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貴極登峰
-
2 # 四維求索
一般用記敘手法描寫,透過人物的行動,語言,心理活動將故事展開,在直敘的基礎上加上倒敘,插敘等補充其不足和拓展作品內容。還有正面描寫,反面描寫,烘雲托月。再有就是誇張,比擬,借代等應用,使作品更加豐滿,形象,生動和風趣。
-
3 # 史太截武者
寫故事一般採用正敘,按時間發展順序和劇情發展一路前進。還有的採取倒敘手法,先公佈結果,然後再以回憶的形式逐一呈現事情的經過。這裡的藝術手法包括用懸念、伏筆、巧合等手段,令故事更加生動有趣,引人入勝,還有用誤會的手法,到最後揭開真相,反而對人物的刻畫更加深刻!
-
4 # 我是藍歌
作為一個13歲開始寫詩歌,14歲開始創作兒童長篇小說的菜鳥姐,其實也有很多話想說。
記得我第一部長篇奇幻是模仿哈利波特來著,但是被一家文化公司的編輯看中,他想專門栽培,可是當時才15歲左右,自己稀裡糊塗又怕上當,也就不了了之了。我與文學,與小說的創作一直都有深深淺淺的聯絡,即便是現在從事了與之無關的工作。
言歸正傳,寫故事多采用的藝術手法?要嚴肅的講解嗎?好像不太符合我的風格,那麼開始吧~
一、定位故事分類。
不同類別的故事,語言基調、藝術表現、背景烘托、技術處理都會各有偏向。藝術手法自然會不同,這裡就不具體針對各種情況進行說明了……(故事型別太多)
二、受眾分析。
作家創作作品,一定會有定向的讀者群體,假如沒有這種思維意識,勢必會影響自己故事的延展性和影響力。而針對不同性別,年齡,職業,甚至不同家庭背景、成長環境、人生經歷的讀者來說,搭配的技巧也一定有所側重。這裡指的技巧可能不止藝術手法了,也可能是情節設定,故事選材,情感表達等。根據不同的受眾,將決定自己的故事選材,創作格調等。
三、普適藝術手法。
故事有可讀性和吸引力,一定與技巧息息相關。那麼一般的技巧都有哪些呢?
1、節奏把握
小說的劇情就像是一首完整的交響曲,有抑揚頓挫,高低起伏,音符合理的排列組合讓它才悅耳動聽。
“劇情節拍”我們說寫故事就如同演奏家的表演,劇情一定有節拍規律,當你需要敘述悠揚又平和的故事時,就需要鋪墊相應的背景,景觀,人物表情,神情,甚至語言等;反之,遇到戲劇化或者故事高潮部分,就需要一種突兀的手法,比如反向襯托,視覺衝擊,就像狠狠打了讀者思維一拳頭,讓讀者能夠幡然醒悟,茅塞頓開,情緒高漲等。
有時候這種處理可能相當生活化,隱蔽化,這就需要我們平時透過積累生活經驗去挖掘真諦了。畢竟,藝術源於生活。
2、伏筆的運用。
很多人寫故事,尤其是懸疑類小說特別善用伏筆手法。但很多人不知道,伏筆看起來簡單,用起來卻有不少麻煩。一次用多少,用幾個,怎麼用,埋下的坑,自己又怎麼把它填起來,都是問號。這就需要作者,每設下一處伏筆之前就一定要先把解謎情節的位置,時間點把握好,善始善終嘛。
還有重要的一點,伏筆雖好,多了絕對不行。如果你想讓讀者像是在看一道奧數題,燒腦固然有趣啊,但過度燒腦肯定會讓讀者反感,甚至放棄繼續讀下去的衝動。因而根據篇幅長短,要適量設定伏筆。有些故事甚至只有一個伏筆,全文圍繞它展開,結尾解開它的真實面目,這就特別適用短小精悍的故事。
3、情節公式。
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橋段”。一般都是先抑後揚或者先揚後抑,要麼就是中間有好幾個不同的橋段,用來聯結幾個主角的關係,推動劇情發展,但是這幾個橋段,同樣也附帶伏筆的責任。
衝突法。這是很多人慣用的手法,兩個人物發生強烈衝突的情節往往是最能吸引注意力的方法。這種劇情帶來的深刻矛盾,或者人物身份或者能力的落差,特別能讓讀者揪心。
雲梯法。也就是層層遞進,不斷把讀者往溝裡帶,往深處引,直到情節達到你指定的目標位置即可,這種方法,很適合慢節奏的故事。
障眼法。給讀者設定情節的障眼法,一般用來隱藏作者的真實目的,讓讀者本以為會是結局A,結果一個轉眼就變成了結局B,讓讀者目瞪口呆。
三、主題把握。
故事所用技巧多了,很容易就會偏離原本要講述的主題,要麼就是先前設定的伏筆,後面卻忘了解答,就會造成一種嚴重的錯誤,因此一定要杜絕。
偏題的後果不堪設想,但是故事的邏輯性缺乏,會導致整個故事最終走向死衚衕,它不管往哪個方向前進都沒有辦法。
所以故事的中心和主題一開始就要確定。並且尤其要注意!當你想創造情節點,節奏點時,一定要以中心為圓心,呈扇形畫圓輻射般進行畫像,否則是特別容易偏題,甚至將作品斷送的。當然這是對於沒有列大綱習慣的同學來說,有大綱的同學,就會容易一些,甚至能避免這樣的後果出現。所以再短的故事,也最好有一個框架。
好了,羅裡吧嗦的這麼久,明天我還得上班,現在就先說到這裡吧,以後再有問題,會繼續補充噠!
回覆列表
藝術手法主要是誇張、象徵、擬人、神化、變形、怪誕、想象等。
(一)誇張。誇張即誇大,言過其詞。作為修辭手法,誇張就是用誇大的詞句來形容事物的特點。作為藝術手段,誇張要藉助豐富的想象,擴大和強調描寫物件的某些特點,突出其本質特徵,達到增強藝術效果的目的。任何藝術都會有一定程度的誇張來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童話的誇張有其獨具的特點。
(二)象徵。象徵就是用具體的事物表現某種特殊意義,作為一種藝術手段是藉助某一具體事物的形象來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情感。特點是利用象徵物與被象徵物之間的某種類似或聯絡,使被象徵的內容得到強烈、集中而又含蓄、形象的表現。作為曲折地反映現實生活的童話,常常採用象徵手法。透過象徵性的形象,確切地概括了人的特徵和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
(三)擬人。擬人是指賦予人類以外有形無形的事物以人的思想、感情、行為和語言能力。擬人亦稱“人格化”。
(四)神化。運用神化的藝術手法進行創作,賦予童話形象以超自然的力量。運用神化手法時,常常藉助於魔法寶物,如《七色花》中的小珍妮,獲得了有七片不同顏色透明花瓣的花朵,就能隨心所欲地實現自己的願望;《神筆馬良》中的神筆就是賦予馬良超人力量的寶物。新時期童話作家的魔法道具往往選用現代色彩的科學技術,如《皮皮魯外傳》中的皮皮魯乘坐“二踢腳”,像火箭那樣離開地球直奔太陽。
(五)變形。即形象的異變。童話創作中,常常運用幻想、誇張等手段把人形變成其他各種事物,或者使人體的某部分變形。前者稱為全部變形,後者稱為部分變形。如《格林童話》中“青蛙王子”是因為中了魔法而由王子變成了青蛙,“六隻天鵝”是六個中了魔法的王子的變形,二者都屬於全部變形;
《木偶奇遇記》中的皮諾喬說了謊話鼻子就變長,用的是部分變形。運用變形可以使故事情節發生奇異的轉變,又可形成濃郁的幻想氣氛。
(六)怪誕。是運用尖銳的形象誇張,使現實中的實際現象具有離奇古怪、玄妙幻想的形式。童話創作中有人物形象的怪誕、環境的怪誕和情節的怪誕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