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Fanny媽媽談育兒

    第一、生活技能,作息規矩、獨立吃飯、獨立入廁、獨立午睡等等;

    第二、心理技能,能適應離開家人,由老師看護,對抗“分離焦慮”;

    第三、身體素質,強健的身體不愛生病,還要完成幼兒園的體能測試。

    無論哪種技能,都不是一蹴而就完成的,要經過全體家庭成員的配合,共同幫孩子建立。即使已經鍛鍊好了,入園後,也會有反覆期,家長一定要配合老師儘快度過“焦慮期”。

  • 2 # 米米媽咪

    我家是三歲不到就上了拖班 上之前我就提前帶孩子去學校看了看 打好預防針說以後你要在這裡和其他先朋友一起玩 他看了學校有很多的玩具很開心 表示可以上 所以首先得讓他憧憬幼兒園生活 接著呢我就買了不少上幼兒園繪本以及一些影片給孩子看 別的寶寶是怎麼上幼兒園的 怎麼吃飯睡覺尿尿等等

    說實話啊 我說的簡單 但孩子真的比較小 比如尿尿當時還是用的尿不溼 我也跟著著急上火如何戒 還有中午她睡覺要喝奶 老師肯定不給帶奶瓶 咋整 不過上了幼兒園這些問題我是多慮的 因為老師有方法 很多孩子在一起有對比有榜樣 我們用了一天就不帶奶瓶 不用尿不溼中午睡覺 所以父母不要焦慮孩子幼兒園生活 信任他們 他們會做的很好的!

    相對於其他所有的穿衣吃飯睡覺 解決分離焦慮症才準備上幼兒園必備品 忽然和媽媽分離 就感覺自己被拋棄了 這種恐懼感讓孩子分分鐘不想呆幼兒園 動不動就哭 所以必須要重視

  • 3 # 風吹不倒的秋草

    首先學會離開對父母的依賴,學會和群和眾多的小朋友相處,學會獨立的幼兒生活,包括自己吃飯,自己能大小便,自己玩耍,有的小朋友動手打你,學會躲閃,也不要打別的小朋友。懂得有禮貌,尊重師長,講究衛生,這些對於一個幼兒來說足矣。

  • 4 # 凌兒媽媽

    我想在送孩子上幼兒園之前先得讓孩子學會簡單的自理,比如獨立吃飯,比如上廁所,洗手等等。具備了這些自理能力,孩子才能更快適應幼兒園生活。因為孩子進入幼兒園之後,不可能象在家裡一樣被照顧得很好,那麼自理能力越強的寶寶越是不會緊張恐懼。

  • 5 # 一介布衣44075311

    我舉個例子吧!我弟弟(我妻弟,也就是我小舅子),他們夫妻可以說是給我上了一課。他們在育兒方面,從不要求孩子必須按他們的思維去做,而是與其講道理,給其擺明什麼可做,什麼不可做,什麼該學,什麼不該學,同時給其灌輸如何學。要知道孩子的學習能力是成人的多少倍。

    從牙牙學語起,他們就不厭其煩地講道理,給其說什麼可為,什麼不可為,做人不可任性等等。其結果就是他們小孩在不到兩歲時,在我這住過兩月左右,可真讓我捨不得他回家!他的行為有時連我都自愧不如。他可以明確的告訴你,你什麼話說錯了,哪件事不該如此做,說得頭頭是道。且從不哭鬧,即使哭了,只要給他不哭的理由,馬上止哭,絕不拖泥帶水!他即使是想家了,只要給他理由,別看只有兩歲,他都會理解說,那好吧!姑爺有空就送我吧!

    所以,在育兒方面,要想如何費心提高其技能,倒不如從小培養其認知能力!(個人理解觀點,僅供參考)

  • 6 # M63542420

    我認為:1、語言上能正確表達自己的問題,比如我想上廁所,我哪裡痛。這點很重要。

    2、自己上廁所、吃飯、午睡。這三個能入園之前學會是最好!不行先會自己上廁所。

    3、合群。入園之前最好帶孩子多和小朋友玩。不合群的孩子打人被打這些事情會源源不斷。

  • 7 # 糯米麻麻Coco

    與其說是技能,還不如說培養孩子良好的作息習慣和自理的能力。入園前半年,我覺得就開始要準備調整孩子的日常作息習慣跟幼兒園保持一致,尤其是午睡習慣。

    然後就是孩子的吃飯,上廁所,自己穿衣服等生活自理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有什麼事情發生的時候可以去跟老師說。

    最後就是培養孩子的良好的心理素質,多帶孩子去參加集體活動,適應集體生活有好處。

  • 8 # 為你踮起腳尖

    我覺得孩子上幼兒園之前需要學會以下技能:

    一:獨立吃飯!不能指望老師餵你家孩子吃飯,老師要照顧十幾二十甚至更多的孩子,所以獨立吃飯是必須的!

    二:獨立如廁!這個也很重要,因為老師要照顧那麼多孩子,如果孩子不能自己上廁所,可能會因為這個遭到小朋友的嘲笑,讓孩子的自尊受損!

    三:事情的表達能力!可以向老師表達自己的想法以及需求,這樣老師才能照顧好你家的孩子。

  • 9 # 悅雨育兒

    如果說生活技能,那麼就是吃飯、上廁所、睡覺、穿脫衣服鞋子,這些都是最基本的,在家的時候就鍛鍊孩子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小班的時候一般會自己穿脫鞋子就行,大一點老師會教穿脫衣服,到幼兒園的睡覺時間就要讓孩子睡覺,和幼兒園的作息時間統一,孩子才能很好的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從心裡上要提前給孩子足夠的憧憬,也要讓孩子知道,這是長大的標誌,在幼兒園就是和老師同學一起玩,媽媽去上班,還要讓孩子知道,放學就一定會見到媽媽。

    最後就是學校物品的準備,有的學校都已經給孩子準備好了,你需要的就是準備錢,有的學校也需要家長自行準備被褥,那就需要提前知道被褥的尺寸,還有就是準備寬鬆舒適的衣服和鞋子,鞋子要方便孩子自己穿脫。

  • 10 # 親子陪伴蘭怡C

    我覺得不需要學習什麼技能,到學校幼兒園老師自然而然的會教孩子東西,你教的東西未必幼兒園老師會教,順其自然就好了。

    把孩子交給幼兒園本來是去學習的,去學生活自理能力,語文,數學,音樂,繪畫。

    孩子就像一張白紙一樣,需要幼兒園老師去幫她塗滿各種色彩。

    孩子適應了一段時間幼兒園就會喜歡上幼兒園生活,不需要家長操心那麼多,孩子的自我適應能力,需要他自己慢慢的去摸索和鍛鍊。

  • 11 # 合木京華

    隨著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重視,“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就是激勵家長們帶孩子競爭的不二理由,殊不知對孩子及其不公平的。德培(DAP)教育認為,處於人生起步階段的孩子最不應該成為競爭的功利品。

    此前,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朱慕菊也表示,“不能把人生完全看成一場徹頭徹尾的競爭……在競爭的概念下來談教育只能是扭曲的教育。”並對幼兒教育的起跑線也做了進一步闡述:“起跑線的內涵應指向兒童教育的起點,建立有規律、有價值的引導。”

    父母應該是孩子的助推器,而不是逼著孩子參加競爭的人。

    朱慕菊認為,兒童的發展絕不僅僅是學習英語、鋼琴、畫畫、書法等,還要關注社會發展的需要。其撰寫的《怎樣培養孩子的關鍵社會能力》中,介紹了社會能力在兒童早期的產生、發展以及對孩子成長、甚至人生幸福的意義,並提出怎樣培養孩子這些社會能力的具體策略和方法。

    “社會能力的培養最重要的是素質和能力,而非單純的知識點。”京華合木幼兒園的老師認為,孩子有其自身發展規律,包括生理的、心理的,施教者重要的是尊重他們這些發展規律基礎上,進行適宜性的引導、教育,讓孩子得到能力上的發展,內在素質的提高。

    該幼兒園所實行的德培(DAP)教育強調適宜性、教師教學有效性、目的性、拓展性,關注孩子能力、素質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而非“知識”“成績”。倡導孩子在體驗式的學習中提高語言、社會能力等,幫助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孩子社會能力的發展,需要成人的理解和支援,孩子正是在成人的關愛和引導中,建立起對人類社會的愛和基本信賴,從而逐步將正確的價值觀、社會的規則內化為自己行為的標準,才能形成關鍵的社會能力,為他們的人生幸福奠定基礎,愉快而自信地站到人生的“起跑線”上。

  • 12 # 興瑜愛生活

    我覺得

    1、入園前期:培養孩子定時定點用勺吃飯、用杯喝水、按時自己睡午覺、用語言表達需求等必備習慣技能。

    2、入園臨近:入園前兩個月,讓孩子逐步適應幼兒園的作息時間。可以經常帶孩子去幼兒園附近散步,以熟悉環境。

    這些就差不多了吧!

  • 13 # 夢隨心想2

    我覺得孩子上幼兒園之前一定要讓孩子學會生活自理能力。自己穿衣,吃飯,上廁所等。

    還有就是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比如按時睡午覺的好習慣。

    語言表達能力也是比較重要的,有什麼需求或者什麼事情發生的時候可以去找老師溝通。

  • 14 # 諾言的微笑

    送孩子上幼兒園前,首先培養孩子簡單的生活自理能力就可以了,比如自己洗手、洗臉、上廁所、自己穿衣、疊被子、吃飯、自己能表達清楚自己的想法……就可以了。然後要教會孩子懂得分享,不要爭強好勝,有什麼事發生找老師,請老師幫忙。只要做到這些,孩子就能更好的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了!

  • 15 # 丫丫球球

    我認為送孩子上幼兒園前,孩子首先需要學會的就是自主能力,比如說至幾吃飯自己午睡自己穿衣服自己如廁等等。因為我覺得幼兒園老師要一個人要管那麼多孩子,肯定不可能凡事都為孩子做,所以這些基本的自己能做的事兒,孩子要自己學會而且習慣自己做。因為如果在家裡都是父母包辦的話,孩子上幼兒園,不但要面臨著和父母的分離焦慮,也要面臨著凡是自己做都做不好的挫敗感,就會讓孩子更難以適應。

  • 16 # 億童學園

    孩子上幼兒園前一定要培養好兩個方面的技能:生活技能和語言技能。

    一、生活技能

    1.調整作息時間

    家長從現在開始就要有意識地按幼兒園的作息時間安排孩子的日常活動,提前幫他們建立規律的作息制度。比如:相應減少夜晚的玩耍時間,督促孩子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保證他們每晚的睡眠時間不低於9小時;幼兒園的午睡一般安排在中午12點至下午2點半,父母可參照這一時間幫孩子確立午睡時間,培養孩子良好的午休習慣。

    2會自己吃飯、喝水

    研究表明:孩子到了2週歲,手臂力量及協調能力足夠讓一個正常的孩子自己拿小勺子和小碗吃飯。在入園前,家長要儘量教會孩子能夠自己吃飯、喝水,讓他們學會自己照顧自己,這不僅是孩子身體健康的重要保證,也有利於減少孩子入園後的不適感,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

    3會自己穿脫衣服、鞋子

    眼下,天氣炎熱,孩子一般穿的是單衣,這正是訓練他們自己穿脫衣服的好時機。家長不妨抓住每一次換裝的機會,教孩子辨認衣服的正反、鞋子的左右,鼓勵孩子自己穿脫衣服和鞋子,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入園後,家長也請給孩子準備舒適、方便穿脫的衣服和鞋子,避免因為穿脫過於繁瑣,打擊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4會自己漱口、洗手

    在幼兒園裡,孩子有更多機會接觸到沙水、泥巴、顏料等遊戲材料,如果不注意衛生,很容易引起健康問題。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時刻培養孩子飯前便後勤洗手、飯後漱口等良好的衛生習慣,因為當孩子逐漸形成這種意識後,即使在沒有家長和老師的監督下,他們也能自覺完成,這會更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二、語言準備

    入園前,家長不僅要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還要教會孩子準確地向老師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以便得到更好的照顧,比如以下這幾句話,爸爸媽媽一定要教會孩子正確表述哦!

    “老師,我要尿尿/拉粑粑。”

    很多剛入園的孩子,可能因為不適應環境而不敢表達這一需求,這就需要家長在家中對孩子進行引導和訓練。比如:媽媽當幼兒園老師,爸爸和孩子扮演小朋友,老師講課時,爸爸舉手說:“老師,我要尿尿。” 幾次情景模擬後,孩子自然能夠掌握正確的表述方式。

    “老師,請幫我換條褲子。”

    有的孩子可能因為在家中尿褲子時被家長指責過,以至於在幼兒園尿褲子後不敢告訴老師。在入園前,家長要耐心告訴孩子,尿溼褲子時,一定要及時告訴老師,請老師幫忙換褲子,否則可能會生病的。

    “老師,我要喝水!”

    幼兒園會安排集體喝水的時間,但在這個特定時間外,如果孩子想喝水,就需要他們主動表達。家長要鼓勵孩子在口渴時,大膽向老師表達需求,以保證每天的飲水量,減少生病的機率。

    “老師,我身體不舒服。”

    當孩子在幼兒園出現一些突發的身體狀況,如果老師沒有及時發現,就可能會延誤病情。因此,家長要告訴孩子,如果身體不舒服了,如頭疼、頭暈、肚子疼、吃不下飯等,一定要及時告訴老師,並且能用手指出具體的位置,這樣才能方便老師及時帶孩子去醫務室檢查或聯絡家長。

  • 17 # 親子成長手冊

    1、有問題自己可以說出來,很多時候孩子有問題不能正確的和老師表達,所以去幼兒園之前一定要告訴孩子有問題要說出來。

    2、離開家人獨立生活

    3、和小朋友和平相處的問題

    4、規律的作息時間

    5、自己吃飯和入廁

  • 18 # 暉雪琳源
    1.讓孩子愛上幼兒園:在寶寶心中勾勒去幼兒園美好、快樂的形象

    從上幼兒園的前三個月起,就開始給她做心理建設了。在家裡的裡面,一定不要說說你如果不聽話就送你去幼兒園了、你如果在淘氣我們就送你去幼兒園了。

    相反,要一直把幼兒園描繪成一個很美好很快樂的地方。比如,我們會說你今天做了什麼特別棒,媽媽過一點段時間會讓你去幼兒園的。比如,我們會說你今天自己吃飯吃得很好,要是你每天都自己好好地吃飯的話媽媽就送你去幼兒園。

    總之,在我們的描述裡幼兒園一個好孩子還可以去的地方,是一個令人嚮往的地方。

    在孩子上幼兒園前或上學時,千萬不要說“再淘氣再不聽話就把你送到幼兒園裡”這種類似的話,不要把幼兒園描述成是一個懲罰小朋友的地方。如果的話,小朋友就一開始有抗拒心理。

    首先,讓孩子有愛上幼兒園、愛上學習的能力!

    2.創造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培養孩子愛學習的能力

    我女兒上幼兒園的前一個月起,其它日常讀書看繪本之外,我開始每天晚上教她識字、數字和唐詩。

    一個月裡,她就認識了數字1到9,認識了25個簡單的漢字,學會了三首唐詩。有這樣一個氛圍和基礎,就知道了什麼是學習、跟著父母或者老師去學習。

    在幼兒園裡的時候她會聽課專注一些,會跟著老師的節奏去學習。我也開始在家的時候多看讀書,去潛移默化地影響她。有時候出去的時候,馬路上的廣告牌、超市裡的包裝上的字交給她。

    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培養孩子愛學習的能力,讓孩子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3.鍛鍊孩子的獨立能力,並提前適應學校的作息習慣

    從我女兒上幼兒園的前一個星期起,我就開始讓她每天都是自己洗漱、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飯、自己去廁所;每天早上七點鐘叫她起床,儘量睡午覺,晚上早睡。模擬學校的作息時間和生活方式,讓她提前感受、提前適應。

    我女兒剛去幼兒園的前幾天吃飯都很慢,老師說要喂她吃,可是她都很認真地拒絕了,她對老師說“我都長大了,可以吃飯的不用喂”。

    我女兒去幼兒園的第一天午睡的時候,她睡不著但一直很安靜地躺在小床上,第二天、第三天開始她就能睡著了。平時週末或假期的時候,我也會盡量讓她保持睡午覺的習慣。

    鍛鍊孩子在生活中的獨立能力,可以孩子更快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啥一些對聯都是七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