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知史
-
2 # 孤獨的人166816293
清妖殺了世凱先生,依然會有張世凱李世凱把它送入墳墓。同理,若是中山先生和克強先生為清妖所擒,梟首示眾,仍然會張中山李中山、張克強劉克強帥眾起義,滅亡清妖。清妖的末期,已是天怨人怒,遍地揭竿了。
-
3 # 老秦來煮歷史百味
隆裕太后殺袁世凱
首先要說是,清朝滅在袁世凱手裡不假,但是清朝的滅亡不是一個袁世凱就可以實施的。清朝在此之前浪費了近百年的時間,最後是在時代的浪潮中逆向而行,由此不得不滅亡的。
在分析清廷滅亡的這個問題上,簡單一點說來,可從最直接的一個因素:軍事說起。
在隆裕太后之前,溥儀的生父,光緒的弟弟載灃要殺袁世凱最大的原因是因為他認為,袁世凱當時軍權在握,又是漢人,整個北洋新軍都是他的部下。因此只要他一聲令下,清廷分分鐘都有可能被收拾掉。不過,在載灃掌權的時候,南方各省還沒鬧得那麼兇。袁世凱當時是有可能被殺掉的,不過最後被奕劻給保了下來。
殺袁的機會稍縱即逝,此後,清廷再也沒有機會可以殺袁了,因為袁世凱的北洋新軍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那麼,袁世凱的新軍為什麼有那麼大的威懾力,使得載灃起了殺心呢?而後又使得隆裕太后不敢殺呢?
其實根本原因還是因為滿人自己的八旗部隊太不爭氣。
話說當年清軍入關之後,老祖宗們不知道傷了哪根筋,立下這樣一個規定:凡是八旗的後代子弟,職業就是當兵。可以不用種田,不用讀書,不用勞作,每個月按時到衙門領取月錢就可以。如此一來,不過一百年的光景,滿洲八旗的戰力就廢了,白白養了一群遊手好閒之人。
太平天國起來後,滿洲八旗兵幾乎完全退居二線,不堪一擊,全靠著曾國藩和李鴻章的湘軍和淮軍,才將天平天國給撲滅了。此後,李鴻章以淮軍為底子,組建了北洋海軍等一系列新軍,這也形成了後來北洋新軍的底子。中日甲午戰爭後,袁世凱利用李鴻章留下的老底子,在小站練兵,組建了現代化的北洋軍。
此後,四川保路運動興起,清廷不得不把在武漢的滿人部隊向四川方向進行調防,趁著這個空檔,武昌首義,革命軍迅速在南方各省興起。形成對應的則是各地的旗人旗兵,要不就是束手待斃,要不就是困守省城。隆裕太后此時發現,偌大個中國,竟然湊不出一支滿人自己的部隊,可以去鎮壓。
由此可見,即使把袁世凱一個人殺了,清廷從根本也是無法解決問題的,反而會使得手中最後一支武裝力量站到自己的對面去,因為北洋新軍是袁世凱一手組建和掌握的。
潘多拉的魔盒一旦開啟,那把原先掌管鑰匙的那個人殺了,又有何用呢?
-
4 # 沒事叨兩句
清朝已經完全腐朽了,對各省的控制力在晚清已經極弱,晚清的割地賠款,其中的賠款都是攤派到各省,當時苛捐雜稅到了中國歷史上的頂峰。袁世凱只是加速了清朝滅亡,就是沒有袁世凱,清朝也是很快就滅亡。
-
5 # 絕地求生萌新導師
表面上看,是袁在與革命黨軍的對抗中,私下與孫文談判,為了總統之位逼清帝退位,使清朝滅亡。但這只是表面現象,由於清廷的腐敗以及民族資產階級的興起,再加上孫文,黃興等人不斷在各地發動起義,清朝的滅亡已不可挽回,即使袁世凱不叛變,還有張世凱,王世凱...
總得來說導致清朝滅亡有五點:第一,軍事基礎,八旗和綠營制度,這在太平天國運動中被消滅殆盡,由漢人地主階級所掌控的地方軍事力量(團練)開始崛起,最初是曾國藩的湘軍,左宗棠的楚軍,而後是李鴻章的淮軍。在太平天國運動,地方軍閥化逐漸開啟,地方的督撫開始掌控了實權,實質上控制了財權和兵權。
第二,科舉的廢除意味著滿清中央政府對意識形態領域徹底喪失了主導權,傳統的儒教是維繫君主和士人階層的有力的工具,科舉的廢除,首先意味著這條紐帶被斬斷,而並沒有一種新的東西可以維繫兩者這間的關係。讀書做官是華人傳統的一種實現人生價值的途徑,當科舉被廢除,又沒有新的有效的途徑可以實現上下層之間的流動,這種前途的幻滅感帶來了巨大的離心力,這是滿清滅亡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滿清之所以沒有被太平天國消滅,支撐其不倒的力量完全就是傳統計程車人階層,以曾國藩為代表的這批人。
第三,慈禧的死亡。可能有人會覺得,慈禧有那麼重要?慈禧是一個掌控政局長達半個世紀的強權人物,她有著巨大的政治權威,可以壓服地方的實力派人物,比如袁世凱這些人。她作為一個君,作為忠君的物件,忠君觀念的寄託物,對穩定政局,約束大臣,都有著巨大的影響力,假設慈禧還在,袁世凱在辛亥中絕不可能可以這樣為所欲為。慈禧的死亡,意味著滿清最後一個政治權威的垮臺,而上臺的載灃,隆裕這些人,他能對袁世凱這些人產生什麼威懾作用?一句大白話就是:沒人願意聽你的了。
第四,滿清在最後的政治改革中的失誤。比如對袁世凱這些人的打擊,其實是想打壓漢族地方的實力派人物,出臺的皇族內閣,妄想重新收回地方權力集中於中央和滿人之手。這就是完全的自不量力了。他反而導致了地方的離心化傾向的加劇,這種傾向隨著地方憲政改革進一步加劇,原本傳統的地方計程車人階層此時成為了拆解滿清這個龐然大物的最大力量。
第五,炸彈已經全部埋好,此時就等著某一個偶然事件點燃引線。四川保路運動和武昌城內一個規模很小的叛變,就成為了這個點燃引線的火星。此時局勢已經不可挽回。
滿清之所以滅亡,其實就是一句大白話:沒有人再願意聽你的了,你又沒有足夠的力量壓服他們。我們現在回過頭來看,滿清的最後的那些改革和努力,對不對、有利還是沒有利這是另外一回事。問題在於:所有人都對你失去了耐心,沒有人再願意聽你說什麼了,此時你說什麼都沒有用,這和你說的對與不對已經無關。
現在還有很多人說,如果清末的憲政改革成功會怎麼怎麼樣,辛亥革命中斷了這個程序。這些人最該想想的是: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什麼時候有過一個無權的虛君高高在上的時代?所以,憲政改革的失敗只不過是一個巨大的歷史慣性的必然。這是人力所難以短時間扭轉的,更何況是載灃這樣的角色。英雄人物在關鍵的節點上,可能能主導歷史的走向,但歷史的結果,更多的是民族性和人性的必然。一輛車它要轉向,就要踩下剎車,慢慢得轉過來,問題就在於,在我們的歷史傳統中,沒有踩剎車的習慣,而只有車毀人亡的傳統。辛亥革命是為數不多的車毀而人又亡的比較少的結果,但要想車又不毀,人又不亡,還能平穩的轉向,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之下,是不可能實現的,直到今天,中國還沒有完成這個轉向。我們能指責辛亥革命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嗎?呵呵。 -
6 # 立志成蟲
清朝滅亡已是不可挽回的天下大勢,袁世凱在清朝滅民國興起到了平和緩衝的關鍵作用。清廷殺袁世凱且不說當時最精銳的北洋六鎮會不會譁變造反,就是幾年後的辛亥革命北洋軍都說不準會趁勢殺入京城,血洗皇族和旗人。有袁世凱在,北洋軍至少不會毫無顧忌的大開殺戒,清室還能在優待條件下和平退位移交政權避免了歷朝歷代末代君主和宗室被血腥殺戮和斬草除根的悲慘結局。袁世凱當然有攫取最高權力的貪婪野心,也有左右逢源的狡詐心機,但是用和平穩妥的手段實現改朝換代的做法仍然是值得肯定的
-
7 # 鐵木真165163663
清朝的滅亡是沒辦法挽回的,因為自從康乾盛時以後從嘉靖皇帝開始就走向了衰敗,清朝的國力就日漸衰敗,國內土地兼併嚴重,貪官汙吏嚴重剝削老百姓逐漸弄得民不聊生逼的太平天國在道光末年1850年爆發的中國歷史上空前規模的農民起義軍,在1851年在金田村爆發了起義,從那時開始大清王朝的根基已經地動山搖,大廈已經出現了漏洞百出將傾斜的天象,再加上國家沒有有效的解決國內矛盾問題,又遇上兩次鴉片戰爭嚴重的打亂中國改革創新步代,咸豐皇帝雖然有心改革但已經無力迴天國家日復一日日漸衰敗,百姓逐漸加入太平天國的農民起義軍大隊伍,從南到北吧大清王朝搞得一團糟,不管咸豐還是隆裕太后有沒有殺袁世凱大清王朝這頭沉睡的雄獅依然醒不過來,依然還在沉睡,可能沒有殺袁世凱會後義清朝的統治多拖延幾年,但是大清走向滅亡根本原因在於不改革創新內部矛盾重重,內憂外患,國家機器老化,封廷制度不適合社會發展的需求逐漸被人民所唾棄,根本原因是不適應社會發展的大潮流提高生產力,改革國體制度,來一場從上到下一場刮骨療傷的改革,痛定思痛徹底改革國家所有的弊端與毛病,而清朝政俯固定僵化,改革創新意識不強,改革步伐躊躇不前,依然保持一成不變的封建社會體制,被人民所淘汰或者被社會所拋棄那是遲早的問題因為已經不適應社會打潮流的發展與時俱進目光,統治者目光短淺,只關心維護自己的統治利益不管老百姓生活困苦,這樣的王朝被滅亡那是遲早的事。
-
8 # 金聲8508
如果當時殺了袁世凱,清朝不僅會更快滅亡,而且會天下大亂,清王朝貴族的下場更慘。當時清王朝氣數己盡,非哪個人力量所能夠挽回,而袁手中的北洋軍訓練有素,是最有戰鬥力的部隊,能夠左右全國局勢,並且北洋軍的將領只忠於袁一人,這種情況下殺袁無疑是自尋死路。
-
9 # 讀史得間
如果載灃和隆裕殺了袁世凱,清朝還會順延下去,起碼不會在1912年頒佈遜位詔書。正是因為載灃的優柔寡斷、猶豫不決,放掉袁世凱,才給了後者在1912年親手終結清朝統治的機會。正是袁世凱授意北洋官兵逼宮,隆裕太后才決定頒佈遜位詔書,清朝在1912年滅亡。
1.戊戌政變中,袁世凱背叛載灃的哥哥光緒,載灃有為光緒報仇之心戊戌政變期間,手握兵權的袁世凱先承諾保護光緒,又投向慈禧懷抱,埋下了被載灃逐黜的種子
1895年,袁世凱回到北京,剛剛經過戰敗恥辱,熱血青年袁世凱也在尋求國家富強之道。少為人知的是,袁世凱是維新變法的積極支持者,被康有為視為自己的同黨,所以在危急關頭,康有為才授意譚嗣同去找袁世凱,想在天津閱兵的時候,借袁世凱之手,殺掉慈禧的心腹寵臣榮祿,繼而控制慈禧。維新派還利誘袁世凱,說事成之後,讓袁世凱做直隸總督。
袁世凱假意答應,轉身向榮祿告密,慈禧太后知道了光緒帝及維新派的這個計劃後,惱羞成怒,殺掉“戊戌六君子”,囚禁了光緒帝。遭遇袁世凱背叛的光緒帝曾經對他同父異母的弟弟載灃說,有朝一日,自己必殺袁世凱。戊戌政變中,袁世凱的告密行為,是載灃和光緒的皇后隆裕想殺掉袁世凱的原因。
2.慈禧去世,優柔寡斷的載灃放袁世凱歸山1908年11月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先後去世,載灃3歲的兒子溥儀即位,是為宣統皇帝,載灃本人擔任見過攝政王。載灃攝政,深得慈禧寵信的袁世凱的危機來臨了。
載灃要殺袁世凱的原因至少有二:一是他之前就想收回袁世凱的兵權,但慈禧未允,載灃深信,兵權必須由皇室總覽;二是在戊戌政變中,袁世凱背叛了光緒皇帝,光緒載湉正是載灃同父異母的哥哥,傳言光緒皇帝曾對載灃表示,他日必殺袁世凱。
袁世凱也感覺自己大難臨頭,於是在英國公使朱爾典的建議下,動身去了天津。一方面,此時的直隸總督楊士驤是袁世凱的人,危急關頭,袁世凱可以暫避;另一方面,袁世凱在天津,可以隨時坐船逃走。
載灃找到了軍機大臣張之洞,表示對袁世凱私下去天津的不滿,表達了想殺掉袁世凱的意思。張之洞說,國朝新喪,遭此變故,不宜殺戮舊臣,否則會造成人心惶惶。
載灃讓張之洞以軍機處密電的形式,發給北洋六朕統制,得到的回覆是,“請將臣等先行革職,以免士卒有變,辜負天恩。”這句回電可以說是很強硬了,意思就是如果袁世凱被殺,他們控制不了要造反計程車兵。
載灃和隆裕權衡之下,清廷在1909年1月2日發了一道上諭:
“袁世凱患有足疾,著即回籍養痾。”於是,袁世凱收拾行李,灰溜溜地回了河南老家養他的“足疾”去了。
3.如果殺了袁世凱,不僅北洋軍不會造反,袁世凱也沒有了後來逼宮的機會載灃放掉袁世凱,一方面是因為張之洞力勸不可殺戮老臣,非常時期,要培育祥和之氣,一方面是擔心無法制服北洋。其實,我覺得這樣的擔心是多餘的,即使殺掉袁世凱,坐擁兵權的北洋六鎮也不會造反。
人面逐高低,世情看冷暖。袁世凱離開北京城,正直一月,北京城寒冷異常,沒有人為袁世凱送行,袁世凱在冷冷清清中,落寞地回到了河南。世情冷暖,於此可見。
北洋六鎮表態說,“請將臣等先行革職,以免士卒有變,辜負天恩”時,袁世凱還是軍機大臣,諸鎮統領是袁世凱舊部,此時只能這樣表態,難道說要殺掉袁世凱嗎?這樣的話,聽聽就好了。
直隸總督治下天津的《大公報》還發文奚落袁世凱不過是一隻受人控制的“猴子”,這隻“猴子”在“群狗”的簇擁下,攀上高枝,還洋洋自得:
御者以割雞之勢,藉以嚇猴,猴見之毛骨悚然,一時失足竟由高竿墜下,兩足頓損矣。猴舉步不能自由,群狗乃相率奔散。什麼意思,袁世凱即失勢,北洋六鎮不會造反的,晚清七十年,從來沒有軍隊起來反中央的行動。誠如《大公報》所說,北洋六鎮官員譬如“群狗”,這群狗和猴子都是“御者”豢養,“御者”殺了猴子,“群狗”頂多叫幾聲,不會咬“御者”的。這是媒體人來自晚清歷史現場的觀察,我覺得說的很有道理。
再舉一個例子,13歲的康熙果斷殺掉權臣鰲拜的時候,也沒有軍隊為鰲拜覆仇。筆者認為,如果載灃和隆裕太后殺了袁世凱,北洋六鎮也不會起兵造反,這些帶兵的人,說幾句狠話而已。
怎奈載灃猶豫不決,放掉了袁世凱,1911年袁世凱出山,挾北洋軍之威,玩弄兩面手法,先是逼載灃退攝政王之位,再向隆裕逼宮,使得後者答應讓國。清廷在1912年頒佈遜位詔書,一番操作之下,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成了最大贏家。
小結清朝之亡,在前怕狼後怕虎的載灃放走袁世凱的那一刻就已經寫下了伏筆。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載灃不知道哪根筋搭錯了,又重新起用袁世凱,袁世凱會忘掉被你逐黜之辱嗎?袁世凱出山,將清朝與南京臨時政府的對決,變成了自己與南京臨時政府的和談,將清朝的命運掌握在了自己手裡。
他先指揮北洋軍與革命黨大戰於武昌,收回漢口和漢陽,挫了革命黨銳氣,又授意北洋軍官聯名通電贊成共和,向隆裕和溥儀這孤兒寡母逼宮,隆裕在袁世凱等人的恐嚇中,頒佈了遜位詔書,於是清朝就這樣滅亡了。
嚴復寫給熊純如的信中的幾句話,可以概括無領袖之才的載灃當國的後果:
讀遍中西曆史,以謂天下最危險者,無過良善闇懦人,下為一家之長,將不足以庇其家;出為一國之長,必不足以保其國。古之以暴戾豪縱亡國者,桀紂而外,惟楊廣耳。至於其餘則皆煦煦姝姝,善良謹葸者也。我覺得,如果載灃和隆裕在1908年末能夠硬氣一把,殺掉袁世凱,就不會有武昌起義後,袁世凱親手終結清朝統治這回事了。清朝極有可能會多撐幾年,不會這麼容易就將統治權拱手讓出。
回覆列表
清朝註定是要滅亡的,殺了袁世凱只是會變慢。
但是這個時候孫中山等人已經在南方崛起,革命思潮席捲全國。
所以說清朝的滅亡是必然得,殺了袁世凱也沒有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