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想知道世界史裡有哪些厲害的重灌騎兵
13
回覆列表
  • 1 # JD高階私人定製

    “戰術大師”帕提亞鐵甲駱駝騎兵。作為古羅馬時期中東世代的騎兵民族來說,帕提亞人幾乎一生都在馬背上度過,鐵甲騎兵一直是這個國家軍隊的代表,在和羅馬的對決中,帕提亞騎兵利用其強大的機動性幾次痛擊過當時不可一世羅馬軍團。並且後來他們發明的“帕提亞騎兵戰術”成為了各大騎兵大國必定參考的文獻。“馬穆魯克”阿拉伯重灌騎兵。在阿拉伯,馬穆魯克是奴隸的意思,這支騎兵的成員一般都是從幼年就被奴隸主購買,被買的小孩奴隸從小就接受了魔鬼般殘酷的訓練,以致於後來他們長大成為了“馬穆魯克”以後便脫胎換骨,成為了當時阿拉伯帝國一支恐怖的僱傭軍團,也是這支軍隊打敗了當時侵略阿拉伯的蒙古騎兵。“騎士的榮耀”法蘭西重灌騎士。重騎兵在歐洲是最為繁多的,幾乎每個歐洲國家都有屬於自己的重灌騎兵部隊,但屬法國的重灌騎兵最為出名,他們在歐洲戰場上表現出色,作戰勇猛而又有濃厚的“歐洲騎士精神”所以他們成為了當時法蘭西榮譽的代表。“聖之翼”波蘭翼騎兵。這是一個不滅的神話,這是一支打的80%的戰役都是以少勝多的騎兵部隊,在中世紀時期的波蘭,這支傳奇部隊抵禦了多次奧斯曼與俄羅斯帝國的強攻,他們聖潔的雙翼讓他們衝鋒起來就像是上帝派來拯救蒼生的天使,這是一支世世代代無畏的騎兵,在二戰時他們的後代在與納粹坦克較量的時候沒有絲毫畏懼。“騎士們,衝鋒!”二戰時波蘭騎兵軍官對沖鋒前最後的一句話。“帝國遺產”拜占庭重騎兵。他們是史上裝備最好的重騎兵,在拜占庭全勝時期,這支騎兵在和法蘭克的戰役中幾乎戰無不勝,使得後來中東各種都把有這種重騎兵視為自己國家強大的象徵,但歷史上沒有不敗的傳奇,這支常勝騎兵隨著拜占庭的沒落打了一次大敗仗,也是唯一的敗仗,從此後就消逝在歷史的長河中。“大明戰魂”遼東鐵騎。遼東鐵騎是在中國抗倭援朝時期由明朝遼東總兵李成梁父子麾下的部隊,李氏一門善長騎兵突襲,這支騎兵在李將軍麾下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在征服蒙古和萬曆北韓之役中勇猛無敵,當時侵略北韓的日軍在與這支騎兵部隊交手無不聞風喪膽,並且這支部隊還多次平定女真部落的叛亂,為大明帝國鞏固江山做出了卓越貢獻。“虎豹騎”魏國精銳騎兵。虎豹騎是由曹操組建的三國時期最為精銳的騎兵部隊,歷來都歸曹氏家族親自統領,這支騎兵在長坂坡戰役中擊敗劉備,又於後來與馬超的戰役中大敗馬超,立下的戰功無數。“鐵浮屠”金朝超重灌騎兵。鐵浮屠是女真重灌騎兵的別稱,在金朝與中國宋朝的交戰中,這支由完顏宗弼帶領的騎兵跟隨他征戰宋朝,一路上他們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一直氣勢洶洶殺到潁河邊上的順昌。順昌守將劉錡帶領士兵英勇奮戰,終於將完顏宗弼的這些重騎兵消耗殆盡,最後被中國名將岳飛截殺。“天下無敵”明末關寧鐵騎。他們是明朝最後的光輝,是明末建立的一支兵力不多,但戰鬥力極強,是明朝末年最精銳的部隊,可以正面對抗當時的“八旗軍”。他們在與皇太極的一次戰役中大敗敵軍,一戰成名。明朝末年因為有這種部隊清朝不敢再犯大明江山一步。他們的統帥吳三桂開城放清軍進城後又隨吳三桂抗擊清朝中又打了不少勝仗,所以後來他們就有一句“關寧鐵騎,天下無敵”的稱號。“上帝之鞭”蒙古鐵騎。由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組建的騎兵,戰鬥力已經讓當時的歐洲把他們稱作為“黃患”他們的裝備是全蒙古最好的鐵甲,馬匹是全蒙古最為迅速優良的戰馬。紀律嚴明是他們的作風,成吉思汗征服世界的時候並沒有帶多少兵,而這支恐怖的騎兵部隊正可以以一打十。

  • 2 # 國家人文歷史

    歷史上要說起重灌騎兵,大家總會想到歐洲中世紀國家,主要原因也許在於影視劇以及文學形象的深入人心。而在歷史上能與之相匹敵的重灌騎兵既有蒙古的鐵浮屠,又有阿拉伯的馬穆魯克騎兵。

    到了11世紀後期,法蒂瑪王朝開始衰落,一代雄主薩拉丁逐漸控制了法蒂瑪宮廷,1171年薩拉丁推翻了法蒂瑪王朝,在北非建立了阿育布王朝。

    薩拉丁重整了舊法蒂瑪王朝的軍隊,以“庫爾德古拉姆(薩拉丁自己就是庫爾德人)”與“突厥古拉姆”作為自己的核心部隊。這些軍隊擁有非常好的紀律、良好的訓練及優良的鎧甲。這些古拉姆騎兵也有了一個新的名稱——馬穆魯克。至公元1181年左右,根據記載,薩拉丁軍中共有8529名馬穆魯克。

    絕大多數馬穆魯克都是從克里米亞和俄羅斯南部大平原的突厥部落招募的,另外還有來自花剌子模地區。無論是“古拉姆”或是“馬穆魯克”,都是一個含義:奴隸士兵。但他們與炮灰版本的奴隸兵不同,他們是精英,是被主人非常信任與重視的,他們常被當作家人而不是奴隸。就如同法蒂瑪王朝的肱骨大臣曼杜塔肯,也是古拉姆奴隸出身。有的馬穆魯克也會因為戰功榮升軍官,甚至是高階軍官。

    當時馬穆魯克的鎧甲非常精良,其中最精銳的一些重騎兵使用類似於拜占庭軍隊的那種以大片金屬甲葉交疊的重型札甲,戰馬也仿製拜占庭軍隊使用馬鎧。其中相當於蘇丹馬穆魯克禁軍,被稱為“卡薩基亞衛隊”的重灌騎兵,更是連人帶馬被重型鎧甲所全面保護。

  • 3 # 史話海說

    首先,看著甲,即披甲率,重騎兵的披甲率應該相對較高,為什麼說相對呢?是說相對於同時代的其他各種騎兵,因為不同時期不同的技術背景下,騎兵對甲裝是不同的。有這一時期鑄甲技術的限制,還有對不同攻擊手段防禦能力的要求。所以我們不好限定一個定量的披甲率來區分輕重騎兵。

    第二,看作戰任務,重騎兵的攻擊任務一般來說有兩種,一是正面衝擊敵人陣形,靠人馬甲兵的衝擊力來打亂敵人陣形,使之失去秩序陷入混亂;二是在敵人散亂後,執行鐵錘的任務,通常是以重灌步兵方陣為砧板,完成最後的屠殺。

    提到重騎兵,每個人想到的可能不同,歷史上有許多威名赫赫的騎兵部隊,比如馬穆魯克騎兵,翼騎兵,中世紀那些拿著巨大長矛的罐頭盒,明光鎧,女真人的狼牙棒,或者是明朝的關寧鐵騎。

    我倒是想聊聊一種較為奇葩的騎兵,如果以上面的兩個條件來講,應該也能算得上重騎兵。那為什麼叫作奇葩呢?這裡的奇葩並非貶義哦,而是因為,這種重騎兵誕生於沒有馬鐙和高橋馬鞍的時代。——馬其頓夥伴騎兵。

    夥伴騎兵誕生於古希臘時代末期的馬其頓王國。馬其頓地處古希臘文化圈的邊緣處,既然能接受到古希臘文化的滋養,又不得不經常受到周邊蠻族部落的騷擾。因此,馬其頓人允文允武,同時吸收兩種軍事文化的優點,創造出了自己的騎兵部隊——夥伴騎兵。

    夥伴騎兵的成員,多來自貴族子弟,加之昂貴的裝備,是名副其實的貴族騎兵。

    夥伴騎兵的主武器是一杆長約3.5米的騎槍——旭斯通(Xyston)。這一長度,遠超當時主流騎兵的武器長度——1.8米。在犧牲了投擲功能的情況下,獲得了更大的突擊優勢。

    上圖伊蘇斯壁畫區域性,被公認為表現的是伊蘇斯戰役的最後時刻。左邊的亞歷山大的禁衛軍士兵正在衝鋒。騎士手持的就是旭斯通騎槍。

    旭斯通騎槍為夥伴騎兵的主武器,也是殺傷力最大的武器。這種武器以捨棄投射功能為代價,換來的是針對騎兵的進攻能力——即突擊能力。在沒有馬鐙和高橋馬鞍的時代,長兵器是極難在馬背上使用的。當時的騎兵,要麼是騎行步兵,發揮機動性,機動到位後立刻下馬,轉為步兵作戰,要麼執行偵察、通訊等任務,要麼,執行截擊敵方騎兵的任務。旭斯通騎槍,不僅讓夥伴騎兵在截擊對方騎兵的時候有了更大的優勢,更是衝擊步兵方陣的能力,從而大大加強了戰場的掌控力。

    據說銀幣上是亞歷山大狩獵圖,圖中可見,亞歷山大手持一柄較短的矛,並且是反手持矛。

    上圖是夥伴騎兵正在衝擊象兵,可見此時是正手持矛,而且夾於肘下的。

    可見,正手和反手持矛的方式在當時都有,視戰鬥情況而定。

    副武器是一把柯匹斯(Kopis)反曲單刃劍或者是一柄雙刃旭福斯(Xiphos)劍。曲刃劍更適合於劈砍,雙刃劍更利於刺擊。當然由於當時鑄造技術的限制,劍都較短,約60釐米左右。對於馬上作戰,稍顯不足了一些,聊勝於無吧。

    圖中人物手持的即是柯匹斯反曲單刃劍

    此為雙刃旭福斯劍

    無論如何,夥伴騎兵的甲裝,相對於後來那些具裝化了的重騎兵也顯得簡單了一些。夥伴騎兵的標準佩甲僅限於頭盔和胸甲,這也僅僅是限於技術水平。古希臘人對於盔甲的執著,大概從邁錫尼時期就開始了。夥伴騎兵騎手的標準防護基本限於頭盔和胸甲,但在戰鬥中,有的騎手會放棄著甲,以便能夠更好的使用騎槍和短劍,但也有的騎手會考慮到防禦的需要而加裝護腕和護脛甲。而且,還有部分的馬匹也有了護具,不過多 限於皮革或亞麻制胸甲。

    上圖可見,騎士不止有胸甲,甚至還有護腕與保護肩頭的吞肩。上圖同樣可見馬的胸甲

    夥伴騎兵還建立了資質審查機制。夥伴騎兵會定期對騎手和戰馬進行資質審查。只有達到了夥伴騎兵的素質要求,才會被登記到國王的騎兵員冊上,並且享受津貼。

    夥伴騎兵有犀利的裝備,強大的搭檔,更有名帥的指揮。難怪在亞歷山大麾下能夠所向披靡,打出了赫赫威名。

  • 4 # 沉思的托克維爾

    要先區分重騎兵和重灌騎兵定義的區別,輕騎兵和重騎兵是按分工區分,輕騎兵指用遠端武器襲擾的騎兵。重騎兵指負責衝陣的騎兵。因此,漢朝的突騎和亞歷山大的夥伴騎兵都屬於重騎兵。

    重灌騎兵則是對裝備負重的一種描述,指穿戴的鎧甲很厚,對於這種重灌騎兵的歷史,我就來給大家梳理一下。

    最早出現的重灌騎兵當屬遊牧民族斯基泰人的貴族騎兵,他們是第一批人和馬都穿戴鎧甲的重灌騎兵。

    之後是帕提亞人(安息),帕提亞人貴族為具裝騎兵,僕從為騎射手,依靠這兩種兵種的配合,帕提亞人在卡萊以少勝多,消滅了克拉蘇的羅馬軍隊。

    東羅馬與薩珊的重灌騎兵

    東羅馬與薩珊波斯都繼承了帕提亞的具裝騎兵,並在此之上有所發展。

    魏晉南北朝到隋唐的具裝騎兵

    由於馬蹬的使用,中國的具裝騎兵在南北朝誕生,併成為戰爭的主力。唐代依然有著精銳的具裝騎兵,但由於主要敵人是來去如風的突厥,所以具裝騎兵的地位下降。

    具裝騎兵在唐代使用減少與所謂的弓弩強沒有關係,主要是敵人種類的變化。具裝騎兵衝擊敵人步兵陣列的作用更明顯。

    拜占庭鐵甲聖騎兵

    拜占庭將中東具裝騎兵的傳統發展到頂峰,鐵甲聖騎兵防禦精良,手持長矛和釘頭錘,履立戰功,但是由於人數太少,往往無法叢集使用,因此在和大批諾曼騎士的衝鋒中處於下風。11世紀鐵甲聖騎兵全軍覆沒後,一直沒能重建

    十字軍騎士

    經過查理曼和諾曼時期的發展,西歐的重灌騎兵已經成型,並發展出了夾槍衝鋒,並擊敗了拜占庭和穆斯林的騎兵,被譽為行進中的鋼鐵城牆。

    契丹韓魯朵,西夏鐵yao子,金國鐵浮屠,蒙古的具裝騎兵

    這一時期,從遼到蒙古,都組建了強大的具裝騎兵,將東方的具裝發展到頂峰。這些具裝騎兵,都充當部隊中的精銳主力,在關鍵時刻發起衝鋒。

    蒙古在崛起時沒有具裝騎兵,但隨著征服金國和中東,蒙古人擄獲了大批工匠並引進了更為高大的中亞馬種。組建具裝騎兵的蒙古人輕鬆擊敗了東歐地區的匈牙利俄羅斯騎兵。

    馬穆路克騎兵

    馬穆路克由從小豢養的奴隸組成,戰鬥力十分強大,他們和拜占庭及蒙古重灌騎兵一樣,多是兩用騎兵,既能射箭也能衝鋒。

    1萬2000名馬穆路克在艾因賈魯擊敗3萬蒙古軍隊,名聲大噪,之後,馬穆路克又多次擊敗蒙古伊爾汗國,奠定了其地位。

    但是在18世紀末拿破崙的入侵中,馬穆路克被更為近代化的法軍騎兵擊敗。

    15世紀的法國騎士

    隨著冶鐵技術的發展,板甲終於在14世紀中期產生,板甲作為在防禦力和重量間平衡最好的鎧甲,將重灌騎兵推向了頂峰。

    但是由於火器的發展,重灌騎兵在16世紀便沒落了,15世紀是重灌騎兵最後輝煌的時刻。

  • 5 # 擁酒入懷

    我只說說我所知道的中國古代的重騎兵,國外不瞭解:騎兵從一開始並不是主流兵種,因為在早期沒有發明馬蹬,人在馬上需要用兩腿夾緊馬腹,這已經需要高超的馬術和巨大的體力,沒有辦法完全把雙手解放出來,因此至多射箭,而無法像影視劇裡那樣持長短武器正面搏殺,先秦時代一直是作為奇兵,起出其不意截殺糧道,騷擾偵查等作用,主要兵種是輕步兵,重灌步兵,戰車兵,弓弩手等,考證說馬蹬確切實物發現於東漢時期,應為草原民族發明,東漢錢至多有單個馬蹬,東漢後出現雙馬蹬,後期發展越來越完善,馬鞍也越發精美科學,因此中國的重騎兵是在南北朝時期進入高峰,加上鮮卑等少數民族融入中原,帶來了各自風格的武器裝備,出現了甲騎具裝,人馬俱裝備鐵甲,兜鍪,馬有馬鎧,雞頸等保護,只露出眼睛腿部和尾巴,中國傳統甲冑有很多種,這時主要是扎甲,當然這也是中國古代主流樣式,不是覺得歐洲板甲無用武之地,而是一者歐洲板甲到十五十六世紀才發展完善,並且達到高峰,而這時世界上不光中國其他地區的鍊鐵技術也都達不到這個高度,太厚人馬駝不動,薄了作用不大,而扎甲因為工藝是一層摞一層,反而比板甲更結實,扎甲不可小看,如果以重量來決定鎧甲好壞,宋朝時最重的重步兵步人甲比板甲更重,但這是以士兵體力為代價的,說回騎兵,除了鎧甲,武器除了複合弓最重要就是長兵器,一寸長一寸強,在高速衝鋒的騎兵對戰勝利就在電光火石的一兩回合交鋒裡,先比對手刺中對方,先打壞對方兵器自然贏,歐洲的騎槍無法反覆多次使用,而中國發明瞭比騎槍更先進的槊,馬槊,用上好木材劈成竹篾一樣的長條,經過油裡反覆浸泡和太陽暴曬,再以魚膠粘合,紮緊,纏上布條,繁瑣的工藝後測試敲擊有金石聲,而可經大角度彎曲彈回不變形,三年方可成一杆,造價極高,因此是非常名貴的武器,非得家底雄厚的人才能使用,而由於長度一般在三到四米,也非得身高力壯的大漢才能應用自如,使槊的名將有程知節,尉遲恭,秦叔寶,李元吉,羅士信等,槊頭的後端有留情結,以防在刺入身體後在馬上不能拔出,而馬上也栓有掛長兵器的得勝鉤,到了唐代,鎧甲就非常有名了,唐十三鎧,最著名的除了明光鎧還有山紋等,李世民引以為傲的除了自己的射術就是手下三千玄甲軍,鐵甲騎兵部隊,到了宋代,雖然因為喪失了幽雲十六州等重要的馬匹基地,騎兵不再成為宋的主要兵種,取而代之為重步兵,但這時因為北方民族的輪流入主,反而重騎兵百花爭豔,遼國,鐵林軍,皮室軍,在耶律休哥名將帶領下曾橫行一方,而宋朝雖然騎兵數量少,但為了對付鐵林軍,精選了河北等地的武術名家組建了著名的靜塞軍,打得鐵林軍皮室軍丟盔棄甲,西夏有鐵鷂子,宋朝多次吃虧於鐵鷂子之下,在我的印象裡,記憶最深的就是女真的鐵浮屠重騎兵,雖然屢敗於岳飛的背嵬軍,但不可否認他的強大,柺子馬,馬屁和人都身背兩層鎧甲,兜鍪嚴絲合縫到只留一雙眼睛,馬匹之間用皮索相連,對於步兵來說就是鐵塔一般的坦克,因此得名鐵浮屠,而到中世紀後,隨著火器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鐵甲已經沒有明顯優勢,因此,明代開始出現棉甲,內襯鐵片,既保暖,又有防護力,笨重的重騎兵在火器面前優勢不再,又喪失了高機動性,因此慢慢淡出戰場

  • 6 # 成都地產逍遙君

    重騎兵通指那些具備突擊力量,較強的近戰能力和裝備的騎兵,與弓騎兵和輕騎兵有所區分。在重騎兵中,還有裝備更加良好的半具裝騎兵和全具裝重騎兵,而在古代中國則被稱作甲騎具裝。

    在不同地區,不同文明段都出現了強大的重騎兵,他們具有碾壓同時代對手的能力。

    比如最早的斯基泰重騎兵和之後的亞述重騎兵。波斯帝國的重騎兵和亞歷山大大帝的夥伴騎兵。而在後來的羅馬,漢,貴霜,帕提亞,四大帝國時代都是有著各自的重騎兵的。帕提亞更是憑藉重騎兵配合弓騎兵的帕提亞戰術而享譽世界,儘管這種作戰模式其實之前斯基泰人就使用了。

    到了成熟的鐵馬鐙出現後,重騎兵的歷史迎來了一個嶄新的時代,也隨之迎來了第一個黃金期——中國的南北朝時期。可以說是鐵猛獸的天下。比如石趙的黑槊龍驤軍,慕容鮮卑的鐵甲連環馬,北魏的虎紋具裝騎兵,赫連勃勃的胡夏鐵騎,北齊百保甲騎。就連南朝都有一定數量的具裝騎兵,只不過數量少很多。到了隋朝時,楊廣手下的具裝騎兵達到了9.6萬的恐怖數字。

    同理,像薩珊波斯也有皇家禁衛騎兵,不死軍,聖隕騎兵,拜占庭的鐵甲具裝騎兵,突厥諸政權在中東的古拉姆騎兵,後來的馬穆魯克,裝備板甲的法蘭西重灌騎士也都十分強悍。想具體瞭解可以具體問,我在這裡,只講一個——那就是公元10世紀後半葉的拜占庭超重灌騎兵,其也見證了拜占庭馬其頓王朝的輝煌。

    拜占庭超重灌騎兵也是歐洲板甲誕生前重騎兵重灌能力的極限。在10世紀初的時候,拜占庭具裝騎兵就經常穿雙層甲,包括扎甲胸甲和棉甲內襯,到了10世紀後半葉,他們有了三層防護——包括最裡面摻雜了棉布和鎖甲環片的鎖子甲,然後是金屬扎甲胸甲,最後是粗絲和棉布構成的棉甲,這樣的鎧甲,在面對刺傷,砍傷,乃至重騎兵最怕的鈍擊傷害時都有很好的防護能力,不光是人,就連馬匹也從頭到膝蓋被扎甲馬鎧覆蓋住,人和馬只露出眼睛。

    在作戰時,拜占庭超重灌騎兵往往會排列成楔形陣,同時與騎乘無甲馬的突擊重騎兵和具裝弓騎兵配合起來,向敵軍進攻。

    在陣列的後排和中央是具裝弓騎兵,他們在後方射擊,同時在最前方的裝備釘錘的重騎兵會撕裂敵人的陣型,而在敵軍陣型被破壞後,陣列那些蓄勢待發的槍騎兵就會發動突擊,以確保長騎矛在其有限的壽命中發揮最大的殺傷力。之後,使用重型釘錘或者長劍猛烈砍殺。具裝重騎兵的陣型往往講究集中和密集,就像一堵牆去衝擊敵人,女真鐵浮屠和西夏鐵鷂子騎兵也都採用的類似戰術,而這種戰術可謂是步兵的噩夢。同時有大量的突騎兵保護具裝重騎兵的身後和側翼,防止他們被分割消滅,並且負責追擊那些潰逃的敵人。

    正是這支拜占庭超重灌騎兵的強悍,協助統治者締造了馬其頓王朝的輝煌,並和後來巴西爾二世時設立的瓦蘭吉衛隊一樣成為了帝國的標誌性兵種。

  • 7 # 深度工場

    在公元前1000年的時候,騎兵就開始協同步兵進行作戰了。不過那時他們在軍隊中所佔比重很小,通常只有皇族和貴族方能充當騎兵。他們或者乘坐戰車,或者騎著高頭大馬奔赴戰場。

    到了大約公元前600年時,在亞洲中部和西南部的廣闊平原地區,騎兵在作戰中已成為一支舉足輕重的戰鬥力量了。

    為此,波斯和中國都不得不使自己適應騎馬作戰的要求,以對付野蠻民族敵手所主要依賴的騎兵。到了賽勒斯王的時代,波斯的重騎兵和弓箭騎兵成了世界上最強大的勁旅。紀元初期,弓箭騎兵在中亞和西南亞已經是所向無敵的了。

    重甲騎兵在中國各個時代,都是軍隊當中的精銳力量。至少在三國時代,中國就已經有成規模的重甲騎兵。《軍策令》記載: “ 袁本初鎧萬領,吾大鎧二十領, 本初馬鎧三百具,吾不能有十具,見其少遂不施也,吾遂出奇破之。”

    南北朝時期標準的馬鎧,歷史上稱為“甲騎具裝”,在這個時期,經常出現一方出動上萬重騎兵的戰例。到了金朝,重甲騎兵發展到了全新高度。當時記載,金賊兜鍪極堅,止露兩目,所以槍箭不能入。金人有四長,我有四短。當反我之短,制彼之長。四長曰騎兵,曰堅忍,曰重甲,曰弓矢。

    當時我們周邊不止我們有具裝騎兵,隋唐時的高句麗,唐時的吐蕃都有具裝騎兵。中國最後的重甲騎兵是清朝的三重甲騎兵,到了乾隆以後,隨著大口徑火繩槍的普及,重甲騎兵才開始在中國被全面淘汰。

    北宋的靜塞軍、遼國的鐵林軍、西夏的鐵鷂子、女真的鐵浮屠、蒙古重甲鐵騎,清朝重甲騎兵是並稱於世的六大鐵騎。

  • 8 # 星空下的凱旋歌

    具有較強的技戰術

    具有較強破壞力的武器

    具有較為優良的裝備(只對比同時代)

    現代史學家認為否認了亞述帝國擁有重騎兵一說故不談論

    歷史上最早的一種成型的重騎兵(屬於半具裝騎兵)應該是

    (斯基泰貴族精銳騎兵)

    身披鱗甲,扎甲和鎖甲,擁有著較長的騎矛,甚至還有超過一米的長劍,其較早規模化使用鐵器,其馬匹已經開始裝備當胸和頭甲,並開始使用較為複雜的馬鞍(可能是最早成型的馬鞍,亞述帝國的馬鞍僅僅是兩片皮片相拼故不再多說)

    斯基泰也包括後來的阿蘭人,薩爾馬提亞人和馬薩格泰人,其中出名的騎兵兵種數不勝數,筆者只是以偏概全地說一部分

    (波斯騎兵)

    希波戰爭後波斯更加重視騎兵與步兵的專業化,培養縱深步兵方陣的時候騎兵的裝備和技戰術也開始得到重視,這一時期最為強大的騎兵應當是波斯

    (馬其頓夥伴騎兵)

    之後夾在色雷斯地區與南部其他希臘地區中間的馬其頓國開始崛起,其龐大,嚴整的馬其頓方陣的所向披靡也同樣依賴於他們強大的(夥伴)重騎兵,夥伴重騎兵不像波斯騎兵一樣喜歡給馬匹披甲(馬匹多是半具裝),其裝備也以亞麻甲和青銅板甲居多,這是一種在防護與靈活度之間做出的良好取捨,強大的紀律,與步兵方陣的密切協調,以及適當的裝備,無不在打(裝備決勝)和(重量決勝)者的臉

    (塞琉古具裝騎兵)

    亞歷山大帝國破碎後,繼業者王國林立,其中最出名的便是塞琉古王國,也是在希臘人統治的中亞國度中,孕育出了最早的成型的具裝騎兵,但其裝備過於厚重,又沒有繼承前輩夥伴騎兵與步兵的協調能力,在安條克戰役中,具裝騎兵盲目衝鋒,甚至在己方步兵方陣崩潰的時候還在衝擊羅馬軍陣最終被包圍,其悲劇也證明裝備好不一定就能打好

    (羅馬騎兵)

    羅馬早期也盛行希臘式重型騎兵(當然沒有塞琉古的那麼重)後逐漸削減騎兵資源,羅馬輔助騎兵雖為重騎兵,但其技戰術和裝備向來一般,無法對抗伊比利亞地區的騎兵,但其作為步兵軍團的輔助力量也不同樣不可或缺

    (帕提亞騎兵)

    帕提亞留給人們正是著名的(帕提亞戰術)實際上,帕提亞人的祖先正是前面的遊牧民族斯基泰人,其也保留著祖先的習慣,但更加倚重重騎兵,透過騎射手偵查,騷擾,佯攻,誘敵深入,待敵人狀態不佳,陣型混亂時,重騎兵可以包抄和直接衝擊,著名的卡萊之戰,就是這樣的戰役,但是,與許多人的印象不同,帕提亞對羅馬勝少敗多,原因,和塞琉古差不多,在騎兵沒馬蹬的時代,騎兵遠遠不是戰場的主人

    (波斯薩珊)

    波斯薩珊與帕提亞相似度很高,是波斯人推翻帕提亞人後建立的(第二波斯帝國)其相比帕提亞更倚重重騎兵,其重騎兵也長期居世界戰鬥力之冠

    (羅馬帝國後期具裝騎兵)

    羅馬帝國自3世紀後為對抗帕提亞和後來薩珊的威脅,也學習並發展出了自己的具裝騎兵,但效果和塞琉古差不多,在斯特拉斯堡戰役中具裝騎兵魯莽衝鋒,不等待步兵軍導致潰敗,之後還拒絕再次出戰,其缺點與上面幾種具裝騎兵類似

    (中國魏晉南北朝到隋唐騎兵)

    中原騎兵原本長期落後於世界,中原地區產馬地較少,加上農耕大國的特性,組建大規模步兵軍,對騎兵並不感冒,輕騎兵出現晚,重騎兵也只在秦後期可見端倪,但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中國科技的發展進步與對西域戰爭的學習,中國的重騎兵登上一流騎兵行列,中國的科技也是這一時期開始領先的,裝備扎甲,防護完備,也有許多馬匹全身披甲的具裝騎兵,但多是北方地區,南方勢力缺少騎兵,與宋朝原因類似,隋朝也是典型的堆裝備不玩配合的朝代,其大量具裝騎兵對國家資源的浪費也是巨大的,這也是其政權滅亡的重要原因

    唐代騎兵裝備完善,訓練有素,維護了中國騎兵的先進地位,其一般乘無甲馬在惡劣的西域作戰,很典型的強大,但在安史之亂後頹勢明顯,那時候華人甚至把西域的僱傭騎兵奉為精銳

    (突厥和阿拉伯早期騎兵)

    阿拉伯騎兵出現晚,裝備差,基本在佔領北非後才開始大量出現,總體實力不佳,其取得勝利主要是因為當時敵人總體國力的衰落,阿拉伯騎兵重視衝鋒,突厥騎兵重視騎射,儘管兩者裝備落後,但在宗教狂熱的大背景下確實取得了巨大的戰果,勉強歸類為強大騎兵

    (東羅馬早期斯科拉瑞教導隊以及馬其頓王朝軍區騎兵)

    斯科拉瑞出現於古羅馬帝國晚期,意為教導隊,早期拜占庭鐵甲騎兵在對抗波斯的戰鬥中不斷學習,最終形成系統化的訓練與比波斯更優良的裝備,後期甚至可以在野戰中各種打穿同等數量的波斯騎兵,在馬其頓王朝時期,拜占庭騎兵達到頂峰,這個時期阿拉伯和中國的軍隊都在急劇衰落,(阿巴斯分裂和安史之亂後的唐朝),此時的東羅馬騎兵隊形成了近戰騎兵在前,槍騎兵於兩側,騎射手在後的錐型陣,騎射手放箭殺傷騷擾敵人,近戰騎兵接入陣型,槍騎兵從兩側衝擊的鉗型攻勢,拜占庭的皇家鐵甲聖騎兵也形成了皮—扎—鏈三層防護裝備,這重騎兵在西歐板甲衣出現前的防禦力居世界之冠,當然馬其頓王朝結束後,文官實力復辟,軍隊遭到報復,地產被沒收和破壞,農兵制度衰落,之後的聖甲騎兵以不比當年

    (西歐騎士/宗教騎士團)

    定居在法國的維京人逐漸接受法國文化與實現封建化,他們掌握了長馬蹬和高橋馬鞍的先進技術,並發展出了名揚世界的(站立式夾槍衝鋒),西歐騎士幾乎站在馬上衝擊敵人,諾曼人和後來的西歐人能組成嚴密的衝擊陣型,其造成的衝擊力是空前的,並保證西歐騎士不僅在同蒙古,阿拉伯,突厥和拜占庭等傳統騎兵強國的戰鬥中不落下風,而且還成為他們學習的物件,科穆寧時代的拜占庭重騎兵和埃及馬穆魯克騎兵都積極學習站槍衝鋒戰術

    西歐聖殿,醫院,條頓等多個騎士團,透過遠超世俗騎士的紀律,意志與技戰術贏得了敵人與友軍的讚譽,繼續發展和精細化了西歐的傳統戰法,也是特種部隊的前身

    (遼,金,西夏,宋重騎兵)

    裝備上都是世界上最重型的,但宋騎兵的質量和數量多數時期都比較堪憂,儘管有岳家軍一類類善戰的軍隊,終究是少數,遼朝在騎射和衝擊中重視騎射,西夏則最重視衝擊,金總體較平衡

    (埃及馬穆魯克時期的騎兵)

    重視衝擊與和弓騎兵以及步兵方陣的配合,但自身的實力並未壓制西歐騎士和蒙古騎兵,通常依靠數量和配合壓倒另外兩者

    (蒙古騎兵)

    蒙古騎射手僅僅是騷擾破壞和誘敵深入的籌碼,不是戰場的主力,蒙古的重騎兵也沒有許多人想象的那麼重,蒙古騎兵通常沒有內襯的鎖甲,同時軀幹部位也很少防護,馬匹多使用皮甲和非全具裝或者不披甲,但這種模式的蒙古騎兵卻是兇悍和強大的,打了(重量和裝備決勝輪)的臉

    西歐騎士(板甲衣時代)

    西歐騎士的強大原本多依靠加強衝鋒,陣型和技戰術,其裝備的鎖甲較輕,但能保證良好的狀態與維護條件,不過那個時代的西歐騎士只能保證不被對面佔優勢,這一時代則是西歐騎士崛起的開始,西歐在13世紀時,鑄甲技術突飛猛進,先後大量(是大量而不是開始)製造板條胸甲以及各種板片護臂護脛,可以翻蓋的全封閉頭盔開始出現,裝備上已經開始超越其他地區,但西歐此時的步兵專業化程度低,加上西歐各地割據的局面,這型騎兵沒有在對外戰爭中發揮巨大作用

    西歐騎士(全身板甲時代)

    從15世紀開始,西歐的鑄甲技術繼續突飛猛進,以米蘭和哥特為主體發展出的兩大全身板甲體系,裝甲價格的下降,被甲率的增多,僱傭軍和常備軍的發展,火炮,火槍等新式武器的出現,西歐板甲騎士不僅沿用傳統戰法,同時依靠自身的紀律,發展出了比中世紀更嚴密的牆式衝鋒,與火炮,步兵的協作更加緊密,不再獨自主導戰場,儘管有大放異彩的法國(敕令騎士)

    (神聖羅馬帝國黑騎士)

    神聖羅馬帝國黑騎士不再屬於傳統騎兵範疇,而是偏向於手槍重騎兵,黑騎士雖為僱傭軍,但多數時期為帝國服務,並在後期有演變為常備軍的態勢,16至17世紀期間,黑騎士最多竟達61個團,而每個團都是在六百到一千人規模的重甲騎兵,能拉出五六萬頂級重騎兵可見當時帝國國力之鼎盛,如果沒有三十年戰爭的內憂外患的話,,,,,,,黑騎士身著四分之三板甲,使用簧輪手槍(後期為燧發手槍)最初使用(半迴旋戰術)配備多把手槍,衝鋒到方陣前齊射後離開,之後選擇換彈或者換槍,之後隨著步兵火槍的進步,黑騎士採用貼近方陣齊射後從缺口近戰突破的方法,這型重騎兵能射能砍,與重型衝擊騎兵波蘭翼騎兵一同,在維也納會戰中打敗奧斯曼入侵軍隊,在聯軍步兵的歡呼聲下,一萬八千多名神聖羅馬帝國與波蘭重騎兵向奧斯曼軍陣發動猛烈衝鋒,為重騎兵時代的謝幕獻上華美的演出.......

    (後期波蘭翼騎兵)

    波蘭翼騎兵,是波蘭這個以薩爾馬提亞後裔自居的民族為了維護傳統騎兵戰法對火藥時代做出的有力衝擊,沿用傳統騎兵戰術,更加細化紀律與協調,在世界各國都逐漸減少板甲裝備順應火藥的時候,翼騎兵的長槍揮舞在火與劍中,展現著這個古老民族獨特的矜持與勇氣,並取得了諸多輝煌的勝利

    (拿破崙時代胸甲騎兵以及歐洲諸國重騎兵)這一時代可以說是重騎兵最後的輝煌,裝備著胸甲的重騎兵再次回到了亞歷山大時代迂迴襲擊,配合步兵的時代,他們意識到了冷兵器的作用,開始把火槍作為輔助武器,這一騎兵契合了這一時代,但在滑鐵盧成群倒下的法國騎兵,似乎宣告著重騎兵時代的結束

    一戰初期,仍有法國胸甲騎兵參戰,不過他們很快便放棄了胸甲和顏色鮮豔的衣服

  • 9 # 桃花依舊笑春風149356686

    國外的不知道!中國的漢代騎兵,有描寫就是匈奴的刀砍不破漢軍騎兵的鎧甲!而被漢朝士兵用環首刀砍殺,魏晉南北朝更是喜歡重騎兵!隋唐時期也有,比如大唐的玄甲騎兵!在往後比較出名的金國的鐵浮屠,也是重騎兵!

  • 10 # 火器工坊

    歷史上的重灌騎兵很多,這裡我只說幾支可以再當時叱吒一時的具裝騎兵。

    斯基泰具裝騎兵:這是全世界所有具裝騎兵的始祖,基本上後世所有的早期騎兵裝備都是從這裡傳出的(也是的確,位於絲綢之路的內亞地區長期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因為它可以是直接進行東西方科技的交流)。公元前5世紀左右,斯基泰出現了早期的騎兵馬甲,開始多是胸甲,後期還包括了護頭,護頸和身甲,騎手的盔甲也得到了最佳化,重點就是保護了騎手的腿部,這些在當時極為奢侈的配置就是甲騎具裝的鼻祖。

    波斯重騎兵:當中國和歐洲還在玩戰車的時候,波斯人已經開始組織建設重騎兵了。他們有的就裝備了原始的騎兵馬甲,馬甲的主體是胸甲(當胸),也包括了保護騎士雙腿的像翅膀一樣的裝置,再追根溯源,這種盔甲很有可能是斯基泰人發明的。在波斯征服中東地區的時候,大流士一世組織起的重騎兵就成了這支“征服世界”的大軍中的重要的一環。

    塞琉古具裝騎兵:塞留古的甲騎具裝基本是直接繼承了帕提亞風格,兵源也多從該民族後裔中招募。此時,中亞甲騎具裝風格基本定型,包括全副的馬甲,環臂鎧,甲裙或環腿鎧,甚至有鐵靴,兵器多是三到四米的長矛,狼牙棒,釘錘,戰士的佩劍也開始加長,適應騎兵作戰,攜帶方式包括腰帶式和揹帶式,基本上騎兵唯一的戰法就是衝鋒,他們的鎧甲註定他們是不能使用帕提亞傳統騎射的,手提長矛進行正面衝鋒是發揮甲騎具裝戰力的最好方式,等衝入敵陣,就用利劍或狼牙棒左劈右擊,雖然此時的騎兵沒有馬鐙,但只要訓練有素,衝鋒時一樣能發揮巨大的威力。遺憾的是,那個時代到處都是專為剋制騎兵而生的長槍兵,而且騎兵戰術也不完善,使塞留古的甲騎具裝在繼業者戰爭和隨後對羅馬的戰爭中沒有發揮太大的作用。

    帕提亞具裝騎兵:從一個小遊牧部落建立起的帕提亞帝國,曾經擁有當時世界上最為可怕的具裝騎兵,帕提亞人有一項改變了騎兵作戰史的騎兵裝備,就是高橋馬鞍。裝備有高橋馬鞍的具裝騎兵,可以更好的發揮其衝鋒效果,對於步兵來說,騎兵已經開始成為夢魘。

    虎豹騎:曹魏時期的虎豹騎,其具裝特點直接繼承了東漢重騎兵的裝備,馬鞍是來自西亞的高橋馬鞍,鎧甲卻是原裝的中式鎧甲。虎豹騎人數不會超過五六千,關於它的記載,第一齣現是曹操大破袁譚,在日後曹操的親征戰爭中,基本都能見到虎豹騎的身影。

    北魏具裝鐵騎:之所以要專門提出來是因為這是有記載的世界第一支裝備有雙邊馬鐙的具裝騎兵,可以說華人發明的這個小東西徹徹底底的改變了騎兵的歷史,馬鐙的使用使得騎兵可以騰出雙手揮舞兵器。同是來自中亞的具裝和中國本土具裝相融合,演變出了隋唐盔甲的前身,另外加長的馬槊也強化了騎兵的衝擊力。北魏的具裝騎兵很強大,在統一整個北方和抗擊柔然入侵的過程中,都可以見到北魏具裝鐵騎的身影。

    羅馬禁衛軍騎兵/薩菲波斯具裝騎兵:在東方帝國完成騎兵具裝化的過程的同時,西邊的羅馬帝國也展開了從步兵到騎兵的軍事改革,帶有鮮明特點的具裝騎兵使得羅馬人在和周邊蠻族對戰時頻頻取勝,不過隨著帝國財政的縮水,西帝國最終是支撐不起龐大的禁衛軍騎兵,只能僱傭蠻族戰士為自己效力。同時,取代了帕提亞帝國的薩菲波斯很好的繼承了帕提亞的具裝騎兵裝備和戰術,並在日後和東帝國的交手中炫耀著自己的實力。

    拜占庭甲冑騎兵:拜占庭騎兵是仿造帕提亞人建立起來的部隊,它還吸收了希臘和馬其頓的甲冑風格,貝利撒留利用這些騎兵創造了輝煌的戰績,拜占庭甲冑騎兵是多功能騎兵,它包括了弓騎兵,中型騎兵和甲騎具裝這種超重型騎兵,後期拜占庭由於國庫空虛,無法維持甲騎具裝的巨大消費,只保留了中型騎兵,名頭和甲騎具裝一摸一樣,那時的拜占庭有少量騎兵也是使用馬甲,但這種馬甲其實是布甲或鎖子甲,裝備水平已經遠不如東羅馬時代。

    遼國皮室軍:中國自唐朝建立以來,騎兵裝備逐漸範輕化,但是隨著藩鎮割據之後,具裝騎兵又開始重現江湖。自從契丹人建立遼國之後,也開始著手建立一支強大的具裝騎兵部隊,就是所謂的皮室軍。《遼史·百官志二》:“ 太宗選天下精甲三十萬為皮室軍。初,太祖以行營為宮,選諸部豪健千餘人,置為腹心部……則皮室軍自 太祖 時已有,即腹心部是也,太宗增多至三十萬耳。”

    西夏鐵鷂子:鐵鷂子,西夏景宗李元昊所創立的重灌騎兵部隊,是西夏的主力軍,作為衝鋒陷陣、突擊敵陣的“前軍”。鐵鷂子乘善馬、重甲、刺斫不入,用鉤索絞聯,雖死馬上不墜。《宋史·兵志》四記載:西夏“有平夏騎兵,謂之‘鐵鷂子’者,百里而走,千里而期,最能倏往忽來,若電擊雲飛。每於平原馳騁之處遇敵,則多用鐵鷂子以為衝冒奔突之兵”。

    大宋背嵬軍騎兵:背嵬軍是岳飛在京湖戰場長期作戰時建立的一支強大的步騎混合部隊,其中數騎兵戰鬥力最為強大。岳飛組織抗金戰鬥之初,苦於南方不產良馬,因而無法組建騎兵部隊與金兀朮對抗。後在牛皋和楊再興的兩次針對偽齊軍的奇襲成功後,獲得戰馬一萬五千餘匹,之後建立了8000人組成的背嵬軍騎兵部隊。岳飛背嵬軍作為岳飛的親兵衛隊,騎兵由王剛統制。步騎隊由岳雲統一節制。騎兵背嵬主要裝備有長、短刀,約十支短弩 ,二十支硬弓弓箭圍盔,鐵葉片革甲。背嵬軍戰術多變,常常分成多個獨立的戰鬥小組,緊密配合。與敵人作戰時,往往在距離敵人一百餘步時就由七八人放箭,七八人用短弩射馬,然後長刀對劈,迅速衝鋒,集結,再衝鋒,從而大量殺傷敵兵。

    金軍鐵浮屠:鐵浮屠是兩宋期間最為強大、披甲最厚的具裝騎兵,他有女真貴族組成,人馬皆披60多斤的重型札甲,鐵浮屠衝鋒時,會以整齊的佇列衝向敵陣,前排騎兵用騎槍撕開裂口,後面的則用狼牙棒對敵人給予毀滅性打擊,在宋金交戰初期,鐵浮屠給南宋的軍兵們造成了嚴重的心理陰影,最後在郾城大捷中被岳飛利用地形和背嵬軍消滅。

    蒙古怯薛軍:怯薛軍仿自西夏的鐵鷂子,組成軍隊的人員多是神射手和勇士。怯薛軍使用全套輕具裝,主要是作為大汗的護衛隊。在戰事膠著時,怯薛軍便會上陣殺敵。怯薛軍衝鋒時,會先進行幾波騎射,隨後以長槍突入敵陣,後面的騎兵用骨朵鞏固戰果,其作戰方式和金軍的重騎兵很像,採用來回衝鋒的方法,而不是陷陣混戰。

    埃及馬穆魯克具裝騎兵;這是在當時唯一一隻正面幹過蒙古人的騎兵部隊,埃及馬穆魯克的優勢不在於裝備的精良,而是高超的格鬥技巧。一直到近代,馬穆魯克騎兵的戰鬥力都是無人可敵的,但是他缺乏團隊作戰意識,所以最終被拿破崙的胸甲騎兵擊敗。

    帖木兒帝國具裝騎兵:帖木兒的甲騎具裝是最完善的蒙古騎兵,中世紀末期發達的生產力和畜牧業使甲騎具裝的硬體條件完善,同時還沒有被舒適生活徹底同化的騎手彌補了定居民族最大的缺陷,帖木兒帝國的具裝騎兵使用的是鏈板甲,手持重錘利斧。憑藉這支騎兵,帖木兒得以坐穩中亞霸主的汗位。

    西帕希具裝騎兵;來自奧斯曼帝國的西帕希具裝騎兵,是當時西亞最為可怕的具裝力量。憑藉著這支騎兵,奧斯曼不斷蠶食著拜占庭帝國的領土,並一度吞併巴爾幹半島,兵陳維也納。與帖木兒帝國的具裝一樣,西帕希具裝騎兵也是裝備鏈板甲,使用重斧。最後這支精騎在1683年於維也納城下幾乎被波蘭翼騎兵全殲。

    神聖羅馬帝國具裝騎兵:神羅的具裝騎兵主要僱傭自被瓦解的條頓人,與生俱來的戰鬥天性使得這支騎兵成了帝國的支柱,周身的暗灰色板甲具裝將人馬保護的嚴嚴實實,而且最為有特色的一點是神羅具裝騎兵會裝備有火門槍,以及三支手弩。

    法蘭西憲兵板甲騎士:經過了英法百年戰爭的洗禮,法軍意識到了只有更為堅固的鎧甲才可以保護騎士們的安全,所以法蘭西採用了和德國一樣甚至優於德國的騎兵板甲,並且用標誌的法國王室的金雀花藍色綢緞來裝飾騎兵。騎槍採用的是擁有粗大護手的重騎槍,騎兵衝鋒時,要求每排必須整齊,因此這支騎兵部隊也被稱為16世紀初的坦克軍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使用M檔時,光圈,快門,感光度的設定順序是什麼?弱光環境下,獲得準確的曝光,三者該如何取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