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蔓莓愛跑步
-
2 # 老陳777
不必糾結于格律,如果不懂或者是不喜歡格律,完全可以把它拋開,去作古體詩。近體詩講格律,當然要遵守規則,古體詩不講格律,不受限制,可以自由選擇。至於作詞呢,就一定要按格律來,不然就不是詞了。比如打藍球,有打藍球的規則,拳擊有拳擊的規則,遊戲有遊戲的規則,無論參加那一項活動都要遵守格則的。不喜歡可以丟開,喜歡而不懂,可以學。要依著自己的意願把規則取消那是很可笑的。
-
3 # 老鷹的貓兒
我的觀點是:毫無必要!
雖然我為了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目前在很努力的學習律詩詞這一塊。
但寫詩作詞,無須合律。
寫的時候,有一種內在的韻味美,文字優美就行。
寫的開心,看的開心,夠了。
-
4 # 山峰紅
詩有的要嚴格合律,有的不嚴格。詞一定要合律。因為律是詩詞美感要求,合律才有音樂美。律是為詩詞服務的,沒有嚴格的韻律要求,就達不到詩詞的韻律美形式。
-
5 # 水果阿蘭
我覺得詩詞合律問題的研討由來已久,墨守成規的說法是必須按照老祖宗的詩韻來做,新潮派認為沒有必要,只要意境美即可。
可是話說回來,古代的詩聖們作的詩也有不押韻或者沒有按照平平仄仄去寫的。李白有很多自由體的詩《蜀道難》就是一個例子。所以老祖宗們到底怎麼回事?到底側重哪點?誰來考證?
在我看來合律的詩,讓人看了確實美。
要想研究古詩,最好多背誦唐詩和宋詩,知道宋詩的代表人物是誰?蘇軾和辛棄疾的詩為什麼能夠流傳千古,唐朝李白、杜甫的詩我們都在上中學時就學過,對於這兩位詩聖,到底把李白放在首位,還是把杜甫放在首位?
有研究詩詞合律問題的功夫,不如去好好學習怎麼寫詩。
-
6 # 文學與教育
詩要做,而詞可是要填的。
先說詞,既然是填,那麼就應該先有一個樣式了,這個樣式名稱就是詞牌。詞牌中是有詞譜的,這個詞譜就確定了作詞的平仄與押韻,因此詞是講究韻律的。
再說詩,一般認為詩是產生於歌的,因此後人也把詩稱作詩歌,也就是詩從它產生起,他就要講究韻律節奏抑揚頓挫的。
每一種文體都有它的特徵,否則就難以命名了,其實詩歌就是對那些只有韻文特徵的文體的統稱,否則就叫小說、戲劇或記敘文、議論文之類了。
有人說古體詩是不講究韻律的,這是不對的,他只是沒有近體詩那樣精緻化而已。
-
7 # 封護勝463
寫詩詞一定要合律,這是必須要這樣作的。因為先人創造了這種體裁,我們要去寫這些詩詞,就要按照要求認真去學習,否則就不能叫作詩詞。可以寫打油詩,可以寫順口溜,可以寫現代詩,甚至可以寫成古風,都是對格律的形式沒有嚴格的要求。即然要學會詩詞,就先要了解了解一些基本的要求,這是個基礎。
第一,為什麼叫做七律?就是在平仄,字數,等方面有些要求。至於能不能在這個架構之內,寫出好律詩來,有意境有情志,那就看個人的功夫和造化了。先舉個例子說明一下
劉禹錫的 七律
《西塞山懷古》
"王濬樓船下益州,
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索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
山形依舊枕寒流。
今逢四海為家日,
故壘蕭蕭蘆荻秋。"
這首詩的平仄要求如下: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詩共有八句,五十六個字,「」內可平可仄。詩的韻腳是"州,收,頭,流,秋"
押得是"OU或iOU的韻",這種形式也有許多的變格,但按哪種都要遵守。
第二,七絕的形式和平仄要求,我們也舉個例子說明一下,唐代李白的
《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七絕是七律的一半,要麼是上面四句,或是下面的四句,形式也有許多的變格。這首七絕共四句,二十八個字,押得是"間,還,山,an,uan,ian的韻母,都是an的韻"。
第三,再說說詞的基本要求,詞有詞牌,過去是要按照詞牌配樂的,所以
平仄的要求,字數的要求更加嚴格一些,否則是沒法配樂的。我們也舉個例子說明一下,舉個精煉的。毛主席的一曲十六字令
"山,
快馬加鞭未下鞍。
驚回首,
離天三尺三。"
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共十六個字,一,二,四句押韻,"山,鞍,三,押an的韻"。
總之,要寫詩詞就要按照要求來,不按照要求又稱為七律七絕,稱為什麼詞的,是一種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大不敬,我們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繼承發展,不能讓詩詞成為文化遺產。篇幅有限,我就不囉嗦了。
-
8 # 桑琪
合律的叫律詩,有韻的叫韻詩。
唐人絕決,萬首名律。宋者另闢長短句,換詩為詞,元人再拓成曲,字數愈發愈多。
明清恐,不敢提詩詞,改寫小說了。
民國以來,西文東進,便有了白話詩,既無律,亦淺韻,受時人所愛。
觸景生情,有感而發,簡單易行。
第一首現代名詩,我還記得頭兩句:
歐,親愛的,
難道你不愛我了嗎?
難道你 真的真的
不愛我了嗎?
咱們若不承認現代詩為詩,則宋詞等也將為詩人不齒,而稱東坡、清照為詞人。
不就一個名字的事嗎?
以後稱北島、海子、餘秀華等為魂者,開除詩籍,想必他們也會同意。
合律的繼續叫詩人好了,甚至可以叫古代詩人或木乃伊詩人,以別於有韻的某些現代詩人。
可否?
-
9 # 初生牛犢不怕狼
想想詩經,最早的所謂詩和遠方,就是人們的順口溜、小調、對話!
沒有講究那麼多!
退一步講,並非專業從事文學創作,何必禁錮自己的思想,不能有感而發!
進一步講,專業文學創作,若一定要對仗工整、講格律、引經據典,寫出來的創作一定不能為大眾服務,只能束之高閣,曲高和寡。
總之,詩是人人有權寫的,怎麼寫也是自己的喜好,因為要表達的自己的情感,我想到一個詞,那就是要作“搖滾詩歌”!
拙見僅代表個人意見,不喜勿噴!
-
10 # 方霞詩書畫聯
本人是傳統文化的倡導者也是傳播者,目前擔任本省女子詩詞學會副會長,本市女子詩詞學會會長,對於這個問題我有一定的發言權,也有點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一、如果你的詩詞只是以古風的形式寫,沒有冠上五絕、五律、七絕、七律或者各種詞牌名,合不合律誰也管不著,只是自己寫著高興就好。
二、正常情況下,如果寫了格律或者詞牌名,就必須嚴格按照平仄押韻來,因為老祖宗經歷千百年留下來的東西不是幾個愛好者隨便更改的。合乎格律要求是最基本的準則,接下來還要有意境和情趣等等。
三、玩這個玩的就是戴著鐐銬跳舞,在嚴格的格律約束下用最精煉的語言表達最深層的含義,這個本就是格律詩詞最吸引人的特性,古往今來多少文人雅士為之傾倒。
四、韻律之美,總是那麼令人神往:
秋登宣城謝脁北樓
(唐)李白
江城如畫裡,山晚望晴空。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韻)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韻)
人煙寒菊柚,秋色老梧桐。
平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韻)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平仄仄平仄(變格)平平平仄平(拗救)(韻)
空,虹,桐,公皆是同韻字,我們平時的誦讀中皆是仄短平長韻拖,這樣有平仄押韻的詩詞讀起來充滿了音樂的節奏,抑揚頓挫,韻味無窮。
五、凡是學過拼音的人要弄清楚平仄很容易,拼音中第一聲第二聲是平聲,第三聲第四聲是仄聲,學習以後的創作可以標一下(新韻)。相比較而言學平水韻稍微難一點,有入聲字,所謂的入聲字是平時讀音中帶韻母帶i和e和o的短促音和爆破音,如:佛、德、夜、結等等等等。這個是一件好玩的事情 ,越研究越好玩。
六、所謂同韻字就更加簡單了,聲母不同,韻母相同的字就是同韻字,如我前面舉例所說的空,虹,桐,公皆是同韻字。最後那一個韻拖的人心曠神怡。
七、借景抒情,所見即所得,每天的遇見的事情,看見的事物可以用一吟三嘆的格律詩詞寫出來是件愜意的事情。就像今天我下午教完小朋友以後靠在門邊看著院子發呆,居然看見臘梅枝上零零星星的臘梅開了,因為一樓Sunny不充足,所以我們院裡的梅花開的比別的地方晚好多,枝頭上滿滿的花苞正在等待開發,頓時有所感觸,她是不是在等待一場雪的來臨呢?所以寫了一首七律:
七律·我家院裡臘梅遲
我家院裡臘梅遲,幾朵零星點瘦枝。
中平仄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韻)
欲教花顏妝陋室,難攀老樹枉情痴。
中仄平平平仄仄,中平仄仄仄平平(韻)
隨風傲顯凌寒態,舉葉猶存抱蕊姿。
中平仄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韻)
莫問幽香今發未,此生只共雪相知。
中仄平平平仄仄,中平仄仄仄平平(韻)
――方霞於松潤堂
我喜歡在文字中斟字酌句的感覺,更喜歡在起承轉合中把自己的心意完美地呈現出來,尤其享受那一剎那的靈光一閃,那是用語言無法表述的滋味。以上所述,皆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
11 # 笑看人生202712927
詞是從詩而來,詩原來沒有條條框框,條條框框多了,便就形成了詞,八股文。舟已行也,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網際網路用微信支付,難道購物非要用現金支付麼?什麼都一成不變?正如詞一樣,非要合乎韻律。難受不能寫成藍瘦,想哭不能寫成香茹,誠如是,社會如何向前發展?
-
12 # 知一國學
本人認為作詩詞不一定非要合格律,但一定要先弄明白格律。
中國古代的詩歌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這二者並非以我們今天的視角區分古今,而是以南朝齊永明年代為界限。
古體詩
從詩歌的源流《詩經》《楚辭》,到漢代的樂府、古詩十九首,以及魏晉詩歌,一直到南朝齊永明之間,都屬於古體詩。這一階段的人作詩不講究平仄格律,因為當時的人們並無意識,但會根據口語上語調的起伏來作詩。
近體詩指南朝齊之後的詩,自南朝沈約提出四聲論,人們覺得按照聲律做出來的詩確實讀起來更上口,更有語音美感,於是文人逐漸接受這種理論,發展到唐代,人們對詩歌的句數、字數、平仄、押韻都有了嚴格的限制。五絕、五律、七絕、七律都分別包含四種格體:平起入韻、平起不入韻、仄起入韻、仄起不入韻。試舉五絕為例:
近現代的詩人中,也有人認為“格律”是一種防害創作自由的鐐銬,聞一多卻認為:“越是有魄力的作家,越是要帶著腳鐐跳舞,才跳得痛快,跳得好。”
所以對於這一看法, 自然是莫衷一是。在我看來,我們想要寫出渾然天成、韻味悠長的詩詞,可以先聯絡寫格律詩,當種種格律規則內化於心,再有感而發時自然既夫合格律,又感發人心。
就像武俠小說中寫的,練武的最高境界就是手中無劍,但想達到這個境界,必須先經過手不離劍的訓練。
——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
13 # 蘇小落1
詩詞是有一定韻律的。為什麼說不叫作詞叫填詞,就是因為詩詞是有一定韻律,固定格式,的哪種平仄聲調,哪種喻義,哪種韻律。
回覆列表
我認為回答問題的人裡多半文化修養都比較低,日立二代還是說得不錯的。我沒玩過什麼遊戲,基本只在百度知道解答詩詞格律方面的問題,歪打正著看見了你的抱怨,挺有感慨的,就說幾句。說實在的,這類所謂的詩詞除了形制上的不符外,格調也大多不高。現在年輕人中好像流行寫一種叫做“古風詞”的東西(和古代文學概念中的“古風”與“詞”均無關係),用現代詩的形制,不強求用韻,不講究字數,再融進一些古代詩詞中常見的詞彙、意向,就湊成了一篇“作品”,包括一些中國風歌曲的歌詞,也在這個概念之中。這種東西的大量出現,從表面上看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復興途徑,實際上卻是對傳統文化傳承的嚴重扭曲,不少人把這類東西誤當成了“詞”的延續;其中字數句數比較整齊統一,用韻還馬馬虎虎的,就誤當成了“詩”的延續。孰不知詩自上古開始便講求用韻,詞自唐代一出現就有了格律。古人就算是用來嬉鬧,也決計不會出現通篇找不到韻腳的詩,完全不合乎格律的詞。但話又說回來了,遊戲的主旨在於遊戲,四五年前我不懂得詩詞格律,不瞭解古今語音差別的時候,我也發現不到那麼多問題,如果那時的我去讀你所貼的這篇叫做《謫仙》的東西,頂多只能覺得好似在什麼地方和古人有所不同,略顯得單薄膚淺了些,而現在讀起來,卻是不堪入目了。所以也正因為這個問題,我感覺有時對大部分人的要求也不能太高,畢竟孔子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我看這些作品在“興”這一點上都做得不錯,娛樂了大眾,也還算是有一些價值了。韓愈說“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大部分人對傳統文化的瞭解還得有個逐漸深化的過程,現在做遊戲的這群人本身也不可能懂得什麼詩詞格律,所以這個問題要想在短期內解決看來沒那麼簡單。詩詞格律和詩詞用字是兩個範疇的內容,希望樓上某幾位注意區分。“喓喓草蟲,趯趯阜螽,未見君子,憂心忡忡”是詩經裡的句子,首先那個時候還沒誕生格律詩;第二今天的生僻字可能在古代是常用字,不能一見到生僻字就理解為是前人在賣弄。另外補充一點,格律詩“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雖然咱們常說,但它並不是一個完全準確的概括,比如“仄平仄仄平”不能被允許,而“平平仄平仄”又大量出現近乎常態,所以我建議還是不要總是提它了。 PS:我隨意搜尋了一下仙劍三中的詩詞,看來製作者是用了心,雖然不合格律的地方仍然有,但是整體是參考了,努力了。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