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讀這首詩我彷彿又回到小學第一次看到這首詩的感覺,詩裡的景色是那般柔情自然,感覺自己又回到了小時候的歡喜天真
9
回覆列表
  • 1 # 漢子詩人

    漢子一一也一一喜歡一一揚萬里一一《小池》一一《小池》一一意境一一質樸一一純真一一讓一一人一一讀中一一墜入一一童情一一孩提的一一呆萌……❤

  • 2 # 待到相見日

    我也很喜歡這首詩,讀著詩,就能體會到那優美的畫面,彷彿就看見了那從泉眼出來了細細水流,和小池旁的婆娑垂柳,還有那停在尖尖小荷角上的蜻蜓……

  • 3 # 絲路楓葉的生活日記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超喜歡這首《小池》,上小學時朗讀這首古詩,腦子裡就能想像出那清新唯美的畫面。一股清泉慢慢流淌,池塘邊垂柳輕輕舞動,婀娜多姿,池塘裡含苞待放的荷花,蜻蜓像小精靈般的飛舞著,嗡嗡歌唱著……讀著這充滿詩情畫意的句子,彷彿自己就置身於這無限美妙的大自然景色當中。

    中囯的古詩詞博大精深,底蘊深厚,是我們毎個人入學必學的功課。

  • 4 # 若木小記

    引言

    在中國的古詩詞中,有很多吟詠自然風光的古詩。但很多詩人在吟詠自然風光的同時,還會結合自然景物,運用比喻、擬人等多種手法,將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融入詩中,使整首詩充滿了情趣和理趣。

    南宋詩人楊萬里的著名作品《小池》就是這樣的一首詩。

    楊萬里生平簡介

    楊萬里,南宋吉州人,字廷秀,號誠齋。他的一生相較於李商隱、王維等唐宋時期懷才不遇的人來說,可以稱得上是比較順利的。他28歲中進士,先後歷任贛州司戶參軍、太常博士、將作少監、廣東提點刑獄等官職。他雖然沒有做過王安石、司馬光等做過的宰輔之職,但一生仕途較為平穩。楊萬里八十歲時壽終正寢,諡文節,朝廷追贈光祿大夫。

    《初入淮河四絕句》、《舟過揚子橋遠望》、《過揚子江》、《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小池》等都是他的著名作品。

    楊萬里詩風分析

    楊萬里詩歌成就很高,在南宋時期就已經極富盛名。

    南宋詩人姜特立在《謝楊誠齋惠長句》中寫道:“今日詩壇誰是主,誠齋詩律正施行”。

    同樣是南宋詩人項安世在《又用韻酬潘楊二首》中寫道:“四海誠齋獨霸詩”。

    他的詩風親近自然、幽默詼諧、平易淺近、富有變化,由此創造出了極具特色的“誠齋體”。楊萬里前期師法古人,學習字句韻律上的功夫。後期以自然為師,捕捉大自然中稍縱即逝的景象,融入自己的情趣。不僅如此,他還大量吸收了當時民歌的優點,這使得他的詩更加清新、自然和活波。

    既有“歸千軍、倒三峽、穿天心、透月窟”的雄健奔逸氣勢,也有“狀物姿態,寫人情意,則鋪敘纖悉,曲盡其妙”的委曲細膩。——周必大《跋楊廷秀石人峰長篇》

    除了詠景、詠物詩外,他還創作了大量的愛國憂時之詩。這類的詩作和他在政治上的主張有關,即力主抗戰、反對議和、穩步進取、恢復山河。表現了他憂國憂民的愛國思想,以及國家殘破的悲憤。代表作有:《初人淮河四絕句》、《雪霽曉登金山》等。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初夏小池風物圖

    《小池》是一首七言絕句,詩人描寫的是小池塘初夏的自然風物圖。

    小池的泉眼處,泉水慢慢的從泉眼悄然流出。在晴天的柔光裡,小池旁邊的樹木映照在水面上,微風搖曳,美麗自然。鮮嫩的荷葉已經從水面上露出,荷葉還未展開,只露出尖尖的一角。蜻蜓不只從哪兒得到了荷葉出水的訊息,已經早早的停在荷葉上頭了。

    古代詩人都有詠水、詠泉的習慣。如:

    唐王維的“清泉石上流”、宋朱熹的“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宋蘇軾的“林斷山明竹隱牆。亂蟬衰草小池塘”、宋林逋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等。

    “水”表現的是一種寧靜,而“泉”表現的是一種活波。

    在《小池》這首詩中,詩人利用“泉眼”、“細流”、“樹蔭”、“荷葉”、“蜻蜓”等物象,向人們展示瞭如畫的初夏風光、小池風物,將讀者帶入了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

    在格律上,這首詩格律工整、韻律和諧、用詞清新自然,使人讀起來朗朗上口、意蘊無窮。

    賦予自然萬物新生命

    自然萬物本來就是有生命體,但楊萬里在這首詩中卻給他們賦予了新的生命,即人的情感。在文學上,這種寫作手法叫擬人。除此以外,這首詩中還運用了想象和對比的手法。

    為什麼泉水是又細又小的緩緩流出?那是因為泉水“愛惜”。“惜細流”中的一個“惜”字,運用擬人的方式,化無情為有情,將泉眼活化。因為泉眼愛惜泉水,才讓它緩慢的流出。

    池邊的綠樹本來是沒有人的情感的,第二句“愛晴柔”中的“愛”字則賦予了綠樹人類的情感。綠樹因為喜愛這美麗的初夏晴柔風光,才以水為鏡,在水中的倒影中欣賞自己綽約的身姿。此時的綠樹不再是那冷冰冰、木訥的形象,而是擁有了美麗的少女心態,注重自己的形象,欣賞自己。

    詩的一二兩句中不僅有擬人的手法,同時也貫穿了作者的想象。作者並不知道“泉眼”和“綠樹”內心的真實想法,它們的“惜”和“愛”是作者透過想象給他們新增的。對比手法則主要體現在詩的三四兩句上。

    蘊涵豐富的家國情懷

    楊萬里是南宋早期的人物,主要生活在高宗、孝宗和光宗時期。雖然南宋王朝佔據著富裕的江南之地,經濟繁榮,政治也較為清明。但國土狹小、終究是偏安於一隅。朝廷中主戰主和紛爭不斷,楊萬里則力主抗戰,反對偏安。

    《小池》這首詩中一二兩句描寫美好的初夏風光,實際上是以小見大,希望有一個美好、寧靜、祥和的政治社會大環境。三四兩句則是依託這種大環境下的產物。將“小荷”比喻成人才,小荷露出尖尖小角,預示著人才的才華剛剛顯露出來。“蜻蜓”則是代指朝廷,人才剛剛顯露,朝廷就已經知道了人才的存在,並立在上頭,及時啟用新的人才。

    正是因為楊萬里不忍朝廷偏安,希望收復失地、重整舊山河。而人才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因素。所以他以“小荷”和“蜻蜓”代指,希望朝廷政治清明,廣收人才,並且能夠做到人盡其才,不產生滄海遺珠之恨。這體現了他的家國情懷和憂國之心。

    結語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道:“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優劣”。《小池》這首詩正是在“小”字上做足了文章。它不僅擁有豐富的畫面美感、韻律美感,運用各種手法使詩充滿情趣。而且以自然風物暗指,表現了自己的家國之憂和美好期望。是一首難得的七言絕句佳作。

  • 5 # 衣袍公子

    讀到楊萬里的《小池》是在小學的課本上,對於出生在北方小孩子,很渴望這樣的美景,很喜歡的。

    夏日的楊萬里《小池》宋·楊萬里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白話文:泉眼悄然無聲是因捨不得細細的水流,樹蔭倒映水面是喜愛晴天和風的輕柔。嬌嫩的小荷葉剛從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隻調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頭。

    楊萬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詩人、大臣,與陸游、尤袤、范成大並稱為“中興四大詩人”。因宋光宗曾為其親書“誠齋”二字,故學者稱其為“誠齋先生”。

    《小池》這首詩是1177年,楊萬里被分派到常州任職。

    侍講張栻以論張說出守袁,萬里抗疏留栻,又遺允文書,以和同之說規之,栻雖不果留,而公論偉之。遷太常博士,尋升丞兼吏部侍右郎官,轉將作少監、出知漳州,改常州,尋提舉廣東常平茶鹽。---《宋史·卷四百三十三·列傳第一百九十二》

    這一年春天,楊萬里到了常州,也就是春天。

    州曾先後有延陵、毗陵、晉陵、蘭陵等舊稱,自毗陵起為郡,隋代廢郡,改以州統縣,古毗陵郡遂為常州。唐代升常州為望,列入全國州府十望之一。宋代常州屬兩浙西路。元代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常州路,元惠宗至正十七年(1357年),明初朱元璋將常州地區劃出兩浙,直屬南直隸,且改常州路為長春府,轄武進、無錫、宜興、江陰(靖江)4縣。至明成祖永樂七年(1409年),改長春府復為常州府,沿用至清末。

    看到春天的常州,在楊萬里的眼裡就看到是《小池》裡面的畫面,這首詩描寫一個泉眼、一道細流、一池樹陰、幾支小小的荷葉、一隻小小的蜻蜓,構成一幅生動的小池風物圖,表現了大自然中萬物之間親密和諧的關係。這首詩描寫一個泉眼、一道細流、一池樹陰、幾支小小的荷葉、一隻小小的蜻蜓,構成一幅生動的小池風物圖,表現了大自然中萬物之間親密和諧的關係。

    我的春天

    我是一個生長在北方的小孩子,在自己小的時候,喜歡春天到來,每一場雨水,都會帶來一絲溫暖,然後就會看到牆角的枯黃的草,在三月時候隨著每一場雨水到來,一遍一遍的滋潤後,開始有綠色的嫩芽,小時候看到這些嫩芽,我就在想,這是給枯草穿一件綠色的衣服嗎?

    後來在小學的課本上學習到楊萬里《小池》,才知道,還有一個春天是南方的春天,跟北方春天是不一樣,在南方春天裡,會有荷塘,在哪裡會有泉眼,然後泉眼裡不斷有細水長流,不斷流淌著。

    岸邊的柳樹垂下的柳枝上已經有綠色的葉子,形成了樹蔭,然後倒映在水面上,隨著風,一起盪漾,真的好美好的景象。老師再次講到,在南方有很多的荷花,在荷葉鋪散在水面上,這時候就會有飛累的蜻蜓,立在荷葉上,真的接天蓮葉的綠色。

    看看窗戶外的春天,比不上南方的春天,但是也有自己可愛的地方,春天到來後,在田野裡又有很多的好吃的,記得放學後,跟小夥伴們一起,蹲在田野裡,用各種能用的工具,去挖在土裡面的好吃的。

    每一次讀到《小池》都會想到自己小時候經歷每一個春天,真的是很珍貴的回憶。

  • 6 # 語留人

    我從小即喜歡此詩,因為他淺顯易懂,景色清新自然又貼近生活,恰巧前不久又看到此詩,本以為閱歷增長的自己再次品讀此詩,能有更多地收穫,能感受到詩人更多地感情色彩,結果很意外,這真的就是一首單純的寫景詩。

    我也是查過資料才知道,楊萬里一生寫詩無數,最是擅長描寫大自然,語言淺白、清新自然,創造了“誠齋體”(楊萬里號誠齋)。這首詩是楊萬里50歲時到常州任職時所作,知天命仍可作此玲瓏輕巧的寫景小詩,可見詩人不過分追求名利、胸懷寬廣之志,以及熱愛大自然與世無爭的閒情逸致。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這首詩很是直白,也是能夠流傳至今的重要原因,我就不碼字翻譯了,直接談談我的理解。

    我認為全詩重在一個“平”字。

    內容平淡無奇

    此詩描寫的景色再平常不過,初夏的一池水,一個泉眼,幾片荷葉,數只蜻蜓,幾顆楊柳,這是很常見的景物,幾乎人人都見過,很貼近生活,所以會引起更多人的共鳴。

    2.感情平易近人

    主要就是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對初春景色的喜愛,和自己的愉快心情。毫不做作,也沒有太多的複雜感情及雄心壯志,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

    3.語言平平常常

    我之前也提到了,此詩語言淺白,幾乎人人可懂,沒有過高的閱讀門檻,可謂老少皆宜。

    雖然沒有華麗辭藻的堆砌,也沒有意味深長的含義,但是此詩很是考究用字,也是其千古傳誦的重要原因。

    剛才說此詩重在一個“平”字,而內容上都是圍繞一個“小”字做文章。

    1.題目即“小池”,便直接告訴讀者,此詩的題材很小,沒有啥金戈鐵馬,也沒有大好山河,而是一池小水,我卻獨自享受,甚至可以據為己有。

    2. 具體景物小,小泉、小流、小荷、小蟲。

    3.用字小,“惜”“細”“愛”“柔”“小”“尖”“早”,用字用詞沒有大刀闊斧,輕巧剔透,很是符合此情此景。

    這幾個字我不一一解析其奧妙之處了,細細品味都是可以感受到的,我就說一個“惜”字,因為這是我認為全詩最巧妙之處,也是我最喜愛及欽佩之處。

    惜為愛惜、憐惜之意,把泉眼擬人化,是這個景色一下生動活潑起來。並且可以側面寫出水流極小,小至無聲無息。更能體現出流水的珍貴,連泉眼都吝惜它,不願意放走一絲一毫。當然,這便烘托出了詩人觀察的細緻入微以及對池水的喜愛。

    最後說說自己,小時候還是很喜歡夏天的,小池裡撈個蝌蚪,小園中抄只蜻蜓,小夜間逮只蟋蟀,小男孩應該都挺淘的,而且我那時候沒有那麼多高科技,與大自然作伴是最好的選擇。

    逮來的蛐蛐,和好朋友掐鬥,輸了之後用手“顛”,顛暈了接著掐。我不知道您能看懂我寫的這個不,如果是有相同經歷的淘氣男孩兒,一定是可以體會到其中的樂趣的。

    迴歸大自然真的很美妙,不過真的是身不由己,很難做到。我只願哪天走狗屎運撿一箱子黃金,就此去深山尋找野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釣友們,4.5米魚竿多少克,算是好杆子,一般什麼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