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農民大少
-
2 # 鄉寨小郎
宏觀經濟學中將價格管理作為需求管理和週期管理的工具,是因為通脹影響需求變化,通脹和需求之間存在預期反饋機制。按照通脹和需求間的預期反饋機制進行價格管理,隱含的前提是需求的其他方面是穩定的。然而,在現實世界中,影響到通脹走勢變化的,更多地發生在供給方面。由於生產的不穩定,流通、分配渠道不暢造成的供給擾動,價格通常發生非因需求變化的波動,這些波動被認為是非週期性的,因此在宏觀經濟的週期管理中,需要專門剔除。一般來講,比較易受供給因素衝擊而發生波動的領域有兩類,即食品和能源;農產品生產受天氣等非需求因素影響,而以石油為主的能源供應,經常受地緣政治、災害性天氣等非需求因素影響。因此,西方國家的價格統計體系中,對週期管理更為倚重的是扣除食品和能源後的核心通脹指標。
中國由於沒有公佈核心通脹率,市場和社會對價格的觀察只能是一般通脹率,而一般通脹水平和經濟執行體系背離的情況,近幾年也日益嚴重。最新的通貨膨脹資料表明,2019年9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3.0%,連續8個月上漲,並創近5年新高,與穩中偏弱的經濟態勢亦不合拍;然而,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後的核心CPI同比上漲1.7%,漲幅比上半年回落0.1個百分點,走勢完全符合當前經濟執行態勢。缺少更能反映經濟執行態勢的核心通脹指標,還使得部分市場機構和社會,按經濟和價格組合的直觀表象,簡單地認為中國經濟陷入了“滯脹”,增加了市場對經濟前景的悲觀性,使得宏觀調控中的預期管理難度上升。在消費成為中國經濟穩定“基石”的情況下,核心通脹指標對正確理解中國經濟執行狀態的重要性日益上升。
資本化加大農產品價格波動
農產品資本化是指農產品成為金融市場上各種金融產品的掛鉤商品,農產品的資本化趨勢是指農產品越來越多地成為資本市場上的基礎商品,從而農產品市場的執行表現越來越不受自身供求關係的影響,而受金融市場特別是以農產品為基礎物構建的金融衍生市場的影響則越來越大。
農產品資本化在新世紀的進一步發展,根源在於農產品市場的國際化和農產品工業用途的開發,如生物能源的開發等。在農產品資本化的早期階段,掛鉤農產品的金融商品品種和交易量均比較小,農產品期貨等少數幾種金融工具,主要發揮了為農產品交易市場提供未來套期保值工具的作用,農產品自身供求關係和季節性供求規律仍對價格發揮著主導作用。但在市場國際化和用途工業化的局面下,農產品的價值“期權”特徵日益明顯,基於農產品的金融產品價Grand SantaFe來越多地取決於該農產品未來“價值開發”的狀況,影響農產品價格變動的因素增多,農產品價格日益脫離真實商品供求關係的影響。
在西方,由於生產經營模式主要為大農場、大資本模式,供給端的生產、經營者不僅抗波動能力較強,且對現貨市場有著基本的定價權,因而農產品資本化對價格波動影響的“負作用”,能被限制在一定範圍內,實踐中農產品資本化的價格穩定作用,要表現更明顯一點。
而中國農產品生產仍然以小規模經營為主,農戶模式仍然是主要經營模式,即使農戶聯營的合作社等合作組織,也大多是鬆散型的,以資訊共享、風險分擔為主要目的的合作組織。隨著農產品商品化的發展,中間商對市場的價格控制力不斷上升,生產環節的農戶日益成為農產品市場上價格的被動接受者。在農產品資本化條件下,中國農產品經營的農戶既對農產品金融產品價格沒有影響力,對農產品現貨市場也沒有定價權。因此,隨著近幾年農產品資本化的發展,中國農產品價格波動性有著上升趨勢。
農產品資本化增加通脹複雜性和管理難度
為應對價格形勢的這種新變化,中國物價管理首先需要跳出貨幣調整的思維,未來新推出的物價指標——核心通脹率,才是貨幣抉擇要考慮的價格變數。其次,對農產品期貨市場等給予農產品資產的金融衍生市場,要加強監控管理,加大對囤積居奇的打擊,對擾亂市場的投機行為要加大處罰力度;同時,審慎推進農產品金融創新。第三,推進農產品經營的集中化趨勢,這也是中國繼續轉移農業人口、提高農業生產率的重要方向,也是中國“三農”改革的重要抓手。
-
3 # 手工辣椒妹
其實農產品的價格是有漲有跌的,種植農產品的價格不是穩定性的,其實,不管近幾年來農產品的價格情況一直都不是很穩定,很多種植養殖戶都處於虧損的狀態,有的可能沒有虧損,但是利潤一直低的可怕。
馬鈴薯、大蒜之類的農產品價格低迷就更好理解了,你想想去年玉米那個價格,那麼低的價,多少種植戶種寒了心啊!還種玉米傻吖?那當然是要改種其它的作物了,改種和玉米一樣有補貼的大豆或馬鈴薯是大部分北方種植戶的選擇,有的種植戶看著前年的蒜價一路飆升,心情乾脆不要補貼了,種點賺錢的算了,於是種植大蒜的種植戶也就變多了。
各種本來需求量剛好的作物,面對突然增加的種植面積,自然就變得供過於求,供過於求的結果是什麼?當然就是農產品的價格下跌了.農產品當然是物以稀為貴啦.多了就便宜了。
要說明年會不會漲價,這個還真不好說,如果產量低的話,價格是勢必會漲.如果還是豐收年價格也不會比現在好到哪裡去.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
4 # 陝西鑫農碩公司老孫
農產品今年的確豐收了,可是沒有價格了,農民就是這麼命苦,搞農業的人很無奈!
我們老家,獼猴桃晚熟產品掉價了,美國黑布林掉價了,黃桃掉價了,蘋果掉價了……。
農民搞農產品種植,有點根本就不瞭解市場,跟風種植的。市場掌握在銷售環節的不種植的人手裡,低價收購,然後人家賣出去,他們掙得錢被搞種植的農戶多了,這就是如今農村的現實,種植戶在給銷售環節的人打工!
很少有超市或者批發市場與農戶對接,因為,有時候農戶生產的農產品不符合人家的標準,可是,誰來給農戶的農產品量身定做符合條件的標準呢?幾乎沒有人來做這個事情。
估計明年農產品還會是這樣,不會漲價的,市場變動估計得三五年是一個週期的!
-
5 # 老張12138yy
這個問題最好讓中糧集團的老闆回答。因為進口糧食多少決定我們中國農民生產糧食的價格。如果不進口,我們的糧價就高,如果大量進口,我們的糧價就低。
-
6 # 糧小咖
一、供需格局總體寬鬆,糧價難上漲2019年糧食豐收,市場供應相對充足,再加上小麥、稻穀等主要品種庫存水平較高,供應能力依然保持較強的水平;從需求來看,口糧消費較為穩定,且隨著人們飲食結構的不斷最佳化調整,人均口糧消費量還是下降的,而飼料及工業用糧,在生豬存欄降至歷史較低水平、復養程序緩慢,深加工業開工率同比下降等影響下,增量並不明顯;與此同時,進口方面,小麥、玉米、稻米保持正常水平,大豆進口這兩年有所下降,但隨著貿易談判的好轉,以及國內需求的恢復,進口也將逐漸恢復並增加;基於以上,預計國內糧食總的供需格局相對樂觀,對糧價走勢也偏利空。二、糧食庫存相對較大,去庫存壓力將增大市場供應經過最近兩年的消化,臨儲玉米庫存從2億噸左右的水平下降至目前的5000萬噸,壓力明顯減小;但稻穀和小麥的託市庫存壓力依然較大,而且因為下游需求增量有限,後期銷售的程序仍將較為漫長。根據有關資料顯示,截至目前,託市稻穀庫存餘糧約1.2-1.3億噸左右的水平,託市小麥庫存在9000多萬噸。其中,稻穀儲存時間越長,約不好消化,哪怕拍賣底價下調至1500元/噸,依然面臨著競拍量不大的情況;託市小麥雖然相對耐儲存,但畢竟最早的2014-2015年產小麥,已經有4-5年的時間,而且還有毒素超標等問題。這部分託市庫存,在接下來的幾年內,仍將在拍賣底價調整、拍賣量設定等方面,對市場產生比較大、比較直接的影響。綜上所述,在市場規律下,商品供應增加,價格自然會相對趨弱,對於消費彈性較小的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來說,更是如此。2019年國內糧食總體豐收,消費需求增量有限,特別是飼料消費還因為非瘟疫情影響而下降,年度內期末庫存水平或將繼續增加,對於糧價來說,自然也缺乏上漲的動力。
-
7 # 農民草上飛
今年糧食大豐收,價格低。明年糧食價格怎麼樣,要看明年的收成。如果還是糧食大豐收,國家不缺糧食,糧價肯定不會高。如若因天災,糧食減產厲害,糧食價格就會漲高了,但不會太高,因為國家糧食儲備也不少,到時會宏觀調控市場。
-
8 # 大哥283281101
估計明年糧價不會大漲
元月份中美簽署貿易協議 之後會進口美國大豆幾千萬噸
中糧會選擇質優價廉的大豆進口 以保持國民生活的高質量水準
-
9 # 淡看世間
搞種養殖業風險都大,作為普通小戶抵抗風險能力幾乎為零,有技術弄出產品不一定有好價出現,因為自己只有儘可能用技術改變成品,但自己確永遠改變不了市場行情,明年的農產品漲或跌價,任何人無法預判,只有似賭博般,硬著頭皮上!
-
10 # 三六五平凡之路
有人說今年農產品普遍豐收,量大造成價格低,明年會不會漲價呢?這個問題目前來說不好判斷。如果說,明年大家都不種農產品了,明年肯定會漲價,相反明年還是像現在這樣的種植規模在自然條件好的情況下,明年價格恐怕也難漲價。
如今農產品價格的問題就是農產品大量過剩的問題,農產品大量過剩就是農產品種植面積擴大的問題,農產品種植面積擴大是農民盲目跟風種植的問題,所以說,解鈴還須繫鈴人,農產品的價格問題還是有人農民人為造成的,因為農產品只有是農民種植成熟了才叫農產品。
看看最近的柑橘過剩情況,特別是曾經風靡全國的價格擔當的砂糖橘,如今也淪落到銷售端賣三四元的價格水平了。據有的劇友說廣西一個省的砂糖橘足夠每個華人吃十斤的,真是產量嚇人啊,如果加上其他省份的砂糖橘,不過剩才怪啊。這樣的價格怎麼提高的起來。
說到明年,真的很想對我們農民說,現在不要盲目擴大產品的種植面積了,否則加大了投入,最後市場越來越惡化,這樣受傷的還是我們農民。我們要多瞭解市場,多考察下消費終端市場情況。
-
11 # 蔚然之風
農產品普遍豐收?量大價格低?暫且不說依據何來,即使是實情明年的市場情況也無法斷定,因為農產品隨行就市,總體來說還是平穩的。
單一的離譜不具有說服力,農產品豐富多彩,彼此都有可替代性,市場行情看穩,甚至有的依舊無法振作。
一、糧價多年來相對平穩雖然對於常規的糧食生產者,永遠都很難指望種糧大賺一筆,但輕微糧價的波動,會讓其他農產品水漲船高,多年來似乎是個不成文的規律,尤其是略微上漲點,其他農產品都會普漲。甚至有人說,農產品行市看糧價的說法,某種意義上講還是有道理的。
有的地方有意向去形成特色,去形成品牌農業,這期間需要一定的規模影響,也是必然前期量大對於價格會有影響,甚至幾年的時間都很難好轉,品牌的建立需要過程。
三、既有品牌的無底線透支有的品牌農業,不能做到嚴把質量關,以次充好,甚至地方生產者大樹品牌旗幟,造成品牌農業口碑下滑,甚至喪失品牌效益,這樣的魚龍混雜,即使明年規模降下來,也很難再贏取市場的輝煌。
四、突發事件的連鎖效應農業生產環節多,也就很容易受各種因素的影響,除了前面我們說糧價影響,還有好多蝴蝶效應,比如我們經歷過的什麼橘子有蟲子?某些所謂專家的評論?什麼蜂蜜都是假的?甚至某某地裡西瓜不要了等各種謠言或片面的報道,造成的哄搶、滯銷,甚至影響多年。
突發事件的影響切勿低估,我們經歷過“姜你軍”,“蒜你狠”,“豬在飛”,“蛋在跑”結果呢生產者未必真正有了高利潤,好效益。還是那句話,如今農產品彼此都具有很多的替代品,而非必需品。也就是為什麼這樣的農產品不會長久下去,中國龐大的市場具有很強的自愈性。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高品質農產品才是市場需求趨勢,人有我精才會在市場生存下去,所以說農產品行情要把控在生產環節,直銷訂單的時代已經到來,莫要把農產品搞成一錘子買賣。
-
12 # 耕牛469
如果真的豐收量大無法消化,何不全部用來搞養殖,以緩解天價大肉給廣大消費者帶來的壓力,也可給糧食消費開闢一個新途徑,增加農民收入。
-
13 # 新浪微博博主愛中華
這主要看明年的天氣,氣候狀況,天氣氣候如果風調雨順,對於農產品來說,不會漲價,但對於糧食產品呢?他受國際市場影響比較大,如果糧食進口大量增加,糧食也不會漲價,如果糧食進口減少,糧食價格能稍有增加
-
14 # 農人莫小道
有人說今年的農副產品普遍的產量增加了,所以價格就會下降。
本來預計今年的農副產品價格會比較高,但是不知道今年一直到下半年以來,它的價格真的還是出現比較低,和往年差不多持平的態度。
農副產品的產量確實很大。農副產品的產量相對應的來說其實還是挺大的,由於過多的人投入這一個行業產品裡面所獲得的收益也就逐漸的下降。
今年的價格確實比往年的持平,甚至低於往年的價格。就拿沙糖桔來舉例,去年剛開始採摘的時候還能給到三塊多,現在挑選採摘的情況之下才給到2塊5左右。
大家都說今年的產能比較低,但是今年總體的產量上漲了,因為前幾年種植的第1批水果沙糖桔的收益已經上市,所以基於這一個產量來說,總體而言的產量就上漲了。
農副產品不虧本就不錯。其實種植農副產品水果類的產品來說,對於農民來說真的是太難了。
本來想希望他賺點錢,但是現在看來不虧本就已經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就拿沙糖桔來說,普遍的來講成本基本上都需要達到兩塊錢一斤,那麼現在來說如果成本達到兩塊錢一斤,收購的價格低於兩塊錢,那肯定是要出現虧本的狀態。
所以面臨這個問題來說,我個人覺得,今年的農副產品價格真的讓你更多的農民失望了。
市場的走向就是這樣子。對於農副產品來說,整個市場的走向它就是這樣子,我們也沒辦法。
總體而言,整個市場的走向它不受我們農民控制,總體而言他還是市場的反應如何,市場的反應比較高呢,可能收益就比較好,市場的反應比較低迷,可能收益就會下降。
所以做農業一直以來發展不起來就是這個樣子,畢竟對於農村農業來說是一個非常艱辛艱苦的行業。希望未來的農業會逐漸的發展起來,讓農民也過上小康的生活。
回覆列表
價格不容易上長,如今農民在種地,不是農民也在種地,大量發展經濟作物,產量過盛,銷路沒有開啟,出口的少,得有一個幾年的階段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