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墨自生香

    孩子正上學,初三是關健的階段,學社會上那套拜把子,實不可取!

    你兒子拜把子那事你知道,當然已同意了。既然已經做了,把子的媽死了,做為拜把子,當然要去弔唁。

    我們這的規矩,拜把子弟兄遇到喪事,還要披麻帶孝當孝子,等同乾兒子的位置。

    鄰居一男孩子,拜把子十幾個,他母親去逝,十幾個男孩全當孝子跪送。

    來而不往非禮也,互樣擔當,子女少的話,可以做個伴,人脈多,辦事也寬鬆些。

    假如關係確實好,又拜了把子,當然要去參加葬禮。華人講孝義,禮不可少。

  • 2 # 周華337

    關於把兄弟的母親去世該不該赴喪?有句話叫:喪不報禮不到。人家沒向你報喪不去不為過,如以報喪赴喪是必須的。還要和幾個把兄弟商議如何上祭禮(上錢)。倍靈、出濱、哭喚媽媽喪事全程參加。

  • 3 # 時光匆匆微微甜

    孩子正在處於上學階段,拜把子等一系列影響學習效果的不正確的行為,孩子不懂事也就罷了,作為大人,應該應該積極制止孩子幼小而幼稚的不正確的交友觀點和不正確的行為規範,在學校建立良好的同學關係,建立友誼是非常必要的,同學情也是非常提倡的,但絕對不能搞社會上那套“江湖風範”,或者“桃園三結義”,或者“拜把子”。

    學校對於學生的教育管理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管理相互協調發展的過程,家長要督促孩子建立良好的行為規範和優良的行為品質,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要求孩子要建立不同的奮鬥目標和具有不同的思想道德意識。

    問題中描述的學生正在上初三階段,身心和年齡正處於發展階段,同時學業和升學正處於關鍵時刻,需要家長做好正確的督促和引導作用,督促孩子刻苦努力拼搏學習,才能夠促進學生沿著良好的預定的軌道良性發展,最後可以考取到理想的高中學校。

    同學之間的情義和友誼是無價的,是最為純潔的,家長應該引導孩子建立正確的友誼觀,教導孩子要珍惜每一份友誼,真誠相待朋友,同時也要能夠分辨友誼的“真偽”,也絕不能有“社會江湖”習氣,從小建立正確的友誼觀。

    家長要做好孩子交友的引路人和監督管理者。

    問題中描述的孩子的朋友關係密切,關係要好的同學家中親人去世,既然孩子珍惜同學之間的友誼情和同學情誼,家長可以代孩子前往孩子同學家“弔唁”,並表示哀悼,給予孩子的同學以安慰,孩子最好不要參加這樣的事情,畢竟家人離世會讓活著的人過於悲痛欲絕,孩子如果過早的感覺到這種悲痛和悲傷,對於孩子的身心發展留下一輩子難以磨滅的感覺。

    大人就另當別論了,心智和心態成熟,承受能力比較強,所見所聞比較廣,對於一些事情能夠承受。因此既然孩子和同學關係要好,家長替代孩子欠前去孩子的同學家進行“弔唁”並表示哀悼,這樣的做法可以顯得“重視”,如果孩子自己前往,顯得不夠“重視”。

  • 4 # 布衣231174221

    初三.的學生,還是小孩子,十\四五歲,未成年,他們的.任務是學習而不是社交。他同學的親人走了,在不影響學習的情況下,可以去。

    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但要交什麼,很重要。跟好人,學好人,跟到端公跳耍神。初三學生,就拜把子,不正常吧!

    作為家長,要多指導孩子,他們沒有社會常識,走什麼路,大人不指點,走歪了,會決定他一生的命運。

    人之初,性本善,習相近,習相遠。人的知商有差別,但相差不多,只要後天塝養,完全可以成才。

    勸你教育孩子把心思放在學習上。

  • 5 # 教育探微

    上初三還只是一個孩子,所謂拜把子的事,只是小孩子之間的遊戲,難道家長也接受和認可嗎?

    說到底,這只是小屁孩兒過家家,什麼江湖道義,什麼哥們義氣,那都是小孩子之間的遊戲,是影視劇中的模仿。但凡一門心思去做這些事情的孩子,一般都不會把心思放在學習上。初三面臨著中考和升學,哪來的心思和時間結義拜把子?

    這樣的拜把子算什麼?能經得起時間,生活,人生的考驗,能經得起艱難險阻的洗禮?

    本來同學的媽媽去世,一個小孩子家家前去弔唁就不妥當,更何況還是什麼拜把子兄弟,無論怎麼說這都是兒戲。

    作為家長,對此事必須要有正確的態度,要理智的對待,不能由著孩子的心性來。

    把該講的道理耐心的給孩子講清楚,必須要嚴肅認真地和孩子進行交流溝通,告訴孩子作為同學、朋友,前去弔唁、幫忙是可以的,但不能以兄弟的身份戴孝參加,這樣很不合適。

    喪葬都有一定的禮儀、習俗和禮節,是有很大講究的,小孩子之間的這種拜把子,根本不能戴孝參加人家母親的葬禮,這是很不合規矩的。

  • 6 # 自在人生wub

    我兒子上初三,在學校拜了把子,其中一同學媽去世了,該去參加不?“拜把子”是一種自古沿襲下來的儀式,也就是結為異姓兄弟,又稱為“仁兄弟”,歷史上最為經典的就是劉關張“桃園三結義”了;不過,看過《天龍八部》的網友也會蕭峰、段譽、和虛竹三兄弟,在少林寺面對一眾強大敵手時,把酒言歡、義結金蘭的壯舉,無不熱血沸騰!扯遠了,書歸正傳,既然兒子都已經初三了,在學校拜了把子,把兄弟的媽去世,那就是義母去世啊,理所當然地應該去參加,而且還應該盡半子之孝,披麻戴孝跟真正的孝子一樣,只是耳朵旁少了兩朵棉花而已。

    現在的孩子為何有興起了“拜把子”這種古人傳統習俗呢?其實,在農村這種儀式從來就沒有斷續過,實話實說,筆者自己也有兩夥兒“把兄弟”,後來兒子上學到初二時,也告訴我,他有幾個特別好的同學、朋友、夥伴,特別想結為異姓兄弟;我沒有絲毫猶豫地就答應了,並大力支援,當場給了兒子600元錢,因為他是其中的老大,要首先辦個酒場,舉行正式結拜儀式;現在兒子都20多歲大學畢業了,然而七八年來,他最好的朋友和兄弟,依然是當初結拜的那幫“拜把子”,無論是一起玩,還是一起處理事情,一人有事,七八個兄弟一起幫忙,讓兒子從沒有感到過孤單和無助!這就是我特別想說的支援孩子的理由了,當年計劃生育政策非常嚴格,一家只准許生一個孩子,兒子太孤單無助了,小時候不覺得,上了初中以後,就感覺十分明顯了。

    沒有幾個關係特別好的朋友的孩子,往往心理是不健康的,非常容易出事,就連現在的初中政治課本上都強調,孩子上了初一,必須交結至少兩三個好朋友。筆者作為老師,不反對孩子“拜把子”,但是特別強調“拜把子”之前,一定要要認準人,那種酒肉朋友是要不得的,“拜把子”更不是為了以勢欺人;只是因為大家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價值觀相近或相似、能夠談得攏,有那種相見恨晚的感覺,這才有必要結為異姓兄弟,目的就是親上加親,成為共同面對生活的夥伴或者知己!所以當初在兒子要“拜把子”的時候,我逐一見到了他的幾個小夥伴,耳濡目染了他們的說話和行事風格,也感受到了他們和兒子在一起時的那種相親相愛真情,這才是我支援他們結拜的真正原因。

    既然你的兒子都已經初三了,在學校已經“拜了把子”,把兄弟的媽去世,你兒子當然需要參加了,並且家長還要支援。按照正常的禮節,你兒子作為義子,還要盡半子之孝的,不僅需要交禮金,而且還該披麻戴孝,陪伴孝子一起給他媽媽送葬!實際上,這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很大好處的,只有親身經歷過親人生死的情感歷練,孩子才會更加懂事,才會倍加珍惜親情、感恩父母,也才會更加珍視自己與別人的生命安危;與此同時,孩子有了一夥這樣親密關係的異姓兄弟,將來遇到任何事的時候,都有人一起商量,都有人及時伸出援助之手,也能夠讓孩子更有勇氣和信心,只要孩子不是濫交朋友,擁有一夥親如兄弟的“拜把子”,又有什麼不好的呢?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我兒子上初三,在學校拜了把子,其中一同學媽去世了”,肯定是需要參加葬禮的,並且要得到家長的大力支援。只要不是狐朋狗友,只要不是酒肉朋友,只要不是濫交朋友,家長都應該支援孩子的正當的交友行為!

  • 7 # 地理視看觀世界

    我張飛、我關羽、我劉備,我們三人今日結拜成為異性兄弟,我們雖非親骨肉,但比骨肉親,從此以後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黃天厚土為證,如有違背,不得好死。 

    這是當年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拜把子時的情景,這三兄弟手足情深,是我們世人所稱道的。

    拜把子是我們國家古代交朋友的一種方式,這種習俗由來已久,幾個志同道合的人結拜為異性兄弟,同創大業,現在幾個玩得好的朋友也會拜把子。

    既然是兄弟那麼其中一個人的父母去世了,那麼其他幾個去弔唁、去披麻戴孝也是應該的,當然在古代這則是必須要做的。

    而現在則沒有這個必要了,現在拜把子更多的是強調幾個拜把子人之間微妙的關係,現在拜把子對於大家要盡的義務沒有明確的要求,當然也不受什麼限制,沒有什麼是必須要做的。

    我們教研組就三個老師拜把子,他們是在前五六年才拜把子的,現在他們幾個人的關係也就一般吧,也就是同事之間的關係,其中兩個有段時間還大吵,現在他們已經不再以兄弟姐妹來稱呼了,其中前年有個老師他母親去世了,另外兩個並沒有去弔唁、披麻戴孝之類的事,也就和我們一樣掛點錢就完事了。

    你孩子現在才初三,幾個拜把子,說明他們幾個玩得還可以,應該算是比較好的朋友了,既然是好朋友,那麼其中一個的父母去世,其他幾個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議還是去幫忙,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

    當然,在條件支援的情況下,花幾十塊錢買一個花圈去也是可以的,當年我們讀書的時候也是這樣做的,孩子去後給對方去世的父母磕頭,上香這也是應該的,至於要不要披麻戴孝那根據自己的實際考慮。

    既然是好朋友,拜把子的兄弟父母去世了,我建議父母還是支援孩子去的,畢竟誰不需要幾個真心的朋友,一輩子的朋友。

    相信孩子去後不但能學到很多大人教不了的東西,他們幾個拜把子的同學關係透過這事定會得到增強。

    所以,

    我的建議是:於情於理都應該讓孩子去幫忙,去弔唁,去上香等,至於要不要披麻戴孝根據孩子的願意決定。

    那種以初三的孩子不懂事,要學習等理由推遲不去的做法是不合裡的,是我所不贊同的,如果時間緊那麼至少也得讓孩子去一天。

  • 8 # 行止將將

    小孩子之間所拜的把子,大部分情況下,也就是過過家家而已,根本沒有那麼認真。

    再說了,從孩子們的年紀來看,他們對於拜把子這件事情是否真的理解,也是未知數,因此關於孩子是否參加同學媽媽的葬禮,拜把子這件事情不是一個可以參考的條件。

    那麼,孩子究竟該不該去參加同學媽媽的葬禮呢?

    在我看來,最好還是不要讓孩子去參加了。為什麼這麼說呢?

    第二:進入初三,孩子面臨著升學的巨大壓力。每一位孩子幾乎都是在趕著每一分鐘的時間,儘量不浪費。沒有什麼緊急的事情,不是自己的事情,學校也幾乎不會給學生批假。而現在為了一場可去可不去的葬禮,讓孩子把學習這件更重要的事情放在一邊,可謂是讓人難以理解。

    在我們這邊,無論關係遠近,學生去參加同學家的葬禮,這是很少見的一件事情,可以說是這樣的事情根本不會發生,但這並不會影響到他們之間的關係,因為學生與學生之間有他們自己表達情誼的方式,並不一定就像我們成人那樣。

    最後:孩子之間的拜把子友情,家長應該理智看待,特別是關於這段關係的狀態是以什麼為目的更為重要,若是僅僅的哥們義氣,那麼不維持也罷。

  • 9 # MM8421

    你的孩子病得不輕啊!剛剛上初中不知道好好學習,就學著江湖那一套,如果這樣長大了不會有出息的!告訴你的孩子,拜把子那是江湖上大人們玩的把戲,小孩子應當把學習放在首位,將來考一個好的高中學校,然後再考一所優質的大學,成為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才,成為父母的驕傲與自豪!這才是一個好孩子應該做的!你的同學母親去世確實讓人心痛,作為同學,你可以好好安慰他,勸勸他節哀順變就行了!記住:你現在是一個小孩子,幫不上什麼忙,好好讀書,好好學習那才是你的本分!

  • 10 # 李287275412李澤祥

    初三學生正是開始學習做人,不可參加這種事,看似玩笑,一年年長大會發生變化。

    家長要引導,不聽要制止。

  • 11 # 月亮姐姐Nancy

    我覺得拜把子這件事,還是不適合於學生的。華人交朋友達到一定的境界,往往會採取這樣一種形式來確定相互之間的關係,即結拜為“金蘭兄弟”。“金蘭”一詞出自《周易.繫辭》:“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把“金蘭兄弟”又叫做“把兄弟”、“盟兄弟”、“乾哥們兒”,而結拜的過程就叫做“拜把子”。

    桃園三結義

    作為學生來說,拜把子真的不適合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其含義有一些社會性質,想一想天天熱衷於“結拜”的學生,他們的全部精力也沒有完全放到學習上,所以會有閒情去“拜把子”,甚至有些學生會為這個所謂的“拜把子”而惹禍上身。

    哥們乾杯

    那麼,題主所說一個上初三兒子,在學校拜了把子,其中一同學媽去世了,按理說,做為初中的學生,人情世故往來過早參與其中,並不合適。我猜這個兒子的學習大概在中等偏下,不建議去參加拜把子兄弟母親的葬禮。因為做為成人來說,紅白喜事是都要有禮金跟著的,做為未成年人,沒有參加工作沒有收入,參加這種場合,隨多少份子合適呢?

    結拜兄弟

    做為家長應該正確引導孩子,拜把子,除了脾氣相投以外,有福同享和有難同當是相對而言的,首先,學生的拜把子行為,並不值得提倡,本身因為年齡小對於任何事情的對錯辨別就不是特別的準確,拜把子是需要禮尚往來的,今天你有事我去幫,明天我有事你也要參與,才能真正地體現出哥兒們之間的情義,這對於正在上學的學生來說,是十分不妥的事情,學生的全部精力就應該是學習,如果哥們兒之間是善事尚可,如果是做的惡事,是幫還是不幫?

    結拜姐妹小燕子和紫薇

    所以,我個人認為,做為家長不應支援學生參加這樣社會性行為的活動,成績優秀的學生,會做拜把子這樣的事情嗎?所以,集中孩子的精力放在學習上,而不是天天放在哥們兒之間的這種拜把子友情上。另外,學生階段的友情或者拜把子的友情也許會隨著時間推移而變得淡化,畢竟這裡面新鮮、稚嫩的成分更多一些,所以這種場合不去也罷,安慰“拜把子兄弟”不一定非得參加葬禮。(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 12 # 老g3231676013

    如今,初中生拜把子,還是非常不適宜的。拜把子也只有在評書中能聽到。大多是遊走天下的俠客,抱打不平,替天行道。遇到情投意合的劍客,便結金蘭之交,稱兄道弟,相互扶持。現在的初中學生還是個孩子,正在長身體,學知識的時候,對世界上的事還缺乏判斷是非的能力,有什麼必要和其他孩子拜把子呢?除非你想在學校裡立棍,耍橫,想欺負同學。如果是這樣的話 那就很危險的。你看看身邊的那些好學生,精力都集中在學習上,哪還有心思去扯別的呢?所以,學生拜把子,稱兄道弟是極不正常的,有百弊而無一利。作為家長,一定要嚴加管教,堅決制止,不能等閒視之。否則,悔之晚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面對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