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鳶記
-
2 # 路人甲49494796
雖然也先集結了約5-6萬軍隊,並且明朝軍隊22萬人(號稱五十萬)死傷大半,王振被殺,英宗被也先俘去, 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等66名大臣戰死。但是土木堡是位於中國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境內的一個城堡。懷來縣到北京大約120公里,也就大約240裡,所以總的而言,土木堡戰役只是邊境上的一場衝突,因為于謙寧可擁立景泰帝也要堅持抵抗,之前獲勝的瓦剌軍隊挾持英宗在內的戰俘打到北京城外就推進不下去了。就算有燒殺掠淫也僅僅侷限大致張家口到北京的一段,只有一部分隨軍宮女被強姦。因為北京還沒有拿下來,還想要勒索明朝,所以瓦剌還是基本很禮遇英宗,也先有個兄弟還和英宗成為了很好的朋友。
(兵敗之際,英宗的護衛將軍樊忠怒殺王振)
而靖康之恥,當時北宋軍已經收復燕京,雖然只是空城,然後女真人看到北宋軍孱弱,於是攻擊北宋軍,經過多年征戰,從白河(今北京密雲縣白河峽谷)和古北口(今北京密雲縣古北口鎮)一路席捲今天河北、山西、山東、河南等多省。都是人口稠密的北方地區,可以說深入中國作戰,最終攻破開封。金軍在擄掠了大量金銀財寶後開始分兩路撤退。一路由宗望監押,包括宋徽宗、鄭皇后及親王、皇孫、駙馬、公主、妃嬪等,已於前三日沿滑州北去;另一路由宗翰監押,包括宋欽宗、朱皇后、太子趙諶、宗室及孫傅、張叔夜、秦檜等幾個不肯屈服的官員,沿鄭州北行。被金人擄去的還有朝廷各種禮器、古董文物、圖籍、宮人、內侍、倡優、工匠等等,被驅擄的百姓男女不下10萬人,北宋王朝府庫蓄積為之一空。金兵所到之處,生靈塗炭。基本上北宋皇室被一鍋端,大量官員也被抓,首都開封的財富和宮女、工匠等人口也被掠奪了很多,更多的可能就屠殺了。基本上宗室女眷,官員女眷以及宮女等都被女真人當做性奴。而徽欽二宗基本上被以奴隸的待遇。甚至脫光衣服,披上羊皮像羊一樣在地上爬。
-
3 # 人生百態23025705
問題的關鍵在於,靖康之變不僅使北宋亡了國,而且俘虜了包括帝王皇親國戚在內的各種政府高層,在那裡遭受著囚犯一樣的對待,這種事情亙古未有,可以說是中華民族歷史上幾千年第一次。
反觀土木堡之變,首先明英宗朱祁鎮雖然被俘虜了,但並沒有亡國,而是于謙帶領著各種雜牌軍預備軍抵擋住了也先的進攻,這個地方要說,如果不是于謙,大明這一次可謂是凶多吉少。然後,他被俘虜時也先並沒有把朱祁鎮當做囚犯對待,而是三番五次想送他回京城。並時隔一年多回到了京城(朱祁鎮可以說有很強的各人魅力,也先的弟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
4 # 江山歲月1955
都是先主戰派占強,比如北宋,先攻夏,再攻遼,國內還在剿匪,四處開花,忽然潰爛,國家滅亡,使主和派上臺,但是遼金仍南攻,主和與主戰兩面不定,在這樣的情況下仍堅持很久,使人暇想,有很多假如如何如何的,就怎樣怎樣的猜測。
但明不同,戰敗後仍主戰,政策不變,最終迎回皇帝,讓原軍事集團權力基本一掃而光,明朝進入大步下行階段,清流上臺,國事不再是重點,內部權力爭鬥才是主線,而這正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
-
5 # 梁戰鴻
明英宗是遠征外敵被擄,雖然失敗,但對得起天子守國門,帝王死社稷的豪言壯語
但宋微宗,宋欽宗二帝就不樣了
-
6 # 食人雅會
靖康之難的宣傳效果好。歷來被華人推崇的嶽武穆在一首詩裡對靖康之變的宣傳,讓大部分華人都知道這個事情。文學的傳播力度和影響力,尤其是名人的作品,況且《滿江紅》這部作品,不論是詞面上表達的民族氣節,還是內容情景的勾畫上,在中國詩詞歷史上都是上品,傳播力度之廣和李杜的作品不想上下。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中國文學界對於岳飛的這首《滿江紅》評價絕高。沈際飛在《草堂詩餘正集》》說這首詞:“膽量、意見、文章悉無今古”評價岳飛“有此願力,是大聖賢、大菩薩。”
劉體仁認為《滿江紅》是“‘瀟瀟雨歇’,《易水》之歌也。”陳廷焯:“何等氣概!何等志向!千載下讀之,凜凜有生氣焉。‘莫等閒’二語,當為千古箴銘。”歷來文人墨客評價如此,導致這首詩被廣為流傳。同時詞中提到的“靖康恥”也就被越累越多的人知道了。
-
7 # 瘋風馳電來
如果宋徽宗和宋欽宗真的活著回到了南宋。靖康之恥也不會被後人大書特書,宋高宗及其以後的統治者就是用透過靖康之恥來告訴老百姓當時的受到的屈辱。圖某自辯,後來明英宗又重新奪回了皇位,當初土木堡之變的功臣于謙都被他整死了,這是他執政生涯中最大的汙點,他不會讓它廣泛流傳。
-
8 # 蓋梁支座
明朝雖然有改變,但畢竟沒有被半滅國啊。而且,英宗還回來了,回來了,回來了,還跟人家關係出的挺好,回來還復辟了。。。
-
9 # 路上一名
宋朝皇帝官員後宮佳麗幾乎都被進人俘虜去了,北宋滅亡。但是明朝只是皇帝被俘虜,並且沒有屈服也先。相對於北宋的千年奇恥大辱是不一樣的
-
10 # 夕陽的夕早晨的晨梅花的梅
一個是去打人家。雖然被昏庸大臣,和這個一般皇帝。,互坑了。死了很多明軍,但國家,領土尊嚴還是在,根基絲毫未動。另一邊是被人打進來,強擄走的。丟了半邊領土。一句話,華人對國家,家國,看的很重,華人唯一信仰。
-
11 # 張洵美
大抵宋靖康之變乃金人提兵南下 以而破京城 使二帝被俘 北宋亡 而明土木之變為英廟提兵征討 雖被俘 其背景不同英廟雖被俘 而國不亡 且瓦剌厚待皇帝 彼時皇帝究竟為宗主 瓦剌究竟依靠明朝朝貢貿易 其實 瓦剌之獲皇帝 亦感騎虎難下 遂厚之 後來也先且親送皇帝回朝 與宋二帝 後蒙難 身死北域 不能相提而並論 故 土木之變不能如靖康之變烈矣
-
12 # 柳育龍
靖康之變不僅使北宋亡了國,而且俘虜了包括帝王皇親國戚在內的各種政府高層,在那裡遭受著囚犯一樣的對待,這種事情亙古未有,可以說是中華民族歷史上幾千年第一次。而後者雖然被俘,但是並沒有亡國,甚至最後復辟成功。
-
13 # 帝國的臉譜
因為土木堡之變遠遠不如靖康之變慘烈!
什麼是“土木堡之變”呢?這要從元亡明興說起。元朝滅亡後,逃出大都(今北京)的蒙古貴族,分裂為東西兩股勢力,即韃靼和瓦剌,他們長年爭戰,征伐不休,還不時出兵南下,騷擾明朝邊境。明成祖時,他遣使分別與韃靼、瓦剌通好。為藉助明廷力量對付韃靼,瓦剌首領馬哈木嚮明廷稱臣納貢,明成祖封他為王。
後來,韃靼勢力漸弱,瓦剌勢力漸強。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瓦剌首領也先率軍南下,攻打明朝。當時的明英宗在太監王振的慫恿下,草率領軍20萬,號稱50萬親征。由於長途跋涉,王振專斷,行軍路線屢變,士兵疲憊不堪。後來,又由於後勤不繼,決定退兵,結果在退至土木堡時,遭到瓦剌大軍的瘋狂攻擊,最後明成祖被俘,許多文武大臣戰死,20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那麼,同樣是皇帝被俘,土木堡之變知名度為什麼不如靖康之變呢?原因如下:
一、兩變發生地點的重要性不一樣。土木堡之變發生在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境內,離京城北京雖說不是很遠,但也不是太近。而靖康之變發生在北宋京城開封,等於是將人家的國都破了,奪了,重要性不一樣。
二、兩變的慘烈程度不一樣。土木堡之變雖然皇帝被俘,大臣被殺,但無論數量和程度,則遠遠不及靖康之變慘烈。靖康二年(1127),金人在消滅了大量的宋朝軍隊後,攻破北宋首都開封,在開封燒殺搶掠達四個月之久,然後俘虜宋徽宗、宋欽宗父子,以及皇族、妃嬪、大臣、甚至能工巧匠等三千多人,全部押往金國。後來,宋徽宗、宋欽宗及很多其他人,都慘死在漠北。
三、兩變帶來的結果不一樣。土木堡之變,皇帝作了俘虜,但在於謙等人的奮力抗擊下,保住了北京,明朝並沒有滅亡。而靖康之變,上至皇帝,下至大小京官,幾乎是一鍋端,全部作了俘虜,加上京城被佔,金人立張邦昌為大楚皇帝,建立了偽政權,北宋滅亡。
所以,木堡之變知名度不如靖康之變,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
14 # 濟溪河是中藥師
這個問題,問得非常之好!
靖康之變,亦稱靖康之恥。“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岳飛的《滿江紅·怒髮衝冠》,如今讀來,依然讓人熱血沸騰,從中不難看出靖康之變,給北宋王朝帶來的奇恥大辱,成為宋人不可能忘卻的家國仇恨!
土木堡之變,明英宗雖然陷落敵手,但始終保持了皇帝的氣節。而且,天子守國門,畢竟勇氣可嘉。保住了大明朝的尊嚴。
靖康之變、土木堡之變,都是我們的慘痛歷史回憶。告訴我們:“落後就會捱打,驕奢淫逸就會亡國。”這樣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對於我們的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是一個深深的警示。
警鐘長鳴!振興中華!匹夫有責!
-
15 # 鄧武岡
我認為雖然都是皇帝被俘,但卻有幾處不一樣:
一、前景不一樣:英宋接手的是"仁宣之冶"後如日中天的大明朝;徽宗接手的是"王安石變法”失敗後不斷黨爭走下坡路的北宋且自己聲色犬馬,寵信奸侫導致民不聊生。
二、作戰性質不一樣:金滅遼,金全盤接手遼政權,靖康之恥屬國與國之戰系民族矛盾;而瓦剌名義上受明冊封,屬於諸侯對抗中央,系內部矛盾。
三、產生原因不一樣:靖康之恥是宋金聯合滅遼使金看到宋的虛弱從而發動對宋進攻並滅亡北宋;而土木堡事件是王振減少瓦剌虛報賞賜造成矛盾並慫恿英宗效法成祖宣宗親征而造成的全軍覆滅。
四、過程不一樣:靖康之恥皇帝全無鬥志,左右反覆,屈辱求和。導致京城被破,束手就擒。且連累宗族、家廟、百姓等被擄,慘烈至極;而土木堡事件除英宗幾人被俘外,其餘人等均壯烈戰死,體現了氣節。而也先拿英宗要挾明王朝新立的景帝並不為其所動。
五、結果不一樣:靖康之恥對北宋是顛覆性的,也是漢民族的恥辱,而後建立的南宋亦是苟延殘喘,毫無氣節;而土木堡事件則是大明皇朝成長中的一個小插曲,不久英宗的孫子朱佑樘迎來了”弘治中興"並使大明國祚延續到1644年崇禎上吊煤山。
六、當事人結果不一樣:靖康之恥徽欽二帝被擄至東北並行牽羊禮,後宮及公主們慘遭蹂躪,徽宗死後被點天燈,欽宗則屈辱墜馬而死;而英宗則被放回並奇蹟般復辟,並從懵懂少年變得英明且死後廢除了殉葬陋習,可謂功德圓滿。
有宋一代重文輕武,導致了"靖康之恥"和"涯山之戰"的慘狀,即使經濟再發達,也不過是他人的搬運工,讀宋史,一個字"慘"。皇明太祖高皇帝出身布衣,成於行伍,以剛猛御天下,歷代亦是"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真的是生的偉大,死的光榮。讀明史,一個字"硬"。
-
16 # 米南德王問道
土木堡已經很有名了,基本被認定為明朝的一個標誌性事件。之所以沒有靖康之恥有名,完全是因為其後果差距巨大。
土木堡時,雖然明英宗被俘,北伐的軍隊被大量殺傷和擊潰。但明朝在長城內和南方,還有不少兵力。而且北京城一直沒有被攻克,大臣們還能搬出景泰帝來幫助自己鎮住局面。
當時由於瓦拉根本沒有攻克明朝大城市的準備,所以在能力、水平和心理上,都沒有準備徹底大打。瓦拉人對明朝開戰的原因,主要是為了逼迫明朝開放市場,進行貿易。
這也是為什麼明朝的大臣們,可以在關鍵時刻獲得喘息之機。何況明王朝宗室王爺那麼多,臨時找個人出來不是問題。在北京保衛戰中,明朝軍隊背靠北京城牆,和蒙古騎兵大戰。後者缺乏必要的攻堅武器,自然奈何不了北京城。而明朝軍隊也無法發起追擊,殺傷蒙古主力。所以最後雙方各退一步,不了了之。
靖康之變就大不一樣了。
不僅首都開封被京軍攻克了,除了一個康王趙構之外的全部宗室都被金軍,一網打盡。可以說整個宋朝北方的防禦都已經奔潰了。連象徵性的抵抗都組織不起來了。這個惡果,遠遠超出了土木堡的情況。
至所以會出現金兵如此瘋狂的進軍,除了宋軍羸弱外,一個重要問題是當時的女真人收納了不少前遼國和北部邊境的漢人。由他們充當帶路黨,入侵中原可謂是熟門熟路。
所以,作為災難性事件來說。靖康之變的震動,遠遠大於土木堡。宋徽宗和宋欽宗,再也沒有被放回來。而明英宗好歹被完璧歸趙了。
-
17 # 一枚明粉
這倆本身就有區別:
靖康之變屬於首都被攻破,皇帝被虜。導致朝廷喪失半壁江山。和西晉永嘉之亂相似。
土木堡之變是皇帝親征失敗被虜,而且之後首都防禦戰勝利。大明依然完璧。如果明英宗在土木多堅持幾天,歷史就成漢朝馬邑之變了;如果之後沒守住首都,就和靖康之變差不多了。
歷史的弔詭之處就在這裡。
許多事就有偶然性。
金軍第一次南下,宋徽宗南巡揚州,但城沒有破;然後自己回來,遇到金軍第二次南下,被一鍋端了。
土木堡之變後,有人提議南遷,于謙力排眾議,堅持守衛京師。如果南遷了,半壁就丟了,北伐畢竟很難;如果打輸了,弄不好遷都機會也沒了。
有很多如果,關鍵時刻,關鍵地方,失之毫厘謬以千里。歷史走向在這裡因人而變。
宋明的區別就在這裡。北宋這些原因被腰斬,明堅定了二百年。
-
18 # 葉子評論
就羞恥程度來看,靖康之變的羞恥程度比土木堡之變可是嚴重多了,如果土木堡之變一戰之後,明朝的大臣們真的遷都了,這樣恐怕也不可能和靖康之變相比。
靖康之變的羞恥在於很多地方,宋朝並不是不能打敗金軍,打過來的金朝軍隊也不多。在第一次汴京保衛戰中,李綱就基本上適時地扮演了明朝于謙的作用,打退了一次金朝的進攻。可是無奈宋欽宗這個豬隊友還在。
這個時候宋朝的形勢可謂不錯,宋欽宗既可以選擇給金朝賠款換取和平,又可以繼續號召勤王與金朝打到底,結果宋欽宗真是胡亂作為,在他的瞎指揮下,不僅撕毀了和金朝的和約,還不進行任何準備,解散勤王軍隊,危急關頭又臨陣抱佛腳,希望一個不知道從哪裡來的妖道郭京撒豆成兵。
金朝被得罪了之後,又立馬南下,這會兒宋欽宗又慌了,自己親自去金朝軍營裡頭去求和,結果被金朝人擄走了。不僅如此,金朝還把宋朝皇室一網打盡,宋朝的很多帝姬和皇妃都被帶到了東北,成了金朝人的小老婆。北宋亡國可謂恥莫大焉。
土木堡之變固然損失慘重,影響也很大,但是好歹于謙穩住了形勢,在北京保衛戰中保住了北京打退了也先的軍隊。而且朝廷裡沒了明英宗這個豬隊友,他的弟弟還算給力,基本上還是支援于謙的。就這樣安然度過了危機,沒讓明朝變成下一個北宋,維持大一統又長達百餘年。可以說,幸虧于謙力挽狂瀾,土木堡之變才沒有成為一出徹頭徹尾的悲劇。
-
19 # 愛可愛的丹
靖康之變是文肓都知道的國恥,首先要感謝劉蘭芳老師的《岳飛傳》,在八十年代是每個人的唯一娛樂,透過《岳飛傳》人民知道了靖康恥,知道民族英雄岳飛。有部穿越小說,主角穿到漢代,為了顯示高逼格,背了岳飛的《滿江紅》,一字未改,他的對手和朋友佩服得都哭了,最後和他同唱《滿江紅》!連文肓都知道的事,土木堡之變能和靖康恥比嗎?
中學時學歷史,有靖康之恥,卻沒有土木堡之變,這也是靖康知名度高的原因。
-
20 # 這些歷史要讀
1、因為明朝最終還是戰勝了瓦剌,守住了江山;而北宋直接就亡國了!
2、因為明朝只是被俘了一個皇帝,而北宋是兩個,而且還是宗室大臣、皇宮貴族全被俘了。妃嬪公主飽受凌辱,恥辱到極致。
3、因為此後明朝最後贖回了英宗,而徽欽二帝卻客死北國。
4、因為明朝此後在國力和國格上還是高瓦剌一等,明朝君臣能挺起腰桿做人;而南宋居然卑躬屈膝的向金國稱臣,交歲幣,國格上低人一等,可悲!
5、因為明朝軍民同心,在於謙的指揮下擊退了外敵,而北宋居然在兵力佔優的情況下,被金軍輕易攻破都城。
6、明朝有于謙,南宋有岳飛,雖然同樣是冤殺。但明朝沒有秦檜,沒有軟骨頭。
正因為這些,土木堡之變雖然可恥,但遠不及靖康之變!
明朝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擄,這一事件同宋朝的靖康之變極為相像,但是感覺土木堡之變的名氣好像不如靖康之變,這是為什麼呢?僅僅因為是靖康之變北宋亡了國,但是明朝也從此發生了巨大的轉折啊?
回覆列表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點,知名度的高低是針對後人來講的。而後人瞭解歷史狀況的途徑,一方面來自專業書本,譬如教科書、文史研究類文字;另一方面,是一些經過演繹的劇本、小說、影視劇等等。因此,知名度的高低,取決於傳播的範圍,範圍愈廣,受眾層次越多。
土木堡之變,明朝並沒有因此而滅亡,而且大家的焦點都放在了以一人之力力挽狂瀾的于謙身上。且後來明英宗朱祁鎮又重新當回皇帝,他也沒有必要去過度宣傳這樣一件事情。靖康之難,北宋亡了,皇帝被抓了。中原的漢民族和金國女真族的仇恨。對於大眾百姓,文人,皇室,朝廷當局來講,國破家亡。都在受著欺辱,所以各種版本的故事都在流傳,故而知名度就高了。
1.重要性。土木堡之變也就是皇帝被抓,但大明依然是大明,對國家而言也就是出個糗,不過靖康之變那可是亡國啊,南北宋之分啊,這可就是國家的恥辱啊!
2.知識結構。對我們這種歷史知識渣渣而言,很多歷史都是被啥建構的,歷史教科書唄。翻翻中學歷史教科書就知道了,靖康恥那可是重點知識點,考試比重大啊,土木堡嘛,頂多也就是一個選擇題,所以當然不一樣了喂。
3.宣傳。讀書少,那宣傳的重要性就更明顯了嘛,土木堡之變有啥演繹故事,我還真不知道,但靖康恥呢,我去,不管是不是嶽爺爺寫的那首滿江紅肯定聽過吧,臣子恨,何時滅啊。並且,還要感謝金庸爺爺筆下的郭靖和楊康,這估計年輕人80%都知道吧,簡直洗腦利器啊,還敢說不知道?不過土木堡之變,沒聽說過郭土、黃木,楊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