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老子在五十九章治人事天篇中強調"早服莫若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這裡的"重積德"是什麼意思?它和"治人事天"有什麼關係?
29
回覆列表
  • 1 # 音形世界

    註釋:①治人事天:治人,治理天下。事,預防。事天,預防天災人禍、防災減災。②嗇:通牆,引申為“防備”或“預防”此指事先設定的應對方案,即應急預案。③早服:服,通“敷”本意是“擺兵佈陣”的意思,在此是指“桌面推演”、“應急演練”。早服,及早進行應急演練或桌面推演。 ④重積德:重,側重。重積德, 要側重多積德行善。⑤莫知其極:莫知,難以預料。其極,由於極端狀態引發的意外突發事件。⑥有國之母:有國家做堅強的後盾。母,根本,引申為盾牌、後盾。⑦根深固柢:柢,樹根。根深蒂固的意思,引申為富民強國。⑧長生久視:長久維持、長久存在,引申為可持續發展。

    【暱施譯文】治理天下,預防天災人禍、防災減災,沒有比事先做好“應急預案”更重要的。要熟悉預案,就要及早做好應急演習、演練。(預防天災人禍、防災減災,除了有應急預案、應急演練這兩項重要預防措施之外,還有一項重要措施相比較而言就是要)側重多積德行善。多積德行善,則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即使所有的問題都能解決,也有難以預料的意外突發事件期待應急處置。下級難以處置的意外突發事件,可以由上級或國家來調控解決。有國家做堅強的後盾,才可以長治久安。只有富民強國,這才是可持續發展的法則。

    【暱施點評】本篇主講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法則。文章先從“治人事天”談起,即人類社會最大的禍患莫過於天災人禍,所以人類社會要想持續發展,就要防災減災,解決天災人禍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設定預案、加強演練,早作防備,而比預案、演練更為重要的不是軍事挑釁、搞武裝侵略、干涉別國內政而是平時的“積德行善”即從思想上安撫人民,使人民無逆反、無造反的思想動機,這樣就可以避免眾多的“人禍”事件。“人禍”可以透過積德行善的辦法減少,但“天災”和各種意外突發事件總是難以預料、難以避免,故而有很多災難的防範是要依靠上級或國家來統一調配、協調解決的。如果民不富、國不強,即使國之母也無能為力。這樣就很自然的引出一個“深根固柢”即富民強國的戰略話題。民富了,國強了,人類的生存環境治理好了,還有什麼“天災人禍”不可以應對?可見“深根固柢”即富民強國,才是保障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大計,也是保障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法則。本篇的關鍵詞一是“嗇”。“嗇”即“牆”本意是用於防範的牆壁或城牆,此處引申為“應急預案”;二是“服”。“服”通“敷”本義是“擺佈”即“擺兵佈陣”,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演習、演練”的意思。故而可知開篇的“治人事天”是指“天災人禍”的防範也即各種意外突發事件的應對。本篇提出了平時防範意外突發事件的重要方法即“重積德”。所謂“重積德”就是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視處事公平、公正、多做有利於百姓的事,不要做損害公眾利益或坑害百姓的事,這樣就可以從根本上(人的靈魂深處)消除“人禍”的隱患。當然還有保護好環境的深層意義,這些都是做好安全防範、應急管理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一本文來自:張暱施《太上真言譯點•治人篇》

  • 2 # 李志勇LZY

    老子用道德經想倡導;

    一個人要不心好積德;

    他的品行一定會很壞;

    私慾過大不為眾做事。

  • 3 # 漢晉古磚硯

        老子緊接著提出“早服謂之重積德”。君主的德行就是領導國家,領導國家的關鍵就是保證人民衣食無憂,這是國家穩定的重要基礎。素來“民以食為天”,只有人民衣食無憂,才不會惹事生非。除了民心安定之外,還牽涉到戰爭的成敗,在戰爭中有“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原則,可見糧食在戰爭中的重要性,所以統治者要懂得積蓄糧食是穩定國家的基礎。作為君主應有高瞻遠矚的視野,對各種事變應有預見的能力,並根據自己的預測及時籌劃出應對的策略。而國家的糧食籌備是否充足,則是檢驗一個君主德行的重要指標。

  • 4 # 純粹的靈魂王鈺潼

    因為徳為道之本,所以有“以德為本”之說。

    因為重在積德才有了道的魂。人合於道,則德,德者,道之用也,二者一也。道是隱形的,德是顯現的,德不能離道,道更不能離德,無德不能顯道。

  • 5 # 道然說易

    我們每一個人都想者有好的福報,子女好健康、前途好,父母長壽,怕凶事橫禍降臨自己的身上和家人身上。如果一個人要想得到福報,無災無難,就需要心存善念,經常做行善積德的事情。不要做損人利己的壞事、惡事情。但是大多數人,並不知行善積德的真正好處和意義。心存善念、行善積德,是為自己造一個好命;也是為兒孫,讓子孫能夠有福報可享。

    行善首先不要想要得到什麼,幫助別人後你會覺得自己很幸福,那是人性的昇華,古人云: 日行一善,積善成德;日行一善功滿三千。要相信做好事總沒錯。

    做好事就是行善,行善就有德,多做好事,就叫積德,積德越厚,人越有福,所謂厚德載物是也。古語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積德又分陰德和陽德,陰德是大德,做了好事不讓人知道、不收好處!陽德是小德,做好事 叫人知道了,收了好處了!做好事都有福,都有德,但是陽德叫福德,而陰德卻叫做功德。福德享完就完了,而功德卻具有無窮的能量,就像一滴水溶入大海,永不幹涸。功德大的人,德蔭子孫,後世子孫都能沾光。

    積德小到個人,大到國家。國家物質儲備富足,人民安定團結,領導者又精於籌劃、目光長遠,這個國家自然戰無不克。這裡的戰無不克,並非專指戰爭,還指應對各種困難和挫折。一個人如果能做到無不克,他必然高深莫測,人們根本無法揣摸他的深度和極限。

       “有國之母”即雌性,喻指生育萬物的大道,也可喻指事物的根本,意思是有了國家作為立身的根本,也就能夠獲得長久的生存。

    老子曰:“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老子在此強調積累德行所能達到的境界。“無不克”就是能克服一切、戰勝一切的意思。

  • 6 # 清奎1231

    積德是指不違反規律,言行舉止都按照自然規律去執行,儘量避免違背自然規律的言行就是積德。否則就是缺德和損德了!

  • 7 # 熱帶雨林的午後

    《道德經》強調“重積德”,是因為“重積德”就是不斷歸復於道的過程,而歸復於道,是老子《道德經》在治人事天,長生久視方面,唯一合理的途徑。

    重積德,不過是歸復於道的具體過程,也是達到道體的具體途徑。

    重積德,出現在《道德經》通行本第五十九章。這一章說:

    “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

    重積德的含義:重,指厚、多;德,得的意思,專門指人們秉承或者透過修養得到道的性質。萬物都是因為得到道的性質才能生存,所以德是生存的根本。這裡說的重積德,即指多多積累自身的道性。

    “重積德”又是怎麼和“治人事天”聯絡上的?

    在這裡,重積德首先是用來肯定“早服”的。服,是行的意思。早服就是早點踐行道的精神,復歸於道。

    而“早服”在這裡又是用來肯定“嗇”的。“嗇”的本意是農人治理田地時,把多餘的雜草拔除。在老子這裡,細分的話,“嗇”包含兩方面意思:

    一是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第四十八章)具體就是“見素抱樸,少私寡慾”( 第十九章)“絕學無憂”(第二十章)。

    二是儉。

    “嗇”從引申和籠統的意義上說,也可以認為就是“儉”。嗇,作為趨向於道的方法,老子認為非常重要,它的意思在老子這裡和儉的意思相同。

    他在第六十七章指出:“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這可以認為是老子對於《道德經》在具體的世俗生活中,實踐道德理論的途徑。“儉”作為三寶之一,在老子的理論中,是不可逾越的最重要的方法。

    老子的重積德,倒追過來看,就是透過嗇、儉,從而早服,早服達到重積德。“重積德”原來就是指的“嗇”或“儉”,按這個準則辦事,就會“無不克”,即無往不勝,當然可以掌馭治人事天的各種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老子的“重積德”,和我們通常所說的“積德行善”有一定的區別。老子很討厭那種為了滿足私慾,如功名地位,或者為了得到更多的功名利祿,故意搞地那些“偽善”。老子認為善就是為而不有、長而不宰,善是真正地無私,象水一樣善利萬物而不爭,那才是真的善,也才是真的積德。我們通常所說的重積德,功利性非常強,那和老子的本意是背道而馳的。另外,老子的重積德,比起對於特定物件的行善來,有更加廣泛的意義,它針對的是處事,辦事,行事,修道,是治人事天的大善,而不僅是指小恩小惠的小善。

  • 8 # 德本

    第五十九章是《道德經》中的勸道篇

    一、原文:治人事天,莫若嗇(sè)。夫唯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dǐ),長生久視之道。

    二、譯文:使人與天道自然規律相合,莫不如吝惜,這個吝惜,就是珍惜時間與生命早點順應天道修行。早點順應天道修行就會提高層次積累很多合於道的方法;合於道的方法是無所不克的;既然是無所不克的就是無窮盡的狀態,也就是道的虛無本質狀態,不知道它的層次到底有多深。既然是無窮盡的虛無本質狀態,在這個狀態中,則可以化生“有”的一方天地,這一方的天地之母亦是為道,正是因為它有無窮盡的道為根基,所以它是可以長久的。這就是具有很深的根基,可以長久生存的方法。

    重積德,這裡的德是功德的德,真正的功德並不是世人所認為的捐款做慈善,放生,修建廟宇等,這些只能說是積福德,做一些好事也是算修福報。真正的功德應該是提現到自己的能量上面的修為,所積累的功德是自己能量層次的體現,功德越大自身的能量越高,這就必須需要我們去修行自己的能量,才能獲得天道中真正的功德和能量。六祖慧能早就悟到:“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這裡的道就是我們身體的能量和命功。

    以上內容來自劉金勝老師所作的《修行者的道德經》

  • 9 # 山澗一清泉

    老子的道有幾重意思,其中之一指天地間的規律,而德指遵循這個規律做人做事、治理天下,也就是說萬物遵道行道是為有德,反之為無德。有德會生生不息,無德則會早亡!

    重積德的意思就是指要時刻牢記遵循規律,遵道行事則無不克。

    所謂治人事天就是指治理百姓和事道行道,那麼如果我們重積德的話就治理天下百姓就會很容易。有道則正,正則萬物賓服。通俗講就是上樑正下樑不敢歪也不會歪。萬物遵道行道稱之為善,萬物處於本該有的位置,是以無不治!

    附:

    《道德經》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嗇。夫為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 10 # 東興小喇叭

    搞那麼複雜,誰能看懂。

    愛是光明,德是柴火。

    德不夠,光不亮。沒了光,道業難漲。

    愛心,德行。本心生愛,德是意識流動的外在體現。

    它們之間的關係就是,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提升理論。

  • 11 # chendelin陳

    上天認德為親,

    有德行天佑之,

    人間認人為親,

    以情感為遠近,

    眾人顛倒相反,

    德善上天佑護。

  • 12 # 每日讀書A

    原文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以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譯文治理民眾尊奉自然,沒有比像種田那樣應時按節,並注重節儉、愛惜物力財力更為重要的了。順天道,應時節儉、愛惜各種資源,早早做好準備;早做準備,有長遠打算,就是注重積德。注重積德則無往而不勝,無往而不勝就無法估計他的力量,無法估計他的力量他就可以擔當好治理國家的重任。掌握住治理國家的根本法則才可以長治久安。這就是根深蒂固、長生久視的道理。解析“無為”“不爭”“無慾無求”是老子思想的核心,如何克服人類本身的慾望?老子提出了“嗇”的觀念,何謂“嗇”?“嗇”即愛,引申為愛惜、保養,也可引申為節儉。首先,我們談談“治人事天,莫若嗇”。“治”人也就是治理人民的意思,“事天”就是保養精氣、養護身心的意思,整句話的意思就是統治者在治理百姓和愛護自己身心的過程中要懂得節儉之道,通俗地講就是要吝嗇。“嗇”字在古代是一個職位的名稱,不是一個貶義詞,而時至今日,“嗇”字已變成了“小氣鬼”的同義語,甚至為大家所不齒。“夫唯嗇,是以早服。”何謂“早服”?“早服”就是及早服從、及早從事的意思。整句話可以理解為統治者只有懂得節儉,才能利人而不害人,服從自然之道理。一個人(統治者)如果不懂節儉,一早做的打算(積蓄的糧食)也會很快消耗殆盡,早做打算又有什麼意義呢?所以儉嗇是服從自然之道理的行為。老子在此勉勵統治者要節省民財、愛惜民力,不擾民,無為而治。老子緊接著提出“早服謂之重積德”,什麼是君主的德?君主的德行就是領導國家,領導國家的關鍵就是保證人民衣食無憂,這是國家穩定、太平的重要基礎。素來“民以食為天”,人民只有衣食無憂,才會安心,才不會惹是生非。人民的糧食如何收藏、愛惜除關乎民心安定之外,還牽涉到戰爭的成敗,在戰爭中,自古以來遵奉“兵馬未到,糧草先行”的原則,由此可見,糧食在戰爭中的重要性,所以統治者懂得積蓄糧食是穩定國家的基礎。君主應有高瞻遠矚的視野,對各種事變應有預見的能力,並根據自己的預測及時籌劃出應對的策略,國家的糧食籌備是否充足是檢驗一個君主德行的重要指標。“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老子在此強調指出積累德行所能達到的境界,“無不克”就是無所不勝,能克服一切、戰勝一切的意思,一個國家物質儲備富足,人民安定團結,社會秩序井然,領導者又精於籌劃、目光長遠,這個國家自然能戰無不克。這裡的戰無不克,並非專指戰爭,還指各種困難和挫折。老子是反對戰爭的,他只給為正義而戰的一方指引出路。“無不克”是廣義上的,一個人如果能做到無不克,他必然是高深莫測的,人們根本無法揣摩他的深度和極限。什麼是“有國之母”?“母”,即雌性,喻指生育萬物的大道,也可喻指事物的根本。“有國之母”的意思是有了國家作為立身的根本,這是就統治天下的君主而言的,有了國家作為立身的根本,結果會怎樣呢?老子很自然地推出“可以長久”,指的就是能夠獲得長久的生存。老子這一章旨在說明,統治者如果能夠節儉,他的統治地位就能長久。節儉對統治者的意義重大,對我們個人也同樣如此。節儉自古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個人如果以節儉為美,那他必定是一個寡慾恬淡之人,和大道大德同步,他必然少了很多煩惱、多了幾分快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慣了iPhone,求推薦體驗上不會失望的安卓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