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五金員工陳可為

    東吳孫權麾下五大猛將,太史慈,甘寧,周泰,程普,黃蓋。太史慈,弓馬嫻熟,武功一流,甘寧,深熟水性,勇猛善戰。程普,周泰,黃蓋,武功二流水平。

    曹操的大五猛將,許諸,夏侯惇,張遼,龐德,徐晃個個都是猛將,許諸最厲害,超群武功,力氣大得很。曹操的五大猛將這邊人超過孫權的五大猛將。

  • 2 # 大飛熊騎士

    這裡討論的是小說裡曹魏和東吳的猛將,而不是雙方武藝最強的大將,如果論武藝,曹魏這邊碾壓東吳武將,單單兩個超一流的就不是東吳能比的;所以,個人認為曹操這邊猛將眾多,綜合武藝和勇猛,最出色的是龐德,典韋,夏侯惇,張遼,曹洪;許褚因為一段時間低迷就不列入了;徐晃漢水之戰不敢接戰鼎峰趙雲,也不列入;其他如樂進,夏侯淵,曹仁武藝不及五位,也不列入了;東吳這邊,是太史慈,淩統,甘寧,程普,周泰;至於如陳武,韓當,丁奉,孫恆,牙將谷利等,因為武藝有差距,也不列入了。

    曹操這邊:

    強一流的龐德:西涼將領出身,短短的出場幾乎都對戰名將,比如:張郃,夏侯淵,徐晃,許褚,陳武,魏延,關平,特別是龐德抬棺戰頂級名將,如日中天的關羽,一百五十回合平手並射傷了對手(死戰狀態的龐德接近超一流),即便關羽非巔峰,這種勇猛上足以排第一;

    超一流的的典韋:曾經和許褚大戰不知幾百回合平手;濮陽之戰,用小戟清理了小兵,又擊敗郝萌,曹性,成廉,宋憲的圍攻,救出曹操等等;特別是宛城之戰,典韋孤身奮戰,最後寡不敵眾而亡,全程十分壯烈,按說勇猛該排第一,但是濮陽戰呂布時比較被動,所以第二;

    強一流夏侯惇:夏侯惇是曹操早期最倚重的大將,雖然幾回合就敗給呂布,但是夏侯惇的兵戰能力強大,曾經戰平呂布和關羽;最關鍵的是,夏侯惇曾經擊敗高順後,又拔矢啖睛,一槍刺穿了射他的曹性,這種勇武足以驚世駭俗;

    強一流的張遼:和東吳交手最深入的猛將,曾經七八十回合平太史慈,這是絕對平手;和淩統打了五十回合看似平手,但是淩統被呂蒙接回;逍遙津之戰,張遼殺得東吳軍大敗,孫權和諸將死戰逃脫,幾乎不免;可以說,曹操這邊,一個張遼就讓東吳很頭疼了;

    一流上曹洪:早在汴水之戰裡,曹操受傷被擒,就是曹洪解救並讓馬曹操,後又找條小船,這才讓曹操脫險,否則就沒有以後的故事了;曹洪還曾大戰何曼四五十回合,最後拖刀殺之,步戰能力相當不錯;潼關之戰,面對氣勢如虹的馬超,曹洪大戰四五十回合,雖然氣力不加,卻成功讓曹操脫險;所以,論勇猛程度,曹洪也要算一份;

    東吳這邊:

    強一流的甘寧:他是東吳將領中陣殺將領最多的,比如:射死凌操,黃祖,蔡曛,陣殺北地四將之馬延,張凱,打死朱光,射中樂進等等,特別是甘寧百騎劫曹營,勇猛足以排東吳第一;

    一流上淩統:論武藝,淩統應該不及太史慈,甘寧這樣的武將,但是不差,至少略遜張遼,略贏一流樂進(單挑時曹操下令偷襲);關鍵是淩統武藝雖不及甘寧,卻敢於復仇,後在戰陣中化解,逍遙津之戰,主力護衛孫權就是淩統和牙將谷利,自己差點戰死。所以,淩統的表現從來沒有膽怯過,勇猛排第二;

    接近超一流的太史慈:北海救孔融,太史慈在幾萬黃巾軍中如入無人之境;只帶一個曲阿小將,就敢和帶著十二部將的孫策單挑,並且一百回合場面平手;合肥之戰,武藝退化到強一流的太史慈和張遼大戰六七回合平手;所以,太史慈有武藝也勇猛,但是沒有拿下會稽太守王朗,以及用“無間道”除張遼反被殺,拉低了,所以排第三;

    一流上程普:孫堅四大部將之首,討伐董卓一槍刺下西涼將領胡軫;攻打江夏,保護年少孫策殺出重圍,可見其勇猛;之後程普又和太史慈打了三十回合平手,要知道,此時太史慈已經在孫策部將面前單挑一百回合平手了,武藝明顯比較低的程普依然不懼,可見其勇猛;

    一流周泰:有兩次勇猛的表現,一次是在宣城面對山賊保孫權周全;一次在濡須之戰。救出孫權和韓當,負重傷;還有就是二十回合斬殺敗軍中的沙摩柯;但是,周泰很少單挑名將,又在猇亭避戰關興,張苞,嚴重拉低了勇猛的排名;

    所以,單單論武藝,曹操這邊有一個超一流,三個強一流(包含接近超一流),一個一流上;東吳這邊一個接近超一流,一個強一流,兩個一流上,一個一流;兩下對比,無疑曹操的猛將碾壓東吳武將,這裡一個張遼就單平過太史慈,更是說明你這點;如果論勇猛,曹操的武將不僅僅是表現在戰陣中,還反應了在對名將上,比如說呂布,關羽,馬超這樣的頂級的超一流名將;東吳這邊顯然大部分沒有對名將的戰績,只是在戰陣之上的勇猛而已,而一旦對付名將,比如關羽,大多用智謀或者偷襲;所以,總體來講,東吳猛將的武藝和勇猛程度不可和曹操這邊同日而語。

  • 3 # 不沉的經遠

    曹操陣營

    曹操手下武將最強當屬許褚、典韋、龐德三人:

    許褚剛投奔曹操就在濮陽城下和呂布戰二十合不分勝負,後來又在渭河大戰馬超兩百多合不落下風,在演義中絕對是頂尖級別的高手。

    典韋曾經在許褚歸順前和他惡戰了一天不分勝負,武藝自然是和許褚相當,也是超一流的高手。

    而龐德不僅在漢中之戰五十多合殺退了許褚,後來在樊城又戰平關羽,武藝也是非常了得。

    所以這三人自然入選。

    第四人則可以選徐晃。徐晃在歸順曹操前和許褚打過一次,兩人戰了五十多合不分勝敗。雖然徐晃後來在白馬之戰二十合敗給顏良,拉低了他的總體評價。但是他的武藝應當比許褚也只是略遜一籌。因此徐晃也算一個。

    第五個人選比較困難,因為曹操手下其他大將像夏侯惇、夏侯淵、張郃、張遼、曹仁、曹洪等人都武藝差距不大,遇到頂尖武將不是對手,而彼此間交手都是難分高下,在演義中同屬第二梯隊。

    這第五人只能從其中任意選一個了。

    孫權陣營

    孫權這邊手下武將出場次數相對較少,很多人只有一兩次出場機會,相對比較起來難度大一些。其中比較沒有疑義的是太史慈、甘寧、周泰這三個,他們在單挑中都沒有直接戰敗過,而且戰績較好,首先入選。其他有淩統、程普、黃蓋等人備選。

    從東吳和曹魏幾次戰鬥來看,東吳武將這邊總體水平不高。

    東吳和曹魏之間的戰鬥也不少,上面這些人選之間也曾經交過手。像江陵之戰時,甘寧、周泰就分別和曹洪、曹仁打過,都沒有分出勝負。孫權第一次攻打合肥時,太史慈就和張遼戰了七八十合不分勝負。第二次濡須之戰時,淩統和張遼、樂進交手都是平手告終。

    但是我們必須看到,太史慈、甘寧、周泰、淩統單挑戰平的都只是曹操手下第二梯隊的人物,根本沒遇到頂尖級別的對手。像第一次濡須之戰遇到許褚這樣的猛將,周泰、韓當兩人聯手也沒能取勝。

    所以很明顯,兩個陣營真的打起來的話,光對付典韋、許褚、龐德三人,東吳這邊五人一起上都是輸多勝少。

    即使說孫權繼位時,典韋已經在宛城戰死,不能算數。曹魏這邊去掉典韋,許褚、龐德也至少可以牽制東吳三員大將。而且曹操這邊還有一個只比頂尖武將差一線的徐晃,他單挑東吳任何一人都有優勢。剩下兩人對東吳一人,肯定可以輕鬆獲勝。所以還是曹魏陣營佔優。

    東吳唯一的取勝機會,大概也就是水戰了。

  • 4 # 韶華傾夢

    曹魏和東吳有所不同,因為曹魏勢力大,人才輩出,曹操帳下能夠出戰的猛將有很多;而東吳因為勢力的限制,以及長江天險的影響,水戰方面的將領有不少,但孫權帳下能夠出戰的猛將比曹魏一方遜色不少。

    同時,因為沒有明確曹魏和東吳雙方出戰的五大猛將是哪五個,這麼一來,雙方對戰時就會出現一定程度上的偏差。因此,雙方出戰的猛將就以武力的高低為前提,則曹魏一方出戰的五大猛將,分別是許褚、典韋、徐晃、龐德、張遼。而東吳一方出戰的五大猛將,分別是孫策、太史慈、甘寧、周泰、淩統。

    而以此陣容來對戰的話,曹魏一方的勝率將大於東吳一方的猛將。

    我們先來看一下曹魏五大猛將的武力水平。在五人中,武力最為強悍的莫過於許褚和典韋二人。典韋相貌魁梧,膂力過人,善使兩支重達八十斤的鐵戟。在三國中,大力士不少,譬如關羽的武器就重達八十二斤,而潘璋也能夠拿得動關羽的武器。老將黃忠,在年近六旬時,還能夠開二石弓。

    在葛陂之戰時,典韋和許褚對戰,從辰時打到午時,以古代的一個時辰為兩個小時來算的話,那也將近六個小時了。在這六個小時的高強度作戰下,對二人的體力和作戰技巧都有著很大的需要。所以說,兩人能夠打的不分勝負,不管是武力還是耐力,都是比較強悍的。

    而許褚在潼關之戰時和馬超對戰兩百三十回合以上而不分勝負。此外,還和趙雲打了三十合而不分勝負;於濮陽之戰時,和呂布鬥了二十合不分勝負。從許褚的戰績表現來看,其應有超一流的武力水平。

    接下來是徐晃和龐德。徐晃曾和許褚戰了五十餘合而不分勝負;和關羽打了八十合而不分勝負。而龐德作戰彪悍,剛烈勇武,曾和關羽打了百餘合而不分勝負。從二者的戰績表現來看,也有一流之上的水準。

    至於曹魏的第五人選,從張遼、夏侯惇,以及樂進等人之間選擇一個都可以,而這裡選的是張遼。張遼是一個五五開的武將,他和張郃打了五十合而不分勝負;和淩統打了五十合而不分勝負;和太史慈則打了七八十回合而不分勝負。雖說張遼是一個五五開的武將,但其實力也在一流的水平線上。

    而東吳這一方的五大猛將,處於第一梯隊的是孫策和太史慈二人。孫策雖然是一方諸侯,但是他的武力卻很強悍。他的實力和太史慈不相上下,在神亭嶺之戰時,兩人就打了百餘合而不分勝負,最後甚至進行到肉搏戰。

    而第二梯隊的甘寧和周泰,以及淩統等人,三者都是那種爆發力比較強悍的武將。甘寧曾二十餘合擊敗曹仁;周泰十餘合擊敗曹仁;和韓當圍攻許褚三十合而不分勝負;淩統在合肥之戰中,曾和樂進打了五十餘合而不分勝負。

    再對雙方的武力水平有個大致的瞭解之後,我們再來看一下雙方的對戰。許褚和典韋都是超一流的武力水平,而東吳這一邊的武將,要是拖住二人,必須採取圍攻的方式,而圍攻的人數至少也需要兩人。

    就好比許褚,當時周泰在對戰的時候,還需要韓當來配合,才能夠戰到三十合。那麼,要想拖住許褚,周泰必須要和甘寧,亦或者是淩統等其中一人來圍攻。而典韋和許褚的實力不相上下,若是以最優的情況來採取對戰的話,孫策或太史慈拼死一戰,倒也是能夠拖得住。

    那麼,在以這樣的方式打下來,東吳剩下的二人就要面對曹魏一方三人。以二敵三,東吳一方的武將根本不佔據優勢。

    所以說,曹魏五大猛將和東吳五大猛將對戰的話,曹魏一方的勝算更大。

  • 5 # 燭影斧聲

    《三國演義》中孫吳的筆墨相對季漢和曹魏較少,由於以水戰為主,加上羅貫中個人的感情成分,在單挑為戰爭主旋律的小說中東吳對猛將的敘述明顯少於其他兩國。

    由於作者對季漢的偏愛,致使五虎大將均為超一猛將,所以幾乎沒有對比的意義。那麼,在頂尖戰力的比拼中,孫吳是否能與曹魏一較長短呢?我們具體來看一下。

    孫權麾下的巔峰五將

    前期孫策席捲江東,號稱小霸王,本來是孫吳勢力的戰力標杆,但由於題主提出“孫權麾下”這一限制,致使孫策無法入選。

    那麼首先入選的就應該是與孫策幾次酣戰不分勝負的東來太史慈

    太史慈本是劉繇麾下,但並不是特別受重視,在孫策與劉繇的戰鬥中,不服輸的太史慈展現出驚人戰力,最終幾經波折,太史慈投入孫策麾下,正式成為孫吳的一員。

    太史慈最經典的一席話是死前所說。“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第二個無懸念入選的無疑是“錦帆賊”甘興霸。甘寧曾百騎劫曹營,無傷而回。孫權稱“曹操有張遼,孤有甘興霸”。

    甘寧不僅刀法出眾,還屢次上演箭射敵將的好戲,總體來說,實力與孫策、太史慈屬同一檔次,甚至在細節上比太史慈只高不低。比較遺憾的是最終死在沙摩柯手中,有點晚節不保的意思。

    第三位當屬以忠勇著稱的周泰,周泰的真實武力照甘寧和太史慈有一定差距,但是其悍不畏死的鬥志幾乎彌補了這一差距,孫權對其的倚重和信任度不下於曹操對許褚。

    第四位是青年才俊代表淩統。其父凌操曾被甘寧射死,所以深恨甘寧,每每要與甘寧生死相搏,甘寧自覺有所虧欠,所以處處忍讓。之後淩統生死時刻被甘寧所救,二人摒棄前嫌,結為兄弟。

    淩統曾與樂進大戰三十合不分勝負,也曾五十合戰平張遼,這樣的戰績在孫吳足以名列前茅。

    第五位在程普、黃蓋、韓當中產生,個人比較傾向於程普。

    最終,孫吳巔峰五將為甘寧、太史慈、淩統、周泰和程普。

    曹操麾下巔峰五將

    曹魏有五子良將,分別是于禁、張遼、樂進、徐晃、張郃。但若說單講武力,五子就很難代表曹魏的頂尖戰力了。

    首先許褚、典韋是必定入選的,許褚曾與馬超大戰二百三十合不分勝負,與趙雲也曾三十合戰平,超一流無疑;而典韋與許褚大戰一天完全平手,兩者理應同列。

    除此二人,大將龐德與老年關羽酣戰上百合不分勝負,也可躋身超一。

    除此之外,五子良將中的張遼威震逍遙津,關羽對其稱讚有加,認為其武藝不在己下;徐晃雖然有過二十合不敵顏良的記錄,但也曾五十合戰平許褚,一流大將無疑。

    另外,張郃、夏侯兄弟都與張遼、徐晃同處一流大將檔次,只是按照戰績,我最終選擇了張遼和徐晃。

    所以,曹操麾下五大將人選為許褚、典韋、龐德、張遼、徐晃。

    孫吳五將VS曹魏五將

    如果按照超一、一流、準一分檔,十員大將的檔次劃分大致是:

    超一

    許褚、典韋、龐德

    一流

    甘寧、太史慈、張遼、徐晃

    準一

    周泰、淩統、程普

    所以,無論孫權麾下五將用怎樣的戰法,都難以與曹操麾下五將匹敵。即便是算上小霸王孫伯符,結果也是一樣,因為前期看似兇猛的小霸王與太史慈完全平手,而太史慈不過與張遼伯仲之間,基本沒有戰勝曹魏三大超一的可能。

    綜上所述,按照演義的武力定位,孫吳是無法與曹魏相提並論的,而造成這現象的“罪魁禍首”,恐怕就是作者羅貫中了。

  • 6 # 中行偃1

    答:我看應該先從合肥之戰比起,重點要說的是第二次合肥之戰,具體戰況不在敘述了,結果:孫權軍望風披靡,無人能擋住張遼。戰鬥從日出到中午,吳軍士氣全失,回軍修整守備,曹軍眾人之心安定。

    孫權圍合肥十多日,都不能攻下,又遇上疫疾,便命大軍班師,自己則和千多虎士與淩統、甘寧、呂蒙、蔣欽為後(史書原文有“唯”字,沒有“等”字,陳武已死,潘璋、宋謙、徐盛不在孫權的身邊)。至逍遙津北,張遼觀察到孫軍撤退,乘機率軍追擊,孫軍頓時混亂,孫權被圍。甘寧嚴厲的要捶響戰鼓,增強士氣,淩統親率三百近兵衝入重圍,甘寧則引弓掩護,呂蒙、蔣欽死戰拒敵。

    淩統救出孫權,便回頭再戰。孫權與甘寧蹴馬趨津,但撤退路上的橋已被敵軍所毀,丈餘無板,當時孫權近監谷利在馬後,叫孫權抓著馬鞍、鬆開韁繩,谷利在後面加鞭,以助馬勢,孫權順利躍馬過河,與在津南率三千人防備的賀齊會合,孫權才成功逃脫。而淩統繼續拖住敵軍,左右人馬已死,自己也身受創傷,殺死數十人,知道孫權已安全,才披甲潛行逃走,成功逃生後,在津渚上痛哭流涕。

    不難發現,張遼雖然勇猛無敵,淩統也不含糊!張遼殺了數十人,淩統也殺死數十人!重要的是,張遼殺的都是東吳計程車兵,幾乎沒有什麼戰鬥力,淩統殺掉的可是張遼精心挑選的800敢死隊!由此可見,呂蒙、甘寧的戰鬥力不及張遼;張遼的戰鬥力與淩統差不多。

    再來看看江陵之戰:建安十三年(208年),從曹操討平荊州,曹仁成為行徵南將軍。赤壁之戰後,曹操留曹仁留守南郡(治所江陵)。周瑜、程普率領幾萬人馬,和曹仁隔江相持。兩軍尚未交鋒,周瑜先派甘寧前往佔據夷陵。夷陵城內基本沒有曹仁的兵馬,以致於甘寧剛剛到達那裡,就立即得到了夷陵。曹仁不得不分出一部分兵馬去攻打夷陵。甘寧向周瑜告急。周瑜採用了呂蒙的計謀,留下淩統守衛後方,親自帶兵去救甘寧,在夷陵大破曹仁,解除了甘寧之圍。周瑜乘勢渡過長江,駐兵北岸,與曹仁相持。似乎曹仁是要敗了?確實也是敗了,這個必須承認!但是,問題並不是誰勝誰負,而是誰更強!

    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率軍數萬攻打南郡,其前鋒數千人已至,曹仁登城遠望,募得三百人,便令部曲將牛金迎軍挑戰。但吳軍甚多,牛金眾少,於是被圍。曹仁與長史陳矯俱在城上,望見牛金等三百人垂危頻沒,左右之眾皆失色驚懼。惟曹仁意氣奮怒,呼左右取馬來,陳矯等知曹仁欲下城救牛金,於是一起拉著曹仁說:“賊眾強盛,勢不可當。何不放棄這數百眾人,而將軍卻要以身相赴!”曹仁不應,披甲上馬,帶領其麾下壯士數十騎出城。與吳軍距百餘步之遙,迫近城溝,陳矯等以為曹仁只是在溝上當住,為牛金支援作勢,誰知曹仁竟渡溝直前,衝入敵圍,牛金等乃得解救。但敵圍之中有餘眾尚未盡出,曹仁復又直還突入,將餘兵從圍中拔出,又殺吳軍數人,把吳軍擊退。陳矯等初見曹仁衝出,皆惶懼無措,直到親見曹仁還城,不得不嘆道:“將軍真是天人!”三軍都佩服他的勇敢,曹操更器重他,轉封安平亭侯。

    失敗歸失敗,曹仁打出一個“天人”的稱號!可見,曹仁要強於周瑜、程普、甘寧、呂蒙的,淩統在後方防守,沒參與。

    最後在來看看陸遜,黃武七年(228年)雙方最終戰於石亭(今安徽潛山東北),陸遜自為中部,令朱桓、全琮為左右,大敗魏軍。魏軍敗走,陸遜等督軍追殺,直抵夾石(今安徽桐城北),斬擒魏軍一萬餘人,繳獲牛馬騾驢車乘萬輛,軍資器械無數。曹休殘部幸得賈逵接應,方得生還,但不久便因氣憤發病而死。這是其一。

    其二,嘉禾元年(232年),陸遜率軍向魏廬江(治六安,今安徽六安東北)進發。魏揚州都督、徵東將軍滿寵見吳軍舍船登陸,督率精銳部隊在楊宜口(陽泉水和決水匯合處,今安徽霍丘東北)設伏,迎擊吳軍。陸遜探得魏軍動向,遂連夜率部撤退。

    曹休不及陸遜,陸遜不及滿寵。(完)

  • 7 # 阿呆夢話

    三國風雲是當代人最熟悉的,也是關注度很高的。其中,劉備的五虎上將是人人皆知。那麼,東吳孫權麾下的五大猛將是誰?曹操麾下五大猛將又是誰呢?

    孫權麾下的五虎猛將,應該是:程普、周泰、黃蓋、甘寧、太史慈。

    程普歷經孫堅、孫測、孫權三代。討伐過黃巾、董卓,斬華雄、破呂布,平定了江東。赤壁之戰中與周瑜分任左右都督大敗曹操,之後更是大破曹仁於南郡。是東吳的國柱。

    周泰,官至漢中太守、奮威將軍,封陵陽侯。周泰最主要的成就就是多次於戰亂中保護孫權的安危,身上受的傷多達幾十處,就像是在面板上紋身一樣。

    甘寧,原本是長江上的水賊,人稱“錦帆賊”從劉表的隊伍投靠了孫權。他先是隨孫權破黃祖據楚關,接著又隨周瑜攻曹仁取得夷陵,後隨魯肅鎮守益陽拒關羽,守西陵、擒朱光,率百餘人夜襲曹營,戰功赫赫。

    黃蓋,大家熟悉,赤壁之戰的功臣。武陵的蠻夷又發動了叛亂,攻打城邑,黃蓋以五百人,放其半入,接著攔腰截擊,大破諸賊。隨後又平討長沙益陽縣山賊,加偏將軍。官至偏將軍、武陵太守。

    太史慈,原是劉繇部下,後來被孫策所收降,從此太史慈便成為了孫氏大將,助其掃蕩江東。孫權統事後,因太史慈能制劉磐,便將管理南方的要務全部委託於他。 

    至於說,曹操手下,兵多將廣,人才濟濟,曹操麾下五大猛將又是誰呢?

    《三國志》中,確有劉備的五虎上將和曹操的五子良將。陳壽《三國志》評道:“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

    曹操手下五大良將分別是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 。曹魏八虎騎:曹仁、曹洪、曹純、夏侯惇、夏侯淵、曹真、曹休、夏侯尚。兩位貼身保鏢,典韋與許褚。

    徐晃,參與了官渡之戰、赤壁之戰、關中之戰、漢中之戰等幾次重大戰役。特別是關羽水淹七軍把曹軍圍在了樊城,徐晃率軍千里奔襲,擋住了兵鋒正勁的關羽,大挫蜀軍銳氣,立下了大功。徐晃因此被曹操贊為“有周亞夫之風”。曹丕稱帝后,徐晃被加為右將軍。

    于禁,曹操每次出戰,于禁不是擔任行軍前鋒,就是後拒猛將,深得曹操器重。可惜因為被水淹七軍,投降過關羽,被曹丕羞辱,鬱鬱而終。

    張郃,官渡之戰投靠曹操,跟隨隨曹操北征烏桓、決戰馬超,被封為蕩寇將軍。在定軍山之戰中,曹魏主將夏侯淵被蜀漢老將黃忠擊殺,全軍大亂之時,張郃臨危受命,率部安全撤退。228年,張郃隨曹真西拒諸葛亮,在街亭擊敗馬謖,奪取了蜀軍要地街亭,導致了諸葛亮北伐的失敗。

    張遼,八百破十萬,威震逍遙津。曹操贊其:此亦古之召虎也。張遼在其幾十年的戎馬生涯中,攻無不克,守無不固。張遼巔峰是合肥之戰。曹操赤壁大敗後,派張遼、李典、樂進率七千餘人駐合肥,以抵禦東吳進攻。孫權率兵十萬圍困合肥。此時曹操率兵西征,無法援救合肥。遇此如此嚴峻形勢,張遼血性激發,率八百精銳,於破曉時衝殺吳陣,戰至日中乃休,使吳軍遭受重創。“遼披甲持戟,先登陷陳,殺數十人,斬二將。”。後來孫權見張遼兵少,“乃聚圍遼數重”。張遼軍左衝右突,勇不可當,一度與數十人殺出重圍,後見自己的大部人馬還在圍中,又折返回陣,救出自己的部下。孫權的軍隊“皆披靡,無敢當者”。

    樂進,似乎沒有那麼光輝的戰績,卻一直深受曹操器重。原因有二,一是這是除了曹操的宗親子弟外,跟隨曹操時間最長的。二是,樂進從事的一直是後勤工作,打仗最重要的就是後勤糧食保障。看起來好像並沒有什麼拿得出來的戰績,但是在曹操各種調兵佈陣的時候,或者說在後臺練兵的時候,又或者說運送糧草的時候,樂進就是最關鍵最重要的人了。

    至於說,東吳孫權麾下的五大猛將和曹操麾下五大猛將哪邊更厲害?

    這是個無聊的問題。作為將軍,比的不是力量和武功,比的是軍事素質。論起單打獨鬥,也許典韋、許褚、馬超、甘寧、太史慈都是厲害角色,但論起領兵打仗,統籌佈局,進能攻退能守,這兩邊的虎將,個個有自己的特色。就連被後人嘲笑的于禁,那也是了不起的人物。

    這些人的排名,主要是看他們對東吳或曹魏的貢獻來排的,不是按照武力值得。

  • 8 # 小蠻影視淘

    曹操旗下五大猛將分別是張遼,樂進,張郃,于禁,徐晃。

    張遼戰績:他是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在未歸順曹操時期,週轉於各諸侯之中,後追隨呂布,打敗夏侯惇,後來呂布被曹操打敗,歸順於曹操,曹操十分看重張遼,賜他關內侯,他跟隨曹操攻袁氏而轉戰河北,驅逐遼東大將柳毅,平定新軍叛亂,擊滅陳蘭,梅成。在215年合肥之戰中,大敗東吳,緊接著再次打敗孫權,威震江東。

    樂進戰績:他從剛開始就追隨曹操,為人十分有膽烈,每次打仗必定衝在最前方,後來出征張繡,圍剿呂布於下邳,後來隨曹操打敗袁紹,力斬袁紹部將淳于瓊,威震天下。

    張郃戰績:曾鎮壓黃巾叛亂,後歸於袁紹,在曹操火燒烏巢以後,歸降於曹操,並隨其徵烏桓,破馬超,攻張魯,屢建奇功,後來被劉備射殺於木門道。

    于禁戰績:于禁前期很牛逼,後期晚節不保,在樊城被關羽大軍威懾而投降,龐德大罵關羽被殺,後來于禁羞愧離世。

    徐晃戰績:徐晃是一位難得的人才,一生簡樸,他參加過許多重大作戰,智勇雙全,戰功卓著,治軍有方,對自己約束很嚴格,他對曹氏集團忠心耿耿,視曹操為明主,一生追隨。

    東吳猛將最厲害的也就太史慈,周泰,甘寧這幾個了,其他的武力都不太行,東吳之所以存在時間長,莫過於長江天險,要不然早就被吞併了

  • 9 # 饞嘴肥貓鏟史官

    曹操麾下的五大猛將和孫權麾下的五大猛將如果在戰場上捉對廝殺,哪方贏面更大呢?

    很明顯,曹操這邊的優勢要大得多。咱們按照武力值,分別從雙方陣營中各選拔出五位武藝高強的戰將,曹魏陣營中能排得上的肯定是以下五位:

    1.典韋、2.許禇、3.龐德、4.徐晃、5.夏侯惇

    如果不算死去的典韋,那麼替補上來還有曹彰、張郃、張遼等人。孫權這邊有點麻煩,因為東吳最強的“小霸王”孫策不能算在內了,他不可能當孫權的部將,這樣的話,東吳陣營中武藝最強的五位就是:

    1.太史慈、2.甘寧、3.淩統、4.程普、5.周泰

    這個陣容一擺出來,大家現在可以深刻地理解到坐鎮荊州的關羽為什麼會驕矜了,關羽常說“東吳鼠輩”,不僅是對東吳主君孫權胸無大志的蔑視,也是對東吳各位戰將武力值的嗤之以鼻。東吳這套五虎陣容還夠看嗎?東吳第一勇士太史慈的武力值如果放到曹魏陣營中,居然都可能混不到前六名的位置上。太史慈有過三場平局:數百合戰平孫策,三十合戰平程普,七八十合戰平張遼。也就是說,太史慈最強也不過是張遼的水平(更糟蹋的是,太史慈還順便拉低了小霸王孫策的武力值)。以張遼的武力值,在曹魏陣營中是絕對進入不了前五的,曹彰和張郃這兩關就過不去,太史慈也一樣。

    這意味著,太史慈若對上許禇或者典韋,也就頂多能撐五十回合就要落敗。東吳第一勇士太史慈落敗了,後面這些隊員們就越沒法幹了。咱們再來看看甘寧。甘寧是東吳戰績最好的戰將,他的技術也最全面,馬戰、步戰、水戰、攻城樣樣精通,會玩刀,會玩雙戟、鐵鏈,還精通射箭。但在兩軍陣前馬上廝殺,刀來槍去廝殺,還得看基本功。

    甘寧最好的戰績是二十合打跑了曹洪(曹洪是很明顯的詐敗),數合擊退樂進(也是詐敗),這樣的武力值在典韋或許禇的馬前討不了一絲便宜,就是龐德和徐晃也不會怕他甘寧半分,撐死了能和徐晃打個平手。淩統是東吳後輩中最有出息的年輕人,武藝不錯,曾經與樂進三十合戰平,還和張遼五十戰平。但我們注意到,濡須口之戰,淩統與張遼大戰五十合不分勝負,孫權“恐淩統有失”,下令收兵,說明淩統在場面上沒有半點優勢。而且,淩統的戰績中沒有一個斬獲,這也意味著他守強攻弱,衝擊力是遠遠不夠的。淩統在張遼這裡都討不到便宜,若遇到龐德或徐晃,必輸無疑。程普是東吳老將,他的武藝其實也是不錯的,當年在劉繇大寨前還曾經和太史慈戰了三十回合沒分出個勝負來。但可以肯定的是,程普的武藝應在太史慈之下,也就是張郃和張遼之下,曹魏陣營中前五名隨便拉出來一個就能擊敗他。周泰這個人比較勇猛,不畏生死,還善於在主君面前表現自己的忠勇。大家注意,劉備徵吳時的彝陵之戰,關興當陣斬殺了周泰的親弟弟周平,周泰居然不敢上前報仇,縮回到陣中去了。都說周泰悍不畏死,難道他只有在孫權面前不怕死?沒有主公的觀戰,周泰居連親弟弟被殺都忍了。

    濡須塢之戰,周泰和韓當聯手夾擊許禇,仍被許禇敵住,不得寸進,周泰這樣的武力值,頂多也就是個樂進、臧霸的水平,哪能扛得住夏侯惇、曹彰這樣的狠角色?

    以此分析,與曹魏五員虎將比起來,東吳的五猛陣營要遠遠落在下風。

  • 10 # 愛尚文史

    首先要弄清楚一個問題。東吳孫權麾下的五大猛將,以及曹操麾下的五大猛將,分別是哪幾員戰將。接下來按照《三國演義》的武力值設定,挑選出兩大陣營的前五員猛將。

    在曹魏陣營中,武力值最高的兩人,是曹老闆的第一代保鏢隊長典韋,以及第二代保鏢隊長許褚。其次是宗親將領夏侯惇。南安狄道龐德可排第四。第五位應該在徐晃、張遼、張郃三人中產生。

    因此!曹營五大猛將分別是1.典韋,2.許褚,3.夏侯惇,4.龐德,5.張遼(或者以徐晃、張郃替換張遼)

    在東吳陣營中,武力值最高的,應該是小霸王孫策。不過這邊題主說的是孫權麾下的五大猛將,所以不包括孫策。

    除了吳主孫策以外,東吳最厲害的兩大猛將分別是打平過孫策的太史慈,以及百騎劫曹營的甘興霸。其次是救主狂魔周泰,以及陷陣先鋒淩統。第五位應該是孫堅時期的第一上將,東吳最老資格的心腹大將程普。

    因此!東吳陣營的五大猛將分別是1.太史慈,2.甘寧,3.周泰,4.淩統,5.程普

    這兩套陣容列舉出來,孰強孰弱顯而易見,東吳陣營明顯弱勢。他們最厲害的太史慈,拉到曹魏陣營中,連前三都不一定能排上。

    最直觀的例子,當屬第一次合肥之戰。曹魏名將張遼出馬,東吳太史慈截住廝殺,兩人相鬥了七八十合,彼此勝負難分。說明二人的武力值非常接近。

    而淩統單挑張遼,雖然是五十合不分勝負,不過孫權恐淩統有失,急令呂蒙接應回營。說明在氣勢上,淩統是不如張遼的。

    再看周泰,在曹操興兵下江南一節,周泰與韓當交手,夾擊曹魏猛將許褚。結果為三十合不分勝負。說明周泰的鬥將水平,相比許褚差了很遠。許褚一人之力,足可擋住東吳周泰、程普(與韓當實力接近)兩人的一波攻勢。

    所以!東吳諸將,整體實力明顯偏弱。曹操麾下的五大猛將實力更強。

  • 11 # 布氣333

    古代打戰,決定勝負生死的關健因素,在於主公的英明領導,武將的武功高低,不是最關健的,,,,所謂~兵慫,慫一個。將慫,慫一窩。一軍之主慫,慫一個軍隊。一國之主慫,慫一個國家。古代打戰,勝負生死,跟戰時的天時,地利,人和,非常關切。曹操雖然兵多將廣,猛將如雲,但也不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穩操勝券,百戰百勝的,,曹操的一個猛將,一個兒子,一個侄子,為了俺護曹操逃跑,死於張繡,胡車兒之手。曹操被馬超打敗,,狼狽逃跑的時侯,為了偷避馬超的追殺,不顧顏臉,不顧形象的蒙面,脫袍,割鬍子。曹操漢中之戰,敗於劉備,撤退的時候,遭到魏延擋住撤退的道路,,,結果,被魏延一箭射中了人中穴,折了2個門牙,從馬上跌倒於地,差點命喪魏延的箭下,刀下,,,,,,~~~~北魏5個大將VS東吳5個大將~~~~決定勝負生死的關健因素,不在於武將的格鬥搏擊,而在於雙方的主公的英明領導,,,,北魏陣營,主公是曹操,率軍作戰,,,,,東吳陣營,若把孫權改為孫策,由孫策來指揮作戰的話,就沒有張遼威震逍遙律,,,,,不要神化張遼,曹操敗於赤壁之戰,敗走華容道,,,也沒見張遼隨軍出征的時候,給曹操貢獻一計一策,預防曹操赤壁之戰的慘敗,,不要神化張遼,張遼威震逍遙律,只是因為運氣好。~東吳若有孫策在,張遼威風不起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輕鬆破18億,《戰狼2》哪來的勇氣碾壓《美人魚》和《速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