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國學寶庫
-
2 # 有點南說
此時的蘇軾並不老,這樣寫是另有深意。
《江城子•密州出獵》的寫作時間是1075年,蘇軾的出生時間是1037年,看得出來,他寫這首詩的時候才38歲,那麼為何38歲的他自稱老夫呢?
首先看一下,“老夫”一詞是怎麼來的。《禮記》中有這樣的記載“六十曰耆,七十曰老。”而“夫”一詞是對男子的稱呼,七十歲的人才叫做“老夫”。
38歲的人把自己寫成70歲的老人,意欲何為?
原因一:喝多了
蘇軾在寫完這首詞後向別人透露這首詞是他在喝多酒的情況下寫的,一個人如果真的喝多了,那麼定然是什麼也敢寫。
原因二:自嘲
魯迅先生就寫過一首詩叫做《自嘲》:
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
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可見文人墨客經常有自我嘲諷之意,而此時的蘇軾自稱“老夫”,估計是自我嘲諷自己老吧。雖然38歲不算老,但是自我嘲諷的話,現代年輕人20幾歲都覺得自己老了,何況在醫療條件不發達的古代。
原因三:對比幻想
蘇軾的詞中第一句寫到“老夫聊發少年狂”,如果幻想少年時期,那麼只能說明自己現在已經老了,而“老夫”一詞就將這種回憶感寫的很飽滿。詩人寫詩跟文人寫文章一樣,有時候有一種誇張的味道,當然,正是有了這種味道,這些詩文才更加有韻味。
-
3 # 不立翁99
熙寧七年(1074)秋,蘇軾從杭州通判調任密州知州,當時密州正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和蝗災。作為密州的"一把手",蘇軾必須想辦法儘快改變這種局面。他組織民眾,展開抗災自救,同時上書宰相韓絳,如實反映當地的災情,要求朝廷選派官員下來視察災情,體量放稅,或者給予補助。
面對無力抗爭的天災,古人往往只能向神靈祈求佑護。當地人告訴蘇軾,城南二十里處有座常山,山上有座山神廟,祈雨最為靈驗。第二年四月,蘇軾齋戒蔬食,去常山禱告。也許是上天可憐蘇軾,果然下了一場大雨,緩解了密州旱情。但是這場雨過後,又不下雨了,蘇軾於是又許下祈願,如果老天爺再次下雨,他就為他重新修繕廟宇。
這年秋天,蘇軾許願修葺的常山廟宇完工了,他再次去禱告求雨。主持完儀式,回府衙的途中,蘇軾跟隨行人員一起痛痛快快喝了頓酒,酒興正濃,膽氣更壯,於是跟梅戶曹相約去鐵溝附近打獵。
打獵結束,蘇軾仍然豪氣干雲,即興吟出一首《江城子》: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
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
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這年蘇軾剛剛40歲,在現代人看來,正值盛年,蘇軾卻自稱老夫。第一是反映了那個年代人們對年齡的看法,由於生活條件和醫療條件的差距,古代人活到四五十歲,就算是正常壽命了,六七十歲就算長壽,所以40歲稱老夫並不過分。
第二是反映了那個年代家庭構成的特點,古人往往十幾歲就結婚,20歲之前往往會有兒子了,到40歲的時候一般都會做了爺爺,做爺爺的人還不能自稱老夫嗎?蘇軾就是18歲結婚,只不過是因為長子蘇邁出生的比較晚,所以這時候還沒有當爺爺。
第三是反映了蘇軾在當時跟他同去打獵的這一群人中的地位。作為一州知州(蘇軾自稱太守),地方長官,蘇軾在這群人中無疑是地位最高的,或許年齡也是比較年長的,所以有資格自稱老夫。
第四是創作這首詞的意境需要。左手牽著大黃狗,右手舉著雄獵鷹,頭戴錦繡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氣宇軒昂,何等威武。然而,這威武雄姿竟然是老夫所為,反差就出來了,張力就出來了,藝術效果也就有了。
-
4 # 一葉孤帆行萬舟
蘇軾寫《江城子》的時候才40歲,為什麼稱自己為老夫呢?我們先來科普一下中國古代人的平均壽命吧:
中國曆代人的平均壽命:夏、商時不超過18歲;西周、秦漢為20歲;東漢為22歲;唐為27歲;宋為30歲;清為33歲;解放前為35歲。
看到了吧,蘇軾寫《江城子》的時候已經40歲了,以我們現在的眼光看,他當時正當年,正應該意氣風發、揮斥方遒的大好年華,可是,在當時,他已經超過人均壽命10歲了,早已是兩鬢斑白的老人了。但是,鬢微霜,又何妨?照樣可以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我們一起來欣賞蘇軾的這篇豪氣滿天的《江城子》: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出獵對於蘇軾這樣的文人來說,或許是偶然的一時豪興,但他平素報國立功的信念卻因這次小試身手而得到鼓舞,以至信心十足地要求前赴西北疆場彎弓殺敵了。蘇軾任密州知州剛四十歲。他是四年前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自願請求外任,自杭州來至這北方邊郡的。除了他在各地任上致力於地方政績外,一直要求大用於世。當時西北邊事緊張。熙寧三年(1070),西夏大舉進攻環、慶二州。四年,陷撫寧諸城。“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就是指宋與西夏的戰事。
-
5 # 草民觀點
對於如今的我們而言,人們一般可以活到七八十歲,因此三十八歲便是壯年時期,是一個人事業的黃金時期。而這個時期的人,往往充滿了鬥志,充滿了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也充滿了對家庭的責任感。因此,38歲的人,在如今的世界,定然算不上是老夫。
而在宋朝時期,雖然醫學水平遠不如現在,但是此時社會處於比較發達的狀態,因此人的壽命也並不會太短。就拿蘇軾而言,他出生於1037年1月8日,病逝於1101年8月24日,享年64歲,也就是說,當蘇軾到了32歲的時候,人生不過是過了一半而言。而38歲的蘇軾雖然已經度過了自己大半個人生了,但是也決定沒有達到老夫的境地。
那麼,蘇軾為何如此自稱呢?其實還有一種老,不是外貌上的表現,而是體現在內心上的。蘇軾最喜歡的詩人便是唐朝韓愈,他甚至寫過一首《祭十二郎文》:“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蒼蒼,而齒牙動搖。”
也是說,蘇軾覺得自己還沒到四十歲就已頭白如雪,而這樣的狀態,自然稱得上是老夫。或許,這是寒窗苦讀以及工作帶來的壓力,使得蘇軾消耗了許多的心神,因此身心疲憊,所以自嘲吧。
-
6 # 文發揚
我來試回答。蘇東坡這首詞《江神子·密州出獵)》(又叫《江城子》(出獵),寫於1075年密州任上。這一年,他填詞《江神子》九首。(見《蘇東坡全集·卷四十七》)。
這一年,是東坡前妻逝世十週年。有詞《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今年,蘇東坡兒子蘇邁十六歲,正是英俊少年。在兒子面前,他自然是<老夫>了。
這一年,蘇東坡為官十九年了。在官場,他己經不是新兵蛋子了。在後來新晉的官僚面前,可以稱作<老夫>了。
他是從京官貶到密州的。在地方官面前,他可稱<老夫>了。
此年,朝迋降薪。東坡做官十九年,也無積蓄。窮困的人蒼老多了。也可稱<老夫>了。
以上四條理由,使這個只有38歲的大才子,己經久經官場炎涼,家庭興衰悽苦,為人父之艱辛,薪資入不敷出之潦倒,世態寒熱,確實夠得上<老夫>了。
完全不是灰諧,完全不是自謙,而是位德匹配,是個年輕的<老夫>。
-
7 # 逍遙遊天地外
老夫,一般指有一定官階的人自稱,和年齡大小無關,平民一般自稱老漢,我,小生,學生。比如說古代官場官員互相問候,一般稱老先生,哪怕對方才二十幾歲,也要說老先生安好之類。
-
8 # 人稱杯具茶几姐
這時一種謙虛。或者說是失意人對自己的描述。功不成名不,人都要老了。
而且古人說,嘴上無毛辦事不牢。其實一個道理。老夫是閱歷表現,也是自謙。
古詩到了今人這裡都是現代解讀。
-
9 # 中國新派冷雁
蘇軾――千里馬臥於土,虎落平陽,怎能不感嘆歲月蒼老啊?!
作者――冷雁(中國深圳)
據《禮記》記載,老夫是指年齡超過七十男子的自我謙稱。一般用老夫自稱大都有自嘲之意。而事實上,蘇軾寫《江城子》這首詞時,不過40而已。
蘇軾緣何以老夫自稱?並且用了“少年狂”這樣的令人費解的字眼!蘇軾應是四十而立的年紀啊!應是人正當年,花正紅,葉正綠啊!怎麼會發出“老夫”的感慨呢?怎麼還要發“少年狂”呢?
我們有必要重回經典《江城子》。《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這首詞是公元1075年(神宗熙寧八年),作者在密州(今山東諸城)任知州圍獵後所寫。這是一首抒發愛國情懷的豪放詞,透過描寫一次出獵的壯觀場面,借歷史典故抒發了作者殺敵為國的雄心壯志,體現了為了效力抗擊侵略的豪情壯志,並委婉地表達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願望。
蘇軾生性放達,為人率真,深得道家風範。好交友、好美食,好品茗,好遊山林,更好酒。疏狂不羈,個性坦直,才華橫溢卻恃才傲物,累次被貶!這首作品側面透視出蘇軾的個性特點,難怪王水照先生說:“保持一己真率的個性,追求無飾的自然人格,是蘇軾人生觀、文學觀構成的核心。”可謂一語中的。
我之前說過,蘇軾的智商一流,情商卻極低,這大概與其天生的率真性格有關。所以累次碰壁,累敗累戰,竟然越挫越勇,從黃州到惠州,到儋州,幾經浮沉。在他看來,這些區區挫折算什麼?不過是雕蟲小技!
所以蘇軾以老夫自稱,既是調侃自己,又是萬般無奈啊!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直感嘆蒼天作弄人,直叫人生死相許。雖四十,卻感嘆已老,甚至要發少年狂!知音難覓,高山卻沒有流水,空撫行雲,光陰流逝!多麼的失落,多麼的寂寥,多麼的無助!千里馬臥於土,虎落平陽,怎能不感嘆歲月蒼老啊?!
-
10 # sddz以書潤心
蘇軾寫《江城子.密州出獵》時,38歲,而他卻自稱自己為"老夫",或許是他宦海浮沉已感到身心疲憊。蘇軾,金榜題名時只有18歲,而他在仕途的路上走過20年,這20年,他一直處於被貶的狀態,鬱郁不得志。
自稱"老夫"有些自謙,更是對自己事業不順心的自嘲。
這一次,蘇軾自己給自己塑造了一個英雄好漢的形象,他不只是文人的英雄夢,而是實際發生的真事。
宋神宗八年,也就是公元1075年,蘇軾任密州知州,這一年密州大旱,蘇軾率眾前往附近的常山祈雨,後來果然得到了大雨。這一次又去長山祭謝,歸程途中,繞道黃茅崗習射會獵,這次打獵收穫很多,蘇軾十分興奮喜悅。
蘇軾作為一代文人,也特別的渴望去戰場殺敵,報效國家。而此時的宋朝,正在被西夏這個小國所欺辱,這裡蘇軾把他自己想象成象孫權一樣有著可以射殺老虎的本領,或許他並未真的是射殺過老虎,但可以看出作者的意氣風發,豪情滿懷。
這首詞是蘇軾最早的一首豪放詞,他從此改變了宋詞的文風。蘇軾自己也很珍重這首小詞。
這首詞中,也隱晦的表達朝廷對自己的忽視和不公,他對朝廷一片忠心,卻屢屢被貶的暗喻。
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回覆列表
這首《江城子·密州出獵》作於蘇軾剛出任密州知州期間(公元1075年),蘇軾是公元1037年出生,按照現在來算蘇軾才剛到38歲,而從以往虛歲演算法,蘇軾再長也只有39歲的年紀。既然說到年齡,我們先從“年齡”說起。
壽命長短
中國古代長期屬於農耕文明時代,相比於現在的工業和科技來說,在醫療健康水平上是當時所不及也。據有統計估算,先秦和三國時期因為連年征戰當時的古人男性的平均壽命35歲左右,平均壽命最長的49歲是在秦漢時期。當時的宋朝男性平均壽命是41歲,可能也受到戰爭的影響,加上醫療的缺失,古人的壽命自然不會很長。
身心交瘁
古代壽命不長,不僅是戰爭的影響,像宋王朝皇帝神宗只活了37歲,哲宗皇帝也只有23歲就勞累過世。在古代有很多明君或文人在刻苦學習上是真的不容易,當官的寒窗苦讀為國效力,當皇的也要處理政事,所以也會出現很多中壯年時就覺得身心俱疲似老年。
像韓愈當時《祭十二郎文》寫道:“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蒼蒼,而齒牙動搖。”就是說自己還沒到四十歲就已頭白如雪;又比如歐陽修在《醉翁亭記》寫過“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當時也是三十八歲的歐陽修說自己年長且自稱為“翁”。
其實那時候的人們嚴於律己,每天都在學習和進步,自然有積勞之患,出現老年人的特徵比較普遍,大部分人都會覺得自己已經老了,故有自認年長心態。所以蘇軾也會在密州感嘆自己人老也,著實讓人感到心疼。
在古代人的壽命不長、消耗心神等因素下,三十八歲的蘇東坡自稱“老夫”也是比較合理,要是放在今天誰在這個年齡段自稱的話,我想不僅有些突兀,可能來說還會有些做作。
狂與謙卑
如果放在現在有人自稱“老夫”的,可能會有些故作腔調的意思,但對於古代有才的文人來說也會有狂放或謙卑的意思在裡面。我們說到李白講他自稱為仙人,狂放不羈,那是因為李白的確有此學才。蘇軾也一樣學富五車且詩詞書畫樣樣精通,自稱“老夫”更有美譽自己,更有狂放之意。
像蘇軾、李白這樣如若有狂放之意,但他們狂放並不狂妄,而像歐陽修或杜甫這樣自認年長的詩人卻又有謙卑之心。所謂“老夫”、“老朽”也道明自己年不更人,人不更事。眾多原因下,自稱“老夫”的話在古代並不少見。
詩志詞情
最後我們結合整首詞來專門談談蘇軾的“老夫”,在詩詞中揣摩蘇軾的內心。蘇軾作為文官,但同樣也有壯志情懷,也想為國效力去抵禦外敵。在寫這首詞的時候也感覺到自己也是快到四十歲了,所以也是感慨萬千,似乎有志未酬,羨慕少年的孫權。要知道孫權當權之時,正是少年時節,那時的孫權也是英姿煥發,蘇軾也不得不自嘲一番了。
這首詞就好像告訴那些少年們,我作為“老夫”都有壯志情懷,身為少年更要做好上戰場,保衛家園的準備。種種因素下,蘇軾自稱“老夫”也是順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