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BEIBEI媽咪說
-
2 # 哈哈育兒
這個時期的寶寶是透過感知覺能力來感受這個世界的,而寶寶最先發展起來的感覺就是面板感覺,所以吃手手也是寶寶感知這個世界的一種方式。
寶媽擔心的是怕寶寶吃手不乾淨導致生病,或者是怕寶寶養成不良習慣。
個人覺得還是不要太多幹預寶寶的自發行為,如果強行不讓寶寶吃手,或許他就會透過其他方式來感知。
寶媽可以經常幫寶寶洗手,擦手,他要吃就讓他吃。
寶寶慢慢的開始長乳牙,這個時候寶媽擔心的話可以給寶寶準備一個安全健康的奶嘴。
隨著寶寶的年齡增長,他可以拿東西吃的時候就要注意,不要吃進去不該吃的,以免引起窒息或疾病。如不衛生的食物,花生,珠子等。
好多媽媽會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干預寶寶的成長,到孩子上學了又會想怎麼孩子的專注力那麼差,那在當初干預的時候就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嗎?
綜上,給寶寶創造一個適合生長的環境就可以了,不干預太多,也不完全放縱!他們會自己按照自己的規律來長大的。
-
3 # 心理諮詢師王忠萍
嬰兒吃手,是透過吸吮手指,來和這個世界互動,是手指功能分化和手眼協調的準備階段,可以滿足嬰兒的心理需求。此後還會吃衣角、被角、玩具等一切他自己可以放到嘴裡的東西,是認識世界的最初表現,家長不要過於擔心和干涉。把小手或者物品洗乾淨就好。
-
4 # 幸福的辰陽
嬰兒出生後第一年稱為“口腔期”,是人格發展的第一個基礎階段。
他們強烈需要一種安全感,吸吮需求很強烈,尤其在就寢時間更為明顯。哺乳或吃奶瓶能滿足孩子多方面的需要。哺乳不僅給孩子以營養,而且暖暖的乳汁和母親溫暖可以給孩子心理上的慰籍。
但也要注意寶寶是否存在營養不均衡或者某些環境造成他的緊張焦慮感,這個影片裡我會講到。
在孩子感到壓力和緊張,牙齒不舒服,想感受一下吸吮手指滋味的情況下,都會吮吸手指。不少父母擔心孩子吸吮手指不衛生,可能吃入很多細菌。其實孩子這一階段拿到什麼東西都會往嘴裡放地,相比之下,吸吮手指吃入的細菌可謂是微乎其微,只要注意必要的衛生即可。
吃手指是孩子認識世界的一種獨特方式,不要強制剝奪,也不要大驚小怪,順其自然即可。
-
5 # 好奇人生彭琪皓
孩子吃手是發育過程中很正常的生理現象,父母不用過於擔心,更不要強加阻止!吃手是因為孩子已經進入口腔敏感期,是身體、心理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孩子需要獲取口腔的舒適感,孩子以吃手獲得滿足感,也享受著快樂感,從而消除孩子的不安和緊張的情緒,有鎮靜作用!
當孩子出現吃手現象時,父母不要強行制止,可以用安撫奶嘴代替小手,但要注意清潔和消毒,保證衛生,然後慢慢轉移孩子注意力,孩子吃手時,將他們喜歡的玩具遞給他,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把吃手的慾望轉移到玩玩具上!孩子便會慢慢地改掉吃手的習慣!
-
6 # 娜媽的日常
寶寶吃手有可能是餓了,或者是透過吃手來表達自需要的一種方式,或者是無聊就玩手,所以家長朋友們要多多陪在寶身邊,逗寶寶玩,讓寶寶不感覺寂寞孤單,也要安時間餵養寶寶。
-
7 # 天然稚
孩子吃手本來是一種需求,但是三歲還在吃手說明孩子有某些內在需求沒有得到很好的滿足。所以我認為,吃手是現象,重要的是我們要看到吃手這個現象背後的本質問題是什麼。
一般說來,過了吃手敏感期的三歲孩子還是愛吃手,是安全感不足的一種表現。只有找出孩子為什麼安全感不足,才能從根本上改變愛吃手的習慣。
為什麼會有安全感不足,這就需要家長觀察和回憶自己的育兒方式了。這裡我提供幾種可能性給您參考:
一、家長特別是母親沒有給予孩子高質量陪伴。母親是孩子最依賴的人,可是很多母親因為客觀原因沒有辦法給予孩子足夠的陪伴。如果母親太忙,可以給制定一個有規律的陪伴計劃,比如每天早上和晚上和孩子做一些親子互動遊戲。堅持會看見效果。
二、家長經常指責孩子,或對孩子要求過高。常被要求的孩子常常會覺得沒有自信,無法滿足父母要求,會有一些小動作,比如吃手。其實您觀察成人,不自信的時候也有撓頭,抓衣角等小動作。所以,對孩子更多點包容,孩子的小動作也會漸漸減少甚至消失。
三、沒有給予孩子足夠的戶外運動。吃手很多時候是因為緊張,而進場去自然環境中運動可以緩解這種緊張。漸漸地不緊張了,也會不吃手了。
-
8 # 銘花爸爸
不但不應該改掉吃手的習慣,而且應當支援孩子吃手。
這是孩子口腔的敏感期,孩子開始用口腔來探索這個世界,家長需要幫助孩子順利地度過口腔的敏感期,這對於孩子味覺的發育具有極大的幫助。家長朋友不要強力去阻止,若是阻止了孩子敏感期的正常發育,會導致嚴重的後果。
1.保持孩子手部清潔給孩子勤洗手,保持孩子手部的清潔,防止病菌的感染,可以讓孩子放心的吃手。
這只是孩子探索世界的一種方式,因為相對其他器官的發育,口腔的發育比較早,孩子對外界事物比較好奇時,就喜歡用嘴來嘗試。
2.給孩子購買無毒的玩具可以給孩子買無毒並且比較柔軟的玩具,比如香蕉等玩具,讓孩子用嘴來和玩具“交流”。注意一定是無毒的玩具,並不是什麼玩具都可以放在嘴裡的,現在有很多玩具都是用的無毒的材質,而且是比較柔軟的香蕉,方便孩子用嘴咬著玩。
只要孩子順利度過敏感期,那麼在敏感期之後,孩子就不會再對吃手感興趣,順利的進入下一個敏感期。
-
9 # 覃湘湘的vlog
很多寶寶都吃手,這種現象很普遍,你不用對你寶寶吃手太擔心。 吃手標誌著寶寶的心理發育進入到一個新階段——手指功能的分化和初期的手眼協調階段,是智力發展的一種訊號。新生兒期大腦尚未發育成熟,還不能指揮自己的小手。生後2~3個月隨著大腦的發育,寶寶開始出現了手的動作,這時手被寶寶看成一種非常有趣的玩具。 把手指放在嘴裡在大人看來是再簡單不過的事,可對寶寶來說,則表示他的運動肌群與肌肉控制能力相互配合取得了巨大成就。這需要有四種反射行為的協調才能完成的:將手臂彎屈成小圓弧形、放鬆運動肌群伸出指頭、搜尋並將手伸至小嘴裡、開始吸吮。這對寶寶來說是多麼複雜而了不起的本事呀!家長不該責怪寶寶,應為他高興哩! 吃拳頭、手指常被家長誤認為是寶寶飢餓或沒吃飽,非也!這是寶寶一種健康的自我安慰的方式。
-
10 # 雙胎媽媽的百味人生
寶寶吃手不用去糾正他,勤給寶寶洗手。寶寶3歲以前口欲期,還有長牙齒引起口腔不適應都會吃手。還有很多人都說吃手的寶寶更聰明哦!
-
11 # 農村視野小墨
孩子三週歲還吃手指我們做家長應該重視1.確定孩子的身體會不會缺少微量元素比如鋅,鐵等2.確定孩子心理是否健康,會不會出現壓抑,焦慮,強制的現象3.孩子的好奇心也會養成吃手指的嗜好解決的方法1.首先帶孩子檢查一下微量元素,若是缺少微量元素引起的就要及時補充鐵鋅類元素2.請心理醫生看看是否有心理上的毛病3.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在孩子吃手指的時候千萬別打罵孩子我們可以給孩子玩具玩,或者叫他不吃手指就給他一些吃的來慢慢改掉這個習慣
-
12 # 察秋毫
三週歲的孩子應該早已經過了手足敏感期,這個吃手的行為有可能是孩子的內心焦慮的表現 。
例如說孩子在提出要求時會在得到答案的過程中感到比較緊張,或者說家庭裡的規矩比較嚴,而夫妻雙方還經常因為孩子犯錯而爭吵,導致孩子在看到家庭中強勢的一方比較緊張,孩子就會做出吃手的動作來緩解這個緊張情緒 。
而要改變吃手的毛病,可以先治標;在孩子再次吃手的時候,家長可以溫柔的拉著孩子的手不讓孩子吃,注意:如果孩子抗拒就不要用很大力,讓孩子感覺到你不喜歡他吃手的動作就好,然後堅持到孩子結束本次吃手行為為止,而在孩子下次吃手的時候重複這個阻止行為,如果孩子退讓,沒有抗拒你把他的手從嘴裡拿出來,那就不要客氣拿出來 。
家長請記住:這個阻止的行為不可能一下就成功,可能要好多次,持續一、二個月時間 。但是這個是很溫和的做法,沒有孩子的哭鬧,也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假如家長強行制止的話,不但有孩子的抗拒、哭鬧,還有可能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偷偷的吃手 。
在治標的同時,家長還可以進行治本的工作 。孩子在童年時期的焦慮,很大部分來自父母 。他們從父母那裡得到的關愛少於壓力,而且因為無處傾訴壓力得不到釋放,只能默默的積累承受,最終孩子不在和父母溝通,叛逆。
治本就是家長要有效的和孩子溝通,幫助孩子釋放心中的壓力 。首先家中可以制定統一、明確的規則。共同遵守的規則讓孩子非常明瞭的知道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可以作,不用在家長中間搖擺不定,特別討好某一位強勢家長。
其次,家庭中家長一定多和孩子玩一些能夠肢體接觸的遊戲,例如躲貓貓 。這類遊戲在追逐中可以讓孩子釋放緊張的情緒,而在最後抓獲後的擁抱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懷,孩子的對父母的感情更加親切,能夠輕鬆對話,彼此中間沒有芥蒂,就不再有安情緒,不會焦慮 。
-
13 # 育兒講
二十天的嬰幼兒吃手是非常正常的,看到很多嬰幼兒都有這樣的情況,媽媽們沒必要用異樣的眼光看著寶寶,但是為了寶寶口腔清潔,為了寶寶的健康,可以採取一下措施避免寶寶吃手。因為現在階段正式冠性病毒感染期,病毒很容易透過口腔來傳播。媽媽們可以給吃手的寶寶做以下措施。
第一、給寶寶清潔手,每天給寶寶吸收,隔兩個小時就清洗一次,保證寶寶手指乾淨,即使寶寶吃手指,也不會吃入細菌病毒。
第二、給寶寶玩具,給寶寶買幾個小玩具玩,從而分散寶寶的注意力,這樣可以減少寶寶吃手指次數和時間。
第三、可以在寶寶手指塗抹苦瓜汁,將寶寶手清洗乾淨,然後塗抹一些苦瓜汁,這樣當寶寶吃手指時候就會感覺很苦,就不會去吃手指了。
第四、可以嘗試給寶寶餵奶,看看寶寶是不是餓了,餓了就給寶寶吃奶。可以多抱抱孩子,給孩子安全感。
三週的寶寶應該給母乳餵養,不要過早新增輔食,注意經常陪陪寶寶,不要讓寶寶感覺到孤單,多抱抱寶寶,給寶寶一個安全的感覺。
-
14 # 小植媽媽
吃手指是孩子具有吮吸能力的一種表現,是孩子正常發育的過程。如果讓孩子改掉吸手指的方式,只需要用其他東西代替而已,儘量不要給他養成習慣,都比較容易代替
-
15 # 豆媽育兒小記
樂樂在剛剛學會吃手的時候,爸爸媽媽著實為這一“偉大”的進步激動了好久,但是眼看樂樂都快3歲了,還是常常吸吮著她的大拇指並樂此不疲,爸爸媽媽慌了陣腳,這吃手養成了習慣可怎麼辦呀?
其實,大多數的孩子在媽媽肚子裡時就已經有了吃手的本事,吸吮,可以幫助孩子平靜心情,可以幫助他們應對各種新的、可能會使他們緊張不安的情形,這是人類天生的安慰自己或使自己愉快的方式之一。小嬰兒時常常吸吮手指的現象是比較普遍的,在寶寶18~21個月的時候,這種現象可能達到高峰。此後,一般狀況下,孩子會因為日常生活的逐漸豐富,認知能力特別是雙手、身體的活動能力的逐漸加強和範圍的逐漸擴大,以及大腦的發育、情緒控制能力的增長與方式的增多,吃手的習慣會逐漸消失。不過,仍然有一些孩子在3歲左右還熱衷於吸吮自己的手指,這樣的話,就很容易形成難改的習慣,從而造成日後不良的後果。
如何糾正孩子吃手的習慣
教你8招 輕鬆糾正愛吃手的壞習慣
1、注意清潔衛生
如果寶寶吃手指是因為滿足其生理需要,爸爸媽媽不需要多慮,只需要注意玩具的清潔和手指的衛生,也就是要經常清潔玩具和寶寶的小手。所以,爸爸媽媽要從小讓寶寶養成愛清潔講衛生的好習慣,一旦發現不良習慣要隨時提醒,爸爸媽媽本身也要以身作則,讓寶寶有好的模仿物件。
2、提供感官刺激
爸爸媽媽應在嬰幼兒時期就要注意寶寶的發展,如儘可能在寶寶出生時母乳哺育,使寶寶得到很好的口腔經驗。或提供一些替代品如奶嘴或其他無毒大玩具,讓寶寶去“吃”,以豐富寶寶的口腔經驗。此外,爸爸媽媽還要給孩子提供多種不同的玩具或教具,讓寶寶用手玩,用感官的接觸視、聽、嗅味覺的經驗來豐富寶寶的生活視野。
3、給予理想環境
理想的成長環境應該是使環境單純安定的,使寶寶情緒安定、容易專心的環境。經常搬家會給寶寶帶來不安定感,所以爸爸媽媽最好不要經常搬家,變動環境,這樣才能使孩子得到安定健康的環境。
4、多多陪伴寶寶
寶寶恐懼是因為缺乏安全感,而寶寶的安全感主要來自爸爸媽媽,所以,儘管現在很多爸爸媽媽都必須上班,您還是應該多利用下班或假日多陪伴寶寶。可以利用幫寶寶洗澡和睡覺前分享生活、說故事等給予寶寶親子互動的機會。
5、學說完整話語
寶寶吃手指是因為恐懼而無法說出來,如果爸爸媽媽教他將心中的恐懼說出來,也許他就不會“吃”手指了。所以,爸媽要教會寶寶說完整的話語,讓他學會把心中的恐懼用語言表達出來。
6、寶寶有事可做
要想讓寶寶改掉“吃”手指的壞毛病,最好的辦法是讓他雙手不空,充分發揮他的創造性,讓他有事可做。這樣就能在不知不覺中,讓他淡忘這個習慣,改掉這個毛病。
7、和夥伴齊努力
告訴你的孩子,很多小朋友小的時候都喜歡嘬手指,甚至爸爸媽媽小時也會這樣做,但這只是一段時間,很少有人像他這麼大還喜歡吃手。同時爸爸媽媽也知道不讓吃手有時比較難受,而且改掉一種習慣對許多人來說都不容易,所以你們要一起努力,讓嘴和小手指說bye-bye。
8、做好正面引導
不停嘮叨、笑話或者威脅孩子再吃手指就要怎樣等等,都不是正確的做法,這樣做的結果會讓孩子更想嘬手。不如這樣對他說:“你嘬手指的樣子就像一個小嬰兒,可是你已經這麼大了,我可不願意別人笑你還是個小寶寶。”
在糾正寶寶吃手習慣的過程中,爸爸媽媽的態度要和藹,語言動作要輕柔,以關愛鼓勵為主,不要大聲呵斥、打罵寶寶,當寶寶有進步時,要及時地給予表揚。
-
16 # 寒梅19
三歲孩子吃手的問題,我正在經歷!
據奶奶反應: 中午睡覺左手抓著被子一角,右手大拇指塞嘴裡像吃奶一樣吸允,不讓吃就哭鬧。等我下班把孩子接回家,晚上睡覺前,我問:‘’寶貝今天在奶奶家睡覺吃手沒有?‘’
‘’沒有呀,手指甲有細菌,不能吃,蟲子跑到肚子裡咬你…‘’ 孩子有板有眼回答
之後聽著故事就睡著了。
回覆列表
這是正常現象,不需要強行干預。而且孩子得到充分的吸允,對ta的情感滿足有幫助。只要保持手部清潔就好,隨著孩子逐漸長的,ta的吸允需求得到滿足,就會自然而然地不再需要透過吃手指來需求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