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為窮苦百姓發聲

    秦軍時期著名將領有:白起、王翦、蒙恬

    秦軍是當時強大的鐵軍,橫掃六國,北擊匈奴,南攻蠻族,一統江山。

    這件盾牌正面朝下,區域性有彩繪,與之前發現的一號銅車上所發現的盾形制一樣,尺寸為其2倍。

    秦朝的弩,射程比手槍還遠,是當時世界上最精準的武器,甚至還擁有一套自己的瞄準系統,。

    秦人制造的武器,是按照標準化製造的,誤差之小,讓人難以想象,他們製造的青銅劍,在現代人眼裡,最長只能到60釐米,但秦人制造的青銅劍,竟可以達到100釐米。

    羅馬軍團為羅馬共和國及羅馬帝國時期的正規軍隊,機動性高,適應力強,馬略改革之前的羅馬軍團推行義務兵役制,武器裝備全靠自備,所以就憑財產多寡評定兵種。

    戰劍

    近距離武器。長50~75釐米的雙刃劍。鐵製,重約一千克。劍頭尖利,適合穿刺。劍柄用木,骨,象牙等製成。握把處的切削與手指的形狀吻合。

    盾牌 傳為借鑑凱爾特人盾牌,起初為卵形,後來逐漸變成長方形,厚度也逐漸變薄,盾牌寬80釐米,長120釐米,用三張0.2釐米厚的木板重疊拼合,覆蓋上皮革,再蒙上布。並用L形的金屬配件提高強度。騎用圓盾輕裝步兵用。

    弓箭

    綜上可知,雙方的裝備差距並不大

    羅馬軍雖然訓練有素,但我們的秦軍被稱為鐵軍,不比他們差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歷史限制,秦軍是在公元前221年建立的,而羅馬軍團是在公元前30年建立的,這差距你自己想想。在這麼大的差距下,咱們的軍備與他們已經差不多能相提並論了。咱們統一六國的戰績也不比他們連勝的戰績差。

    大軍團作戰的話,我還是比較偏向於相信秦軍,秦朝不缺名將,鐵軍更是6次大國戰洗煉出來的。

    如果在同一時期,羅馬軍團與漢軍對戰,毫無疑問是漢朝的軍隊,拿匈奴作為比較的物件,漢朝滅了匈奴,羅馬軍隊死於匈奴的入侵。羅馬 打不過匈奴 漢朝打跑了匈奴。

    還有另一說法,東昌縣縣誌研究員宋國榮說

    戰鬥中,一支1000餘人計程車兵成功突破了包圍,“當時他們已經沒有地方撤退了,走走停停,最終,這些羅馬雜牌軍來到了中國的甘肅省境內。1000多人自己組成隊伍,以自己的陣型參與周邊地區的征戰。”宋國榮說。他們發現郅支匈奴比較愛打仗,便以低廉的價格讓自己成為了匈奴的一員,沒想到運氣仍然不是很好,第一場戰鬥便遭遇了當時漢朝軍隊,中國一代軍事家陳湯率領的重騎兵部隊。“羅馬軍隊戰鬥方式很奇特。”宋國榮說,“他們手持一人高的巨型大盾牌,1000人組成正方形佇列,用盾牌把隊伍包裹個嚴嚴實實密不透風。然後喊著口號邁著統一步調往前走。敵人遠的話,就把手中的長矛扔出去,也不管刺沒刺到人,先來個威懾。敵人近了,就把長矛一橫,往敵人身上刺,再近了,就把長矛和盾牌全扔掉,拔出短刀,來個肉搏。”在歐洲,這個戰術幫助羅馬軍團獲得了大片土地,敵人看著一個個用盾牌組成的刀槍不入的大烏龜們,就先舉手投降,但在以騎兵為主的中國,這個陣容給自己幫了倒忙。陳湯的重騎兵速度快,看到這個緩慢移動喊著號子的大烏龜,便把它團團包圍,從四面進攻,烏龜陣的一個重大缺陷除了移動慢,更重要的是處於烏龜中間地帶計程車兵看不到外面,視線不好,結果被這樣一嚇唬,裡面自己人先踐踏上了,烏龜當場散架。1000人的隊伍只剩下100多人又給漢朝當了俘虜。敗是敗了,但這種奇特的異族陣法被記載到了《漢書·陳湯傳》中

  • 2 # 兔窩老張

    大家好,很高興回答這道問題。首先說,討論這種“關公戰秦瓊”的問題,就必須限定一個時期,即哪年的秦軍打哪年的羅馬軍團,以及誰指揮的秦軍打誰指揮的羅馬軍團。羅馬帝國從公元前753年建立到公元1453君士坦丁堡被攻陷,每一支軍隊都叫“羅馬軍團”。秦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07年,包含春秋戰國的秦國和一統六國的秦朝。如果是和14世紀的羅馬軍團打,什麼樣的秦軍也很難取勝,道理就像今天的解放軍穿越回去打甲午戰爭一樣,科技點相差太懸殊。

    很多人也許想討論的是一統六國時的秦軍和馬略軍改時的羅馬軍團打,拋開“名將光環”(畢竟在主角光環加持下什麼都可能發生),只討論人數規模相近情況下誰的勝利機率更大一些,我認為,秦軍勝利機率更好。首先,從士兵士氣上,羅馬軍團士兵由公民組成,愛國熱情很高;秦國在商鞅變法後,獎勵軍功,戰鬥意志很強,這一項雙方平手。軍械方面,羅馬普及了鎖子甲,且有攻城弩等機械;秦國也不弱,單是一米長的鐵劍就足夠威力,這一項雙方平分秋色。戰法方面,究竟是羅馬的大盾標槍短劍厲害還是秦軍的弓弩戰車更猛不做討論,因為兵器畢竟是圍繞著戰術來使用的,雙方的選擇必然有相對成熟的戰法,只要使用得當很難說誰高誰低。

    但是,我們中國的軍事策略技術遠遠超越羅馬人也就是我們引以為傲的“兵法”。自春秋戰國以來,各種軍事理論層出不窮,百家爭鳴,如《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六韜》等。因此秦軍的戰術會更加靈活多變,而羅馬無論是共和國還是帝國時期的軍事理論都無法與之媲美。

    所以,在相同歷史時期,相同規模前提下,我認為,秦軍戰勝羅馬軍團的機率更大一些。

  • 3 # 笑談古今中外天下事

    同一時期的秦軍打贏羅馬軍團肯定是沒有問題的,我來分析一下:

    當秦軍在中原大地縱橫馳騁的時候,在古老的歐洲也正好有一個偉大的國家開始崛起,它就是古羅馬共和國,古羅馬共和國是古羅馬在公元前509年到公元前27年之間橫行歐洲的國家,這段時間也是中國古代的春秋戰國時期,如果我們拿最強大的秦軍和古羅馬最強大的時期來做一番比較的話,大家覺得誰更強大呢?秦始皇的秦軍並不是最強大的軍隊,我反而認為秦昭襄王時期白起統領的秦軍是最強大的軍隊,但是這個時候的古羅馬還只是共和國,很難作出比較,因為古羅馬共和國時期被北非的軍事家漢尼拔打得找不著北呢?如果用凱撒大帝的羅馬軍團來跟我們的秦軍來比較又覺得對我們不公平,畢竟那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兩百年後的事情了,歐洲人喜歡吹噓他們古羅馬的軍事文明多麼發達,我們就拿古羅馬第二次布匿戰爭期間,公元前218年左右來比較吧,這年跟我們秦始皇統一中國的年代相近,比較公平點。

    秦軍

    兵源:奴隸,平民,職業軍人,貴族,只要能在戰場奮勇殺敵即可。

    建制:步兵的編制分為六級,即:五人為伍,設伍長一人;二伍為什,設什長一人;五什為屯,設屯長一人;二屯為百,設百將一人;五百

    人,設五百主一人;一千人,設二五百主一人。其中,“二五百主”也稱“千人”,已屬中級軍官。

    騎兵的編制:是四騎一組,三組一列,九列一百零八騎為一隊。裡面再分偵察的秦兵叫斥侯,作站有專門的騎兵隊伍。

    樓船兵編制:舫船載卒,一舫載五十人,每舫即相當於步兵的一個屯。

    兵車: 沒有詳細記載,大概是六乘一行,分三行,十八乘為一隊,長平之戰記載有單獨的車隊兩萬人,大概有五千輛。

    軍銜:秦二十級軍功爵位制度[從低到高]------1公士 2上造 3簪嫋 4不更 5大夫 6官大夫 7公大夫 8公乘 9五大夫 10左庶長 11右庶長 12左更 13中更 14右更 15少上造 16大上造 17駟車 18大庶長 19關內候 20徹候

    裝備:步兵主要用青銅劍,90釐米左右,騎兵用弓背弩,戰車和類似矛的武器。

    戰法:先用騎兵騷擾敵人,劫其糧道,然後出動步兵戰車,兩軍對峙的時候先用射程遠的大弩攻擊敵人的陣型,然後用步兵衝擊敵人,兩翼有弓弩手護衛,後面有後軍保護,統帥居中指揮。堪稱完美的戰術。

    古羅馬軍團

    兵源:主要以公民為主,羅馬人又再細分為少年兵,青年兵,壯年兵,老年兵。

    建制:主要以五千人作為一個單獨的作戰兵團,下面再分大隊,小隊,百人隊,基本是以百人為基礎單位。然後用百人隊再組成小的方陣,寬20人,縱深6到7人,

    騎兵的編制:古羅馬的騎兵很少,基本是偵察騎兵,也就是秦軍的斥侯。

    樓船兵編制:古羅馬發源於地中海希臘文明,海軍應該很發達,

    兵車:沒有,這是華人特別的作戰方式。

    兵器:古羅馬兵團的主要作戰武器是羅馬短劍長60到80釐米,寬大概5釐米多,很重。護盾是高1米3寬60釐米的長圓形,木製蒙皮用金屬條加固。兩支兩米多長的標槍,還有弓箭。

    軍銜:古羅馬的軍銜開始就是百夫長,兩小隊一箇中隊長,三個中隊一個是大隊長。十個大隊一個軍團長

    戰法:作戰時,先來一個標槍齊射,打亂對方的隊形,然後衝上去和對方近戰。

    透過對基本資料的比較來看,秦軍的構成和作戰方法比古羅馬軍團複雜一些,但是基本的要素兩支軍隊都是相同的,都是用百人作為骨幹隊伍,因為秦軍實行耕戰制度和軍隊連坐法,所以又精確到五人這個作戰單位,這也表示即使只有五人組成的一個小隊,秦軍還是有很強的作戰能力的,這一點是亞洲跟歐洲的明顯區別了。古羅馬軍團主要的兵源是公民,作戰的意志非常頑強,缺點是隨著公民的消耗,這支軍隊的素質也會下降很快,而秦軍的軍銜已經細化到了第1級的公士,也型別現在的排長,也就是說只要這些最基礎的職業軍人保持住了,軍隊的戰鬥力就不會下降太快,而且動員奴隸和農民的時候也很容易形成戰鬥力,這也是戰國時期戰事太頻繁的緣故,古羅馬最輝煌的時候有大約十個軍團,也就是五十萬人,秦軍滅楚就用了六十萬士兵,還不包括可以動員的十五歲以上的青年,在長平之戰中秦昭王動用了至少一百萬的軍隊,所以從戰役的永續性來看,古羅馬軍團不是秦軍的對手,下面我們單純從戰役指揮方面來看兩支軍隊的指揮水平,看看誰更佔優。

    我們來看古羅馬共和國時期的第二次布匿戰爭,

    第二次布匿戰爭,發正在義大利,戰役的時間是公元前218–203年之間,這個時候的羅馬軍團已經形成了作戰的成熟模式,他的軍隊方陣主要由橫隊、方隊、和圓隊組成。橫隊通常由10個大隊排成一列,部署在設防陣地或戰壕的後面。方隊按普通三橫隊組成,其中3個大隊朝正面,7個大隊分別朝著其餘3個方向:3個大隊朝後,另外4個大隊分別以兩個大隊面對左右兩個外側。方隊和圓隊運用來對付騎兵。秦軍的佈置是前面是戰車,戰車上有一個矛兵,一個弓箭手,一個馬車手,一個指揮官,後面跟75名士兵,如果碰到對方大規模騎兵攻擊的話就以戰車為支架蒙上皮革,連成一片,士兵躲在裡面躲避弓箭,兩翼用弓弩手保護,這麼看起來古羅馬喜歡用輕步兵來保護兩翼,喜歡作正面的進攻,而秦軍的戰術是攻防兼備的,更加完善,也許是因為希臘城邦多山地的原因,所以古羅馬多喜歡依靠山地來作戰,騎兵部隊非常不發達。

    古羅馬軍團進行進攻作戰時,先以輕步兵進行小規模襲擊或投擲長矛進行騷擾,雙方的主力橫隊開始互相接近。待相距20碼的距離時,第一橫隊的前面兩列士兵便將標槍投出,與此同時,軍團往往已經採取半方陣式的疏開隊形。軍團的主力幾乎總是在主力橫隊開始跟敵人進行白刃戰前發起衝鋒。這時,第一橫隊的8或10列士兵就迅猛地衝向敵人,但只有前面的兩列士兵能夠用上劍,後面各列士兵則將手中的標槍從混戰中的己方士兵的頭頂上擲過去。幾分鐘後,雙方的第二列士兵便上前替換正在交戰中計程車兵。這樣週而復始的交換著打下去,直至戰鬥結束。與此同時,輕步兵要負責給後面各列士兵補充標槍。這些輕步兵除了要掩護軍團的後備和側翼外,還要負責找回所有可能要到的並能使用的標槍。若第一橫隊的進攻未能取勝或者被敵人壓住,那麼第二橫隊計程車兵就穿過第一橫隊計程車兵的6英尺間隔向前推進,第一橫隊中精疲力盡計程車兵則退下來休息並重新編隊,最後便作為後備隊的第三橫隊使用。因此,在整個戰鬥中,橫隊中的各列士兵以及兩個或三個主力橫隊之間都在連續不斷地進行調動。要進行這樣的調動和調換,軍隊必須要有高度的紀律性和嚴密的組織。

    通常情況下,若側翼受自己騎兵或輔助步兵的保護,那麼軍團喜歡以橫隊對付敵人的騎兵。他們只要將重標槍、盾和短劍結合使用,就足以抵擋強大的騎兵衝擊了。三個主力橫隊的次序是第一排是青年兵,第二排壯年兵,第三排老年兵。所以古羅馬軍團的特點是前重後輕的,兩翼弱的佈局,秦軍的佈陣也類似,最前面的是沒有軍功的奴隸和農民,這批人戰鬥意志很強,但沒有什麼經驗,後面是有軍功的職業軍人,區別是前面這批人只是沒有軍功而已,沒有詳細的分青年人老年人,所以戰鬥力還是很強的,如果兩軍打陣地戰的話,秦軍的大弩在古羅馬堅強的盾牌面前佔不到多大的便宜,很快就會面對古羅馬的短兵相接,當古羅馬的方陣衝到秦軍面前,戰車能起的作用也不會太大,最多圍繞古羅馬的方陣四周狂奔而已,並不能真正有效的殺傷敵人,這樣最多能打個平手,但是當我們的戰馬跑累之後,古羅馬利用重矛盾和短劍反擊之後,我們的秦軍估計不免要崩潰了,因為秦軍的單兵護甲是很薄弱的,弓弩也不能對有高的盾牌的古羅馬軍隊有效殺傷,唯一有效的戰術是用戰車圍困住羅馬的方陣,然後用投石車打爛他的盾牌,最後用弓弩手射殺方陣計程車兵,但這樣操作非常難,因為投石車不能精確射擊,這麼看起來古羅馬的正面攻擊是完美的,秦軍如果跟古羅馬打陣地戰會吃大虧的,結論是正面作戰,古羅馬軍團必勝。

    優秀的軍事統帥總是善於利用自己軍隊的優點去打擊對方的弱點,趙國的武將李牧就利用缺月陣打敗了強大的匈奴,因為匈奴人也善於正面衝擊對手,而第二次布匿戰爭是公元前218–203,這個時候的秦軍擁有王翦,李信,楊端和,蒙武,蒙恬這麼多傑出的軍事將領,肯定能找到破解古羅馬軍團的辦法的,況且有白起這種誘敵深人的戰例擺在面前呢!我們來看看古羅馬是怎麼被北非名將漢尼拔大敗的,他當時只帶領38,000步兵,8,000騎兵,及37只戰象,就橫掃了義大利,他用了新月陣形,就是把最弱的部隊佈置在中間,兩翼佈置強大的步兵和騎兵,形成半滿月的形狀,等羅馬兵團衝過來之後,中間最弱的部隊抵擋不住往後退卻,這樣強大兩翼包抄過來,對古羅馬軍團形成了包圍,用強大的騎兵射殺古羅馬最老弱的後營,把古羅馬的陣型打亂,也順勢切斷了後面的援軍,這樣古羅馬計程車兵被分割開來,這樣古羅馬最強的標槍因為補給不足威力發揮不出來,短劍太短又不能靠近靈活的騎兵,導致古羅馬軍團潰敗,基本上全軍覆滅。只有四萬不到計程車兵,加上八千精騎兵已經足以打敗古羅馬軍團,更何況秦軍有五千輛戰車,五千精騎兵,五十萬步兵呢?如果秦軍用一部分戰車擺成車陣抵擋住古羅馬軍團的正面衝擊,用騎兵和戰車去切斷他的後營,效果應該比漢尼拔更好吧!結論是如果合理的運用騎兵和戰車,秦軍勝。

    總結:歐洲出動十萬兵團作戰已經算達到極致了,可是還屢敗在只有四萬步兵,八千騎兵,三十七頭戰象的漢尼拔手下,如果面對秦軍的百萬大軍,估計結果只能更慘烈了,如果秦始皇當年知道還有一個歐洲,估計他會揮師西征統一世界也未可知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春秋戰國時期,很多功臣都是外臣,為什麼他們願意為他國獻計來攻打自己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