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氏思聰
-
2 # 龍哥雜談胡侃
成吉思汗滅亡西遼後,其地便與中亞最強大的國家花剌子模王國接壤。
花刺子模王國原是裡海之東的小國,都城兀籠格赤(原名花刺模,一作烏爾達赤,蒙古人稱玉龍傑赤,在今土庫曼烏爾根奇)。南宋慶元六年(1200年),摩訶末繼位後,逐漸強盛,奪取西遼西部地區;又透過多次遠征,吞併了波斯(今伊朗)、阿富汗等周圍各國,達到全盛時期。
花刺子模王國建新都於撒馬耳幹(今烏茲別克之撒馬爾罕),企圖遠征蒙古,派使節到中都(今北京),探聽蒙古帝國虛實和路線。其後,由於分封諸子,政出多門,國力漸弱。
元太祖十年(1215年),成吉思汗派使節到花剌子模王國,締結通商貿易協定。成吉思汗按協定派出使臣與商隊450人,500頭駱駝,攜帶大批金銀珠寶與商品前往通商。至訛答剌(一作兀都刺兒,在今哈薩克奇姆肯特西北),總督亦難出見財起意,誣指商隊為間諜,上報國王屠殺之,侵吞商品與駱駝。成吉思汗為集全力攻金,避免中斷貿易,爭取和平解決,派出使臣,致書摩訶末責其背信棄義,要求交出兇手。摩訶末拒絕要求並殺害正使,剃光兩位副使鬍鬚,押送出境。成吉思汗遂以攻金事付木華黎,而自謀征討花剌子模之事。
公元1251年蒙哥汗即位後,對窩闊臺後裔諸王中的反抗者進行鎮壓,將封地逐塊分割,分授給諸王,以削減其勢。窩闊臺之子合丹領別失巴里地區,滅裡領額爾齊斯河之地,窩闊臺之孫脫脫領葉密立地區,窩闊臺之孫、合失之子海都被遷於海押立(今蘇聯哈薩克塔爾迪·庫爾幹爾)領伊犁以西地區。1253年,受法國國王路易九世和教皇英諾森四世派遣,魯布魯克出使蒙古帝國,受到蒙哥汗的接見。
-
3 # 遠離家鄉的王小胖
國王剛剛開始很無辜,啥也沒幹。
手下親信貪汙了蒙古商隊的財務,屠殺了蒙古人。成吉思汗沒在意,只是派人來希望治罪兇手。
但是此時他覺得泱泱大國,不論對錯豈容你蠻夷的蒙古質問,而且相對來說,他更相信自己的親信。於是傲慢的踢掉了使者的鬍子,(剃鬍子)這是極大地違背使者的宗教信仰,很嚴重的侮辱。最後導致了戰爭。
-
4 # 雲承百匠
蒙古大軍大舉西征花刺子模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 而且蒙古大軍大舉西征花刺子模只是蒙古軍隊西征的第一階段。
一、必然性
蒙古原是一個遊牧民族,它進行大規模西征,是當時國內和國外形勢發展的必然結果。蒙古帝國是新興的中央集權奴隸制君主國家。在成吉思汗統治下國力空前強盛,蒙古已不只是純樸的遊牧民族。他們擁有強烈的慾望,希望得到更好的物質生活,所以對外征戰成為了最終結果。
蒙古帝國有著獨特的社會環境和政府制度,促成他們有對外征戰的野心。
二、偶然性
成吉思汗與花刺子模帝國的決裂促成第一次西征。
第一次由元太祖鐵木真率四個兒子御駕親征,統騎兵二十萬(一說六十萬),前後用上了八 年 。 花刺子模帝國是一個新近成立的政治集團。雖然端摩訶末的統治權很脆弱,但由於它承受了阿拉伯和波斯的輝煌文化,國家面積廣大,故令人對她產生錯覺。成吉思汗也將花剌子模的勢力估計過高,故尋求和她建立最友好的外交和商業關係。正因為這個目的,成吉思汗於1218年派一個龐大的商隊和個人的代表前往花剌子模建立幫交。可是,當這些使者和商人抵達花剌子模的管轄區訛打剌時,訛打剌守將指責他們是成吉思汗的間諜,把他們殺了。成吉思汗知道後十分忿怒並要求賠償,但他的要求遭到拒絕,於是成吉思汗準備攻打花剌子模,展開了第一次西征的序幕年時間.
1219年,成吉思汗以花剌子模的剌守殺害蒙古商隊和使臣為由,親領大軍西征,分兵四路進攻花剌子模諸城。長子朮赤進攻闡河下游,得手後轉入鹹海北部;察合臺、窩闊臺圍攻訛答剌城,成吉思汗與其幼子拖雷越忽闡河攻入阿母河以北地區,直取花剌子模新都撒麻耳幹(今薩馬爾罕)和撒曼王朝舊都不花剌(今布哈拉),而後入阿母以南、及今興都庫什山以南諸地。花剌子模國勢雖強,但立國時間不長,統治基礎並不穩固,加之以其統治集團在蒙古入侵面前採取守勢(作長期消耗戰),便於為機動性強的、主力作游擊戰的蒙古軍各個擊破。花剌子模雖擁兵四十萬,但在各方面如軍隊紀律、訓練等等都不及蒙古軍。蒙古軍每攻破一城,便大肆屠殺。不久,蒙古軍進其新都撒麻耳幹。花剌子模沙(王)摩訶(或可譯作謨罕默德)未己先棄城逃亡,成吉思汗遣哲別、速不合追擊。摩訶被逼入裡海西岸的阿必思昆島(atiskun)上,不久病死。1221年,朮赤、察合臺、窩闊臺攻克花剌子模舊都玉龍傑赤。成吉思汗與拖雷分兵攻取呼羅珊各城,繼而擊敗扎闡丁(摩訶之子)的軍隊,他亦逃至印度。1223年,蒙古軍於西域設官置守後,令蒙軍退回蒙古。
哲別、速不臺的軍隊在抄掠波斯各地,1223年越過大和嶺(高加索山)在阿里吉河戰役中戰勝了(俄羅斯)羅思諸王與欽察汗的聯軍,再而進軍烏克茲抵黑海北岸,後東返蒙古。回程時並將西夏消滅,以懲其拒出軍西征。不久,於1227年成吉思汗病死於六盤山,年享71歲。待蒙軍東歸後,扎闡丁從印度回到波斯,圖謀復興。花剌子模舊將皆奉其為主。窩闊臺繼位後,立即派遣(撤)綽兒馬罕去征討企圖重新興起的花剌子模國,扎闡丁從都城挑裡寺(今伊朗大不里士)出奔,次年為庫爾德人所殺,花剌子模國正式滅亡。綽兒馬罕的軍隊繼續留守波斯,攻打諸國。完成了第一次蒙古的大規模西征。
-
5 # 相忘江湖71941665
從古至今,兩國交戰,不斬來使的規矩可以說在世界範圍內都能得到奉行和遵守。使節可以說是肩負國家使命,是代表一個國家來完成某一項特定外交任務的,殺使節,就等於是向對方宣戰了。而且花拉子模國是兩次殺害蒙古派出的使節,可以說是:“士可忍,孰不可忍”。這件事就是發生在今天,兩次派出的外交人員都被對方劫財害命,羞辱殺害,這是哪一個國家都無法能忍受的。成吉思汗兩次派出使節,可以說他對花拉子模國是有足夠和平誠意的,然而歷史就是這樣充滿了偶然性,和必然性,由於花拉子模國對外交事件錯誤的處理方式,可以說讓受到極大汙辱,蒙受極大恥辱的草原雄鷹成吉思汗對西方國家可以說是充滿了刻骨銘心的仇恨與敵意,也對西征時的蒙古軍隊作戰方式和方法產生了意義深遠的影響,蒙古軍隊在西征花模子拉國時幾乎用一種戰術:騎兵部隊迂迴包抄攻擊,全面徹底殲滅敵人有生力量,對平民也展開無情殺戳,在攻擊玉龍赤傑城時(1221),7天屠殺這座城市120萬人。在蒙古軍隊對花拉子模國5年血腥屠戳征戰,可以說給倖存無已的該華人留下了一生都永遠無法忘記的驚恐惡夢。
俗話說得好:家有賢妻,不生惡事。國有賢臣,保國安民。我們來看看這件事情發生的前因後果:
1215年(元太祖十年)成吉思汗派使節到花拉子模國,締結通商貿易協定,成吉思汗按協定派出使臣與商隊450人,500頭駱駝,帶了大批金銀珠寶與商品前往該國通商,到了兀都刺兒(今天哈薩克奇姆肯特西北),總督亦難出見財起了歹意,巫陷商隊是間諜,可以說是先斬後奏,屠殺了商隊後報告國王摩訶末,並私吞了商品駱駝。成吉思汗當時正集中全部力量攻打金國,想和平解決,不想終斷和該國貿易,又一次派出使臣,致書摩訶末譴責他背信棄義,要求交出兇手予以懲辦,摩訶末拒絕了成吉思漢的要求並殺害了正使,押送:兩位被他下令剃光鬍鬚的副使出境,聞訊後的成吉思汗把攻打金國的事託付給木華黎後,開始自己親自負責攻打花拉子模國事項,1218年滅了西遼後蒙古西部邊境與西域接攘後,蒙古軍隊開始征戰該國。直至1231年該國滅亡。
摩訶末也算得上是中亞帝國一代雄主:花拉子模國在他1200年繼位後的征戰擴張下,實力達到了巔峰,國力是最強盛時期,國土面積360萬平方公里,比今天的印度還要大,1217年北以錫爾河為界,東以帕米爾和瓦濟里斯坦山區為界,西以亞塞拜然,盧里斯坦和瓦濟里斯坦山區為界,今天的伊朗,烏茲別克,土庫曼,塔吉克,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伊拉克東部,以色列都在其統治之下。這個國家與中國封建王朝不同的是,它,不是中央集權制國家,而是類似於邦聯制。1217年摩訶爾征戰巴格達的哈里發時,軍隊到達阿撒達巴忒時,兵馬凍死過半,在這關鍵時刻,他母親(圖兒幹合敦是康里人,)乘他遠征的機會,依靠康裡將領,居住在烏龍格赤(今天的土庫曼烏爾根奇)另立中央,幹頂國政,造成了母子失和矛盾激化,離心力增強的不利後果,由於國家又沒有完成真正意義的中央集權,政令統一等完善條件,雖然有四十萬軍隊,由於不能統一指揮原因,戰鬥力大為降低,而蒙古軍隊攻打時,又各自為戰,難免被各個擊破,從而種下了亡國遭屠戮的禍根。令人惋惜的是,因為一個見財起意見利忘義的:總督,一個對外交事務處理失敗的國王,就這樣讓一個有著地區悠久歷史文化,制鐵業發達的中亞帝國消失在歷史塵埃之中了。
-
6 # 國家人文歷史
1218年,成吉思汗派往花剌子模的商隊在花剌子模邊城訛答剌(今哈薩克錫爾河中游東之齊穆耳)被當地長官以“間諜”罪名全部處死,再次派遣的三名使者也被花剌子模君主處死一名,驅逐兩名。盛怒之下,成吉思汗決定出徵花剌子模。
1219年,成吉思汗以“為商團復仇”之名發動了蒙古汗國的第一次西征。20萬鐵騎從蒙古高原出發,兵分三路撲向新興的中亞大國花剌子模。當時的花剌子模雖然號稱擁兵達40萬之眾,幾為蒙古軍的兩倍,但花剌子模算端(意即君主,又譯“蘇丹”、“素丹”)摩訶末卻選擇了錯誤的禦敵方略,將兵力分散,死守國內各戰略要點。遂被蒙古軍各個擊破。
成吉思汗攻破撒馬爾罕之後,發現摩訶末已然南逃,遂向哲別與速不臺等人降旨:爾等率軍前往追擊摩訶末,無論天涯海角,不將其擒獲不得歸來!同時,成吉思汗還告訴哲別等人,所經城池如若歸順,便派遣官員,予以保護;如若不從,一律消滅。面對哲別等人的窮追不捨,摩訶末只得輾轉逃竄,不斷變換躲藏地點,走投無路之下,只得自困於寬田吉思海(今裡海)的一座小島上,不久後在抑鬱憂憤中死去。
追究以下更深層次的原因,應該就是擴張的需求。花剌子模國在當時的中亞地區可以說是把守著重要的經濟貿易要道,而且戰略地理位置比較好,因此才是蒙古國擴張的首要目標之一。
花剌子模國的首都撒馬爾罕(Samarqand),在當時是人口達50萬的繁華大城,當時中亞穆斯林世界的政治、經濟中心。“撒馬爾罕”在烏茲別克語中的意思就是“肥沃的土地”。撒馬爾罕城北、東、西三面環山,只有西面是一馬平川的平原地帶。在遠方又有錫爾河、阿姆河三面環繞,地勢優越,又當要衝,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
7 # pku小動物
有人曾經問我:你覺得中學歷史教科書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我說:中學歷史教科書其實寫得肯定是很準確的,不會有什麼硬傷,最大的問題可能就是過於簡單化。
說一個人好,他就特別好,為什麼好,因為他品德高尚才能出眾深明大義愛國愛民……
說一個人壞,他就全都壞,為什麼壞,因為貪婪、愚蠢、懦弱、自私,總之我們正常人怎麼可能像他一樣那麼壞。
就好像好人和壞人分別用不一樣的手機殼……
這樣的歷史書很難讓我們體會到我們也在歷史中。然而實際情況是,歷史上的人就是我們。為了讓大家明白這一點,歷史必須是有細節的。
回到這個問題:花剌子模國做了什麼,引起了蒙古大軍西征。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絕大部分歷史書會告訴你:花剌子模有一個邊境城市叫訛答剌,他的守城官貪財,所以指控成吉思汗派去的商隊是間諜,然後抓了他們,沒收了財物,引起了成吉思汗可怕的報復。
從史實上來說是沒有錯的,難免讓人覺得奇怪:他為什麼要做這種事?就是因為他壞,他貪婪,驕傲,愚蠢,草菅人命。這樣一個人,為什麼會讓他當城市長官?就是因為制度腐敗,國家墮落,所以花剌子模國活該這樣的結局。怎麼避免這樣悲慘的結局?不要任命壞人當官,我們不要當壞人。(希望孩子們不會學歷史學成這種思維模式)
邏輯好完美,但是一定有人覺得難以置信,我想這就是題主問這個問題的原因。
實際上歷史當然是複雜的。
首先是訛答剌這個城市。這並不是一直屬於花剌子模的城市。它原本屬於哈喇契丹,因為成吉思汗攻滅乃蠻之後,乃蠻部王子屈出律逃到哈喇契丹,成了哈喇契丹的古兒汗的女婿。然而他聯手花剌子模沙阿老丁·摩訶末奪取了哈喇契丹的政權,因此原屬於哈喇契丹的地盤由花剌子模和屈出律各佔了一部分。花剌子模的邊境才擴張到了訛答剌(訛答剌在錫爾河右岸,今天的烏茲別克的塔什干附近)。所以這是一個新佔領的城市,控制比較嚴格幾乎是一定的。
花剌子模地圖
訛答剌的守城官原本是個亦納勒朮(郡王),是花剌子模沙的母親禿兒罕夫人的族人,後來被封為海爾汗。花剌子模沙的母親其實是花剌子模國東部的實際統治者,而花剌子模沙本人則實際控制西部地區。
成吉思汗派去的商隊還帶了一封信,信裡把花剌子模沙稱為他的兒子。大概是說:“你是我的愛子和最好的穆斯林。當清除了敵人,將同我們鄰接的地區全部佔領和征服後,我們兩國就成了鄰國……當親睦關係後,就沒有紛爭和叛亂了。”當然了,成吉思汗把人稱為自己的兒子,可以說是很給對方面子了。當年克烈部的王罕為了回報成吉思汗派人幫他奪回百姓,對成吉思汗的感謝就是認了成吉思汗當兒子。畏兀兒首領和哈剌魯首領來見成吉思汗的時候也是求著要當兒子的。但是花剌子模人顯然不怎麼喜歡這個身份。
成吉思汗派去的商隊裡有一個驕傲的印度人。這個印度人以前認識訛答剌的守城官,而且他認為自己代表了一個強大的帝國前來貿易,因此沒有稱呼他為海爾汗,而是直接把人家叫“亦納勒朮”。已經當了好多年海爾汗的人,忽然降了身份,而且對方只是一個小小的印度行商,海爾汗當然是很不開心的。
但是海爾汗並沒有當時就把殺人搶錢。而是這件事報告給了花剌子模沙。花剌子模沙當時在幹什麼呢?他正在伊拉克打仗,準備滅掉當時的遜尼派哈里發納昔兒,再立一個什葉派哈里發。
然而他的戰爭並不順利,遇上了山中的暴風雪,還遭到了庫爾德軍隊的打擊,損失慘重。這時候聽到了來自訛答剌的訊息,他的心情也是不怎麼好。再加上東部其實是他母親的地盤,於是就同意了海兒汗自行處置。
與實際造成的後果相比,海兒汗和花剌子模沙的行為當然是非常愚蠢的,但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單純的蠢對不對。歷史真的是非常複雜的。
《世界征服者史》中阿老丁·摩訶末之死的插畫
回覆列表
殺了蒙古派去進行貿易的五百個商人,只留一個回去報信。蒙古當時向金稱臣以求鹽鐵貿易,蒙古的經濟命脈掌握在金國手上,所以向鹹海旁邊的花拉子模開展貿易是蒙古必須要做的,但商業貿易被拒絕之後,蒙古只能運用武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