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碎銀I

    同是深有體會

    我爺爺經過兩年與病魔的抗爭,終究還是在去年去世。

    當時我還在上大學,我表弟也是個00後,那會兒才四年級。

    爺爺治療期間,表弟也是很少想著給爺爺打電話,有時候叔給他手機讓他說幾句話時,都只會說,爺爺,你好點沒?…你多吃點,三兩句就沒話說了。

    我叔知道爺爺治療期間被病痛折磨的心情不好,就主動和爺爺講講表弟最近的事兒,並且回到家中和表弟共同回憶,表弟小時候,生病時爺爺怎麼照顧表弟的往事、爺孫倆鬧出過的趣事等等。

    逐漸的勾起往事,搭建起彼此溝通的橋樑。之後的電話裡,爺爺會說:小孫子,我聽你爸說你最近在學校又調皮搗蛋了。孫子記得小時候爺爺陪伴的點點滴滴,知道爺爺是疼他的,現在爺爺病了,也會更加親近爺爺。

    現在的孩子這麼聰明,又在學校接受著百善孝為先的中華優良傳統教育,只要加以引導,都會懂得的。

    哦,當然,作為爸爸媽媽,用實際行動做孝順的表率作用也很重要!

  • 2 # 牽住夕陽的手

    父母直接對孩子說:你爺爺生病做手術了,你應該打電話給爺爺,問候安慰爺爺。這樣做難道孩子不能接受嗎?

    有些孩子是平時不注意這些細節,並不是孩子不孝順。父母經常在一些細節問題上提醒孩子,慢慢地孩子就能養成一些良好的習慣,以後就不用父母再提醒了。

    自己的孩子自己教育,這有啥說的。

    孩子身上體現出來的優良品質是父母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薰陶感染積累的;

    孩子身上呈現出來的缺點和弊端,也是父母的日常行為給孩子耳濡目染的。

    父母能做到的,孩子一定能做到;父母做不到的,孩子一定不會做。

    很多孩子不習慣打電話問候家人,所以,父母要經常提醒。

  • 3 # 月牙裙

    每個孩子性格不同,這種事可以提醒,可以教育,但強求不來。

    我和我妹的兒子相差只有幾個月,我兒子是那種感情細膩,情感豐富,特別願意照顧別人的孩子。我妹兒子是那種不愛與人打交道,只管自己三分地的孩子。

    我奶奶最近摔跤臥床不起,不等我提醒,我兒子說:“媽媽,等我回去拿點零用錢,給老姥買點水果看看她。”去了以後趕緊上前拉著手問長問短。心疼的掉淚。我妹的兒子從頭到尾不問一句,也不上前。

    但是他們都是好孩子,我兒子精力都花在人身上了,學習不好,我妹兒子只管自己,學習專注,成績特別好。我真希望他倆能中和一樣。

    我覺得遇上我妹兒子這樣的,別批評他,心平氣和的提醒他與爺爺之前的快樂時光(如果有),告訴他老人生病,做為子孫應該照顧和關心,這是華人的孝道,應該學習的。以後多提醒他,等他長大一點就好了。

    當然家長自己以身作則,多帶他去照顧爺爺,就算不用他動手,也讓他看著怎麼照顧老人的。打電話問候時也挑他有空在你身邊的時候,你打電話讓他聽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找老公文憑重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