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果假宕梗
-
2 # 浮躁中獨行
對聯沒有字數上的限制,主要的是要對仗工整,反映了文才和智慧。短的甚至是一個字,比如上聯:死,下聯:生(注:“生”字倒著寫)意為:寧可站著死,也不倒著生。
但上下聯都只有一字,視為世界上最短的對聯。甚至有上下聯才一個字的:上聯(下聯):死
全聯意義為:有死;無生
評語是:寫前途險惡,比上聯更是推陳出新,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
對聯又稱對偶、門對、春貼、春聯、對子、桃符、楹聯(因古時多懸掛於樓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種對偶文學,起源於桃符。
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字數相同,結構相同,是中文語言的獨特的藝術形式。
擴充套件資料:
一、發展起源:
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有歷史記載的最早對聯出現在三國時代。明洪武年間(1368-1399年),在江西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出土一尊特大鐵十字架,上鑄有三國時代孫權赤烏年號(238-250年)。
在鐵十字架上又鑄有藝術精美的對聯雲:“四海慶安瀾,鐵柱寶光留十字;萬民懷大澤,金爐香篆藹千秋。”觀其形式與內容,與中國早期基督徒有關聯。
春節時掛的對聯叫春聯,辦喪事的對聯叫做輓聯,辦喜事的對聯叫慶聯。對聯是利用漢字特徵撰寫的一種民族文體,一般不需要押韻(律詩中的對偶句才需要押韻)。
駢文與律詩是對聯的兩大直接源頭。對聯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又吸收了古體詩、散文、詞曲等的特點。因而對聯所用句式,除了律詩句式、駢文句式外,還有古體詩句式、散文句式、仿詞曲句式。
不同句式適用格律不同、寬嚴不同。其中律詩句式平仄要求最嚴,古體詩句式則除了對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
春聯源遠流長,相傳起於五代後蜀主孟昶。他在寢室門板桃符上的題詞:“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謂文“題桃符”(見《蜀檮杌》),這要算中國最早的對聯,也是第一副春聯。
宋代不同史料對此說法不一,還有將作者歸為孟昶兒子的。因而這副春聯作者到底是誰,仍是個懸案。
對聯作為一種習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05年,中國國務院把楹聯習俗列為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楹聯習俗在華人乃至全球使用漢語的地區以及與漢語漢字有文化淵源的民族中傳承、流播,對於弘揚中華民族文化有著重大價值。
二、分類:
1、按字數
1)短聯(十字以內)
2)中聯(百字以內)
3)長聯(百字以上)
2、按修辭技巧
1)對偶聯:言對、事對、正對、反對、工對、寬對、流水對、迴文對、頂針對。
2)修辭聯:比喻、誇張、反詰、雙關、設問、諧音。
3)技巧聯:嵌字、隱字、復字、疊字、偏旁、析字、拆字、數字。
1)集句聯:全用古人詩中的現成句子組成的對聯。
2)集字聯:集古人文章,書法字帖中的字組成的對聯。
3)摘句聯:直接摘他人詩文中的對偶句而成的對聯。
4)創作聯:作者自己獨立創作出來的對聯。
-
3 # 史太截武者
因為對聯是從詩詞中演變分支而來的,古詩多以七律和七絕的形式,都是七個字為一句話,平仄對仗,合轍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聽起來賞心悅耳。有人規定格律和韻律,增加了一些難度,所以詩詞是一種高雅的藝術,是那些文人墨客區別於貧民百姓而自居的才藝。而後來對聯的出現,也是在詩詞七律的基礎上加以限制或增加難度,形成了以字數相同平仄對仗具有獨特風格的對聯。對聯分為上聯和下聯,以七字聯為多,後演變成多字分句不等的長對聯。總而言之對聯也有固定的遵循的方式來對對聯,可作為陶冶情操的一種遊戲,廣受中華兒女的歡迎!
-
4 # 日日新文化
七字對聯很常見
1,上聯,和和順順千家樂,
下聯,月月年年百姓福。
橫聯:國泰民安
2,上聯,春雨絲絲潤萬物,
下聯,紅梅點點繡千山。
橫聯:春意盎然
3,上聯,喜迎新春大未來,
下聯,恰逢盛世好光景。
橫聯:大展宏圖
七字對聯與七言詩緊密相關聯,
七言詩對主體格式更多嚴謹,所述更加豐富,詩文大家都喜歡,受七言詩的出現,為詩歌提供一個新的,更大容量的形式,豐富中國古典詩歌的藝術表現力,七言詩裡含有對聯的詞句,對聯分出來後更嚴謹,組成部分除上聯、下聯外,還有橫聯,另成一體。
對聯字數,最少一個字,例如"生"對"、"死",也有3個字,5個字,7個字,最多字對聯有1612個字。
-
5 # 餘立國8
七字的對聯意義,主要實出寫作對聯精雅最精典的句子“七"代表“奇”特超絕世之文聯,上下結構對稱而佳雅,對聯總休單數為吉祥題答絕招比喻上聯《炮竹聲聲、辭舊歲,》、下聯″《對聯幅幅、賀新春。》上聯:出句四字題接三字迴應,下聯接應上聯出句答是七字中先四字句又有三字迴應,接構成雅文相稱對偶句。
-
6 # 郭維宗
人常和生,老,病,死,苦打交道,在五言詩的中,後者三字全出現,七言詩句中,尾詞可落生或老,是吉祥,但無科學根據。
-
7 # 廣德博愛
這於古人流傳的:生、老、病′苦、死,有關,一句七字聯第一字為生…第五字為死,又重數第七字為老,,‘做一切事情都是這樣,,最後落在生老字數為吉祥,其它字數不可用。。(請高人指點)
-
8 # 郭創輝郭股
對聯平仄究,
對子恰相反,
七字對聯棒,
古風韻律嚴。
中華文化遠,
七字律詩芳,
七字對聯句,
言簡寄意長!
-
9 # 詩人有李
簡單回答:
對聯幾個字都行。
七個字琅琅上口更容易表達。
由詩詞演變而來。
-
10 # 常暢
五字 七字是中國古典文學裡面演進歷程的一個階段,用最精微的字表達出具有深刻內涵亦或者意境的目的,也類趨詩歌,是一種格律
-
11 # 使用者7729567343331夢
對聯講究,壓韻和平仄。押韻就是末字韻一致。平仄講究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為了將平仄和韻腳分開故對聯多多用五或七字。具體可參考王力的《詩詞格律》
回覆列表
對聯講究,壓韻和平仄。押韻就是末字韻一致。平仄講究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為了將平仄和韻腳分開故對聯多多用五或七字。具體可參考王力的《詩詞格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