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黑夜中的一點星光s
-
2 # Relax情緒實驗室
其次,讓我們認真分析一下,其實沒什麼比養一個孩子更能迅捷有效地降低生活質量。
因為月嫂每月一萬八,育兒嫂每月一萬二;紙尿褲150塊一包,10天一包;奶粉200多一罐,一週一罐;童車2000,冬夏天各一輛;嬰兒床、椅子、沙發,家用的車用的外出的,1000左右;嬰兒床1000多;衣服一天換三件,兩個月全小了要買新的;玩具和健身器材可以堆滿一間臥室或半個客廳;還有揹帶、包被、提籃、搖籃,奶瓶、吸奶器、輔食機、身體乳、沐浴露、溼疹尿布疹藥膏,藥品營養品。
然後房子迅速不夠住了,以後還要換學區房,全家旅遊要換車,孩子擇校補課、出國唸書……
浩浩蕩蕩的各路親戚和育兒大軍,房門大開,毫無隱私,若干種方言不依不饒地爭執,要不要抱著孩子哄睡,衣服該不該多穿一件,洗澡水是高一度還是低一度,孩子是餓了困了還是病了,孩子脹氣跟昨天媽媽吃了十字花科食物有沒有關係,為什麼菜泥昨天加一勺今天變成一勺半。
娃不分白天黑夜折騰哭鬧,鍋碗瓢盆,屎尿橫飛,偶有靜下來的瞬間感覺腦袋被雷劈過。
老公、婆婆、爸爸和陌生親戚在情感上已毫無區別,都是帶孩子的勞動力。
當媽的一年睡不了一個整覺。最好的時候是在小區廣場上穿著舊運動褲、頂著很久沒打理的頭髮,推著兒子困惑地走動,發現明明想出門很久了,卻沒什麼地方可去。
不要提產後抑鬱、發胖、腦子變慢、事業暫停。婚姻危機,婆媳矛盾、睡眠障礙。生孩子甚至不能百分之百治療痛經。
所以我非常理解很多人不想要孩子的決定。
可是為什麼還要生孩子?
你本該過上更豐富多彩的生活。現在的生活簡直是一條絕路。
因為不生孩子你也過不上什麼豐富多彩的生活啊。
因為不論你選什麼路,都不容易啊。
單身、丁克也有很多條件啊,也要有錢啊,住的地方品質要好,老了以後,退休以後有沒有保障,不帶孩子的時候你是不是真能有很多朋友、真有很多事情可以做、這些事情你做三十年膩不膩,你能不能克服生殖衝動,以及這一切又能不能維持到你四五十歲、甚至六七十歲的時候。
這些遠不是月入兩三萬、做份CBD的中層工作、假期出國玩玩那麼簡單。
就像張愛玲說的:“只有年輕人是自由的。年紀大了,便一寸一寸陷入習慣的泥沼裡。不結婚,不生孩子,避免固定的生活,也不中用。孤獨的人有他們自己的泥沼。”
說得好對,生孩子本質上是一種中年行為。
我們都知道上古人民的壽命很短,身體、激素幫他們安排一生的生活,到三十多歲、四十歲,然後就結束了。這段時間人是自動生活的。而現在的我們面對多出來的幾十年,只能自己思考、安排,對抗生存的荒謬感,這就是中年,你死後的每一天。
人到了某個年齡,就是會很無聊,很荒謬,缺乏意義和存在感。
白天工作,按部就班,晚上回家看看美劇,跟老公出去吃飯,等菜時面對面玩手機。週末出去看個看不懂的現代藝術展,逛個街買件衫,試一家新開的飯館。
事業方面你大致知道自己能做到什麼程度,有事業要開創嗎?有鴻篇鉅著要寫嗎?有信念要向人類傳播嗎?NO。
你的生命之火已經快熄滅了。
我覺得這種感覺,作為導演的李安很懂,他所有影片的主角對現實生活都既缺乏羈絆,也毫無熱情。然後他們上戰場、當女間諜跟漢奸談戀愛、在德州搞基,他們在危險中找到了某種更真實的生活,代價是去送死。
沉迷進去才知道沉迷其中的樂趣。哪怕旁人只覺得這些人,這輩子都毀了。
當比利·林恩情願去中東挨槍子也不想跟碧昂斯同臺表演時,不知道他已經陷到地獄的第幾層?
而沒什麼事情對抗無聊的強度、刺激程度和正當程度能超過生養一個孩子。
不然還能幹什麼?追星創業婚外戀?賭博酗酒周遊世界?你以為買一千多支口紅、三百多雙鞋、一輩子都穿不完的衣服的人只是為了漂亮?養五隻貓的人是小動物愛好者?無非是給自己找一個可以沉迷的溫暖的大坑。
而生孩子,簡單易行,喜聞樂見,圓滿人生的標配,得到社會各界的友愛和支援。促進家庭團結和社會穩定,促人上進、發奮圖強——快,來,生,孩,子。
對,就像酒鬼和賭鬼都喜歡拉人下水,生過孩子的人也是如此。有孩跟無孩人士本質上是兩種人,沒有共同語言。
當然你也可以很強,人生圓滿,把生孩子只當作一件可有可無、錦上添花的小事;或者帶著孤獨和痛苦獨自生活。但那是隻屬於少數在物質、精神和情感上非常強大的人的方式。
當你有了孩子,繼續生活,解決該解決的問題,面對該面對的人。但你跟沒有孩子的自己已經不是同一個人了。
你的時間和情感派上了用場,你想給他很多愛,想看到他笑,在他哭泣時把他摟在懷裡。
你又有了努力工作掙錢的動力,又一次渴望睡眠,甚至連電視劇也因為沒什麼時間看而變好看了,在你面對漫漫長夜不知所措的時候,一個小生命軟軟地窩在你懷裡,胖腿擱在你的小腹上。他讓愚蠢又軟弱的你感到聖母、慈父好堅強,好溫暖。
-
3 # 靈爽心語
生兒育女是愛情的結晶,是你們愛的象徵。
當愛情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想著有一個愛情的結晶相當於愛情的見證。
一個家有了孩子,歡聲笑語就多了,不顯得屋子冷冷清清。
有了孩子父母就不會催促,因為他們一輩子就盼望抱孫子。你老了也一樣。
有了孩子作為年輕男女,以前花錢大手大腳,啥都是名牌的夫妻在有了孩子以後都學會了節儉持家。
有了孩子,每天下班回家就有人叫爸爸媽媽,多了一些掙錢的動力;因為你掙錢除了吃穿住行,就是父母和孩子。同時體現出家的溫馨。
有了孩子,從女孩變成媽媽,作為一個母親學會了堅強,有了自己要保護的東西,給自己的人生會增添許多樂趣。
當然也有養兒防老的說法,其實只是希望自己老後,生病的時候有人來看望自己,在醫院不會很孤獨。
總體來說,寶寶就是天使,孩子就是夫妻之間的調味劑,如果少了哪調味劑,那麼生活中也會缺乏味道。
-
4 # 八零後的淨水
為了參與一個生命的成長,參與意味著付出與欣賞。”孩子不求完美,不用替我爭臉面,不用為我傳宗接代,更不用幫我養老。只要這個生命健康存在,在這個美麗的世界走一遭,讓我有機會和她(他)同行一段……這段話很美,忍不住轉發!轉給有孩子朋友,同時告訴自己,換個方式去愛孩子。
相關問答
對於孩子來說,什麼最重要
現在,已經有很多人認識到對於孩子的培養來說,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即所謂軟實力。現在很多家長已經不像過去那樣,對孩子那樣的望子成龍了,但是一個人能過想能夠過得幸福,光有知識是不夠的,還要有積極的生活態度,正確對待挫折的心態,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以及學會愛別人及被愛,而這些,恰恰是以前只注重知識培養的父母們所忽略的,而且就算有的父母意識到這些,也不知道怎樣去培養。教會一個人做題也許不難,教會一個人學會分享,學會愛,學會面對挫折,勇於承擔錯誤,這些就不是那麼容易了。所以,父母首先要身正為範,做個榜樣給孩子看,如果父母每天都是自怨自艾,推諉責任,孩子怎麼能學會堅強勇敢呢?其次,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這不是指物質,重要的是精神上,學會愛孩子,不是用自己的方式愛,而是給孩子所需要的愛,同時也要告訴孩子,父母不是任由孩子索取的,因為愛相互的,在愛孩子的同時,也要讓孩子明白他也需要付出愛,付出也是愛的一種表現。總之,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幸福,幸福不是別人給的,是要自己創造的,愛孩子的父母不是隻會給孩子幸福,而是教會孩子如何自己創造幸福。我們要教孩子的,是這種創造幸福的能力。
-
5 # 淨玉的修行
生孩子只是傳統人生模式的一部分。在社會保障制度逐漸加強的今天,養兒並不是防老的最佳選擇。如果子宮腔的內膜具備適宜的條件,受精卵就能植入子宮內膜,漸漸發育成胎兒。待胎兒完全成熟,離開母體。這就是女人所肩負的使命-繁殖後代。
-
6 # 喜曰
找個接盤養老的!
俠之大者,為國接盤!
俠之小者,為我接盤!
問題是電影小說電視裡的大俠是不少,現實中這個俠真是稀缺稀缺又稀缺。
只有——
-
7 # 想養豬的大叔
假如你有機會不生兒育女,你願意就這樣過一輩子嗎?
假如你已婚,你決定生兒育女嗎?你有沒有想過,人為什麼要生兒育女?
近日做了父親,我不由自主地想起這個問題。這是每個準備生兒育女和已經生兒育女的人都必須親自思考的重大問題,儘管對這個問題的研究可以寫成幾本書。
生兒育女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你與終身伴侶為這個世界親自創造了一個人,一個跟你有血緣關係的人。從此,你建立起了人生中三種最重要的親情關係。因為你不僅僅為人子女,為人夫妻,還要為人父母,你將承擔起父母應有的責任來,你會發現這絕對任重道遠。
為人父母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要將足夠的心思放在兒女的身上,關心他的吃喝拉撒,關心他的成長環境,這會帶給你很多樂趣,當然也可能會讓你疲憊不堪心力交瘁。
最重要的是,你將培養造就一個人,這大概是養兒育女最吸引人的地方。因為它足以體現你的創造性,讓你可以按自己的教育方式教育一個人。當然你的教育水平怎麼樣,就得另當別論了。正因為如此,當你做父母時,你才會真正意識到教育的極端重要性。養兒育女固然可以防老,固然是傳宗接代繁衍生息,甚至是延續你的一部分生命,但歸根結底是一個教育問題。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在孩子身上留下痕跡,你和終身伴侶對子女的教育會形成家庭教育,即他們接受到的後天教育的一部分。除了目前人無法控制的基因因素外,幼時的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孩子將來能為社會做出多大貢獻。我曾在《幾味思想》一文中說:“限於條件,每個人一生的成就也許有限,但培養出能做出更大貢獻的子女則功德無量。”在這種情況下,子女就是父母的無上榮耀。
然而,家庭教育學問很大,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更好地實施。可怕的是,很多人一做父母就終止了學習。我曾在《一勺思想》一文中說:“每個人都會做父親或做母親,卻幾乎沒人教他們如何做,他們大概也很少學,這豈非咄咄怪事?這種工作可由政府機構或民間團體來推動,其實這正是‘優育’的題中之義。”即將釋出的《家庭教育指導手冊》大概就是這方面的成果。
做父母的,應當有自己充實的生活,不可一心撲在兒女身上,將其作為自己的私有財產,更不可將自己的理想寄託在兒女身上,尤其是當他們即將成年時。因為他們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選擇,終將離開父母進入社會。我們能做的,是為他們的健康成長創造更好的條件,提供多樣的平臺,讓他們遵從自己的天賦,揚長避短,使自身的良好潛能得到充分的激發。
如果做父母的未盡到自己的教育責任,孩子“有娘生沒娘教”,那麼寧可不生。須知不生大不了對社會的價值為零,一旦沒將孩子教育好而讓他為禍人間,價值就為負了。這也許就是很多人只結婚不生育的一大原因吧。
當前,婚後生還是不生成了一個現實問題。很多人為什麼不生?養育成本太高?那以前就不高嗎?生活壓力太大?那誰的生活壓力不大?養育太麻煩了?那什麼事不麻煩?
沒有子女你固然會很輕鬆,也會獲得幸福,更會創造價值,但生活一定會失掉不一樣的幸福和快樂。並且你永遠也無法親身體會做父母的種種感受。如果我們認為兒女皆累贅,說不定兒女還覺得“父母皆禍害”呢。
計劃生育時代人們想多生,如今卻不願多生。貧窮的和沒怎麼受教育的往往生得多,富裕的和受過良好教育的卻少生甚至不生。不孕不育的想生,有生育能力的卻往往不生。這些反差真是不可思議。
事實上,人們對生育最大的擔憂是孩子基因不好,尤其是孩子患先天性疾病,這使生育成為一種冒險,甚至賭博。因而最理想的生育狀態大概是“優生”。不過隨著科技的發展,讓孩子一生下來就具有優質的基因正逐漸成為現實,儘管這本身就很有爭議。
同結婚與否一樣,是否生兒育女是每個人的自由選擇,沒必要從眾。如果認為那些不生兒育女的人是異類,只能說明我們還沒學會包容,還不會尊重社會的多元性,還無法領會幸福的豐富多彩。
-
8 # 薰衣000玲
生兒育女到底是為了什麼?眾說紛紜。有的人說是為了生命的延續、後代的繁衍;有的人說是為了體現生命的責任,為了享受天倫之樂;還有的人說是為了老有所依,老有所養,養兒防老嘛;有的人說我愛我的另一半,我們創造愛的結晶,給予ta愛;還有的人說生孩子是任務,養孩子是義務,靠孩子則是大大的錯誤……
縱觀這世界上,人們在養兒育女觀念上差異非常大: 有的人選擇丁克,打定主意享受二人世界,享受自己美好的人生;有的人歷盡千辛萬苦,懷孕經歷一波三折,到處求醫問藥,促排卵、做手術、做試管……為的是有個自己的孩子;有的人家庭重男輕女觀念強,生了兒子千恩萬謝,生了女兒自責不已;有的人生了女兒視她為千金;有的人生了兒子把他當做王子;有的人生龍鳳雙胎、三胎,所謂人生贏家,可是背後卻為孩子付出了太多太多的心酸……
-
9 # 一品影
1,愛情結晶;
2,結婚後避孕措施鬆懈(意外);
3,父母想要,被逼;
4,太無聊,家裡冷清養個高階寵物玩玩。
-
10 # 龍行天下雲作伴
過去人們有句傳統說法:“養老送終、生兒養女”……作為六十年代的一族,國家又號召“只生一個好”……現在我們的兒女都已結婚,政府又號召“可以生二胎”……所以生兒育女不僅僅是家事,同樣也是國家大事;雖然許多夫妻都育有兒女,不辭辛勞,把兒女扶養成人,又花盡一生的積蓄給他們購房辦婚禮,但真正想讓兒女到我們自己老了來伺候,有不少老年人的思想已經發生動搖……因為看著現在的年輕人為工作打拼,還房貸車貸,又要照顧兩個小孩,覺得他們在當下過得很艱難,很不容易;將來還得照顧雙方的四個老人……所以就產生很多同情心,希望自己到老不生病,少生病,不生重病,少給年輕人添負擔,如果身體差、邁不動腿腳了乾脆就進養老院算了,免得兒女受累……
回覆列表
從小的範圍講,再讓不完美的自己,重新回到原點,重新走一下自己的路。我們會把自己所有的期望都放到這粒小小的種子裡。完全不去理會種子本身還有自己的元素。為了狹隘的自己。
從大一定點的範圍講,為了自己的種族,比別的種族更強大些。為了以後不被人欺負。為了自己生存,能更體面些。
從大一點的範圍講,為了5000年的文化。能傳播的更久遠些,更廣泛些。我們要一代代的生存下去。
從製造意義上講,以後老了病了殘了,身邊能有一個人陪著你。也許有些人是在不經意中製造了一個生命。因為他來了 ,才接受他的。這種被動生育。也有它存在的空間。
總之 ,這是一個很奇妙的問題,我們都在生與被生中,一代代延續著。這也是我們生活意義的一大部分。因為有了生命,我們才有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