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石成言

    土木堡之變中一敗塗地,北京保衛戰中赫赫戰功,華麗麗地完成人生逆轉。本來可稱為民族英雄,可惜為了榮華富貴,出賣戰友、陷害於謙,迎立明英宗復辟,最後因謀反病死獄中,可惜可嘆,只能說明人性的複雜。

  • 2 # 萌妹子軟軟

    石亨,陝西渭南人,明朝將領,曾經官至太子太師,封忠國公。早年抗擊瓦剌有功而被明代宗朱祁鈺重用,一度做到了萬人敬仰的位置,為何後來還要發動奪門之變。

    石亨參與奪門之變,也讓很多人感到很困惑,為什麼本身已經位高權重了還要這樣。說來說去也主要石亨自己本身對權力的無法割捨,想永久保持下去,但當時明代宗朱祁鈺痛失了自己的愛子朱見濟,逐漸心灰意冷後身患重病。石亨見此場景,一時心裡失落了好多,自己的靠山都快沒了,此時還站在明代宗,後面只會被明英宗所冷落甚至殺害。在這種情況下,石亨聯合了宦官曹吉祥,徐有貞,秘密發動了奪門之變。由於這他這種行為一直被人們所不齒。

    石亨因為太過於迷戀自己的權力,最後卻功高震主被明英宗下令處死,這樣的結局大概也是他想不到的。

  • 3 # 追蹤歷史腳步

    石亨以擁戴之功自傲,身破名裂

    奪門之變後石亨被評為首功,進封忠國公,家族中的50多人冒領功賞入職錦衣衛,手下人、親戚、朋友4000多人,透過改名換姓獲“奪門”之功。石亨還因私怨斬殺于謙、範廣等人,拘押一眾大臣,從而實現大權獨攬。此後,每天入宮朝見朱祁鎮,干預政事。

    如朱祁鎮不同意他的政見,石亨就大為不滿,以擁戴之功自居,朱祁鎮實在忍受不了,對大臣李賢傾述。李賢說:“必須下決斷了。”朱祁鎮說:“閣臣有事,必須召見才入宮。他作為武臣隨時頻繁入宮怎麼行?”就下令左順門,不經宣召石亨不得入宮。

    石亨得勢後還想讓祖先沾點兒光,要求在祖墓立碑,工部不敢拒絕,只好答應,這是明永樂年後為功臣祖宗立碑的首例。石亨還建造府第,氣勢超朱祁鎮的規定。史載,石亨權比君主,堂侄石彪被封為定遠侯,叔侄蓄養猛士數萬,朝中將帥半數出其門下。

    最終,覆滅的導火索由石亨的堂侄石彪點燃:他要鎮守邊關大同,讓千戶楊斌等人保奏。朱祁鎮察覺有詐,把楊斌逮捕,拷問後獲知實情,下詔把石彪下獄。石亨前往請罪,請求削除弟弟、堂侄的官職放歸故鄉,朱祁鎮沒有答應。

    審訊石彪後,得知他私藏繡蟒龍衣等事,於是抄家。大臣要求把石亨治罪,朱祁鎮擱置不問。再審石彪,得知石彪當大同遊擊將軍時,曾認為自己有功於代王,讓代王跪謝等,以凌辱親王罪當死。大臣再次彈劾,稱他曾與術士講解天文,妄談吉凶。

    朱祁鎮下令把石彪下獄,罷免石亨朝參的資格,革除因“奪門”之功上位的石亨黨羽。次年正月,錦衣衛上奏稱石亨與侄孫石後等人妖言惑眾,蓄養無賴,圖謀不軌。大臣也上書彈劾,朱祁鎮下詔把石亨下獄,準備以謀反罪處斬並抄沒家產。一個月後,石亨在獄中病死,石彪、石後則被處死。

  • 4 # 沉墨I方之城

    石亨是良將,卻非良臣。

    石亨是明朝正統年間著名的將領,以一個偏將的官職被朝廷稱之“大帥”,在明朝軍中的影響力僅次於左都督楊洪。

    石亨是陝西渭南人,自小從軍,一路憑軍功晉升,他能夠在明朝中期被封侯爵憑的是軍功,而後來被封為忠國公,卻是憑藉“奪門之變”迎明英宗朱祁鎮復位。

    “奪門之變”是石亨一生的轉折點,也是他從一個單純的武將轉變為奸逆權臣的轉折點。

    土木堡之變,石亨並沒有隨軍出征,他此時正鎮守大同,瓦剌大軍在土木堡伏擊了明軍二十多萬精銳,俘虜了明英宗朱祁鎮後,率軍南下,直逼大同。

    大同一戰明軍還是慘敗,幾個重要將領西寧侯宋瑛、武進伯朱冕都戰死,只有石亨獨身一人逃回了北京城。明軍對臨陣脫逃處罰還是非常的嚴厲,石亨逃回來後被貶職,令其招募兵士,拱衛北京。

    真正懂得石亨軍事能力的人是當時兵部尚書于謙,在他的極力舉薦下,朝廷重新啟用了石亨,令其掌握五大軍營,晉升為右都督。

    于謙和石亨在北京保衛戰中立下了不世之功,打跑了瓦剌,確保大明不亡,于謙和石亨都得到了景泰帝非常大的封賞。景泰帝廢了原太子朱見深,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封石亨為太子太師,這可是三公的榮耀,可以看出景泰帝對石亨的重視。

    石亨雖然軍事能力很強,但是政治智慧卻極低。其實,說到底,也是明朝正統年間遺留下來的問題:文官集團和武官功勳之間的矛盾。

    于謙是文官集團的代表,石亨是武官功勳的代表,他們之間有天然的隔閡,這與明朝的官場風氣和傳統有關。武官功勳們覺得朝廷對他們的貢獻過於輕視,重視文官集團。作為石亨來說,他頭腦裡沒有政治集團這個概念,他需要的是認可以及對權勢的渴望。

    石亨在景泰朝主動和于謙拉關係,甚至是巴結,他期望與于謙在朝中結為同盟,“結黨”從明太祖朱元璋時期就有,這也是明朝的傳統。

    于謙是大明第一忠臣,他不屑與石亨做政治同盟,這令石亨非常的不快,好歹人家也是太師,要把自己的女兒嫁給於謙的兒子做妾,這個面子不小吧,足與看出石亨巴結于謙的誠意。結果於謙拒絕了,不要和我拉近乎,一心為國就好。

    這就傷自尊了,我是太師,你是少保,一個是三公之一,一個是三孤之一。

    石亨在朝中雖然地位高,但是權力卻並沒有于謙大,于謙是兵部尚書,直接就管石亨,石亨為了達到位極人臣的目的,不走尋常路。

    景泰帝病重,石亨想到了在南宮曬太陽的太上皇明英宗朱祁鎮。

    “奪門之變”的主謀就是石亨,他首先去請示了孫太后,得到了孫太后的默許,復立朱祁鎮後,找到了他的真正政治同盟——曹吉祥和徐有貞。

    經過蹩腳的政變,明英宗朱祁鎮復位了,此時的石亨算是權傾朝野,被朱祁鎮封為忠國公,位極人臣,把持朝政,甚至一度膨脹到蔑視皇權的地步。

    真正令石亨走向滅亡的是明英宗朱祁鎮對“奪門之變”真相的認識,原來這幫人是拿他的性命來賭政治前程,朱祁鎮很生氣,但是石亨卻不知進退,其族人更是在石亨的庇護下屢有不法,冒功受封,索賄賣官等等。

    天順三年,石亨因為其侄子謀反被株連,被貶為庶民,罷黜全部官職;天順四年,錦衣衛指揮使逯杲奏報明英宗石亨夥同其侄子,侄孫謀反,被朱祁鎮下旨入獄,後死在獄中,其家族全數被誅。

    石亨作為正統年間的武將完全可以保疆衛國,甚至有可能成為一代名將,卻由於沒有自知之明,權力慾望太過膨脹,雖然最後得到了他想要的地位,也是他走向毀滅的終點。

  • 5 # 草心618

    有武將才能,卻無政治頭腦,為一己私慾,助南宮復辟,卻又因權傾朝野,以致於蔑視皇權,最後落到被株連九族。大明朝的被這些弄權小人搞得風雨飄零,最終走向衰亡。

  • 6 # 人者仁義也

    早期的石亨

    石亨是渭南人,國字臉,身材高大,鬍鬚很長到達了膝蓋。在古代這種長度的鬍鬚被稱為“美鬚髯”,是一種男性陽剛之美的象徵,並不像現代人都把鬍子給剃了。東西方都是這樣。說實在話,石亨面貌看上去就很像一個忠臣。畢竟標準國字臉。《明史》記載他的侄子石彪也一樣鬍鬚很長,這應該是家族遺傳的因素。明朝是實行的是世兵制,石亨繼承了父親的軍事職位,擔任寬河衛指揮僉事。他本人擅長騎射,喜歡用大刀。在邊境和蒙古人作戰的時候十分勇武,屢次立軍功。

    在正統初年以斬首的功績升遷為都指揮僉事。曾經在黃牛坡大敗蒙古人,獲得大量的馬匹。在正統三年(1438年)正月,蒙古人三百多的騎兵南下到達黃河,石亨追擊這蒙古人到達官山,斬獲甚多,升遷為都督同知。而後以左參將的職位協助武進伯朱冕守衛大同。正統六年(1441年)石亨上言朝廷,他認為九邊的邊餉難運輸,請求把大同左右、玉林、雲川四衛軍,開墾淨水坪西面的土地,由官府提供耕牛和種子,一年可增加一萬八千石的糧食。明英宗朱祁鎮批准執行。在正統七年(1442年),石亨在開墾土地後,發現這些地方容易受到蒙古人的侵擾,在大同西路的屯堡都靠近邊疆。但是玉林故城離右衛五十里,和東勝單于城在一起,水草便利。可以在這裡修築堡壘,保護屯田的糧食。明英宗再次同意,之後不久在紅城大敗蒙古人,升遷為都指揮使。又因為大敗進攻延安的蒙古人,升遷都督僉事。此後石亨再度建議朝廷改革制度以搜尋將才,可以仿照漢朝、唐朝的制度,設立軍謀宏遠、智識絕倫等科目考驗軍官,讓別人述職,經過試驗後擢用,明英宗同意。正統十四年(1449年),石亨與都督僉事馬麟在塞外的箭豁山大敗兀良哈人,再次升遷為都督同知。

    這一階段的石亨看上去是一個良將,在邊關屢立大功,而且不同於明朝後期的將領,這時候石亨提出屯田,修堡壘,設立制度考驗軍官,可以說有勇有謀。在《明史》的記載裡,當時九邊的將領裡智勇雙全的第一人是楊洪,第二人就是石亨,雖然石亨是偏將,但是一直是以大帥使用。

    土木之變前後的石亨

    正統十四年(1449年)也先因為王振減少朝貢貿易而與明朝鬧掰,也先入寇,明英宗御駕親征也先。石亨在前軍和西寧侯宋瑛、武進伯朱冕等人與也先在陽和口大戰,明軍大敗。宋瑛、朱冕戰死,石亨單騎逃出了戰場。被朝廷貶官,讓他募兵繼續效忠朝廷。

    在北京保衛戰中,兵部尚書于謙力薦石亨帶兵,以武清伯,右都督的身份帶兵保衛北京,當時石亨在德勝門外負責抵禦也先的軍隊。也先進攻北京城時,先攻打的是薄彰義門,被都督高禮打退。於是又轉至德勝門意圖擊破德勝門,但是石亨聽於謙的命令,埋伏軍隊誘擊也先,也先大敗,於是前往西直門圍攻孫鏜,石亨引兵救援,又打退也先。也先在北京城外和明軍相持五日,最後只好逃走,石亨以軍功第一進封為侯爵。

    石亨在景泰帝的景泰年間頗受寵信,在景泰元年(1450年)就被景泰帝授予鎮朔大將軍的名號,帥京軍三萬人,巡視大同,在這期間攻敗蒙古人。在這一年,景泰帝還給予石亨世襲爵位的待遇。在景泰帝換自己的兒子為太子時,石亨被授予太子太師。而且在於謙立團營的時候,石亨提督團營。此後景泰帝在景泰八年(1457年)病重的時候,也是讓石亨前去代替自己行祭禮,可以說石亨是景泰帝信任的絕對心腹。但是石亨卻背叛了景泰帝。

    奪門之變和石亨之死

    在景泰八年(1457年),景泰帝病重,當時景泰帝的兒子也去世了,可以說景泰帝這一支的血脈已經斷絕了。而當時的明英宗被囚禁在南宮,對於當時的大臣們來說,病重景泰帝駕崩,皇位還是得傳遞明英宗一脈。在這種情況下人心浮動,其中以徐有貞最為心動,徐有貞試圖聯合石亨等人為了榮華富貴再賭一把。其實石亨的選擇可以理解,畢竟作為景泰帝的信任大臣,一旦明英宗在景泰帝去世後奪回皇位,他作為景泰帝的舊臣,下場就會很慘。在景泰帝年間受封昌平侯楊洪的遭遇就說明了景泰時期武將的遭遇,楊洪的孫子楊珍在明英宗復辟之後就被廢爵,一直到明憲宗登基才恢復楊家的爵位。所以石亨當時的舉動還是為了保住富貴。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六日三更時,徐有貞,石亨等人聯合宮內的曹吉祥發動政變,明英宗寵新登上皇位。石亨由於助明英宗復辟有功,爵位被封為忠國公。同時為他人謀取奪門的大功,石家冒領功勞而到錦衣衛的就有五十餘人,石亨的手下和手下的親朋好友以“奪門”有功者得到官職的有四千餘人。同時引用太僕丞孫弘,郎中陳汝言、蕭璁、張用瀚、郝璜、龍文、朱銓,員外郎劉本道為侍郎,因為是奪門之變的首功由此權勢熏天。

    于謙的死,徐有貞才是主謀,石亨說白了也只是參與。但是明英宗對於奪門之變的功臣是十分不滿,石亨在一開始還天天和明英宗見面,但是後來明英宗減少和石亨的見面,但是說石亨和侄子石彪聯合造反,應該是虛言,石亨根本沒有必要造反。

    這件事情的起因是石彪想要鎮守大同,千戶楊斌等人奏保,但是明英宗抓捕楊斌,下獄拷打,楊斌稱石彪要造反,最後抓石彪進入詔獄。石亨懼怕請罪,請求廢除石家人的爵祿。但明英宗沒有同意,最後拷問石彪,得出了石彪要造反的結論。證據是石彪繡蟒龍衣,僭越的床,以及其他違法的事。最後石彪全家被抓,石亨被迫養病。此後錦衣指揮逯杲上奏石亨怨恨朝廷,和從孫石後等人造謠,妖言惑眾,同時蓄養無賴,以及專門打聽朝廷的動靜,意圖不軌的跡像很明顯。明英宗於是抓石亨到詔獄,收沒家財,一個月後,石亨在詔獄去世,石彪、石後全部被殺。

    可以說這明英宗處理功臣的結局。所謂兔死狗烹,石亨被明英宗處決了,尤其是石亨造反的證據還是錦衣衛指揮使找出來的,真實性可想而知。

    其實石亨的前期在西北立功,保衛北京城最後封爵。假如他急流勇退,其實會和楊洪一樣有一個好結局,但是他權慾薰心,為了富貴榮華,發動奪門之變,扶持明英宗上位,又大力舉薦官員,引發明英宗不滿,自然要被處理。

  • 7 # 小龍女5505

    石亨既是一代名將,協助於謙打敗了強敵瓦剌也先保住了明朝江山是其功。但也是一位奸臣,幫奸宦曹吉祥夥同另一奸臣徐有貞發動奪門之變擁護明英宗奪位二次登基之後,進讒誣告忠臣于謙謀反將他冤殺是其罪。據此石享既是有功之將,又是害忠之奸,且罪大於功註定也在歷史上留下千古罵名。

  • 8 # 十點烏托邦

    軍事才能不錯,畢竟是“京師保衛戰”中的二把手,是僅次於于謙之下。但是,石亨在政治方面就不敢恭維。

    當時,于謙調集各路兵馬,成功地保衛住了京城。在也先退兵後,朱祁鈺開始論功行賞,可是于謙為人剛直,更是以此戰為恥,所以一直沒有接受封賞。

    朱祁鈺一開始以為于謙是在故意推辭,多下旨就可以,可是整整下了一個月的旨,于謙還是沒有接受。最終,無奈之下,只好封了于謙為“大司馬太子少保”。

    在這過程中,有些眼紅的人趁機說,保衛戰功勞並不大,怪不得於謙才不肯接受封賞,作為保衛戰的功臣受到了非議,于謙當然不在乎這些。可是,其他人還是很在乎的,而且封賞還遲遲未到,一下子就很多人記恨于謙。

    石亨是于謙一手提拔上來了,為報答知遇之恩,也是為了拍于謙的馬屁,就越級提拔了于謙的兒子于冕。誰知道,于謙不但不領情,還當朝指責石亨,說得石亨無地自容。

    自此,石亨也就和于謙決裂。其實,于謙當朝說石亨的過錯,並不僅僅因為他為官清廉,不結黨營私外,還是因為當時的輿論已經在說“保衛戰”並沒有什麼重要性,此時再讓于冕接受封賞,無疑會落下口舌。

    這也可見,石亨的政治技能確實不行。

    後來,沒有主見的石亨雖有迎立太上皇之心,但是沒有具體方法,只好與徐有貞等人合謀,才迎朱祁鎮南宮復辟,最終謀害了于謙。

    在政治上,石亨類似隨風倒的草,心中滿是功名利祿,完全沒有心思在明朝的恢復上,或者其他方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姐妹兩個鬧矛盾了別人怎麼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