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孩子開心快樂幸福就是最重要的
14
回覆列表
  • 1 # 徐家大橘子

    快樂伴隨成長一定要得,該教育還是要教育的,畢竟是孩子,有時候並不能清楚自己需要,每個年齡段做好該做的事就好

  • 2 # 瓶子說vlog

    針對問題,讓孩子成為孩子,讓快樂伴隨快樂,我是這樣認為的。

    1.孩子的童年其實應該給他最大限度的快樂,當然一些錯誤的方式肯定要制止,讓孩子快樂不是縱容,這是最簡單的事情。培養一個孩子的快樂,而不是培養熊孩子。

    2.成長伴隨快樂,我覺得是應該的,個人觀點,中國的教育制度真的有一點問題,抹殺了太多孩子們的創造力,課本不是唯一的老師。

  • 3 # 單身曉紅在廣東

    認可,這很重要。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庭是最重要的關鍵,孩子會根據家庭的情況,影響到自身的心理和生理。

    現在很多家長為了孩子能出人頭地,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各種各樣的興趣班,絲毫沒有考慮過孩子想不想去,想不想學。很多家長還會給予孩子各種各樣的壓力,導致很多孩子心理壓力過大,容易尋短見。

    前幾天我這裡有個孩子就跳江了,可想而知 心理壓力有多大。

    這種事情最好不要讓它發生,要不然到時候後悔莫及。

    很多家長都不懂怎麼和孩子溝通,也有很多孩子不想溝通。

    拿我做個例子吧,家裡的孩子總是和我聊不來,我和不知道該怎麼和他們聊,想關心他們吧,一出口味道就變了,雖然本意是好的,但是就是不知道該怎麼講。

    聽我一句勸,趕緊去和孩子溝通吧,盡力用最溫和的方式去表達你對孩子的愛。

    大家都是第一次當別人父母,孩子們又何嘗不是第一次當別人子女,要求別太高,開心最重要。

  • 4 # 不完美育兒計劃plan

    讓孩子快樂的成長,實在不好意思,身為2個孩子的父親,我不認可這種教育理念。

    你好,我是西堤plan,是個奶爸,很榮幸能解答這個問題。

    之前看到一句很扎心的話:父母越不努力,孩子就越沒出路。因為父母就是孩子的起點,所以我們看到,太多人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花大把的金錢與時間,從懷孕開始就做最專業的胎教,上最著名的幼兒園,報最昂貴的輔導班,甚至花光積蓄背上高額貸款也要買一套學區房……認為只有這樣,孩子才能跑在別人前面。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情況,說句不好聽,就是拼父母的時代。

    反正我就是不相信快樂教育的。

    我不是說沒有快樂教育,沒有和不信是兩碼事。

    這個有點像愛情。愛情有嗎?有的,它就在這。

    當你吃過愛情的苦,你就不會相信愛情了。

    那麼快樂教育也差不多這個意識,你只有瞭解後,就不會相信了。

    什麼是快樂教育?

    快樂教育”最早是由斯賓塞(Herbert Spencer)提倡。

    他的教育核心理念主要包括:1. 提倡科學教育,反對古典主義教育;2. 提倡自主教育,反對灌輸式教育;3. 提倡快樂和興趣教育,反對無視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教育方式。

    這個是從西方傳到我們這邊來的,有一段時間還被我們當成了寶,很多公知教育也喜歡以這個作為一個點打動家長。

    快樂教育在西方不存在

    是的,我們推崇的快樂教育,在西方大部分國家都是很少見的。

    就拿英國來說,如果有條件的人能供孩子到英國讀書,那麼恭喜你,你能享受到英國公立學校的快樂教育。在這裡,學校不逼你,一門課有三套大綱,學不好可以往下降一級,學校不會為難你,老師也整天對你笑眯眯的,還鼓勵你發展你的興趣愛好。看上去多麼的美好,對孩子的教育多麼自由,這多人性化。

    那麼你這裡要注意,這是英國的公立學校。你後面會發現,英國的真正教育資源都在私立學校上面。而私立學校的教學嚴格,壓力之大,不比我們的重點中學差。

    你可以想象,5所私立學校考入牛津、劍橋大學的人數,相當於1800所公立學校考入這2所大學的總數,這裡面的差距顯而易見。

    說實話,公立學校在外國看來是為了窮人和移民孩子準備的教育機構,不需要學習有多嚴謹,只提倡快樂學習。當學生走出社會的時候,他們只能從事底層工作,端個盤子,乾點體力活。

    所以西方的快樂教育,本質上是高層精英為了保持整個社會階層穩定的手段罷了。

    學習本身就是不快樂

    錢文忠教授說:

    憑什麼教育是快樂的?我實在想不通,教育怎麼一定是快樂的?

    教育裡面一定有痛苦的成分,這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我們教育的主體思路是對孩子不停地讓步,給孩子更多的快樂,給孩子更多的遊戲時間。

    天底下哪有這樣的教育?

    快樂教育最致命的問題就是無視成績的存在。

    主張快樂教育的人,只是在營造一個完美的學習環境,如同在森林裡只關心樹苗長得好不好,葉子綠不綠,但小樹是否適應經得起這邊森林的考驗,這就不用去面對。

    忽視現實環境空談教育,才是快樂教育的死穴。

    學習向來就是一件不快樂的事情,甚至是痛苦的。因為掌握一項技能是需要付出大量心血和耐得住寂寞的,而付出和寂寞往往讓人痛苦。

    快樂的成長才是對孩子最大的不負責任

    蔡康永曾說過一段話:

    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世界上最大的遺憾莫過於:我本可以。

    如果說我們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可是你覺得現實社會能遷就孩子嗎?

    如果在成長上放著孩子自由,最後的結果就是被社會遺棄。

    所以如果不想孩子將來抱怨,那麼父母就要承擔起責任,告訴他,這是看成績的社會,如果不好好學習,最後之後被社會淘汰。

    對待孩子的成長還是要心狠

    有這麼一句話:好的父母多少都有點心狠

    要知道,沒有一件事是單純靠興趣和天賦就可以做好的,我們成年人之所以可以,是因為懂得自律。可是孩子沒有這種概念,遇到困難的事情就放棄是人天生的惰性,孩子也不例外。

    當然,我也不提倡“應試教育”,我們要區分開來,我們首先要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接著是教會他堅持下來。

    學習技能是我們的目的,但是過程也很重要。

    孩子因為無法控制自己的內心,所以只能由我們父母來知道。只有狠心下來,讓他學會堅持的意義,哪怕現階段被孩子埋怨,至少在未來能明白父母的用心良苦。

    如果事事都尊重孩子選擇,讓他快樂成長,最後只能歸於平凡。

    說到最後

    俗話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大意是:父母正因為愛孩子,才會把孩子的未來都考慮進去。

    我不僅希望孩子健康快樂地長大,還希望他能在社會上有一席之地。

    我能做到的是透過科學的教育方式,在他成長過程中減少一些痛苦。

    但我還會明確的告訴他:成長是痛苦的,快樂是在痛苦後才會擁有的。

    所以,我不認可孩子成為孩子,讓成長伴隨歡樂。

  • 5 # 草莓媽咪

    雖然孩子常常都是調皮搗蛋,鬧起來能把房子給拆了。他們常常被批評“不懂事”。可是,他們的內心要多歡樂有多歡樂,要多幸福有多幸福,因為他們可以自由地、無拘無束地玩耍。

    當然,孩子畢竟是孩子,還是要我們作為家長的去引導他們。所以我們既要給孩子自由,也要約束孩子。世界上沒有絕對的自由,所有的自由都伴隨著紀律,對於教育孩子自由和自律是兩個相輔相成的好夥伴,因為沒有約束的自由,會成為對孩子沒有原則的溺愛。沒有自由只有約束則會讓孩子感覺自己生活在一個不見天日的監獄中,失去成長的快樂,所以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自由和約束缺一不可。

    讓孩子成為孩子,讓成長伴隨歡樂。孩子開心快樂幸福是最重要的。當然這需要我們家長的不斷努力,面對孩子奇妙的內心世界,我們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世界,與孩子去慢慢了解這個世界,一起擁抱生活,發現美好。

  • 6 # 青青子嫣

    孩子本應該生活得天真無邪。童年只有一次,我們應該讓祖國的花朵健康茁壯的成長。現在很多家長,為了讓自己的小孩領先在起跑線上,各種各樣的補習班,也不管小孩喜不喜歡, 擅自作主剝奪孩子的愛好,還整天嘮叨說為你好,其實小孩並不領這個情。我們應該尊重孩子,不要動不動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也許有的家長認為孩子想法幼稚,很多語言舉止無法接受。其實他們有的時候是很想得到你們的認可,那怕是一個小小的鼓勵,一個溫暖抱抱,都能夠讓孩子高興一天。貪玩本來就是孩子的天性,會玩的孩子不管是情商,智商都會高人一等。所以要想孩子能夠有快樂的童年,家長的教育非常的重要。面對孩子的成長教育,關於“自由”這個問題,一直備受關注。很多家長和老師總是處在兩極焦慮當中——

    給予孩子快樂自由:

    自由是孩子的天性,還孩子一個快樂的自由童年,提供孩子自己的成長空間,能更好地順應規律的發展,培養孩子成為獨立、有主見的人。

    不給予孩子自由:

    孩子心智不成熟,對自我行為的約束力較差,一旦給孩子自由很有可能導致孩子自我放縱、我行我素,長期會出現難以管教、惹是生非等不良問題。

    那麼,孩子的成長需要“自由”嗎?我們應如何給予孩子“自由”呢?

    有一部分的孩子,從小就將老師的一言一行奉為圭臬,對父母長輩的說教從不敢懷疑……覺得這世界就是按照書本和老師或者長輩指定的進行的孩子,想必成長經歷多是坎坷的。有一部分孩子也許會隨著成長經歷,慢慢明白這個世界是需要透過自己的辨別能力才能正確地判斷是是非非,然而也有很多孩子,從小這種聽話順從的性格根深蒂固,長大後,因為缺乏主見而吃虧、吃苦。

    不少專家學者都認為,教育需要給孩子提供足夠的自由空間,才能讓孩子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與思維能力,發掘創新潛能。而缺乏自由,很可能會導致孩子缺乏主見、唯命是從,失去個性,將會成為流於服從、缺乏獨立思考能力的“機器”,失去維護自身權利的動力。

    但也有不少家長對給予孩子“自由”有所誤解。

    有一些家長認為只要是孩子的喜好,就要尊重他,完全不要去限制孩子,總覺得如果進行干涉就會影響到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小麗上幼兒園的兒子,特別喜歡畫畫,經常在家裡拿著畫筆四處畫,不論是地上、牆上還是床單上,都被當成了塗鴉板,任其使用。有一次小麗帶著兒子去朋友新裝修的家裡做客,大人閒聊之時,兒子一人在旁邊玩,不知何時從媽媽的包裡取出了畫筆,毫無顧忌的在別人家剛粉刷的新牆上畫了起來,等大人們發現的時候,一小片白牆上滿是花花綠綠的圖案……

    由於一些人對“要給孩子愛和自由,要尊重孩子”的誤解,導致部分家長對孩子過度溺愛:

    只要是孩子的要求就會滿足,而不考慮這個要求是否合理;

    孩子犯錯誤,即使是涉及做人的根本,家長也是溫言軟語不予批評或懲罰;

    孩子在學校受到批評,家長總是先挑學校和老師的毛病,而不是考慮自己孩子的問題;

    最後,甚至演變為不願意讓孩子受到任何委屈,希望孩子能夠在最好的環境裡成長。

    這種“無限制的自由”帶來的結果,就是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小霸王”。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確實需要學會對孩子放手,讓孩子自我成長。但是,放手並不是撒手,更不是放任自流。沒有任何約束的自由必將演變為寵溺。

    自由都是相對的,也是建立在一定的秩序和規則基礎之上的,孩子也不例外。身處一個由數十億人組成的人類社會,我們從來都只有相對的自由,而沒有絕對的自由。有約束的自由,建立在規則基礎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如何平衡自由與約束的關係,給予孩子一種有約束的自由?

    給予自由方面:

    孩子的基本權利應該在成長過程中得到父母的尊重,擁有不被過分干涉的主體性地位。

    尊重孩子的興趣與選擇

    孩子成長過程中,培養興趣十分重要。不過分限制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事物,尊重孩子的興趣選擇,避免孩子價值選擇的單一取向,為其自由成長留下空間。

    與孩子共同協商

    用強制性地語言反對、阻止孩子“不要做什麼……”“不能做什麼”的結果會導致孩子內心生出不服從的狀態。在孩子做出一個選擇的時候,如果這個選擇是恰當的、好的,要及時肯定並鼓勵孩子;如果這個選擇是錯誤的、不對的,要及時和孩子溝通,讓孩子明白為什麼不能這麼做的原因與道理。

    把決定權留給孩子

    老師與父母都不能用自己的人生體驗替孩子做決定,這種看似關愛的舉動,實際上卻是阻礙孩子自主意識發展的行為,會讓孩子永遠長不大。

    給予約束方面:

    考慮到孩子成長階段中存在的客觀現實因素——心智不成熟、易受外界環境干擾、能力欠缺,自由不能夠成為孩子隨心所欲的“擋箭牌”。進行約束,既是讓孩子成長為更好的人,又是避免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因不成熟、盲目追求自由而受到傷害的必要手段。

    建立一定的規則

    無規矩不成方圓。沒有太多規則約束,孩子幾乎就會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在學校,老師要告訴學生必須遵守紀律,在家裡,家長要告訴孩子要有規矩,明白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讓孩子看到一定的規則和約束。這樣做,能及時糾正孩子的壞習慣,培養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習慣。

    大部分孩子的可塑性都很強,他們一旦選擇參與,大都會自覺遵守規則,有時候甚至會比老師與家長的要求還要嚴格對待自己。

    學會尊重他人

    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想要得到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隨著主體性的不斷提升,孩子也應該學會體諒他人,換位思考,以民主、平等協商的方式與他人溝通。

    能自己發現錯誤

    以教師為中心或以家長為中心,讓孩子絕對服從,有時候孩子會按照要求去改正,卻不明白做錯在哪裡、為什麼要這麼改,很有可能再犯相同的錯誤。因此,老師與家長要適當引導孩子自己去發現錯誤。

    成長伴隨自由的總原則是:規矩越少越好,但不能沒有規矩,應根據孩子的年齡的不斷增長,逐步減少規矩,但一定不能壞了規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欺騙的手段買走我們的房子,現在知道受騙了可以起訴要求返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