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沉睡的天堂

    這個問題要從多方面來進行考慮,綜合各方面的因素,共同創造出的這個結果,因素主要有:

    一、政治條件。清朝初年,特別是在順、康、雍、乾四朝,政治清明,政局穩定,沒有出現大的戰爭動亂,周邊地區穩定,利於國家發展。 二、經濟發展。如上面各網友所述,國家實行"攤丁入畝".這標誌著在我過實行2000多年的以人丁為徵稅標準的做法已經完全取消,這為人口繁衍提供了經濟保障。 三、農業保障。薯類和玉米雖然是在明朝轉入中國,但是大量種植和發展,確是在清朝,同時由於"滋生人丁,永不加賦","更名田","攤丁入畝"等政策的頒行,刺激了人民開荒生產的積極性。糧食產量的增加,為人口增加奠定了物質基礎。 四、人口基數增加。由於清朝是個大一統的少數民族建立的國家,因此團結了很多少數民族進入中國的範疇,使得人口基數增加,為人口的增加奠定了條件。 五、科技的發展。隨著科技的發展,各種專業技術得到了提高,促進了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這為人工繁衍提供了醫療保障。 六、人口流動。清朝初年國家推動的人口遷移政策,也從客觀上調整了人口分佈的均勻化。為人口的全面爆發提供了地理條件。

    這裡我增加一些別的資料,我認為還要從兩個方面重點說一下: 一、還是我們前面所說的人頭稅的問題,任何一個封建朝代在其統治的中期都是與人民的矛盾逐步產生和發展的階段。雖然歷史上很多封建王朝在統治中期也有大段時間的穩定時期,但是在這種穩定階段統治階級逐漸腐敗,人民所承擔的賦稅壓力越來越大,甚至在古代很多人為了逃避賦稅和徭役,自斷手腳,還稱斷手斷腳為“福手福足”,可見古代稅賦之害,在這樣的條件下,又有誰願意讓自己的子女生下來收這樣的罪呢? 二、我們就要從人口基數說起,雖然在中很多王朝中期都很穩定,但是我們不能只片面的看到中期的穩定,要從這個王朝建立時的社會環境來看。每一個王朝都是經過數年甚至數十年血淋淋的戰爭才建立起來的,人口在這個階段急劇減少,王朝中起能夠恢復到以前最好的時期已為不易,更何談發展?

    我手頭有一些資料僅供參考:

    中國歷史上的人口大滅殺 中國的歷史誕生於中國的災亂戰爭之中。 僅以戰爭為例,在商朝的《卜辭》中就記載了各種戰爭61次。而據《春秋》記載,在春秋時期242年間各種戰爭448次。到了戰國時期,僅大規模的戰爭就有222次。 秦人嗜好戰爭。司馬遷記載:秦國攻魏殺8萬人,戰五國聯軍殺8萬2千人,伐韓殺1萬人,擊楚殺8萬人,攻韓殺6萬人,伐楚殺2萬人,伐韓,魏殺24萬人,攻魏殺4萬人,擊魏殺10萬人,又攻韓殺4萬人,前262年擊趙白起殺盡42萬人,又攻韓殺4萬人,又攻趙殺9萬人……前207年項羽坑秦降兵20萬。 戰國末華人口2千萬人。可中國軍隊卻遠遠超過歐洲:秦始皇守五嶺用兵50萬,防匈奴30萬人,修長成50萬,造阿房宮秦皇陵的130萬人(其中受宮刑者達70多萬人)。以至於“丁男被甲,丁女轉輸,苦不聊生,自經於道樹,死者相望”(《漢書、嚴安傳》)。

    秦始皇三十六年,有一顆流星落下,有人在隕石上刻字:“始皇死土地分”。秦始皇就把隕石周圍居住的人,全部殺了。秦始皇的後宮姬妾,凡沒有兒子的,全部殉葬。

    修造墓地的工匠,在葬禮完畢之後,20多萬役卒全部封在墓裡,死於非命;以後凡修皇陵的民工都是同樣悲慘的下場。

    到胡亥時,賦稅甚至增加到超過農民收入的2/3。

    縱觀歷史,下述各次戰爭造成了中國歷史上人口的劇減:

    1)秦末農民戰爭 從公元前195到公元前205年西漢建國初期,共歷十年。秦朝末年有2000多萬人,到漢初,原來的萬戶大邑只剩下兩三千戶,消滅了原來人口的70%。大城市人口剩下十分之二三。甚至出現了“自天子不能具鈞駟,而將相或乘牛車,齊民無藏蓋”的現象(《史記·平準書》)。

    2)漢武帝伐匈奴 漢武帝在位五十多年(前140-前87年),幾度討伐匈奴,海內虛耗,人口減半,50%的人死亡

    3)西漢末年混戰 公元2年全華人口5959萬,經過西漢末年的混戰,到東漢初的公元57年,人口2100萬。損失率65%。20年間,西安的人口從68萬減到28萬,大荔從91萬減到14萬,興平縣從83萬減到9萬,綏遠縣從69萬減到2萬。

    4)三國鏖戰 公元156年人口5007萬,經過黃巾起義和三國混戰,公元208年赤壁大戰後的全華人口為140萬,公元221年人口下降到90萬;損失了98.3%。“馬前懸人頭,車後載婦女”、“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餘一,念之斷人腸”,公元208年赤壁之戰曹操說漢末三國大動盪活下來的人只是原來人口的1%!一直到公元265年,三華人口總計才767萬。

    5)西晉八王之亂 從公元291年開始,先後有汝南王亮、楚王瑋、趙王倫、齊王、長沙王、河間王、東海王越及成都王穎八王為爭奪皇位,在洛陽相互攻殺,戰亂歷時十六年之久,死亡人口達數十萬人,許多城鎮均被焚燬,史稱「八王之亂」。「八王之亂」使西晉初年並不十分發達的經濟,受到更為嚴重的破壞,與此同時,關東地區又爆發了罕見的蝗災和瘟疫,史載「至於永嘉,喪亂彌甚。雍州以東,人多飢乏,更相鬻賣,奔迸流移,不可勝數。幽、並、司、冀、秦、雍六州大蝗,草木及牛馬毛皆盡。又大疾疫,兼以饑饉」,「流屍滿河,白骨蔽野」(《晉書·食貨志》)。

    6)南北朝混戰 公元311年,劉曜攻長安,關中地區的人口僅餘1-2%。 後趙帝國地盤很小,皇帝卻有五個皇后,一萬多姬妾。他死了以後,兒子日夜與五個皇后母親淫樂,被岳父殺掉,滅絕了皇族。 皇帝石虎,一次徵集美女3萬人,僅公元345年一年中,因徵集美女而不情願者被殺高達3千餘人。為容納美女,石虎分別在鄴城、長安、洛陽興建宮殿,用人力40萬。鋪天蓋地苛捐雜稅,迫使缺衣少食的農民賣兒賣女,賣完後仍然湊不夠,只好全家自縊而死,道路兩側樹上懸掛的屍體,前後銜接。前燕帝國進圍鄴城,那數萬宮女,不是餓死,就是被士兵烹食。 石虎的長子石宣害怕弟弟石韜跟自己奪位,先派人刺死石韜,再密謀幹掉老爹提前接班。事敗之後,石虎立即登上高臺,將石宣綁到臺下,先拔掉頭髮,再拔掉舌頭,砍斷手腳,剜去眼睛,扔進柴堆活活燒死,石宣所有的妻妾兒女,全都處斬。石宣的幼子才五歲,拉著祖父的衣帶不肯放鬆,連衣璉都被拉斷,但被硬拖出去殺死。太子宮的官吏差役數千人全被車裂。石虎死後,登基33天的兒子,被另一兒子殺掉。183天后,又被另一兒子殺掉。103天后,一名漢族將軍冉閔殺盡皇室,下令:“凡殺一個胡人者,官升三級。”霎時間,僅首都鄴城屠殺胡人20萬,造成數百萬人的死亡。 北朝的齊代有2000萬人,到北周時人口僅900萬;南朝宋代有469萬人,到南陳滅亡時只有200萬人,損失率達60%。

    7)隋朝役民 隋朝24年,揚堅的次子揚廣發動宮廷政變殺死了父親和哥哥揚勇,霸佔父親最寵愛的陳夫人。他擴建洛陽皇宮,每月役丁2百萬人。修運河,隋煬帝“詔發天下丁夫,男年十五以上,五十以下,俱要至,如有匿之者斬三族”,役夫達543萬餘人,晝夜開掘,男人不足,女人充數,死者過半。如此浩大的工程,其目的是為了滿足隋煬帝到江都享受驕奢淫逸的腐朽生活。又三次率軍進攻高麗,傷亡無數。 從公元611到628年18年間,兵變、民變和宮廷政變共136次,有50多位稱帝稱王者,均統兵15萬以上,各據一方,相互混戰。全國戶數由890萬減至290萬,人口由公元606年4602萬人,減到639年1235萬,損失率73%。

    8)安史之亂 皇帝為奪回江山,竟卑躬乞求匈奴回紇收復洛陽,應允任意搶掠三日,使洛陽成了一片廢墟。歷時九年的殘殺,使黃河流域蕭條悽慘,人煙斷絕,獸遊鬼哭。華人口從九百萬戶銳減至二百萬戶,四分之三慘死,殘存者以紙為衣。公元755年有5292萬人,到760年人口1699萬。損失率68%

    9)黃巢起義 有一句俗語:“黃巢殺人八百萬——劫數難逃。”黃巢佔長安,其部屬“殺人滿街,巢不能禁”。待到官軍反撲長安,一城百姓完全站到了官軍的立場上,“巢怒,縱兵屠殺,流血成川,謂之洗城”。 黃巢所過之地,百姓淨盡、赤地千里。《舊唐書》記載:黃巢率領全軍圍陳州近一年,數百(一說三千)巨碓,同時開工,成為供應軍糧的人肉作坊,流水作業,日夜不輟。將活生生的大批鄉民、俘虜,無論男女,不分老幼,悉數納入巨舂,頃刻磨成肉糜,並稱之為“搗磨寨”。陳州四周的老百姓被吃光了,就“縱兵四掠,自河南、許、汝、唐、鄧、孟、鄭、汴、曹、徐、兗等數十州,鹹被其毒。” 唐末、五代,前後八十年,中國內外一片混戰,億萬生靈塗炭。前後58個皇帝,有42個死於非命。自秦後的所建立三十餘個朝代的開國之君出身遊民和社會下層的約佔了一半。五代十國之間的開國之君十有七八是兵痞、無賴、流浪漢,心狠手辣就是自然的了。 唐武宗(841-846年)時有496萬戶,後周世宗(955-960年)僅120萬戶,到宋初為200萬戶。損失率76%。

    10)金、元滅兩宋 1122年全華人口9347萬,到元初1274年,人口887萬。損失率高達91%。 蒙古人滅花剌子模,屠尋思幹(撒馬爾罕)城約百萬人口;滅西夏,屠八十餘萬。蒙古人數次西征,凡有抵抗即屠城,共屠數百城,包括屠殺了巴格達的數十萬人口,整個中亞一片廢墟。 忽必烈屠殺了華人1800萬人,中國北方90%漢族平民慘遭種族滅絕。四川在蒙古帝國屠***殺前,估計有1300-2000多萬人,屠殺後竟然不滿80萬人,幾乎成了無人區。在蒙古人殺戮和統治下,中國喪失了7000多萬人口。蒙古帝國在中國境內的種族滅絕,作為世界記錄放在《吉尼斯世界記錄大全》1985年版。 蒙古人統治下的漢人、南人是賤民。殺蒙古人償命,殺回回罰銀八十兩,殺漢人罰交一餐頭毛驢價錢。漢人村裡新媳婦的頭一夜一定要給蒙古保長,華人甚至連姓名都不能有,只能以出生日期為名,不能擁有武器,只能幾家合用一把菜刀。

    11)元末混戰 元人陶宗儀所著的《南村輟耕錄》裡說,“天下兵甲方殷,而淮右之軍嗜食人,以小兒為上,……或使坐兩缸間,外逼以火。或於鐵架上生炙。或縛其手足,先用沸湯澆潑,卻以竹帚刷去苦皮。或盛夾袋中,入巨鍋活煮。或男子止斷其雙腿,婦女則特剜其兩乳,酷毒萬狀,不可具言”。人肉曰‘想肉’,食之而使人想也。

    “淮右之軍”即朱元璋之軍,這個吃人上癮的軍隊,何嘗考慮過民意。 明朝的開國者朱元璋出生微賤,生性殘暴。他在生計艱難之際為郭子興收留、重用,完全借郭子興而興,得勢後他卻忘恩負義。朱元彰的好友殺了都元帥,朱元彰又殺了好友,當上都元帥。1366年,朱元彰救應遭難的皇帝,在龍舟上把皇帝推入長江,建立了明朝。他殺來殺去,先征服了華人,才轉向驅趕已經勢微的蒙古人。

    奪得天下後,朱元璋翻臉不認人,“火燒獨角樓”,大殺功臣、朝臣,據史書記載,胡惟庸、李善長、藍玉三案總共殺人十萬之多。在位三十年,殺了二十萬,基本上將功臣殺光,連毫無二心的幼時放牛娃朋友徐達也不放過,可謂冷酷刻暴到了極點。 朱元璋賜給常遇春美妾,可常遇春的元配砍掉了美妾的手。朱元璋派人殺了常遇春的元配。她的肋骨被砍成小塊弄熟,由朱元璋分發給常遇春及眾大臣食用。

    明朝最著名的酷刑莫過於“剝皮揎草”,將一個活人的皮剝下來,再塞上草。歷史上的皇帝很少用這種刑。只有土匪、流寇和酷吏才下得了手,而明初的幾個皇帝竟對此都樂此不疲。剝皮時如果讓被剝皮者早死了,明朝竟規定:“有即斃者,行刑之人坐死。” 朱元璋在各州縣設有“剝皮亭”,官員一旦被指控貪汙,無需審判即被剝皮,懸皮於亭中,以示警戒。他懲治官倒,如空印案、郭桓案,數萬人被連累致死。因貪***汙罪名死於監獄或被判刑的,每年都有數萬人。但明王朝最終仍然陷於腐敗泥淖而不拔,嚴嵩的貪汙款就相當於好幾年的國防預算!

    明太祖朱元璋死後,用了46個妃妾、宮女殉葬,在以後的70年中,這種野蠻的制度又在皇帝與諸王中流行。 朱棣比起乃父來,毫不遜色。1402年,他奪了親侄子的皇位,導致了幾十萬人的戰死沙場;建文帝宮中的宮人、女官、太監被殺戮幾盡;他一次性枉殺1萬4千多人。他還將忠於建文帝的舊臣如方孝儒等人全部殺死;僅方孝儒一家,滅“十族”就殺掉873人!對於方孝儒的妻女,喪盡天良的朱棣竟把她們送進軍營,讓士兵輪姦,一個女子每一日一夜要受20余男子的凌辱。有被摧殘至死的,朱棣就下聖諭將屍體餵狗吃了。

    永樂末年,他大肆屠殺宮女、宦官,在這次大慘案中,被殺的宮女有近3000人之多。 明成祖死亡(公元1424年)的當天,30多名宮女都餉之於庭,吃完以後,被帶上殿堂,哭聲震殿閣。殿堂內建有小木床,使宮女立在床上,樑上結有繩套,把她們的頭放在圈套中,然後撤掉小床,使她們吊死。據說,這樣殉葬比活埋要痛快得多。

    12)明末混戰 從李自成起義到吳三桂滅亡,混戰五十四年。明末人口為一億,到清世祖時全華人口只剩下1400萬人了,銳減了80%多,損失人口8000多萬。 1628年(崇禎元年)陝西的大饑荒弄到人相食的地步,正是這場空前的大災難拉開了明王朝滅亡的序幕。李自成的大順軍的戰馬飲的是俘虜的血,馬飲慣了血,對水不屑一顧。上了戰場,戰馬一聞到血腥味,奔騰嘶鳴,眼睛發紅,簡直像獅子一樣。

    大順軍打下安徽桐城,百姓簞壺食漿,以迎義師。一農民在城門口攔住幾個大順軍戰士,向他們講述自己的苦難,一個大順軍小頭目說:“哎呀,你既然那麼苦,何必活在世間?”就把老農殺了。 1644年陰曆八月初九張獻忠陷成都,張獻忠下令屠城三日。三日過了,停止大殺,仍然每日小殺百餘人以樹威。

    歐洲傳教士利類斯和安文思二人所著《聖教入川記》記載,張獻忠每日殺一二百,為時一年又五個月,累計殺人十萬,亦不算多。

    清軍一來,他就逃了。在大軍逃離成都前,更是對成都實行殘酷的“四光政策”,盡殺蜀人,從老百姓到軍隊家屬(老弱病殘)再到他部隊中的湖北兵、四川兵,最後連早期跟隨他出生**的秦兵也在剮殺之列,剮殺後製成醃肉以充軍糧,單就此點來說,實在獨步中國大屠殺史。 據《蜀破鏡》記載,某日晚,他的一幼子經過堂前,張喚子未應,即下令殺之。第二天晨起後悔,責問妻妾們昨晚為何不救,又下令將諸妻妾以及殺幼子的刀斧手悉數殺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人在沒錢時,會發現很多朋友都是假的,很多無奈都是現實”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