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尚宮女史
-
2 # 趣談唐宋元明清
趣談唐宋元,胡侃元明清!
這十三副鎧甲是覺昌安、塔克世留下來的,而努爾哈赤單純的憑藉十三副鎧甲愣是打出了一片天地,其實最開始的時候努爾哈赤沒有這樣大的野心,最主要的一點是因為南方有個明朝一直壓制自己,只不過努爾哈赤決定拼一把,因為自己的妻兒老小、自己的全家都已經被明王朝給殺掉了。
事件回顧這件事情非常複雜,如果講起來的話,估計得從明朝萬曆年間一直在講到明朝崇禎年間,雙方之間的恩怨情仇似乎已經成了一個死結,而且誰也不願意開啟。
但實在是沒有必要介紹得如此詳細,我們只需要看一看,在努爾哈赤起兵之後,他在大北方的勢力變化是如何起程轉折的。
努爾哈赤自己的親人通通被殺掉的時候有兩部分勢力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他們分別是尼堪外蘭和明朝。
可是以明朝當時的軍事實力佈局,以及努爾哈赤自身的認知來看,這個時候如果盲目的和明王朝對抗的話無異於自尋死路,因為此時的努爾哈赤身邊恐怕也就這麼幾個人。
既然打不了強的那就只能打弱的了,於是一時之間努爾哈赤在整個東北方向上攪起了陣陣喧囂,而因為明朝對努爾哈赤始終有愧疚,所以對於這樣的小打小鬧也不放在心上,可是誰能想到這樣的小打小鬧,在未來的幾年時間裡面竟然演變成了一個巨無霸的存在。
沒錯,這就是事實接下來我們需要講一個非常有趣而且被史學家容易忽視的問題,那就是為什麼十三副鎧甲能有如此大的威力?
如果我們經常看電視劇的話就不難發現,鎧甲好像一撕就能撕壞,在某些電視劇中,憑藉著兩個手輕輕一撕可能敵人就爛了(僅限於為數不多的電視劇中)。
當然把這一部分電視劇統統排除在外的話,鎧甲所能夠對人起到的防禦作用是非常好的,我們舉一個小例子:明朝末年袁崇煥曾經視察邊境地區的時候遭遇了敵人伏擊,在遭遇敵人伏擊的時候他逃了出來,全身中了30多箭,而這30多箭統統射在了鎧甲上,當袁崇煥把自己的鎧甲卸下,除了臉上有輕微的擦傷之外,生龍活虎,沒有一點傷害。
我們就不難理解這種種鎧甲在古代戰役當中的重要性,而且這種鎧甲並不是隨隨便便一個人就能夠打造出來的,事實上,一套重鎧甲所能夠耗費的資金是常人難以想象的。重鎧甲,也絕對不是一般人就可以穿戴的,往往只有高階將領才能夠穿戴。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努爾哈赤拿這十三副鎧甲就能夠打天下,因為這些鎧甲當中的任何一幅鎧甲,都是當時最頂尖的防禦式鎧甲。
-
3 # 墅業有磚供
野豬皮不是建州衛的龍虎將軍嗎?有十幾副鎧甲有什麼出奇。既然這些建奴是明朝臣屬,起兵的話那算暴亂或叛亂吧,為毛好些個所謂磚家們不提這些
-
4 # 舊時樓臺月
相傳努爾哈赤在少年時期遭受了許多困苦磨難。他的母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不幸去世了。父親塔克世又續娶了一位,他的這位繼母輕視虐待他,父親對此也不管不顧,努爾哈赤在無法忍耐的情況下選擇了離家出走,一路流浪到了撫順。
撫順有一戶姓佟的大戶人家,是前金時期遺留的女真人後代,而經過元明兩代的演變後這戶人家已經被漢化了。佟氏在撫順的家產十分豐厚,不是一般富戶能與之相比的。他們不僅有千頃良田,數千餘頭牛馬羊,並且還開了許多店鋪,生意非常興隆。
後來在利誘威逼之下,他們接手了一家當鋪。當鋪開張以後,由於佟家經營有方,生意還算紅火。直到有一天,一個醉酒的明朝邊吏,跑到當鋪這裡來撒酒瘋,空著手藉著酒勁向當鋪敲詐勒索要錢。當鋪夥計不同意,說什麼也不肯把錢白白給他。
邊吏非常生氣,說道:“你先把錢給我再說,明天我再把東西給你送來。”夥計一聽這話,害怕上當受騙,自然是說什麼都不肯給邊吏拿錢,氣得邊吏想直接動手,但是礙於佟氏在當地的勢力,只好空著手走了。
過了不一會兒,這個邊吏便扛著十四副鎧甲回到了當鋪,一進門就衝著夥計大聲叫喊:“老子這十四副鎧甲能當多少錢?”鎧甲這東西本來就很少被常人所需,送到當鋪自然而然就要成為“死當”,不可能會有誰來買走這些鎧甲,這個邊吏自然也不可能再來贖回它。夥計自然知道這個道理,一心想要推辭,不想要這些鎧甲。
但是,他又顧慮這個喝醉的邊吏,害怕他在當鋪鬧事,殃及自己。無奈之下,他只能拿出銀子給這個邊吏。邊吏這一走,果真如當鋪夥計所想的那樣,再也沒有來過當鋪,更別說贖回他的鎧甲了。這樣,這十四副鎧甲就真的被扔在倉庫裡,變成了“死當”,無人過問。
努爾哈赤到了撫順以後,成為佟家的一個長工。努爾哈赤自自離開家以後,一直在外闖蕩,不管是腦力活還是體力活,他樣樣都很精通,而且他聰明勤快,學什麼都很快。佟家的掌櫃塔木巴顏非常看重他,把自己的孫女哈哈納扎青嫁給了他,讓努爾哈赤做了佟家的入贅女婿。
幾年後,努爾哈赤帶著哈哈納扎青回到了自己的老家赫圖阿拉城。但是他刻薄的繼母卻將努爾哈赤和哈哈納扎青趕了出去,要求分家。就這樣,努爾哈赤帶著哈哈納扎青去了其他地方定居下來。
又過了不久,努爾哈赤的父親被明軍所殺,努爾哈赤一怒之下起兵為父親報仇,剛起兵的努爾哈赤非常缺少兵馬和武器。這時塔木巴顏想起倉庫裡還有十四副鎧甲,除去其中已經壞的一副鎧甲,塔木巴顏趕忙把剩下的十三副鎧甲給努爾哈赤送去,這就是十三副鎧甲的由來。
-
5 # 冷兵器研究所
所謂努爾哈赤以十三副盔甲起兵。而很多人都知道,在古代私藏鎧甲是重罪。那麼,努爾哈赤的十三副鎧甲到底是怎麼來的?
答案很簡單,這十三副鎧甲是明朝送的。
事情還得從尼堪外蘭說起來。尼堪外蘭是一個女真首領,常年盤踞遼東,他一直想對明朝邀功請賞,所以琢磨來琢磨去當起了一個活:拱火。
當時尼堪外蘭對遼東地區的主要貢獻就是幫助明軍消滅各種各樣的女真部落,他也趁機撈點好處。結果有一次軍事行動中他就捅了婁子,當時努爾哈赤的祖父塔克世和他爹等人在城中,明軍亂軍中直接斬了努爾哈赤的父祖二人,這倆人早就投降明朝了,也算是明朝在遼東的官員之一。
他們被殺以後,努爾哈赤就嚮明朝討要說法。 根據明朝方面的迴應,努爾哈赤想找尼堪外蘭報仇這事,明朝管不了,他愛報仇就去報仇,前提是你得有實力(努爾哈赤一共四個人,尼堪外蘭可是有接近一萬人的大首領)。至於說賠償這事,明朝方面還是賠償了。考慮到努爾哈赤確實挺慘的,就帶著個弟弟舒爾哈齊還有倆心腹,所以就賠了他十三副盔甲,表示就這麼多了,您想辦法自己起兵找人報仇吧。
另外,明朝賠償裡面還有個虛位官爵,這玩意努爾哈赤也沒啥用。所以努爾哈赤確實起兵之初挺慘的,經常見到記載,努爾哈赤帶著三四個人,和對面女真部落幾十人對砍,可以說勇猛無敵。最誇張的一次戰鬥,努爾哈赤居然四個人殺退了對面八百人。雖然有誇張成分,但是努爾哈赤初期起兵勢力單薄也確實是事實。
另外,他起兵之初實在長白山一帶,白山黑水之間當時人口稀少,他發展隊伍又全靠擴張征服,所以努爾哈赤用了三十年才統一建州,可以說也是很不容易的。
-
6 # 無氣倒被人欺
努爾哈赤起兵造反,倚靠的並不是清代官修史書裡面吹噓的“十三副鎧甲起兵”,或者是天命所歸,而是其父、祖長年當“帶路黨”攢下的“人品”。
努爾哈赤的祖父,父親長期給遼東總兵李成梁做“帶路黨”,努爾哈赤更是被李成梁留帳下卵翼如養子,出入京師,每挾奴兒哈赤與俱。”(姚希孟《建夷授官始末》)
李成梁見努爾哈赤喪祖、喪父,給了努爾哈赤20道敕書和20匹馬,又讓他承襲建州左衛都指揮使的世職。
馬就不用多說,這20道敕書可是進行朝貢貿易的憑證,沒有這個東西,鐵器、糧食、布匹是沒得買的,這玩意兒非常值錢。永樂四年,明廷正式開辦女真馬市。當時開設三處,一於開原城南,以待海西女真;一於開原城東;一於廣寧,以待朵顏三衛,各去四十里。每月初一日至初五日,十六日至二十二日開兩次,入市者持有明朝官府簽發的“敕書”,會得到馬市官員的“通關優待”,努爾哈赤從李成梁處得來的敕書,就是這個作用。對於生產力極為落後的建州女真而言,鐵器、糧食、鹽、布匹等等,均需要從明朝進口,說馬市是女真部落的生命線也不為過。
李成梁這個“乾爹”的支援讓努爾哈赤的腰桿子無比之硬,在李成梁的支援下,努爾哈赤基本統一了除葉赫以外的女真部落。這才是努爾哈赤敢於起兵的資本!
回覆列表
1583年,25歲的努爾哈赤以十三副甲冑起兵,在遼東地區逐步開始統一建州女真各部的戰爭,他用兵如神,少有敗績,後來建立了後金政權,釋出對明“七大恨”,自此將對明戰爭放在明面上,揮師南下,成為大清王朝的奠基者。
努爾哈赤以十三副甲冑起兵奪天下的故事並非杜撰,而是實實在在發生的歷史。那麼,這十三副甲冑出自哪裡?努爾哈赤又為什麼敢以十三副甲冑起兵奪天下?每一件事的發生都不是毫無根由的,努爾哈赤最初的目的也不是反明奪天下,而是為自己的祖父和父親報仇。
努爾哈赤的祖上自六世祖開始就接受了朱棣的招撫,入京朝貢,掌建州左衛,在遼東地區活動。雖然後來建州三衛雖然遭到了明朝的征剿,努爾哈赤祖上這一支勢力薄弱,但到底還是在遼東地區有自己的勢力和地盤,他們獲准可以與漢人和蒙古人等進行貿易活動。
那個時候的建州各部以及女真各部在遼東地區活動,雖然有不少的衝突和戰爭,但大體還是比較平靜的,大明名將、遼東總兵李成梁鎮守遼東,利用當地部落矛盾進行平衡,倒是平衡了當地的各部勢力,但這種平衡後來被打破了,因為努爾哈赤的祖父和父親一夕之間被殺了。
說起來,努爾哈赤祖上這一支自被明朝招降之後就一直表現的很順從,態度也很謙卑,他們不僅經常入京朝貢,在遼東一帶還依附於建州右衛王杲。建州左衛和建州右衛互有通婚,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和王杲結成兒女親家,覺昌安的兒子塔克世娶王杲之女為妻生子努爾哈赤,而王杲之子阿臺的妻子正是覺昌安的孫女,等等。
但這樣的姻親關係並非牢固不破,有時候捅刀子的通常就是自己人。王杲在遼東勢力強大,後來叛明侵邊,覺昌安父子就暗地裡同明軍聯絡,將王杲的謀劃和動向告知明軍,後來李成梁興兵征討王杲,攻下了古勒城,王杲雖然逃離了古勒城,但後來還是被明軍抓住,被送往京城處死。
王杲死後,其子阿臺也叛明,李成梁再次出兵圍攻古勒城,覺昌安和兒子塔克世前往說服阿臺降明,本來阿臺已經答應投降,戰爭很快就能過去,但就在這個時候,早已經暗地裡通明的圖倫城城主尼堪外蘭突然大喊:“李太師有令,誰能殺死阿臺,誰就是未來古勒城的城主。”
尼堪外蘭的這一聲無疑是阿臺的催命符,他很快被殺,而覺昌安和塔克世也在亂軍中被誤殺。努爾哈赤一下子失去了父親和祖父,這無疑是致命的,努爾哈赤想要為他們復仇,但明軍太過強大,而努爾哈赤祖上的勢力本就很弱,根本就是以卵擊石,所以他能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將祖父和父親的遺體找回。
為此他去找尼堪外蘭交涉,希望尼堪外蘭能夠出面讓明軍將他們的遺體送回來,但是尼堪外蘭不僅不答應反而和明軍聯合要將努爾哈赤所在的建州左衛收入囊中,建州幾乎都在尼堪外蘭手中,而努爾哈赤兄弟則被軟禁了起來。
李成梁自然不願意看到尼堪外蘭一家獨大,因此努爾哈赤兄弟很快就被放了出來,在回去的路上,努爾哈赤倒是遇到了一些人的擁護,他開始思索依靠別人是沒有用的,只有自己強大才是最要緊的,因此他將祖父和父親所遺留下來的十三副甲冑起兵為祖父和父親報仇。
很多人覺得這十三副甲冑是不是太少了點?其實不然,甲冑比兵器要珍貴很多,而且就私人來說,可以擁有刀制兵器,但甲冑卻萬萬不能私藏的,更不可能擁有很多,要知道甲冑的用處只有一個,即打仗,所以政府對甲冑管控很嚴,況且甲冑製作繁瑣,不是所有上戰場計程車兵都能有甲冑的,也因此,甲冑對於打仗來說,是比刀、箭等珍貴很多的。
也因此,努爾哈赤的祖父和父親在已然弱勢的情況下還能擁有十三副甲冑也不算少了,這筆遺產對於努爾哈赤是很重要的,至少士兵、武器、甲冑,他都有了,當然這點家當要真對上明軍或者遼東的大部隊是很不夠看的。
因此努爾哈赤準備好了之後,先是派使者進京陳述自己的委屈,祖上一直臣服於明朝,年年朝貢,卻得到這樣的結果,祖父和父親都被明軍殺死,這怎麼說都不是個事。朝廷一尋思也覺得不太地道,因此不僅歸還了努爾哈赤的祖父和父親的遺體,還“敕書三十道,馬三十匹,封龍虎將軍,復給都督敕書”。
這些雖然看起來並不多,但對於努爾哈赤的下一步計劃很有幫助,不管是在遼東收買人心還是繼續和大明搞好關係,都是一個定心丸。努爾哈赤收集舊部,又與薩爾滸城城主諾米納訂立盟約,於1583年五月攻打尼堪外蘭。
不過這一仗雖然攻下了圖倫城,但因為尼堪外蘭提前逃走,因此大仇並未得報,而且諾米納並未出兵不僅如此,當努爾哈赤繼續攻打尼堪外蘭所在的甲板城時,諾米納居然暗地裡通知了尼堪外蘭,再次讓尼堪外蘭逃脫。
尼堪外蘭做夢也沒有想到,會惹上努爾哈赤這樣一個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強敵,努爾哈赤最終還是為祖父和父親報了仇,但誰都知道,努爾哈赤真正的仇人從來都不是尼堪外蘭,而是明王朝,只不過努爾哈赤沒有那麼大的能力和實力去和明王朝作對。
相反的,他一直在明人面前表現的很乖巧,即便是在遼東一場接一場的仗在打,但努爾哈赤一直不肯和明軍起衝突,而只是逐步征服了建州各部落,又開始統一女真各部。
在這個過程中,努爾哈赤在明王朝眼中依舊是唯命是從的部落首領,他能統一遼東地區,在明王朝看來也是解決了一個大麻煩,只要遼東大定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畢竟明王朝內部也並不平靜,但朝廷並不知道,努爾哈赤從來都不想臣服於明王朝,而是一直存在仇恨和野心。
1616年,努爾哈赤最終建立了後金政權,並在兩年後的1618年,努爾哈赤宣讀討明檄文:七大恨。雖然史料中記載的“七大恨”各個版本略有不同,但第一條都是殺祖父和父親的大仇,這裡引《清實錄·太祖高皇帝實錄》中的記載:
“我之祖、父未嘗損明邊一草寸土也、明無端越釁邊陲、害我祖、父恨一也。”
這說明努爾哈赤自25歲起兵開始就知道自己真正的仇人是誰,但他的力量太過弱小,僅僅依靠祖父和父親留下來的十三副甲冑招攬將士起兵,因此不得不徐徐圖之,在明軍眼皮子底下一步步強大起來,然後反過來對抗明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