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奇葩歷史大觀
-
2 # 斜眼觀世界
抗日戰爭中,老前輩們都把日本人稱為“小日本”。因為當時的日軍的平均身高只有150cm左右,看起來非常矮,所以才會有這種稱呼。 隨著時間的遷移,現在日本人的身高已經發生了變化,1990年時日本平均身高約有170cm左右,足足比抗戰前長了20多釐米,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呢?其實細細分析起來,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原因一:飲食結構變化 日本為了提高國民身體素質,大力推行每天喝一杯牛奶計劃,並且他們堅持這樣去做。日本政府為學生每天提供一杯牛奶,讓他們補充營養。這一策略主要是從內在提升日本國民身體素質。 原因二:基因改變 這個可以說是最為重要的影響因素。身體矮那是一代又一代傳下來的。但是二戰之後,美國大兵進駐日本,日本為防止貴族女子被美國大兵玷汙,要求女子跟美華人通婚,很多女人被迫與美華人結婚。 但是美軍撤離之後,這些日本女人和生下來的混血兒被拋棄在日本。因為這些孩子遺傳了美華人的基因,身高自然普遍比純日本人身高要高。之後他們在日本結婚生子,代代相傳,身高就提升上去了。
-
3 # 鐵桿軍迷
各位小夥伴們,說起來日本人不知道大家對他們的第一印象是什麼呢?想當初在日軍侵華期間他們有這樣一個外號,叫做小日本!其實之所以會給他們取這樣一個外號一方面來說是用來諷刺他們國土面積如此的狹小卻總是把自己稱呼為大日本帝國,而同時也是因為當時日本人的身高的確非常的矮!說到這裡可能大家都會非常的好奇,那麼到底當時日軍的身高是多少呢?
據統計稱,當時日本記錄軍官士兵的花名冊中大部分人的身高都在一米5到1米六之間,像那種一米七以上的的確非常的少見,是不是感覺這已經非常過分了呢?但是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的時候就更讓人驚訝了,因為當時前線的日軍已經非常急缺尤其是日軍成年男性基本上都已經看不到多少了,所以說當時在國內徵集的全都是十幾歲的學生,還處於生長髮育階段在加上部隊裡的伙食又非常的差,所以說二戰後期的日軍一個個就變的更加又瘦又小!不僅如此在1927年的時候日軍還出臺了這樣一項兵役法規定,那就是部隊裡只要超過一米五的軍人都屬於身體素質非常好的!
透過這裡我們就能看出來,當時的日軍身高的確普遍都非常的矮,不要說和美國大兵那種大塊頭比了,就算是和我們八路軍相比那也是差了很多呀!既然如此的話一群身材如此矮小的日本兵又是怎麼能瘋狂的侵略我們的國土呢?其實呀首先來說在他們的國家一直都給國民灌輸武士道精神和軍國主義思想,所以說不要覺得他們的身高不佔優勢但骨子裡都用那種誓死如歸非常瘋魔的架勢。而且在二戰剛打響的時候部隊裡的伙食還是非常好的,營養跟得上所以他們的身體一個個都很強壯的,並且拼刺刀是他們在平時部隊中每日都要訓練的一個專案,所以說在白刃戰的時候一個兩個的還真不是他們的對手!
關於這一點當年曾經和他們交過手的老兵們深有同感,他們真是不明白看上去不大點的小鬼子怎麼會有這麼強的爆發力?之後他們也更加註意關於營養的配比,所以在戰後重建的時候日本政府曾經呼籲大家“每天一杯牛奶,強壯一代日本人”,正是因為如此他們極其注重營養的攝入,一代一代地發展下去原先個子非常矮的日軍也慢慢的開始變高了,現在也算是亞洲平均身高前列的國家了。對此大家有什麼樣的看法呢?
-
4 # 老黑喵影視
首先,我們來看看美軍1944年的對日軍的情況的學習手冊。
average height 5 feet and 3 1/2 inches; weight 116 to 120 pounds.
相當於 平均身高161,平均體重52.5kg-53.5kg
這個資料當然是比較慘的,美軍手冊裡也明寫到 is small in stature in comparison with Americans
由此可以大概判斷,日軍在二戰中初期,平均身高也許在1米6-1米65,後期太平洋戰場平均身高根據美軍是1米61,而由於大量營養不良或者未成年日本人投入中國戰場,後期中國戰場的日軍身高可能會極矮,甚至至1米46左右。
-
5 # 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據資料記載,當時日軍的甲種師團,士兵平均身高在1.6米左右,二戰到了後期,由於兵力匱乏,日本士兵的各項指標也是大不如前,士兵的平均身高竟然不足1.5米。我們來看幾張圖片。
這是侵華日軍在中國拍攝的一張圖片,從圖上看起來都挺正常的,但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這是義大利軍佇列隊歡迎日軍的一張照片,很明顯右邊的義大利軍隊比鬼子高出了一個頭不止。當時他們雖然矮,可是吃得非常好,每餐都保證了營養供給的充足,而在作戰前線的軍人雖然身高夠高,卻伙食非常差,在照片中,呈現的是一種非常瘦弱的狀態,可是即便是在這種情況下,最後還是以侵華日軍的失敗而告終。
-
6 # 桌面戰爭兵棋
二戰時期的日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日本兵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身材矮小,因此也被蔑稱為“小日本”,與他們自稱的大日本帝國顯出了鮮明的對比,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這個話題。
身材矮小的基因直到近代日本人身高依然很低
在很早以前,華人就發現日本人的身高普遍較矮,古代典籍中稱其為“倭人”, “倭”字意為矮的、小的,可見自古以來日本人的身高就不高。到了明清時期,倭寇在東南沿海肆虐,“倭”字也從原來的中性詞變為了貶義詞。到了近代,這個問題其實也沒得到太大的改善,從一些日本官方記錄來看,成年日本男性大多在1.5米左右,能長到1.6、1.7米就已經屬於高富帥的級別。
在二戰之前,日本的徵兵標準其中有一項就是身高,規定1.55米以上就算是乙等兵源,而在乙等以下還有丙等、丁等,最低的限度是1.45米。由此可見二戰時期日本兵大部分身高僅為1.5到1.6米之間,即使在東亞範圍內也算是矮的了,和美軍更是沒法比。
最後一個投降的日本兵
戰爭後期的兵源枯竭在二戰後期,日本節節敗退,本就不充裕的人力被消耗殆盡,後備兵源枯竭,於是日本政府強制徵招十幾歲的未成年人入伍,這些小孩進入軍隊後,進一步的拉低日軍的平均身高。因此在日本投降後,美軍登上日本本土,驚人的發現他們管轄的日本兵甚至還到不了他們的肩膀。
即使是小孩也要進行軍事訓練
就是這些身高尚不足1.6米的人,居然能有在戰爭有如此強大的戰鬥力,與他們所受的訓練和教育是分不開的。首先是軍國主義的洗腦教育,讓這些人像野獸一樣去戰鬥,認為為天皇戰死是無比光榮的事情,其次是日軍嚴格的訓練,讓他們不僅射擊能力強,白刃戰能力也更強於比他們高的華人。因此,二戰時期的日本人雖然矮小,但戰鬥力卻一點都不弱。
-
7 # 記者老畢
日本兵在二戰時期確實身材比較矮小,一般身高男子都在1米55至1米65,超過1米7的比較少。日本步兵使用的38大蓋兒槍長將近1米7,很多日本兵都沒有槍高。
-
8 # 上下五千年看歷史
二戰時期日本兵身高是不高,甲種師團士兵在1.6米,其他的在1.5至1.6之間。雖然身很矮,但日本鬼子的戰鬥力還是不弱的,中國被侵略期間與日本戰鬥還是很吃力的。
回覆列表
日本人給他第一的印象就是個子矮,二戰的時候就有一個外號叫做小日本,
之所以因為有這樣一個外號,是因為它們國土狹小卻如此的狂妄自大,將自己的國家稱為大日本帝國,於是人們就稱他為小日本,
那麼當時二戰時期的日本兵到底有多矮呢?日本的花名冊中,大部分人計程車兵在1米5和1米6之間。
而1米7以上的日本士兵在當時的軍隊是巨人級別的存在。
到了第2次世界大戰末期,則更讓人驚掉下巴,因為日軍已經到了強弩之末,基本上成年的男子都已經在戰火中被消磨掉了,在國內緊急徵招的都是一些十幾歲的學生。
他們正在長身體的時候,而且得不到正常的營養補給,所以說長得又瘦又小。日本人在1927年的時候就出臺了兵役法規定,1米7的身高當時在日本軍隊中屬於上等素質。
因此我們就知道當時日本軍隊的軍隊的身高的確都是普遍的矮,
和美國大兵這種大塊頭相比,根本就不是一個級別的。
那麼為什麼一個如此矮小的日本軍,戰鬥力如此強悍?我們都知道這個國家給這些士兵的瘋狂的灌輸武士道的精神和軍國主義思想,
他們雖然身高不佔優勢,但是骨子裡卻有那種瘋狂的戰鬥的架勢,而且在二戰剛剛開始的時候,日本兵的伙食還是相當不錯的。營養也不錯。
雖然長得矮,但是一個個都身強力壯,在拼刺刀的時候也是行家裡手。
畢竟他們每天都要進行這樣的訓練,所以說在白刃戰的時候通常一個日本兵可以對戰三個中國兵。
當年和日本兵招過手的老兵都非常感慨,這些日本兵雖然看上去矮小,為什麼戰鬥力如此強大?
在二戰之後,日本人也認識到自己身材矮小的弱點,所以說日本人在營養方便下了大功夫。
也正因為此他們注重於營養的輸入,這些個子很矮的日本人也慢慢的變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