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美映椒房
-
2 # 跪射俑
安樂公主(684—710),唐中宗李顯幼女,有“唐朝第一美人”之稱,小名裹兒。她先嫁給武三思之子武崇訓,後又嫁給武承嗣之子武延秀。
在唐中宗統治時期,她大肆開府設官,干預朝政,賄買官爵,宰相以下的官員多出其門。又想仿效武則天當女皇,讓唐中宗立其為“皇太女”,未果,於是毒死了父親唐中宗。
唐隆元年(710年),唐中宗李顯離奇去世後,臨淄王李隆基發動政變,誅殺安樂公主,追廢“悖逆庶人”。
安樂公主有“唐朝第一美人”之稱。她嫁給武三思之子武崇訓,後又嫁給武承嗣之子武延秀。在唐中宗統治時期,她大肆開府設官,干預朝政,賄買官爵,宰相以下的官員多出其門。她曾向中宗請求立她為皇太女,權力慾望特別強。她的生活非常奢侈,為了大興土木工程,搶佔民田民房。中宗死後,企圖改朝換代,讓韋后稱帝,自己當皇太女。不料太平公主和當時的臨淄王李隆基發動唐隆政變,安樂公主死前一刻還在梳妝描眉,梳妝後準備與丈夫武延秀狂歡,但未畫完妝便死在亂刀之下。安樂公主生前有很多之最,如:最漂亮的公主;出生時最苦的公主(包括童年);最有野心的公主;最受寵的公主。安樂公主最後之所以失敗,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她不具備政治家的素質。
人物生平
驕橫任性
唐中宗李顯生有八個女兒,第七女名李裹兒,是中宗被廢后,與韋氏赴房州時韋氏在途中分娩的。因當時情況窘迫,匆忙中解下衣服做襁褓,所以取名為裹兒。李裹兒十多歲時,姿性聰慧,容貌美豔,中宗與韋氏對她十分寵愛,自幼聽其所欲,無不允許,所以安樂公主從小就養成了驕橫任性的脾氣。待中宗被召回到東宮後,武則天看見李裹兒,也格外欣賞她的秀外慧中,遂封為安樂公主。
許配崇訓
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年紀比安樂公主大一歲,常在宮中出入。武崇訓常在宮中偷香竊玉,和宮女做下許多風流事情,以致外面沸沸揚揚謠傳武崇訓上烝祖姑母,傳在武則天耳中,覺得太不堪了,便把安樂公主指配與武崇訓,以平息浮言。臨嫁時貴戚顯宦,無不往賀。宰相李嶠、蘇味道,及郎官沈佺期、宋之問等都獻入詩文稱頌。其實安樂公主與武崇訓已在暗中勾搭上了。下嫁以後不出六個月,安樂公主便產下一男嬰。
恃寵而驕
不久武則天死後,唐中宗復位,安樂公主漸漸地恃寵而驕,權傾天下。由於中宗長期被廢於房州,韋后和他共過患難,中宗在房州時曾對她說:“一朝見天日,誓不相禁忌。”所以中宗復位後對韋后很放縱。韋氏效仿武則天,當中宗視朝時,也在御座左側隔幔而坐。桓彥範勸諫中宗說:“牝雞司晨,有害無利,請皇后專居中宮,勿預外事。”中宗卻並不理睬。
暗中勾搭
武崇訓的同族兄弟武延秀姿度閒冶,且在突厥數年,通曉番語胡舞,比武崇訓年輕英俊,常進公主府閒談。安樂公主和武延秀也不避忌,常常在一塊兒說笑。武延秀見這安樂公主長得真是天姿國色,便一心一意地在這公主身上用功夫。安樂公主看他既威武又英俊,還尋歡獻媚,便也把持不住,二人在背地裡結下風流私情,終日在府中打情罵俏,閤府上下只有武崇訓不知情。
許配延秀
中宗的太子李重俊,非韋氏所生,他經常遭受到韋后的排斥、安樂公主的欺侮和武三思的戲弄,而自己無權無勢,只得忍氣吞聲,但暗地裡卻積蓄勢力。武崇訓唆使安樂公主請中宗廢太子。李重俊甚為不平,神龍三年發動部分羽林軍殺死武三思與武崇訓,武崇訓在李重俊的叛亂中被殺死,安樂公主便樂得與武延秀共敘幽歡,武延秀驟得公主委身,自然格外盡力,沉浸在溫柔鄉里。漸漸的二人明目張膽起來,公然與夫婦一般同起同臥。中宗聞知,索性將安樂公主許配武延秀。韋氏見武延秀翩翩少年,也不禁惹起慾火,後來竟迫令武延秀侍寢,居然母女同歡。
攀比造勢
中宗的另一個女兒長寧公主競相大興土木,廣建宅第,並在裝修的奢侈豪華等方面互相攀比,不僅在建築規模上完全模仿皇宮,甚至精巧程度上超過了皇宮。中宗在金城坊賜宅給安樂公主,窮極壯麗,國庫為之空虛。長安有一個昆明池,是西漢武帝時開鑿的,安樂公主嫁出宮去,心中常記念昆明池畔的風景,便仗著中宗寵愛,請求把昆明池賞給她,劃到公主府園地中去。中宗拒絕說:“昆明池自從前代以來,從不曾賞人,朕不能違背祖宗成例。況池魚每年賣得十萬貫,宮中花粉之資,全依靠它。今若將這池賞給你,會使妃嬪們失去顏色。”
安樂公主心中十分懊悶,於是自行強奪民田,開鑿了一個大池,取名為定昆池,隱隱有超過昆明池的意思。池邊草木風景,全照昆明池一樣。池中央仿華山堆起一座石山,從山巔飛下一股瀑布倒瀉在池水裡。另闢一條清溪,用玉石砌岸,兩岸琪花瑤草,芬芳馥郁,溪底全用珊瑚寶石築成,在月光下照著,分外清澈。飛閣步簷,斜橋磴道,衣以錦繡,畫以丹青,飾以金銀,瑩以珠玉。落成的這一天,滿園點綴著燈綵。到了夜間,樹頭燈光閃耀,好似天上繁星。沿池造著許多亭臺,招集了許多漁戶、獵戶住在那裡,公主自己也打扮成漁婆獵戶的形狀,在池上釣魚或在山上打獵。
安樂公主集天下巧匠,在洛州昭成寺中,造了一座百寶香爐。爐高三尺,開有四門,架四座小橋,雕刻著花草、飛禽、諸天、伎樂、麒麟、鸞鳳、白鶴等,爐身嵌著珍珠、瑪瑙、珊瑚、寶石、車磲、琬琰,用錢三萬,府庫歷年儲藏為之一盡。她擁有兩件百鳥裙,為曠世珍品。百鳥裙是由負責備辦宮中衣物的機構尚方製作的,採百鳥羽毛織成。此裙的顏色令人眼花繚亂,不知其本色,從正面看是一種顏色,從旁看是另一種,在Sunny下呈一種顏色,在陰影中又是另一種,裙上閃爍著百鳥圖案。後來益州獻單絲碧羅籠裙,縷金為花鳥,細如絲髮,大如黍米,眼鼻口甲皆備,神奇而不可思議。
勢傾朝野
安樂公主開府置官,勢傾朝野。她把國家官爵分別標定價格,縣長若干,刺史若干,公開兜售,價款繳足,不管是屠夫酒肆之徒,還是為他人當奴婢的人,只要納錢三十萬,便由公主立降墨敕授官。一時所授官職竟有五六千人。安樂公主常常自寫詔書,拿進宮去,一手掩住詔書上的文字,一手卻捉住了中宗的手在詔書上署名。中宗愛女心切,竟然也不看到底寫些什麼,簽名了事。因此宰相以下的官員多出其門。常有土豪劣棍,走了安樂公主的門路,忽然詔書下來拜了高官,不但吏部衙門不知,中宗也莫名其妙。
安樂公主自幼養在武則天身旁,很羨慕武則天獨斷朝綱的做法,便異想天開要做皇太女。中宗撫著公主的脖子開玩笑說:“等你母后做了女皇帝,再立你為皇太女也不遲。”安樂公主便天天在背地裡慫恿韋氏,效仿武則天臨朝聽政。韋后因中宗體弱多病,便自行開始獨斷獨行,氣焰一天盛似一天。而中宗終日躲在宮中,找幾個美貌的宮女調笑解悶,所有軍國大事,全聽韋后一個人主持。
一天安樂公主忽發奇想,想起南海泥洹寺裡佛像的五綹須,是以東晉謝靈運的真須裝的,於是打發黃門官去將佛須一齊割下來,寺僧根本就不敢阻攔。原來晉朝時候的謝靈運鬚髯很美,他自己也十分珍愛,每晚臨睡時候,便用紗囊裝起來。後來,謝靈運被殺臨刑的時候,便自願把鬚髯割下來,施給泥洹寺僧,為裝塑佛像之用。那寺中僧人,每見有人來隨喜,便得意地將佛須指示與人看,如今見安樂公主把佛須一齊割去,心中萬分痛苦。到了端午節,公主妃嬪都聚集在昆明池盛宴鬥草。正鬥得熱鬧,安樂公主忽然拿出謝靈運的真須來,眾人都萬分驚詫。
安樂公主的兒子,只有八歲。一天韋后把孩子抱在膝上,下手詔拜為太常卿、鎬國公,食邑五百戶。中宗見韋皇后擅自做主下旨,不把他放在眼中,當時便攔住韋后的手詔說:“且慢下詔!待朕回宮去,再做計較。”韋后聽了,冷冷地說道:“什麼計較不計較?陛下在房州時候,不是說將來一聽妾所為嗎?為何如今又要來干涉呢?”中宗心中愈覺耐不住了,便一句話不說,傳旨起駕回宮。韋后早已不把中宗放在眼中,見中宗負氣回宮,也毫不驚懼,在安樂公主府中飲酒作樂直到深夜。
毒死中宗
不久,許州參軍燕欽融上言:“皇后淫亂,干預國政,安樂公主武延秀及宗楚客等,朋比為奸,謀危社稷,應亟加嚴懲,以防不測。”中宗面召燕欽融詰問。燕欽融以頭叩地高聲而言,神色毫不屈服,唐中宗默然不語。燕欽融才步出朝門,便由韋后的手下宗楚客擅令騎士,把他用鎖鏈拿回,擲於殿庭石上,折斷頸項,立時斃命。中宗未免動怒,查問此事為宗楚客指使,不禁恨恨地對那些騎士說:“你等只知有宗楚客,不知有朕麼?”宗楚客聽說後十分恐懼,怕皇上會殺了自己,也思來想去,還是入宮告訴韋氏說皇上已有變志。韋氏正因前次中宗負氣之事而耿耿於懷,而且韋后又私通馬秦客、楊均,擔心事洩而招大禍;安樂公主則希望韋后臨朝後自己能做皇太女,所以母女聯合起來,計議毒死中宗。韋氏親自制餅,把毒藥放入餡中。待餅已蒸熟,聽說中宗在神龍殿查閱奏章,便令宮女攜餅去給中宗。
中宗最愛食餅,伸手取了便吃,一連吃了八九枚,還說是餅味很佳,不料過了片刻,腹中大痛,坐立不安,倒在榻上亂滾。內侍急報韋后,韋后徐徐入殿,假意驚問。中宗已說不出話,用手指口,又延挨了數刻,身子不能動彈,兩眼一翻,去了另一個世界。
事變遭報
韋后如願以償地臨朝聽政,任用韋氏子弟統領南北衙軍隊。宗楚客與武延秀及韋族諸人,共勸韋氏仿效武則天的故事,併除去相王李旦。誰知李旦的第三子李隆基已先一步動手,帶領羽林軍夜入玄武門,肅清宮掖,盡殺韋姓諸人。韋后疑懼之下逃入飛騎營中,有一個飛騎兵將韋后斬首,並將其首級獻給李隆基。安樂公主深居別院,還不知外面的事變,正在對鏡描眉,一個少年美貌男子在一旁陪侍著。突聽得後面一響,正要回頭看,後頸忽覺暴痛,慘呼一聲便倒地而死。
李顯死因
《大明宮詞》安樂公主(李冰冰飾)
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副教授蒙曼在《百家講壇》---“蒙曼說唐---太平公主”之“中宗之死”一節的敘述:“歷史畢竟是勝利者書寫的。雖然我們還沒有講,但是想來大家知道,安樂公主和韋皇后,都是日後政治鬥爭的犧牲品。會不會有人陷害她們?
有學者認為,雖然說唐中宗是在忽然之間、沒有徵兆的情況下死亡的,雖然歷史上各種記載都眾口一詞地認為,是安樂公主和韋皇后合謀,雖然說安樂公主和韋皇后的政治野心也是昭然若揭的。可是,有學者還是認為,唐中宗李顯不是被毒死的。
四個理由:
第一個理由,在現存史料之中,第一次提到唐中宗被韋皇后毒死,是在唐中宗死後半個多月的一次政變中。這個政變是針對韋皇后發動的,當時指揮政變的一個將軍就對他手下計程車兵說:‘韋皇后毒死先帝,所以我們今天要殺死韋后為先帝報仇。’這是一個戰場上的動員,實際上,這是在給政變找一個好的理由。是不是實有其事,是非常值得懷疑的。
第二個理由,是《舊唐書·安樂公主傳》中根本沒有提到安樂公主曾經給父親投毒這回事。《舊唐書》對安樂公主沒有任何好印象,提到了她過去的好多生活細節,比方說貪汙納賄啊,想要當皇太女啊,還有想要昆明池啊,等等這些壞事都給記載上了。可是惟獨沒有記載她給父親下毒這件事。那我們就可以肯定,不是《舊唐書》的作者想要袒護安樂公主,而是在當時人們並不認為唐中宗真的是被安樂公主毒死的。
第三個理由,安樂公主和韋皇后死後,都是以禮安葬。所謂以禮安葬,就是按照她們當時的身份對她們進行埋葬。韋皇后是以一品之禮埋葬的,安樂公主是以三品之禮埋葬的。為什麼她們能夠以一品和三品之禮埋葬呢?關鍵因為她們是中宗的皇后和女兒。所以,既然能夠以這樣的身份埋葬她們,就說明在當時人的心目中,她們只是政治犧牲品,而不是殺死丈夫和父親的兇手。如果當時就認定她們殺夫殺父的兇手,根本不可能再承認她們作為妻子和女兒的這種身份。
第四個理由,是韋皇后和安樂公主當時沒有毒死中宗的現實需要。咱們知道,毒死皇帝也好,還是毒死丈夫、毒死父親,這都是大罪。按照唐律來講,這屬於十惡不赦之罪。如果沒有特別的需要,肯定不會有人願意冒這麼大的風險。那當時韋皇后和安樂公主有沒有這樣的現實需要呢?沒有。因為雖然韋皇后包養情人,但是唐中宗早就知道了,他沒有什麼表示,頂多在有的時候流露出不悅的情緒。哪一個妻子會因為自己的丈夫表現出一點不高興,就想要把他殺死?安樂公主更是這樣,唐中宗沒有任何對不起她的地方。那有人說了,她們不是想當皇帝嗎?她們想當皇帝,唐中宗佔在那個位子上,就是對不起她們啊。可是大家要清楚,她們確實是想當皇帝,不過韋皇后和安樂公主此時的政治積累還是非常非常不足。如果唐中宗還活著,她們還可以背靠大樹好乘涼,繼續借助唐中宗來發展勢力,可以慢慢做得更成熟。她們怎麼會在這種情況下,在自己的實力還明顯不足的情況下,就先去砍到身後遮陰的大樹呢?這是腦殘行為。應該說安樂公主和韋皇后還沒傻到那個份上。
基於這四點理由,有學者認為唐中宗不是被毒死的。雖然安樂公主和韋皇后在歷史上名聲不好,但是我們還是得替她們洗刷罪名。她們應該不是殺人犯。
-
3 # 一個人的歷史
李裹兒,即安樂公主。唐中宗李顯之女,韋氏所生,有唐朝第一美人之稱。由於出生時正值李顯被武則天貶於廬陵,因當時情況緊迫,匆忙中解下衣服做為襁褓,所以取名李裹兒。安樂公主先嫁給武三思之子武崇訓,後又嫁給武承嗣之子武延秀。在唐中宗統治時期,她大肆開府設官干預朝政,收受賄賂賣官鬻爵,宰相以下的官員多出其門。她曾向中宗李顯請求立她為皇太女,但中宗李顯沒有統一,因此對父親懷恨在心,便和韋后合謀毒殺中宗李顯。李顯去世之後,李隆基發動政變誅殺安樂公主,安樂公主被追廢為“悖逆庶人”。
驕橫任性,任性而為孩子性格的形成往往和其父母巨大關聯,李裹兒十三歲時出落成了美女,姿色美豔、聰明伶俐。中宗李顯和韋后對她十分寵愛,任其所為,無所不應允。李裹兒從小就養成了驕傲任性、蠻橫霸道的脾氣。在長安年間,李裹兒以安樂郡主的身份嫁給武崇訓,在嫁給武崇訓之前,李裹兒就已與武崇訓發生了關係,後來因為未婚懷孕不得不下嫁。成婚之日宰相都要撰文以稱頌,二人婚後不到六個月,李裹兒便產下一個男嬰。
賣官鬻爵,禍亂朝綱神龍元年,張柬之、李多祚等發動神龍政變,迫使武則天傳位給李顯。李顯恢復帝位之後,安樂公主持其寵愛權傾天下,侯王權臣大多出其門。安樂公主目無國法,曾經自作詔書矇住前面內容,請李顯批准,李顯笑著答應她的請求。由此可見,安樂公主這驕縱的毛病就是李顯和韋后造就的。安樂公主還奏請立為皇太女,左僕射魏元忠勸諫不可行此事。安樂公主說:“元忠是山東愚蠢倔強之人,不能與他商議國事。”隨即與太平公主等七公主全都開府,而安樂公主府署的官員尤為浮濫,都是因為行賄得到了官職。
利慾薰心,構陷太子安樂公主和武崇訓經常凌辱太子李重俊,因為太子李重俊並不是韋后所生,因此他們經常稱呼李重俊為奴才。安樂公主數次勸李顯立自己為皇太女,致使太子李重俊氣憤不已。景龍元年七月,李重俊與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矯詔發御林軍三百餘人殺武三思、武崇訓於其府第,並誅其黨羽十餘人。又闖向內宮準備捕殺上官婉兒,上官婉兒急忙逃到李顯和韋皇后處說:“太子是要先殺上官婉兒,再殺皇帝陛下和皇后陛下!”李顯和韋后大怒,令右羽林將軍劉仁景率領飛騎兩千餘人,在太極殿前閉門自守,太子李重俊兵敗被殺。
恩寵備至,目無王法武崇訓死後,安樂公主與武延秀私通,隨即嫁給武延秀。出嫁當天,啟用皇后車架將其送至武家,李顯與韋后親自送別,所賜的金帛不計其數,可見對其恩寵備至。安樂公主與武崇訓之子年僅歲,便被授予太常卿的官職,封為鎬國公。享受實封五百戶,安樂公主生子滿月,中宗李顯和韋后駕臨其家,並大赦天下。安樂公主和其姊妹掠奪平民家子女作為奴婢,長安的官吏按律辦理,逮捕了行兇作惡的人。並上奏給中宗李顯要求懲辦相關人員,李顯不予理睬。這極大程度的助長了太平公主的囂張氣焰,讓她越來越目無王法,以至於連她的父親中宗李顯都不放在眼裡。
毒殺中宗,作法自斃景龍四年六月,李顯駕崩,據稱就是被韋后和安樂公主聯手毒殺。韋后隨後將內外政務、軍隊全安排了自己的黨羽族人,朝政大權盡度韋氏之手。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起草了一份遺詔,試圖平衡各方勢力。然而宰相宗楚客、韋溫等人更改詔書,勸韋后效仿武則天繼位,立安樂公主為皇太女。得到訊息的臨淄王李隆基與太平公主商議,決定先下手為強。李隆基率領禁軍攻入內宮時,安樂公主正在攬鏡畫眉,聽聞變故便想逃跑,結果被追兵趕到斬其首級,終年二十五歲。安樂公主死後,被追廢為“悖逆庶人”。
-
4 # 猴格大人
安樂公主是歷史上最幸福的公主,受父母珍愛,可以恣意妄為,還異想天開想做皇太女,就是一個被父母溺愛寵壞的女孩子。
因為父皇的縱容,安樂可以任意封官,可以行使很大的權利,但是,可怕的卻是,她在政治上是個白痴,這就避免不了被別有用心者利用,最終導致覆滅。
苦難童年,父母愧疚彌補因為安樂公主李裹兒是出生在父皇母后被廢帝位後的流放路上,當時拮据倉促到,他的父親解下自己的衣服去包裹新出生的她,因此得名裹兒。
【李顯韋氏夫妻劇照】
因為這個遭遇,李顯韋氏夫妻對幼女百般寵愛無所不從,安樂從小就養成了驕縱的性格,在她家裡,她就是老大,她媽是老二,她爹只能是老三。
李顯重登帝位後,因為大女兒的慘死,更是把愛都彌補到小女兒身上,按制度公主封戶三百,但是安樂有三千戶。安樂還和姑姑一樣開府置官屬,
【安樂公主劇照】
安樂和武崇訓有私情,婚後六月生子,後來,武崇訓被太子李重俊殺死後,追封魯王。安樂又和武延秀私通,下嫁武延秀,這第二次下嫁簡直是聲勢浩大。使用皇后全套儀仗,乘坐皇后輅車,李顯與韋氏站在安福門觀禮。第二天公主回門,李顯更是賞賜群臣帛數十萬,親御承天門,大赦天下,賜民酺三日。
安樂與武崇訓之子才幾歲,李顯就封外孫鎬國公,拜太常卿,實封五百戶。安樂為武延秀生兒子滿月,就更誇張,李顯再次大赦天下,還親自去閨女府上去看閨女。
政治白痴,賣官誤國傾覆如果安樂稍微有點政治能力,禮賢下士,注意名聲,憑藉父親對她的鐘愛,必然很有作為。只是可惜,這閨女毫無政治眼光,隨爹媽啊!又被寵的無法無天,自然下場堪憂。
這閨女還不知道經營親情,親大哥死了,你不會善待你的庶兄弟們?這丫頭竟然是踐踏太子,直呼太子李重俊為奴,引起李重俊的憤恨。終於引發政變,丈夫武崇訓被殺。
更不知道經營自己的對外的形象,賣官鬻爵,你總挑差不多點的人賣,隨便的一個路人甲張三麻子李四瘸子都能拿錢賣官,讓百官怎麼看你呢?自然是引起大臣的討厭。
【安樂公主劇照】
對其他皇室呢,安樂自持自己是皇帝愛女,連姑祖母臨川長公主的宅子都奪取,臨川長公主可是太宗皇帝女,高宗皇帝妹,你爹的姑媽啊,這點面子都不給,連她的宅子都奪取,可以想象她在皇室中的口碑如何。
突然的,她的保護傘她的靠山,李顯同志突然猝死,大概是死於李家遺傳的風疾病,安樂的天塌下來,毫無政治經驗的安樂母女很快被扣上一頂毒殺皇帝的帽子殺死,追廢悖逆庶人。李旦繼位後,按二品官的禮節下葬。
從下葬之事可以推測,李旦父子很明確知道什麼毒殺皇帝啊,那就是一口黑鍋讓安樂母女背的,如果真的毒殺皇帝,千刀萬段餵狗吃都不解恨的,安樂母子也算是千古奇冤啊。
就是這樣。
-
5 # 尚宮女史
安樂公主李裹兒“光豔動天下”,是大唐最作的公主,神龍政變之後,唐中宗李顯再次登基,其最寵愛的幼女安樂公主榮寵冠絕一時,自請封為“皇太女”,賣官鬻爵,政出私門,搶佔民田,大興土木,侮辱太子,最後卻在唐隆政變中被李隆基所殺,追廢為“悖逆庶人”,時年25歲。李裹兒備受李顯和韋后的寵愛,只因她是在李顯被貶為廬陵王去房州的路上生下來的,684年,當了不到兩個月皇帝的李顯被武則天所廢,大唐天子成了被流放的廬陵王,當時韋后陪著李顯一同流放,又在路上產下了李裹兒,三人算是真正的相依為命,這也是為什麼後來李顯由著母女二人干涉朝政的一個重要原因。
698年,李顯被召回成為皇太子,李顯這次學乖了,積極和母親武則天搞好關係,將女兒永泰公主和安樂公主嫁去武家,其中李裹兒嫁的是武則天的侄孫武崇訓,成了武三思的兒媳。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李裹兒是未婚先孕。
705年,神龍政變後,李顯再次登基,為了補償韋后和李裹兒,李顯幾乎對兩人有求必應,而大唐經過武則天的稱帝后,公主和后妃們的權力慾達到了頂峰,個個都想效仿武則天。李裹兒的權力慾更是在李顯和韋后的寵愛後迅速膨脹,她自制詔書,不讓李顯看到內容,卻讓李顯在上面畫押;她開置府署,唯財是用,多市井屠販之輩;她羞辱皇太子李重俊,並上書自請封為皇太女,卻被李顯阻止;她大興土木,建安樂佛廬,私鑿定昆池,奪臨川長公主的舊宅和百姓房舍;她讓公主府的人強搶民女為奴婢,凡此種種。為以後的惡果埋下了伏筆。
707年,太子李重俊發動政變,誅殺武三思和武崇訓及其黨羽數人,並準備搜捕上官婉兒,上官婉兒引來中宗和韋后,李重俊兵敗被殺,李裹兒失去了第一任丈夫,倒並沒有多少悲傷,而是迅速和另一個武家人武延秀(也是武則天的侄孫)住在一起,說起來,武延秀曾被默啜囚禁六年之久,704年才回到洛陽,此時李裹兒與武崇訓新婚不久。後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李裹兒和武延秀私通,武崇訓被殺後的第二年,李裹兒和武延秀大婚,做為大唐最受寵愛又權力慾極強的李裹兒,竟使用皇后車駕舉行婚禮。然而兩人的婚姻也沒有維持多久,因為在710年六月,中宗李顯駕崩,七月,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就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后集團。訊息傳來,彼時的李裹兒還在梳妝打扮,攬鏡自顧,慌忙中逃跑,卻被追兵趕上殺死,大唐第一美女落得個“悖逆庶人”的稱號。
縱觀李裹兒的一生,有武則天的野心,卻沒有武則天的能力,可以說李裹兒的政治能力遠遠不及武則天,甚至遠遠不及太平公主。她不過是仗著中宗和韋后的寵愛驕橫跋扈,想要得到更多,想要比肩武則天,卻不去想想武則天一路走來付出了怎樣的心血。說到底,李裹兒是個被寵壞的公主,一路作到死,完全沒有運用好最好的政治資源。
-
6 # 月光侃歷史
安樂公主是唐中宗李顯和韋氏所生,因為她出生於李顯被貶的路上,以衣服為裹,所以又叫李裹兒。大概是因為過了一個不太好的童年,畢竟李顯被貶,所以中宗李顯和韋氏對這個女兒十分寵愛,應該是溺愛,恃寵而驕。
後武則天在狄仁傑的建議之下,重新立李家後代為太子,所以將李顯從房州召回,立為太子。這次李顯為了討好自己的母后,先後將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了武家。其中安樂公主嫁給了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
神龍政變之後,李顯繼位,是為唐中宗,而韋氏為皇后,安樂公主也開始受寵,便逐漸野蠻嬌慣,竟然漸漸有了野心,想要和自己的奶奶武則天學,想要稱帝,並提出想讓李顯立她為皇太女。
雖然有政治野心,但是她的政治水平離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還差了一大截,她憑藉手中的權力和父親的寵愛無法無天,到處賣官鬻爵,更可氣的是她竟然不把太子放在眼裡,看不起太子,讓中宗立自己為皇太女,太子怕自己地位不保,發動政變,丈夫武崇訓被殺,但安樂公主卻是個不甘寂寞的人,她又下架給武家另一人,武延秀,,嫁娶的場面更是聲勢浩大。
後李顯突然猝死,據說是安樂公主和韋氏毒殺,但很可能是死於家族遺傳病,之後李隆基聯合太平公主發動唐隆政變,韋氏和安樂公主均被殺死,這個被寵壞的公主死於亂軍之中。
安樂公主只是個被父母寵壞了的女人,她具有政治野心卻沒有政治能力,最終自己因為自己作,死在了政變軍隊手中。
-
7 # 文蹤旅跡
安樂公主是唐中宗李顯的女兒。
她是孩提時代隨父母受過苦的孩子。安樂公主出生的時候正是李顯被武則天由皇帝位置上弄下來之後。當時,李顯領著韋后正在去往廬陵的路上,早產兒安樂公主出生。
她是聰明過人,受寵驕橫的女孩。據說安樂公主天生麗質,伶俐聰明,是唐朝第一大美女。李顯和韋后對這個女兒一直很是嬌慣,恨不得摘下天上的星星,撈出水中的月亮。
她是一個貪心權力的皇女。長大後,安樂公主先嫁給了武崇訓,後改嫁給了武延秀。705年(神龍元年),張柬之等人發動神龍政變,把武則天拉下了皇帝位子,李顯二度登上了皇位。這時候,十二歲的安樂公主仗著老父親的嬌寵,開始把手伸進了大唐的權力中心去。說是有一回,她自己製作了一個詔書,矇住了內容,在中宗李顯面前撒嬌,李顯居然硃筆一揮,給簽了。就是這樣一個使著性子的小女孩,居然能夠掌控李顯的宰相班子,當時的不少權臣都是她的嘍囉走狗。正像《新唐書》說的那樣,“(安樂公主)光豔動天下,侯王柄臣多出其門。”
她是驕奢過度的女人。不受監督的權力必然出問題,安樂公主很快變得奢靡起來。在營建自己居室的時候,按照皇宮的樣子進行;要求李顯廢了太子李重俊,把自己立成“皇太女”;自己開鑿綿延數里的昆明池等等。
她是最終被權力扼殺了的女人。707年,太子子李重俊和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等發動政變,殺死了武三思、武崇訓等。後來失敗,李重俊被殺。這時候,安樂公主嫁給了和她長期私通的武延秀。那時候沒有了太子的阻擋,安樂公主如魚得水,很是滋潤。常言道,福禍相依。 710年(景龍四年)六月,中宗李顯死了,韋后迅速重新配置了力量,掌握了大權,並且掩人耳目,立李重茂為皇太子,李旦輔政,實際上自己效仿武則天掌握天下。
她還沒有來得及清洗朝廷反對力量,臨淄王李隆基發動唐隆政變,在禁軍攻進宮中的時候,安樂公主毫無防備,在倉惶逃跑之中,被割了腦袋。
-
8 # 文史不假
安樂公主 (685年——710年),原名李裹兒,是唐中宗李顯的女兒,韋皇后所生,大唐時期最能“作”的女人。
武則天為了自己登基稱帝,將唐中宗李顯發配於廬陵,做了“廬陵王”。韋氏在跟隨李顯趕赴廬陵途中,生下了安樂公主,因當時情況危機,韋氏只得在慌亂之中解下衣服包裹女嬰,所以取名為“裹兒”。
生於困苦中的李裹兒,從此和父母一起,開始了在房州的流放生涯。對於這個生不逢時的公主,父母給予了儘可能多的關心和愛護,也算是彌補她因父母而受到的牽連。
當李裹兒長到十三歲時,出落成翩翩美女,風姿矍鑠,敏達伶俐,深得李顯與韋氏的溺愛,逐漸養成了刁蠻任性和目中無人的秉性。《新唐書》記載:“光豔動天下,侯王柄臣多出其門。”
701年時,為了實現李家和武家的政治聯姻,同時也由於她自身的不檢點,與武三思之子武崇訓私通導致未婚懷孕,不得不匆忙嫁給了武崇訓。婚後不到半年,就為武家生下了一名男嬰。
705年,面對武則天晚年時的亂政,宰相張柬之等人發動“神龍政變”,逼迫重病的武則天傳位給李顯,恢復了大唐的國祚。也同時宣告了武則天建立的“武周”退出了歷史舞臺,政權重新回到李家手中。
老爹李顯恢復帝位後,安樂公主開始更加的牛逼哄哄,甚至於權傾天下。她多次擅自書寫詔書,捂住前面的內容,直接讓中宗皇帝蓋玉璽,李顯這個糊塗皇帝竟然完全照辦,看來,武則天當年廢除李顯不無道理。
由於太子李重俊並不是韋皇后所生,所以安樂公主開始肆意地刁難太子。之後,甚至要求老爹李顯廢除李重俊的太子之位,改冊立她為皇太女,將來繼承大唐皇位。若不是一幫老臣死活不同意,李顯真的會答應她的荒唐要求。
707年,被逼無奈的太子李重俊,聯合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等人,矯詔召集羽林軍三百多人,攻擊武崇訓的府第並誅其親信黨羽數十人,可惜,被安樂公主逃脫後進入皇宮報信。
李顯和韋后得報後大怒,命令右羽林將軍劉景仁率飛騎二千餘人,屯兵太極殿前平亂,全部絞殺太子的叛亂。很快,李重俊的三百人馬被全部剿滅,自己也被殺。
武崇訓死後,安樂公主絲毫沒有悲傷,很快開始和武延秀打得火熱,隨即決定改嫁於他。出嫁時,安樂公主肆意妄為,公然逾制卻無人敢言。她直接使用其母韋氏的皇后車駕,從宮中送至夫家。李顯與韋后為她送行,朝中的公卿和大夫,全都伏地叩拜她的車駕。
710年六月,昏庸懦弱的唐中宗李顯駕崩,韋后立即將臺閣政職、內外兵馬大權全部掌控在了自己的黨羽和族人手中。意圖非常明顯,韋后想學婆婆武則天,自己也要做女皇帝。老實說,唐朝的女人,地位太高,直接導致了想法太多!
為了平定亂局,太平公主召集李唐的宗室大臣起草了一份遺詔,推舉李重茂繼位,由李旦輔政,韋太后攝政。可是,韋后壓根不予理睬,繼續朝著自己登基稱帝的目標衝刺,反正此時她已經大權在握。
710年七月,太平公主聯合侄子李隆基,發了“唐隆之變”,率兵入宮斬殺了韋后和安樂公主。擁立李旦即位,這樣,大唐的執行才再次進入了正軌。
回答完畢!
參考資料:
《新唐書》
《安樂公主》
-
9 # 兮兮說事兒
唐朝的安樂公主是武則天的孫女,有效仿武則天做女皇的野心,然而她也只是圖有野心,卻驕縱、高調,有政治野心卻無政治手段。並且到處樹敵,囂張跋扈、不知收斂,讓自己如臨深淵。最終被太平公主玩死也是情理之中了。
安樂公主十分有野心,一個人的野心必然是實力和環境促成的。有她爹唐中宗和她娘韋氏的過分寵溺,野心的膨脹對於安樂公主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並且武則天開一代女皇的先河,這些皇室稍有實力的女人們自然想去爭位,安樂公主只是其中的一個而已。
(安樂公主劇照)
父母的寵溺對她而言,不過是慢性奪命毒藥。安樂公主是唐中宗李顯的第7個女兒,也是中宗最疼愛的一個,是妃子韋氏在被武則天流放的路途中生的,路上倉促生了這個孩子,李顯實覺得不易,脫下衣服把她抱起放在胸懷,就給女兒取名李裹兒。不難看出,這個名字也飽含心酸之意。
李裹兒逐漸長大,遺傳了好基因,容貌清秀,活潑伶俐,在外流放的十幾年中,裹兒是他們的精神依靠,這讓李顯和韋氏對這個孩子視若珍寶。
唐中宗李顯復位以後,給了安樂公主的食邑高達三千戶,遠超她的那些個姐姐們。
這樣的寵溺也讓安樂迅速跌進罪惡的深淵,她和姐姐長寧公主、母親韋皇后還有韋后的妹妹等人,居然幹起了買官賣官的勾當。不論販夫屠夫,只要給三十萬錢,就能得到一紙任命書。
這些個官員沒有經過有關部門的考核認定,人們就稱他們叫“斜封官”,經過安樂公主之手的“斜封官”就高達數千人,各個衙門已經官滿為患,椅子上坐都坐不下,簡直霍亂朝綱。
(唐中宗李顯劇照)
安樂看到姐姐長寧公主在長安洛陽霸佔官地,修了幾處大宅子,十分眼紅,不甘示弱的安樂也開始大修庭院,請求父親把昆明池賜給她做私人“游泳池”(池沼)。
但是昆明池是長安城非常重要的休閒場所,是漢武帝時為訓練水軍開挖的人工湖,李顯再寵自己的女兒,還是有那麼一點理智,知道昆明池對於長安的意義,就拒絕了安樂。
安樂公主此後就霸佔了唐太宗之女臨川公主的故宅,搞得大家議論紛紛,宅子建好後,還辦了一個盛大的入住儀式,跟她爹借來中央禁軍之一的萬騎,以及宮廷樂隊護送她一家人進宅子。
除此之外,更無法無天的是,安樂公主經常自己寫好詔書,把詔書內容遮住,讓李顯在上面蓋上玉璽,哪個朝代的公主有這等權利,足見李顯已經把她寵上了天。
她媽比她還有野心,韋氏這對母女可謂皇家最沒有腦子的典範了。李顯復位之後,立了安樂公主的媽韋氏做皇后,在流放的這些年,韋氏已經被武則天折磨得家破人亡,心中既恨,又對九五之尊的權力很眼紅,想學武則天有朝一日也能過過皇帝癮。
安樂公主自然是很頂她媽的,畢竟韋氏僅存的兩個公主長寧和安樂,她是最有希望獲得皇太女身份的。然而韋氏雖然有足夠的野心,卻沒有武則天的耐心和能力。
韋氏母女的智慧和手腕不要說比武則天了,就是比太平公主都不知道差了多少裡地,但是往往這種人最無知無畏。太平公主向來會收買人心,經常向貧寒的儒士學者送錢財,但是韋氏母女所作所為,除了招人唾罵,也沒多少人待見了。
回看下韋氏母女的No Zuo No Die作路歷程,似乎除了給自己樹一堆政敵,耍耍威風就沒有什麼別的建樹了。
也是這個時候,恃寵而驕的安樂公主更是開始動了想替代皇太子李重俊的心思。如果說以前的作都是小打小鬧,那這個時候可就來真格了,李重俊為了自己的CROWN也要拼盡全力啊!
(太子李重俊劇照)
給自己樹立政敵,搞完太子,又向太平公主宣戰。皇太子李重俊是李顯庶出的兒子,韋氏母女一向看他不起,經常在李顯面前說他的壞話。這還不算,有一次安樂居然請求李顯廢掉李重俊,立自己為皇太女,李顯雖然沒同意,但也沒責備她。
這件事被李重俊知道了,他知道如果長此以往,他的太子之位必定保不住,說不定連人頭都要奉上。公元707年,李重俊聯絡兵部尚書魏忠元、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還有成王李千里等人,發動了政變,殺死了武三思、武崇訓父子,殺進了皇宮。
中宗帶著韋皇后、安樂公主和上官婉兒登上玄武門的城樓,向參與政變計程車兵喊話,結果士兵紛紛倒戈,反殺李多祚等人,李重俊也在逃亡途中被殺了。
如果你覺得這樣就算完了,那就太小看安樂公主的“作”勁了。李重俊死後,為了扳倒一切障礙,安樂公主居然誣陷太平公主和相王李旦參與政變,搞得御史中丞蕭至忠已經看不下去了,流著眼淚跟中宗說:“陛下富有四海,不能容一弟一妹乎,而使人羅織害之乎!”
蕭至忠的意思是,陛下啊你有廣袤的疆土,可以容得下四海,怎麼就不能容下自己的弟弟妹妹呢,卻還讓人編織罪名想要謀害他們呢?
李顯聽後心中悲傷不已,雖然沒有追查太平公主和李旦的事,卻也沒有處置安樂公主。這為安樂與太平的決裂埋下隱患。
李隆基發動玄武門之變,也證明太平公主智商絕對碾壓這對母女。如果說前太子李重俊勇大於謀,那太平公主的智商足以碾壓韋氏母女。
太平公主和安樂公主都想獨攬朝中大權,早有利益衝突,至此,兩人已經明牌,關係也徹底的斷裂了。
此前韋氏母女這樣囂張,還能一路平安活著,和上官婉兒的庇護也有一定關係。但是李重俊被殺之後,韋氏母女行徑越發放肆,韋后和幾個情夫的事已搞得人盡皆知,而安樂公主在前老公武崇訓還沒死之前,就和前任的堂兄弟武延秀搞到了一起。
上官婉兒一看,不行啊,不能再這麼站隊下去了,這母女倆私生活都混亂得很啊,早晚要把我一塊連累了,開始暗中和太平公主籌劃。
公元710年的6月,中宗李顯突然去世,人們都懷疑是韋后和安樂公主下的毒。如果真是這母女下毒,那是活該不會有什麼好下場。李顯這輩子都被這對母女玩於股掌之間,真不知該說他是好老公、好老爸呢,還是說他無能。
此時,韋后立中宗最小的兒子李重茂做了皇帝,自己臨朝聽政,等於控制著傀儡。韋氏母女和太平公主、相王李旦的爭鬥開始進入白熱化。
韋后掌權後首先對朝中重要官職進行一輪大換血,尤其是禁衛部隊。然而韋氏母女並不得人心,沒有考慮到萬騎將領陳玄禮等人和李旦的兒子李隆基關係特別鐵,不願聽從韋氏子弟的指揮。加上韋氏子弟在營裡整日耀武揚威的,士卒們更加不滿和怨恨。
7月21的夜晚,李隆基與陳玄禮等人發動政變,率萬騎軍從玄武門殺入羽林軍大營,斬殺了營中的韋氏子弟,羽林軍立馬倒戈也加入了政變的行列。
(李隆基畫相)
韋后聽到政變的訊息,慌忙逃入飛騎軍營,被亂兵所殺。安樂公主這妹子居然還不知道發生了政變,凌晨起床,她正在對著鏡子畫眉毛,這時候亂兵衝了進來,把她和丈夫武延秀都給殺了。
這件事太平公主派兒子薛崇簡也參與了李隆基的行動,之後太平公主向群臣宣佈,要想天下穩定,就必須傳位給李旦,把小皇帝李重茂從御座上牽下來,拉著李旦的手把他領到御座上,群臣伏拜,三呼萬歲。就這樣完成了政權的交接!
(李隆基劇照)
安樂公主把自己害死,在於她圖有野心,而沒有政治手腕。並且到處樹敵,囂張跋扈、不知收斂,在還沒有真正實力情況下,讓自己如臨深淵。 -
10 # 小方說歷史1990
正史上的安樂公主如果真的做了皇太女或女皇帝,那她毫無疑問會是一個女暴君。因為歷史記載了很多她的劣行。
1.無禮要求破格提升丈夫墳墓規格安樂公主因為肆無忌憚想當皇太女,最終激發了李重俊政變。政變過後安樂公主損失很大,她的丈夫和公公全都慘死。而後安樂公主就做出了越禮之事,想讓中宗把丈夫的墳墓規格提升為陵。這樣的無理要求中宗稀裡糊塗地同意了,但是此舉遭到諫官反對,因為只有皇帝的墳墓才叫陵,怎麼可以給駙馬建墳墓叫做陵呢?一通折騰下此事未成,而諫官卻被公主貶到外地去了。
2.與武延秀婚禮時的越軌舉動安樂公主的丈夫武崇訓死後沒過幾日,早已和安樂公主暗度陳倉已久武崇訓堂弟武延秀就結婚了。婚禮規格超出禮儀,連皇帝的禁軍都來給婚禮擔任護衛。禁軍後面是皇后的儀仗,也借給安樂公主了。而公主的婚車是皇后參加國家大型典禮專用車,甚至由親叔叔相王李旦親自引導。如此的排場連太平公主夫婦都不得不開舞恭賀,僭越的程度令人瞠目結舌。
(《唐宮燕》中的安樂公主)
3.百鳥羽毛裙這是一條在中國服裝史上佔據一席之地的漂亮裙子,款式花樣的昂貴超過打造一條金裙子。為了給安樂公主織這條裙子,唐中宗動用國家力量到嶺南採集熱帶鳥的羽毛,經過一番圍剿,好多珍稀鳥類都不見了蹤跡,造成極大的生態破壞。成為歷史上臭名昭著的一次事件。相比其節儉地都捨不得穿百褶裙子(因為布料耗費較大)祖母武則天,安樂公主差之千里。
4.子嗣官位僭越安樂公主和武崇訓生的兒子才四五歲,就被中宗封為太常卿,爵封鎬國公,實封五百戶。武延秀和安樂公主再婚後所生的兒子滿月時,中宗還特意大赦天下。
5.皇太女事件安樂公主曾要求中宗立她做皇太女,將來繼承帝位。中宗覺得這要求過於胡來,但還是答應和宰相們商量。結果迎來一片反對之聲,中宗也覺得太荒唐就駁回了安樂公主的請求。結果安樂公主破口大罵,把祖母武則天稱為阿武子,說阿武子那種人都能當皇帝,而我這個公主為什麼不能當?
(《唐宮燕》中的安樂公主和韋皇后)
6.昆明池事件安樂公主為了和同胞姐姐長寧公主鬥富,向李顯提出把屬於皇家的昆明池劃給她。昆明池本是漢武帝開鑿,為了士兵適應水戰而建。昆明池經過歷代帝王的經營維護,已經成為唐朝著名的風景名勝區。池邊有很多靠百姓靠捕撈魚蝦為生,如果劃給安樂公主,百姓無處搬遷。綜合考慮一下,中宗拒絕了安樂公主的這個無理要求。
安樂公主一氣之下自己派人挖了個比昆明池還大的池子,把附近百姓全部趕走。池中假山棧道奢華無比,為了趕工期,連朝中三品大員都套著繩子給公主拉車。如此行為,中宗非但不阻止,還帶著群臣到新池上泛舟給公主助興。
綜上所述,假若史書不是刻意貶低安樂公主這個悖逆庶人,那麼這些資訊基本是被證明屬實的。安樂公主志大才疏,雖有野心和政治抱負,但人格魅力和能力都欠缺太多。雖然她是武則天時代後中國政壇一位著名女性,但她的驕奢淫逸、肆意胡為的舉動註定了會在史書中留下黑暗一筆。
參考書目:《蒙曼說唐·太平公主》
-
11 # 元來大
安樂公主的名字叫李裹兒(685年-710年7月21日),她是唐中宗李顯和韋皇后的女兒。李顯與韋皇后對姿色美豔,聰明伶俐的安樂公主十分寵愛,自幼就對她提出的所有要求無所不應,安樂公主從小就養成了驕傲任性、蠻橫霸道的性格。
她先後兩次嫁人,第一次嫁給了武三思之子武崇訓,在嫁給武崇訓之前,安樂公主就已和武崇訓發生了關係,婚後不到六個月,安樂公主便產下了一個男嬰。
公元705年神龍政變後,李顯重新登上了帝位。安樂公主恃著李顯對她的寵愛,她大肆開府設官,干預朝政,賄買官爵,她的權力慾望特別強,曾向李顯請求立她為皇太女。安樂公主的生活非常奢侈,為了大興土木工程,搶佔民田民房。
公元707年,武崇訓被太子李重俊殺掉,安樂公主隨即嫁給武承嗣之子武延秀。公元710年六月,韋后與安樂公主合謀用有毒的蒸餅毒殺了李顯,朝政大權落在了韋后手上。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起草了一份遺詔,立李重茂為皇太子,李旦輔政,韋后為皇太后攝政。但宰相宗楚客、韋溫更改詔書,勸韋后效仿武則天。
得到訊息的李隆基與太平公主商議,決定先下手為強,7月21日李隆基發動唐隆之變,以禁軍官兵攻入宮中,安樂公主逃至右延明門,被追兵斬下了首級,終年25歲。
-
12 # 小龍女5505
大唐正史上真實的安樂公主是出身尊貴,又歷經坎坷磨難,苦盡甘來成公主。貌美如花又野心勃勃,因顯赫的出身,高貴的地位,又曾飽受顛沛流離、被貶他鄉之苦,養成了不甘人下的權力慾望,妄想成為其祖母武則天那樣君臨天下、權力無限的一國女皇,可惜最終還是敗亡於殘酷又無情的皇權鬥爭中。成為歷史上又一位因皇權鬥爭而慘死九泉的可憐又悲慘的皇族公主。
回覆列表
安樂公主是唐中宗和韋皇后之女,出生於唐中宗被廢黜帝位、被貶房陵的途中,唐中宗將自己的衣服解下來作為嬰兒的襁褓,特取乳名為裹兒。安樂公主資質美麗,天性聰慧,唐中宗又愧疚於多年來帶給妻女的苦難生活,對她倍加寵愛,養成她驕橫任性的性格。
神龍元年,唐中宗透過政變推翻了母親武則天的統治,再度登上皇位,恢復李唐國號,安樂公主也恢復皇女的身份。在眾多姐妹中,安樂公主最受帝后疼愛,實封高達三千戶,並以親王的規格配置屬官。帝后對她言聽計從,因此她勢傾朝野,賣官鬻爵,甚至自制帝王的詔令,掩蓋上面的文字,要求唐中宗簽署生效,唐中宗總是笑著滿足她所有的要求,當時宰相以下的重要官員很多都出自她的門下。
安樂公主唯一的同母兄弟李重潤死於祖母武則天之手,不甘心現任皇太子李重俊將成為下一任王者,經常羞辱他視他為奴僕,甚至多次請求唐中宗廢了李重俊,立她為皇太女。安樂公主雖然擁有不可複製的勃勃野心,但完全不具備祖母武則天的能力和魄力。唐中宗也不希望重現女主天下的浩劫,沒有答應她的要求,但也沒有訓斥她,因此安樂公主變本加厲的凌辱李重俊。李重俊不勝忿恨,倉促間便起兵謀反,殺死安樂公主的公公武三思和駙馬武崇訓,並向唐中宗索要韋皇后和安樂公主,最後唐中宗派兵平定叛亂,李重俊自殺,唐中宗將他的頭砍下來祭武三思父子。
安樂公主又改嫁給小情人武延秀,使用皇后的儀仗出嫁,唐中宗為她曲赦一城。她的兒子剛出生就被封為太常寺卿、鎬國公,唐中宗又為外孫曲赦一城。景龍四年六月,唐中宗暴崩,有說他被韋皇后與安樂公主毒殺,但他是韋皇后與安樂公主唯一的靠山,很有可能是李隆基為增加宮變的合理性而找出的理由。不久李隆基發動唐隆政變,率禁軍攻入皇宮,誅殺韋皇后,還在攬鏡畫眉的安樂公主一同被殺。唐睿宗將她追貶為悖逆庶人,以二品的規格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