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深空電報

    以人類現在科技水平,也扛不住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那種隕石撞擊。糾正一下,這不是隕石撞擊,而是小行星撞擊,這是一個直徑達到10公里的小行星,如此龐大的天體我們還無法改變其軌道,同時也沒有能力擊毀它。把目前的彈道導彈拿去改裝,變成擊毀小行星的火箭,但是這些碎片也依然會進入地球大氣層,造成更大範圍的小行星撞擊事件。10公里直徑的小行星分裂之後可形成數公里大小的碎片,還有數百米碎片,更多的是數十米直徑的碎片,可對地面上的城市造成嚴重的破壞。

    當然與其讓10公里的小行星撞擊,還不如擊潰它,雖然這樣做會導致一些城市被摧毀,但是也保護住了人類文明。還有一些碎片可能會落入海中,這樣就消除了一些影響。如果是10公里的小行星撞擊,不論是海洋還是陸地,都會造成極為嚴重的後果。以人類現在科技水平扛不住6500萬年前摧毀恐龍的小行星。

    這也是我們文明目前面臨的瓶頸技術,美國宇航局計劃在2022年捕獲一顆小行星,拖回月球軌道上進行研究,直徑也僅為3至5米。更大的小行星一旦控制不住,就會造成嚴重的後果,10公里的小行星撞擊會摧毀整個文明,這可不是開玩笑的。一旦我們掌握了小行星的結構,就有可能找到擊潰小行星的方法,只不過這個時間要在等至少30至50年。

    川陀太空

  • 2 # 北京西七環

    對地球影響很大,但是滅絕不了當下的人類。理由6500萬年前的小行星撞擊,直接死於衝擊波的是很小的區域,大面積的生物死亡,是由於爆炸後產生的蘑菇雲,音響了氣候,食物鏈打斷一個環節,生物就大面積死亡了。

    對於現代文明來說,那個級別的衝擊後果,已經不是什麼不可清除的殘餘。現代人工降雨技術,核武器,除塵技術,都非常成熟。

    科普一下,那次生物大滅絕,死於食物短缺。

  • 3 # 科學三人行

    以人類現在的技術水平,經歷6500萬年前那種隕石的撞擊是不可能的滅絕的。

    即使是恐龍在6500萬年前的撞擊之後任然沒有立即完全滅絕,有相當一部分小型恐龍捱過了一段時間,最後死於全球氣候變化。

    6500萬年前的撞擊帶來的影響是全球性的,首先是撞擊帶來的衝擊波環繞了地球數圈,周圍數千公里內生物遭到毀滅,撞擊所造成的塵埃進入平流層遮住了陽光,最終使得地球進入冰河世紀。

    少部分恐龍死於直接撞擊,大部分恐龍死於冰河世紀帶來的影響,比如氣候變冷,沒有陽光植物死亡恐龍失去食物,空氣中充斥著有害氣體等等。(央視播放過BBC專門關於這個的紀錄片)但是還是有少部分恐龍活過了末日,進化成新的物種(有一定證據顯示有些鳥類進化自恐龍)。

    現在我們來說說人類為什麼可以從這種級別的撞擊下倖存下來。

    首先這種撞擊雖然是毀滅性的,但並不是直接毀滅,而是透過氣候影響生態的間接毀滅。處於撞擊中心的大洲肯定會被直接摧毀,但是其他的大陸卻很難受到直接的波及。只要不是直接死亡就有機會生存下來。

    其次即使是撞擊引起了全球氣候的鉅變,以人類現有的技術也並不是多大的問題,利用化石燃料可以產生電能,溫室培養可以生產食物等等都可以解決。

    當然這種級別的撞擊是人類不可阻止的,是毀滅性的,處於撞擊中心的大洲人口和生物幾乎會被完全消減,接下來幾年甚至幾十年撞擊所帶來的氣候變化也會讓全球糧食減產,很多人被凍死餓死以及有毒空氣致死。最終只有少部分有條件的人類可以生存下來。

  • 4 # 楊賽15

    這要看多大的隕石了,如果直徑超過一公里地球徹底完了,從地表往下500米都會被燒透,,灰塵會擋住陽光需要幾萬年才能散去,地殼會破裂,岩漿會流滿整個地球,火山不斷的噴發,你覺得會有任何細胞能在這種環境生存嗎

  • 5 # 助農機械旋耕機開溝機

    以現在的科學技術,直徑十公里的小行星要撞擊地球,應該在小行星即將撞擊地球好幾年前就被發現,完全可以聯合美、俄、英、發等核國際,召開會議,研究對策,當專家計算好所需當量,再到一定距離後,發射核導彈把它完全可以擊碎,剩下的碎片,在進入大氣層後就燃燒殆盡了!不會對人構成危害!

  • 6 # 雲月子

    不能!

    6500萬年前的行星撞擊不能毀滅現在的文明

    那次撞擊之所以能毀滅地球生態是因為造成了以下後果

    1.直接撞擊傷害;這個能讓人類區域性區域損失慘重

    2.撞擊之後的粉塵進入平流層,導致地球被“遮蓋”,陽光被反射進太空,地球急劇降溫。沒有陽光,低溫,沒有陽光導致草木無法生長。食草動物死亡,之後食肉動物也急劇減少。但是最終還是有極少數生物挺過來了,比如鱷魚。

    以人類目前的技術。

    1.能夠預測小行星的到來及測算出撞擊地點及破壞程度,提前轉移物資及人口,將撞擊損失減少到最低。

    2.啟動全球工業為後面的粉塵擴散,進入平流層的粉塵減少努力,以人類目前的技術能夠做到

    3.溫室培育植物也能保證糧食的生產。

    綜合:6500萬年的小行星撞擊能極大破壞人類文明,但無法滅絕。

  • 7 # 幻世魔王

    這件事情的關鍵是,能不能夠在隕石撞擊下生存,如果僅僅為了生存,當然是沒有問題的,只要能留下一小部分的人類,那麼人類就可以再次繁衍生息,就像當年諾亞方舟做的那樣。

    能不能對地球產生影響?完全有可能,只要有一塊隕石落到地球上,就會產生一些直接的影響,不過人類有沒有辦法解決這樣的問題,有辦法,但是能不能完美的解決,就要看當時的具體情況。

    如果是比較小的隕石,就算撞擊在地球上,對一些人產生了致命的殺傷,但不足以改變整個地球,更不會改變地球的氣候條件,而當年恐龍之所以滅絕,並不是隕石撞擊直接導致恐龍死亡,而是整個環境變遷,食物鏈斷裂等等情況,最終導致了恐龍種群的滅絕。

    而對於擁有更高科技水平的人類,首先小的隕石不足為懼,如果有足夠大的隕石撞擊地球,那麼應該在很長時間之前就會被宇航局發現。因此會聯絡各個國家進行相應的攻擊措施,將隕石分解成無數的小塊,這樣在進入大氣層的時候,每一個片段會發生劇烈燃燒,最終變成全無威力的碎片,這樣人類就得救了。

  • 8 # 科學美少男

    恐龍時代那可小行星直徑才10km,有點不夠看的,我們直接“地獄模式”,來顆大的,現在讓我啟動一顆小行星,看看人類是否能躲過浩劫。

    小行星帶中的大行星撞擊

    我們將從小行星帶中找一顆50km寬,以17km/s的速度撞擊地球的小行星開始。直徑為50公里時,還是落在6500萬年前的同一著陸點,即如今的墨西哥,尤卡半島。這顆小行岩石密度非常高,以漂亮的45度角入射。

    在它落地瞬間將產生相當於67.8億兆噸TNT的能量,並撞出一個214公里寬,76公里深的口子,直接演變成一個自主開發的火山口。

    在此過程中蒸發了166,000立方公里的岩石。如果您距離此處10,000公里以上,您將看不到火球,因為它在地平線以下。

    不過你也不高興太早,在撞擊後33分鐘,將會發生11.2級地震。在這之後8個小時,爆炸聲將以88 dB(90db就會使聽力受損)和200 km/h的風速襲來。

    在這個風速面前,10級左右的山竹”、“利馬奇”、“桑美”根本不夠看的。千萬不要出門,胖子也會被刮跑。也不對,房子也會被刮跑,並且地震也來了!想想在哪躲比較好?

    此後再過8個小時,沿海地區將遭受75m高的海嘯的襲擊,這會推平沿海地區的表面結構,無論亞洲第幾高的樓,瞬間清零。

    好訊息是相反半球的許多人將倖免於最初衝擊,但他們的艱難時期才剛剛開始。還記得在撞擊中蒸發的166,000立方公里的岩石嗎?現在,這些塵埃已被送入大氣層,在那裡噴射流將其擴散到全球各地。可利用的陽光量大大減少,植物無法獲得足夠的能量來生長。一部分塵埃被濺入平流層中,等它們完全掉下來需要數年的時間,但是殘留效應很可能會持續數十年,從而大大降低了農作物的產量。

    人類不會完全滅絕,其中有一小部分能夠生存,口罩,護目鏡一戴就是十年,好訊息是不需要像這次病毒戴N95,外科那種就很夠用了。

    不過,文明和科技恢復將是一個緩慢而又痛苦的過程,我們將一夜回到解放前。也許在幾百年後,我們就可以開始重新建立某種文明,並逐步進入“科技大爆炸”。

    正常來說,這樣的“遊戲”地球每隔41億年就發生一次(科學家計算),但是因為我們有月球守衛,又有“社會我大哥”木星的保護(阻擋與引力吸引),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的可能性越來越小,因為就目前來說,行星的軌道越來越穩定,較大的小行星也會受到軌道的束縛,循規蹈矩的執行。

    由此可以看出來,恐龍時代那顆“小小行星”(直徑10km)實在LOW爆了,是無法滅絕人類的。但我們模擬的前提是太陽系中小行星帶的小行星,如果不是太陽系的話結局就不好說了。

    奧爾特星雲的小行星

    現在讓我們開啟地獄模式中的“地獄模式”,看一下完全相同的小行星,從奧爾特星雲中飛來(現實中是存在這種可能性,奧爾特雲是一個包圍著太陽系的球體雲團,存在彗星雲團,佈滿著不少活躍的彗星)。

    儘管我們對小行星帶中的小行星和軌道有一個很好的瞭解,但對奧爾特對於我們來說就很神秘,我們鮮有關於它的可用資料。

    透過對軌道力學非常粗淺的估算,如果彗星雲團中的彗星向我們駛來,它不會以僅僅17 km / s的速度徘徊,而是將以51km/s的速度撞擊。“衝擊地球”的能量將達到之前的9倍,即610億兆噸TNT。

    會炸出一個寬348公里,深123公里的隕石坑,並會在撞擊地點蒸發1,490,000立方公里的基層岩石。

    我們假設的觀測者在地球的另一端,所感受到的地震與第一種情形可能相差不多,但爆炸的威力會大得多,速度為每小時612公里擴散。如果你爆炸中倖存下來,別太高興,因為130米高的海嘯在8小時後就會在這一側“上線”。

    在受衝擊的一端,假設會有一些倖存下來,但他們也不是幸運的,因為這一面地球所有基礎設施都遭到了清零。並且整個地球將面臨持續數年的超級嚴冬。剩下的任何人都將因飢餓而死,直到上百年後天空再次變為藍圖白雲。

    或許有人在地下屯了上百年的食物和物資,並有良好的過濾、通風系統,電力系統,但是等他們在出來時大多數動物的生命都已滅絕,並且也極少有植物能在嚴寒中冬眠。

    太陽的是地球生命的來源,當塵埃遮天蔽日,即使我們躲到地下也沒有能量的來源。能量很寶貴,不要妄想在地下利用燈光等能量種植植物,飼養動物,能量在轉換和利用過程中會流失。如果我們擁有可控核聚變技術或許還有一線生機,但是如果我們擁有了該技術也就不用死守地球了,行星來就來吧,不行上火星。

  • 9 # 參與的樂趣

    還有可能,只要發現的早,彗星軌道清晰,人類用上核能力接力調整一點點就容易擦肩而過了,地球質量不是很大,超過7.9公里/s就捕獲不了了。

  • 10 # 國禽樂園

    早發現,早預防,這種小行星發現了機率很大,一般能提前一兩年發現軌道異常的話,以現在的獵鷹火箭,搭載太陽帆,在小行星上登陸,展開太陽帆,略微改變一點軌道,就能避免相撞。

  • 11 # 毛毛雨79151001

    有一定希望,人類發現一顆小行星會撞向地球,如果能提前測定好行星路徑,可以傾盡所有在小行星一側部署大量氫彈同時引爆從而改變小行星軌道,或者炸碎使其在大氣層焚化。如果再不行,只能讓少數人帶上糧食去月球避難,等塵埃落定再回地球延續文明。

  • 12 # 子夜的生活日記

    人們普遍認為,歷史上恐龍的滅絕是由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的,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機率相當高。以我們目前的科學技術水平,如果我們能加強觀察,提前發現入侵者,然後用偏轉小行星軌道或直接摧毀小行星結構的方法,我們就能避免類似恐龍滅絕的悲劇。

    現在人們普遍認為小行星是太陽系形成時遺留下來的。目前,人類觀測到數萬個近地天體,其中約十分之一對地球有潛在危險。霍金還多次警告說,在過去的10萬年裡,人類享受到如此優越的生活環境確實是一個奇蹟。

    科學家還經常使用計算機來模擬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後果。對地球來說,直徑超過一公里的小行星的任何撞擊都會導致大氣環境、表面生態和環境的巨大變化。撞擊能量相當於所有人類核能的幾個數量級。

    因此,對小行星的觀測、對其軌道的預測以及如何提前避免小行星的直接撞擊已經成為所有人類需要面對的問題。因為與地球上的其他自然災害不同,小行星對地球的撞擊將不可避免地導致全球毀滅。各國已經透過國際空間合作機構對小行星進行跟蹤觀察和風險評估。國內外也發展了許多小行星防禦理論和計劃。

    對於小行星的防禦來說,主要的方法是直接改變它們的軌跡,或者將小行星的結構摧毀到足夠小的碎片,以便在穿過大氣層時被摧毀。當然,後者是隻有在警告時間很短時才實施的最後手段。為了改變小行星的軌道和速度,目前最可能的技術是使用發射航天器攜帶核武器進行撞擊,或者在小行星表面或內部安裝核武器。還有各種其他理論,比如安裝動力推進裝置和太陽帆來減緩或改變小行星的路徑。

    地球屬於每個人。所有國家都必須共同努力。只有當他們有了錢、錢和權力,他們才能以統一的方式部署和保衛地球。

  • 13 # 如龍得雲13333

    如果真的出現這種情況,以人類現在的科技水平完全可以防止和避免這種災難,根本不需要擔心。

    之所以這樣講,是因為一旦有小行星進入太陽系向地球飛來,很早就會被人類的天文望遠鏡和射電望遠鏡發現,屆時人類就可以舉全球之力,在短時間內製造出多個超級鐳射武器,分佈在不同國家和地區,一起射向太空將小行星推離軌道或擊毀。

    退一步講,即使被擊毀的小行星會產生大量碎塊,但這些碎塊中的一部分會轉向其他行星,另一部分進入地球軌道後,經過大氣層燃燒形成隕石雨,雖然會對地球造成一定的破壞,但不會造成毀滅性的災難。

    6500萬年前,恐龍之所以滅絕,主要是因為小行星撞擊地球后造成了大範圍的火災,幾乎燒掉了所有植物,其煙塵遮天蔽日,經久不散,剩下的植物因為缺乏光合作用也枯萎死去。沒有食物,加上氣候的變化才造成了恐龍的滅絕。而人類則不同,只要地球不毀滅,無論什麼災難都可以生存。

    因此,以人類現在的科技水平,完全可以應對6500萬年前小行星撞地球時的那種災難。

  • 14 # FInd宅科技

    遇到直徑巨大的天體撞擊地球,人類無可避免的要進入末日,但是對一些小直徑的天體,人類是完全有信心能夠擊毀的。

    關於它的話題,不僅吸引了許多科學家,工程師,也整合了許多國家的人力,財力,物力。

    噴射的彗星

    但目前確實已經提出了一些可能有效的方案。在美國國家研究理事會(NRC)2010年的《保衛地球:近地天體調查和減災戰略中》,把這些可能得方案,總結成了四類:民事防衛、慢推或慢拉、動能撞擊器、核爆炸。

    民事防護主要指直徑小於50米的天體,不進行攔截,透過測定近地天體降落的位置進行疏散。

    重力拖拉機構想圖

    慢推或慢拉主要指的是對近地天體,持續的施加一個比較小但很穩定的力,讓它緩慢的偏離原來的撞擊軌道。其中主要分為這三種:“太陽能蒸發法”、“拖船法”和“重力拖拉機法”。即透過讓彗星表面受熱噴發,形成反作用力,改變軌道或者改變天體萬有引力,改變軌道。

    動能撞擊方案的原理是製造一個航天器,讓它以10km/s或者更快的速度撞向近地天體,使近地天體偏離原本要撞擊地球的軌道。它是目前最有可能的一種方法。

    核爆炸方案分為三種情況:“地下核爆炸”、“表面核爆炸”和“懸空核爆炸”。一般不採用第一個地下核爆炸。採用表面或者懸空,透過核爆炸的射線,使彗星表面噴射,

    改變軌道。

    每一種方法都有它的優缺點,不過透過兩兩組合,就能互補。

  • 15 # 姝子

    首先有必要說明的一點就是: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的原因並不一定是隕石撞擊所致。只是在推測滅絕原因時,隕石撞擊的說法受到最多人的認同和科學界主流認可。根據題目所設條件,我們只能是假設恐龍滅絕的原因就是小行星撞擊所致,而人類將再次遭受同等量的撞擊力度。討論“以人類現在的科技水平,能否在超大型隕石撞擊下生存?”

    我的答案是:生存的機率很低,但不能確定為零。

    6500萬年前的恐龍是當時地球上的食物鏈頂端,但體型一般偏大,滅絕的原因並非全部直接在撞擊災難中死亡,更多的是無法扛過撞擊後引發的全球氣候極端化和生態環境被破壞的食物鏈截斷。恐龍並沒有發展出很明顯的智慧文明,它們沒有任何逃生、防護、避難的設施和裝置。

    而以人類現在的科技水平,雖然仍然無法達到可以直接攔截高速小行星,令其改變軌道或直接粉碎它的目的(未來或許可以實現)。但是可以提前觀測到行星軌跡,並提出預警、計算出大約多長時間抵達地球。

    以人類現在的科技水平,可以實現小範圍的精英逃往宇宙空間站或深海潛艇、防空洞、地底深井等地方避難。但實際困難是無法捱過漫長的無補給歲月,要解決食物供給問題,當前人類的科技水平已完全可以實現技術支援,比如在某個封閉空間建立小範圍的農作物種植;用生物技術直接合成可食用高濃縮的營養劑;大容量的冷藏裝置儲存足夠量的生鮮食物(僅供小數量精英食用的話)。

    如果預警時間足夠長,給地球充份的準備時間,人類要在超大型隕石撞擊下全體生存幾乎不可能,但保留一部分精英人士和保持文明延續,還是有很大勝算的。

  • 16 # 田園書香

    你好!

    按現在人類的科技水平,滅絕恐龍的小行星我們也是無法抵禦的,也只有和恐龍一樣的命運~滅絕!

    在6500萬年前,地球上恐龍的數量並不比人類少多少,雖說它們不能製造工具,不能構築掩體和防護措施,但是它們在抵禦自然災害方面,有時比我們人類還要強,這就可以見得那時行星撞擊地球是多麼的可怕了。

    如果現在有顆足夠大的行星撞擊地球,即使我們有部分人能躲過當時的劫難,可是在面臨以後空氣和水的汙染,和大量植物的滅絕,以及由臭氧層被破壞而引起的高溫等,在以後的多年中,地球上的環境也是不適應我們生存的,因此剩下的部分人也會在不長的時間裡死去,最後人類的結果會和恐龍一樣。

    就算我們能乘坐飛船逃出地球,那畢竟是少數人,當今我們人類製造的飛行器還不能飛出太陽系,只好在太陽系內尋找新的安居地點,可是目前我們還沒有發現哪個星球能適應我們居住,所以,即使逃出了地球也沒有安全的住所,最後還是無法繼續生存下去。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如今我們還沒又發現來自太大行星的威脅,至少在幾百年以內我們是安全的,就是預測2036年撞擊地球的行星阿波菲斯,它的威力也不會造成人類的滅絕,何況也只是在預測中,何況我們人類在這十幾年的發展中,一定會有好的方法來化險為夷的。

  • 17 # 滬說

    探討這個假設問題之前,需要優先考慮當前地球或者人類的科技水平算高還是算低呢?而評價一個東西的高低就需要一個評價標準。

    地球上曾經出現過多少高階文明不得而知,有傳說中的史前文明、有可能的亞特蘭蒂斯文明、有印第安文明,歷史上有可能出現過跟我們目前差不多高度的文明但是最終為什麼還是消失了呢?

    或者假使地球上之前並沒有出現過如現在這種高度的文明,目前的文明是地球上已知和未知文明中的最高階的文明。那麼現在的技術真的很高很高了嗎?

    很多時候我們直觀上感覺目前人類的文明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好像人類已經無所不能,發明了電話、發明了手機、發明了計算機甚至發明了機器人還有核武器,難道這些東西就足以證明人類科技已經發展到了能夠保證在巨大隕石下撞擊仍然能夠存活嗎?答案顯然不是這樣的,這種

    優越感來自於我們在判斷科技水平時總是拿現在更過去相比,因為科學的產生也不過才最近幾百年來的事情。而相比科學的發源其實科技的起步更晚,雖然科技確實相比以前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如果我們設想以後的技術,現在的技術其實跟將來還差得遠。

    其實能否存活並不完全跟技術水平有關,恐龍之所以會滅絕的原因可能有體型太過龐大災難來臨時候根本無法躲避,不像人類這樣是智慧生物有主動適應性,即使在隕石撞擊發生大爆炸的情況下,即使在已知食物全部毀滅的情況,人類還是有可能找到替代東西來充當食物以支撐能繼續活下去。科技能增加人類生存下去的機率,但是即使沒有技術沒有達到那麼高,人類也還是有機率存活下去的。

  • 18 # 讓你神經錯亂

    科學家一直也在研究為什麼恐龍在六千五百萬年前突然在地球上消失了,說了很多的結論,到隨後大家覺得能接受的就是小行星撞擊地球,那麼問題來了。有紀錄片說過,墨西哥的隕石坑早於6500。如果是真的,那麼為什麼只殺死了恐龍呢,鯊魚鱷魚 烏龜 還有很多植物。沒有全部殺死呢。就算動物殺不死,植物最起碼在大爆炸中應該燒了吧。而且還有的紀錄片表示,當時小行星撞擊以後,並沒有全部殺死恐龍。這就證明了,為什麼現在還能看見這些古老的物種。最近幾年又有新的定論,說是地球膨脹導致恐龍的滅絕。有證據表示,現在的地球要比上古大陸時期的地球顯得大很多。我想啊,恐龍這個生命體。存在地球一億多年的歷史。那可不是一般的生命體。就像我們人類。自從脫離自然法則後,區區幾萬年期間,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何況是一億年的恐龍呢。如果把影像拉回到史前,生命體是隨著自然環境去生存,環境一次次的改變,生物一次次的進化,環境在改變,生命在進化。到6500的時候因為地球內部的膨脹導致恐龍進化越來越不適應。在加上小行星的一次撞擊。等於是火上加霜。災難後的日子,生命體是頑強的,不可能說一下子全部殺死所有物種。隨著時間的推移,恐龍的身軀越來越不能適應來自地球本身的改變。只能放棄這個身體,接著在演化,在進化。一億年的進化生命生命啊,可不是那麼弱的。如果不是地球內部環境的改變,可不能殺死這麼成功的物種。。。就像侏羅紀電影裡的臺詞。生命總會找到出路。

  • 19 # 時空通訊

    我的回答是在滅絕恐龍的那個小行星撞擊下,如今的人類是可以生存下去的。當然這樣的撞擊會導致人類的大災難,大面積的死亡是必然發生的,經歷幾十年的生存掙扎也是必須的,但最終人類會存活一部分,一百年後人類又開始繁衍生息,地球會重新出現勃勃生機。

    恐龍的滅絕原因還是一個懸案,現代科學界比較廣泛的說法是小行星撞擊加快了恐龍的滅絕,但小行星撞擊不是恐龍滅絕的唯一原因。6500萬年前那顆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約有10公里直徑,撞擊到現在墨西哥希克蘇魯伯,形成了一個直徑180公里的隕石坑,據科學家推測撞擊能量相當於100萬億噸黃色炸藥,是廣島原子彈50億倍。

    希克蘇魯伯撞擊事件會引發高達300米大規模海嘯,地殼被撞破,數以千億噸的酸性粉塵從地球內部噴入大氣層。這些物質遮蔽了Sunny,妨礙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食草動物因缺乏食物逐漸死亡,靠食草動物生存的食肉動物也相繼滅亡,生態系統受到瓦解。

    但有科學家指出,這些並非恐龍滅絕的唯一原因。新的理論提出,地球那個時代恰逢火山活躍期,造山運動頻繁,氣候突變,恐龍已經生存了1.6億年,一些進化緩慢的大型恐龍骨骼和機體呈現出了脆弱的老態,這些都使這個群體經受不起巨大的打擊,最終走向了滅絕。行星撞擊後,恐龍的生存還勉強持續了200萬年,如果能夠適應變化的地球,或者可以得以生存。事實上,滅絕的只是非鳥恐龍,而類鳥恐龍漸漸進化成了如今的鳥類。

    目前,小行星撞擊還是威脅人類生存的一大隱患,但如今的人類可不是6500萬年前的恐龍,除了體型上的差異外,最大的差異是人類有思維和智慧,有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雖然現在人類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還很弱小,但也是恐龍完全不可比擬的。即使現在發生這樣的事件,除非直接打擊導致人類全覆滅,否則只要能留下一部分人類,這部分人類就能設法克服重重困難,堅強的活下去。事實上,6500萬年前的撞擊事件並沒有立即導致全球生物的大滅絕,因此人類完全有希望存活下去。

    當然,在10公里級的小行星撞擊下,人類的損失肯定是很大的,死亡率也是很大的,第一波打擊估計會損人口三分之一左右,飢餓和疾病還要不斷地導致死亡,人類會摸索著度過艱難的幾十年。最終人類會創造出對付災難後遺症的各種措施和生活方式,發明出新的機器裝置,只要有十分之一的人口留存下來,當大爆炸的陰霾散去,人類又會迎來新的發展期,地球會重新生機勃勃起來。

    人類正在加快科學研究的程序,人類的文明如果能在一兩百年內達到宇宙一級文明水平,就能完全抵禦和應對地球火山爆發、地震、颶風、海嘯等自然災害和各種生態災害,這個時代,人類或許就已經可以避免小行星可能導致的撞擊了。如果能發展到二級文明,即控制本恆星系資源和能源的能力,像對付這樣的小行星撞擊就是小菜一碟了,或許還希望來一顆小行星,把它捕獲下來利用資源呢。所以,人類發展的最終希望是科學技術,只有科學技術的發展,才能使人類永遠的延續下去。

  • 20 # 寒木釣萌

    6500萬年前的恐龍,任小行星宰割。但現在的人類,必然不是。提前發現

    透過觀測和精密計算,如果能提前10年發現,某顆小行星將在某某年撞擊地球。那麼,可以採用:

    亞爾科夫斯基效應

    有一個事實顯而易見,長距離射擊,如果槍口偏了哪怕是1毫米,最後的彈著點也會相差很大的距離。

    所以,可以在早期改變小行星的軌道。

    “亞爾科夫斯基效應”是由俄羅斯的土木工程師伊凡·亞爾科夫斯基提出來的,意思是說,當小行星在吸收Sunny和釋放熱量時會對小行星產生的微小的推動力。這種微小的推力,在直徑10釐米至10公里的天體上較為明顯。

    透過雷達測量,此效應在“小行星6489”上被精密地測了出來。

    因此,我們可以這樣做,派一艘飛船去,飛船上不是攜帶大當量核彈,而是一大桶白漆。然後給小行星噴一層白色反光的東西,從而大大加強亞爾科夫斯基效應。藉助太陽輻射的微小推力,在未來數年逐漸偏移小行星軌道,從而讓其接近地球時相差十萬八千里。

    噴上白色反光物質強化“亞爾科夫斯基效應”,從而慢慢改變其軌道

    而另一個採用太陽能的方案是,在小行星周圍安置數塊大反射鏡,從而把太Sunny反射到小行星的一個點上,這個點被加熱,產生噴射物,依靠噴射物產生的推力,逐漸讓小行星“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很晚才發現

    鑑於各國對天文監測站的經費投入不多,這種可能也是存在的,即,直到要撞擊前的2個月才發現。那麼,所有可用的溫柔方案統統不能用了。

    只能採取暴力方案,大當量核彈。

    對於很多人來說,核彈方案簡單粗暴過癮,然而,核彈也有其侷限。

    比如說,如果任小行星撞擊在某處,那麼其撞擊能量相當於10億噸TNT,但是你用核彈將其轟得四分五裂,變成100塊相當於1千萬噸TNT的小行星撞地球,那麼顯然,後者不一定比前者帶來的損失小。

    不過。以上說的情形只是一種設想。因為地球上不是隻有一兩顆核彈,而是幾千顆。

    到時,五大國一起商量,每家出100顆,發射費用,全球各國均攤。當然,這有點難,要在兩個月之內將錢的事扯完皮,想想就難。

    此方案,對於無核國的好處是,地球上又少了500顆核彈。

    對於有核國來說,沒什麼可想的,這是你作為有核國必須要盡的義務。

    炸碎也許不是最佳方案

    對於數十公里直徑的小行星,即使用核彈,要想炸碎也是不容易,很多時候,我們容易高估核彈的力量。

    因此,最好是,選中某個方向,專門在小行星的特定側邊爆炸,以爆炸的能量推移小行星的軌道,直到能讓其擦著地球大氣層飛離地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你有十萬,你會如何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