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當地時間12月7日下午,澳大利亞同性婚姻法案在眾議院以壓倒性地優勢透過!加之該法案上週已在參議院以43比12的票數取勝,澳洲的同志伴侶有望在明年1月正式登記結婚。而今天距離澳洲公佈同性婚姻公投結果僅僅過去了不到一個月!至此,全球所有英語文化圈國家已全部實現了同性婚姻合法化! ​​​
6
回覆列表
  • 1 # 娛你有話說

    同性戀,又稱同性愛,是性取向之一,是指只對同性產生愛情和性慾的人,具有這種性取向的個體被稱之為同性戀者。在人類以外的其他動物中,也普遍存在同性性行為,但這與基於高階情感的人類同性戀不可同日而語,這也是人類多元化發展的一種具體表現。那麼在中國還有外國又是怎麼看待同性戀的呢?

    (中國) 中國的傳統文化並不反對同性戀,在古代甚至比西方更為寬容,同性戀與婚育也沒有矛盾。孔子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同性戀能入詩,可見在孔子眼中,同性戀是很正常的感情。《左傳·哀公十一年》記載,魯昭公之子公叔務人有一個寵愛的孌童(嬖僮),叫做汪錡。當齊國攻打魯國的時候,公叔務人和汪錡同乘一輛戰車奮勇拼殺,一同戰死,一同停殯。魯華人因汪錡年幼,就打算以殤禮葬之,禮儀上來說自然比成年人的葬禮低一些。孔子當時掌禮儀司法、施教化,他發表意見:“能執干戈以衛社稷,可無殤也。”意思是說:汪錡能拿著武器因保衛國家而戰死,沒什麼成年不成年的區分,可見當時同性戀並不被視為異常。可是中國現在並不允許同性戀結婚。

    (西方) 在希臘,每個男人都得吸引住一個年輕男子,並在親密的日常生活中充當他的輔導老師及朋友,並激勵他學習一切高尚的品德。哪個男人若沒有男性情人,會被認為是不履行男人的責任。在體育運動中,青年男子都是赤身裸體的,這讓男人們大飽眼福。在古希臘還有專門的同性戀軍隊,由互相愛戀的男子組成,古希臘哲學家認為,彼此相愛的人才能得到最緊密的結合,提高戰鬥力。

    (同性戀結婚) 目前有很多國家允許同性戀結婚,世界上最早、程式最完善的就是北歐幾個國家,瑞典、丹麥、挪威等。美國也有幾個州立法承認了同性戀。英國在2006年也推出了類似於婚姻制度的“Civil Partnership”,同性戀登記此類公民關係可享有極其接近於異性配偶的各種社會權力和義務,Elton John和他的男友是全國第一對登記的同性伴侶。

    (經典例子 張國榮) 本來正常的張國榮,在向最愛的人求婚遭拒絕後,就開始改變了,所以它屬於雙性戀。 2000年張國榮在接受美國《時代週刊》雜誌採訪的時候說自己嚴格說來是雙性戀,因為他也喜歡女人的,年輕的時候也有過好幾個眾所周知的女朋友。 但是,愛情這件事只有自己最清楚,他和唐先生很早就認識,關係一直都很好,但是在現在社會,兩個男人在一起畢竟還是很難的,可能的話總是要有一個正常意義上的婚姻,張國榮也一直到了90年代後期,才確定唐先生是他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甚至在電臺的採訪裡說唐先生是上天賜給他的寶貝,他也曾經說過他一生中唯一確定的就是他的愛人對他的愛,張國榮對愛情對愛人的勇敢、負責態度使得他去世後,唐先生能夠以“摯愛”的身份位列家屬首席,並光明正大名正言順地繼承了張國榮留下的一半遺產,這在現實的社會里是很少發生的事,他們的愛情雖然被某些偽道士攻擊,但是真摯的感情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感動一切一熱愛美好的人們,尤其在娛樂圈這個聲色犬馬拿感情當砝碼的地方,所以,儘管張國榮的愛情被有些人拿來作為攻擊他的武器,但是他依然得到了廣泛的尊重和認可,當然,這也是和他在演藝事業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有關。

    最後我想用主持人柴靜在《看見》中寫的話作為結尾:“我們的社會為什麼不接受同性戀者?因為我們的文化裡,把生育當目的,把無知當純潔,把愚昧當德行,把偏見當原則。愛情,應是一個靈魂對另一個靈魂的態度,而不是一個器官對另一個器官的反應 。” 我認為每一種愛都值得被尊重。

  • 2 # 離歌3344

    怎麼看?正面看!我的意見很重要嗎?我不同意,他們就都分啦?我同不同意,人家都甜蜜,關我啥事?都是成年人,管好自己就好了!人家有權利選擇自己的人生!就討厭那些對別人指手畫腳的!你家菜地裡水澆了嗎?還怎麼看?

  • 3 # 使用者溪旁樹

    上帝用塵土造了亞當,(亞當塵土的意思)又用亞當的一根肋骨造了夏娃、(眾生之母的意思)二人成為骨中的骨、肉中的肉。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傳宗接代。同性戀違被上帝的創造、違被神的命令、違反人類中的道德文明!

  • 4 # 狸開耳

    怎麼看?正常看啊,你想怎麼看?戀愛自由,人家別說喜歡同性了,就是喜歡的物件不是人,都和咱們沒有什麼關係,咱們都是和當事人不相關的人,就不要去關心人家的愛情狀況了。

    同性戀的戀情和異性戀是一樣的,沒有什麼不同,只不過不同在性別上而已。同性的戀情也是很美好的,兩個人相戀的基礎就是愛情,很單純。曾經有個同性戀朋友告訴我,覺得同性戀之間的戀情更穩定,因為同性比異效能夠更好地懂你,和你有更多的興趣愛好,兩個人對彼此的瞭解更深刻,所以兩個人感情更加穩定。

    現代社會是個包容的社會,我們對一切事物都應該有包容的心態。其實,同性戀情,自古就有,沒什麼稀奇的,只不過是最近十幾年,同性戀這個詞,才在我們大家中熟悉起來。最初,大家都覺得同性戀很神秘,兩個同性在一起是怎麼生活的呢?他們表達愛情的方式,和異性戀一樣嗎?他們平時有生理需求,怎麼解決?他們怎麼能夠擁有共同的後代呢?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大眾,如果知道身邊有同性戀的存在,一直會戴著有色眼鏡去看人家。但是,現在,同性戀已經不是什麼值得稀奇的事情了,很多明星相繼出櫃,還有一些國家已經承認同性戀情的合法性。所以,同性戀情,對於我們而言,已經見怪不怪了,大家都能接受並且能祝福他們了。

    同性戀也是正常人,除了在性取向上,沒有什麼和我們不同的地方,我們應該接受他們,祝福他們。

  • 5 # 寒江孤影V

    對於和我沒有任何關係的同性戀,我的態度是不支援、不反對,無論是同性戀還是異性戀,都是你的自由!

    但是假如我身邊的朋友或親人有同性戀的話,我就會用另一種眼光看待了,因為他們可能影響我的生活了,假如是女同性戀還能勉強接受,假如是男同性戀的話(抱歉,請先讓我吐一會兒),恕我實在不能接受,因為我會一看見他就滿腦子壞思想,大家自己腦補畫面吧,作為一個男的,假如身邊有男同性戀的話,那就很危險了,因為他可能會隨時愛上你,萬一哪天我也成為了同性戀,那就對不起列祖列宗了,我估計老祖宗的棺材板都蓋不住了!

    有些同意戀者很低調,總是小心翼翼的過著自己的生活,只要自己過的幸福,哪怕偷偷摸摸的也高興,我支援這樣的同性戀。

    但是有的同性戀就很張揚,公開在大街上“秀恩愛”,還大肆宣揚“異性只是傳宗接代,同性才是真愛”,我想對這樣的人說:你的性取向不正常不要緊,還想出這樣的不正常的話來掩飾自己就不對了,你這樣子會帶壞別人的,尤其是情竇初開的青少年!首先你會毀了一大部分人的三觀,其次,你會讓很多人感到噁心,畢竟目前絕大多數的華人是不能接受同性戀的,所以,我反對這樣的同性戀!

  • 6 # 大春叭叭叭

    本人不是同性戀!

    但不反對同性戀!人對情感的一種領悟,其實完全不受自己得控制!愛的感覺可能真的跟性別沒有太大關係!同性戀,也是戀情,只不過是被人倫道德看作不應該!

    在人類文明史上,正確倫理道德觀,是異性相戀,對於下一代的延續,人類文明的延續有一定關聯的,才是被推崇的!提起同性戀,大家很多會想到哥哥張國榮,他對於情感的把控,也沒做好!以至於後來……

    還記得他和梁朝偉的《春guang乍洩》估計看過的人不多,但真的是一部不錯的電影!

    情感的流露與異性戀絲毫沒有相異!

    同性戀本身只是不敢直面輿論道德,所以才被大家不推崇!

  • 7 # 熊玲心理諮詢

    同性戀指的是“對自身性別基本的或絕對的吸引”的一種性取向,同性戀的性物件(目標)是同性,情感依戀上跟異性戀一樣,雙方是兩廂情悅。

    同性戀的成因:研究人士從生理學、心理學和社會學都做過大量的研究和探索,至今原因不是很明確。總體說,是生物-心理-社會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在生理因素的研究上,關於遺傳因素的影響受人注目,它透過對同卵雙生兄弟和異卵雙生兄弟中同性戀發生的比例得出比較可靠的結論,遺傳因素部分地影響了同性戀傾向的形成。其研究表明,同卵雙生兄弟發生同性戀的佔57%、異卵雙生兄弟的只佔24%,而一般兄弟為同性戀者佔13%。

    心理學界認為,心理社會因素對於同性戀的形成的決定性因素。如:a 家庭中存在“陰盛陽衰”的情況,如,由性格懦弱的的父親,好生氣、有破壞性的,或是消極的、孤僻的、無足輕重和強大的母親,盛氣凌人,過分庇護孩子,使男性女性化和女性男性化。b 童年期的性別認同因素,如,男孩玩女孩玩具、女孩打扮,同女孩遊戲等。

    c 早年的性經驗,尤其是首次性經驗,即青春期(性朦朧期)的遭遇和經歷有著非同一般的重要意義。第一次性經驗極其重要,如果是發生在同性朋友之間,有可能終身同性戀。也有調查顯示,在首次同性發生性行為的四年之前,當事人內心就已經具有了對同性的性慾望和性幻想。d 性教育被忽視,或者被拒絕。e 戀母情結。

    在廣泛複雜的性取向、性慾望中,同性戀指的是“對自身性別基本的或絕對的吸引”,1973年,美國精神病學會理事會確信,同性戀不是一個精神疾病,已從精神障礙中劃出。醫學已經取消了同性戀作為疾病的診斷;性取向,不是自主決定的,不是故意而為的,所以,不屬於道德問題,當事人沒有責任;目前醫學沒有有效的方法能夠改變一個人的性取向;性取向一旦形成,無法透過自主或他人意志加以改變。

    事實上,有些國家已將同性戀列為法律婚姻範疇。社會對同性戀的包容和接受度有很大提升。同性戀已逐漸成為被人們廣泛接受的正常行為。

  • 8 # 不雨

    我認識一個女孩,她從懂事起就對男女之事感到困惑,和男人戀愛只會讓她不舒服,她喜歡在網上假扮成一個可愛帥氣的男生,跟女網友打得火熱。因為她是女生,反倒比一般男人更瞭解女孩的心思,也更能贏得女網友的愛。後來,她第一次以女性身份認識了一位女網友,她們迅速墜入愛河,那是她第一次嚐到愛情的甜蜜滋味。可接下來,她要面對的是漫長而艱難的出櫃過程。對於同性戀者群體來說,出櫃不是一次就完了,它需要持續的勇氣和耐心。

    同性婚姻合法化以後,美國同性戀群體出櫃的年齡越來越早,父母的支援也因此顯得尤為重要。研究發現,對於非異性戀的青少年來說,他們最希望的就是能獲得家人更多的包容。畢竟,如果你已經有經濟能力,父母因為性取向問題跟你斷絕關係,至少你還可以自力更生,但假如一個15歲的女孩出櫃,憤怒的家長也許會把她掃地出門。這不僅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精神創傷,還可能導致他們無法正常生存下去。

    所以說,同性戀群體的困境一方面來自家庭環境,另一方面來自社會教育的缺失。儘管今天的主流社會對非異性戀群體的包容度越來越高,可是要取得完全的開放,消除對這個群體的誤解,我們恐怕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 9 # 唯媽養娃

    無論是誰,都有追求愛的權利

    沒有看《愛你,西蒙》之前,我對同性戀持保留態度,不支援也不反對,但是當我看了這部電影之後,我開始明白:無論是誰,無論性取向是男是女,都擁有愛的權利!

    2001年,同性戀在中國不再是一種病症,開始變得合法化。但是現實對同性戀者依然很殘酷,同性戀在中國依然舉步維艱。

    17年的時候,武漢一所高校有兩位女研究生拉出一個橫幅“維護中華民族傳統倫理,捍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抵制西方腐朽思想侵蝕,讓同性戀遠離大學校園”。

    社會上還有更多恐同的事件在上演,對於同性戀,有部分人視如洪水,還有很多人不理解,甚至試圖糾正,更別提跟同性戀和平相處。

    所以在看到今年美國的一部電影《愛你,西蒙》的時候,我就在想,如果有一天中國也允許這種片子上映的時候,或許同性戀就能得到真正的理解和接納。

    就如豆瓣網友所說:“終於有人把這個題材拍的青春搞笑詼諧輕鬆了,終於不用文藝路子長鏡頭了,證明了什麼。這已經不是一個需要深度刻畫的社會問題,而是社會生活的一部分,活在這樣進步的文明社會里,真美好。 大家都有追求愛的權利!”

    是的,無論是誰,無論你的性取向怎樣,你都有追求愛情的權利。

    17歲的高中生西蒙,慢慢發現自己是個同性戀,並且愛上了同為同性戀的不知名網友,但是他選擇隱瞞著這一切,因為“向人們宣佈自己的屬性會很可怕,萬一大家不喜歡自己怎麼辦”。西蒙很害怕,也很擔心,所以一直隱瞞著自己的同性戀身份。

    但是,卻因為偶然的一次失誤,被同學馬丁發現了自己的同性戀身份,為了隱瞞這一切,西蒙只好接受馬丁的威脅,去撮合他和自己的朋友艾比,儘管知道艾比和另一個朋友相互喜歡。在這個過程中,他和馬丁鬧了不少笑話,最終馬丁對艾比告白失敗,一怒之下在網路上公佈了西蒙的同性戀身份,並且曝光了西蒙和網路同性好友的聊天記錄。

    被曝光同性戀身份的西蒙,選擇了向家人出櫃。讓他沒有預料到的是,他的家人接受了他是同性戀的事實,並且溫情的溫情的鼓勵了他。

    在學校裡,他也勇敢承認了自己是同性戀的事實,並取得了朋友的諒解。在學校有人試圖嘲笑西蒙的時候,學校的老師沒有跟風嘲諷,反而開始維護西蒙,這一切的一切都讓西蒙感動至極。

    充滿了勇氣的西蒙決定尋找自己的網路同性愛人布魯,給布魯寫了一封愛的告白,約布魯在嘉年華的摩天輪上見面,那一刻所有的朋友同學都來支援他,包括曾經威脅他的馬丁,最後的最後,勇敢的布魯終於站了出來,跟西蒙一起坐在了摩天輪上,來了一記深情之吻,全場歡呼,至此電影結束。

    比著以往的同性戀電影來說,這部《愛你,西蒙》或許不夠刺激,因為它沒有約炮搭訕、沒有恐同暴力、沒有被世界排擠的陰暗、沒有天雷勾動地火的床戲;它就像青春的戀愛一樣,充滿著溫暖的心動,以及家人朋友的暖心支援。

    如果,我們身邊的同性戀朋友,能得到西蒙一樣的待遇,或許他們就不用躲躲藏藏,或許他們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出櫃。

    我高中時候,有一男生朋友,那時候我們的關係很鐵,他長得很帥,也很多才多藝,但是始終有流言說他喜歡男生,並且在高三那一年還退學了幾個星期,隱隱約約聽說是因為他喜歡男生的事被父母知道,父母強制他回家進行心理治療,但那個時候我們一起玩的死黨們都沒有在意。

    直到高中畢業,上了大學,大家不在一個城市上學之後,才從別人嘴裡慢慢聽說了他完整的故事。上了大學之後,他交了男朋友,公然出櫃後,父母嫌他丟人,不讓他回家,他畢業就沒再回家鄉,去了別的城市。

    再後來,聽說他的訊息,是他父母還在試圖讓他去找心理醫生看,覺得他只是心理有毛病,而不是真的同性戀。而他跟父母溝通失敗後,連家也很少回去。

    我當時聽到這個訊息,心裡唏噓很長時間,私心裡還是不太能接受他真的出櫃,並且隱隱覺得有點丟人。現在想來自己的想法是多麼狹隘,這個世界上,誰都有追求愛情的權利,並不會因為你是同性戀,就拒絕給你愛與被愛的權利。

    希望有一天,在中國,在這裡,在我們身邊,同性戀可以被真的理解接納,因為每個人都值得擁有一個偉大的愛情故事!

  • 10 # 春與春天

    前幾天剛好看了一個關於同性戀題材的電影《call me by your name》(以你的名字呼喚我)。電影講述的是一個17歲的義大利少年埃里奧與來自美國的24歲的成年男子奧利弗相處之中發現兩人漸漸吸引雙方,經過一番內心的掙扎,兩個人掙脫性別的桎梏,得到了短暫而又欣喜的愛情。在這場不被世俗接受的同性關係裡,難得可貴的是,少年埃里奧開明的父母對於兒子異於常人的性取向持包容接納的態度,還積極引導他正確看待自己的特別之處。

    大部分人認為同性戀是一種畸形的性取向問題。但是當前絕大多數科學家、心理學家、醫學專家都普遍認為性取向是先天決定的。性取向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各種性取向並無優劣之分。這是一種同性戀基因決定的,並不能後天選擇。除了人之外的其他動物也會發生同性行為,當然,這是有別於人類高階情感的一種自然方式,但是同時也說明了同性行為是一種合理存在的先天因素決定的行為。

    同性戀,古今中外都有。西漢哀帝與董賢的斷袖之戀最為人熟知,中國古代幾個時期都盛興過同性戀之風。國外對待同性戀的態度比國內要更開放一些,不少國家和地區將同性戀結婚合法化,這說明了也是人類文明的進步。

    在傳統的觀念裡,大多數人還不能坦然接受同性戀情,但是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人們對同性戀持比以前更加包容的態度了,這是值得欣慰的事。這裡,借用法國加繆的小說《局外人》的一句話來談對同性戀的看法:道德判你死刑,哲學證你無罪。

  • 11 # 95後三觀鬥者

    同性戀自古有之,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同性戀大自然有之,獅子,蛇,長頸鹿,猩猩這些都有之!同性仍是自然的!!

  • 12 # 雨韻瀟

    現在大部分青年人都比較寬容這種取向,但仍有一部分人反對,憎恨,厭惡同性戀人,甚至辱罵,汙衊同性戀人。

    其實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不分性別,不分年齡,不分職業的,同性戀只不過是他所愛的人恰好是同性罷了,緣分是前世註定的,不管男女,一旦認定了就要全身心投入進去,不可以朝三暮四,玩弄感情。

  • 13 # 心理諮詢師韓美齡

    謝邀!同性戀現象是一個很複雜的現象,涉及到心理、社會、文化,政治等多方面的因素,有時候也是溝通交流的禁區,諮詢中也會接待到同性戀問題困擾的求助者,在此略表自己的理解與觀點,可能會有很多不同意見,有不同意見的朋友,可以留言區表達自己的觀點。

    (一)、什麼是同性戀

    同性戀這一性取向是指以同性為物件的性愛傾向與行為;同性戀者則是以同性戀為性愛物件的個人(男人或女人)。雖然同性戀現象古而有之,如中國古代用“斷袖之癖”,“好男風”來描述同性戀現象,但同性戀這一概念卻是晚近才出現的。隨著19世紀對人類個性發展與人類性行為研究的開展,人們才開始了對同性戀現象的研究,創造出同性戀這一概念。

    (二)、淺析歷史同性戀現象

    同性戀問題古來有之,而且形形色色。從古代形形色色的同性戀看來,其原因和表現是十分複雜的。許多王公貴族、達商富賈的同性戀,大部分算不上什麼“戀”,而是一種他們對異性玩弄膩了,就去玩弄同性;有一些人的同性戀,是十足的性變態;而有的同性戀,則出自一些心理的變化、民俗與環境的影響,他們是真正的“戀”,是一種生活方式,而這種感情和生活方式並不是什麼罪過。對古代這形形色色的同性戀一概斥之為“穢行”、“變態”是錯誤的,當然,如果一概加以肯定也不對。察古是為了知今,我們研究古代的同性戀是為了說明,社會上的這一性現象具有很遠的歷史源流,它的原因複雜,有些成因(如統治階級的性壓迫)現在已經不存在了,而有些成因現代和古代並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這對我們研究與認識現代社會中的同性戀是有幫助的。

    (三)、同性戀現象產生的原因分析

    同性戀產生的原因是複雜多樣的,根據我長期心理諮詢中接觸到的同性戀求助者以及對此問題的研究總結如下:

    1、先天遺傳因素

    只有極其少數的同性戀是遺傳基因因素引起的,即生理上的染色體的構成異常導致。

    2、後天因素社會、文化、心理因素

    A、家庭環境

    同性戀者的父母未能為其子女提供適當的性別角色榜樣, 因此其子女的性別自我認定就不完全。如:親密親切型母親不恰當地取代了父親的角色,反對男孩中常見的粗魯莽撞行為,而鼓勵更富於女性化的活動。

    另外,父母婚姻的不幸也是一個重要因素。R君和Q君是我的兩個求助者,他們走向同性戀與其父母婚姻的不幸密切相關。R君是一個很精幹漂亮的女孩,其父母天天吵架,而且很多時候拿其出氣,R從小對家有一種不安全感,厭惡男孩子,害怕走入婚姻,有一次有一男孩騷擾她,被一女同學保護,從此愛上那個女孩,感覺與她在一起特幸福。Q君是一個男孩,自小父母離異,跟隨父親成長,父親教育方式粗暴,天天“教導”他天下的女人都是不可信的,都是騙子,使其性格懦弱、恐懼女性,而尋求強壯男性的保護。

    B、早期性經歷

    早年的性經驗,尤其是首次性經驗,有著非同一般的重要意義。如果按照個人性格發展史的時間順序看,童年環境的影響當然在前,而青春期經驗在後;但是二者相比,後者在同性戀形成過程中所起的作用絕不比前者小;在許多個案中甚至比童年家庭環境的影響更強烈。

    在同性戀形成過程中的後天因素社會、心理因素中,最為重要的是最初的性經歷,即青春期(性朦朧期)的遭遇和經歷。多數同性戀者是在青春期前後走上這條路的,有的十三四歲、有的十七八歲,有的二十出頭。

    一旦進入青春期,人就有了性發洩的生理與心理要求。然而,在中國的社會環境中,嚴格說來,除了婚姻形式之外,任何方式的性發洩都是被法律或社會行為規範及社會道德所禁止的。

    概括地說,性發洩的渠道有三大類:第一類是手淫或遺精。雖然沒有法律禁止手淫,但一般社會行為規範認為,手淫不是好事,民間流傳著種種關於手淫有害身心健康的說法,儘管有過手淫經歷的人在全部人口中所佔比例並不低;遺精當然無法禁止,但許多父母在男孩發生遺精時,不知如何向他們解釋;如果父母發現女孩子手淫,更是不能接受,結果使他們處於一種若明若暗的困惑當中。

    第二類發洩途徑是異性間的性關係。這一關係首先受到法律的限制——不到法定年齡是約不能結婚的;其次受到社會道德規範的限制——我們的社會對婚前異性性行為的容許程度相當低。由此可以瞭解到,青春期少年面臨的是一個怎樣的環境和道德氣氛。這些青少年面臨著生理成熟期已到、法定婚齡未到、社會道德規範嚴厲禁止他們到異性那裡尋找性發洩渠道的窘境。

    於是,有不少青少年轉向了第三類性發洩渠道——同性戀行為。而且同性之間親密接觸的機會很大,而且一般也不會輕易被懷疑。

    “第一次性經驗極其重要,如果是發生在同性朋友之間,就可能終身同性戀。”由於首次性經驗事關重大,印象深刻,當事人有可能就此將性快感與同性物件聯結在一起,難以再將二者分開,尤其當這一經歷發生在早年生活之中。事件發生時,當事人年齡越小,越無全面判斷人生經驗的能力,越沒有將多種經驗加以比較的條件,也就越容易形成對某事物與他事物之間關係的固定看法,就如性快感與同性物件之間的關係那樣。

    有一位男同性戀求助者在談到自己的性取向的形成過程中談到上中學時曾追求過女孩,應該說在性角色認同上已有一定火候,但是後來因偶然機會有過一次同性戀經歷,隨後雖一再剋制自己,仍難奏效。在壓抑自己達四五年之後,心理上仍舊”一直渴望”,最後終於再次開始同性戀生活方式,以致完全陷入其中,難以自拔。

    “一個人十三四歲已開始性成熟,產生了性追求、性發洩的要求,但婚姻規定異性結合年齡要到二十多歲,這中間十餘年空隙使人類性飢渴不好滿足,便發生困惑。其間異性的接觸要遭到社會、家庭的非難,而同性接觸的機會隨時存在,一旦兩人間發生了性的滿足,便會深深吸引,影響終身。一個人成熟過程中最初認識的人(媽媽,爸爸)最親密;最初學會的詞語不會忘記(比如兒時學會的方言),最初習慣的飯食也會一生留戀……那麼最初的性經驗呢?也是終身回味的留戀的。如果一個人最初的性夥伴是同性,這種習慣形成規律,不能說是生理的反常。 ”

    強調首次性經驗重要性的理論稱為”空白佔據”理論。這一理論認為,性行為方式和性角色認同這二者之間雖然關係密切,但畢竟是兩回事。人們可以在認同了某種性別角色之後,在一段時間裡性行為方式還是空白。一旦某種性行為方式首先佔據了這一空白,就大有可能固定下來,形成終身的性取向。而這種被選中的性行為方式同性別角色認同並沒有必然的聯絡,也就是說,那些性行為方式以同性為物件的男子並不一定認同女性角色;那些在心理和生理上完全認同男性角色的男子也並不一定將性行為方式固定到異性間的陰道陰莖交上

    C、異性戀中受到嚴重挫折

    如果一個人在與異性交往中受挫,有過不愉快的經驗,異性戀感情得不到正常的發展,而同時又受到同性的誘導,就會產生同性戀傾向。

    D、戀母情結

    這一概念取自希臘神話中俄狄浦斯殺父淫母之意。

    以下就是一些同性戀者的說法:”我5歲時母親就去世了,父親經常打罵我,我那時小,也不知道反抗,自己有主意了,才開始反抗父親。我認為自己走上這條路和缺少母愛有關。”

    “我媽是個善良的婦女, 總受我叔叔們的欺負。我的性格像媽媽。我對父親反感。他對我們不負責任。我常想他既然不愛我們,為什麼當初要生我們。”

    E、性教育被忽視

    同性戀在很大程度上是伴隨青春期性發育而出現的一系列涉及兩性的心理及行為,而家長往往“談性色變”,更別說給孩子進行性教育了。孩子只能透過自身切身感受和網路等媒體“自學成才”。

    一位同性戀女孩諮詢後寫的諮詢感想:現在覺得自己挺幼稚的,根本不懂什麼是愛情,只是覺得對她有一種依賴和超出對別人的信任,更多的是有一種好奇心理。由於已經習慣於和她在一起的日子,所以會難受,現在心情平靜了很多,對於男孩我也沒有真正的用心去了解過,只是憑藉自己的想象和朋友的講述去評判一個男生!

    F、特殊的性經歷、夥伴群關係、偶然的機遇

    夥伴群關係,偶然的機遇,以及特殊的性經歷,如童年時受到同性戀者的誘惑或者性暴力等等事實。

    (四)、關於同性戀

    同性戀並不是什麼病態,它只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我們不能因為大多數人選擇了異性戀的生活方式,就認為同性戀生活方式是病態的。各人有各種人的活法,對於同性戀這一亞文化,也應當如此看待。我個人認為每個人都有獨立的性取向自由,同性戀和異性戀一樣,只要個人感到幸福,不違法不犯罪,不干擾他人正常生活,不損害自己和他人的心身健康,應同樣受到社會的理解與尊重。

    對於一種生活方式個人有選擇的自由,也有不選擇的自由,對於不是遺傳基因因素引起的同性戀,如果其在生活中感到痛苦,並且主動求治的,是可以完全心理諮詢調進行調整的,但心理諮詢調整並不能以迴歸異性性取向為首要目標,而應以讓求助者獲得更好更高的生活質量為首要目標,透過心理諮詢調整,求助者對自己有一個更綜合立體清晰的認知,在這種全面認知的前提下,求助者選擇一個有利於個人生活質量提升的最優選擇。

  • 14 # Hou小胖

    喜歡本身沒有錯,只是恰好你喜歡的是異性,他喜歡的是同性而已。一輩子很長,也很短。性別不重要,致趣相投最重要。只是為了生活而結合的男女不在少數,只是為了生活而貌合神離的也不少,所以我們不應該用有色眼鏡看待同性間的戀愛。願我們都能找到一個致趣相投,且能相伴一生的人❤

  • 15 # 夢林之屋

    我覺得是釋放自我釋放天性的一種表現,我是什麼樣的人,我喜歡什麼,順其自然,而不是壓抑,因為這樣就會讓人崩潰絕望!所以那些討厭同性的異性,不要覺得我們是同性,就沒有權利追求自己的幸福,我們不是低等劣等人種,我們是中國公民,如果你們汙衊,歧視同性,我們應該有權控告你們!也希望法律人士為我們維權!

  • 16 # 猛小兔—成都

    不贊同,不反對,不參與。我身邊就有,我還參加過男同女同的形婚,但只要你以正常人的眼光看就沒問題。其實很多男同性格很好相處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攤上買水果發現少稱,找老闆他說他家稱就是這樣的,咋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