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暴走菩提
-
2 # 盤串大仙兒
你好,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自秦亡後直到今天,仍然是一個眾說紛紜的問題。有人盛讚他為“千古一帝”(李贄《藏書·卷二目錄》);有的人說秦始皇“雖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章太炎《秦政記》);有人歌頌秦始皇的統一事業:“秦主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李自《秦王掃六合》)他們都高度評價秦始皇的功績,肯定其對歷史的作用,是一個偉大的歷史人物。
如果罵他暴君,可他在位37年卻沒有妄殺一位將軍大臣;斥他嚴刑峻法,可他卻制定了世界上最早保護人犯權利的法律;荊軻行刺,他怒火萬丈,可秦軍攻佔燕國卻沒有屠城暴行;他消滅六國未殺王公大臣,自己卻被六國貴族夷滅三族;司馬遷騙了我們,害我們被雕蟲小技所左右褒貶。 罵他暴君,可是壽宴上淳于越說他的江山不能長久安然無恙,批秦暴政,可是六國貴族未受屠殺監禁,罪犯農忙放假40天。秦法細密動則觸法?事實上卻是文明越進步法律越細密。陳涉因遲到要殺頭而造反?出土秦簡顯示遲到僅是罰款。
事實上,十萬里長城並不是秦始皇一人修建的。秦,漢,明,一共修建了一萬里而已。 後又有人提出,焚書坑儒坑的不是儒,是術士,是奇人異世,換言之是封建迷信。 秦始皇在位期間,因為尋求長生不老藥,聽信的徐福的蠱惑,後徐福第二次尋求長生不老藥未果,向秦始皇索要大量錢財,秦始皇發現自己被騙,查明此事,把相關的四百多命術士坑埋。 儒生們惡意詆譭,將術士坑埋,改為坑儒。 秦始皇統一六國,興修水利,制定律法,統一文字貨幣。
-
3 # 老崔你好
說起秦始皇嬴政,歷來譭譽參半,“千古一帝”和“殘暴之君”在他身上就像一塊硬幣的正反面,完美的合而為一。迴歸人性,在老崔看來,秦始皇嬴政是個孤獨的人,而他的孤獨根植於悲劇的童年。
生而為人質,飽受“非人”待遇嬴政的童年,是在嘲諷與白眼裡度過的。嬴政的父親異人,是秦昭襄王太子的庶出子,早早被排除在秦王接班人的序列之外,更秦昭襄王送到趙國當了人質。趙國的生活根本不是人過的日子,趙國的貴族沒事就來嘲諷異人;甚至連秦國帶來的宮女和侍衛,也都看不起這個不可能成為秦王的王子。嬴政在這樣的環境裡出生,沒有一個玩耍的朋友,不知道友情為何物,更不知道溫暖是何感覺——伴隨他成長的唯有與生俱來的“隱忍與孤獨”!
屢遭追殺,東躲西藏委屈求生後來異人被呂不韋看中“奇貨可居”,又助其逃回秦國,因為事發倉促,未來得及帶走夫人孩子,趙國便將氣撒在了嬴政和母親趙姬身上,欲殺之而後快,母子倆屢遭追殺,東躲西藏,最後藏匿於“黑道豪家”才得以倖存。黑夜裡,輾轉於榻上,幼小的嬴政定然會一遍遍問上天:“世道如此可恨,偏對自己如此不公?!”——這種孤獨如何能不帶上濃烈的“恨”!
父親形同陌路,母親不管不顧父親獨自逃亡回秦,在幼小的嬴政最需要父愛的年紀杳無音信;相依為命的母親趙姬,一度周旋於貴族,以美色自保,對其不管不顧。陪伴著嬴政的,是無盡的黑暗與陰冷。沒有父愛、沒有母愛、沒有玩伴,嬴政就像一個透明人,被所有人忽略——孤獨中油然而生的是強烈的“自卑”!
血統的質疑,讓信任隨風而逝如果說無論怎樣的逆境,畢竟還有“糾糾老秦人”的熱血在湧動,給他以精神支撐,然而他唯一的依靠,母親趙姬和她的“兩個男人”呂不韋、嫪毐的傳聞,則剝開了他給自己小心翼翼裹上的最後一層“繭”,他的心碎了,“信任”也隨風而逝——他終於可以孤獨的“獨斷專行”!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嬴政的歷練早已超出“苦、勞、餓、空、亂”的範疇!所有失去的,都讓他更加“超脫”。悲劇的童年,造就了他的孤獨,讓他更加強大、也更為偏激;而歷史的風雲際會,彷彿是為了給他彌補,終於將他推上了萬世偉業的巔峰。是也罷,非也罷,他畢竟已在璀璨的歷史長河中閃耀過,並且是那最明亮的瞬間!#歷史上的秦始皇是個什麼樣的人?#
-
4 # 使用者何生華
提及秦始皇,第一印象是一個暴君。從他的焚書坑儒,到萬里長城修建,又從他的統一六個國家,再到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哪一樣不是依靠暴政得來的。華人都知道,秦始皇有宏圖大略,從他開始統一六國,秦、齊、楚、韓、魏、燕,要統一容易嗎?一個小小的臺灣就搞得兩岸不得安寧。況且,那個時候還得步步驚心,又不方便,又不安全,資訊又不靈。秦始皇還是一個明君,對儒家那一套,早就心中有數,不進行焚書坑儒,任其漫延,那華人就會是懦弱無能的,只會是一個事必躬親,忍耐可怕的可憐蟲。華人都是善良的,要培養華人的堅貞不屈性格,只有徹底和儒家思想決裂,才能夠使華人強大起來,才能夠抵禦外來的侵入,才有華人的血性。這樣,我們不僅有萬里長城抵制侵略,也從華人的強大幹起,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在世界民族看來都不是懦弱無能的孬種。
-
5 # 這麼近那麼遠F4
秦始皇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秦始皇統一六國,奠定了古代中國的雛形框架。還有就是秦始皇統一貨幣,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修建了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還有修建了自己的陵寢——秦始皇兵馬俑。當然秦始皇還做了一些消極的事,焚書抗儒,實施暴政統治,殺害忠臣 。當然歷史都是一把雙刃劍,有褒有貶。秦朝創造力輝煌,也留下了遺憾。“焚書抗儒”燒掉了許多歷史重要書籍,字畫。使許多歷史無法考證,許多古人創造成績和研究出來的問學,化為烏有,付之東流,人類一大憾事。可悲,可氣,惋惜啊。
-
6 # 個人與各地
秦始皇其實並不能稱得上是千古一帝,以他的資質充其量也只是一個平平庸庸的,守成之主。不要再說她什麼,統1度量衡統一文字統一這統一那什麼的,因為中國的歷史走到那個階段,必然走向統一。周朝初期的分封實在是生產力達不到對那麼廣闊的疆域進行全面控制全面統治的能力,到了戰國末期實際的話,生產力已經極大的發展遠遠超過了周朝初期的水平,其經濟基礎決定了,上層建築,必須配套相適應的國家結構,所以到了戰國末期,統一就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你仔細想一想,趙王統一了天下,他就不統一文字嗎?楚王統一了,天下他不統一度量衡嗎?齊王統一了天下,他不想天下永固,長生不老,萬事萬代進行集權統治嗎? 即便仍是秦國統一,不是嬴政,而是成喬 或者其他的公子繼承王位,誰個不搞這些大動作?其實最主要的還是前面幾位國軍的功績,到了嬴政這裡,只需要你是一個稍微正常一點的人,順著國家和社會趨勢的慣性,保持下去,這功績簡直是唾手可得。 所以不要再說他是什麼千古一帝了。簡單的來講,他是可以被取代的(項羽都說了,彼可取而代之), 他並沒有什麼獨創性的功績。
-
7 # 讚我無罪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秦始皇早年,生在趙國,和母親相依為命,生命堪憂;等到他繼承王位,大權又被丞相呂不韋把持;等到真正掌權,又是不斷的兼併戰爭;等到晚年,暴斃於沙丘,小兒子對其他兄弟姐妹大肆屠殺。他的一生,統一了中國,但是從始至終都沒有作為一個正常人的生活,可以說死亡和殺戮伴隨了他的一生。他被評為千古一帝,但是估計沒有一個人願意成為秦始皇第二。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我覺得比較符合我對他的印象。
-
8 # 夜航船水手
秦始皇不知道天高地厚。很多人都說,迷信可以不信但是不要出言不遜去侮辱神靈。秦始皇不是,他就跟個調皮孩子,說不信吧也信,說信吧有時候還挑釁一下。惹了眾神之怒。
泰山祭天,跨界逞能史記上說,
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下,風雨暴至,休於樹下,因封其樹為五大夫秦始皇去泰山祭天,下山,遇到雨。這是老天爺在考驗他,別看世間人口口聲聲說是敬天敬天,到底內心敬不敬。說不定他內心裡啊,比天王老子還大呢。下個雨,給個小困難,再給個小恩惠,看看他怎麼應對法。大樹給他們君臣遮風擋雨,秦始皇就跟封自己大臣一樣,給封了爵位。泰山上一草一木,都是神的,就算大樹有功,除了感謝大樹,那也得感謝天神、山神。他倒好,在人間當了皇帝不過癮,還跑到植物界去逞能。算不算挖牆腳,跨界逞能?
因公廢私,得罪女神秦始皇曾經路過湖南,要到湘山祭祀。湘江上遇到大風,幾乎無法登山,秦始皇覺得很沒面子。招來隨行的博士,問問湘江的神仙是哪一位。博士回答是瀟湘妃子,是遠古聖賢堯帝的女兒,舜帝的妃子。秦始皇一聽就火了,那不是宰相李斯所說的那些惱人的儒士們的神嗎?這一下,就因為公事,把他自己跟神仙對立起來了。命令將湘山上的樹木都砍伐乾淨,露出土色。蔥翠的山巒一下子給整成土紅色,跟當時給犯人穿的衣服一個顏色。這也太囂張了。瀟湘妃子作為神仙,本不想參與俗世的儒法之爭,怎奈秦始皇欺負到頭上了,再忍耐,有損神威。
瀟湘妃子看到秦始皇登基後到處溜達,想來他的元神也不老實,掐指一算,果然不差。瀟湘妃子親自到芒碭山請芒碭山山神幫忙,說某年某日,有個人的元神顯為白蛇,在你這兒現形,不管誰路過,請大神幫助那個路人把白蛇殺了,保護那個路人。如此一來,天下百姓都會感激你,你香火也會鼎盛。芒碭山神以後果然依計而行。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有個姓劉的,殺了白帝子。沒多久,秦始皇就成先皇了。
本來是公事,偏偏弄得影響個人關係,得罪女神,秦始皇也是醉了。
睜眼說瞎話,犯下欺天大罪秦始皇巡視到碣石的時候,把城牆推倒,填平護城河,以告示天下,休兵不戰,與民生息。說了也就說了,又刻到石頭上
地勢既定,黎庶無繇,天下鹹撫。男樂其疇,女修其業,事各有序。大致是說,剷平了軍事設施,天下百姓不再有徭役,天下太平。男的下地幹活,女的做做手工,事業井然有序。
天神一看覺得挺好,再一考察,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啊。秦始皇大修宮殿、陵墓,哪有多少男子在種田,都給他挖墳呢。於是,天神對秦始皇很失望,準備成全他致力於挖墳的心願。眾神聚會一合計,發現這傢伙是有法無天啊,索性把秦朝一起讓他自己埋了得了,反正他自己挖的墳夠大,夠深了。
把眾神都不放在眼裡啊,就是他自己最牛,但凡還有點數,能這麼狂妄不。
-
9 # 歷史學苑
秦始皇名叫嬴政,生於公元前259年,卒於公元前210年,終年50歲。他是秦莊襄王贏子楚的兒子,出生於趙國,也叫趙政,是秦朝的開國皇帝。他消滅六國,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期爭戰混戰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他銳意進取、一統天下、改革創新。然而,他的驕奢淫逸、貪婪殘暴又為世人所痛恨。
公元前221年,秦國完成統一大業,建立秦朝,定都咸陽。嬴政認為自己“德兼三黃,功過五帝”,“王”根本無法彰顯自己的功德和權威,就取了“三皇”與“五帝”中的“皇”和“帝”,作為自己的帝號。他又自稱“朕”,並把“朕”“制”“詔”作為皇帝的專用語,其他人不得使用。贏政自稱秦始皇,他說:“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
為了處理好中央與地方的關係,掌控所有權力,廢除西周以來實行的分封制,採用郡縣制,把天下分為36郡,並建立了一套有利於中央集權和皇帝專權的行政機構。皇帝以下,設三公九卿。三公協助皇帝處理軍政大事,九卿則處理各方面的具體事務。地方上設有從郡縣到鄉里的各級官員。這套行政制度層層控制,有利權力的向上集中,形成了一張龐大的統治網,這樣秦始皇就把軍政大權都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為的維護秦王朝的統治,秦始皇統一了貨幣、度量衡,簡化和統一了漢字,在歷史上被稱為“車同軌,書同文”。這些措施促進了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對秦王朝的鞏固和發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秦始皇是中國的第一位皇帝,也是皇帝尊號的創立者,還是中國皇帝制度的開創者。他使中國第一次實現了政治上的統一,為之後的各朝謀求統一奠定了基礎。自古以來,贏政一是個備受爭議的皇帝,譭譽參半,功過是非,自由歷史來評說。
-
10 # 葦說歷史
說起秦始皇,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他被黑的太慘了!
後人說他是暴君,可在位37年,他從未卻妄殺一位將軍大臣;世人斥他濫用嚴刑峻法,可他卻制定了保護人犯權利的法律,這在世界上屬首例;他消滅六國一統天下,從未濫殺王公大臣,而他自己卻被六國貴族夷滅三族……
明明是一統天下的千古一帝,但是我們為什麼對秦始皇的印象如此不堪?這其中司馬遷可謂“功不可沒”,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文物古蹟的出土,真相終將會漸漸浮出水面。
司馬遷:秦法嚴苛,陳涉因遲到要殺頭才會造反。
打臉時刻:據新出土的秦簡顯示,罪犯農忙時會放假40天,而役工遲到僅僅會罰款而已。
司馬遷:秦始皇為一己私慾,下令六十萬苦力修建阿房宮,後來被項羽一把火燒了所有!
打臉時刻:2006年,考古學家發現,阿房宮根本沒有建成,只有一個地基而已,項羽火燒阿房宮可見並不屬實。
司馬遷:秦始皇一生勞民傷財,百姓苦不堪言。
打臉時刻:考古學家在秦墓大量的竹箋裡發現,秦始皇在位期間,制定了關於生態、農業、醫療,嚴懲貪汙,完善了各個領域的法律。而且,萬里長城並不是秦始皇一人修建的。秦,漢,明,三個朝代斷斷續續一共修建了一萬里而已。
司馬遷:秦始皇是妖孽、是暴君,焚書坑儒暴殄天物!
打臉時刻:事實上,秦始皇在位期間,聽信徐福的蠱惑,一心尋求長生不老藥。後來徐福尋求長生不老藥未果,並向秦始皇索要大量錢財,秦始皇發現自己被騙,查明此事,把相關的四百多命術士坑埋。換而言之,焚書坑儒坑的不是儒,是術士,是奇人異世,換言之是封建迷信。
對於一個統一六國、興修水利、制定律法、統一文字貨幣的帝王,後人對秦始皇的誤解太深了。
-
11 # 史無止境
據記載:秦始皇陵中的陳設可謂琳琅滿目。
讀到這段時,多數人都會在腦海裡形成一系列的疑問:什麼是弩機箭頭,經歷了兩千多年的時間,它們還能像書中形容的那麼厲害嗎?地宮的頂部如果真繪有天文星象和九州五嶽的地理形勢圖,那麼這個地宮的頂部將會是怎樣的寬大啊?水銀灌鋪江河湖海,多少水銀才能達到這種效果呢?這麼多的水銀,當時的人們又是如何製造出來的?在文獻中提到的“人魚膏”又是個什麼東西?當時的人們為什麼如此熱衷於用它作為長明燈的油料?
如果開啟秦陵地宮,其間安裝的弩弓是否還能像史書上記載的那樣發揮作用,這也是研究者首要解決的謎團。秦始皇陵內安裝的弩弓到底是怎樣的一種情形,在秦始皇陵被髮掘之前是無人知曉的。但透過秦俑坑出土的弩弓來看,我們估計地宮中的弩機弓乾和弩臂應該較長,材質可能是南山之“柘”,是效能良好的勁弩。這種弩弓的射程當大於六百步(合今831.6米),張力也當超過十二石(合今738斤)。
這樣遠射程、大張力的勁弩,想單靠人的臂力拉開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只有採用“蹶張”才能奏效如果把裝有箭矢的弩一個個連線起來,透過機發使之叢射或是連發,就可達到無人操作、自行警戒的目的。這種“機弩矢”實際上就是“暗弩”。因為秦始皇陵內藏有大量奇珍異寶,為了防止被盜,墓中多處安置了這種觸發性的武器,只要有人闖入地宮,就會碰上連線弩弓扳機的絆索,接著就會遭到猛烈的射擊。由此可知,這個地下宮殿佈滿機關,誰也不知道進去是否還能從中生還。
秦始皇陵的地宮真的是用水銀灌鋪的江河湖海嗎?這只是人們的一個推斷。能夠肯定的是,秦始皇陵的地宮中確實有為數不少的水銀,這是對秦始皇陵進行了一系列的測試後得出的結果。人們發現土壤中汞的含量非常常高,推算出地宮內水銀體積應為12億立方厘米,大約為100噸左右。按照現在由丹砂鍊汞的比率(86.26%)推算,秦始皇陵內的巨量水銀需由約115.928噸丹砂提煉而成。這個資訊令人振奮的同時又加深了我們的疑惑:這麼大量的水銀是從哪兒來的?是當時的秦華人自己生產的嗎?但就當時秦國統一前後的版圖大小和所轄民眾數量而言,即使讓所有百姓都參與煉丹砂、鍊汞,煉製如此多的水銀,恐怕三十年也很難完成。
因此,只有一種解釋:汞的來源比較廣泛。謎底到底是怎樣的呢?人們在司馬遷的《史記·貨殖列傳》中的一段話的附註裡找到了答案。這個附註者是徐廣,他說:“涪陵出丹。”這裡提到的“涪陵”是今天的四川彭水縣。今天的四川東南彭水、綦江和酉陽地區是一個產丹砂的三角帶,而在這個三角帶中,又以彭水產丹的歷史為最早,時間也最長。此外與四川彭水三角帶相距不遠的銅仁、德江、思南、桐梓等縣也在秦代就盛產丹砂、水銀,因此可以推斷,灌入秦始皇陵的大量汞最可能來源於四川的旬陽、山陽、略陽等縣,尤以旬陽“公館汞礦”聞名。但是,又一個問題出來了,如此多的水銀是靠什麼方式運到咸陽的呢?
開啟中國的地圖可以看出,原來秦國的咸陽離四川並不遠,有兩條路可以把水銀和丹砂從四川的旬陽、山陽、略陽等縣運達秦都咸陽:一條是由公館到兩河關,可先溯旬河水運到寧陝,後沿子午道抵達長安,再轉秦陵,全程不到300公里。另一條是由山陽到商州,這裡原本就有一條古道相通,再走武關道,直驅秦陵,也不過230餘公里。
此外,遠在巴蜀的丹砂和水銀,也跨長江、翻嘉陵江而上,沿米倉道或金牛道越過巴山,經漢水,再透過褒斜道、儻駱道或子午道這些千里棧道,源源不斷地被運入關中。這就保障了秦始皇陵對水銀的需求,對司馬遷“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之說的可信度也大大提高了。
司馬遷提到秦始皇陵用水銀作為“百川江河大海”,既然是江河大海,那肯定是要流動的,但是這些水銀形成的江河湖海又是如何流動的呢?古人認為是“機相灌輸”原理能夠帶動水銀流動,即由機械推動水銀流動,再用“灌輸”的力量反過來又推動機械運動。如此往復不已以期達到水銀流動不止的目的。
事實如何呢?學過能量守恆原理的人都知道,任何不消耗能量以求做功的想法都是無法現實的。大量事實證明,這種努力也只能是無法實現的徒勞。
可見,秦始皇陵內的“水銀河”是不可能長期流動的,它只能在機械的推動下緩緩地“流動”一段時間,最後進入枯竭狀態。遺憾的是,今天的人類還不能確切地詳知創造以水銀為江河大海流動壯舉的究竟是怎樣一種神奇的機械。
解開了水銀之謎,再來看“人魚膏為燭”的記載。古人提到的“人魚”就是今天人們常說的“娃娃魚”或“山椒魚”,其學名叫“大鯢”,它還有一種解釋是“雌性的鯨魚”。秦代人之所以用“人魚膏”做燭,就是利用它耗油少、燃點低、不易滅的特性,因此用來照明相對可以更為持久。
但這也不過是秦人一廂情願的想法,因為任何燃燒都需要有充足的氧氣,當秦始皇陵地宮的門被徹底關上後,這些所謂的長明燈也就跟秦始皇想讓自己的基業萬世永存的妄想一樣熄滅了,神秘的秦始皇陵又走入神秘的黑暗中,而所有人都期待著秦始皇陵迷霧散去的那一刻,企盼著下一個光明的開啟。
-
12 # 呂大明
他是中國史上的第一任皇帝。他的崛起,統治與敗落都充滿傳奇色彩。在他離世之前,已掌握天下最大的權力。在位30年,他在華夏大地掀起血雨腥風,終究還是讓他完成了一統全國的偉業。而在此之前,沒有人認為,天下能夠一統。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不及其一人。世界歷史上,他是唯一一個與亞歷山大大帝和凱撒大帝齊名的中國皇帝。他就是秦始皇帝——嬴政。
如果把時針撥到1974年3月29日,位於陝西省臨潼縣(現為西安市臨潼區)晏寨公社(現為晏寨鄉)秦始皇陵東側一個偏僻小村———西楊村,幾位土生土長的村民為了抗旱在村南打井時,挖出了幾件破碎的陶俑殘片。秦兵馬俑重見天日, 自此,揭開了一個震驚世界的考古發現的序幕。
有人認為他是一個偉大的戰士,也有人認為他是一個純粹的暴君。別人的看法他無動於衷,他秉承自己的夢想併為之奮鬥,他堅信秦的存亡之道只有征服。最終他滅六國而統一全國。那一刻他意氣風發,那一刻他為人之極,漫漫中華歷史。唯此一人敢稱始皇帝。
PS:西方國家的評價
西方人向來敬畏中國疆域之廣闊,區別在於,歐洲總是小國林立,而中國則是一個統一的國家。這主要是由於政治及社會因素造成,而不是山脈阻隔等地理因素。當然,中國的統一,秦始皇起過重要作用。
在西方,人們常把秦始皇與羅馬帝王愷撒相提並論。大體說來,羅馬帝國與秦統治時期的人口、面積差不太多。但比羅馬帝國統治時間短,愷撒死後,帝國分崩離析。秦朝則不然,這是秦始皇獨具影響的原因。因此在任何一個世界傑出帝王排行榜上,秦始皇幾乎都被排在最高或接近最高的位置上。
這就是秦始皇,那個神一樣的男人,即使在當時的形式下,他曾做過焚書坑儒的錯舉,但這依然不能妨礙他成為人們心中的“千古一帝”。
-
13 # 紅袖添香讀春秋
談起秦始皇我覺得他是位了不起的人物。不僅統一了六國,而且開疆拓土,興建土木……在秦朝短短十幾年的時間乾的有聲有色,是問後世那個皇帝能有這樣的魄力?秦始皇是中國2000多年中央集權封建帝制的主要設計者,影響之深廣,為任何其他帝王所難以相比。秦始皇不僅對中國歷史的影響巨大,就是世界範圍內也是屈指可數的。
他孰是孰非,看看他的功績自有定論。
一、首稱“皇帝”
秦始皇之前的各國諸侯都被稱為“君”或者“王”。戰國後期,秦國與秦始皇、齊國曾一度稱“帝”。
秦始皇——始皇帝
臣子附議秦王政“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功績“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建議秦王政採用“泰皇”頭銜。秦始皇對此並不滿意。他只採用一個“皇”字,因有“三皇五帝”而在其下加一“帝”字,創造出“皇帝”稱號。
從此以後,“皇帝”就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稱謂。
二、帝位世襲制
秦始皇做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自稱“始皇帝”。規定:自己死後皇位傳給子孫時,後繼者沿稱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以至萬世。秦始皇想皇位永遠由他一家繼承下去,“傳之無窮”。
雖然後來朝代更替,但是皇位的傳遞仍然沿用,後世的歷朝皇帝都是這樣將帝位傳給自己的兒子或孫子或宗親等。
三、皇帝稱謂
為了使皇帝的地位神聖化,秦始皇又採取了一系列“尊君”的措施。
1、天子自稱曰“朕”。“朕”字的意義與“我”相同,以前一般人也可以使用,但秦始皇限定只有皇帝才能自稱為“朕”。皇帝的命令叫做“制”或“詔”(命曰制,令曰詔,蓋二者效令不同也)。
2、文字中不準提及皇帝的名字,要避諱。檔案上逢“皇帝”“始皇帝”等字句時,都要另起一行頂格書寫。
3、只限皇帝使用的、以玉質雕刻的大印才能稱為“璽”。
關於這一點後面的皇帝也都是在沿用的。皇帝的稱謂、皇帝的詔書、皇權象徵的玉璽。
四、皇帝信物(皇權象徵)
“傳國玉璽”,就材於“和氏璧”。為秦以玉璽上的“受命於天,暨壽永昌”後歷代帝王相傳之印璽,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鐫。
其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神授、正統合法”的信物。
此後,歷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也。得之則象徵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示“氣數已盡”。
五、政治措施
秦始皇還建立了一套相當完整的中央集權制度和政權機構。
(一)中央機構
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有左右二員,是百官之首,掌政事。太尉掌軍事,不常置。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貳,掌圖籍秘書,監察百官。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以下,是分掌具體政務的諸卿。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與諸卿議論政務,皇帝作裁決。
(二)地方機構
1、秦始皇滅六國後,採納李斯的建議,廢除分封制,改行郡縣制,把全國分成三十六郡,以後又陸續增設至四十一郡。
2、地方行政機構分郡、縣兩級。郡縣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
秦王朝建立的這套中央集權機構的政權機構,以後一直被歷代王朝所仿效。
六、軍事成就
(一)統一六國
統一六國,結束了春秋以來諸侯混戰的局面,開創了統一的新局面。自秦統一後,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雖然有的時期出現了割據狀態,但統一始終是歷史的主流。
(二)開疆拓土、民族融合
南征百越:前214年,秦始皇命任囂和趙佗再次進攻百越各部族。秦軍勢如破竹,很快擊潰了今廣西等地的西甌族和今越南中、北部的雒越族的反抗,整個嶺南地區從此劃入了秦朝的版圖。
歷史上第一次正式將嶺南納入了中國的版圖,使越族正式成為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它對促進漢越民族的融合及嶺南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都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1、北擊匈奴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春,蒙恬統主力軍從上郡(郡治膚施,今陝西榆林市南)北出長城攻其東;楊翁子率偏師由肖關(寧夏固原東南)出長城攻其西。匈奴敗逃。秦遂取河南地(內蒙古烏加河以南及伊克昭盟地)。沿河置44縣,移民墾守。因匈奴不斷來攻,次年秋,秦始皇覆命蒙恬軍又北渡黃河,取高闕(內蒙古狼山中部計蘭山口),攻佔陽山(內蒙古烏加河北的狼山、陰山)、北假(烏加河以南夾山帶河地區)。匈奴不敵,向北遷徙。
秦朝反擊匈奴的勝利,是對匈奴貴族侵擾勢力第一次最沉重的打擊。匈奴單于“頭曼不勝秦”,被迫“北徙”十餘年。
這場反擊戰,解除了匈奴奴隸主貴族的侵擾與破壞,“悉收河南地”,使今河套內外,大河南北的廣大地區,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擺脫了兵禍的災難。
2、開發北疆
北伐匈奴的同時,朝廷又徙去大批刑徒,“實之初縣”。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進一步增加了徙邊的人數。除謫徙刑徒外,還鼓勵一般民眾移居邊地。這些遷去的民眾與刑徒,一面屯墾,一面戍邊,對於開發北方邊地,充實武備,發揮了重要作用。
這是中國古代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的重要體現,促進邊遠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保護包括匈奴人民在內的各族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3、開拓西南
由於西南各族人民和內地有著長期的交往,決定打通西南。開鑿五尺道。大秦的勢力直接抵達且蘭、夜郎、邛都、昆明等地,大致自今四川宜賓至雲南曲靖一線,控制了當地的部族國家,將政治勢力伸入了雲貴高原。
並在這裡設官“置吏”,建立了行政機構。納入了郡縣制的行政系統。 從此,西南少數民族地區不僅密切了與內地的關係,而且成為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一部分。
秦始皇對東南、嶺南、西南以及北方等邊遠地區開拓,在這遼闊的疆域裡,在一個國家政權的管理下,生活著各族人民,形成為一個統一多民族的大國,這不論是在中國史還是世界史上都具有極為巨大而深遠的意義。
七、民族象徵——萬里長城
修築萬里長城,是為了保護北部邊境人民的生命財產的安全,其目的也是為了減少人民的負擔;由於匈奴是遊牧民族,其騎兵活動範圍很大,沒有長城的話,要很多軍隊來防守,這會給人民增加很大的負擔。萬里長城不是他開創的,他只是把原來秦國,趙國和燕國北邊原有的長城連線修繕,始有萬里長城之稱。
八、經濟措施
1、度同制
秦始皇以原秦國的度、量、衡為單位標準,淘汰與此不合的制度。
2、貨幣改革
秦始皇採取了兩種統一貨幣的主要途徑:一是由國家統一鑄幣,嚴懲私人鑄幣,將貨幣的製造權掌握在國家手中。
二是統一通行兩種貨幣,即上幣黃金和下幣銅錢。
3、交通改良
從前222年開始,秦始皇開始大幅修築以國都咸陽為中心,向四面八方延伸出去的馳道,就像現代的高速公路。馳道並實行“車同軌”,均寬五十步。
使交通方便,以利管理六國舊地。也方便北方戰爭前線的補給,方便始皇出巡時能暢通無阻。
4、開鑿靈渠
秦始皇在掃滅六國後,為方便運送征討嶺南所需的軍隊和物資,於是命史祿開鑿河渠以溝通長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灕江。
靈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它自貫通後,二千多年來就一直是嶺南與中原地區之間的水路交通要道。
5、民族融合
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前,注意到對西南、東南和西北地區少數民族的統治,從而加強了以華夏民族為主的多民族的統一國家的政治關係和文化關係。
在統一以後,就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置吏,使之成為秦國的一個組成部分。為了加強中原和西南地區的聯絡,曾由常頞主持開闢一條五尺寬的棧道(叫“五尺道”),貫通南北。秦滅楚後,就進一步統一東南越族地區,於東甌和閩越之地建立了閩中郡(在今福建福州市)。
隨後秦始皇命令屠睢統率50萬大軍分五路南下,深入今湖南、廣東和江西境內。為了運輸軍糧,秦始皇帝命令軍隊開鑿靈渠,溝通了湘江、桂江支流灕江間的交通,同時發配負債的貧民、贅婿、賈人支援戰爭,終於統一了南越和西甌地區,建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從此這些地區就成為秦國的疆域。
戰國後期從西到北有一支強大的遊牧部落——匈奴勃然興起,活動在陰山之北的頭曼城(今內蒙古五原東北的陰山北麓),其酋長頭曼單于經常利用行動迅速的騎兵深入中原掠奪糧食、人口,焚燒村舍。趙武靈王因此採取防禦措施,移民開墾。但是仍不能阻止匈奴的南下,九原河南(指黃河以南)一帶為其所佔有。
前221年,秦始皇遷3萬戶到河北榆中墾殖,同時在原來秦、趙、燕的北邊長城基礎上,建成長達5000裡的長城。
九、文化措施
1、書同文
秦始皇統一漢字,是對中國古代文字發展、演變做了一次總結,也是一次大的文字改革,他對中國文化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九、社會措施
1、行同倫
“行同倫”就是端正風俗,建立起統一的倫理道德和行為規範。
2、車同軌
戰國時期,各國車輛形制不一。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定車寬以六尺為制,一車可通行全國。
十、其它成就
他還留下了很多舉世聞名的奇蹟。秦始皇陵兵馬俑、秦始皇陵、阿房宮、咸陽行宮、秦臺等。
儘管秦朝僅僅延續了15年,但秦始皇確立的統治模式卻一直延續下去。
他所做的這些事業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可謂“千古一帝”。
-
14 # 山林騰勝
是一個不做作,不偽裝的人,千古一帝,明君雄主。滅六國,結束幾百年的亂世,首次完成華夏大統一,北擊匈奴,南征百越;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統一貨幣、度量衡,廢分封行郡縣,創立中央集權制;長城,兵馬俑,靈渠,秦直道;一生善待功臣良將、信任忠臣良將,沒有誅殺過一個有功之臣,胸襟開闊對當面嘲笑他的博士也都包容;重視和重用人才,勇於開拓變革,面對阻力和困難很堅韌的一個人。
-
15 # 蘇老師歷史小課堂
曾讀過一段文字:
秦俑揮戈,
贏政英姿成追憶;
阿房宮前程,
如夢蒹葭何處尋;
北擊匈奴,南吞百越,
開中華萬里江山;
設郡置縣,明法定律,
創萬世治理先河;
求仙問道,徐福東渡,
怎未採得不死藥;
漢祖劉邦,霸王項羽,
遙望華蓋而嘆曰:大丈夫當如是也。
每一個華人小時候都聽到過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高中課堂上老師講過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縣制,官吏的選拔考核,秦律的嚴苛,統一車軌文字度量衡,北擊匈奴,築長城,平百越,皇位世襲,皇權至上,皇帝獨尊,泰山封禪。也講過焚書坑儒,窮奢極欲,廣置宮殿,殘忍殺戮。無數人的偶像,後代尊儒帝王引以為戒的物件。
真正的千古一帝,梁啟超《戰國載記》:“秦始皇寧為中國之雄,求諸世界,見亦罕矣。其武功焜耀眾所共知不必論,其政治所設施,多有皋牢百代之概。”並認為秦始皇在武功上和創建制度的規模上都不失為蓋世之雄主,而其失敗在於奢侈、專制、忌刻。漢代所撰成的史籍多敘述秦始皇的淫侈和暴虐,讀史者對此應有清醒的認識,不應被前人有所偏執的記載所左右,需要以客觀的態度作公允的評價。
-
16 # 山林騰勝
是一個不做作,不偽裝的人,千古一帝,明君雄主。滅六國,結束幾百年的亂世,首次完成華夏大統一,北擊匈奴,南征百越;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統一貨幣、度量衡,廢分封行郡縣,創立中央集權制;長城,兵馬俑,靈渠,秦直道;一生善待功臣良將、信任忠臣良將,沒有誅殺過一個有功之臣,胸襟開闊對當面嘲笑他的博士也都包容;重視和重用人才,勇於開拓變革,面對阻力和困難很堅韌的一個人。
-
17 # 蘇老師歷史小課堂
曾讀過一段文字:
秦俑揮戈,
贏政英姿成追憶;
阿房宮前程,
如夢蒹葭何處尋;
北擊匈奴,南吞百越,
開中華萬里江山;
設郡置縣,明法定律,
創萬世治理先河;
求仙問道,徐福東渡,
怎未採得不死藥;
漢祖劉邦,霸王項羽,
遙望華蓋而嘆曰:大丈夫當如是也。
每一個華人小時候都聽到過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高中課堂上老師講過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縣制,官吏的選拔考核,秦律的嚴苛,統一車軌文字度量衡,北擊匈奴,築長城,平百越,皇位世襲,皇權至上,皇帝獨尊,泰山封禪。也講過焚書坑儒,窮奢極欲,廣置宮殿,殘忍殺戮。無數人的偶像,後代尊儒帝王引以為戒的物件。
真正的千古一帝,梁啟超《戰國載記》:“秦始皇寧為中國之雄,求諸世界,見亦罕矣。其武功焜耀眾所共知不必論,其政治所設施,多有皋牢百代之概。”並認為秦始皇在武功上和創建制度的規模上都不失為蓋世之雄主,而其失敗在於奢侈、專制、忌刻。漢代所撰成的史籍多敘述秦始皇的淫侈和暴虐,讀史者對此應有清醒的認識,不應被前人有所偏執的記載所左右,需要以客觀的態度作公允的評價。
回覆列表
說起秦始皇,相信在中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直到今天,依然有許多學者和歷史學家在不斷的研究秦始皇,對於秦始皇的功過是非也是各執一詞。
對於我們個人而言,說起秦始皇,你首先想到的是什麼?是他的一統天下、是他的焚書坑儒、是他修建的秦始皇陵亦或是萬里長城。有人說他是暴君,有人尊稱他為“千古一帝”,有人說他焚書坑儒給中國文化帶來巨大的災難,也有人說他一統天下為今天的中國奠定了基礎。那麼到底哪一種說法更為準確、更為合理呢?接下來我們將從幾個方面為您詳細的介紹秦始皇的一生,至於總結,相信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這裡不過多辯論,各位讀者心中有數即可。
一、從秦始皇的生平軌跡來認識秦始皇
1、秦始皇童年時期
秦始皇在邯鄲出生,當時異人(子楚、秦莊襄王)還在趙國做人質。異人在趙國做人質期間,無意中認識了呂不韋。由於當時秦國和趙國不斷的打仗,因此異人在趙國的處境是十分艱難的,隨時都有可能性命不保。
在中國古代,等級制度非常的鮮明——士、農、工、商。呂不韋雖有千金家財,但是商人這個身份在當時屬於社會的底層,很讓士人群體瞧不起。在這裡有必要對農民和商人做一點說明。農民雖然社會地位高,但是一整年都面朝黃土背朝天,辛苦一年,也不見得能吃飽;相反,商人雖然社會地位低下,但是透過做生意可以賺取非常多的錢,可以說是豐衣足食。而呂不韋很顯然是一個有政治野心的人。當呂不韋在趙國發現了異人,說了一句非常著名的話:此奇貨可居(這也是成語‘奇貨可居’的出處)。為了實現自身的政治野心,呂不韋用重金來包裝異人,甚至不惜將自己心愛的小妾送給異人,而這個小妾也正是秦始皇的母親趙姬(另一個成語‘邯鄲獻姬’的出處)。
總的來說,秦始皇在他的童年時期非常不幸福,整日擔驚受怕,隨時有性命之憂。
2、秦始皇少年時期
當呂不韋對異人進行了政治包裝之後,異人得到了華陽夫人的喜愛,當上了秦國的太子,由於安國君(秦孝文王)僅僅在位三天就去世,因此異人這時候繼位。但是異人的壽命也非常的短,僅僅在位三年就撒手人寰,留下了趙姬和嬴政這對孤兒寡母。嬴政繼位秦國國君的時候僅僅13歲,因此尚不足以主持國家大事,由呂不韋把持朝政。由於趙姬之前是呂不韋的妾,所以呂不韋還當上了嬴政的仲父,大權獨攬。隨著嬴政的不斷長大,有不少官員報告秦王嬴政說呂不韋與太后趙姬偷情,而呂不韋也為了擺脫被嬴政猜忌的局面,就在自己的門客裡選了一個送給趙姬當男寵。但是呂不韋萬萬沒想到的是,自己所選中的這個門客,將會成為自己最大的敵人之一,這個門客就是嫪(lao)毐(ai)。而嫪毐也學戰國四公子(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春申君黃歇、信陵君魏無忌)那樣招攬門客,發展自己的實力,一時之間,嫪毐手下門客也有數千人。就這樣,在嬴政還未正式獨攬大權之前,呂不韋集團和嫪毐集團分庭抗禮。
但隨著秦王嬴政的日漸長大和成熟,在22歲舉行了冠禮之後,開始親理朝政。嫪毐這時候已經意識到秦王嬴政不由得控制了,於是發動叛亂,結果被秦王嬴政大敗,而秦王嬴政這時候也開始展現自己強硬的政治手腕。車裂嫪毐;摔死嫪毐與太后趙姬所生的兩個私生子;罷職流放呂不韋於巴蜀,後呂不韋飲毒酒自殺;幽禁生母趙姬。
自此時,一個擁有強硬政治手腕的少年開始正式接管秦國,“千古一帝”也開始綻放自己一生的光彩。
3、統一六國期間
秦王政掌權後,任用尉繚和李斯等人,積極推行統一戰略。
我們先來看一看秦始皇滅六國的過程:
1)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派內史騰攻韓,俘虜了韓王安,於韓地建置潁川郡,南韓滅亡。
2)公元前228年,秦王嬴政命令王翦滅趙。
3)公元前227年,由於發生了“荊軻刺秦王”時間,秦王嬴政龍顏大怒,派王翦、辛勝攻燕。燕、代兩國發兵抵抗,被秦軍敗於易水以西。次年秦軍攻下燕都薊城。燕王喜遷都到遼東。秦將李信帶兵追擊,燕王喜聽從代王嘉的計策,殺了太子丹,把太子丹的人頭獻給秦求和。但此時並沒有滅掉燕國。
4)公元前225年,秦王政派將軍王賁(王翦兒子)攻魏,包圍了魏都大梁(開封市),引黃河水灌城,三個月大梁城壞,魏王出降,魏國滅亡。秦就在魏的東部地區建立碭郡。
5)公元前225年,秦派李信、蒙武帶20萬大軍攻楚。李信攻楚的平輿,蒙武攻楚的寢,取得初步勝利。秦楚兩軍在城父邑相遇,楚乘秦軍不備發起反攻,大敗秦軍。後秦王政派王翦帶60萬大軍出征,大破楚軍於蘄,迫使楚將項燕自殺。接著秦軍攻入楚都壽春,俘虜了楚王負芻。秦於楚地設九江郡、長沙郡。
6)公元前222年,王翦平定了楚的江南地,降服了越國之君,設定會稽郡,楚國滅亡。秦在滅楚的同時,不斷地向東擴充套件,陸續設郡,並攻取齊地,設定薛郡。
7)公元前222年,秦王政派王賁攻燕的遼東,虜燕王喜,滅亡了燕國。接著又回師攻代,虜代王嘉,建立代郡和遼東郡。
8)公前221年,秦將王賁從燕國南下攻齊,俘虜齊王建,滅了齊國,在齊舊地建立了齊郡和琅邪郡。
9)秦國從公元前230年起,到滅齊時止,耗時10年陸續兼併了六國,繼而於公元前219年開始"秦攻百越之戰"平定南方百越,從此完成統一大業,結束了貴族王侯專政的王國時代,進入了君主的帝國時代。
我們再來介紹秦始皇在統一六國期間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秦王嬴政之所以能夠僅用十年就能夠統一天下,和他手下有一大批文臣武將密切相關。在秦王嬴政手下的主要將領有王翦王賁父子、李信、蒙武等人。
秦王嬴政在統一的六國當中,內史騰滅掉南韓,王翦單獨滅掉趙國和楚國,同時擊敗燕國的主力,王翦的兒子王賁單獨滅掉魏國和燕國。
我們來講三個故事故事,從這裡你就可以看出這時候的秦王嬴政是多麼的有氣量,多麼的知人善任,多麼的謙虛。
1)在秦王嬴政制定準備滅楚的會議中,問李信,如果讓你去滅楚,你需要多少軍隊,李信說20萬即可。秦王嬴政轉過臉來問王翦,如果讓你去滅楚國你需要多少軍隊,王翦說非60萬不可,此時秦王嬴政覺得王翦老了,不堪重用了,打仗都顯得有點膽怯了。於是給李信20萬軍隊去滅楚,隨行的還有一員大將蒙武。在攻打楚國的過程中,前期很順利,但是最後卻被楚國大敗,這也是秦王嬴政在統一六國之間打的唯一一次敗仗。李信打了敗仗,戰敗的訊息傳到了秦國國都咸陽,秦王嬴政非常的生氣。但是此時,秦王嬴政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去處罰李信(事實上,到最後也沒有對李信進行任何的處罰),而是去王翦的老家請王翦出山。秦王嬴政見到王翦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承認錯誤:沒有聽信將軍之言,讓秦國打了敗仗。
在這裡你可以看到,這時候的秦王嬴政能夠放下自己的身份去找王翦,向王翦承認錯誤,這是非常難得的,這時候的秦王嬴政還是一個勇於承擔責任、敢於承認錯誤的國君。而當秦王嬴政要求王翦出山的時候,王翦還是那句話,想要滅楚非60萬大軍不可,而且不光要60萬大軍,王翦還要了很多的錢、房子、很多的地、湖面等等,要了非常多的財產,這些秦王嬴政都一一應允。在王翦出征楚國的路上,王翦還派了五撥人回去接著問秦王嬴政要財產,而秦王嬴政毫不猶豫全都答應。
當到了楚國之後,王翦不打仗,整天讓軍士好吃好喝,還要洗澡,就這樣維持了一年,在此期間,秦王嬴政也是對王翦絕對的信任,而且十分有耐心。最後王翦不負眾望滅掉了楚國。
2) 此外,秦王嬴政手下還有一個軍事家——尉繚。尉繚的思想也是加快秦王統一六國的重要原因之一,那就是軍事外交兩手並用,利用金錢賄賂各國的權臣、重臣。在秦王嬴政和尉繚相處的過程中,其實尉繚是有點看不起秦王嬴政的,尉繚覺得秦王嬴政用人時謙下,得志時吃人。但是秦王嬴政對尉繚是非常好的,在穿衣、吃飯、出行這些規格方面,和秦王嬴政享受的是同樣的待遇,即使是這樣,尉繚一直都想要跑。但是被秦王嬴政發現之後,沒有任何的猜忌和不信任,依然重用.
3)頓弱是一個比較有才的人,秦王嬴政求賢若渴,想要召見頓弱。但是頓弱說,見到秦王嬴政堅決不下拜,答應了就見,不答應就拉倒。但是當秦王嬴政見到了頓弱之後,劈頭蓋臉對著秦王嬴政一頓冷嘲熱諷。即使如此,秦王嬴政也沒有對頓弱進行任何處罰。
在此期間,我們可以看出,這時候的秦王嬴政容人、識人、虛心納諫、知人善任、承擔責任、承認錯誤、有耐心,對人才絕對信任、同時對於犯錯的人才也沒有任何的懲罰,氣量是非常大的。而且秦王嬴政在統一天下之後,沒有殺一個有功之臣,而且都是重賞,對於臣子非常好。放眼整個中國歷史,除了秦始皇之外,哪一個開國之君沒有殺過開國功臣。在完成了統一大業之後,又有多少開國功臣都面臨著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下場。但是這些在秦始皇身上完全沒有出現。
4、統一六國之後
在上一篇文章中,主要為大家介紹了秦始皇在統一之後所做的種種事情。既有建立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權制;廢分封改郡縣;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徵匈奴和徵南越這些有利於統治,為中國的發展積極的事情,也有像為了統治,也做了焚書坑儒、求仙問道、大興土木搞工程等等這些非常荒唐的事情。後世很多人認為秦始皇非常殘暴,暴君的形象也主要來源於此。
不得不說的是秦始皇想要鞏固自己的絕對權力,想要穩定的統治是沒有錯的。但是錯就錯在,秦始皇在很短的時間之內想要完成這些眾多事宜,這是非常不現實的,這是需要很長時間來逐漸推行的,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秦始皇把很多事情壓縮在一定的很短的時間內,自然激起了民憤。
但是也請你們不要只記得秦始皇殘暴的地方。
在這裡我想說的是,有些人在看人或者評論人的時候,通常情況下都是一言以蔽之,這樣是非常不對的。被“標籤”為壞人的人難道就沒做過好事嗎?被“標籤”為好人的人難道就沒做過壞事嗎?當你想要評價一個人的時候,應該分情況、分事情、分場合、分年齡等等眾多因素來綜合考量。同樣一件事情,在不同場合、不同背景、不同年齡的情況下,所採取的方式都有不同。
關於秦始皇的生平今天就介紹到這裡,看到這裡,不知道你對秦始皇有沒有新的認識。或許你心裡的那個“千古一帝”或者“暴君”的形象依然沒有改變,但是也希望這篇文章給你更多的啟發。
那麼在你的心裡,秦始皇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