋開尉遲恭對李世民有兩次救命之恩不說,玄武門政變中帶兵威逼李淵禪位(雖然真實禪位時間稍晚,但在尉遲恭脅迫下承認李世民政變合法性的李淵已經成為傀儡)的政治資本就是任何人無法比擬的。關鍵時刻正確站隊並且在關鍵時刻為老大掃清道路的人在任何時候都不會被虧待。尉遲恭在凌煙閣中排名武將之首就不難理解了(李孝恭作為宗室另當別論)

    其次加入李淵或者李世民集團的時間也是排名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參考,為秦瓊排名鳴不平的人會經常抓住劉政會唐儉等人作為參考,這些在歷史上(演義中)並不出名的人憑什麼也排在秦二爺前面?難道僅僅因為他們加入李唐集團的時間更早。確實凌煙功臣中有很多是李淵太原起義的舊部,但因此就質疑他們的排名就顯得有些過於偏見了。換句話說,即使這幫人水平一般能力有限,然而隋末硝煙四起群雄逐鹿,他們在沒有任何保證的情況下就敢把身家性命押在李淵身上跟其造反,這本身難道不是一種遠見卓識?何況劉政會在起義後留守太原,被劉武周擒獲後忠貞不屈,唐儉參與太原起義謀劃,作為外交人員誘降突厥使其放鬆警惕客觀上為李靖突襲提供了便利。這些功績雖然沒有陣前斬將搴旗那麼吸引眼球,但對李唐王朝而言也是不可磨滅的功績。因為太原舊部的身份就對其橫加指責只能說是對歷史的無知

    秦瓊在武德二年投降李淵,此時李淵早在一年前已經攻佔長安,這時優秀人才的加入對李唐集團而言只是錦上添花,而非創業之初那麼雪中送炭了。

    最後在於繪像凌煙閣的時候已經是貞觀十七年,對於唐王朝而言,大規模戰爭已經成為過去式,更多精力放在社會生產恢復的時代註定了戰將的作用越來越不如文臣治吏,很多以武將出身但成功向治吏轉型的人材相對排名較高,比如張亮。像李績這樣純粹的軍事人才排名也僅僅高出秦瓊一個而已。

    綜合而言,秦瓊的排名或許值得商榷,但也只是在後幾名的變化而已,比如將秦瓊和虞世南換個位置可能並無不妥,但要非說李世民存心打壓就危言聳聽了。秦瓊在英雄輩出的隋末唐初足夠驚豔,然而加入李唐王朝過晚,沒能作為獨立統帥取得重大戰爭的勝利,外加晚年身體狀況不好遠離統治階層等等因素的確影響了他在凌煙閣上的排名

  • 16 # 勇戰王聊歷史

    唐朝貞觀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為了紀念那些跟他打江山的開國勳臣,讓大畫家閻立本在凌煙閣內為二十四位功臣各畫了一幅真人大小的畫像,這就是《二十四功臣圖》。

    二十四功臣的排序,主要考慮一下幾個因素。

    第一,主要根據當時官員的官職官階決定,逝世者按其死後追贈官階排序;相同官職者,已故者在在生者之前;同為已故者,按生前官職排序。

    第二,官階一樣的時候,要對比爵位,爵位一樣再對比年齡。當然,還要看在太宗心中的地位。這要參考對李唐立下的功勞的高低,還有是否參加了“玄武門兵變”。

    第三,官階職位以左為尊,右次之。例如,左右僕射。

  • 17 # 拾光信封

    首先,我們先來介紹一下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貞觀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為了懷念當初打天下的功臣們,命閻立本在凌煙閣內繪製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都是按照真人大小繪製,畫像面朝北方,李世民經常前往這裡懷舊。凌煙閣內共分為三層:最內一層為功勳最高的宰輔之臣;中間一層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層為其他功臣。

    介紹完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我們就說一說閣內二十四功臣是如何排出來的?據記載,排名原則大致是:按照官職排序,若亡,則以贈官為準。如果官職相同,則按爵位,如果爵位還相同,就按年齡。此外,官職相同者,已故者排在生者之前;同為已故者,按生前官職排序。光祿大夫以下文散官不作為排班依據,以本身職事官高低排。

    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名單:

    1、趙公長孫無忌:司徒。

    2、趙郡元王李孝恭:贈司空、揚州都督。貞觀十四年卒。

    3、萊成公杜如晦:贈司空。貞觀四年卒。

    4、鄭文貞公魏徵:贈司空、相州都督。貞觀十七年卒。

    5、梁公房玄齡:司空。

    6、申公高士廉:開府儀同三司。

    7、鄂公尉遲敬德:開府儀同三司。

    8、衛公李靖:特進。

    9、宋公蕭瑀:特進。

    10、褒忠壯公段志玄:贈輔國大將軍、揚州都督。貞觀十六年卒。

    11、夔公劉弘基:輔國大將軍。

    12、蔣忠公屈突通:贈尚書左僕射。貞觀二年卒。

    13、鄖節公殷開山:贈陝東道大行臺右僕射。武德五年卒。

    14、譙襄公柴紹:贈荊州都督。貞觀十二年卒。

    15、邳襄公長孫順德:贈荊州都督。

    16、鄖公張亮:洛州都督。

    17、陳公侯君集:光祿大夫、吏部尚書。

    18、郯襄公張公謹:贈左驍衛大將軍。貞觀六年卒。

    19、盧公程知節:左領軍大將軍。

    20、永興文懿公虞世南:贈禮部尚書。貞觀十二年卒。

    21、渝襄公劉政會:贈民部尚書。貞觀九年卒。

    22、莒公唐儉:光祿大夫、民部尚書。

    23、英公李世勣:光祿大夫、兵部尚書。

    24、胡壯公秦叔寶:贈徐州都督。貞觀十二年卒。

  • 18 # 無聊感悟人生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是唐太宗李世民為了表彰和他一起打天下而立下汗馬功勞的功臣而設立的。在貞觀17年,唐太宗命閻立本在凌煙閣花了二十四功臣的畫像並掛在凌煙閣,所以就稱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圖。圖的比例皆為功臣身體實際大小,畫像均面北而立,畫像一共掛了三層,第一層為功勳最高的宰輔之臣,第二層為功高的王侯之臣,第三層為其他大臣。

    那麼這些大臣又是如何區分其功勞大小的,一般而言是按官位的,因為圖的貞觀17年畫的,所以所謂官位也就是貞觀17年的官位,其次肯定是又考慮到唐太宗的個人喜愛程度了。比如對於尉遲敬德,雖然尉遲敬德有點武力,但是唐初名將也是很多的,尉遲敬德怎麼樣也排不到前面去,比李靖、李績、秦瓊、侯君集等人的貢獻小的多了,可是武將的排名僅次於河間郡王李孝恭,排名第二。這主要是因為尉遲敬德是唐太宗的死忠,並多次救了李世民,特別是在玄武門之變的時候,要是沒有尉遲敬德也許唐太宗早就完了。而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最後是一位秦瓊,他對唐朝的貢獻是巨大的,但是因為在玄武門之變的時候秦瓊並未參加而且當時還有觀望的態度,所以被排到最後。還有就是排名第一的長孫無忌,長孫無忌雖然有點才能,但是比起杜如晦、魏徵、房玄齡他的能力和對唐朝的貢獻就小了,可關鍵是他是長孫皇后的哥哥,從小就跟著李世民。

    好了言歸正傳,到底排名的順序是怎麼樣的呢?

    第一名:長孫無忌,封趙國公、官任司徒,正一品

    第二名:李孝恭,封河間郡王、贈司空,揚州都督,正一品

    第三名:杜如晦,封萊國公、官任尚書右僕射、贈司空,正一品

    第四名:魏徵,封鄭國公、太子太師、贈司空、正一品

    第五名:房玄齡,封梁國公、官任尚書左僕射、從二品

    第六名:高士廉,封申國公、尚書右僕射、開府儀同三司,從一品

    第七名:尉遲敬德,封鄂國公、開府儀同三司,從一品

    第八名:李靖,封衛國公、尚書右僕射、特進正二品

    第九名:蕭瑀,封宋國公、中書令、特進正二品

    第十名:段志玄,封褒國公、贈輔國大將軍、正二品

    第十一名:劉弘基,封夔國公、贈輔國大將軍、正二品

    第十二名:屈突通,封蔣國公,左光祿大夫,從二品

    第十三名:殷橋,封隕國公、贈司空,從一品

    第十四名:柴紹,封鎮軍大將軍、焦國公、從二品

    第十五名:長孫順德,封邳國公、左驍衛大將軍,正三品

    第十六名:張亮、封隕國公,工部尚書、正三品

    第十七名:侯君集、封陳國公,吏部尚書、正三品

    第十八名:張公瑾、封炎國公、贈左驍衛大將軍,正三品

    第十九名:程咬金(程知節)、封盧國公、左領軍大將軍、贈三品

    第二十名:虞世南,封永興縣公、贈禮部尚書、正三品

    第二十一名:劉政會、封渝國公、贈民部尚書、正三品

    第二十二名:唐撿、封營國公、光祿大夫、正三品

    第二十三名:李績、封英國公、光祿大夫、正三品

    第二十四名:秦瓊、封胡國公、左武衛大將軍、正三品

  • 19 # 小xu看影視

    玄武門之變後,唐太宗李世民登上了皇帝寶座。他勵精圖治,虛心納諫,對跟隨他南征北戰、出生入死和出謀劃策的功臣元勳念念不忘。

    643年3月23日(唐貞觀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日)皇帝下詔,命令在長安北面的太極宮凌煙閣中繪製24位功臣之像。他們是: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敬德、李靖、蕭瑀、段志玄、長孫順德、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張亮、侯君集、張公謹、程知節(程咬金)、虞世南、劉政會、唐儉、李世勣、秦叔寶。

    二十四功臣的座次排序考慮很多因素,主要順序應當是官階決定,次要順序是這些功臣在太宗心中的地位。由於二十四功臣像是在貞觀十七年列入凌煙閣,所以排位順序按照當時的官階,逝世者按其死後追贈官階。

    順序為,一品長孫無忌,李孝恭,追贈一品杜如晦、贈司空 、魏徵。二品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敬德、李靖、蕭瑀。追加二品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三品張亮、侯君集、張公謹、程知節、虞世南、劉政會、唐儉、李績、秦瓊。

    其中排序主要按照其職事官位的高低,然後相同情況下以左為尊,比如左右僕射。

  • 20 # 可鹽的乾

    二十四功臣的排名要考慮很多因素,但是首要因素就是按照官銜來確定,次要順序就是按照這些大臣在太宗李世民心中的地位。

    由於二十四功臣像是在貞觀十七年列入凌煙閣,所以排位順序是按照當時的官階,逝世者按其死後追封的官階來排序。

    順序為,一品長孫無忌,李孝恭,追贈一品杜如晦、贈司空 、魏徵。

    二品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敬德、李靖、蕭瑀。追加二品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

    三品張亮、侯君集、張公謹、程知節、虞世南、劉政會、唐儉、李績、秦瓊。

    其中排序主要按照其職事官位的高低,然後相同情況下以左為尊,比如左右僕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挖樹隊用哪種挖樹機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