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瘋狗的輕武
-
2 # hjf1390lt
印度人的觀點簡單:能打死人的槍就是好槍新式機槍相比現在免費的舊布倫,除了價格貴(德國MG5大約4-5萬美元一挺),能裝光學瞄具,用一二百發的彈鏈供彈,也沒多大不同。
烏克蘭大概持同樣觀點,拖出更古老的M1910水冷式重機槍走上東烏戰場。這些古董槍的威力和精度都足夠打死人還能上戰場發揮餘熱我不奇怪,奇怪的是還有這麼多老槍沒回爐煉成鋼?
-
3 # 鐵桿軍迷
二戰時期的布倫式輕機槍
1944年起,加拿大透過租借法案,向中國軍隊提供了大約4萬挺布倫式輕機槍,槍身刻有"七九勃然加拿大造",將口徑改成7.92毫米,是為了考慮與國內軍隊的7.92毫米毛瑟步槍彈通用,而英國及英聯邦軍隊使用的依然是7.7毫米布倫輕機槍。
此槍是英國捷克ZB-26輕機槍的生產和使用權,由恩菲爾德兵工廠製造,1938年投產,命名為“MKI 7.7毫米布倫式輕機槍”,裝備了英國軍隊以及英聯邦軍隊。
布倫式輕機槍,有良好的適應能力,使得其使用範圍十分廣泛,在進攻和防禦中都被使用,是被實戰證明的最好的輕機槍之一,與美軍的勃朗寧自動步槍一樣,能夠提供攻擊和支援火力。
採用槍管氣方式的布倫機槍,全槍長1.15米,槍重10.5公斤,射速每分鐘500發,30發彎彈匣供彈,供彈具在機匣上方,有單發和連發兩種射擊模式可供選擇。
ZB-26輕機槍容量20發子彈彈夾,對於輕機槍來說仍顯得裝彈量過小,更多時候必然造成火力的中斷,由於更換彈夾過於頻繁,造成火力的中斷次數過多,布倫輕機槍就採用了30發彈夾供彈,火力的持續性增強了,當然,代價是整槍重量大了。
布倫式輕機槍,使用提把與槍管固定栓可快速更換槍管,採用兩腳架,也可架在三腳架上,以提高射擊穩定性,當然與與MG-42通用機槍兼顧重機槍的持續火力的概念有所不同。
由於此槍投放戰場太晚,那個時期國軍與日軍正面大規模的戰爭已經很少,戰場使用效果不詳,也很少有這方面的資料可尋。
當時國內軍隊將其稱作“79勃然輕機槍”,採用20發彈匣供彈,英國及英聯邦軍隊使用的7.7毫米布倫輕機槍,卻所使用了30發的彈匣供彈。
布倫式輕機槍,以及捷克ZB-26輕機槍,在建國後被改裝成7.62毫米口徑,使用了56式衝鋒槍的30發彎彈匣,主要裝備國內民兵使用,所以國內很多影視劇經常用錯道具,不是真軍迷還真的認不出來。
國軍德械師使用捷克式(布倫式輕機槍是衍生品)
八路軍使用捷克式伏擊日軍
現代化印度士兵使用布倫式
這個布倫式輕機槍,這個名字讀過二戰史的人可能都不陌生,1935年英國正式將該槍列裝為制式裝備,並從捷克斯洛伐克購買了該槍的生產權,由恩菲爾德兵工廠製造,1938年投產,這種輕機槍歷經了二戰,也算是久經沙場了,肯定是用起來沒有大問題。
印度軍隊至今還在大量裝備?印度好裝備布倫式輕機槍的原因很簡單,就是軍工上的缺陷,尤其是槍械設計和生產上的缺陷,不然有能力自給自足就沒必要還裝備那些了。以前有一個訊息大家或許也聽說過,印度的軍工廠生產不了5.56毫米口徑的步槍子彈,對於印度軍隊來說,槍械的確是個硬傷,其裝備槍械真是五花八門,口徑多大都有,而且是哪個年代都有,主要是印度確實還不是為了武器的多樣化。印度自己也研製過英薩斯步槍,但是結果跟阿瓊坦克和光輝戰鬥機差不多,軍方十分不滿意啊,布倫式輕機槍雖然老點,可實用性總比自己研發的那個好吧,能拔膿就是好膏藥啊。
客觀點說,裝備那麼多布倫式輕機槍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就是對軍隊戰鬥力的影響確實不是致命的,槍械這個東西,如果不是有很致命的硬傷的話,好的和壞的能有多大差別。二戰時候的槍也不是打不死現在的敵人,現在的槍也不能當導彈用,槍械這類武器射手的素質還是佔主要方面。大件武器不一樣,比如拿豆戰車去打M1A2,你就是打光了炮彈也摧毀不了一輛M1A2,從哪個方向打也不能摧毀,這是沒有辦法的,坦克手再優秀沒有用,坦克不給力。
但是話說回來,印度如果沒有一系列獨立自主設計生產的槍械,對於軍隊長期發展肯定是不利的,雖然一支槍在戰場上的作用不大,但是槍的裝備量很大,士兵人手一支,所以於印度軍隊的長遠發展很不利,容易被卡脖子。
-
4 # 軍武雜談
印度軍方不想換掉“布輪”輕機槍嗎?當然想換!但問題是印度本身不具備換槍的能力。
印度能夠自產且無障礙供應彈藥的機槍有幾種?大部分人都不怎麼清楚吧?沒錯,“布輪”輕機槍就是印度目前少有的幾款,不僅能夠完全自給,而且還能夠自行完成彈藥補充的輕機槍。
印度陸軍的輕武器目前屬於一團糟糕的情況,雖然有以色列TAR-21、SIG550/551、F2000等一些列高檔貨,但是隻有精銳部隊有資格裝備。常規部隊用什麼?不是AK系列,就是中國產“英薩斯”步槍。
按照原來的計劃,如果印度方面能夠順利完成“英薩斯”槍族的換裝計劃,那麼還是有可能使用“英薩斯”輕機槍取代掉“布輪”輕機槍的。不過天不遂人願,“英薩斯”槍族不上不下,沒成為“印度之光”也就算了,還進一步抹黑了印度輕武器領域的門面。
如果印度自己能夠生產M249輕機槍、PKM通用機槍等一系列輕機槍,並解決其彈藥的穩定供應,那麼肯定是會捨棄掉“布輪”輕機槍的。
-
5 # 李公子談歷史
捷克斯洛伐克在上個世紀20年代研發製造了ZB-26輕機槍,這款輕機槍曾經大量出口到中國,即著名的捷克式輕機槍。
布倫式輕機槍就是在基於捷克斯洛伐克的ZB-26輕機槍的基礎上按照英軍的要求改進而來。
相較於ZB-26式輕機槍,布倫式輕機槍將口徑從7.92毫米改成了7.7毫米,這樣就可以使用英制的7.7毫米標準步槍彈。還有就是將20發裝彈量的彈匣提升到了30發,提高了火力持續性但同時也加大了重量。此外還有很多細節上的改進這裡就不再一一列舉。
布倫輕機槍在1938年正式投產,正式命名是“MKI 7.7mm布倫式輕機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布倫式輕機槍不僅英國軍隊大量裝備,它還被英聯邦國家軍隊大量裝備。此外布倫式輕機槍還大量出口給反法西斯盟國,比如說中國就曾經接收了不少的布倫式輕機槍,當時布倫式輕機槍在國內被叫做“勃然輕機槍”。當時國內廣泛使用的是7.92mm毛瑟步槍彈,與7.7mm口徑的布倫式輕機槍不通用,後來還專門設計了一款7.92mm口徑的布倫式輕機槍供應給中國。
由於布倫式輕機槍出色的效能,這款輕機槍一直用到了戰後,印度甚至直到現在還裝備著這款輕機槍。
當然,印度裝備的不是20世紀30年代生產的那款,印度直到現在還裝備的布倫式輕機槍是英國在二戰之後升級改進的型號。
1953年,英國將布倫式輕機槍進行一番升級改造,換上輕量化的腳架和鋼製槍管,口徑改成了北約制式7.62mm子彈。這一型號被命名為L4A1,這一型號的輕機槍英國自己用到了上個世紀八十年代。
不過話又說回來,一些冷戰甚至是二戰時期的老裝備一直用到現在也不是什麼非常稀奇的事情(當然這期間肯定有過升級改裝的)。
尤其是槍械,更新換代更是緩慢,一些效能優異的槍械用個幾十年也沒啥奇怪的!
比如說著名的柯爾特m1911,這款手槍是美華人約翰·勃朗寧在上上個世紀(19世紀)末期設計研發,上個世紀初期(1911年)成為美軍的制式手槍,一直到1986年才正式退役。但時至今日,還有不少美國士兵以及美國警察依舊是裝備著這款手槍。
m1911手槍的設計者約翰·勃朗寧還設計了一款著名的武器——M2式勃朗寧重機槍。和m1911一樣,M2重機槍也是一款長壽武器。
約翰·勃朗寧
這款重機槍在1921年開始在美軍之中服役,一直用到了現在。美軍現在還大量裝備著它的改進衍生型號,就算是那些老式型號,世界上依舊有很多國家還在使用著。
-
6 # 王司徒軍武百科
印度一貫喜歡打腫臉充胖子,唯獨這個布侖機槍屬於實事求是,符合印度國情,沒有瞎整亂搞,是印軍中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而且,印度的這個可不是二戰的布倫式機槍,這是戰後英國按照北約標準改進生產的L4型。
今天的印度共和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從英國殖民地中獨立出來的,許多印軍部隊的前身,其實就是殖民地部隊。什麼土邦軍隊,尼泊爾傭兵,錫克族戰士,亂七八糟有一大堆。
殖民地一貫就是這個套路,在中國以華制華,在印度就以印製印嘛,有些印軍還參加了八國聯軍侵華,幫助英軍外搞侵略,內搞鎮壓。
準確的說,這些殖民地部隊在過去屬於有編制的英軍序列,類似的還有大洋洲的澳新軍團、馬來的海峽殖民地軍團、尼泊爾廓爾喀軍團等,這些二類軍團跟著英軍東征西討,包括參加二戰,與隆美爾正面硬碰硬,戰鬥力有時候比正牌英軍還強些。
布倫式機槍是當年英軍相當喜愛的一款武器,原型是捷克ZB26,英國拿到技術後自產,1935年英軍列裝,作為英軍的前印度殖民地軍也就跟著用上了,裝備生產也被擴散到了各大殖民地。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甘地搞“非暴力不合作運動”,英國被迫退出了印度殖民地,讓印度殖民地得以獨立成巴基斯坦和印度共和國。
當時的印度繼承了原英國留下的一切,包括成建制的殖民地軍隊和武器裝備生產線,所以印軍的武器裝備在很長時間裡也是原封不動的英國貨,比如恩菲爾德步槍、司登衝鋒槍等等。
布侖機槍作為英軍喜愛的明星裝備自然也包含在內,這些武器在戰爭時作為英聯邦的軍用裝備,在日不落帝國的殖民地範圍內遍地都是,印度一獨立,就成了印度人的腰桿子。
英國給印度帶去了不可磨滅的印象,直到今天,印度軍隊仍然有很大程度的英國血統,比如英式操典、英式的武器裝備、英式的戰術方式等等,連英軍的豬食和紅茶也學去了。
儘管印度獨立了,但他們仍然是個英聯邦國家,不可避免的使其受到了英國體系的影響。
二戰之後,英國對布侖MKⅡ、MKⅢ進行了升級改造,將其原先的7.7mm(.303in)彈藥口徑改為發射北約7.62NATO彈藥,稱之為 L4系列,成為MKⅠ、MKⅡ、MKⅢ之外的新品種。
大體上L4與老布侖沒什麼區別,它主要是英國為完成北約彈藥標準統一而做出的改變,並且這種改變並沒有影響到布侖機槍的效能。
其中L4A1、L4A2都是MKⅢ的改進版,屬於短管,之後在這個基礎上添加了鍍鉻槍管,改造出了L4A4。
L4A3屬於MKⅡ的改進版,之後在這個基礎上添加了鍍鉻槍管,改造出了L4A5。
布侖機槍於80年代才開始從英軍中退役,這款被認為是“二戰最好輕機槍”的裝備,已經不適應於北約的全自動化戰鬥環境了。
英軍為了不被輕機槍拉胯,早在60年代就開始找比利時要來技術,山寨了FN MAG通用機槍(美軍的M240通用機槍),製造了出了零部件與MAG不能互換的L7型通用機槍。
在SA80槍族裡,英華人除了製造L85突擊步槍,還製造了一款L86輕機槍,這些玩意兒的口碑路人皆知,咱也就不乳英了。
後來英國乾脆也不自己造了,反正不是朝美軍看齊麼,直接找比利時購買FN米尼米機槍裝備部隊,也就是美軍裝備的那款M249班用機槍的同胞兄弟,他們稱之為L108A1。
英華人不玩了可以撤場,印度人沒了英華人那可是連鐵路都修不動的;布侖L4是印度為數不多能夠自產的輕武器,不生產布侖,難道生產米尼米?
別!布侖機槍其實還挺香的,至少在印度人看來確實是如此。
估計因為原始技術來自二戰前的東歐,又經歷了二次大戰的毒打,布侖簡單可靠,不怎麼吃材料和加工精度,所以無論生產質量還是部隊實用口碑都還不錯,遠超不靠譜的因薩斯之流。
印度人最放不下的是布侖機槍的精度,這是布侖機槍的絕活之一,二戰時該槍甚至因為精度太高,導致部隊埋怨彈著點不夠散,導致工廠修改管壁,人為製造散佈率。
在於巴基斯坦的戰鬥中,布侖機槍表現的非常良好,它實際被當做重管步槍使用,能在很遠的距離對巴方的AK進行壓制。
布侖機槍的戰鬥全重在11公斤左右,比14公斤的M60還輕不少,雖然火力沒M60通用機槍那麼猛,但它只是班排武器,且彈藥是一樣的。
如果與米尼米機槍對比,它11公斤的重量比全重堪堪10公斤的米尼米也沒大到哪去。當然,米尼米是彈鏈\彈匣系統,200發彈鏈都佔掉2.75公斤,現代武器是絕對比二戰貨要強的。
布侖機槍的可靠性深受印軍喜愛,它的故障率很小,皮實耐用還便宜,全威力的7.62NATO槍彈非常令人安心。
在某些傳聞裡,印軍引進的米尼米機槍在高原表現的並不好,尤其在高寒地區,槍管縮脹很影響射擊精度,但布侖機槍偏偏就沒這種事兒。
我軍繳獲的印度機槍
如此,作為印軍中歷史悠久,用著順手,製造也多快好省的良心武器,布侖機槍也就一直都奮鬥在第一線,活的還挺滋潤。
實際上布侖機槍當年那些老戰友都還健在,什麼恩菲爾德步槍,斯登衝鋒槍,FAL自動步槍,它們在印度的各個武裝崗位中都活得好好的,FAL甚至共存有英制和公制兩個標準,也虧印軍用得下去,這種軍隊太可怕了!
順便畫蛇添足一下,對面巴基斯坦也在用布侖機槍,畢竟以前是同一塊殖民地嘛,好東西你有我有全都有。
巴基斯坦還有嫡傳的MG42——MG1A3通用機槍,這槍血緣比MG3更接近MG42,基本也就是個改膛加鍍鉻,與布侖L4的改進手法差不多。唉,要不怎麼印巴是哥倆呢?
-
7 # 科羅廖夫
要論輕武器裝備的雜亂和複雜程度,印度說自己第二,估計沒人敢當第一。印軍各個部隊之間,輕武器裝備水平的參差程度,有著天壤之別,有的精銳部隊裝備著來自以色列的TAR-21步槍,大部分裝備不靠譜的中國產英薩斯步槍或老舊的AK-47,準軍事部隊甚至用一戰時的“恩菲爾德”步槍,估計膛線都快磨平了。有一種二戰老古董仍在印軍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這就是英國“布倫”式輕機槍。
“布倫”式輕機槍與抗戰時中國大量裝備的“捷克”式輕機槍有很深的淵源,它最初就是著名的ZB26輕機槍參加英國新型輕機槍選型時,被英國軍方選中,並根據英國軍方的要求改進而來的。同ZB26輕機槍一樣,都採用導氣式工作原理,槍機偏轉式閉鎖方式,即槍機尾端上抬卡入機匣的閉鎖槽實現閉鎖。
“布倫”式輕機槍是二戰中英聯邦國家軍隊班排一級的火力支柱,隨著英聯邦國家軍隊打滿了二戰全場。其效能可靠、適用範圍廣、陣地轉換迅速,30發的攜彈量在那個自動火器尚未完全普及的時代還可接受,快速更換槍管的設計也有益於提高火力延續性。因此,到了1958年北約各國統一步槍制式口徑,英國仍繼續沿用“布倫”輕機槍,改進成L4系列,以適應北約制式7.62×51 毫米NATO步槍彈。
“布倫”輕機槍固然效能可靠,但畢竟底子是20世紀30年代的設計,在1962年的對印自衛反擊戰中其效能的差距就暴露無遺。我軍當時全面換裝的56式輕機槍,空槍帶兩腳架的重量僅為7.1公斤,機動性要好得多;56式輕機槍採用100發不可散彈鏈供彈,火力延續性遠強於30發彈匣的“布倫”式;當時我軍的步、衝、機均為相同的7.62×39 毫米中間彈,彈藥互為通用,且比印軍7.7×56毫米的.303步槍彈輕不少,印軍在攜帶7個30發彈匣的情況下,其重量與56式輕機槍攜帶5個100發彈盒相近。“布倫”式唯一的優勢可能就是射程遠,但在我軍穿插近戰的打法下,遠射優勢也無從發揮。
可嘆的是,斗轉星移近60年,印軍很多部隊還在裝備著這款二戰老古董,只不過用的7.62×51 毫米的L4版本,而且相比炒的沸沸揚揚的新選型步槍專案,通用機槍方面印度人似乎並沒有太大動作。看來,這把抗戰時我們爺爺用來打鬼子的機槍,印度人還得接著用啊。
-
8 # 懂槍帝壹哥
我來個靠譜回答
印度使用的那款輕機槍早已不是二戰時期的布倫輕機槍!而是一種改進型號。
▲最明顯的就是沒有彎彈匣和喇叭口
ZB-26捷克式輕機槍是二戰前十分優秀的一款輕機槍,英華人眼紅,從捷克購買了生產權仿製出本文的布倫式機槍,口徑為英制7.7,彈匣裝彈29發,裝備了所有英聯邦國家,包括當時的英屬印度。布倫式機槍的效能咱就不囉嗦了,其他人也都講爛了,咱就說點別人沒說過的。
布倫機槍的效能確實很出色,二戰結束後很多英聯邦國家不捨得扔繼續裝備部隊,後來北約開始實行統一標準口徑,1957年英軍便將布倫式機槍重新射擊,改成了7.62X51北約口徑繼續服役,型號名稱為布倫式L4型,彈匣容量提升到30發。
▲二戰時期的布倫機槍,與現在的布倫L4是有區別的
後來英國陸續改造出布倫式L4A1——L4A7等等諸多機槍型號。有的提供給特種部隊,有的裝備英國皇家海軍。而L4A7型在槍口上安裝了瓣型消焰器(原版是喇叭形消焰器)。L4A7這個型號是英國專門為印度設計的,但是印度並沒有接受,而是選擇了自己生產這款槍。
雖然它仍然是布倫式這種二戰老槍的改進型,但拿到今天來說效能仍然夠用,首先就是它的結構可靠,故障率低。印度的英薩斯機槍原本打算取代它,但是結果故障頻發,最終又換回這款老槍。
▲印度英薩斯機槍射擊幾十發後卡殼
作為一個不會生產好槍的世界大國,印度算是出類拔萃了。零幾年那會孟買發生恐怖襲擊,印度警察手持100多年前的李恩斯菲爾德步槍和木棍出現,結果被恐怖分子的AK掃射的不敢抬頭。
▲手持老李步槍躲在角落裡的印度警察
如今只能從世界各地進口好槍,在輕機槍方面,他們最近還打算進口一批內格夫輕機槍、南韓的K12等來替換掉軍隊中的二戰老槍
-
9 # 米曹說事
說起布倫式機槍,可能很多人對它都不是很熟悉,但是要說起它的另一個名字,那可是大名鼎鼎,布倫式機槍其實就是捷克式機槍的改進版。說起捷克式機槍,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在二戰期間,我們的部隊就使用這種機槍。其實這種機槍的正式名稱為zb26機槍,這種機槍的的效能很好,因此出現了一系列的改進型。
在20世紀30年代初期,英國開始考慮更換自己軍隊的機槍。英國也感覺捷克這種機槍的效能不錯,因此大量採用了捷克式輕機槍的成熟設計,隨後推出了布倫式機槍。如果嚴格的說,布倫式機槍屬於捷克式輕機槍的衍生品。
在英國軍隊中,布倫式輕機槍一直使用到了1977年。印度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印度軍隊的前身,就是英屬印度軍隊。因此,印度軍隊使用了大量的英國武器。印度士兵的操練方式也是英式的,印度獨立之後,印度軍隊繼續使用英國武器。在60、70年代,印度軍隊的標準配置就是布倫式輕機槍、英77步槍。在80、90年代,隨著經濟的發展,印度的國力也在增強。印度軍隊的武器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進,布倫式輕機槍和英77步槍從一線主力部隊撤裝,但這並不意味著,布倫式機槍徹底消失。因為一些二三線部隊,至今仍在使用這種機槍。在印度山地部隊的演習中,還能夠看到這種機槍的聲音。
那麼為什麼印度捨不得放棄這款二戰時期的機槍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改造後的捷克輕機槍最大的優勢就是製造容易,材料簡單,成本低,用普通鍛造後的鋼材也能製造,並且其精準度高,生命力頑強,因此對於像印度這樣軍事工業基礎薄弱的國家來說是再好用不過的軍事武器了。
二、印度之所以還執意保留,主要是因為這款輕機槍的效能確實非常出色,其結構簡單、動作可靠、使用維護也很方便,更換槍管十分便捷,只有一個人的時候,也都可以很輕鬆地進行射擊操作。
三、布倫式機槍使用的7.92毫米步槍彈即使在現在來說,威力也絕對不算小,儘管自身還存在著彈匣容量不夠,無法持續提供火力支援等問題,但對於印度二線部隊訓練和應對低強度的衝突,還是能派上一定的用場,所以乾脆就讓它繼續發揮餘熱了。
綜上所述,布倫式機槍之所以一直在印度軍隊中使用,是因為印度自身的軍工基礎和國情決定的,由此可見,一款優秀的武器並不受年代的限制,不求貴的,只求實用的,只要能發揮實際作用,在什麼時候都是一款好的武器裝備。
-
10 # 行攝清遠
原因很簡單,印度這個號稱自己是亞洲軍事大國的國家,連輕武器都不能自產自給,在不能形成班用武器體系之前,輕機槍能用就用吧
-
11 # 鍋蓋頭司令
印度好裝備布倫式輕機槍的原因很簡單,就是軍工上的缺陷,尤其是槍械設計和生產上的缺陷,不然有能力自給自足就沒必要還裝備那些了。以前有一個訊息大家或許也聽說過,印度的軍工廠生產不了5.56毫米口徑的步槍子彈,對於印度軍隊來說,槍械的確是個硬傷,其裝備槍械真是五花八門,口徑多大都有,而且是哪個年代都有,主要是印度確實還不是為了武器的多樣化。印度自己也研製過英薩斯步槍,但是結果跟阿瓊坦克和光輝戰鬥機差不多,軍方十分不滿意啊,布倫式輕機槍雖然老點,可實用性總比自己研發的那個好吧,能拔膿就是好膏藥啊。
這個布倫式輕機槍,這個名字讀過二戰史的人可能都不陌生,1935年英國正式將該槍列裝為制式裝備,並從捷克斯洛伐克購買了該槍的生產權,由恩菲爾德兵工廠製造,1938年投產,這種輕機槍歷經了二戰,也算是久經沙場了,肯定是用起來沒有大問題。
客觀點說,裝備那麼多布倫式輕機槍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就是對軍隊戰鬥力的影響確實不是致命的,槍械這個東西,如果不是有很致命的硬傷的話,好的和壞的能有多大差別。二戰時候的槍也不是打不死現在的敵人,現在的槍也不能當導彈用,槍械這類武器射手的素質還是佔主要方面。大件武器不一樣,比如拿豆戰車去打M1A2,你就是打光了炮彈也摧毀不了一輛M1A2,從哪個方向打也不能摧毀,這是沒有辦法的,坦克手再優秀沒有用,坦克不給力。
但是話說回來,印度如果沒有一系列獨立自主設計生產的槍械,對於軍隊長期發展肯定是不利的,雖然一支槍在戰場上的作用不大,但是槍的裝備量很大,士兵人手一支,所以於印度軍隊的長遠發展很不利,容易被卡脖子。
-
12 # 皇家橡樹1972
印度陸軍到現在還在使用“布侖機槍”的原因,首先還是用著習慣,印度在1947年獨立之後才有了自己的軍隊,在這之前是“英屬印度軍隊”,就是由英國軍官(到少尉級別)指揮的印度大頭兵,“英屬印度軍隊”為大英帝國征戰了150年的時間,幾乎參加了近現代以來英國的所有的對外戰爭,還由於印度是英國最總要的殖民地,英國所有的輕武器都裝備齊全的運到了印度,甚至著名的“達姆彈”都是在印度首次生產出來的。“布侖機槍”與我們熟悉的捷克ZB–26有很深的淵源,1920年代ZB–26問世後由於效能優秀在國際上熱賣,出口到了很多國家,英國當時也打算研製新型輕機槍就派人去捷克考察,覺得效能確實比較理想,隨即購買了技術後進行了適當的改進,就形成了“布侖機槍”,它也成為二戰時期英國步兵連隊的標準配置武器...同時英屬印度軍隊也大批的配置。
1947年印度獨立之後,陸軍的根底就是前“英屬印度軍隊”,所以包括:李.恩菲爾德步槍和“布侖機槍”都成了印度步兵的基本裝備,由於數量很大配置到了一班一挺...長期的這樣使用一型機槍,還沒有別的型號,再加上庫存量較大消耗不完,也就逐漸形成了使用習慣。對印自衛反擊戰當中被我軍大量繳獲的“布侖機槍”(MK3型),“布侖機槍”在二戰期間確實性能不錯,但是這槍與它的基礎型號ZB–26一樣的問題就是火力持續性不好,ZB–26是20發直彈匣供彈,它是30發弧形彈匣只是多了10發,並沒根本性的提高火力持續性,戰場上頻繁的更換彈匣會貽誤戰機的,搞不好就在換彈匣的幾秒鐘內被對方的輕機槍打死了!所以,二戰期間美軍和德軍的機槍採用彈鏈供彈,MG42輕機槍狀態時也使用75發彈鼓,火力持續大大好於“布侖”,就是戰後研製的輕機槍也都採用彈鏈或彈鼓供彈,極少採用彈匣為主供彈具。對印自衛反擊戰當中的印軍仍然使用二戰期間的7.7毫米MK3型布侖,並不是1958年後統一口徑的7.62×51彈L4型。布侖機槍在戰場上與我軍的56式輕機槍(捷格佳廖夫RPD,後來改進彈鼓成了56–1)對抗過,由於布侖機槍不論效能可靠性還是火力持續性都不如56式輕機槍,在戰鬥中經常被56式壓制,沒有了輕機槍的火力支援,印軍很快的就敗陣潰逃!所以,我軍在繳獲大量的“布侖機槍”後根本看不上眼這種老舊武器。印軍的步兵班兩挺布侖L4、一具瑞典古斯塔夫84毫米M2型火箭筒、其他人拿的印度自己研製的“英薩斯”突擊步槍。
總體來說,印度軍隊使用“布侖”習慣是一方面,最主要的還是印度軍事工業整體性的落後,到現在仍然沒有研製出來一型可靠的突擊步槍,更不要說輕機槍了,進口槍又太貴,沒辦法只能繼續使用“老布侖”。布侖機槍在中國也使用過10多年的時間,抗戰期間英國對中國軍事援助,委託了加拿大兵工廠製造了一批“布侖機槍”運到了中國,但是它的口徑是7.7毫米,與中國當時主要槍械使用的7.92毫米不同,出現了彈藥缺乏的情況...於是加拿大開始製造7.92毫米版本的布侖,有幾萬挺之多,運抵中國後與中正步槍、民二四重機槍實現了子彈通用,當時我抗日軍民覺得“布侖”這個名字不好聽,不倫不類...將其改名為“勃然”,意為:勃然而起、奮勇抗擊!
“勃然七九”在我軍一直服役到56式開始大規模生產,才退役交由地方民兵使用,又經過幾年由於沒有7.92毫米子彈,沒子彈槍還咋用?所以它就被全部淘汰了。
-
13 # 國平軍史
布倫式輕機槍,屬於非常古老的步兵支援武器了,在二戰中屬於印聯邦軍隊的制式裝備;爺爺輩的軍人都知道,抗戰時期加拿大政府向抗戰軍隊提供了數萬挺布倫式輕機槍,將口徑由7.7毫米改為7.92毫米,方便與中國軍隊的毛瑟7.92毫米步槍彈通用,在國內被稱為“79勃然 ”。
此槍,是英國從捷克布林諾兵工廠引進樣槍和全套技術圖紙的基礎上改進而成,由恩菲爾德兵工廠製造,由原口徑的7.92毫米調整為7.7毫米,以方便通用英軍大量庫存的7.7毫米步槍彈。
由於原槍捷克ZB-26輕機槍採用20發直彈匣供彈,導致火力稍有不足,英軍工就開發了30發彎彈匣,子彈數量由此提高了一半,增加了布倫式輕機槍的持續射擊時間,對作為步兵班火力支援的輕機槍來說意義重大。
實戰時,輕機槍火力非常重要,畢竟當時的步兵基本上裝備的是5發手動步槍,火力非常稀薄,步兵班沒有輕機槍,很難擋住進攻方的大規模進攻和軍刺衝鋒。
英國征服並統治了印度190年,殖民時間較長,英語之所以成為全球說的人最多的語言,得益於印度13餘億龐大的人口基數;一戰、二戰,在英聯邦參戰的軍隊中,印度都是歷來出兵最多的國家,全副裝備英軍制式武器。
截止到當下,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網路上依然能看到印度警察裝備著百年老槍參與過二次世界大戰的李·恩菲爾德栓動步槍,印度軍警對英制裝備早就用習慣了,一杆百年老槍都捨不得扔掉,即便軍隊不用,警察照用,那會捨得扔掉1935年正式裝備英軍的布倫式輕機槍。
布倫式輕機槍,到現在還是印度軍隊的制式裝備,原因是此槍確實質量好,進攻和防禦作戰兩相宜,有大量庫存的7.7毫米步槍彈可使用,此外,印度軍隊還裝備發射7.62毫米北約步槍彈的L4型布倫式輕機槍,此其一。
其二,印度軍工發展不平衡,槍械設計和生產上都有缺陷,典型自研的英薩斯步槍都暴露出質量問題,跟阿瓊主戰坦克和光輝號輕型戰機差不多,印度軍方自身都不滿意,且5.56毫米子彈也搞不定,就直接從以色列進口了整條5.56毫米步槍彈生產線。
其三,輕機槍肯定是要比步槍設計和製造難度大,對於一個步槍都難以搞定的印度來說,也不願冒這個險去開發所謂的中國產輕機槍;布倫輕機槍畢竟經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實戰的嚴峻考驗,雖然有效射程僅為600米,不如原槍捷克ZB-26輕機槍的1000米,但實戰時輕機槍開火,也就數百米甚至近至100米,因此,布倫輕機槍依然是印度軍隊的制式裝備。
-
14 # 方法功夫
因為印度的阿三們壓根就不重視機槍這這種東西,印度人自己造的步槍,他們連子彈都招呼不出來呀,那他們造機槍幹什麼?機槍造了自的也造不出來
-
15 # 夕霧184946735
官方的話就是勤儉持家,因為布倫機槍效能好,精度高,不講究環境。現實就是印度根本不能獨立製造新的機槍,還有就是撥款,一層一層的下來,還剩多少,乾脆分了加菜。印度的貪腐很嚴重
回覆列表
這批布倫機槍是1958年該用7.62x51北約標準彈的版本,一般被稱之為布倫L4輕機槍。這批槍經歷了不少改型,而且相當長一段時間都在英聯邦國家服役
諸如紐西蘭,加拿大之類的英聯邦國家也差不多到90年代才開始換裝這批機槍,所以三哥用到現在也不奇怪
你這麼想唄,輕武器這玩意整個20世紀的發展就沒啥太大的突破,無非就是結構原理上的試錯和材料學的改進。
而布倫這種長活塞導氣+槍機偏移閉鎖的槍在結構上的路子沒錯,雖然材料上確實過時,但也不是不能用。
講道理印度軍隊自打2012年也淘汰了布倫L4,然後把這批老東西丟給了警察使用,下圖就是2016年拍到的印度警察,手握L4。
想想他們警察現在都還在裝備著大量軍隊淘汰下來的恩菲爾德大栓... 布倫L4還在役也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