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這幾年網路上有許多的明粉,明粉們的種種行為語言讓我很不能理解,大家說說自己的看法吧。在我眼裡明朝確實好,但是沒有明粉吹的這麼好,清朝後期確實差,但是前中期的功績也不能否認,為什麼我感覺明粉寫的東西總是改了很多歷史。
13
回覆列表
  • 1 # e_listen141814398

    孔上任採訪了當年的反清復明的志士,在桃花扇小引中,說出了他的桃花扇創作目的,他說,明朝滅亡於1645年,而不是康熙皇帝說的1644年,亡於南京,而不是北京,他善於塑造人物形象,把史可法塑造成了一個,完全指揮不了軍隊,卻依然拼死而戰的十全十美的民族英雄,馬士英的殘暴野蠻禍國殃民,阮大成的奸詐兇狠,人物形象惟妙惟肖。被王國維稱作古今第一名著。

  • 2 # 一片雲7737

    我喜歡明朝,但我不喜歡明粉這個稱呼,感覺怪怪的,有貶義!

    我喜歡明朝,不光是因為它是漢人最後一個朝廷,而是因為在當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兒》沒出來的2006年之前,我一直誤解明朝!因為06年之前看了眾多“辮子戲”和清朝圖書,受了某些別有用心的人的蠱惑:歌頌清朝聖明統治,號稱大清無昏君,大清無奸臣。。而明朝則是“僅一帝一相(朱元璋張居正)”而已,其他也是昏暗的特務統治,皇帝不理政事,任由太監打擊文武百官!

    而06年看了《明朝那些事兒》之後,我才發現原來明朝是另外一回事,皇帝個性鮮明未必昏庸,太監廠衛只是皇帝制衡百官的利器,而文官尤其是東林黨更是兩面三刀~~~

    這些年來,我去過很多有關明朝的遺蹟:江蘇南京明孝陵明故宮,湖北鍾祥嘉靖老家,揚州史可法墓,鳳陽,就是想多瞭解文字背後的史實,為當年自己誤解明朝向老朱家道歉~~~

    那麼如何區別明粉和腦殘粉甚至是西方勢力呢?個人覺得對明朝的愛好要有個尺度!你可以閱讀明朝史籍發表文章,撥開潑在明朝身上的髒水,還原史實,甚至記住滿清入關對漢民族那些屠殺史實。但這個度就是,我們記住史實的目的不是要去報復滿族,不是要你去打他們一巴掌,因為滿族畢竟已經融入中華民族大家庭,是我們國家的一員,而是希望歷史不要重演,悲劇不再發生。

    同樣我們對日本也是這樣,我們播抗日劇揭露日軍的醜惡都是要後代記住歷史,不讓悲劇重現,而不是鼓勵你見到一個日本人就去給他一巴掌。

  • 3 # 木目矢口

    明粉是對應清粉的,有人盲目的粉飾殺人如麻,割地賠款,喪權辱國,毀滅文化,為了消耗漢族人的有生力量不斷的發動戰爭,挑撥離間漢族與少數民族的矛盾。最好的反駁就是對應歷史,明朝擔當了此重任。近代世界步入文明社會,難道還宣傳野蠻的統治,是不是任何國家只要統治了中國就是正義的可以無視對文化破壞和生命屠戮。有原子彈瘋狂的投放毀滅除自我以外的國家與民族,不用擔心道義的譴責,還會被稱為英雄。要知道世界上不缺這樣的瘋子,只缺這樣的輿論時間。

  • 4 # 大志騎鵝旅行記

    這個問題問的明顯沒有教養與文化素養,你對某些喜歡明朝文化的人心存偏見,不能到媒體上來誘導大家對某一群人產生偏見這是不道德的沒教養的行為!

    從學術上來說,就更不能聯絡到某群人的個人的所謂的素質與眼界,這是沒有文化素養的行為!

  • 5 # 李太那個白

    我是明粉,在我眼裡 縱使清朝再強大,領土再大。 失去氣節,失去尊嚴的朝代讓我不喜歡 雖然我不知道那時的國家統治者,再為哪種利益考慮, 丟了地,送了銀。 仍能說出那句“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真的無法接受也許是時也,勢也吧。 哎 以及你們說明粉無腦,腦殘, 我們又能怎麼辦?說我們明朝是三無朝代, 說我們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說我們明朝全都是昏君,我們又能怎樣?

  • 6 # 大明雄魂

    小編的問題不準確。個人以為,作為一個漢人,不懷念大明,那真的是匪夷所思了,只能歸入漢奸範疇了。但懷念歸懷念,但不代表一定贊同大明的很多作為,也不代表一定認為大明就是一個非常偉大和光明的時代。懷念大明,主要是痛恨於大清的諸多惡行。很顯然,大清的統治沒有給中國帶來真正意義上的進步,相反是徹底打斷了從大明中後期開始的,具有極大進步意義的,中低層民眾的逐步覺悟化、理性化、開放化的程序,從而使得中國徹底與世界文明發展程序脫節。

  • 7 # 令眼

    為什麼會出現那麼多的明粉?是源於對滿清的極端仇視。滿清已滅亡一百餘年,為何對此念念不忘?我分析恐怕是為了挑起內部矛盾。即使滿漢已為一家,但經心術不正的人挑撥,最終會釀成大禍。代明者,滿清也!滅清者,民國也!懷念明朝,恐怕還有懷念民國的心理作怪!明粉有一個理由,明朝政治環境寬鬆,士大夫可以犯顏抗上而不懼死,這就是問題的實質,你懂的!至於明粉們有何眼界和視野,我估今99%沒有認真地讀過明史。他們只是胡亂起鬨,很多明粉不知不覺上了別人的賊船而不自知。

  • 8 # 逍遙自在樂無涯

    其實明粉是那些少數民族叫的,特別是滿人,明粉並不是說是明朝的粉絲,只是對漢人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被滿人撿便宜的不甘,對滿人這種垃圾的鄙夷,對滿清在近代歷史的帶給中國的屈辱的憤恨。話說滿清入主華夏和五胡亂華有一拼,也不知道那所謂的康乾盛世是什麼鬼,屬國北韓,緬甸,日本以及那些歐美列強就沒誰看得起,你問問現在各國曆史學家,用一個詞概括漁獵民族_野蠻,在工業文明前,文明大致分為農耕,遊牧,漁獵,滿人屬於最低等的

  • 9 # 子薛子吳

    喜歡明朝並不單單是因為漢人王朝,討厭清朝並不單單是女真王朝。一個王朝只要不因為樹立自己得天命的想法,大興文字獄。嘉定三屠,揚州十日。還有奴隸屠殺東北漢族。詆譭前朝。限制科技發展,閉關鎖國。版圖表面覺得大了,但是華人的尚武血性,進取精神,資本主義萌芽全部變成了麻木不仁,貪婪等劣性。你說別人為什麼要說清朝?這和明粉沒關係。有的是一個在明朝前的世界中央之國變成了百年積貧積弱,現在才開始騰達的國家。

  • 10 # 我是神仙君

    首先,歷史的“史”在古文中,是一隻手,手拿一個“中”。意識是“持中”。

    作為一個嚴格與“明粉”劃清界限的明朝歷史愛好者,有些話不得不說。

    公證的看待歷史,是我們祖先流傳下來的,最基本的一條原則。

    滿清一朝,由於少數人統治多數人,以及文化的不同。這就造成了,其對中華文明的統治存在一定的不自信和異化。

    這一點是無法否認的,因此,對於漢文明的文化控制,思想管制,存在“剃髮令”“文字獄”等有史可查的證據。

    但是同樣無法否認的重要一點,就是滿洲這個文明,在清朝就已經完全融入中華文明中,並無法與中華文明相剝離,證據在我們看來也是充分的,如滿人的漢化,對儒家國學的推崇,以及清時滿族子弟教育的中華化。以及對文明自身屬於中華的定位和認可,這包括滿族統治者,和滿族普通旗人,除了“川島芳子”那種末期分離主義分子之外(我們不是華人,卻是華人的主子),普遍認同自身的中國身份,包括對外交流,海外留學,都是以華人自稱。甚至包括偽滿時期,滿族和其他各族人民一樣,大都對於偽政府持不認可的態度,民族矛盾也處於一致對外(《東北抗聯回憶錄》等當時的文學作品)。

    回過來說,清朝和清朝統治民族既然已經全然認可或合併入中華文明,那麼為什麼清朝和清朝的統治民族還是不能被“明粉”認可為自己人呢?

    我個人認為,這和部分“明粉”口中的“覺醒”有一定關係:

    1.辯證問題,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封建王朝都有其優缺點,就如同世間萬物都有正反兩面。

    2.民族屬性,19世紀西方傳來的“民族”觀念和“民族主義”與中華“華夷之辨”的不相容。

    3.分辨能力,資訊爆炸的網際網路時代,資訊量徒增,各種真假資訊,廣大受眾,特別是低齡受眾接收。

    4.社會生活,當民族主義融入了現代生活,很多簡單的問題,被斷章取義。如:計劃生育,高考加分政策。

    5.輿論環境,新中國的韜光養晦政策,戰爭被儘可能的避免,但並不能夠平息輿論的怒火。近代歷史證明了無數次,當民族主義被激化,如果沒有轉嫁,只會成為社會分裂的能量。

    6.在民族主義和一定的社會矛盾刺激下,一部分接收了西方“民族主義”觀念的同學,扔掉了“華夷之辨”,信仰了“一國一族”的西方民族國家觀念,創造了漢族一族創造了中華文明這個很奇怪的歷史觀。

    7.這種歷史觀進一步發酵,變成了元清即“亡天下”甚至“被殖民”的歷史觀念。一百多年來對於清朝的定性,以至於700年來,對於元朝的定性被推翻。在一部分人眼中,不承認這個觀念的,就是“未覺醒的被洗腦者”就是少數民族,就是網特。

    個人覺得,這是一個比較成功的西方文化策反中國民眾的策略,如不重視,當社會矛盾增加時,有進一步激化的可能。

    明朝在多年來一直成為話題參與度很低的時期,除了“鄭和下西洋”“永樂大典”這兩個不得不提的“考點”,大多數明朝熱點都集中在“廠衛特務”“殘害忠良”為背景的影視文學上,直到《明朝那些事兒》橫空出世,才讓廣大中低層受眾瞭解到,原來明朝原來有這麼多有趣的故事和這麼多輝煌的歷史。這讓很多人反思,為何之前的明朝給人的印象多是負面的,思來想去,只有可能是清朝的“汙衊”。反觀清朝,割地賠款,剃髮易服,文字獄,四庫毀書,揚州十日記,嘉定三屠,天地會,偽滿洲國,黑點滿滿,反而被各路“四阿哥”各種“格格”以及沒完沒了的“再活五百年”們安利了十幾年。這又是什麼原因呢?於是一部分人發現了“英斂之家族”“那英”等滿族出身的文化系統名人,似乎滿清“美白”工作是他們主導的。這在邏輯上是說得通的: 對啊,滿清這麼差,除了滿族人自己,誰會歌頌呢?

    既然有了動力,有了邏輯,有了直到精神。“明粉”這個原本比較單純的歷史愛好者群體,就混進來大量年輕人為主的,不問歷史真相,只為民族主義的人群,其中不乏動輒“清算曆史”“殺光某族”的口號。

    眾所周知,近現代民族這個概念是一群德國社會學家和哲學家,憑由歐洲短暫的歷史生拉硬套出來的一個概念,既不科學,又不明確,既不合理,又無邏輯。

    現代民族的劃分,無關國籍,無關語言,無關遺傳基因,無關宗教信仰,無關生活習慣,無關倫理民俗,無關文明起源,是一個純粹的政治性概念。這和中國古代單純基於血緣和文化的“民族”概念格格不入。

    最典型的例子當屬創造了“民族”這一現代概念的德華人了,德華人至今使用不同的語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習俗,不同的宗教,甚至不同的祖先,德意志民族的歷史起點在薩克森,自稱日耳曼人,是公元5世紀以前在波蘭遊牧的蠻子,日耳曼人則來自北歐的斯堪的納維亞,卻從屬於法蘭克人,並作為神聖羅馬帝國國民,被奧地利皇帝統治在一個政治體系下,然後由一個斯拉夫血統的國家建立成今天的德意志共和國,南北東西卻有著完全不同的人文歷史,例如與荷蘭差不多的亞琛風俗,與奧地利風俗傻傻分不清的薩爾茨堡周邊,政治上高度獨立的巴伐利亞,以及互相不理解的萊茵風俗和北方漢堡風俗。認祖宗更奇葩,有的以神羅某家族為起源,有的以羅馬將軍為起源,有的以北歐海盜頭子為起源,有的以捕鳥的奧托為起源,還有的以法國騎士團為起源,真是五花八門無奇不有,然而他們都是德意志民族,用膝蓋想也覺得這種民族劃分不科學。

    而中國古代的民族觀念,長期以來和華人認識世界的觀念和管理世界的觀念融為一體,把天子視為世界的核心,周邊則以血緣或貢獻為標準,劃分諸侯和士,以及民和奴,最外圈是蠻夷,距離天子越近,掌握的資源和權利越大地位越高,距離天子越遠,掌握的資源和權利越小地位越低。而成為天子,需要得到宗教性的“天道”,天道可以理解為宗教神明的力量,也可以認為是“民心”的力量。

    自秦漢以來,無論誰得到“天道”,即可成為天子,半人半神的“天下之主”,權利所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也就是說所有人,都是天子管理,受“天下”這個系統所控制,從戰國到五胡十六國,從大唐四海皆服,到崖山之後,非漢文化的入侵者或叛亂者,不被兩千年來的王朝認可為正統的唯一原因,從不在於是不是異族出身,只在於是否得到“天道”。

    因為古代華人幾乎只知道中華文明,只知道天下系統,對於其他文明的認知就是天下系統的邊緣蠻夷而已。因此根本就沒有你是哪個民族,我是哪個民族的概念,所以基本只把文明分為兩類,遵循華夏文明的,和不遵循華夏文明的,這就產生了“華夷之辨”。

    不遵循華夏文明的族群,處於天下系統的低層,被歧視鄙視的現象貫穿歷史,但是所有出身於蠻夷,又遵循華夏文明者,則被視為自己人,如:楚華人,北周王族,尉遲敬德,高仙芝,李克用,劉知遠,乃至元好問,鄭和,納蘭性德等。

    在把宇文氏,尉遲氏,李存勖,鄭和等人物看做自己人這一點上,直到近代民族觀念傳入以前,是完全沒有打折扣的,而在西方民族觀念傳入以後,他們都成了異族。

    可見,中國古代,對於民族的劃分,並不是完全按照血統,而是更多的基於文化,對於天子的看法,也並不是基於血統,而是基於“天道”或“民心”。

    在中國近代以前,可以確定的講,人與人基本不以祖籍出於哪個民族,祖宗講的是不是中國話為判斷人群劃分的標準。而只以此人現在是使用什麼文化,遵循哪種世界觀作為劃分標準。即便是以血統祖籍劃分了人群,其劃分的人群利益立場,也遠低於階級,政權派別,居住地和生活方式。這一點從唐宋明三個朝代,漢族和少數民族錯綜複雜的統屬關係就可以清晰的看到。

    以“天道”賦予的“天子”與生俱來的特權為核心,天下所有人都遵循這個天道,以華夏文明為“華夷之辨”作為民族利益集團的劃分標準,這才是中華文明傳統而科學的民族劃分方式。

    而現代“民族”觀念提出的,主張民族對立與民族自決,把政治上劃分的民族,作為利益集團的劃分標準,明顯是比較低能,切不尊重文明發展史的一種幼稚的劃分標準,更不符合中華文明歷史上,各個登上歷史舞臺的不同族群,以天下觀為核心,以“華夏文明”為身份標誌,以“天道”為政治目的的五千年文明史。

  • 11 # 邊城浪子57386

    明粉很多都是帶著民族歧視的眼光去看問題的典型的沙文主義。說到明是最後一個漢民族政權。其餘的四個都是少數民族政權,也就是說被少數民族統治了近千年。這點讓很多現在的華人很不爽的一件事,經常看到有人在網上罵什麼滿州狗蒙古狗契丹狗之類惡毒的話。你們覺得有意思嗎?有點文化的人都知道中國的歷史是五十六個民族共同建立的,不是咱們一個漢族單一建立的。五千年以來我們是共同學習相互融合的一個過程,咱們現在的衣食住行哪樣不是學少數民族的。甚至還有很多人說他們屠殺漢人就不是華人是侵略者,那二十四史裡面有遼史金史元史清史,他們不是華人是哪華人呢?一說到少數民族政權就有很多人會說到屠殺我們漢人,但是在我的知識裡面漢人殺漢人,華人出賣華人永遠是最多最殘暴的。就拿明末清初的張獻忠和清末的太平天國義和團,他們對咱們漢人仁慈過手軟過嗎?說到清割地賠款換了明就能扭轉乾坤嗎?再說明不亡於清而是亡於流民,清只不過撿了個大便宜罷了。明朝那麼好那幾十萬的流民是怎麼來的呢?自秦統一後中國那麼多個王朝,超過兩百年的就漢唐宋遼明清。在冷兵器時代能統治那麼久,足以證明統治者的智慧,即使衰敗也肯定有它失敗過錯的地方。既然我們都是華人我們是漢族,為什麼心胸就不能寬闊一點,沒必要把以前的民族矛盾放在網上起鬨這樣沒什麼意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拍攝時,物件大多數都不是專業模特,那如何輕鬆愜意的讓對方配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