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第一期《國家寶藏》中,乾隆的審美被王羲之、雍正等人一通吐槽,被嘲笑“農家樂”。清朝歷代皇帝都像乾隆一樣,喜歡“大亂燉”一樣,把各種裝飾雜糅起來嗎?
5
回覆列表
  • 1 # 飲水君

    是的,在第一期《國家寶藏》中,你們的男神王凱扮演的乾隆不但被群嘲,還被王羲之、黃公望、王羲之“三維立體環繞式diss”了,因為他的花式審美!

    乾隆委屈嘛?也是有一點,畢竟人家的藝術追求就是介樣嘛!你不能說他沒有創造精神對不對!但是這個大清朝的彈幕鼻祖+牛皮蘚幫主,仗著自己一國之君的地位,也真的是對各朝各代的文物做了很多……罄竹難書的事情啊!但顯然,這是另一個話題了,這裡按下不表。

    來,讓我們隨便看一下清朝歷代皇帝留下的文物——

    這個,是順治時期的青花西廂記詩文小筒瓶。

    這個,是康熙時期的五彩百鳥朝鳳圖盤。

    這個,是雍正時期的仿龍泉窯鳳尾尊。

    這個,是乾隆時期的纏枝花紋包袱式瓶。

    這個,是嘉慶時期的銅胎掐絲琺琅壽字紋碗。

    這個,是道光時期的粉彩描金八吉祥紋印盒。

    這個,是咸豐時期的粉彩金玉滿堂碗。

    這個,是同治時期的黃地粉彩喜鵲梅花紋粉盒。

    這個,是光緒時期的八吉祥粉彩盤。

    這個,是宣統時期的青花紅幅天球瓶。

    能從這些圖裡看出各位皇帝的品味嗎?答主隨便查的,答案顯然是並不能!只是為了讓你們感受一下乾隆皇帝的花式審美,我……特意找了一個看起來有點卡哇伊的大蝴蝶結瓶子……

    到了清朝時期,中國的瓷器、漆器、木藝、彩繪等各種工藝製作水平已經非常卓越了,完全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就是登峰造極。

    以瓷器為例,康熙、雍正、乾隆時期,因為國家昌盛,國富力強,制瓷工藝在官方支援下獲得了長足的發展。

    康熙時期有青花、五彩、三彩、郎窯紅、豇豆紅等,總的來說,這時的審美傾向是古拙、穩重和質樸的;

    雍正時期大放異彩的有粉彩、鬥彩、青花、高低溫顏色釉等,這時的審美傾向是柔和、典雅和清逸的;

    到了乾隆時期,制瓷工藝其實達到了清朝的巔峰時期,象生瓷、琺琅彩、古銅彩、彩地繪畫……與前朝不同的是,乾隆朝在發揚前代工藝水準的基礎上,創造了很多中西結合、鬼斧神工、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玩賞作品,其中就包括這尊在節目裡被吐槽的集大成之作——

    有人說乾隆和雍正的審美之間差了100個農家樂。但我們在博物館裡看到的展品,真的能代表諸位皇帝的個人風格和審美嗎?其實未必。

    首先,除了少數用來賞玩的瓷器,大部分瓷器是用在祭祀、婚慶、宗教禮儀等場合,這些瓷器怎麼燒製,怎麼擺放,要承襲歷朝歷代的舊制,也就是說得聽祖宗的,在任上的皇帝說了根本不算。

    其次,我們的確看到了乾隆時期的不少造型奇葩、工藝複雜、色彩繁複的瓷器,但各種優雅的單色釉瓷器其實也有大量生產,而且工藝是比前朝更加成熟的,比如這尊豆青釉堆白雲鶴紋膽瓶,美嗎?是農家樂審美嗎?恬淡雅緻,顯然不是!

    再次,乾隆帝要是活著,肯定對我們的博物館充滿怨念。博物館在擺放展品的時候會搗鼓一條時代發展線,挑出每個皇帝在任時期的icon級作品展出,好讓觀眾直觀感受到各種工藝發展的軌跡。雍正時期,單色釉、粉彩、詩文琺琅彩最出彩嘛,就展示這些好了,到了乾隆時期,總不能毫無變化吧,那麼就挑點西洋風格的、洋彩的、仿生瓷的。而事實上,乾隆時期也完美承襲了前朝風格(腦補了一下乾隆帝抱著一大堆粉彩釉瓶氣呼呼地說:這些我也有,比我爹造的還多……)只不過另外發展出了新的藝術脈絡,而雍正時期其實也有很多完全談不上“淡雅雋永”的作品,比如下面這對本金琺琅彩開光嬰戲圖帽冠薰香——

    至於其他皇帝呢?乾隆以後,國力漸衰,各種藝術都開始走下坡路,到了末年,更是風雨飄搖。皇帝們還顧得上審美嗎?啥農家樂,啥高大上,比起坐穩位置,好好活著,其實都是浮雲了……

  • 2 # 我是薛不餓

    也是看個鑑寶節目,對乾隆的審美很是吐槽了一番,跟他爹雍正的簡約清新簡直沒法比。尤其是瓷器,這父子倆在瓷器上的審美差異一眼就能看得出來,雍正是走淡雅雋永風,乾隆是走繁縟堆砌風。

    為什麼親生父子,審美差別這麼大?

    乾隆:“皇阿瑪,你覺得我的審美怎麼樣?”

    雍正:“滾!朕沒有你這樣的兒子!”

    審美彷彿隔了一個太平洋,一臉地主家的傻兒子既視感

    乾隆:"父皇......"

    雍正:“憋說話!看看你那農家樂的審美,也不知道遺傳誰!”

    雍正審美:極簡,不做作

    乾隆審美:奢華、繁複、明豔

    看乾隆時代的瓷器有種烈火烹油鮮花著錦充滿人間煙火氣息的喜慶之美。

    乾隆還有個愛好,得了好書畫就往上蓋自己的章,在畫上寫心得,左一塊右一塊。因此他還得了一個外號——愛新覺羅·牛皮癬。

  • 3 # 善良但有鋒芒

    首先很喜歡這個節目!小劇場的吐槽和用網路梗很有笑點,有趣也有觀點,王凱說是“另闢蹊徑”很有道理! 想一想,本來這不同特色的17種工藝就顏色各異,要堆砌在一個地方當然很難為設計師唐了,分開看大家都覺得不錯,拼在一起能拼成現在的視覺效果,相信已經是最好的色彩安排了吧!試想一下, 其實乾隆爺也是閒來無事,身邊的瓷器唐宋元明清珍品無數,突發奇想,好奇來個集大成可好?L這創意能否做成呢?他有財力有資格去試啊,and he did it!所以這瓶看的就是乾隆(王凱)說的“炫” :炫景德鎮瓷工的技力,炫盛世王朝的財力。一開始它就註定是技術派而非顏值派! 就像王凱說的: 因為它的內在愛上了它的外在!

    所以故宮裡有趣的文物故事一定很多很多,引起年輕人和普通觀眾對博物館和古文明的興趣才是博物館長們和節目組的宗旨啊。在遊覽過世界著名的五大博物館後,更加贊同這個有意義的節目。

  • 4 # 我是查理就姓查

    不是,雍正時期,琺琅彩已經集大成,逐漸擺脫了西洋影響,不再滿彩滿釉,開始呈現了中國傳統文人趣味的風貌,傳統書畫,御筆題詩點綴的佈局充滿了雍正皇帝個人的審美情趣和藝術修養,粉彩也同樣跟進了這種風格,還有粉彩混燒琺琅彩的作品出現,雍正的藝術品味遠超他爹,更甩他兒子幾條街了。

    不說了,看圖吧

  • 5 # 老豬的碎碎念

    國家寶藏這個節目非常棒,國家多多普及文化文物知識,讓老百姓多多的瞭解自己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這樣可以極大的增進國民的自豪感,自尊感,以及減少崇洋媚外的毛病,這樣的節目才是真的比那些選秀節目(什麼女生,什麼男生)高到不知哪裡去了。在這裡,老豬給節目組點贊,給全國的這些博物館的館長們點贊。

    在這個節目中,普及了三件國寶級的文物,分別是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一個是乾隆的《各種釉彩大瓶》,還有《石鼓一組》,咱今天主要講講乾隆引以為豪的這個大瓶子。說瓶子之前,俗話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咱先對比下乾隆和其老爹雍正的審美。

    看了這幾組神對比圖,大家應該可以大概瞭解為什麼乾隆被廣泛吐槽是東北大炕風農家樂審美了吧,同一件器型的瓷器,乾隆可以讓它煥發出low到爆的氣場,以至於坊間都在質疑,其父雍正的審美這麼雅緻,這乾隆是不是他親生兒子。好,咱們接著講一下被吐槽到巔峰的這件器物《各種釉彩大瓶》,吐槽歸吐槽,其實這個大瓶的製造難度是極為困難的,因為它集合十幾種的瓷器燒造風格,大概有十五種之多,有金彩、琺琅彩、粉彩,青花,鬥彩,仿哥釉、松石綠釉、窯變釉、粉青釉、霽藍釉、仿汝釉、仿官釉、醬釉等。下圖是最直觀的圖可供參考。

    第二個問題是清朝的皇帝都是這樣的審美麼?顯然不是,不用說旁人,乾隆的老爸雍正就是一個例項,雍正朝的瓷器不管是官方還是民間的,大都質量精良,花色品種典雅,裝飾造型都可以用一個“雅”字來形容,可謂柔媚、俊秀。而乾隆的爺爺康熙朝的瓷器,也不是乾隆這樣“瘋狂”的造型,而是古樸多樣,紋飾優美而負盛名。這麼看,很可能是乾隆太任性,不願意玩爺爺和老爹的那些套路,想走個性的路線,顯然那些雅緻的範兒都被佔坑了,乾隆就走了這麼個“雍容華貴”的農家樂範兒了。

  • 6 # 醬紫評論

    首先那,必須得表揚下這個節目,能夠有意識的向大眾傳播古代文化,讓大眾能夠認識到更多的文化珍品,這一點,為他們打call。

    接下來我們再來說今天這個問題,關於皇帝的審美!

    清朝的瓷器大多是這樣的

    這樣的!

    還有這樣的!才女林徽因曾批評乾隆的審美“低階”,

    華人民大學歷史系的教授毛佩琦也曾說“ 都說後世的作品很俗,很不好看,像乾隆喜歡花裡胡哨的粉彩,紅色綠色、黃色白色,中國外國的元素全都疊加上去,好像一個女子不知該怎麼打扮,只好滿頭插上花,把眉毛、眼睛畫得很濃。批評乾隆審美的人,以林徽因為首,有一次她的同事來設計國徽,有人設計了一種圖案,林徽因看完就說,你這個圖案太“乾隆”了,意思是審美趣味太低階了、太俗氣了。整個清朝的審美,是一種爆發戶的感覺,缺少文化內涵,富是富了,還沒有達到雅的層面。 ”

    相比之下宋朝的瓷器就更顯清雅。

    大多都是這樣,以純色為底,略有暗紋,造型多樣,比較別緻。其實想想也能明白,像宋徽宗這樣的皇帝,倒不如說他是個文人,自然更喜歡這種雅緻的玩意兒。

    小編覺得,審美這個東西,在不同的人心中有些不一樣的定義,不能有高低階之分,不能說他的好,你的就差,不一定的。審美是個很主觀的東西,到底哪種好,這個誰也說不清楚,有人覺得顏色繁雜,不好,喜歡清雅的,但同樣也有人嫌棄太素,喜歡熱鬧一點,這個東西說不清也道不明的。

  • 7 # 中醫出版

    在第一期《國家寶藏》中,你們的男神王凱扮演的乾隆不但被群嘲,還被王羲之、黃公望、王羲之“三維立體環繞式diss”了,因為他的花式審美-“農家樂”!

    乾隆委屈嘛?也是有一點,畢竟人家的藝術追求就是介樣嘛!你不能說他沒有創造精神對不對!但是這個大清朝的彈幕鼻祖+牛皮蘚幫主,仗著自己一國之君的地位,也真的是對各朝各代的文物做了很多……罄竹難書的事情啊!

    在《國家寶藏》裡,王凱有一句話說的特別好:乾隆一生很順,所以謎之自信。

    《國家寶藏》展出的三件國寶,其中“瓷母”實在是牛逼得不行!不過話說回來,這樣的瓷器,也只可能出現在乾隆朝!哪怕換明朝的那些文盲皇帝也絕對整不出這樣的極品!因為這樣的滿釉從審美上超級奇葩,但從工藝上又幾乎代表了陶瓷燒製的最高技藝!特別是裡面竟然有窯變釉!窯變釉在古代本來就是幾乎花費整窯整窯的代價去碰運氣的,尚且可遇不可求,關鍵那還是部分窯變釉,光從這一點,現在看來幾乎不可相信這樣的瓷器是怎麼燒出來的,更何況融合了十六種元素,所以無法複製,所以是國寶極品!

    不過依然改變不了乾隆審美的“農家樂”品味

    乾隆時期的纏枝花紋包袱式瓶

  • 8 # 是一隻有趣的豆豆啊

    哈哈哈哈哈,不是還說他是個話癆嗎大臣寫上來的奏章,自己批閱的字數比人大臣的話還多

    還喜歡在各種前人留下來的畫卷中各種批註,各種留下自己的印章嗎

    哦,還喜歡讓人家給自己畫像,已經要被現在的小夥伴們“玩壞了”

    其實以另一種形式來看待歷史,看待這些人物,也許更形象生動一點,雖然審美不喜歡性冷淡風,但這種城鄉結合部的畫風也是不錯的嘛,貴氣嘛!也算是從側面反映了當時經濟情況,任性的故事總是會引得更多人關注

  • 9 # 紫檀講堂

    有一個審美很差的兒子是怎樣一種體驗?雍正大概會把棺材板掀飛吧。或許是基因裡摻雜了奇怪的元素,或許是後天教育出現了紕漏。父子之間,差距咋就這麼大呢?

    父子間的審美差異

    在雍正已經陰謀了幾個輪迴的時候,乾隆還在滿世界撒歡,保持著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激情。

    雍正帝45歲登基繼位,經歷了幾十年的皇嗣鬥爭,才從中脫穎而出,這份隱忍和耐力非常人能及,所以其審美內斂而雋永。

    他喜歡單色或是簡易畫上幾筆的物件,實則越簡單越複雜,一切都可以在腦海中描繪,喜怒不形於色,心思深沉,難以揣測。

    乾隆則不同,25歲風調雨順地繼位,大權在手,也沒有一干老臣指手畫腳,於是他順理成章地釋放了自我。

    其實乾隆有極高的文化素養,一生寫了41863首詩,還親筆寫了卷墨寶,叫《十全老人之寶說》,沒錯,寫的就是他自己。說他自己多才多藝,堪稱十項全能!

    據說他精通滿語、漢語、蒙古語,文治武功樣樣行,詩詞歌賦造詣深,還特別愛收藏和鑑賞。

    但不幸的是,凡是被他批註的墨寶,都會掉價!

    只要看見好東西,乾隆就忍不住有感而發,拿起御筆,批註一番。比如說下面這個”神“字。

    這還不夠,字不出彩,印章來代。據不完全統計,乾隆的印章有1000多方,常用的就有500多方。

    愛新覺羅·牛皮癬”的稱號好像不是那麼光彩。請大家來感受下他洶湧如潮的愛。

    凡是過乾隆手的名字畫,無一例外的都被他蓋上了自己的印戳,好在《富春山居圖》逃過一劫,理由當然不是捨不得,而是因為這位大鑒賞家,覺得那是贗品,不屑蓋!

    真品

    在生活的高壓下,還是要給自己找些樂子,不然像皇帝這種累死人不償命的短命職位,憑什麼他能活到89歲,而他爹59歲就歸西了呢

    雍正年間的瓷器,素來都是典雅與大氣並存,無即是有,少即是多,簡約而不簡單,往桌上一放,有種清冷冰霜傲獨立的美感。

    雍正

    但到乾隆年間,畫風突變,”迷之審美“橫行於世。一股村頭王嫂賣大花的即視感撲面而來。

    乾隆

    明明是富幾代的身份,乾隆卻有顆暴發戶的心,這種恨不得把金銀玉器全上身的既視感。

    看這個瓶子,有沒有把所有大牌全穿在身上,還穿出了某寶風格的感覺呢?

    空空隨便舉出幾個例子,大家感受一下。

    父子兩還真是,一個抱朴含真,一個五彩斑斕,一個深藏不露,一個蜜汁喜感。

  • 10 # 新氧生活

    《國家寶藏》播出以後,乾隆大大的品味瞬間遭到了網友們的無情嘲笑。但清代皇帝是否都是如此審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很明顯的是乾隆他爸——雍正就是以文雅清新代言人而聞名的,這也是為何網友調侃審美不會遺傳,並且有種種對比圖在網上流傳。

    所以今天小新主要要說的其實是:哪怕是乾隆本人,也不是隻有農家樂奢華帝王風的。

    首先他是做不到普通大眾審美嗎?不是。比如你看這一件甜白番蓮紋碗,敢說它不清新、不純潔、不淡雅?

    其次乾隆的真正審美偏好,可能也不併不是農家樂風格。之前臺北故宮舉辦了一個叫《得佳趣》特展,展覽的副標題叫做“乾隆皇帝的陶瓷品味”。這個展中的展品,是一件瓷器,加上對應有一幅這件瓷器的畫。畫是哪來的呢?是乾隆讓宮廷畫師畫的:一件他喜歡的瓷器,畫一幅畫,再配一段文字,成了一本手繪的收藏圖冊。而這個冊裡,沒有瓷母、沒有轉心瓶,基本上都是宋瓷和單色釉瓷器,也就是所謂的素雅之風。並且,這發生在乾隆五十年之後,已經是乾隆的晚年時期,應該至少能說明乾隆的品味並沒有那麼差勁。

    那麼為什麼大亂燉風格會被搬上節目,成為乾隆的代名詞呢?因為技術流比小清新更厲害啊。瓷母的工藝驚人之處節目上已經清楚介紹了,小新在此不多贅述,但是可以很明確的一點就是:它越花越大越難製造,正說明了當時國家的實力越強越硬越值得驕傲。

  • 11 # 沅汰

    首先明白什麼是“審美”。“審美”是美學的概念,“美學”是哲學的分支。“審美”既是感性的又是思辨的。“審美”肯定不是指這件物品是漂亮的還是不漂亮的。也就是說,“審美”是用哲學來看待和解釋藝術。

    下圖清乾隆墨彩花卉紋章瓷盤

    其次明白“審美”的觀念和什麼有關。“審美”帶有時代特性,有不可否認的社會性。就拿乾隆生活的時代來說,明清時期是市井文化流行的時期,難免在審美觀念裡帶著過於炫耀感的流俗。乾隆的審美觀符合這時的社會觀念,但他肯定做不到以他死後幾百年的現代社會作為神美標準支撐的依據。同樣,用現代社會一種流派所認為的素雅作為標準去衡量幾百年前的乾隆也是不公平的。

    下圖清乾隆黃地洋彩花卉紋碗

    “瓷母”應該叫作清乾隆各種釉採大瓶,它只是乾隆時期瓷器眾多種類裡的一種。乾隆瓷器也有不這麼繁瑣複雜的,也有素雅的。不僅有素雅的,還有帶著異域風格的。

    其實乾隆的瓷器的個性風格還是挺獨樹一幟的。乾隆之前康熙瓷器素而略儉,雍正瓷器雅緻高華。乾隆之後的嘉、道、鹹、同、光基本都是弱而無力的感覺,即便也繁複豔麗,顯然再沒有乾隆的張揚自信。

    下圖清乾隆茶葉末釉綬帶葫蘆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辦法快速分清東南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