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飲食該注意什麼
3
回覆列表
  • 1 # 佛系育兒先育己

    腹瀉的首要關鍵就是要及時補充電解質防止脫水。

    孩子腹瀉次數比較多,建議把新鮮的大便進行大便常規化驗。看看是否有細菌感染。如果沒有,只需補液等對症處理,注意飲食即可。腹瀉的好轉一般會有一個過程,在腹瀉沒有完全好轉之前,先不要給孩子過多或過雜的食物,否則會延緩腹瀉的恢復。

    食物的補充一般就是流食,易於消化的,補充蛋白質高營養的食物。根據孩子喜歡的口味做飯菜,不要強迫他吃。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對患病寶寶要調節好飲食,輕者不必禁食,應儘量減少哺乳的次數,縮短餵乳的時間,停吃牛奶、麥乳精、巧克力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可飲用鹽水、米湯、稀藕粉等。同時要做好患病寶寶的護理工作,除飲食調整外,注意寶寶腹部須保暖。  

      特別是在秋季時,因氣候漸漸轉涼,患兒受病毒的侵犯,腸蠕動本已增快,如腹部再受涼則腸蠕動更快,腹瀉加重。還要保護好患兒的臂部,因便次增多,肛門周圍的面板及粘膜必定有損傷,患兒便後要用細軟的紗布蘸水輕洗,再塗些油脂類的藥膏。另外要及時給患兒更換尿布,避免糞便尿液浸漬的尿布與面板摩擦而發生破潰。患兒用過的東西要及時洗滌並進行消毒處理,以免反覆交叉感染。

  • 2 # 寧靜致遠—家有萌寶

    調整飲食,不用禁食,但應該停止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嬰兒可縮短每次餵奶時間或選用配方乳、低乳糖乳等過渡。年長幼兒可給與米粥、麵條等。2日後恢復正常飲食。一般腹瀉患者可以透過家庭服藥並配合飲食調整的方法來進行。1.多吃流食,如牛奶、菜汁、果汁、蛋湯、軟面、稀粥等水分豐富的食物,以補充腹瀉時損失的大量水分。2.新增含維生素B、C豐富的水果和蔬菜,比如西紅柿、茄子、黃瓜、柑橘等,這些食物不僅能補充維生素,還有止瀉作用。另外,吃些雞蛋羹也不錯,它對於胃腸粘膜有著很好的保護作用,對收斂腹瀉也效果明顯。3.當腹瀉好轉,恢復正常進食時,不要馬上就恢復腹瀉前的飲食狀態,要按照從稀到稠、從軟到硬的規律逐漸過渡,少量多餐,否則容易傷胃。重型及嘔吐嚴重者,暫時禁食6~12小時後逐漸恢復原來的飲食。

  • 3 # 心無界限

    小兒腹瀉自然律動:

    【主要病因】

    家庭成員情緒不穩定的腦波,直接影響孩子的心靈紊亂,造成小兒腸胃道功能不全,發育不成熟,調節機能較差,不能抵禦外邪侵蝕,受涼後氣血不暢,脾胃失健,水谷不化,引起腹瀉。

    【主要症狀】

    一日大便數次至十餘次,為黃色或黃綠色"蛋花樣"或稀糊便,混有少量黏液,或為水樣便,量多,有酸、腥或腐臭味,偶有膿及血絲,嚴重時嘔吐,食慾減退,多有發熱、精神萎靡、嗜睡、煩躁,甚至有昏迷、驚厥等症狀。

    【衝擊方法】

    直接按揉衝擊腹部(包括脾胃,大小腸)。每天不少於一個小時。直至小肚肚熱乎乎的,並加以熱敷。

    【衝擊過程中的現象】

    通過沖擊,氣血執行加快,加速了身體排出廢物,及沒有消化完全的食物,會出現症狀加重,大便次數增多,量也增加的現象,屬正常,身體感覺會比以前輕鬆。

    【注意事項】

    杜絕生冷食物,避免受涼,以免加重病情。補充水分多喝稀粥類。家長要注意調整自己的心態,父母之間要相互諒

  • 4 # 瀟湘煙雨中

    這個很簡單的對於有過相同經驗的寶媽寶爸來說。

    嬰幼兒童腹瀉大都是因嬰幼兒童發育不成熟,胃腸功能比較弱,稍不注意就會受到細菌病毒和微生物的欺負,另外,不易消化的食物也會引起嬰幼兒童腹瀉拉肚子。

    之前我們寶寶腹瀉的時候,都是給她輔食活菌一號益生菌,效果很明顯,1-2天就好了。為什麼這麼好效果,我自己也查了文章的,活菌一號是純原粉,單位含量高。高活性高含量才有好效果。

  • 5 # 胡利華

    兒童腹瀉預防脫水是關鍵。腹瀉期間,補液開始後應儘早讓患兒恢復進食。腹瀉禁食是錯誤的、極不科學的觀念。母乳餵養的嬰幼兒鼓勵繼續母乳餵養,配方奶餵養的嬰幼兒可選擇應用低乳糖或無乳糖配方奶粉。年齡較大的兒童的飲食可包括穀類、肉類、酸奶、水果、蔬菜,但應避免碳酸飲料、果凍、罐裝果汁、甜點心、其他含糖飲料以及脂肪含量高的食物。補充一下,預防脫水推薦使用低滲口服補液鹽(ORS),也就是口服補液鹽Ⅲ。另外,對於嬰幼兒,腹瀉期間還要格外留意小屁屁的護理以免出現紅臀。

  • 6 # 微脈本地健康

    每次提到腹瀉,很多人以為是吃壞肚子,要麼吃點媽咪愛,要麼去醫院開抗生素,補水補鹽。其實都沒有抓住問題的關鍵。

    兒童腹瀉最容易導致電解質紊亂,而低鉀血癥是兒科裡非常常見的電解質紊亂性疾病之一。

    這裡我著重講一講——什麼是低鉀血癥?

    人體內的鉀 98% 位於細胞內,正常血清鉀為 3.5~5.0 mmol/L,細胞內鉀濃度約 150 mmol/L。當血鉀濃度低於 3.5 mmol/L 時為低鉀血癥,血清鉀降低 1 mmol/L,相當於體內鉀丟失 10~30%。

    1. 低鉀血癥常見病因:

    2. 低鉀血癥臨床表現:

    3. 實驗室檢查

    (1)血清鉀測定

    血清鉀 < 3.5 mmol/L,嚴重低鉀者 < 2.5 mmol/L, 常伴有代謝性酸中毒,導致二氧化碳結合力、血 PH 標準碳酸氫鹽升高,但尿仍呈酸性;< 2.0 mmol/L 時可危及生命。

    (2)心電圖檢查

    P 波波幅增加,T 波低平、平坦,發生 U 波(明顯),TU 融合(駝峰狀)或 T 波倒置,S-T 段下移,Q-T 間期延長,P-R 間期延長。(見下圖)

    4. 治療原則及步驟

    治療原則:糾正低鉀血癥、去除病因、緩解症狀、積極防止低鉀血癥的發生。

    治療重點:糾正引起低鉀血癥的病因,同時也應考慮患兒的鉀離子水平和基礎疾病狀態。一旦出現低鉀的症狀,應給予藥物治療,食物補充常難以快速緩解低鉀血癥的症狀。

    (1)第 1 步:根據臨床表現判斷是否存在丟鉀的可能

    (2)第 2 步:儘快完善實驗室相關檢查

    急抽血(常規、生化、血氣等);

    給予心電監護(呼吸、心率、血壓、血氧)、心電圖;

    監測生命體徵(瞳孔改變、意識變化、神經系統體徵);

    必要時床邊呼吸機隨時準備。

    注:以上 4 點步驟針對於中重度缺鉀患兒,隨時做好急救的準備。

    (3)第 3 步:補鉀

    注:無尿不宜補鉀。對合並腎功能衰竭的患兒進行補鉀時應慎重,如果必須補充,可先予半量。靜脈補鉀速度過快可發生一過性高鉀血癥,靜脈補鉀需 15h 後細胞內外鉀才能實現平衡。除非發生嚴重心律失常,否則補鉀不能操之過急,即使補充較多的鉀,細胞內缺鉀的情況也需要數天後才能緩解,通常 4~6d,嚴重者 10~20d 才能補足細胞內鉀。由於葡萄糖會引起胰島素釋放,使細胞外液進入細胞內,結果血清鉀更低,故補鉀時應儘可能避免輸注含糖液。

    5. 附

    (1)鉀的換算關係

    1 mmol 氯化鉀 = 75 mg 氯化鉀 = 10% 氯化鉀 0.75 mL

    13.3 mmol 氯化鉀 = 1 g 氯化鉀 = 10% 氯化鉀 10 mL

    10% 氯化鉀 15 mL = 20 mmol 氯化鉀

    10% 氯化鉀 30 mL = 40 mmol 氯化鉀

    (2)補鉀公式

    10% 氯化鉀的量 (ml)=(期望血清鉀值 - 實測血清鉀值)x 體重(kg)x 0.3/1.34

    (3)補鎂

    低鉀血癥常伴有低鎂血癥,應注意補鎂。靜脈補鎂的劑量為 50 mg/kg/ 次(即 25% 硫酸鎂稀釋為 2.5% 硫酸鎂 2 ml/kg/ 次),最大劑量不超過 2 g/ 次,輸注時間 >2 h。可根據病情重複使用。

    (4)補鉀配方

    氯化鉀:是最常用的補鉀藥物。尤其適用於伴低氯血癥或代謝性鹼中毒的患兒;

    磷酸鉀:常用於近曲小管功能障礙,如 Fanconi 綜合症或胱氨酸貯積症,鉀和磷同時缺失的情況;

    檸檬酸鉀和碳酸氫鉀:通常用於低鉀血癥和酸中毒的患兒,如 I 型和 II 型腎小管酸中毒。

    參考文獻

    [1] 胡亞美,江載芳,申昆玲,沈穎. 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 8 版)[M] ,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

    [2] 趙祥文. 兒科急診醫學(第 4 版)[M] ,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

    [3] 王荃. 兒童高鉀及低鉀血癥發生機制及危重處置要點 [J],中國小兒急救醫學,2016,23(10):655-659.

  • 7 # 小碎嘴

    以我們家寶寶親身經歷來說,八個多月時候腹瀉持續兩週,中間換了次藥才見好。因為寶寶這個時期正是認知階段,喜歡亂抓東西吃,腸胃也還沒發育成熟,很容易吃壞肚子,家長也很難判斷是由於腸胃不適或者細菌感染引起。作為父母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注意:

    1.關於飲食。當時我家寶寶正是母乳哺乳期,拉肚子期間除了每天餵奶之外,多飲水,輔食的新增也以清淡為主,主要是米糊,白粥之類,間或加些溫性的水果,梨,蘋果等

    2.如何用藥。之前寶寶也有過幾次拉肚子,兩三天就好了,這次時間久些,但我們仍堅持能不用藥就不用,能少用就少用,因為孩子小,不能對藥物產生依賴。觀察了三四天後沒見好轉,在藥店買了合生元的益生菌,試用兩天沒看到效果,就到社群醫院檢查,醫生給開了蒙脫石散,每天小劑量服用,確實挺有用,但是中間停用一天就又開始拉,所以又堅持用了三天,好轉很多。

    3.寶寶拉肚子,醫生檢查時候會問些附加症狀,如果寶寶吃喝玩耍都正常,只是單純拉肚子,蒙脫石散或者益生菌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寶寶有出現發燒或者上吐下瀉等附加症狀,醫生會建議做糞便或者排洩物化驗,確認是否細菌感染,以及何種感染源

    4.接種可推遲。寶寶拉肚子或者感冒期間都是不可以接種的,因為有些預防針會有發熱或者腹瀉等附加症狀,容易與寶寶病情混淆。一般等孩子痊癒後一週再去接種。

  • 8 # 十月呵護

    一般來說,根據孩子年齡和飲食情況的差異,排便的次數和規律都有所不同。母乳餵養的新生兒每天可能出現多達12次的少量排便,而當孩子長到2-3個月大的時候,甚至會好幾天都沒有一次大便。大多數1歲以下的孩子每天只能排出不到150毫升的大便,而大一點的孩子每天可排出210毫升左右。到2歲的時候,大多數孩子每天都會有1-2次量多的大便,但如果孩子每次的排便量少而次數稍微多一些,也是正常的,尤其是當孩子的飲食中包含了果汁或纖維素含量高的食物,如西梅、麥麩等。

    在嬰幼兒中最常見的透過損傷腸道引起腹瀉的病毒是諾如病毒、輪狀病毒,此類病毒易在人群之間傳染。此外還包括:食物中毒、口服藥物的副作用、食物或牛奶過敏、胃腸道外感染(尿路感染、呼吸系統感染,甚至中耳感染)、飲用果汁等。

    如果孩子出現輕微腹瀉,但沒有發展到脫水的地步,並且沒有發熱,同時精力充沛、食慾良好、有飢餓感,就不用改變孩子的飲食。

    如果孩子出現輕微腹瀉並伴有嘔吐,就應該買一些電解質溶液加入到孩子的日常飲食中。

    千萬不要給腹瀉的孩子喝任何一種煮沸的牛奶。煮牛奶的時候會使牛奶中的水分蒸發,剩下的濃縮部分鹽和礦物質含量較多。事實上,即使是健康的孩子,也不應該給他喝煮沸的牛奶。

    如果孩子每1-2個小時就排一次水樣便,甚至頻率更高,出現了脫水的症狀,一定要及時帶孩子就醫。

  • 9 # 丁歡1987

    你好,我們來看看究竟什麼是腹瀉吧。

    腹瀉是指排便一日內超過三次,或者凡是糞便中脂肪成分增多,或帶有未消化的食物,粘液,膿血。

    這個是腹瀉的官方最最正版的定義,你可以對照自查一下看看孩子究竟是不是腹瀉。偶爾拉一次兩次其實是沒什麼的,不要緊張。

    聯合國官方發表過一個腹瀉治療指南,有很多觀點和我們認知是不一樣的。

    第一呢,強調了口服補液鹽ORS的重要性。雖然這個東西很好買,配方也沒什麼科技含量,糖,鹽,電解質,但是呢,自己配的不管用,要上藥店醫院買。

    小嬰兒還必須增加母乳餵養次數和時間,非母乳可以多餵食物類液體,湯,米湯,酸奶。

    一定要繼續喂孩子東西,防止營養不良,母乳是不會加重腹瀉的。孩子日常吃的東西也不會加重病情。這個和我們的以往認知就不太一樣。以前孩子一拉肚子就不讓吃東西了。殊不知,不讓孩子吃東西,孩子會營養不良的。還要每日加餐一次,加餐一次,加餐一次。

    第二呢,補鋅很重要,補鋅很重要,補鋅很重要。補鋅可有利於縮短病程,減輕病情,重要的是,可以預防以後2到3月發生腹瀉。

    第三,不能硬抗。現在每一個媽媽都恨不得自己能看病。孩子病了愛自己在家裡根據經驗買藥吃。可是當孩子腹瀉時有以下情況,應找醫師治療,1.不輕反重。腹瀉次數和量增加。

    2.不能正常飲食。包括不吃飯,嘔吐。

    3.發熱。

    4.明顯口渴,證明拉肚子脫水了。

    5.糞便帶血,嚴重了!最後呢,護理方法要得當。不要太用力把孩子屁股擦破了。

  • 10 # 藥事健康

    寶寶腹瀉家長很容易發現,出現大便次數增多和/或大便性狀改變,即可判斷;注意:兒童大便性狀改變比次數增多對腹瀉的判斷更有意義。腹瀉也是很多兒童會經歷的一種疾病,可能是感染引起也可能是非感染因素因素的;輕度的腹瀉不可怕,嚴重的腹瀉必須引起家長的重視。嚴重的、長時間的腹瀉可能造成兒童營養不良,甚至死亡。

    腹瀉孩子如果沒有脫水徵像或僅是輕度脫水的可在家中護理治療,護理時需注意以下幾點:

    (1)給孩子口服足夠的液體,預防脫水。建議使用低滲型的口服補液鹽Ⅲ。

    (2)可以服用益生菌製劑和保護腸黏膜的蒙脫石散,這些藥物有助於改善腹瀉病情、縮短病程。

    (3)可以補充鋅,6個月以上的寶寶每天補充元素鋅20 mg。

    (4)堅持進食(餵養):母乳餵養兒繼續母乳餵養, 6個月以上的孩子可繼續食用已經習慣的日常食物,如粥、麵條、稀飯、蛋、魚末、肉末、新鮮果汁。鼓勵孩子進食,如進食量少,可增加餵養餐次,但避免給腹瀉的孩子吃含粗纖維的蔬菜和水果以及高糖食物。

    (5)如果孩子病情不見好轉或出現如下症狀必須及時送醫院就診:腹瀉症狀嚴重(大便次數多或腹瀉量大);不能正常飲食;頻繁嘔吐、無法喂服藥;伴有發熱;明顯口渴,發現脫水徵象(如眼窩凹陷、淚少、黏膜乾燥或尿量減少,易激惹、淡漠、嗜睡等神志異常;糞便帶血;6個月以下的寶寶以及早產兒、有慢性病史或其他疾病。

  • 11 # 生命召集令

    最近在門診見到很多腹瀉的小患兒,多伴有嘔吐、發熱等症狀。很多家長以為孩子吃壞了肚子,有時候還會誤診為急性胃炎,其實不然,仔細觀察其表現並結合相關檢查,不難發現這種腹瀉是病毒性腸炎的典型表現。那麼該如何照顧腹瀉的寶寶,使之安全度過腹瀉期呢?

    對症治療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糾正腸道菌群失調。可以給寶寶吃一些益生菌類藥物,如金雙歧、媽咪愛等,這些可以很好地糾正因腹瀉引起的腸道菌群失調。

    2、保護腸粘膜。思密達、腸炎寧等腸粘膜保護劑都是不錯的選擇,可以進行調理,改善腸道微生態環境。

    3、糾正水電解質紊亂。腹瀉患兒最常見的最危險的併發症就是脫水。一定要注意觀察患兒精神狀態。如果精神狀態尚可,不影響正常吃喝玩耍,尿量稍減,此時為輕度脫水,只需多飲水即可。倘若孩子出現精神狀態較差,尿量嚴重減少,眼窩凹陷等,就是中重度脫水了。一定要及時補液,可以口服補液或者靜脈給藥,以防出現電解質紊亂及酸鹼平衡失調。

    4、護理方面。腹瀉患兒要注意休息,儘量少去公共場所等人多的地方,保持室內空氣清新、空氣疏通,以減少病毒感染的機會;注意清淡飲食,可以煮點小米粥,既補充維生素,又易消化。還要注意天氣變化,保護好腹部,避免腹部受涼。

    飲食不節也可能會引起小兒腹瀉,這種情況往往具有群發性,家長切忌亂用抗生素盲目止瀉,及時到醫院遵醫囑對症治療。另外消化不良也可能會引起腹瀉,此時患兒宜清淡飲食,吃易消化的食物,3歲以下的還可以做做推拿輔助治療。

    腹瀉病可大可小,家長要重視但也不要過於緊張。無論哪種腹瀉,都要做好日常的護理工作,清淡飲食,適當運動,營養均衡。

    本期答主:張曉林,醫學碩士

  • 12 # 花島夫人

    1.注意飲食衛生,奶瓶、餐具要消毒。

    2.予清淡容易消化的飲食。母乳餵養者繼續母乳餵養,人工餵養者可給米湯及腹瀉配方奶粉。

    3.注意做好臀部面板的護理,指導家長在小孩排便後用溫水清洗臀部,用手沾水洗,不能用力擦屁屁,使用柔軟吸水性強的尿布,及時更換溼尿布。

    4.注意排便的次數、顏色、味道、量和排什麼樣的大便,比如是水樣便、蛋花湯樣便、稀爛便,有無膿血和鼻涕樣大便。方便觀察病情。

    5.注意小孩的精神反應情況及排尿情況。

    6.腹瀉嚴重者及時到醫院去看醫生,以免耽誤病情。

  • 13 # 朱劍笛

    腹瀉造成的最嚴重威脅是脫水。在腹瀉期間,水分和電解質(鈉、氯、鉀和碳酸氫鹽)透過水樣糞便、嘔吐、汗液、尿液和呼吸而流失。如果不及時彌補,就會發生脫水。

    脫水程度分為3級:

    1. 嚴重脫水(以下體徵中至少有兩種):

    昏睡/昏迷

    眼窩凹陷

    無法進水或進水困難

    面板回彈速度慢(≥2秒)

    2. 有些脫水(以下體徵中有兩種或兩種以上):

    煩躁不安、易怒

    眼窩凹陷

    渴望喝水、口渴

    3. 沒有脫水(沒有足夠的體徵對有些脫水或嚴重脫水進行分類)。

    很多腹瀉患者的死亡都是脫水引起的,世界衛生組織說,僅僅透過簡單的口服補液的方法就可以安全和有效地治療90%以上各種病因和各年齡患者的急性腹瀉。兒童腹瀉的治療要點是口服補液治療和繼續餵養,只有出血性腹瀉、霍亂重症病例、非腸道感染重症病例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

    液體治療包括2個階段:補充和維持。補充治療的目的是補充丟失的水和電解質。補充階段應持續至所有的腹瀉體徵和症狀消失以及患者有尿為止。維持治療在於處理水和電解質的繼續丟失;此階段應持續至所有的症狀緩解。

    大多數兒童急性腹瀉在補充和維持治療階段都應該使用口服補液鹽治療,目前中國使用的口服補液鹽是口服補液鹽Ⅲ。

    沒有明顯脫水體徵的孩子通常不需要住院,可以透過口服補液的方法來防止脫水。如果是輕微腹瀉,大便的量很少,可能連口服補液鹽都不需要,只要在繼續餵養的同時注意補充液體就行。有些脫水的孩子需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口服補液鹽來補液。嚴重脫水或無法透過口服補液的話,就要使用靜脈補液。

    當孩子可以吃東西的時候,要及時提供營養豐富的食物,母乳餵養的孩子可以繼續母乳餵養。對於年齡較大的孩子,穀類、肉類、酸奶、水果、蔬菜都可以吃。不建議吃新增糖比較多的食物飲料,比如甜飲料、果汁、果凍、甜點心,也不建議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

  • 14 # 良醫濟世

    兒童腹瀉又稱為腹瀉病,是指由多種病原、多種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數增多和大便性狀改變為特點的消化道綜合徵,嚴重者可引起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

    發病年齡以6個月-2歲多見,其中1歲以內者約佔半數。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夏秋季發病率最高。

    病因

    1、感染因素

    腸道內感染:感染可由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等引起

    腸道外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肺炎或急性傳染病等,可由於發熱及病原體的毒素作用。

    2、非感染因素 飲食(餵養不定時、量過多或食物成分不適宜、食物過敏或不耐受)和氣候因素

    兒童腹瀉如何護理?

    1、調整飲食 限制飲食過嚴或禁食太久常造成營養不良,而影響生長髮育。故發生腹瀉時,應繼續進食,以滿足生理需要,縮短病程,促進恢復。

    母乳餵養的媽媽可繼續哺乳,減少哺乳次數,縮短每次哺乳的時間,暫停換乳期食物新增;

    人工餵養者可喂米湯、酸奶、脫脂奶等,待腹瀉次數減少後給予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如粥、麵條,少量多餐,隨著病情穩定和好轉,逐步過渡到正常飲食。

    嘔吐嚴重者,可暫時禁食4-6小時(不禁水),待好轉後繼續餵食,由少到多,由稀到稠。腹瀉停止後逐漸恢復營養豐富的飲食,並每日加餐一次。

    2、維持兒童體內水、電解質及酸鹼平衡

    (1)口服補液:在醫生指導下口服補液,有用於預防脫水及糾正輕、中度脫水。

    (2)靜脈補液:在醫生指導下靜脈補液,用於中、重度脫水或吐瀉嚴重或腹脹的兒童

    3、控制感染 在醫生指導下選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家長護理患兒前後應認真洗手,注意手衛生。

    4、保護面板 選用吸水性強、柔軟布質或紙質尿布,勤更換,避免使用不透氣塑膠布或橡膠布。每次便後用溫水清洗臀部並擦乾,以保持面板清潔乾燥。

    預防措施

    1、指導合理餵養,提倡母乳餵養,避免在夏季斷奶,按時逐步新增換乳期食物,防止過食、偏食及飲食結構突然變動。

    2、注意飲食衛生,食物要新鮮,食具要定時消毒。教育兒童飯前便後洗手,勤剪指甲,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3、加強體格鍛鍊,適當戶外活動,注意氣候變化,防止受涼或過熱。

    4、避免長期濫用抗生素。

    祝您身體健康,生活愉快!

  • 15 # 健康中國

    腹瀉俗稱“拉肚子”,是家長們經常碰到的兒童健康問題。

    有人說,拉肚子不算大事,要不了命,但是拉肚子這事可大可小。世界衛生組織2017年報告腹瀉病是造成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第2大原因,每年約有52.5萬名5歲以下兒童死於腹瀉病。

    當孩子發生腹瀉了,家長們應該怎麼護理呢?

    1.飲食調整是關鍵

    1) 忌過多餵養

    孩子在生病期間往往胃口較差,有的媽媽很著急,總想變著花樣讓孩子多吃點東西,覺得生病了需要“補”,但是這個觀念並不完全正確,“補”過了會加重孩子胃腸道負擔,所以腹瀉期間,應適量餵養,少食多餐。

    2) 忌“三高”飲食

    高蛋白、高糖、高脂飲食(蛋類、肉類、奶製品等)會加重腹瀉兒童的胃腸道負擔,腹瀉期間應以清淡易消化食物為主,已新增輔食的幼兒可以多吃米湯、爛麵條、白米粥等,同時要注意新增適當的鹽分,避免高糖飲食比如飲料、濃果汁等。

    3) 吃奶的寶寶如何餵養

    純母乳餵養的小嬰兒可以繼續母乳餵養,但是哺乳媽媽需要低脂低糖飲食,禁食生冷及刺激性食物,如果考慮孩子是過敏性腹瀉,哺乳媽媽還需要回避可疑過敏的食物;

    人工餵養的小嬰兒可以適當將奶粉稀釋後餵養,少量多餐,必要時可換用特殊配方奶粉治療。

    2.補足液體很重要腹瀉時人體丟失了水分,也丟失了大量的電解質,這個電解質主要就是鹽。

    所以,在發生腹瀉時,我們常說的液體療法其實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補水,一個就是補電解質也就是補鹽。

    口服補液鹽(ORS)可作為家庭常備藥用於防治腹瀉導致的脫水。ORS屬於處方藥,配方含有固定的糖和鹽的配比,因此強烈建議家長在醫院或藥店購買專用的口服補液鹽藥物用於治療。

    1) 正確使用口服補液鹽

    推薦口服補液鹽III(ORSⅢ),在腹瀉開始時儘早使用,可以幫助減少腹瀉次數及排瀉量。下面是家長們最關心的幾個關於口服補液鹽的問題:

    A. 如何衝配?

    一袋ORSⅢ衝250ml溫白開水,要求一次性衝完。必須使用白開水衝兌,不能加入果汁、奶或粥中服用。不能向衝兌好的口服補液鹽中加入糖。

    B. 能放多久?

    配置好的ORSⅢ可以在室溫下放置24小時,分次服用,如果覺得涼了需要加熱時,注意不可以直接再加熱水,可以透過隔水加熱(如用溫奶器)的方法進行加熱。

    C. 如何飲用?

    從兒童腹瀉開始,就給予口服足夠的液體以預防脫水,給予ORS和其他清潔用水,在每次稀便後補充一定量的液體(<6個月者:50 ml;6個月-2歲者:100 ml;2-10歲者:150 ml;10歲以上隨意)直至腹瀉停止。輕度中度脫水:應用ORS,按照少量多次的原則,首先稱量孩子的體重(kg)數值,用量(m1)=體重(kg)×(50-75) (m1), 4小時內服完。

    2) 能家庭自制口服補液鹽嗎?

    不推薦使用自制口服補液鹽。如果家裡實在沒有儲備且臨時買不到,在緊急情況下可以自制。當購買到正規口服補液鹽後要及時更換。切記:一定要嚴格配比!否則非但沒有補液的效果,反而可能加重腹瀉,甚至出現副作用。

    具體配方:

    【1號配方】:500ml大米湯中加入1.75克食鹽;

    【2號配方】:500ml溫開水加入1.75克食鹽和10克白糖。

    3.臀部護理不可少

    臀部護理是嬰幼兒腹瀉家庭護理中的重要部分,小嬰兒面板嬌嫩,腹瀉後大便清理不及時可導致臀部面板紅腫、破潰甚至感染。

    臀部護理正確做法包括:在孩子大便後及時清理,使用溫水清洗臀部,清洗後用乾淨柔軟的棉布或毛巾蘸幹臀部面板,塗抹護臀霜或油性保護劑保護臀部面板,再換上紙尿褲或尿布。

    尤為需要家長注意的是,在家長清理孩子大便時應注意自己的手衛生,及時正確洗手、及時處理汙物,避免家庭成員出現交叉感染。

  • 16 # 小哈利路亞

    米米寶寶上週開始腹瀉,每次吃奶後都要拉,小屁股紅紅的,為孃的心都要碎了。

    整理了崔玉濤的寶寶腹瀉護理,把整理的筆記分享給媽媽們。

    透過觀察孩子的大便性狀和身體情況,初步判斷是哪種原因導致孩子腹瀉,確定原因後,就能大致知道下一步做什麼,比如是可以在家進行護理、給孩子收集大便去化驗,還是立即去醫院看病。

    如果孩子在腹瀉的同時,還伴有發燒、嘔吐等其他症狀,那麼這很可能是感染性腹瀉。

    感染性腹瀉主要包括病毒性、細菌性、真菌性三類

    ✔    如果只是單純的稀水便,很可能是病毒性腹瀉;

    ✔    如果大便裡有很多鼻涕一樣的黏液,有時候可能還有血,那很可能是細菌性腹瀉;

    ✔    如果大便中有好多細小的黑色纖維,很可能是真菌感染引起的。

          

    如果孩子只是單純地腹瀉,不發燒也沒有嘔吐,那可能就是非感染性腹瀉,也就是因為餵養問題導致的,主要包括消化不良、食物不耐受、食物過敏等——

    ✔    如果在孩子的大便裡能看到還沒有消化完的食物顆粒,那就可能是消化不良引起的;

    ✔    如果孩子排氣多、大便呈稀水狀,可能是食物不耐受;

    ✔    如果大便帶血,要高度懷疑是不是食物過敏。

    一般來說,如果孩子是病毒性腹瀉,因為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都是自限性的,通常無需使用藥物治療,你只要經過日常護理(正在整理),防止孩子脫水,大概5~7天就會自行痊癒;

    如果懷疑孩子腹瀉是細菌或真菌感染引起的,建議你趕緊收集好孩子的大便,送去醫院化驗;

    如果是考慮食物過敏的原因,你要仔細回想近幾天孩子是不是吃過一些以前不曾接觸過的食物,並且迴避掉這些食物之後,再觀察大便情況是否有改善,如果沒有改善,你就有必要帶孩子就醫,請醫生幫忙排查原因;

    如果孩子是因為消化不良或食物不耐受引起的腹瀉,你要注意,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不管是養育方式,還是食物的種類、性狀、溫度等,都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千萬不要變化太大、太快,以免孩子因為不適應而出現一些異常的身體反應。比如,就食物性狀來說,一旦發現孩子腹瀉的同時,大便中能夠看到沒有被消化完全的食物顆粒,家長要做的,就是在加工食物性狀時,適當將性狀處理地細小一點;與此同時,還要注意鍛鍊寶寶的咀嚼能力,不管是在吃飯時給寶寶示範咀嚼的動作,還是根據寶寶的乳牙萌出情況,給他一塊肉骨頭,讓他去練習啃咬,都能幫助寶寶咀嚼能力的提高。

  • 17 # 兒科醫生鮑秀蘭

    一、預防脫水

    孩子出現腹瀉時體內會流失大量的水分,會導致水電解質紊亂、酸中毒等後果,甚至危及生命,這時候媽媽一定要幫助孩子做好補水工作,可以少量多次飲水、米湯、菜湯等,特別是在每次稀便後都要及時飲水,大便次數很多的情況下可服用口服補液鹽來預防脫水,一旦發現寶寶有脫水症狀要及時就醫。

    二、飲食配合

    腹瀉不應該禁食,建議少食多餐,務必吃一些易消化有營養的食物,如:粥、麵糊、肉類要做成肉沫、雞蛋可以做成蛋羹等,避免粗纖維的蔬菜水果,避免食用油炸、辛辣刺激、高糖的食物。如果寶寶有繼髮乳糖不耐受的問題,可以喂寶寶一些無乳糖配方奶粉,有助於寶寶腹瀉的好轉。

    三、補鋅

    急性腹瀉時,補鋅會影響腹瀉過程中的免疫功能、小腸內的結構或功能,以及上皮的恢復。腹瀉過程中,腸內鋅的丟失會加劇已經存在的鋅缺乏。補鋅可以使腹瀉的持續時間減少大約20%,也使病程超過7天的可能性降低了20%,大便總的排出量降低了18%~59%。連續補鋅10~14天,6月齡以下嬰兒每天10mg,6月齡以上兒童每天20mg,可以顯著降低腹瀉的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硫酸鋅、醋酸鋅或葡萄糖酸鋅的效果是一樣的。

    推薦的鋅糖漿濃度應該是10mg/5ml或20mg/5ml。

    推薦的鋅製劑應該是每劑含10mg或20mg鋅元素。

    四、合理使用抗生素

    不可隨意使用抗生素。但如果是細菌感染性腹瀉,一定要在醫生診斷明確的情況下,規範使用抗菌藥物。

  • 18 # 家庭醫生線上

      春秋季節,兒童腹瀉發生率是比較高的,兒童腹瀉首先要尋找病因,確診病因後積極使用藥物進行對症治療。在治療期間,作為家長一定要做好患兒的日常護理工作。如果家中寶寶腹瀉,應該怎麼護理呢?

      第一,飲食調整是關鍵。很多兒童腹瀉都是因為飲食不當導致的,吃過涼的食物,吃的太多導致胃腸蠕動減慢等,所以在腹瀉兒童發病期間,忌過多餵養,生病了著急給孩子“補”身子的做法是錯誤的, “補”過了會加重孩子胃腸道負擔,而且腹瀉屬於胃腸道病變,孩子本身胃口就會差一些,所以建議根據孩子喜好做法,適量餵養,少食多餐。另外,飲食結構也需要有所調整,腹瀉期間不要吃蛋類、肉類、奶製品等,這些高蛋白食物會加重病情,建議以清淡易消化食物為主,已新增輔食的幼兒可以多吃米湯、爛麵條、白米粥等,避免高糖飲食。對於食物過敏導致的腹瀉,一定要避免接觸過敏原性食物,例如海鮮食物,辛辣刺激食物。

      第二,隨時觀察孩子的神志、體溫等,避免嚴重腹瀉導致的脫水,腹瀉期間要多給孩子喝溫水,必要情況下需要口服補液鹽III(ORSⅢ),或者去醫院輸液糾正水和電解質紊亂。腹瀉過程中,腸內鋅的丟失比較嚴重,可以給孩子補充葡萄糖酸鋅口服液,可以顯著降低腹瀉的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

      第三,腹瀉兒童的臀部護理也很重要。嬰幼兒的臀部面板嬌嫩,腹瀉後大便清理不及時可導致臀部面板紅腫甚至感染。每次孩子大便後及時清理,使用溫水清洗臀部,可以塗抹護臀霜或油性保護劑保護臀部面板。及時清理孩子的大便,保持居家環境乾淨,每天開窗通風。

  • 19 # PSM藥盾公益

    近期開展的兒童安全用藥公益科普講座時,有家長向臨床藥師諮詢:家中寶寶總是腹瀉、便溏該怎麼辦?是否該服用抗菌藥?在此,臨床藥師先帶領大家瞭解兒童消化系統,併為家長們介紹一下如何正確處理兒童腹瀉

    兒童腹瀉是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一種胃腸道功能紊亂,可伴有發熱、嘔吐、腹痛等症狀及不同程度水、電解質紊亂。

    病原可由病毒、細菌、寄生蟲等引起,病因則可能有過敏、氣候因素及體質弱等,是幼兒常見的一種疾病。對待兒童腹瀉,首先應該明確病因,切不可盲目使用抗菌藥物以免打破胃腸道中正常菌群的環境,延長腹瀉時間。

    兒童腹瀉的主要治療原則應遵循以下三點:

    預防和糾正脫水;

    飲食調整;

    對症治療,合理用藥。

    預防和糾正脫水

    由於,幼兒時期胃腸道發育不夠成熟,免疫功能也不完善,較易發生胃腸功能紊亂。且幼兒體液分佈與成人不同,易發生電解質紊亂。因此,及時補液在兒童腹瀉時極為重要。

    藥師在此推薦世界衛生組織統一規定成分的口服補液鹽(ORS),適用於各種病因和各年齡患者的腹瀉治療。

    →服用方法為:將一袋量溶解於250ml溫開水,隨時口服,4小時內服完。具體劑量可根據兒童脫水程度進行調整直至腹瀉停止。

    對症治療 合理用藥

    蒙脫石散可有效吸附各類病菌產生的毒素,是一種較好的消化道黏膜保護劑,用於減少水樣便量和次數。2歲以上兒童每日2~3袋,分三次服,服用時將蒙脫石散倒入約50ml溫開水中混勻並快速服完,儘量與吃飯的時間間隔開,確保胃處於基本排空的狀態,使藥物能夠均勻覆蓋於胃黏膜以發揮作用。

    對於腹瀉期的患兒,應在避免餵食含粗纖維的蔬果及高糖、高脂食物的同時,儘可能保持原有習慣食物餵養,保證營養的攝入。與此同時,還可適當補鋅(每天補充鋅元素20mg),有助於免疫力和腸道的修復;

    微生態療法

    口服益生菌如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鼠乳糖李桿菌等有助於恢復腸道正常菌群的生態平衡,幫助小朋友儘快康復。家長們需要注意的是,活性益生菌製劑大多不耐熱,應注意說明書中規定的儲存條件,一般放在冰箱水果保鮮層儲存以免失效。服用時,應用低於40度的溫開水沖服,並避免與抗菌藥物同用,兩者需間隔2~3小時。

    一般而言,秋冬換季時的季節性腹瀉主要以病毒感染(輪狀病毒、腺病毒等)為主,正常情況下無需特殊治療,遵循以上治療原則即可。

    在此基礎上,對於過敏性腹瀉,需查清並避免致敏原如蛋白質、牛奶、塵蟎等。若家長懷疑是細菌性腹瀉時,可行糞便標本的細菌培養和病原體檢測以明確病原菌。一般不推薦常規使用抗菌藥物,因為大多數病原菌所致急性腹瀉均是自限性的,即靠自身免疫就可痊癒。

    侵襲性細菌感染

    患兒可根據不同病原菌選用阿奇黴素、廣譜抗生素阿莫西林、三代頭孢如頭孢他啶、頭孢哌酮、頭孢曲松等。在此提醒各位家長,抗菌藥物的使用建議應根據細菌培養的結果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以免發生關聯性腹瀉,加重病情。

    總體來說,無脫水或輕度脫水的腹瀉患兒可在家治療。家長鬚密切觀察的吐瀉情況、體溫、精神狀況及尿量。若家中寶寶病情未有好轉或出現腹瀉劇烈、嘔吐嚴重、進水困難、發熱>39°C、神志改變等症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最後藥師提醒家長: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均衡攝入各種營養物質,儘量避免讓孩子吃生冷的食物。增強寶寶的免疫力,同時注意氣候變化,適當為寶寶增減衣物。

    感謝審稿專家:上海市靜安區閘北中心醫院 舒薇

    以上由 上海市靜安區閘北中心醫院 蔡沁雯 提供答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32歲了,患有乙肝大三陽,壽命會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