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頌海聽濤
-
2 # 廣州信哥箱包
美國原來是英國的殖民地,後來美華人民為了抵抗英國的高壓統治而誕生。1773年的波士頓傾茶事件是導火線。1775年的萊剋星頓槍聲是開端,戰爭拉開帷幕。同年5月第二屆大陸會議決定任命華盛頓為大陸軍總司令。1776年的《獨立宣言》標誌美國的誕生。1777年的薩拉託加大捷扭轉了失敗的戰局。1781年的約克鎮戰役迫使英國求和。1783年美國與英國簽訂《巴黎合約》英國正式承認美國獨立。不過成立之初的美國只是一個鬆散的邦聯,個個州擁有很大的獨立權,但是1787年憲法是美國變成了一個聯邦制共和國國家。華盛頓成為第一位總統,聯邦制成立後,還有幾個州發生叛亂,發動了南北戰爭也就是美國內戰,林肯總統提出“為聯邦統一而戰”最後取得了南北戰爭的獨立。
-
3 # 十四阿哥郎春濤
美國三大立國經驗與體制特點
大陸會議的召開與意義
(1)1774年9月5日召開的第一屆“大陸會議”,不僅是北美獨立革命的指揮部,也是合眾國賴以孕育的直接母體。因為它是由各殖民地民選議會選派的代表組成的,它的召開意味著以往互不相屬的殖民地,第一次找到了一個相互聯絡的歷史舞臺。
隨著《權利宣言》的發表,以華盛頓為總司令的大陸軍的建立,“大陸會議”日益成為實現民族團結的象徵。雖然這一舉動並不意味著改變原殖民地的地位和性質,但它的召開意味著原先互不相屬的殖民地已變成“聯合殖民地”(United Colonies)。
“大陸會議”具有雙重意義:第一,作為民意代表機構,它是未來國家立法機構的雛形;第二,作為“聯合殖民地”的載體,又為未來的“合眾國”提供了組織的形式。
(2)1776年5月10日,第二屆“大陸會議”通過了由理查德•亨利•李提出的決議,建議各殖民地著手組織保護“它們的選民的幸福和安全”的新政府。
決議通過後,其他殖民地先後都制定了新的“憲法”,並依法建立了“主權、自由和獨立”的新政府,於是原殖民地便變成為“state”(邦),才得以在《獨立宣言》中莊嚴宣佈:“這些聯合殖民地從此成為、而且理應成為自由獨立之邦,解除它和英王的一切政治聯絡,及對英王的一切隸屬關係。”
(3)在1777年11月15日,“大陸會議”通過了由約翰•迪金森起草的《邦聯和永久聯合條例》。該條例第一次將這個國家正式命名為“美利堅合眾國”(The United States ofAmerica),建立了中央的行政機構即由各州代表組成“諸州委員會”,並把“大陸會議”改為“邦聯國會”,賦予國家宣戰、外交等權力,成為合眾國“頭一部不成熟的憲法”,表明一個新的國家已經誕生。
邦聯條例所設國家機構,尚有許多不甚完善之處。無論從政府組成還是從權力分配來看,邦聯還只是一個有限政府。
但邦聯最大的一項永久性成就,是有關西部土地的。它奠定了西部土地國有化的基礎。其實行的“領地制”和向移民開放西部公地並採取公開標賣的土地制度實際上是一種新的殖民制度,因為它讓西部領地最終成為合眾國平等之一員。因此,它確定了西部領地逐漸美國化的方向。
聯邦派與反聯邦派
(1)邦聯為國家的發展做了許多工作,但因當時各州擁有“主權”,各自為政的情況十分突出,致使“國會缺乏影響政府的3個基本手段:徵收個人稅、調節州際關係和對外貿易,強迫服從其決策與要求。”
1787年2月 21日,國會作出相應決議,召開修憲會議以“建立一堅強之全國政府”。 1787年5月14日修憲會議在費城召開。華盛頓被選舉為會議主席,威廉·傑克遜被指定為會議秘書,並制定了會議的規則。費城會議原本是要修改邦聯條例,但實際上當時大多數代表認為,僅對邦聯條例進行修改,並不能達到“建立一堅強之全國政府”之目的。
(2)1787年9月28日,根據聯邦憲法的規定,邦聯國會決定將憲法交由各州去批准,在各州批准憲法的過程中也充滿了鬥爭。為了反擊反聯邦派言論,漢密爾頓與詹姆斯·麥迪遜、約翰·傑伊等一起,或以“聯邦黨人”或以“普布利烏斯”為署名發表了共85篇論文。這些論文系統闡述了將要建立的聯邦制既不是單一聯邦制而是聯邦共和制,美利堅合眾國也不是單一共和國而是複合共和國,對人們所說的“民主”提供了雙重的保障的思想,有力地推動了憲法的批准過程。
中央收回了由各州保留的“主權”,並在中央政府內建立了“三權分立”的權力結構,又把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政權都置於共和原則基礎上,從而最終完成了締造“美利堅合眾國”的任務,它反映了當時美國朝野建立一個堅強有力的全國政府的要求。應該說,無論是聯邦派還是反聯邦派,都是合眾國的締造者,他們的思想都融入了美利堅合眾國的立國精神。
(3)根據新憲法的規定,邦聯國會安排了合眾國總統的選舉,1789年2月4日,喬治·華盛頓當選為合眾國第一任總統,紐約市被宣佈為合眾國臨時首都。第一屆聯邦政府組成是非常精幹的,副總統是革命的重要領導人約翰·亞當斯,眾議院議長是弗雷德裡克·A·米倫伯格。《獨立宣言》的起草人傑斐遜被挑選擔任國務卿,雄心勃勃的漢密爾頓主持了財政部的工作,獨立戰爭時期的炮兵司令亨利·諾克斯擔任陸軍部長,埃德蒙·倫道夫是總檢察長。
美國的立國經驗與體制特點
(1)美國的立國經驗是很獨特的:
首先,和西方大多數國家不一樣,美利堅合眾國的建立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完成的。國家體系的形成是先有州府而後才有國家,這就使立國者在作出某種重大決策時, 不得不把地方利益作為優先考慮的因素。
其次,“州”的地位的演變,一直是這個國家形成過程中的關鍵,不管其地位如何演變,但始終都保持著相當的獨立性,因此“州權”的處理成為美國立國過程中的一大難題。
再次,由於合眾國直接脫胎於“聯合殖民地”,因此這種聯合的程度和方式作為一種標誌,不僅劃分了這個國家形成過程中的不同階段,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這個國家組織和結構的形成,而與其他任何國家不同。
(2)在獨立後如何使這個國家的“權力結構”配置合理與運轉正常的問題,是整個立國問題的中心。它又包括3個層次:
第二, 中央與地方的關係,其實質是如何處理“州權”問題,它在國家權力結構中涉及的層面比前一個小,因州是承上啟下的主要環節,是整個立國問題中的關鍵
第三, 中央內部行政、司法和立法部門的關係,由於它有關國家最高權力的配置與運作,應該說是立國問題的核心
(3)美國國家體制的特點是:
第一,它賦予總統以很大的權力。其表現有3點:一是由於聯邦憲法中未設定總理這一職位, 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實際的行政首腦;二是由於總統不是由立法機關而是由人民選舉產生的,以總統為首的內閣得以獨立於立法機關之外;三是遲遲才形成的內閣也不是一個集體決策機構,只是總統的一個集體顧問班子。
第二,它加強了中央政府的權力,又給各州保留了很大的自主權。
第三,實行行政、司法與立法互相分立又互相制衡的原則。
美國議會民主制的最大特點,不在於“三權分立”,而在於地方分權,並且在其分權的幌子下又隱藏著集權的本質,即透過相互制衡把權力集中在最高權力機關中的大多數人手中。但聯邦憲法中關於“修正”條款的制定,又賦予憲法必要的靈活性和適應性,使美國立國所面臨的許多新的問題和挑戰,得以在體制內解決。
-
4 # 鐵桿軍迷
要問當今世界哪個國家最容易被華人神化,答案毫無疑問是美國。在大家的印象裡,美國不僅經濟實力強大,而且科技、文化也在全球處於領先地位,當然這是事實。而大家對其神化的源頭,無非是美國建國不僅僅兩百多年,卻抓住了一個個機會,一躍成為世界老大。
五百多年前,美洲大陸還是不毛之地,北美之地更是原始模樣。當地土著居民在寧靜祥和中過著平靜的生活。
一個名叫哥倫布的人打破了這一寧靜,也給當地土著敲開了災難的大門。哥倫布是義大利的著名Nautilus,受西班牙女王派遣,懷著對印度和中國的無限憧憬,卻意外地到了加勒比海中的巴哈馬群島,隨後又到達古巴島,哥倫布誤以為這就是傳說中的印度,於是就“indians”地叫開了,當地土著從此有了一個新的名字“印第安人”。
此時,一個叫阿美利哥·維斯普西(Americ Vespvck)的義大利學者,對哥倫布產生了懷疑,經過多次考察,證明了哥倫布發現了一個不為歐洲人所知的新大陸。後來,這個大陸就乾脆以阿美利哥的名字命名,叫“America美洲”。
至此,美國國名的雛形開始出現。
對於新大陸,醉心殖民擴張的西方國家,興奮不已,紛紛踏上這片土地。1607年,來自英國的殖民團體率先在乞沙比克海灘建立了詹姆士鎮,這成為英國在北美建立的第一個永久性殖民地。詹姆士鎮首開殖民先河,在隨後的一百多年裡,歐洲殖民者紛至沓來。英國打頭陣,法國、德國、荷蘭緊隨其後。
對於殖民者來說,這片土地是種機遇;而對於印第安人而言,這卻是種災難。大量印第安人被屠殺,土地被佔領,財物被搶奪。文明禮遇野蠻後,留下的只有岑岑鮮血。
經過不斷的屠殺和博弈,這片土地後來形成了十三個殖民地,全部在英國的領導下顧自獨立執行。這些殖民地雖是英國的小弟,但與英國相隔萬里,時間久了,就容易產生裂痕。
果不其然,因為貿易傾銷問題,1773年,波士頓發生傾茶事件,矛頭直指英國。這件事成為殖民地與英國的導火索。兩年後,北美獨立戰爭爆發;三年後,十三州代表集體簽署《獨立宣言》,這成為美國立國的開端。
美國立國伊始,得到了法國的承認,隨後其後的是西班牙、荷蘭,後來他們又相繼捲入戰爭。經過一系列戰爭,美軍最終取得勝利。隨之,國家機構開始建立,司法體制得以確立。二次獨立戰爭後,美國諸州更加團結了。
這是美國立國的歷史。伴隨著國家的獨立,美國又透過購買、戰爭等形式,收購和奪取諸多大洲,美國領土一再擴張。
而在美國內部,透過西進運動和南北戰爭,國家執行步入正軌。對於美國的立家史,大家都很熟悉,同樣對於發家史,大家也再清楚不過了。
19世紀初,美國開始工業化,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美國已經成為一個城市化的國家。此後,美國捲入戰爭旋渦,經歷資本主義大蕭條,參加二次世界大戰,最後進入美蘇爭霸等一系列全球事件,美國最終成為超級大國。
美國在很短的時間內成為數一數二的大國,其原因讓人深思。有人說,這得益於民主共和的政體優勢;有人說,這歸功於大量的歐洲移民和一批優秀的人才;也有人說,這和美國國土面積廣大的地理優勢有關;更有人說,美國遠離傳統的世界中心,少受戰爭侵襲,從而贏得發展機遇。不容忽視的是,美國建國曆史很短,幾乎不存在傳統勢力的干擾和破舊立新的牽絆,這或許就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
5 # 美玉的光彩
美國是從英國手裡分裂出來的。因抗茶葉稅而獨立成美國,二百多年曆史,有些個本事。他們注意人才的收羅培養成,今天的超級大國。是值得學習的。
-
6 # 站西鐘錶城
謝邀。要說美國的成立還的說說北美獨立戰爭為什麼會爆發。學過歷史的同學都知道,1773年的波士頓傾茶事件,是這場戰爭的導火線,而1775年4月18日,在波士頓附近的萊剋星敦和康科德,殖民地愛國者打響了反抗的槍聲,才正式揭開了獨立戰爭的序幕,史稱萊剋星頓的槍聲,而經過殖民地人民的艱苦奮戰,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了由托馬斯·傑斐遜執筆起草的《獨立宣言》,宣告了美國的誕生。而在1783年9月3日英美簽訂《巴黎和約》,英國終於也承認美國獨立,美國獨立戰爭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
-
7 # 老高一高談闊論話餐飲
美國是從英華人的美洲殖民地獨立出來的,1775年馬薩諸塞州萊剋星頓點燃戰火,開始他們獨立的步伐,1776年5月發表著名的《獨立宣言》,1777年10月,薩拉託加大捷,扭轉了獨立戰爭的不利局勢,並得到了國際上的援助。1778年2月,法國正式承認美國。
1781年,約克城戰役大捷,美國贏得決定性勝利。1782男11月30日,英美簽署《巴黎和約》草案,1783年9月3日,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第二次世界大戰極大地改變了世界範圍力量的對比。自資本主義興起以來一直處於中心地位的西歐被嚴重削弱,美國崛起,成為超級大國,爬上了資本主義世界霸主的地位。
回覆列表
1492年10月12日,在西班牙女王支援下,哥倫布到達巴哈馬群島的聖薩爾瓦多島。1493年,哥倫布在今聖多明各建立第一個西班牙殖民地。北美洲的原住民起初熱情幫助移民,但換來的卻是殖民者的捕殺、驅趕和奴役,原住民從此開始被殖民。
1607年,位於倫敦的弗吉尼亞公司在北美切薩皮克灣的詹姆斯敦建立英國第一個短暫殖民地。其後,英國在北美大西洋沿岸的東北部和中部陸續建立殖民地。1624年,荷蘭在哈得遜河口建立殖民地-新尼德蘭,並在此後的幾十年間擴充套件到康涅狄格和特拉華河谷。
1652年至1675年英國與荷蘭的三次英荷戰爭後,荷蘭永久撤離北美,英國得到新尼德蘭並繼續拓展殖民地。至1775年北美美國獨立戰爭,英國在北美大西洋沿岸的現美國境內先後建立13個殖民地(新罕布什爾、馬薩諸塞、羅得島、康涅狄格、紐約、賓夕法尼亞、紐澤西、特拉華、馬里蘭、弗吉尼亞、北卡羅來納、南卡羅來納和喬亞)。
在1760年代和1770年代,13個北美殖民地與英國之間的關係趨於緊張,導致1774年與1775年的一連串武裝衝突。出席第二屆大陸會議的13個殖民地的代表們在1776年7月4日簽下《美國獨立宣言》,使得武裝衝突轉化為獨立戰爭,代表們並於會中決議創立大陸軍以對抗英軍,由喬·華盛頓領導。
1781年,《邦聯條例》獲得13個構成州的全數同意,一個永久性邦聯成立。經歷艱苦的獨立戰爭後,大陸軍團終於擊敗英軍,使得英國於1783年簽下《巴黎條約》,正式承認13個北美殖民地的獨立。1787年的制憲會議,提出了一部使邦聯轉變成聯邦體制的憲法,1789年6月,這部《美利堅合眾國憲法》獲得13個邦聯構成州中的9個州批准而生效,建立了史上第一個聯邦制國家。
擴充套件資料:
美國擁有982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位居世界第三(依陸地面積定義為第四大國);同時擁有接近超過3.3億人口,為世界第三人口大國。因為有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移民,它是世界上民族和文化最多元的國家之一。美國地形與氣候複雜多樣,是多種野生動物的家園。
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獲得勝利之後崛起成為超級大國。作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研發出核武器,也是唯一一個曾將其投入實戰的國家。戰後美國與蘇聯進行了數十年冷戰,頂峰時期的太空競賽促